现代文阅读——表现手法

合集下载

阅读表现手法

阅读表现手法

• •
④结构技巧:过渡、呼应等。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 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 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社会自然环境的 描写等。
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
• 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 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对比 衬托 象征 想象 联想 •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以乐衬哀 渲染 虚实结 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欲扬先抑 • 夸张 比喻 拟人 设置悬念 点面结合 开门见山 伏笔照 应 开篇点题 •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比拟、 拟物,对偶 、通感.顶真夸张等
• 龙象征皇上最高权力; 凤凰象征皇上的德行; 麒麟是长治久安的景象;, 猿声是旅人离分时的伤感的表现; 鹤是永生的化身; 蝙蝠跟西方相反,则代表着幸福; • 鸳鸯是爱情的象征; 大雁给分离的情人带来消息; 知了象征复活之后便是死亡; 梧桐常在描写秋天的诗中出现;
• 杨柳表示别离; 兰花是纯洁的象征; 牡丹是富贵的标志; “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 为“隐逸之花”;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 五柳:隐者东篱, • 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 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 • 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牧童:淡泊,田 园生活 • 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 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对比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黑法不知勤学 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以小见大(附中考真题实战含答案)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以小见大(附中考真题实战含答案)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以小见大——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以小见大【知识链接思维导图】【中考真题链接㈠】那一排钻天杨肖复兴①四十多年前,我家搬到北京陶然亭南,马路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卖些油盐酱醋,同时兼管每天牛奶的发送。

②母亲那--阵子大病初愈,我给她订了牛奶。

由于每天到那里取奶,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

其中一位很年轻,刚来不久。

她面容清秀,长得纤弱,快言快语。

熟了之后,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了。

③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想明年接着考。

她又听说我爱看书,还写点儿东西在报刊上发表,就对我另眼相看。

④那时候,买麻酱要证,买香油要票,带鱼则只有过春节才有。

打香油的时候,都得用一个老式的长把儿小吊勺作为量器,盛满之后,通过漏斗倒进瓶里,手稍微抖喽一下,就会使盛进瓶里的香油的分量大不相同。

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每次我去买带鱼,她会把早挑好的宽一些的带鱼,从台子底下拿给我。

⑤除了书和杂志,我无以相报。

好在她爱看书,我就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

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

⑥她曾经悄悄地对我说她不喜欢待在这么个小铺里卖一辈子香油麻酱和带鱼,告诉我想复读,明年重新参加高考。

⑦刚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她参加了高考,没考上。

第二年又去高考,结果差的分比前一年还多。

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

⑧我读大学期间,很少回家,和她见面少了,几乎断了音讯。

⑨六年过后,正是文学复兴的时期,我家有很多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堂堂,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她正好。

⑩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

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来,笑吟吟地叫我。

我这才注意,她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

⑪我把杂志给了她。

说:家里还有好多,你这样子不方便到我家去拿,待会儿我给你送来!她一摆手说:那哪儿行啊!那显得我的心多不诚呀!便跟着我回家抱回好多本杂志,我只好帮她提着一大摞,护送她回到副食店,对她说:这么沉,你怎么拿回家?她说:一会儿打电话,让孩子他爸来帮我扛回家。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一、先积累与表现手法有关的术语(1)修辞类比喻: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章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章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评议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2)技巧类A、叙述方式:顺叙、插叙、倒叙、补叙。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B、描写方式:景物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高低远近声色结合,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写景,对比)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渲染环境气氛,奠定感情基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展开情节,或转换情节),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或暗示社会环境,还可以跟下文形成对比等等。

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以景写人、对比反衬)(对事物的描写,也可以有外貌特征、形状大小等的正面描写,还可以有侧面衬托、对比以及多种修辞。

)C、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等。

D、人称方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用于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E、艺术技巧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

现代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2

现代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2

现代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二)一、课前导入(作业评讲)二、知识点讲解★一、表现手法及作用1.托物言志(喻意、寄情、喻人):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联想和想象:丰富文章的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感人。

3.开门见山与卒章显志(篇末点题):前者使文章简洁明快,让人一目了然;后者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刻性、感染力和构思美,给读者以“画龙点睛“式的艺术享受。

