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与生态环境1作物的生态因子与生长调节
第五章作物与生态环境1作物的生态因子与生长调节
开始达到光合速率最大值时的光强。
在一定范围内(低光强区),光合速率随光强 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超过一定光强后,光合 速率增加边慢;当达到某一光强时,光合速率 不在随光强增加而增加,呈现光饱和现象。
2019/11/4
23
表1 C4植物及C3植物的净光合强度及生长速度
作物对环境的要求与实际环境的吻合程度。 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节律与环境节律 的吻合程度。
2019/11/4
15
(二)生态型( ecotype):
作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 环境或人工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经自 然和人工选择分化形成了生态、形态和生理特 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A 气候生态型:光周期、气温、降雨
2019/11/4
19
一、 光照强度对作物的影响
(一) 光的重要性: 1、热效应 2、光合作用 3、光形态建成 4、诱发性突变
2019/11/4
20
(二) 光照度与作物的光合作用
1、作物对光照强度的定量指标有光合作 用 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2、C3 作物、C4 作物和CAM作物 3、光强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4、光强对作物发育的影响
种以上的分类:如喜温作物、抗旱作物。
2019/11/4
17
三 作物生长的环境调节
直接作用 于作物
间接:改 善环境
措施 作物
环境
生理生化过程
产品数量质量
图5-4 作物-环境-措施系统示意图
2019/11/4
18
第二节 作物与光照
影响作物生育的光照因素有以下方面: 一、光照强度 二、日照长度 三、光谱成分
2019/11/4
(完整版)生态学第二版杨持主编复习资料
一、绪论1、生态学:a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美,生态学家,E。
P。
Odum1956) b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中国生态学会创始人马世俊) {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普通生态学通常包括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四个研究层次3、理论生态学按照生物类别可分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
4、坦斯利于1935年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5、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分野外、实验和理论的3类7、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8、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等;根据生物类群分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根据生境类型分类: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等;根据交叉学科分类: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农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
1、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和主要趋势是什么?(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
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乃至宇宙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微形态解剖学结合。
(2)研究范围的扩展。
一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扩展到人类社会,渗入到人类的经济活动,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接的桥梁之一;二是应用生态学得到迅速发展。
(3)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
野外自计电子仪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建模等现代化测试技术、设备和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系统分析方法以及系统生态学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本学科的方法论。
农技推广综合试题库与知识点解读
农技推广综合试题库与知识点解读[62][作物生产技术][施肥技术][辨析题][理解]知识点试题:氮肥应施在近根部,磷钾肥可施在远处《县乡考试加油站》解读:错。
磷肥可移动能力差,应施在近根处,氮肥、钾肥可 以移动,可施在远处。
[96][作物生产技术][施肥技术][辨析题][应用]知识点试题:氮肥应施在近根部,磷钾肥可施在远处《县乡考试加油站》解读:错。
磷肥可移动能力差,应施在近根处,氮肥、钾肥可 以移动,可施在远处。
[66][作物生产技术][施肥技术][辨析题][应用]知识点试题:施肥给作物和环境造成很大危害,所以最好不施肥。
《县乡考试加油站》解读:错。
施肥对作物有积极意义,只有施肥不当,才会对作 物和环境造成伤害。
[138][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作物器官的建成][辨析题][识记]知识点试题:农业生产中用到的种子即指植物学中的种子《县乡考试加油站》 解读:错。
农业生产用种是指所有可用来繁殖后代的播种材料, 而植物学上的种子概念指由胚珠发育而来的繁殖器官。
[94][作物与生态环境][作物的生态因子与生长调节][辨析题][应用]知识点试题: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县乡考试加油站》解读:对。
某一数量最不足的营养物质,由于不能满足作物生 长的需要,不但会限制作物的生长,同时也将限制其他处于良好状态下的因子发样题地址一:/NJTG/class/?.html挥效应。
[6][作物与生态环境][作物的生态因子与生长调节][辨析题][应用]知识点试题:某个生态因子对作物的作用是可以由别的因子代替的。
《县乡考试加油站》解读:错。
当作物受到多个生态因子的作用时,各个因子对作 物的效应会表现出某种交互作用。
但某个生态因子对作物的作用是不能由别的因 子完全代替的。
