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听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李婧婧

合集下载

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障碍或疾病 , 使得许多 残疾人产 生不 同程 度 的心理 困惑和 问
而林于萍采用《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 r) mr)量表对 7 名 5
题 。与普通人群 相 比, 他们 的心 理承 受力 十分脆 弱H 。聋 哑 聋哑学 生进行 了测查 , J 得出聋 哑学 生存在 着一定 的心理健康
青少年作为残疾人的一部 分 , 们 的心理 健康 问题也 越来越 问题 , 他 其焦虑程度高于普通学 生 , 焦虑倾 向集 中体现在对人焦
中图分 类号 :4 9 G 7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9— 002 l)3 03 3 10 2 8 (0Oo —02 —0
残疾人是各种人群 中一个 特殊 的社会 弱势 群体 , 国 目 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较相似 【 副。 我 儿
前大约有 6O OO万残疾人 , 占人 口比例 的 5 %左右 , 而且 以平 均
从 目前 已发表 的文 章来看 , 内关 于聋 哑青 少年心理 健 总得分上都高于聋校初 中男生 , 中在过敏倾 向、 国 其 恐怖倾向和
康的研究基本分 为理论思辨 的定性 研究 和实证调查 的定 量研 总分上都达到 了显著差异 。而林 于萍的调查 表明聋哑女生的 究 。理论思辨 的研究多采 用定 性 的研究 方法 , 对聋 哑青少 年 心理健康程度低于男 生 , 在恐怖 倾 向、 过敏 倾 向、 孤独倾 向方
生相比 , 残疾学 生的 9个 因子 分和 总均分 都极 显著 高于健 全 对社会敏感多疑 、 易出现人际冲突 。而女生多表现胆怯 、 更 紧
学生。聋生 阳性 出现 率 居 首 位 的症 状 项 目是 “ 到苦 闷” 张 、 感 孤僻 、 回避社交等问题【 1。 1 J
(97 )另 有 8 .%的 人 “ 分 担 忧 ”3。 8 .% , 28 过 [ j

听力障碍学生教育案例(3篇)

听力障碍学生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听力障碍学生约占在校学生的2%,这一群体由于听力障碍,在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

为了帮助听力障碍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我国教育部门实施了一系列特殊教育政策,旨在提高听力障碍学生的教育质量。

本案例以一位听力障碍学生为例,探讨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关注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

二、案例介绍(一)学生情况小明,男,12岁,听力障碍学生,就读于某特殊教育学校。

由于出生时患有先天性耳聋,小明一直佩戴助听器。

他的听力状况为中度听力障碍,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但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他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

(二)教育现状小明所在班级共有10名学生,其中听力障碍学生3名。

学校针对听力障碍学生的特点,开设了听障教育课程,采用个别化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在语言、认知、生活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育策略(一)关注个体差异,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针对小明听力障碍的特点,教师为其制定了个别化教学计划。

在课堂上,教师会根据小明的听力状况,适当降低语速,使用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以便小明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此外,教师还会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小明直观地理解知识。

(二)强化语言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针对小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问题,教师采取以下措施:1. 语音语调训练:教师通过示范、纠正等方式,帮助小明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2. 词汇积累:教师引导小明在生活中多听、多说,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语法教学:教师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语法知识,帮助小明掌握语法规则。

(三)注重生活技能培养,提高自理能力1. 生活自理:教师教授小明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洗漱、整理床铺等,提高他的自理能力。

2. 社交能力:教师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小明学会与人沟通、合作,提高他的社交能力。

(四)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1. 文艺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合唱、舞蹈、书法等文艺活动,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浅谈聋哑儿童健康教育

浅谈聋哑儿童健康教育

浅谈聋哑儿童健康教育作者:张爱菊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4期[摘要]如何通过健康教育使聋哑儿童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得到改善值得探讨,聋哑儿童的健康教育是社会教育中不能忽视的一环。

[关键词]聋哑儿童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161-0121世纪社会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的健康教育,儿童教育也因为人们的理念的转变而快速发展,可是往往却容易忽视在儿童群体中较为特殊的群落的健康教育——聋哑儿童的健康教育。

现如今,我们往往谈起“健康”这个词,一般含有双重意义,不仅指的是身体健康,同时也指代心理健康。

一个健康的儿童,不仅仅包含身体健康,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条件。

对于一个身体素质良好的健康儿童来说,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一定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么对于身体有障碍的聋哑儿童来说,更加难上加难。

一、聋哑儿童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聋哑儿童教育主要是针对聋哑的心理状态特点进行的有阶段、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方式,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慢慢提升聋哑儿童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能够适应与其他正常儿童一起的生活。

