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

合集下载

预防接种工作流程

预防接种工作流程

预防接种工作流程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注射疫苗来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产生抗体,从而增强人体对特定疾病的抵抗能力。

预防接种工作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一环,下面我们将介绍预防接种的工作流程。

1. 疫苗选择首先,预防接种工作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疫苗。

疫苗的选择需要根据当地的流行病学情况和疫苗接种计划来确定。

在选择疫苗时,需要考虑接种对象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因素,以确保接种的疫苗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2. 接种计划制定接种计划是预防接种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它包括接种时间、接种地点、接种对象等内容。

接种计划需要根据当地的疫情情况和接种对象的特点来制定,以保证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接种计划还需要考虑到疫苗的保存和运输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3. 接种点准备在确定了接种计划之后,接种点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接种点的选择、接种设备的准备、医护人员的培训等内容。

接种点的选择需要考虑到交通便利性、卫生条件、安全性等因素,以确保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接种点还需要配备足够的接种设备和疫苗,以满足接种对象的需求。

4. 接种对象登记在接种开始之前,接种点需要对接种对象进行登记。

登记的内容包括接种对象的姓名、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信息。

登记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接种对象的档案,以便于后续的跟踪管理和疫苗接种提醒。

5. 疫苗接种接种工作的核心环节是疫苗接种。

在接种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接种计划和接种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接种的质量和安全。

接种时需要注意接种对象的年龄、健康状况、接种部位等因素,以确保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6. 接种后监测接种结束后,接种点需要对接种对象进行监测。

监测的内容包括接种对象的身体反应、接种部位的情况等。

监测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接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以便于及时处理和干预。

7. 接种效果评估最后,接种点需要对接种工作进行效果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接种率、接种对象的免疫效果等。

皮内注射技术

皮内注射技术

皮内注射技术
(一)目的
用于药物的皮肤过敏实验、预防接种及局部麻醉的前驱步骤。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观察患者局部皮肤状况。

2.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

(2)携用物至患者旁,核对患者后,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按无菌操作原则抽取药液,选择适当注射部位,消毒注射部位皮肤,进行注射。

(4)对做皮试的患者,按规定时间由两名护士观察结果。

3.指导患者:
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及配合、注意事项。

(三)注意事项
1.如患者对皮试药物有过敏史,禁止皮试。

2.皮试药液要现用现配,剂量要准确,并备肾上腺素等抢救药品及物品。

3.皮试结果阳性时,应告知医师、患者及家属,并予注明。

青霉素皮内实验(含皮试液配制)评分标准。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

一、病原学基础、临床特点和实验室诊断
•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 • 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
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
• 流感确诊有赖于实验室诊断,检测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 抗原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甲型和乙型流感的有效治疗药物: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含每每年种 流组行份季•血节甲凝,素儿型童15流流感感g。罹病患率毒约除为 感20-染30%人;外 , 在 动 物 中 广 泛 存 在 , 如 禽 类 、 猪 、 马 、 海 豹 以 及 鲸 鱼 和 水 貂 等 。
2.2-5 岁儿童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
更新的内容
• 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

疫苗效果、接种疫苗可避免的疾病负担、疫苗安全性监测、疫

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
• 第二,增加了一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防控有关 和措施;
• 第三,更新了我国 - 年度国内批准上市及批签发流感疫苗种类;
流感的预防治疗措施
• 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 甲型和乙型流感的有效治疗药Biblioteka :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神经
氨酸酶抑制剂。 •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
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 • 日常防护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
• 按照疫苗所含组份,流感疫苗包括三价和四价,三价疫苗组份含有 A(H3N2)亚型、A(H1N1)亚型和B型毒株的一个系,四价疫苗组份含 A(H3N2)亚型、A(H1N1)亚型和 B 型 Victoria 系、Yamagata 系。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第一章机构、人员及职责 (2)第二章疫苗使用管理 (5)第三章冷链系统管理 (13)第四章预防接种服务 (19)第五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事故的报告及处理 (32)第六章接种率和免疫水平监测 (37)第七章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 (42)第八章资料管理 (46)第九章督导、考核与评价 (52)第十章实验室管理 (58)第十一章附录 (64)附件一预防接种门诊参考标准 (66)附件二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 (68)附件三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治原则 (70)附件四几种主要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工作要点 (89)附件五预防接种工作相关表格 (106)第一章机构、人员及职责1机构1.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级以上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立负责免疫规划工作的业务科(所、室)。