在一定的范围内,某一因子在数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另一些因子 的加强而得到调节。
[9][作物与生态环境][作物的生态因子与生长调节][辨析题][应用]知识点试题: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一般等同于其生物学特性《县乡考试加油站》解读: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反映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与环境相吻 合的程度,是环境与作物的统一。
农业生态思考题。doc
生态思考题1.什么是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农业生态学: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科学.2.为什么说农业生态与自然生态不完全一致?3.农业生态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发展趋势是什么?根本任务:运用农业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探讨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
随着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和水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破坏、污染加剧等资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如何合理调控农业生态系统,协调生态一经济一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农业生态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将全面步入发展新阶段,有效解决产量与品质、增产与增收的矛盾,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等已是新阶段农业的迫切任务。
在这种背景下,有效解决日趋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意义更为重大。
在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和应用也将越来越活跃,其学科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
1.什么是系统?系统有何特征?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系统结构的有序性、系统整体性、系统功能的整合性2.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哪些组分?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简单版: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组分(生命支持系统);其中,根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即三大功能类群。
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生态系统的结构:物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4.生态系统有哪些类型?A按环境特征划分: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B按人工干预程度划分的各类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人工驯化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5.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与功能是什么?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组分(农业生物)和环境组分(自然环境组分和人工环境组分);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组分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物种流、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价值流。
作物栽培学
1、何谓作物,作物栽培学?广义:指所有经人工栽培的植物。
狭义:指在大田里栽培面积较大的栽培植物,亦即通常所说的“庄稼”。
一般所说的作物都是指狭义的。
目前,我国的大田作物约有50余种。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以探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低成本生产理论和技术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
2、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1)、性质作物栽培是研究作物高产机理和技术,为农业生产直接服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2)、作物栽培学的任务通过良种良法相配套,充分发挥作物品种的潜力,生产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农产品。
3、简述作物栽培学的形成和发展?4、作物栽培业的本质和属性是什么?1、作物栽培业是生物生产,是以有生命的“机器”生产有生命的产品。
2、作物栽培业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其它合成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3、作物栽培是初级生产,别的部门都直接或间接以作物栽培业为基础. 4、作物栽培业是露天生产,受自然支配,人类难于控制。
5、作物栽培业的重要性麦现在哪些方面?1、作物栽培业的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饮食、衣着的来源。
2、作物栽培业是农业生产全面发展的基础3、作物栽培业的产品是多种工业原料和药材原料。
4、深加工使作物栽培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
6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一)具有地域特征的农作物体系的建立及其技术原理的研究。
(二)集约条件下农作高产、优质、高效机理和技术体系及突破点的研究。