4.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5.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6.象征:利用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作用,使主旨含而不露,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二、答题格式:1.托物言志(喻意、寄情、喻人):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喻意、寄情、喻人)的写法,作者紧紧抓住XX的XX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XX的理想(或人生观或生活态度或精神品质)。

2.以小见大:本文从我们所熟知的XX入手,抓住XX的XX特点,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

(或从平常小事中体现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

)3.象征:本文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XX与XX之间的相似的特点,通过对XX准确的描写刻画,更好地达到了表现XX的目的。

4.巧合:本文巧妙地运用了巧合,XX,既在读者的意料之外,却又在生活的情理之中,很好地表现了主题,令人读后不免点头赞许。

4.卒章显志:本文运用了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XX,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

三、例题分析白蝴蝶花多年不见的一位朋友嫣到家中作客,看到一个精美镜框。

她惊奇地发现,里面不是斑斓的油画,不是天然贝壳,也不是脉络清晰的树叶或须爪皆全的昆虫标本,而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白蝴蝶结,像是医用纱布结成,这显然与他见过的所有饰品都不同。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表现手法和考情分析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表现手法和考情分析

衬托
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 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次要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 使主要人物或事物突出。
正面衬托 反面衬托
两个事物间性质或特点差别不大 两个事物间性质或特点差别较大
《爱莲说》
用“菊”正面衬托“莲” 用“牡丹”反面衬托“莲” 表现莲具有君子的高洁品质。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人们常 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文章的写作特色
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1、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2、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3、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 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4、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怎么写的? 技巧、手法

写了什么? 内容


为什么写? 中心思想 主题主旨
技法 事件 情感+人物
初中阶段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六大类
(含义)表面含义:答事件,深层含义:答情感人物
1. 字词句段题 含义、作用、表达效果、赏析、理解、能不能删、句段归位(本身+上下文)
2. 人物形象题
3. 感悟感想题
4. 思路内容题 5. 标题相关题
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 因,层层递进等)。 2、说明对象
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 物的特点)。 3、论证方法
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 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4、论证方式 立论和驳论。 5、论证依据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 副本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 副本

答案: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 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五、关于象征
象征,就是用易于引起联想的具体事物或活动, 来说理或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从而使文章达到较高 的艺术性和思想境界。
象征是一种以实带虚,运虚入实,明暗交叉的表 现手段。我们平时所说的象征散文,就是以象征作为 整体构思的主要手段,描写具体的形象,对社会生活 某些本质方面进行寓示和概括的一类散文。
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 沙、屋顶、做饭的人……的回忆, 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 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二、类比
类比: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 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 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主体事物齐王与客体事物 邹忌之间,在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对齐王 的态度及妻、妾、客对邹忌的态度上,均表现为 “私”“畏”“有求”这三个方面的相同特点。相同 的特点越多,主体事物就越具有客体事物的性质,越 能暴露主体事物的本质。
福》) 用鲁镇除夕喜庆的气氛来反衬祥林嫂悲惨的命运和结 局。
原文: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 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 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 样自嘲。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 管自己蓬勃生长。
28、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 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2个字)
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 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运用了类比(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类比(比喻) 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类比(比喻)为酗酒。少 喝有益健康(有益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则造成“快乐的死亡” (没有作品发表)。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 评作用。

现代文阅读 常用写作手法

现代文阅读 常用写作手法

明确了这些常见修辞格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文本如文章主旨、作者感情、强调重点等内容进行阐释。

5.描写手法: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作用是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作用是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主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陈述: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观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文学作品时注重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小说阅读: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考点题型均是围绕小说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这一核心。

2.阅读策略(1)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主要考察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辨析、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可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常见提问方式:①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品质。

②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人物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社会意义)。

答题模式:文章通过(描写方法)的描写方法,如(举例说明),突出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或形象)(2)把握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分析写作手法(解析版)

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分析写作手法(解析版)

现代文阅读分析写作手法【考查重点】1.表现手法2.表达方式3.描写方法【命题趋势】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记叙文阅读的命题有三个重要走向:一是从选文范围看,阅读材料由课内继续向课外延伸拓展,大多出自文摘类杂志(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特别关注》《微型小说选刊》)等精美时文,作者一般集中于当代热点作家(如张丽钧、张抗抗、毕淑敏、刘亮程、周国平、李丹崖、周海亮、马德、丁立梅等)。