聋哑儿童的身体缺陷往往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因为听力障碍和语言障碍,在与其他正常儿童一起生活时一般会遭到特殊待遇,这使得他们的性格会相对孤僻、多疑,同时为了谋求关注,往往喜欢在负面表现自己,养成不讲卫生、不讲文明礼貌、懒于梳洗等坏习惯。

因此,对于聋哑儿童的教育,不仅仅只是贯彻实施国务院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的一个措施,展现社会主义教育的全面性和优越性,更重要的意义是对于聋哑儿童自身,良好的针对性教育能够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能够开发他们的智能,增强生活信心和生活能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社会的公平竞争中,聋哑儿童的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全面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聋哑儿童健康教育的方式聋哑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教育方式不能够完全按照正常儿童的方式来实施,根据我国《残疾人教育条例》,应该对聋哑儿童实行“从小培养,反复训练,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用低起步、慢进度的教育程序来逐渐养成聋哑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

浅谈听力障碍儿童的家庭教育

浅谈听力障碍儿童的家庭教育

浅谈听力障碍儿童的家庭教育沧州市第二幼儿园高玉凤胡春旭摘要:家庭作为儿童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最为深远,听障儿童的家庭教育对他们的康复以及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父母是接触听力障碍儿童时间最多,最了解听力障碍儿童的人,因此在帮助听力障碍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地位及重要性绝不亚于教师或相关专业人员,父母的角色与任务也是他人所不能取代的。

本文通过现实案例,提出了对听力障碍儿童家庭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听力障碍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社交活动听力障碍,是指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家庭作为儿童主要的生活环境,对儿童的影响较为深远。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范围内由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孩子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

常言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两个“一”表明家庭在儿童教育中的特殊以及重要的地位。

孩子的未来掌握在父母手中,听障儿童的教育和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育。

父母是接触听障儿童时间最多,最了解听障儿童的人,因此在帮助听障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地位及重要性绝不亚于教师或相关专业人员,父母的角色与任务也是他人所不能取代的。

所以,听力障碍儿童的家长很有必要端正对待孩子的态度,认识到自己在听障儿童早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掌握科学、正确的方法对听障儿童进行教育。

本文就所接触的听力障碍儿童山林为例,谈一谈关于听力障碍儿童的家庭教育。

一、家长要正视现实,给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和睦的家庭氛围2015年9月,山林上中班,被查出听力问题,正常人10分贝能听到的声音,他需要110分贝才能听到,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是多么的不幸,但是他的家长果断地选择让他退学,带领他到北京进行手术治疗,植入了人工耳蜗,手术非常成功。

首先,要正视现实。

作为一个听力障碍儿童的家长,应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情况,尽早让孩子接受专业的治疗与安排,不要让孩子错过学龄前最佳的康复期。

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

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经验交流
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education for hearing-impaired students ■王玉丽 WANG Yu-li 【中图分类号】G7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933(2007)05-0051-01
[1] 张福建.学校管理的心理学.见:张福建,主编.学生的心
理健康与维护.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 9 9 9 . 2 3 1 .
[2] 孔锴. 当代教育新理念.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62.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总第24期 5 1
任何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可能存在某种心理健康 问题。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一种和谐的精神状态。听 力障碍有可能给聋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聋校教师如何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特殊 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根据个人的工作经验,略 谈以下几点。
1 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1],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大量的研究表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多数表现为 焦虑、恐惧、孤僻、疑心重,甚至对人有敌对、攻击 之举。在学校里,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教育学生互 相帮助、互相关心,建立健康、良好的同学关系,激 发学生与人交往的强烈需求,培养他们与人友好相处 的交往能力,可以促使聋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此 外,还要教给学生有关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有 效方法,让他们主动与人交往,正确处理人际冲突。良 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满足双方的各种需要,使他们产生 良好的情感体验,促进彼此的心理健康。 2 尝试成功体验,展现自我才能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 重视学生个性生成[ 2 ] 。教师要善于调动每个学生的积 极性,让学生自主参与,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多鼓励、 肯定,并创造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尝试到成功的 喜悦。这种体验能增强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以便更好地展现自我 才能。我校每年举办的聋生展能比赛,充分调动了每 个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展示各 自的才能。 3 克服消极情绪,培养健康的心态 心情开朗、轻松、安定,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 希望和信心,有良好的自我感受,这是稳定而良好的 情绪状态的标志,它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有的聋生心胸狭窄,自私多疑,不相信别 人;有的个性倔强、孤僻,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有的 过分娇纵自己,“自我主义严重”。这些不良状态造成 了他们患得患失,喜怒无常、忧心忡忡的不稳定情绪,