(三)农作物抗逆稳产综合耕作栽培技术的研究(四)设施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五)间、套、复种立体种植机理与技术的研究(六)集约栽培技术体系与环境资源保护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七)农作物栽培体系计算机模拟系统的研究(八)农作物高产水平下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的研究7、我国农业生产可分为哪几个区域?1、内蒙古高原区2、新疆甘肃灌溉农业区3、青藏高原农业区4、东北农业区5、黄土高原区6、华北农业区7、长江流域农业区8、东南沿海农业区9、云贵高原农业区8、我国在作物起源中占有什么地位?9、我国古代作物栽培中哪些传统和经验值得我们继承?10、“由谁养活中国”这一提问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11、你对“可持续农业”是怎样理解的?一是发展生产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二是发展生产不以损坏环境为代价,使各种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1作物生产与环境
三、环境与作物生产力
逆境条件造成作物产量(潜在产量)的损失可达 70%;其中,干旱造成作物产量的损失,可达非生物 逆境损失总量的50%以上。
生物逆境:如病虫害、杂草、鼠害等生物因素; 非生物逆境:如高温、冷害、干旱、水涝、冰暴 和环境污染等。
系 可图 获 得 产 量不 、同 实生 际产 产水 量平 与下 影作 响物 因潜 子在 的产 关量 、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一)生态因子对作物的基本作用
1.提供作物生活所必需的能量与物质来源;
2.环境及其周期性变化,提供作物完成生长发育 进程的信息和条件; 3.环境胁迫危及作物正常生活乃至死亡; 4.环境的多种因素可能引起作物的遗传变异改变 其遗传本性。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二)生态因子对作物的作用规律
一、作物生长环境与生态因子
(二)作物的环境:作物外部的全部要素组成的整 体。
• 由太阳辐射、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所组成 的作物自然空间环境;
• 除自然环境外,还包括人工环境,如各种温室、 覆盖物、人工气候室、辅助光源及灌溉设施等。 人工环境可克服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创造出 更适于作物生活、发挥作物产量潜力的条件。
——马九杰等.农业经济问题,2005,(4):14-17
表 我国三省区(陕西、四川、宁夏)三种粮食作物受灾情况调查 (2003)
——马九杰等.农业经济问题,2005,(4):14-17
——陈印军.中国农业信息,2004,(2):8-12
——陈印军.中国农业信息,2004,(2):8-12
四、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
二、生态因子与作物的生活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 上述理论虽可解释某些因素影响作物生长的情 况,但由于作物的生长过程是复杂的,而且不 同因素间存在相互影响,或相互替代的作用关 系,多数情况下还同时存在多个因素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860作物育种与栽培考试大纲(2015年)
中国农业大学860作物育种与栽培考试大纲(2015年) 作物栽培学部分(考试大纲)第一章作物生产与作物栽培第一节作物生产概况一、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二、世界和我国的作物生产概况知识点:了解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世界和我国作物生产的概况及其发展变化趋势。
第二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法一、我国作物栽培学的演进和发展二、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三、作物栽培学研究法知识点:了解我国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历程、现状;掌握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以及作物栽培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第一节作物的起源与传播一、栽培作物的起源和起源中心二、作物的传播知识点:了解作物的起源和起源中心,以及主要作物的传播过程;掌握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的起源中心。
第二节作物的分类一、作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二、作物分类别简述知识点:掌握作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及其类别划分;熟悉各类作物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作物的适应性、分布和我国种植业分区一、作物的适应性二、作物的分布三、我国种植业分区知识点:掌握作物适应性、品种生态型的概念;掌握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熟悉主要作物的分布以及我国作物的种植业分区。
第三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器官建成第一节作物的生长发育一、生长发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二、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三、作物的阶段发育知识点:掌握生长、发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作物生长发育的阶段性、节奏性、相关性、局限性和无限性等基本规律;掌握作物的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等概念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第二节作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一、生育期二、生育时期及其划分知识点:掌握作物的生育期、生育时期的概念,作物生育期与产量的关系以及主要作物的生育时期划分。
第三节作物种子萌发与器官发育一、作物种子萌发二、根的生长三、茎的生长四、叶的生长五、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知识点:熟悉作物种子萌发的过程,掌握影响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掌握种子休眠的概念、原因及其克服方法;掌握作物根、茎、叶的主要功能,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茎、叶的特征以及影响其生长的因素;掌握禾谷类作物穗的分化和发育特征,双子叶作物花芽的分化和发育特征。