乡镇、社区防保组织依据其职责设专人负责预防接种工作。

1.2 预防接种单位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称接种单位),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并明确其责任区域。

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预防接种门诊。

接种单位接受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并按照预防接种工件规范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承担责任区域内的预防接种工作。

2、人员2.1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乡镇、社区防保组织根据其职责、任务,结合本行政区域的服务人口、服务面积和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配臵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2.2 接种单位根据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工作人员。

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职责3.1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实施上级制定的免疫规划、策略和技术规范;制订和实施预防接种年度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落实情况,定期检查、督导和反馈。

预防接种操作技术

预防接种操作技术
0 i hm o i : a r a a y i fG l s h d S d t , fh g y p a e n 1 s o o d c mi t a a S
¥ 科研课题题 目:深圳 市宝 安区中小学生近视情况及病因
调查研 究 宝安区科技 局经 费支 持. 科研课题编号 :2 0 2 8 0 52
Yi u 1 c e c , 0 , 4 1 3 — 8 6 a S i n e 2 3 4 : 8 0 1 3 s 0
【] 贾丁, 8 瞿佳, 度 近视 的病 因学研 究进展 【 . 高 J 眼视 光学 杂 ]
志 ,0352:13 2. 2 0 , () 2 —1 5
【 4 】张健,祝令存 ,肖爱云, 眼镜对 近视 学生屈 光度 和视 力影
小 时,灭活疫苗超过 1 小时未用完应将疫苗废弃 ,不得使用。
22 皮肤 消毒 .
13 1 . . 确定接 种部位 ,接种部位 要避开疤 痕、炎症 、硬结 和皮肤病变处,如果接种部位 皮肤不清 洁,先进行清洗 。 1 3 27 % 5 乙醇 ,螺旋式由 内向外消毒接种部位皮肤 ,直径 >S m  ̄ m ,消毒
对象人 次数的 11倍准备注射 器材 ,1 0 0肾上腺 素,听诊 . ;1 0
器 , 体温 表 。 2 接种 过 程
2 1抽 药 .
2 4 1皮 内接 种 法 : ..
接种部位 :结核菌素或卡介苗纯蛋 白衍化物 ( P )试验 PD
和锡克 氏试验应在左前臂掌侧中部 ,卡介苗 ( G )接种应在 BG
维普资讯


述 ・
20 0 7年 7月第 4卷第 7 期
Wol H ahD gs r el i t d t e

预防接种知识与操作技术规范

预防接种知识与操作技术规范
注射完毕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30
上臂三角肌注射
上臂外侧, 肩峰下2-3横指处
肌内接种
• 臀大肌
• 1.十字法。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 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为注射区,注意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
• 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 注意:两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幼儿在未能
为使臀部肌肉松弛,可取以下各种体位:
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 足跟分开 坐位: 坐位椅要稍高,便于操作
33
大腿前外侧肌肉注射
大腿前外侧肌肉,是非常理想安全的接种部位, 也是国际上公认并广泛应用于婴儿疫苗接种的部位 。
34
大腿解剖示意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股神经
股动脉 股静脉
股外侧肌
35
内,统一回收销毁
• 达到“三个安全”的标准
• 对受种者安全,使用安全的注射器材 • 对实施接种者安全,操作过程中避免刺伤 • 对环境安全,正确处理使用过的注射器材
18
安瓿抽吸法
要点
1、将安瓿尖端的疫苗弹至底部。 2、用砂轮在安瓿颈部锯一周(有蓝 点标记不需锯)。 3、颈部用75%乙醇棉球消毒后,用 干棉球或纱布裹住折断。 4、将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下插入安瓿 的液面下,吸取疫苗。 5、吸取疫苗后,将注射器的针头向 上,排出气泡,直至针头出现一小滴 疫苗液为止。
接种对象:儿童和成人
疾病监测
关键环节
6
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
上海市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 上海市预防接种门诊管理要求 上海市预防接种门诊设置标准(2016年版) 上海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 上海市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方案 上海市疫苗适用性评估和遴选管理办法 上海市第二类疫苗采购工作要求

免疫接种技术及免疫接种注意事项

免疫接种技术及免疫接种注意事项

最新【精选】范文参照文件专业论文免疫接种技术及免疫接种注意事项免疫接种技术及免疫接种注意事项纲要:动物免疫接种是经过给健康动物接种某种抗原物质,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挡力,使易感人物转变为不易感染的一种手段。