浅谈听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李婧婧

浅谈听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李婧婧

浅谈听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宁夏特殊教育学校李婧婧【摘要】: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教育的重心正逐步沿着教书向着育人的轨迹上发生着变化。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健康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

而听障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心里健康的维护显得尤为特殊、棘手和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特教工作者首先要对聋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研究出系统化的心理辅导教育及心理干预的方式方法,并用我们的热情、关爱,无私奉献的精神照亮聋生心中,给予他们温暖,指引他们成长。

【关键词】:听障儿童心理障碍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中所指出的:“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听障儿童作为人口基数较大的一个特教生分支,他们特殊的生理决定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他们在认知、学习、交往等诸方面的困难和心理偏差,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是一件极具有必要性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如何正确认识聋生的心里障碍,正确引导聋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挑战和人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本文主要研究的议题。

一、听障儿童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听障儿童、即听力障碍儿童,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因而听不到或者听不清周围的环境声音以及言语声的儿童。

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听力语言残疾人2057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4.28%其中14岁以下的约200多万,每年还有3万多新增聋哑儿童。

有研究表明,聋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接近30%。

在关于聋生心理障碍的一系列调查中,集中体现了以下一些问题:聋生在特教学生中占据着相当高的比例,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大群体,而聋生中较为普遍的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听力障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听力障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听力障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才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教学并列,二者缺一不可。

然而,在听力障碍学生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知识教育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倾向比较普遍。

这种失衡现象违背了学生研究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课堂教学从认知角度单线突进,使学生潜力的发掘受到局限,而学生厌学情绪的滋长、研究效率的下降、个性片面发展、问题行为和违法行为的增多等与此不无关联。

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广泛适应能力的各种人才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现代学校所关注的中心问题。

听障学生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与健全的学生相比,他们的生活道路更艰辛。

有学者认为听障学生骄傲、过于自信、有反抗精神、与周围人敌对、怀疑别人等。

也有人认为,听障学生自卑、急躁、说谎、厌学、主观片面、猜疑、自私等,甚至有人认为听障有一通病——小偷小摸。

这些观点大都可以从听障人群体中得到印证,似乎是不能否定的事实。

但是,我认为这些心理与听障学生没有必然的联系。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引导、干预,让听障学生走出心理的阴影。

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听障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听障学生“心理医生”的角色,像“春雨润物”一样,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为他们的成长导航。

个案基本情况:___,男,回族,13岁,先天性耳聋,我校特教部三年级学生。

父亲与人殴斗意外身亡,母亲弃子改嫁,___抚养,___对他生活关心不够,几乎不管,一学期都不来学校看他,主动来学校接他回家从来没有过,家庭教育更加缺失。

问题行为简述:2007年9月入学,道德认识上存在很大偏差,是非观念模糊,缺乏正确的行为导向,不能正确地自我定向和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要求来调控自己,同时也不能清楚地意识到所做出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不能正确区分“借”、“偷”、“拿”的概念,不能正确理解“友谊”的概念,错把打人、敲诈等不良行为当作“勇敢”的“英雄行为”,不能把自己放置于集体中去考虑问题。

听障及智障学生心理与教育

听障及智障学生心理与教育

听障及智障学生心理与教育第一篇:听障及智障学生心理与教育听障及智障学生心理与教育第一部分听障学生心理与教育一、听力残疾学生心理(一)听力残疾的诊断1、什么事听力残疾的诊断听力残疾的诊断是通过听力检查对被检测者有无听力残疾,听力残疾的部位、性质以及听力损失程度作出评估,其目的是为检出的听力残疾者提供治疗和康复训练的科学依据。

2、听力残疾的诊断方法。

(1)行为观察法。

观察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受到声音刺激后有无相应的行为反应,一次简介推断其听力是否正常的方法。

听力测查法。

(2)主管测听法。

常用的有语声测听、哨声测听、击掌测听、音叉测听、纯音听力计测听和语言测听等。

客观测听法。

常用的有电击反应测听、声导抗测听。

(二)听力残疾学生的心理特点。

1、听力残疾学生感知活动的特点感觉和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形式,感觉只是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

听力残疾学生感知活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感知活动受到局限。

(2)不能利用声音定向。

(3)使视觉发生明显的变化。

(4)触觉、振动觉、言语动觉更具有重要性。

针对听力残疾学生感知活动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视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重视触觉、振动觉的功能训练。