(完整版)农学概论教学大纲
要求学生掌握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的概念,了解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熟悉作物的需肥土壤肥力的概念,熟悉土壤的主要性质,了解我国主要低产田土壤的改良。
第六章作物生产技术
要求学生掌握土壤耕作技术和播种技术,熟悉育苗移栽技术、地膜覆盖技术、施肥技术和水分管理技术,了解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化控技术、作物收获与贮藏及作物智能栽培技术。
第二节作物与光照
要求学生掌握光照度及日照长度对作物的影响,了解太阳光谱成分对作物的影响。
第三节作物与温度
要求学生掌握温度对作物的影响,熟悉积温及无霜期的概念,了解温度逆境对作物的危害。
第四节作物与水分
要求学生熟悉作物对水分的需求特点,了解水分逆境对作物的影响。
第五节作物与空气
要求学生熟悉作物与二氧化碳及氧气的关系,了解其他气体及风速对作物的影响。
第六节水分管理技术
1合理灌溉
2节水农业技术
3旱地农业
4涝渍害的防治
第七节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1病害防治
2虫害防治
3草害防治
第八节化学调控技术
1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
2植物激素的种类与作用
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第九节收获与储藏
1收获
2收获物的初加工
3贮藏
第十节作物智能栽培技术
1作物智能栽培学的形成和定义
第五节良种繁育
1品种审定与推广
2种子繁育体系
3种子检验
第四章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
第一节作物的发育特性与生育期
1作物的发育特性
2作物的发育阶段
3作物的生育期
第二节作物器官的形成
1种子形态与萌发
2营养器官的建成
3生殖器官的建成
4器官生长的相关性
农学概论第五章
光能利用与作物增产
理论推算 : 作物体保存于有机物的化学能占有效辐
射能的12﹪ 目前一季夏玉米的光能利用率约 ﹪ 射能的 ﹪,目前一季夏玉米的光能利用率约2.4﹪;
作物增产途径: 作物增产途径:
光合面积×光合能力× 作物经济产量 = 〔 光合面积 × 光合能力 × 光合时间 -消耗〕×分配利用 消耗〕
生态因子作用的限制方式: 生态因子作用的限制方式: ——最小因子定律(李比希):即作物生长取决于数量 最小因子定律(李比希) 最小因子定律 供给量不足的那一种因子。 供给量不足的那一种因子。 例如: 当某一营养物质不足于满足作物生长需要时, 例如 : 当某一营养物质不足于满足作物生长需要时 , 不但限制作物生长, 不但限制作物生长 , 同时也将限制其它足于满足作 物生长需要的因子的效应发挥。 物生长需要的因子的效应发挥。 ——耐性定律(谢尔福德):即某种作物生长对某一生 耐性定律(谢尔福德) 耐性定律 态因子适应的从高限到低限的范围。 态因子适应的从高限到低限的范围。 ——报酬递减规律:即投入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生态因 报酬递减规律: 报酬递减规律 子量不断增加,作物报酬的增加幅度逐渐减少的趋势。 子量不断增加,作物报酬的增加幅度逐渐减少的趋势。
第五章
本章重点: 育对光、 作物生长发育对光 、 温 、 水 、 气 、 土 、 肥的 生态资源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难 点:
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 光周期现象及应用; 光补偿点 、 光饱和点 、 光周期现象及应用 ; 温度三基点、 温周期现象及应用; 温度三基点 、 温周期现象及应用 ; 温度逆境与防 御 ; 需水特性, 水分逆境与防御; 作物群体通风 需水特性 , 水分逆境与防御 ; 的作用; 作物营养临界期与最大效率期; 的作用 ; 作物营养临界期与最大效率期 ; 土壤肥 力要素及调控途径。 力要素及调控途径。
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生态因子是指生物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因子包括光照、温度、水分、pH值、土壤等。
这些生态因子对生物的适应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光照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光照的强度和光周期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光照充足的环境下,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为自身提供能量。
而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下,植物可能会出现光合作用受限、长势不良等问题。
然而,一些植物也能够适应光照不足的环境,通过增大叶片的表面积、提高光合效率等适应策略来保证生存。
其次,温度对生物的生理功能和生态行为有着显著影响。
温度的适宜范围对于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存活至关重要。
高温环境下,生物可能会遭受脱水、蛋白质变性等损害,而低温环境下则可能导致冻结、代谢减缓等问题。
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温度适应策略。
例如,一些动物能够通过调节体温、进入冬眠或休眠等方式来适应低温;而一些植物能够通过合成抗冻蛋白、增加叶片厚度等方式来适应寒冷条件。
水分是生物体内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的生理代谢和结构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水分的缺乏或过剩都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活。
大多数生物体依赖地表水源或地下水源来满足水分需求。
一些植物适应生活在干旱地区的环境变化,通过发育较长的根系、减少蒸腾等方式来节约和利用水分。
此外,一些动物也能够通过降低代谢水平、进入休眠或进化成水分稀缺环境下的特殊形态来适应干旱环境。
pH值是指水体或土壤中溶液的酸碱程度。
pH值的变化会影响生物体内各种酶的活性、代谢过程和物质运输等。
许多生物对pH值的变化非常敏感。
一些生物通过改变酶的产生和调控来适应不同pH值的环境。
例如,酸性环境中生活的一些植物能够产生耐酸酶类物质,保护细胞免受酸性环境的损害。
另外,一些微生物也具有酸碱度调节的能力,能够适应不同pH值的环境。
土壤是地面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植物生长和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和养分状况对植物的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具有重要影响。
思考题