二是从选文内容看,更加贴近《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要求,更加注重对文化内涵、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挖掘,十分重视选文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写青少年成长历程的文章占较大比例。

三是从命题方向看,分值比重仍会不断加大,主观试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越来越受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有所体现。

试题重点考査考生的知识与能力,关注考生对阅读材料的体验和感悟能力,体现阅读个性。

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领悟以及考查学习方法、表述阅读心得的创新型试题将增多,且更具开放性。

应注意的是,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灵活;对学生语言的表述、思维的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

考向1:表现手法1.常见题型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或具体说明是如何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

说明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

某段写……事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本文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本文以“×××”为题,却又写到“×××”,这种写法及其好处是什么?这篇文章在表现情感时,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请你结合原文,选择其中的一种作具体赏析。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1.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2.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3.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运用了传神的侧面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语文阅读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

语文阅读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

语文阅读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表达效果:简单一点说就是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修辞)的作用。

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一)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

(二)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1)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序。

(2)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1)学生

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1)学生

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1)复习目标:1、掌握文学类文本中表现手法题型的解题方法;2、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

复习重点:掌握文学类文本中表现手法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区别——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

课时安排: 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考点解读表现手法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

广义地说,是指作品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从狭义的方面说,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方法。

常见题型:1、指认文中运用了哪些技巧,如“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

本项是从知识掌握的角度设题的,能级较低,极少出这样的试题。

2、分析某种技巧所表达的内容,如“作者是如何写……”。

这样的试题往往兼具理解、分析和综合这样几个能级,属于中难度的试题,因此较多出现。

3、分析文中某种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

这也是常用的题目。

二、典例分析凝望一棵开花的树(节选)王东敏我在杂乱的、破旧的村庄寂寞地走过漫长的雨季,将我年少时的眼光从晦暗的日子里打捞出来的是一棵棵开花的树,它们以一串串卓然不俗的花擦明了我的眼睛,也洗净了我的灵魂。

整个春天我仰望着天空,看一棵棵沉默不语的树正吐露芳香,我常在树下站定,想探访一棵会开花的树的秘密,我惊奇一棵会开花的树:洋槐树的树皮,被四季的风雨雕刻成皱巴巴的脸,在这随处丛生、其貌不扬的树上,当一串串白白的、黄黄的、亮闪闪的花儿挂满枝头的时候,一个杂乱无章的村庄因此而变得诗意葱葱。

盛满香料的杯子,清清的花香在春风里一次次掠过纯净,宽广的天空,让一个没有风景的村庄香飘四方。

我蓦然发现一棵棵开花的树才是村庄的灵魂。

一棵开花的树多么遵守季节的秩序,每一个春天的到来,就把洁白的灵魂挂在树梢上,它们之所以选择了那样的高度,是为逃避一双肮脏的手掌,或低俗和恶俗的攻击?和一个村庄一样卑微的洋槐树、楝树、椿树、石榴树、梨树,它们和乡村的房屋,农居,田野的庄稼一样保持着永久的沉默。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考点十二:表现手法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考点十二:表现手法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考点十二:表现手法1.伏笔特点:①伏笔是“隐性”的。

埋下的伏笔,通常比较隐蔽。

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应笔”之前,貌似“闲笔”;②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

作用: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

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模板:××(句、段、物),表明/表现……,为下文埋下伏笔,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2.铺垫特点:①铺垫是“显性”的。

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以引起读者注意;②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

作用:突出主要人物、事件,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模板:通过对……的描写,表现(渲染)了……,突出了……,为下文……做铺垫。

3.前后照应特点:前面提到的内容,后面有着落;后面讲的情节,前面有所交代。

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模板:……与……相互照应,为下文……情节做铺垫,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4.托物言志特点: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思想和感情。

作用:表达更为含蓄、深刻,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感染力强。

模板:抓住了……与……相似特点,通过对……准确的刻画,含蓄地表明作者……的情感。

5.衬托(正衬、反衬)特点: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

作用: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模板:用……的……村托……的……,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6.对比特点: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两种形式。