2、听力残疾学生注意的特点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征。

听力残疾学生注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引起注意的刺激主要来自视觉对象。

听力残疾学生不能获难以对听觉刺激产生和保持注意。

(2)无意注意起主导作用,有意注意发展迟缓。

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反之则是有意注意。

(3)注意的稳定性较差。

由于听力残疾学生较多地依赖和使用视觉感知事物,往往因其视觉疲劳而分散注意;如果被注意的对象难以理解获枯燥无味,其注意很难长时间保持。

(4)注意分配困难,较多用注意的转移代替注意分配。

(5)注意难以随任务变化而适时转移。

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在学习活动中是相辅相成的,把二者恰当地结合起来组织教学,既能集中注意力,又可以减轻注意的疲劳。

我国听力障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综述

我国听力障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综述

听障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研究综述摘要: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听力障碍儿童往往产生一系列的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抑郁等心理现象。

对听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也是一个关于听障儿童研究的热点。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听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解决听障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策略和听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及教育的意义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听障儿童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并指出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一些研究展望。

关键词:听障儿童心理问题教育对策前言:听力障碍又称聋、重听、听觉障碍、听力残疾等,是指“因听分析器病变或损伤,导致听力减退或丧失的状态”。

听障儿童,即听觉障碍的儿童,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因而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的环境声音及言语声的儿童。

2001年,卫生部"公安部"中国残联和国家统计局组织的对全国0到6 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显示,听觉障碍儿童患病率为0.155%,平均发现率为0.221%,用此数据推算全国0到6 岁听觉障碍儿童有 15.8 万人,每年新增听力残疾儿童 2.3万人。

2006年,由国家统计局、民政部、卫生部和中国残联等16个部委、团体组织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听力语言残疾人2057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4.28%,其中6岁以下的聋哑儿童约80万,14岁以下的约200多万,每年还有3万多新增聋哑儿童。

有研究表明,聋生的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6.7%,至少有一项心理问题的比率为22.8%。

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我国听障儿童占残疾人总数的比例很大,且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他们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特殊生活经历与独特的情绪情感体验,使他们可能比健听人面临更多的挑战,也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众多的听觉障碍儿童的康复机构,社区康复机构,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听觉障碍儿童。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我国听障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对于更进一步深入研究听障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中小学聋哑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中小学聋哑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共发 放 问 卷5 0 , 后收 回 有 效 问 卷4 0 度 、 极 情 感 、 极 情 感 等 七 个 维 度 , 1份 最 9 积 消 均 份 , 效 回收 率 为 9 . %( 有 6 1 无效 问卷 产 生 的 采 用 5 记 分 法 , 值 越 高 , 明 主 观 幸 点 分 说 下: 从性 别 上看 , 男生 2 9 , 2 9 女生 5 人 占5 . %,
据。
际关 系 、 郁 、 虑 、 对性 、 抑 焦 敌 恐怖 、 执 偏 精
神病 性 和 其他 共 1 / 维 度 , oI " 每题 采 用 5 评 点
分法 , 状 从 无 到 严 重 分 别 评 为 1 2 3 4 症 、 、、 、
5, 值越 高表 示症 状 越 明 显 , 明 心 理 健 分 说 康状况越差 。

教育 理 究 心 研
中小 学聋 哑 学 生 主 观 幸福 感 与心 理 健 康 的相 关研 究 ①
梁 臣 凤
( 南宁 市盲聋 哑学校 南宁 5 0 0 3 0 1) 摘 要: 目的 研 究中小 学聋哑 学生主观幸福 感与心理健康 的关 系。 方法 采 用S L一9 量表 和S C 0 wB自蝙量表对 广东和 广西4 名 中小 0 9 学聋哑 学生进行 调 查。 结果 当前中小 学聋哑 学生 的主观 幸福 感, 心理健 康状 况总体 上处 于 中等水平 , 主观 幸福感 与心理健 康 呈显著 相 关。 论 心理健康是 影响 中小学聋哑 学生主观幸福 感的 因素之 一 , 结 积极 开展聋哑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 育和心理 辅导工作 , 对提升 聋哑
的恐 怖 、 际 关 系 、 迫 带 来 的 紧 张 , 人 强 躯体 化 和敌对 性 的体验 较 少。 宁 的研 究 表 明 主观 幸 福 感与 心 理 健 康 有 一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状况与心理健康教育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状况与心理健康教育

听觉障碍儿童心理状况与心理健康教育听觉障碍儿童心理状况与心理健康教育听觉障碍儿童心理状况与心理健康教育摘要:听觉障碍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是特殊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