农学概论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作物品种: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经济产量:优势,生活因素,种植制度,日中性作物,生物灾难,作物,精准农业,作物布局,农产品品质,有机农业,作物温光反应特性,作物生长周期,作物环境因子,作物品种混杂退化,作物连作,作物轮作,作物复种,复种指数二、选择题不同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不尽相同,但总来说可归结为。
A.密度B.单株产量C.单铃重D.出麻率与工业、服务业相比,农业生产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中主要包括,。
A.对土地的特殊依赖性B.季节性C.地域性 D.连续性作物对温度、光照等自然条件的反应是其长期适应的结果。
因此,不同作物有不同的反应类型,主要包括,。
A.长日高温型B.长日低温型C.短日低温型D.短日高温型作物生长发育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
花芽形成就是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之一。
但花芽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主要有,。
A.营养条件B.高温阶段C.光照阶段D.春化阶段农业生产由等几个部分组成。
A.人类劳动B.科学技术C.农业生物D农业环境作物生长发育受各种生态因子的影响,这些生态因子的限制方式遵循。
A.效益最大化律B.报酬递减律C.耐受律D.最小因子律水分对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表现为。
A.生态作用B.生化作用C.生理作用D.同化作用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应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
其中害虫的化学防治应注意:。
A.不同药剂组合施用B.施用时间恰到好处C.统一施用D.施用低毒或无毒药剂农作物害虫的物理防治措施包括:手工防除、、以及颜色诱集等。
A.树枝把诱蛾B.性激素诱集C.气味诱集D.灯光诱集精准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但现阶段精准农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等。
A.效率过低B.产量数据存在误差C.成本过高D.依赖性强长日照作物是指只有在条件下才能完成花芽分化过程的作物。
A.短日B.长日C.低温D.长于临界日长作物的生物产量是指其一生中所形成的所有的生物质数量,包括:。
生态因子的一般规律
生态因子的一般规律一、生态因子的分类生态因子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和分布有直接影响的要素。
在研究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中,通常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将其划分为下列5大类:(1)气候因子,包括光、温度、水分、空气等,这些因子对植物形态、结构、生理、生长发育、生物量的积累以及地理分布都有不同的作用。
(2)土壤因子,植物生长在土壤之上,因此,不同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等都会对植物产生不同的作用。
所以,不同的土壤类型都有其相应的植被类型。
(3)生物因子,植物的生长发育除与无机环境有密切关系外,还与动物、微生物和植物密切相关。
动物可以为植物授粉、传播种子;植物之间的相互竞争、共生、寄生等关系以及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等都会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
(4)地形因子,地形因子是间接因子,其本身对植物没有直接影响。
但是地形的变化(如坡向、海拔高度、盆地、丘陵、平原等)可以影响到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等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
(5)人为因子,人为因子是指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利用、改造以及破坏过程中给植物带来的有利或有害影响。
由于人类对植物的作用是有意识的和有目的的,所以具有无限的支配力。
以上每种生态因子在数量、强度、频率、方式、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对植物产生不同影响。
这种影响或作用一是作为植物生命活动的原料(能源和物源),二是作为生命活动的调节物。
前者如光能、矿质营养等,后者如温度条件等。
有些因子可同时起两类作用,例如CO2被植物吸收作为合成有机物的原料,同时,其数量变化也影响到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
这些生态因子对植物的作用可带来三种后果:①在某地区消灭或促进某种植物的存在,改变其分布;②改变植物的繁殖能力,影响发育;③影响植物生长和代谢作用的周期性变化。
二、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一)综合性生活于环境中的植物,必然受到环境各因子的综合作用。
植物的生长、繁殖需要能量和各种必需的环境物质(如光、水、营养物质等),需要生态因子作为生命活动的调节物(如温度、水等)。
作物栽培学部分考试大纲
作物栽培学部分(考试大纲)第一章作物生产与作物栽培第一节作物生产概况一、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二、世界和我国的作物生产概况知识点:了解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世界和我国作物生产的概况及其发展变化趋势。
第二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法一、我国作物栽培学的演进和发展二、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三、作物栽培学研究法知识点:了解我国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历程、现状;掌握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以及作物栽培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第一节作物的起源与传播一、栽培作物的起源和起源中心二、作物的传播知识点:了解作物的起源和起源中心,以及主要作物的传播过程;掌握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的起源中心。