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得病的有效举措,特别对重要动物疫病的免疫相重点作用,如每年进行的禽流感、口蹄疫、伪狂犬、猪瘟等的预防接种。

笔者从事动物免疫多年,现就动物免疫接种技术及注意事项作以论述,以供参照。

重点词:动物动物免疫注意事项1、家禽免疫接种技术1.1滴眼、滴鼻。

这类方法合用于新城疫Ⅱ系、Ⅲ系、Ⅳ系疫苗、传染性法氏囊、弱毒毒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及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型疫苗的接种,对幼雏应用这类方法,能够防止疫苗病毒被毒源抗体中和。

1.2翼下刺种。

此法合用于鸡痘疫苗、新城疫I系疫苗等的接种。

1.3羽毛囊涂擦。

此法可用鸡痘疫苗的接种,但已少用。

1.4滴肛或擦肛。

此法仅用于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强毒型疫苗。

1.5皮下注射。

马立克氏疫苗,宜用颈背皮下注射接种。

各样油乳剂灭活疫苗也合用皮下注射法。

1.6肌肉注射。

此法是把疫苗直接注射于肌肉内,禽霍乱弱毒菌苗或灭活菌苗以肌肉注射较好。

此法作用快速,剂量正确。

新城疫I系苗肌肉注射免疫成效比滴眼、滴鼻好,灭活苗一定用注射法,不可以口服或于滴眼、滴鼻。

肌肉注射一般按使用说明书稀释后,较小的禽只注射0,3毫升,成禽则每只注射0.5毫升。

肌肉注射以胸部肌肉为好,应斜向前,以防刺入肝脏、心脏或胸腔内造成死亡,对较小禽特别注意。

1.7饮水法。

关于大群禽只(万只)逐只进行免疫接种费时费劲,且不可以于短时间内达到全群免疫。

关于产卵期和产卵盛期的鸡群为防止骚扰禽群,常采纳集体免疫法。

集体免疫法中最常用,最易做的就最新【精选】范文参照文件专业论文是饮水法。

饮水法免疫固然省时省力,但因为各种原由会造成每只禽饮水的疫苗量不一,免疫成效错落不齐,疫苗成效常常不可以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不可以抵挡较强毒力的毒株惹起的疾病流行。

预防接种工作技术规范

预防接种工作技术规范

预防接种工作技术规范一、机构、人员及职责1、预防接种单位:县卫生局指定,明确责任区域。

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具有经过县卫生局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接种单位接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技术指导,并按照预防接种工件规范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承担责任区域内的预防接种工作。

2、人员:接种单位根据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工作人员。

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卫生局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职责:⑴乡镇:根据上级的要求,组织开展或实施预防接种工作,保证预防接种注射安全,建立健全疫苗领发登记,做好疫苗管理。

开展冷链温度监测,指导村级冷链设备的使用与管理。

进行常规接种率、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

开展预防接种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活动和对村级人员进行培训。

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以乡镇为单位负责预防接种服务的乡级单位,同时应承担接种单位的职责。

⑵接种单位:根据责任区域内预防接种工作需要,按照各项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

制订第一类疫苗使用计划和第二类疫苗购买计划。

做好疫苗管理,保证疫苗冷藏。

按照有关规定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并按规定建卡,给予接种或补种。

开展接种率常规报告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报告工作。

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

开展健康教育和有关咨询活动。

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二、疫苗使用管理1、疫苗分类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分为两类。