文献查询结果表明,研究较为集中在听觉障碍儿童人格特征的研究方面。

西方研究结果表明:听觉障碍儿童的人格特征基本表现为固执性、自我中心、缺乏自我控制、冲动性、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低、易受他人暗示等,听觉障碍儿童的社会情感很不成熟,社会适应能力差。

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听觉障碍儿童心理成长。

认识并掌握听觉障碍儿童身心发展这些特点与规律,有利于因势利导,做好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工作,促使其身心健康成长。

这方面工作需要长期、细致、艰苦、富有创造性,需要家庭、社会及学校的积极配合与协作,更需要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

关键词:心理状况心理健康听觉障碍影响因素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康复,一方面是身体机能的康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心理康复。

学生的成长不仅是身体的发育和思想的成熟,而且意味着心理的日益健全。

在关注学生生理变化和思想动态的同时,不能对其心理状况视而不见、置之不理。

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不能只有生理上的照顾和思想上的关心,还要加强心理辅导。

《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章》第3章第29条规定:特殊教育学校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卫生习惯、提高学生保护和合理使用自身残存功能的能力;适时、适度地进行青春期教育。

这里所说的“身心健康教育”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身体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为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熟知和重视,但是,对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内容与学校德育有何不同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意义等问题,特殊教育学校还有待进一步熟悉和加强。

何谓心理健康,英文表达为mental health,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指心理健康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

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

听力障碍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听力障碍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听力障碍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22-06-04T01:55:29.313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6月作者:乔梅[导读]乔梅十堰市特殊教育学校 442000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2)6-175-01听力障碍学生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内在负面情绪过重,看待事物比较偏激,人际关系紧张,易焦虑,轻度抑郁,身心健康受损,缺乏学习动力,学业发展严重受阻。

一、听力障碍学生行为与情绪表现行为方面:发生冲突时,容易偏执,发生打架事件;课堂上老师批评,易产生敌对及逆反心理,与老师发生顶撞,不服从管教;还存在人际关系不适应,适应不良现象;在情感方面,由于性意识迅速觉醒,渴望与异性交往,但个别学生自控能力差,易出现早恋,在情感上又经不起大的挫折,一旦受挫,如失恋,容易出现偏执行为如自残等。

情绪方面:部分学生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常感情用事,有时出现一些过激行为;部分学生容易把委屈和烦恼藏于内心,导致易产生焦虑、抑郁、强迫、情绪不稳、心理不平衡等问题。

因此需要班主任、心理老师及生活老师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提前做工作,做好疏导,预防问题的发生。

二、造成听力障碍学生处于风险或困境的原因(1)听力障碍学生自身的身体缺陷。

听力和语言的缺失,让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丧失自信心,对任何事物都觉得不顺意。

与正常人的沟通困难,使学生对外界环境的信息了解的少,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与实际年龄不匹配,对事物的看法容易偏激,表现出心理不平衡、敌对、偏执、易怒等异常心态。

(2)家庭教育的影响。

很多家长不能正视孩子的缺陷,对孩子情感上投入不足,把孩子当作一个累赘,直接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全,容易产生孤僻、多疑、冷漠等心理。

而有些家庭处于弥补心理,对孩子情感上过分溺爱和照顾,致使学生意志力薄弱、任性、依赖性强、自私自利等心理问题出现。

(3)社会带给听障学生的压力。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听障人士的嫌弃和歧视也给听障学生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使得听障学生失衡,产生不满,仇视的情绪。

我国近十年听障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我国近十年听障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我国近十年听障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张淼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聋人(听力残疾)有2004万人,约占残疾人总数的1/3。

听觉语言障碍儿童(以下与聋生交替使用)由于听觉、语言等方面有缺陷,社会交往的范围狭小,参与社会、受教育、就业以及同伴的接纳度等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影响了心理健康。

听障学生心理状况问题的研究但是在2006年,西南大学的张宇迪等在对重庆的5年级到高二的180名聋生做的关于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时却得到不同的结论:聋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甚至聋生的学习焦虑和过敏倾向较普通学生为轻,而孤独倾向较普通学生为重李强等在2003年同样对天津理工学院聋人工学院的158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得到的结果类似。

刘毅玮(2005)也认为初中聋生和健听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以上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来,在对中国的聋人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中,对聋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存在一定的分歧。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还需要继续研究。

但是研究对象的年龄不同,生活的区域不同,家庭经济条件不同,所受教育不同等方面对这种研究结果的差异性一定影响。

首先听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样本过于狭窄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来,近十年对聋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聋生的研究上,特别是对中小学聋生的研究。