作用: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本质;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衬托、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现代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1

现代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1

现代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一)一、课前导入二、知识点讲解一、考点聚集赏析作品的表达的技巧。

二、常见考题1.赏析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特色。

2.分析某种写法的作用。

3.分析某一情节的作用。

4.找出文中的过渡、伏笔或照应之处。

5.从表现手法的角度作批注。

三、知识储备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这里所说的表现手法指的是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所用的一些写作技巧,主要有:1.对比手法:为突出某人的性格、品质、态度或某物的性质、特点而将其与其他人或物甚至是本身进行比较,目的是通过比较,凸现人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2.烘托(衬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物质衬托首要的人或物质,凸起首要的人或物质的特点、性格、思惟、感情等。

作用,使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一般以景物烘托人物心情,以侧面人物烘托主要人物为多。

衬托,同类物质衬托是“正衬”,相反物质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3.欲扬先抑:本要赞颂某人某物却要先“批评”一番,或暴露其缺点或表达不满,看完后给人一种“原来如此”之感。

作用:能够造成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很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收到出人意料的动人效果。

4.铺垫、伏笔、照应:铺垫是为使情节的进展和人物性格的发展合情合理、真实可信而采用以非主要情节和非主要人物作为衬托的手法。

与铺垫类似的手法是伏笔或照应,前段为后段所作的提示与暗示。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5.悬念设置:是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很想知道又无从推知的关切和期待心理。

利用读者的这种心理的写作技巧叫设置悬念。

作用:使情节跌宕起伏,增强可读性。

四、答题格式★1.本文运用了XX写作手法(多种手法则要列举全),如文中……(举文中的实例),这样写的好处是……(1)本文巧用对比的手法,把XX和XX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XX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出XX(2)本文大量运用环境烘托,把表现对象的XX心理,放在一个XX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初中现代文阅读题型专题讲解(三)(表现手法、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的作用等!!!)

初中现代文阅读题型专题讲解(三)(表现手法、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的作用等!!!)

现代文阅读专题讲解三教学目标:1、学会记叙文阅读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2、掌握记叙文的人物形象分析3、阐述感情体验教学过程:记叙文阅读方法解读(三)一、分析表现手法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法.在中考中,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显得非常重要。

中考考察到的题型和几种表现手法如下:【常考题型】(1)本文(某部分)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2)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前后照应等),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方法点拨】(1)伏笔: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紧凑,结构严谨.(2)铺垫:制造悬念,引人入胜,突出重点,使情节衔接自然紧密.(3)象征:把抽象的事理和情感表现得具体可感,含蓄而耐人寻味.(4)衬托:突出本体特征、作者情感,增强表现力。

(5)对比:突出事物(人物)特征和情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6)欲扬先抑: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情节曲折生动。

(7)设置悬念: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8)前后照应:使文章前后贯通,脉络清楚,主题突出,结构严谨。

(9)托物言志:把事理和情感表现得具体可感、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模板一:文章先写.。

为下文写。

.。

买下伏笔,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模板二:先写。

.。

.。

为下文写.。

.。

.作铺垫,制造悬念,突出重点,使情节衔接自然紧密。

模板三:运用象征,抓住。

..。

.与。

.。

相似点,通过对。

...。

形象描述,更好地表现了.。

..。

,含蓄而耐人寻味。

模板四:用。

.。

.。

衬托。

...。

,使。

.。

特点更突出、鲜明,增强表现力.模板五:把..。

.。

和。

.。

.对比,突出事物.。

.。

特点或人物精神品质,鲜明地表现出。

.。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模板六:作者本意是.。

而先。

.。

,用抑扬之法,突出重点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

,使情节曲折生动.模板七:先把。

.。

...抛给读者,设下悬念,后面再解释,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八)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 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 满楼”的艺术效果。
(九)伏笔、照应
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 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 定要有照应。 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 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 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
(三)象征
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运用象征手法,使文章显得形象深刻、含蓄隽永、 意味深长,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虚实结合
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 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 来。 “又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十)照应
文题照应 情节照应 首尾照应
内容紧密,行文自然,结构严谨。
(十一)联想和想象
联想: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 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 想象:对已有记忆进行加工,既可以在想 象中改变过去,也能在想象中预见未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十二)借景抒情
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 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 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正面描写:借他人的语言,表现主角的特点、性 格或品质; 侧面描写:借他人反应,侧面表现主角的特点、 性格、品质。
(六)对比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
(七)衬托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 “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现代文阅读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现代文阅读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现代文阅读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现代文阅读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现代文阅读的十一种表现手法,供参考——1、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