第二节作物的分类一、作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二、作物分类别简述知识点:掌握作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及其类别划分;熟悉各类作物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作物的适应性、分布和我国种植业分区一、作物的适应性二、作物的分布三、我国种植业分区知识点:掌握作物适应性、品种生态型的概念;掌握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熟悉主要作物的分布以及我国作物的种植业分区。
第三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器官建成第一节作物的生长发育一、生长发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二、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三、作物的阶段发育知识点:掌握生长、发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作物生长发育的阶段性、节奏性、相关性、局限性和无限性等基本规律;掌握作物的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等概念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第二节作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一、生育期二、生育时期及其划分知识点:掌握作物的生育期、生育时期的概念,作物生育期与产量的关系以及主要作物的生育时期划分。
第三节作物种子萌发与器官发育一、作物种子萌发二、根的生长三、茎的生长四、叶的生长五、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知识点:熟悉作物种子萌发的过程,掌握影响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掌握种子休眠的概念、原因及其克服方法;掌握作物根、茎、叶的主要功能,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茎、叶的特征以及影响其生长的因素;掌握禾谷类作物穗的分化和发育特征,双子叶作物花芽的分化和发育特征。
作物学通论大纲
《作物学通论》教学大纲学时数:54学分数:3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执笔者:章新编写日期:2006年9月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基础课。
与本课程相衔接的课程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等课程。
本课程主要学习和了解作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以及作物学的发展特点、作物进化与分布、品种选育与良种繁殖、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生态环境关系、生产管理技术、耕作制度与农业生态等主要内容。
目的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科学种田,降低农业成本,合理利用农业技术,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了解各作物生长发育的共性,并对一些常见农作物的个性有充分的认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的指导思想。
学习该课程对了解我国的农业生产的基础地位,开拓学习思路,促进本专业的学习大有益处。
二、教学纲要第一章作物学概述第一节作物学的概念1 作物学的概念与范畴2 作物生产概况第二节作物分类与分布1 作物分类2 作物的起源和传播3 作物的分布 4中国作物的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三节我国主要优势农产品种植区划1我国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区划2我国几种主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第二章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第一节作物的发育特性与生育期1 作物的发育特性2 作物的发育阶段3 作物的生育期第二节作物器官的形成1 种子形态与萌发2 营养器官的建成3 生殖器官的建成4 器官生长的相关性第三节作物的群体特征1 作物的群体的基本概念2 作物的群体结构与指标体系3 作物群体的源流库第四节作物产量的形成1 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2 产量构成因素3 产量形成过程及影响条件4 产量潜力及增产途径第五节作物品质的形成1 作物产品品质2 作物产品品质的影响因素3 提高作物产品品质的途径第三章作物与生态环境第一节作物的生态因子与生长调节1 作物的生态因子2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3 作物生长的环境调节第二节作物与关照1 光照度对作物的影响2 日照程度对作物的影响3 太阳光谱成分对作物的影响第三节作物与温度1 温度的变化节律及其对作物的影响2 温度对作物的影响及作物生育的温度范围3 积温及无霜期4 温度逆境对作物的危害及防御措施第四节作物与水分1 作物对水分的需求特点2 水分逆境对作物的影响第五节作物与空气1 作物与CO2的关系2 作物与O2的关系3 风速对作物的影响4 空气中其他气体与作物的关系第六节作物与肥料1 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2 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3 作物的需肥规律第七节作物与土壤1 土壤和土壤肥力2 土壤的主要性质及其对作物的影响3 我国主要低产田土壤的改良第四章作物品种选育与良种繁殖第一节品种及种质资源1 品种的概念2 品种的改良任务3 品种改良的目标4 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5 种质资源。
作物生理生态重点整理
作物生理生态绪论生态因子对作物生理的影响作物生产的目标:充分利用资源环境,发挥作物本身遗传潜力,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生产。
植物生理过程对生态的影响:“大树底下无丰草”。
作物生理学应用植物生理学的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研究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与品质形成过程中的内在生理规律,以及作物管理技术与环境对农作物的内部生理过程变化的影响,从而解释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生理基础,并用于指导建立作物管理技术。
作物生态学研究作物之间、作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作物个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环境对作物个体和群体的影响以及群体对环境的影响。