对学龄前的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很少,对聋人大学生的研究也相对较少。

在对聋生进行研究时选取的不同年龄阶段的样本数量太少,选取的样本地域较为集中这也会导致国内学者对聋人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结果也有出入。

人们对聋生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不一致,各人按照自己对聋生心理健康内涵的理解去设计问卷而导致的。

加强聋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它不仅可以作为指导我们编制聋生心理健康问卷的理论框架,更为重要的是它能指导教师在实践中如何正确看待学生的各种心理表现听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方法和工具过于单一。

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摘要:特殊学生由于生理障碍,加上很多需求得不到满足,存在各种心理障碍,如嫉妒心理、不良情绪、自卑心理等。

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提升其心理素质。

注重聋哑学生心理研究,针对特殊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教育策略引言: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特殊学生的成长,特别是特殊学生的心理问题,想要通过有效方法来培养特殊学生的心理,使其获得健康发展的机会。

教师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问题,思考促进特殊学生健康发展的方法,为特殊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教师增加与特殊学生的日常沟通交流,向特殊学生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发挥特殊学生的积极作用,给特殊学生打开了心理健康的门,深化了学生的理解,促进了学生的参与,突出了学生的表现。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满足新时代教育要求的需要新教育形势下,教育理念进行了调整,国家以及教育部门呼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并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展开教学。

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生理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还包括心理方面的发展。

所以,无论是对健康学生还是对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一项必须要落实的工作,这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

学生只有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健康成长。

满足特殊学生成长规律的需要聋哑学生相对于普通学生,生理上存在缺陷,生活在一个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不能正常参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尤其是自卑心理,在聋哑学生身上普遍存在。

学生赋予自己过低的自我价值,对自己有不正确的认识,难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正因为如此,有必要对聋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满足聋哑学生成长规律的需要,必须予以落实。

2.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2.1与家长配合家长的人格、品德、学识、情感及生活习惯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以其启蒙性、连续性、终身性、潜移性的特点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听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听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听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篇: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听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听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摘要】每个听障儿童的顺利成长,都需要有健康的心理,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听障儿童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实施课堂教学听障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正常儿童没有质的差别,但是听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比正常儿童更容易受到干扰和影响。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心理、智力、言语三者相互发展,共同影响,单方面的迟滞都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

听障儿童(以下统称学生)由于其听力言语的障碍,导致认知客观事物的能力会比正常同龄儿童低,在以学习是主导地位的行为活动上,会带来明显的困难,这些都有可能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不利的影响。

这些学生普遍带有处事简单、直接、易冲动、过分自尊、敏感易猜疑等明显性格特征,而且在他们当中,有情绪发展障碍和学习障碍的又特别多,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去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在这里简单谈一下我的一些方法和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榜样教师的健康心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直接的积极影响。

教师是学生最崇拜最效仿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这对这些住校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常言道:“身教胜于言教。

”教师的师范常常能对学生产生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

所以,教师首先要学会自我心理的调节,把负面的心理情绪甚至是打击等消极情绪和不幸遭遇,要以合理的心理暗示、转移等方法转化为积极的心理成分和行为方式,让自己经常保持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确保每节课的教学展示给学生的,都是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特征。

在教师健康心理榜样的影响下,学生的心理面貌也会发生变化,一些消极的心理阴影就能得到消除。

其次需要创设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这些学生敏感善于察言观色,在课堂上应多以表扬鼓励的方式教学。

另外特别要注重培养班级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养成互助互爱的氛围,淡化同学间打小报告指责批评行为,强化同学团结互助,友爱的行为和思想。

