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例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提问——一堂初中地理课堂的观察报告

唐庄初中曹新峰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课堂提问随意、低效的现象,以观察一堂初中地理课为例,深入实践发现具体课堂提问存在的弊端,并从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思这三个方面提出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有效提问;地理课堂

一、观察缘由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对课堂提问亦提出了要求。强调要给学生留下问题,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提问新模式。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和思考,让学生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知识。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问通常以教师为主导并进行严格有序地控制。即教师备课时先把问题设计好,然后在课堂上一一提出,学生回答后用统一的标准答案来评价。这种提问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提问,提什么问”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课堂观察与传统意义上的听课不同,听课时缺少主题、针对性不强,课堂观察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如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依据一手资料来做相应的研究。笔者选择课堂观察这样一种形式,以期在实践中能够发现课堂提问的弊端,试图找到有效提问的一些策略。

二、观察设计

本次观察对象为X学校初一年级的一位地理老师A,执教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一同参与观察的人员有教科室、地理教研组和教务处。

本次观察的过程一共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制定观察方案阶段,即明确观察主题、观察内容、观察工具、观察方法、以及观察成员分工。二是现场阶段,主要是观察与记录,包括教师提问的数量、具体内容、学生的应答方式、教师的理答情况,以便课后进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三是反思阶段,即对一手资料进行相应的整理,将所有的问题进行分类处理,例如问题可分为有效的、低效的和无效的,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讨论。

三、观察结果分析

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果:首先,从量上来看,教师提问的数量总共有23个。其次,从质上来看,其中有效问题8个、低效问题10个、无效问题5个。经过课后交流,发现A 老师存在几点疑惑:大部分问题并没有在教案上明确标出,只是上课随机抽问,提问不过是将整个课堂串连起来的润滑剂,并不知道问题还要事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却不清楚课堂提问还要考虑到问题的有效性,提问只是为了避免“满堂灌”;到底什么样的问题才算是有效提问,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更不要说课堂上的具体操作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目前课堂提问主要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

(一)提问采取随机的形式,信手拈来,没有事先精心设计

A老师教案上有记录的问题一共有6个:分别为询问去东南亚的心情(教师讲解采取导游的形式)、狮城指哪个国家、如果去的话应该带些什么东西、带这些东西的原因、东南亚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东南亚有哪些农作物。而其余的问题则是课堂上随机抽问的,即讲到该处,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口发问。取决于教师的思路和语言习惯,并没有做到课前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

(二)对问题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准

A老师的提问中有难度、整体性的问题少,容易的、无意义的、细小零碎的问题多,其中容易和无意义的问题占绝大多数,甚至反复出现一些类似的问题或是口头禅;二选一的

选择性提问亦充斥课堂,如季风气候的雨季一般是在夏季还是在冬季;提问没有难度和整体性,造成低效提问数量增加,这样会导致学生思维迟缓,不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剥夺了学生思考、朗读的时间,影响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如在活动课练习时,说出东南亚哪些国家与中国相邻、哪个国家是内陆国、

哪些国家是临海国、哪些国家是岛国,学生要在地图上一一找出。由于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做题速度也不尽相同。A老师只等个别学生说出答案后便开始下一题,大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就被动地跳过了。课堂上,教师们往往思维敏捷,口才一流,却忽视了学生的反应情况,没有留给学生自主领悟的时间,学生忙于应付,无暇思考,或是思维停留于浅表层次,无法向纵深方向发展。面对学生不够理想的回答状况,教师势必要进行诸如“再想一想?”“还有吗?”“有补充的吗”之类的不断追问与提醒,导致问题数量增加,成为低效的提问。

(四)教师过多依赖提问,以致学生学习形式单一

有效的提问可以串联起一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但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提问

过于频繁,无疑会造成无效提问数量增加并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其实,过多的课堂提问往往会挤占其他诸如思考、朗读等有效的学习形式。每一个环节,教师总是以各类问题将一堂课串联起来,这样导致有些问题完全可以不问或根本不是问题却要被画蛇添足地提出来。例如,在讲解中东石油运往亚洲的线路时,问走马六甲海峡好还是往大洋洲绕道而行好,很明显的答案,而此处提问只不过是为了课堂内容的连贯。在实施新课改时,教师往往把发挥师生之间的互动性片面地理解为简单的问答,想要通过这种单一的方式来扩大学生的自主性,实际上却造成了学生学习形式单一的弊端。

四、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

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一)课前准备

备课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有意义的问题,而不是在课堂上随机

提问,造成问题冗长、重复、低效或无效。在选择问题的时候应注意下面三个原则:一是问题的目标性,即问题的难度、深度、广度要以课堂目标为基准。实践表明,强化目标意识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向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更好地为课时目标、课程目标服务。只有把提问的最终目的指向于教学目标的时候,课堂提问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如在东南亚这一小节中,教师以导游的口吻提醒大家在“旅游”前要带好太阳镜、太阳帽、雨伞、短衣短裤等,同时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要带这些东西,就是为了引出东南亚的气候类型。问题指向性明确,并能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问题的适度性,包括数量适度和难易适度两个方面。问题过多,会让整个课堂显得支离破碎,冗长、杂乱。因此,不应仅仅局限于提问这一种互动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适量选取,才会事半功倍。再者,要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学记》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太难的问题让学生无从着手,长此以往他们会失去信心,变得不愿思考,过度依赖教师。如没有难度或思维量的题太多,仅简简单单用“是”“对”或“不是”“不对”来回答,不会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因此,要少一些直接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多一些让学生经过思维加工后找到答案的问题。

三是问题的启发性。《学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这里“喻”字就是启发诱导的意思。“提问的启发性”是指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即激发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已知和未知的、旧知与新知的矛盾冲突。实践表明,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带领学生层层深入,通过分析推理,直到问题的圆满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