作物生理生态学:是研究作物的生理反应过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包括作物个体、群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的生理机制;作物群体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以及田间生态对作物作物高产高质的影响。
Maize(玉米) wheat rice农村生态问题:迫在眉睫!化肥农药地膜作物生理生态学的目标和任务:提高产量;提高品质;提高土壤肥力;涵水保土;改善农田小气候;净化环境的作用。
作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定性描述(定量);2 常规的调查研究、试验研究;3 精细的生理变化过程研究;4 系统分析法。
作物光合生理生态:1生态因子2理想株型与合理群体结构3作物高光效理论水分生理与合理灌溉:需水规律;水分高效利用及合理灌溉。
作物营养生理生态:需肥规律;影响;养分高效利用。
作物的逆境生理:生理;对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
作物生长发育及其调控:1库源关系的研究与调节(水稻空秕粒研究)2作物品质产量生理生态作物生理生态学原理:(一)相生相克与互补原理;(二)循环与再生原理;(三)平衡与补偿原理。
作物生理生态学的特点:1.应用性作物生理生态学是一门应用基础性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综合性环境资源——作物群体——人类技术; 3整体性作物生理生态学把农田视为一个整体,即作物田间生态系统。
生态因子及其作用讲解
小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更多情况下,生物更容易受到其所在的小环境的影响。 森林植物在其下面可提供一个荫凉场所; 植物的落叶及其所形成的枯枝落叶层覆盖地面而起着绝 热层的作用; 挖掘地道穴居的动物往往无意中为其它动物创造着可利 用的新环境; 动物排出的粪堆也能影响局部土壤条件,粪堆本身也为 食粪动物创造了一个新的小环境。 生态学工作中应当特别重视在小环境层次上对非生物因 子进行研究。
12
2.2生态因子类型
2.2.1依据生态因子的性质 生物因子
指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如捕食、寄生、竞争和 互惠共生等; 另一分类:除人以外的生物;人为的条件
非生物因子
气候因子:温度、湿度、光、降水,风、气压和雷电等; 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结构、土壤有机和无机成分的理 化性质及土壤生物等; 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等,这些因子对植物的 生长和分布有显著影响。
38
耐受限度
39
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
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 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 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 点之间的范围。 生态价、生态幅度、耐受限度
40
广生态幅与狭生态幅
对同一生态因子,不同种类的生物耐受范围是很 不相同的,故有广生态幅(eury-)与狭生态幅(steno-) 物种之分。 Eurytherm(广温性生物) and stenotherm euryhydric and stenohydric (狭湿性生物) euryhaline (广盐性生物) and stenohaline euryphagic (广食性生物) and stenophagic euryphotic (广光性生物) and stenophotic euryecious (广栖性生物) and stenoecious
植物生态学实验一_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
植物生态学实验陈磊植物生物学实验—植物生态学实验部分实验一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什么是生态因子?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也可认为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habitat)。
生态因子的分类1)气候因子(climatic factors),如光、温、湿度、降水量和大气运动等因子。
2)土壤因子(edaphic factors),主要指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营养状况等。
3)地形因子(topographic factors),指地表特征,如地形起伏、海拔、坡度、坡向、高度等。
4)生物因子(biotic factors),指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种群结构、密度、竞争、捕食、共生、寄生等。
5)人为因子(anthropogenic factors),即指人类活动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对太阳辐射强度、温度、湿度、水分、土壤等生态因子的测定,使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生理生态测定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一、太阳辐射强度的观测仪器的设计原理是以物体的热电效应为基础的。
由康铜-锰铜制成热电堆,热电堆上不同吸收太阳热辐射能力的炭黑和氧化镁,热电堆将吸收的热能转化为电能,输出为电压,其输出量的大小与辐射强度成正比。
太阳辐射强度的观测包括直接辐射、天空总辐射、散射辐射、地面反射辐射。
单位时间内与辐射能流方向相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密度,即与入射光垂直的面上的辐照度叫辐射强度(Q),单位W/M2。
(卡/厘米2.分)天空辐射表直接辐射表净辐射表散射辐射表太阳辐射观测站仪器设备天空辐射表,直接辐射表,净辐射表,照度计,光量子仪操作步骤:1.仪器安装:辐射表安装在开阔的整年太阳直射不被遮挡的地方,调节底板上的三个螺钉,使仪器的感应面成水平位置,辐射电流表安装在天空辐射表的北面,其距离应使观测者计数时不遮住仪器头部(直射光、散射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相对稳定条件下; b.必须考虑因子间相互
作用)
2020/12/6
可编辑ppt
9
(2)谢尔福耐性定律
耐受下限
不能耐受带
种 群
没 有 生 物
生 物 不 多
低
生理紧张带 最适范围
最 多 度
分 布 中 心
耐受上限
不能耐受带 生 物没 不有 多生
物 高
图 5-2 耐性定律与生物分布和种群水平的关系
2020/12/6
可编辑ppt
19
一、 光照强度对作物的影响