音乐治疗在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音乐治疗在听觉障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舒 适 的 听觉 感受 , 逐渐 被 用 于 此疾 病 的治疗 , 因而
2 . 1 与外界 沟通 方式 依赖 其他 器官 听觉 障碍 儿童 因为 他们 的 听力损 伤 , 在 获得 外
界语 言或声音的刺激时往往难 以做出及 时和正确
的反应 , 因此认 识 事 物难 于正 常 儿童 , 不 能够 完 全 而 准确地 掌 握事 物 的特征 , 这 直接 影 响到 了正 常生 活. 语 言 听 觉 能力 存 在 一 定 的问 题 , 根本 无 法 集 中
儿 童 大脑 发 育 和成 长 最 快 的 阶段 , 因此 , 在 这 一 阶
2 . 2 使 用有 声语 言 机会 少 、 记 忆 能力 强
听觉障碍儿童有声语言发展落后于普通儿童 , 这是他们心理上 的最大负担 , 有声语言可以帮助其 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 , 但是听障儿童却无法使用 这个 良好的工具 , 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不能进行正常
1 浅 析 音乐治 疗学 的相 关 内容
听 觉障碍 儿童 产生 的原 因是 由于各 种原 因 , 造
程度上缓解 由于听力障碍带来 的心理障碍 , 同时也 希望能尽量保 留其剩余 听力并恢复其失去的部 分
听力 .
2 小 议 听 觉 障 碍 儿 童 的 心 理 特 征
成 了双耳 的失聪 , 或单耳 听力障碍 , 使得患者在与 外界交流时听不到或是听不清声音 , 大大降低了其
第3 0 卷 第 8期 ( 上)
2 0 1 4年 8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国内外聋哑儿童心理特点研究及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国内外聋哑儿童心理特点研究及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国内外聋哑儿童心理特点研究及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郑裴;马伟娜
【期刊名称】《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8(028)003
【摘要】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从各个方面对聋哑儿童的身心特点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和人格两方面探讨了聋哑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并针对其特有的心理特点,提出了几点心理健康教育建议,以提高聋哑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总页数】4页(P197-200)
【作者】郑裴;马伟娜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36;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
【相关文献】
1.浅议绘本阅读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及教育建议 [J], 张艳丽
2.谈聋哑儿童心理健康教宵 [J], 梁文君;
3.培养聋哑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J], 李福;
4.“身体接触类”体育游戏对聋哑儿童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 [J], 张映菊
5.听障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教育建议 [J], 任英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春期听障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

青春期听障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

青春期听障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
张红珊
【期刊名称】《成才之路》
【年(卷),期】2010(000)031
【摘要】@@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普及,人们面临的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也逐渐增大.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重要阶段,如果不能正确面对这些压力,将产生心理问题,阻碍心理健康正常发展.若放任这些问题发展下去,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日常活动和生活.
【总页数】2页(P96-97)
【作者】张红珊
【作者单位】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山东省中职听障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武汉市听障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3.苏中地区听障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龄差异的调查研究
4.听障学生心理分析及其教育对策
5.听障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及展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听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宁夏特殊教育学校李婧婧
【摘要】: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教育的重心正逐步沿着教书向着育人的轨迹上发生着变化。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健康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

而听障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心里健康的维护显得尤为特殊、棘手和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特教工作者首先要对聋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研究出系统化的心理辅导教育及心理干预的方式方法,并用我们的热情、关爱,无私奉献的精神照亮聋生心中,给予他们温暖,指引他们成长。

【关键词】:听障儿童心理障碍
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中所指出的:“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听障儿童作为人口基数较大的一个特教生分支,他们特殊的生理决定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他们在认知、学习、交往等诸方面的困难和心理偏差,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是一件极具有必要性又
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如何正确认识聋生的心里障碍,正确引导聋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挑战和人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本文主要研究的议题。

一、听障儿童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听障儿童、即听力障碍儿童,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因而听不到或者听不清周围的环境声音以及言语声的儿童。

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听力语言残疾人2057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4.28%其中14岁以下的约200多万,每年还有3万多新增聋哑儿童。

有研究表明,聋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接近30%。

在关于聋生心理障碍的一系列调查中,集中体现了以下一些问题:聋生在特教学生中占据着相当高的比例,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大群体,而聋生中较为普遍的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其主要表征为:(1)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不佳、焦虑倾向性明显高于普通正常学生;(2)自我评价方面,存在自卑倾向;(3)情绪情感体验方面、存在孤独体验情结(4)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程度不同的对人焦虑;(5)个体发展方面,听力残疾学生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与正常学生基本一致。

从心理学、心理健康的角度去分析,聋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社交敏感,偏执,抑郁三个方面。

社交敏感主要体现在:不愿与正常人交往,心中存在自卑情结,要么胆怯要么目空一切的自大。

表现出要与正常人交往缺乏热情,即使交往也是简单而枯燥,根本提不起聋生交往的兴趣,聋生交往的圈子狭小单一,仅仅局限于聋人群体和少数亲朋好友,聋生之间往往易出现早恋,从而主观上避免了和其他人正常社交的需求。