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

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现代文阅读表现手法的题型设问方式与解题思路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现代文阅读表现手法的题型设问方式与解题思路

现代文阅读表现手法的题型设问方式与解题思路现代文阅读中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旨在检测考生对文章中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辨识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并理解文章中使用的各种表现手法,如象征、用典、对比、比喻、拟人等,以及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常会要求考生结合具体内容对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和解释,这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将表现手法与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其内在的含义和作用。

同时,这类题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它不仅要求考生对各种表现手法有深入的理解,还要求考生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阅读理解中,通过综合分析和判断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题型设问方式1.请分析本文/段/句中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此类问题通常要求考生对文章或段落中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对于文章表达和意境的作用。

考生需要准确识别文章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和阐述。

2.本文/段/句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这类问题要求考生识别并指出文章中使用了某种表现手法的词语或句子,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考生需要准确找出使用特定表现手法的词语或句子,并对其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解释。

3.本文/段/句的表现手法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此类问题要求考生对文章或段落中的表现手法进行概括和总结,阐述其特点或风格。

考生需要全面理解文章中的表现手法,并对其在文章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

4.请举例说明本文/段/句中的表现手法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这类问题要求考生在文章中找到具体的例子,说明某种表现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考生不仅需要找到使用特定表现手法的词语或句子,还需要对其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

二、答题思路在现代文阅读中,对于表现手法题型的答题模式,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明确表现手法类型:在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文章或段落中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考生可以通过仔细阅读文章,识别出常见的表现手法类型,如象征、用典、对比、比喻、拟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表现手法(三)
一、考纲要求:
阅读散文应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包含信息:
❖1、重点考查散文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

(C)
❖2、重点考查鉴赏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表现力,赏析散文作品的内涵。

(D)
❖3、考查探究散文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从不同角度发掘作品的意蕴。

(F)
二、设问方式:
1、文章(某一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这里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三、解题思路:
1、要从内容作用和结构作用两个方面来组织。

2、结构作用:
(1)明确表现手法。

(2)明确表现手法的功能。

3、联系文章主旨或作者的感情
四、答题格式:
该表现手法及其功能+命题区域内容+情感(主旨)
五、常见表现手法及其功能:
1、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狭)、修辞手法、人称的运用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1)描写:
①白描:简笔勾勒,朴素、简洁、准确。

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法]都德
在普鲁文斯省,当天气温暖起来时,把家畜送到阿尔卑斯山里去已经是习惯了。

畜生和人在那里要过五六个月,夜间便睡在露天底下高齐腰际的草里;随后,当秋天最初战栗的时候,他们又下山回到农庄上来,重在被迷迭香的花熏香了灰色的小山上过着单调的牧羊生活……
昨天晚上羊群回来了。

从早上起,大门便敞开地等待着;羊圈里铺了新鲜的干草。

不时地,人们重复着说:“现在,他们已经到艾杰尔了;现在,已经到巴位都了。


近黄昏的时候,突然间,一声大叫:“他们到那儿啦!”而在那边,在远处,我们看见羊群在尘土腾起的光辉里前进着。

整个的路好象在跟羊群一起蠕动,老公羊走到最前边,角往前伸着,现在凶野的神气;在它们后边,是羊群的主要部分,有点疲倦了的母亲们,偎挤在腿间的乳儿,篮子里欢着新生的小羊羔、一边走一边摇晃着的、头上戴着红绒球有骡子;再后边,是全身浸在汗里、吞头伸到地上的狗;走在最后边的,是两个高大的在神色毛布外套里的牧羊的家伙,他们的外套像袈裟一样,一直拖到脚后跟。