(一) 光的重要性: 1、热效应 2、光合作用 3、光形态建成 4、诱发性突变
2020/12/6
可编辑ppt
20
(二) 光照度与作物的光合作用
1、作物对光照强度的定量指标有光合作 用 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2、C3 作物、C4 作物和CAM作物 3、光强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4、光强对作物发育的影响
2020/12/6
可编辑ppt
15
(二)生态型( ecotype):
作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 环境或人工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经自 然和人工选择分化形成了生态、形态和生理特 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A 气候生态型:光周期、气温、降雨
B 土壤生态型:土壤水分、肥力等。
C 生物生态型:生物条件
可编辑ppt
11
(2)谢尔福耐性定律
3.由于生态因子的互作,当某个生态因子不是处 于最适状态时,则生物对其他一些生态因子的 耐性范围缩小。
4.对主要生态因子耐性范围宽的品种,其分布范 围广。
5.同一生物种内的不同品种,长期生活在不同生
态环境下,会形成对多种生态因子的不同耐性
范围,从而形成生态型的分化。
2020/12/6
可编辑ppt
17
三 作物生长的环境调节
直接作用 于作物
间接:改 善环境
措施 作物
环境
生理生化过程
产品数量质量
图5-4 作物-环境-措施系统示意图
2020/12/6
可编辑ppt
18
第二节 作物与光照
影响作物生育的光照因素有以下方面: 一、光照强度 二、日照长度 三、光谱成分
2020/12/6
种以下的分类:如小麦早、中、晚品种-气候
生态型。
2020/12/6
可编辑ppt
16
(三)生活型(life form)
不同种的生物(作物)在期生活在相同 的自然和人工培育环境条件下,会发生趋同适 应,在自然和人工选择条件下,形成具有类似 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生物(作物)类群。
种以上的分类:如喜温作物、抗旱作物。
可编辑ppt
6
(三)、生态因子的作用机制与限制方式
1. 作用机制 (1)主次效应:早稻烂秧,低温为主。 (2)交互作用效应:水、肥累加效应。 (3)a直接作用:光、温、水、肥等。
b间接作用:纬度、海拔、地形等。 (4)作用的阶段性。
2020/12/6
可编辑ppt
7
(三)、生态因子的作用机制与限制方式
Y=A[1-EXP(-KX)]
A可能达到的高产极限,X是 土壤养分的 水平,K为
试验常数,Y是作物产量。
2020/12/6
可编辑ppt
14
二、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一)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ecological adaption)
作物对环境的要求与实际环境的吻合程度。 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节律与环境节律 的吻合程度。
2020/12/6
可编辑ppt
13
(3)报酬递减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从一定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 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 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报酬增加的幅度 却在减少。
报酬递减率在 土壤肥力中有明显表现,E.A.Mitscherlich 根据肥料试验结果为这一规律描述的方程:
2020/12/6
可编辑ppt
5
(二)、 生态因子分类
生 态 因 子
2020/12/6
气候因子:光、温、水、气、热、 风)等。受地理位置和海拔影响
土壤因子:土壤物理性质、化学 性质、肥力状况、生物等
生物因子:农田中的哺乳动物、 昆虫、微生物、杂草
地形因子:纬度、海拔、坡度、 坡向 人为因子:各种农业技术措施
2. 限制方式 (1)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2)谢尔福耐性定律 (3)报酬递减律
2020/12/6
可编辑ppt
8
(1)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1940,德国)
某一数量不足的营养 物质,由于不能满足作物 生长的需要,不但会限制 作物的生长,同时也将限 制其他处于良好状态下的 因子发挥作用。
图5-1 木桶理论
第五章 作物与生态环境
2020/12/6
可编辑ppt
1
2温度
1光照
3水分作物ຫໍສະໝຸດ 4空气6土壤5肥料
2020/12/6
可编辑ppt
2
➢基本要求:掌握作物生态因子的分类及生态
因子的作用机制和限制方式;了解作物与各种 环境因素的关系
➢重点:掌握光照强度和日照长度对作物的影响,
积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水对作物的生理生 态作用,作物对CO2和O2浓度变化的反应;作 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及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
可编辑ppt
10
(2)谢尔福耐性定律
1. 一种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不同生物对同一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也不同。
2. 同一生物在不同发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性 范围不同。(生殖生长阶段要求最严格;对 光周期严格的作物或品种,只在光周期感应 期内有严格要求,在其它发育阶段没有严格 要求。)
2020/12/6
2020/12/6
可编辑ppt
12
(3)报酬递减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a>b>c>d>e>f=0>g
10 9 8
输7 出6 水5 平4
3 2 1
f
e
g
d
c
b
a
农业生态学,骆世明 主编.中国农业出版 社.P258-259
1 2 3输入4 水5平 6 7
图5-3 收益递减规律示意图
➢难点:光照和CO2对作物的影响
2020/12/6
可编辑ppt
3
第一节 作物的生态因子与生长调节
一、作物的生态因子 二、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三、作物生长的环境调节
2020/12/6
可编辑ppt
4
一、 作物的生态因子
(一)概念
作物的生态环境:与作物生长发育 相关的所有环境因子的总称。
作物的生态因子:构成作物生态环 境的成分。
2020/12/6
可编辑ppt
21
光合速率 μmol.m-2.s-1
C B
A
O
D 光强/μmol.m-2.s-1
图5-5 光照—光合曲线模式图
20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