强迫症状:主要体现在(1)强迫联想,即常常联想自己失去亲人的照顾,失去老师同学的关心,变成社会上流浪的残疾人,并由此激起聋生最普遍存在的情绪紧张和恐惧心理。

(2)强迫对立思维,即两种对立的词句或概念反复在脑中相继出现,而感到苦恼和紧张,如想到“拥护”,立即出现“反对”;说到“好人”时即想到“坏蛋”等。

(3)强迫思维即受到伤害或者不公正待遇,这一思想,冲动意念会反复或持久的闯入头脑,以致引起显著的焦虑或痛苦烦恼。

(3)强迫性恐惧:由于种种心理原因,导致聋生处于高度焦虑不安全的心理状况,会使得聋童常常会冒出报复社会,或者报复某个人,又或者因为怕失去生存来源而产生盗窃抢劫等等念头这些念头产生会让聋童产生强迫性恐惧,时刻担心自己会做出违反法律或社会规范甚至伤天害理的事。

抑郁:聋生的人格缺陷往往是造成抑郁的根本原因,尤其是自卑和依赖性强,而上述两种包括社交缺陷、强迫心理客观上大大增加了聋生患有抑郁情节的可能性。

聋生的抑郁
症状往往表现为:自怨自艾、泄气、缺乏自我价值肯定、做事犹豫不决、注意力分散、在群体中往往表现的焦躁不安、对生活丧失兴趣、自我可怜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臆想、和自杀冲动。

二、教育对策分析
(一)平等对待,换位思考,发挥模范和榜样作用。

针对他们社交敏感的心理状况,以朋友的姿态平等的对待,常常思考模拟聋生的心理以及身体状况去思考问题切实的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需求态度以及心理。

从而达到让他们对我们打开心门,然后可以试着让他们去模仿学习我们的生活态度和世界观。

或者找出他们身边的同为聋生的学长,朋友亲人甚至父母等等的楷模。

(二)清除社交障碍,解决聋生的社交回避现象。

聋生和健全人交往过程中心中存在一份困惑,那就是自卑心理,自愧不如他人,因此在健全人面前抬不起头,也羞于和健全人打交道,害怕受到歧视,因而难以理解和融入社会。

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从心理上给予以教育,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和不幸,首先要针对个体发掘出聋人自己的闪光点,树立信心是最根本的;更重要的是在聋生接触健全人初期的时候尽量选择素质较高、相对有同情心、并且懂得和聋生相处的群体,防止伤害或者刺激到社交敏感性强的聋生。

如特教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包括后勤辅助等等岗位
的职工,都要和聋生平等生活,和睦相处,尊重他们。

(三)利用视觉优势发挥聋生特长
由于触知觉落后于正常儿童,且触摸动作少而单调等等原因,聋生的感知范围和内容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使他们的感知不完整、不准确。

而这导致了在学龄初期聋童的视觉感受性视觉反应速度不及健全儿童;可正如俗语所说:“盲者最聪,聋者最明”,由于对视觉的依赖及经常使用,促进了视觉的迅速发展,聋生的视觉感受性和视觉反应速度与正常儿童的差距愈来愈小,甚至超过正常儿童。

针对聋生的视觉优势的开发、培养以及让聋生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从而树立自信心是让聋生摆脱自卑情结的根本方法。

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培养上多多采用:实物演示、现场教学、电化教学、情景教学以及实验教学等方法,刺激聋童的触觉感知以及视觉能力。

而已经培养具备了视觉优势的聋生要大量辅以绘画、摄影、平面设计等可以发挥视觉优势特长的锻炼展示机会。

(四)建立心理档案、设置长期心理辅导机构
针对聋生的心理咨询要充分体现出针对每个个体学生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对待,这就要求我们的心理咨询老师,通过合适的方法时机定期不定期的交流谈心,并把了解到的学生心理状况记录下来,拟订好心理辅导计划,并且要记下心理辅导效果,整理所有资料,建成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以
备查阅,做好进一步心理教育工作。

学校也要设立心理咨询室,让面对心理障碍的学生随时可以有一个可以“治病”的门诊。

(五)正确处理好家长、学校、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
家庭教育以其启蒙性、连续性、终身性、潜移性的特点对孩子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完整的家庭结构、温馨的家庭教育氛围、科学的教养态度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学校通过成立家长学校、开展家教咨询、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帮助家长提高修养,转变观念,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并通过家访、电话、学校开放周、走访成功家长等方式,使学校与家庭及时沟通,使教师与家长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确保聋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听障儿童心理障碍应该引起社会、学校的广泛重视。

这就要求我们每个特教老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做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率,做学生心理问题的防御者,做学生心理发展的指导者和维护者,让学生的心理在我们辛勤的工作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还是一句话,聋生生理缺陷的弥补是非教育可作为的,而心理偏差的调整确是教育所能奏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