⑴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臀中肌及臀小肌注射定位法:①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 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在髂嵴、示指、中指之间 构成的三角形区域其示指与中指构成的内角为注射区。 ②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小儿手指宽度为准) 3.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侧卧、俯卧、坐位),使注射 部位肌肉放松。 4.按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皮肤,待干。 5.排尽空气,右手以握笔式持注射器,以中指固定针 栓,左手绷紧皮肤,将针头垂直快速刺入肌内。一般刺 入针梗的2/3,按患者胖瘦适当掌握。 6.放松左手,回抽活塞,如无回血,即可缓缓推药。 如有回血,可拔出少许再行试抽,至无回血,再行推药。 7.推药时必须固定牢针栓,速度要慢。 8.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局部用无菌干棉球或棉 签按压片刻。
2.4注意事项 (1)对于过度消瘦者可捏起局部组织,穿刺角度适当 减少。 (2)针头刺入角度不宜超过45度,以免刺入肌层 (3)注射剂量要准确。
3 肌内接种法 3.1 适用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白破联合疫苗、 乙肝疫苗、脊灰灭活疫苗。 3.2 接种部位:乙肝疫苗为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或 大腿中部前外侧肌肉,推荐大腿中部前外侧肌肉。 百白破联合疫苗、白破联合疫苗除上述接种部位外, 也可选择臀部。 3.3 操作方法:
3.3臀部肌内注射 [用品] 无菌2-5ml注射器及6—号针头 【方法】 1.准备、取药液。 2.注射部位以臀大肌最为常用,也可选臀中肌、臀小 肌、。臀大肌注射区划分法为:①十字法:自臀裂的顶点向 左(或右)侧画一水平线,在其中髂嵴最高点画一垂直平分线, 外方1/4为注射区;②连线法:将髂前上棘与尾骶处连线分 为3等份,外上1/3处为注射区。
2 皮下接种法 2.1 适用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麻风 腮、甲肝减毒活疫苗等。 2.2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肤。 2.3 操作方法: 2.3.1 如在儿童左上臂接种,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坐于家 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 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右臂固定儿童双 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 2.3.2 接种人员用1-2ml注射器配上5.5—6号针头,吸取1 人份疫苗后,皮肤常规消毒,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 食指固定针柄,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40。角, 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1/2~2/3,放松皮肤,左手固定针 管,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 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 新注射。
3肌内接种法
① 大腿中部前外侧肌肉注射
② 上臂外侧三角肌注射
③臀部肌内注射
3.1 大腿中部前外侧肌肉注射 (1)家长将儿童抱于腿上,右胳膊抱紧儿童上身,固定 儿童头部和右胳膊,家长左胳膊抓紧儿童双腿。在儿童的 大腿正面画一条竖线,然后将此竖线在大腿根部和膝盖之 间三等分,画出三条横线,取中间外侧部分为注射部位, 尽量在此部位的中点进针。 (2)用0.5ml或1ml注射器配上6号或5.5号针头吸取1人份 疫苗,皮肤用75%乙醇消毒,左手拇指和食指叉开,绷紧 注射部位肌肉,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90度角,在左手 拇指和食指之间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2/3,固定针管,放 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 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10.注意事项 ①严格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②对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其臀 大肌尚未发育好,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 ③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免针梗及根部衔接处 折断,难以取出。
二、口服法
1 用于口服脊灰疫苗的接种。 2 用消毒的药匙将脊灰疫苗送入儿童口中(液体疫 苗可直接滴入),用凉开水送服咽下。 3 月龄小的儿童,喂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时可将糖 丸疫苗碾碎,放入药匙内,加少许凉开水溶解 成糊状服用,或将糖丸疫苗溶于5ml凉开水中, 使其完全溶化口服咽下。 4 口服疫苗时要看服下肚,如儿童服苗后吐出应 先饮少量凉开水,休息片刻后再服。
股骨
股外侧肌肉
注射部位
图2-1 大腿前部外侧
3.2 上臂外侧三角肌注射 (1)部位: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 (2)如在儿童左上臂接种,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坐于 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 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右臂固定儿童 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大 年龄儿童可取坐位或立位,注射侧的手叉腰。 (3)用0.5ml或1ml注射器配上6号或5.5号针头吸取一 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左手将三角肌绷紧,右手持 注射器(以执毛笔式),与皮肤呈90°角,快速刺入针头 长度的2/3,固定针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 苗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
预防接种的主要途径有
一、注射法
二、口服法
一、注射法
1皮内接种法
2皮下接种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肌内接种法
1 皮内接种法 1.1 适用疫苗:卡介苗。 1.2 注射部位: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 1.3 操作方法: 1.3.1 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儿童左胳膊;一手枕于儿童 头下,一手遮挡儿童眼睛。 1.3.2 用1ml一次性注射器或蓝芯注射器配4.5号针头吸 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待酒精干后,左手绷 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 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度~15度角刺入皮内。再 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然后注 入疫苗0.1ml,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皮肤 变白,并显露毛孔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度角后, 拔出针头。勿按摩注射部位。
注意事项 1、口服糖丸(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前半小 时内不吃奶及奶制品、不喝热水。 2、凡发热、腹泻(1日大便超过4次)及急性传染 病期间忌服 3、患有肛周脓肿的患儿忌服

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