所有这一切,在我们面前快乐地排成行列,带着一阵急雨般的践踏声拥进了大门。

那时院子里怎样的骚乱啊!金绿两色相间的大孔雀,着绢绒船的冠,从它们的栖木上认出了来者,并用一种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着它们。

沉睡着的鸡窝突然被惊醒了。

所有的都站了起来:鸽子,鸭子,火鸡,竹鸡。

整个的家禽场像是疯狂了一般。

母鸡们谈着要玩一整夜……
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的。

在这样的骚扰中间,羊群各自找到了自己的住所。

没有比这样的安置看来更可受了。

老公羊看到了它们的石槽,感动得流出了眼泪。

那些在旅途中生出来而还从未看见过农庄的羊羔和极小的羔儿,惊奇地看着它们的周围。

但是最动人的是那些狗,那些忠于职务的牧羊人的狗。

它们跟在羊群后边十分忙碌,在农庄上就只看到它们。

守夜的狗在它的窝里唤它们回来是徒劳的;井边盛满了新鲜的水桶向它们做手势也全无用处;在羊群进来以前,在粗大的门闩把小栅栏门关了以前,在牧羊人到低矮的小屋里坐在桌子周围以前,它们是什么也不要看,什么也不要听的。

而到这时候,它们才仅仅同意进到群狗的窝里去。

在那儿,它们一边舐阒它们的菜汤桶,一边同它们农庄上的同伴们谈论着它们在山里所做的事情:在那可怕的地方,有狼,有洋溢着露珠的大朵的紫色的毛地黄……
16.在羊群秋归的情景描写中,文章主要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感受?(4分)
①期盼回家和回家后亲切温馨的感受。

②生命(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或亲密交流的感受。

17.“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的。

”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4分)
①羊群带回了阿尔卑斯山的生机。

与动物带来的喜悦与欢欣。

18.(4分) .本文最近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②羊群归家给人们
①表现狗的忠诚(或忠于职守)。

②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写到动物与家园的亲密关系,最后以狗作代表写到动物与人的关系,使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

③最后写狗与同伴谈论山里的事情,与文章开头形成呼应。

19.(6分)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①白描<或细节描写)。

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了大孔雀、母鸡、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细部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现。

拟人化的描写。

本文把羊、狗、鸡等都人格化了,如写羊儿回家后,大孔雀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呜叫迎接羊儿的归来,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要玩一整夜。

这样描写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洋溢着朴实动人的生活气息,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活泼的情趣。

②细节描写:A真实传神B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C行文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情趣和可读性
例文:
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天。

昨天下午我们从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万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耀眼的银光。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简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悦。

现在大雾遮蔽了一切,连那些万古雪峰也隐没不见,一点影子也不给留下。

旅馆后面的那几颗参天古树,在平常时候,高枝直刺入晴空,现在只留下淡淡的黑影,衬着白色的大雾,宛如一张中国古代的画。

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堆红红的东西,倒在一大堆砖上。

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他拿的也是红砖。

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红红的东西簌簌抖动,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

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

正当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

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

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

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

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

我玩玩没有想到,我在加德满都喜欢的两种动物——鸽子和狗,竟同时都在浓雾中出现了。

难道浓雾竟成了我在这个美丽的山城里学会欣赏的第三件东西吗?
——季羡林《雾》
问题:以上两段重点写到了关于鲜花和动物的细节,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雾具有模糊性和遮蔽性的主要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行文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情趣和可读性。

③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④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
⑤语言描写:言为心声,揭示人物性格特点
⑥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2)记叙
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使事件曲折有致;
倒叙:设置悬念,增强兴趣,读来波澜起伏
(3)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表达含蓄
(4)议论:
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3、表现手法(狭)
①象征——引申事理,形象鲜明而意蕴深刻
②抑扬——
③对比——强化某一事物的特征或作者的情感,使其鲜明而突出
④衬托——突出所要表现事物的特点。

⑤以小见大
4、修辞手法:
A、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作用: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
B、反复——作用是突出强调
C、反问、设问——增强语气,引起读者的思考
5、人称的运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增加作品的真实性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情感更加强烈;拉近距离,给人以亲切感,便于抒情。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使作品具有普遍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