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级整体学习情况统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城县小学语文1坊

第4期

学情速递

优秀成果

写在卷尾

及时当勉 收获当下

简报内容

了解项目 掌握学情

项目成果 共享学习

X u e q i n g s u d i

教学反思

提交者:学员钟金涛所属单位:舒城县百神庙镇明德小学提交时间:2018-03-20 21:15:25 浏览数( 4)【推荐】【举报】

教学反思模板

教学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学科:语文

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教师:钟金涛单位:百神庙镇明德小学

一、反思教学

内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内涵及意境均通过课文表述出来。

二、反思教学过程

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安排了如下三个教学环节:一为诗文建立联系,读通顺课文;二为借文理解古诗,读好课文;三为由读到背,内化理解。

在教学第一个板块诗文建立联系,读通顺课文时,我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古诗和课文之间建立联系。这一个环节,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方面鼓励他们自由朗读,一方面要培养他们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教学第二个板块——借文理解古诗,读好课文,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应着学习。如第一行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和课文第一小节连起来学习,抓住“独”感受作者王维一个人的孤寂,抓住“15岁”“两年”体会作者离家年龄小、离开家远的实际情景,学生联系实际,很容易引发自己的共鸣,学生朗读起来也就自然会流露出思念之情。

第三板块、由读到背,内化理解,主要是由学文转移到学古诗。在学习古诗的时候,遵循着由读到背的顺序。在读的过程中,又涵盖着要求的逐步提高。在学生自由读,读流利的基础上,提出第一个要求——有停顿。读出了停顿感觉之后要求提高——读出画面感。

优秀成果

三、反思教学效果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巡视,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适时地予以指导。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基本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稍个别存在困难,经过老师的简单点播,学生就能够理解。

我有意识地叫了同一名学生来朗读不同的语句,而这名学生的基础在班级处于中下游。通过这个有代表性的样本学生的表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孩子在朗读上的进步。当学生能读流利、读出停顿、读出画面感了,我再引到背诵的层面,这样子,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的背诵已然水到渠成。

四、教学改进措施

这一课,主要是通过气氛的营造,语言的感染来和孩子读文、品诗。还有做得较多不如意的地方,比如说在读的时候,教师可以恰当地自己读,在画面想象时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学生来说出他们脑海中的画面……这些不足之处对于今后我在教学文中诗的类似课文时,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教学反思模板

教学反思

提交者:学员施申玉所属单位:舒城县城关镇中心学校提交时间:2018-03-25 19:02:42 浏览数( 2)【举报】

教学反思模板

教学课题: 3 燕子学科:语文

教学对象:四年级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教师:施申玉单位:舒城县城关第三小学

一、反思教学内容

<<燕子》是现代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文质兼并美的散文。第二课时的内容包括:复习提示、巩固提升、句段解读。在第二个环节,燕子的外形特点,是描写动物的一种好的练习方法,我加以了模仿训练,接着我把描写燕子飞行和休息的内容放到前面来讲,让学生了解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最后再讲小燕子的到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改变常规的教学方法,学生感到新颖。

二、反思教学过程

在复习提升这一版块,我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读文中的词语并掌握。学习小燕子的外形特点,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平时生活中的燕子,并找出文中的句子,让学生说出这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并让学生知道写动物可以由整体到部分。在学习小燕子飞行和休息时的内容,我播放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燕子的活动,让他们有话可说,“五线谱”“音符”各指什么?最后教学第二自然段,通过指导朗读来体会小燕子的到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的乐趣,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进语言积累。

三、反思教学效果

在本课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不同的学生都有自主参与的机会,如朗读课文、说说感受。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直观的表象对于他们更具有吸引力,课堂上,我通过多媒体再现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四、教学改进措施

本课中,放手让学生去说,这个环节还不是很满意。在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时,掌握了由整体到部分的写作方法,我觉得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说说你喜欢的动物,它们的外形特点,这是一个知识拓展,也是非常好的一个小练笔。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画,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教学改进措施

《金蝉脱壳》让孩子亲眼目睹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领孩子走进动物世界,聆听动物的歌唱,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萌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在读了课题之后,我让观察课文中的几幅插图,然后让他们说说你找到金蝉了吗?有的孩子把蝉壳说成了金蝉,有的孩子把出壳的蝉儿说成了金蝉。大家各抒己见,好不热闹。这时,我让孩子们结合第三自然段中对金蝉的描写:“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的亮光”,再判断自己说的对不对,大家都摇头了。在这一关键时刻,我出示了一张金蝉的图片,学生们都不禁惊讶以来:“噢,原来这才是金蝉呀!”这时候,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我问他们是否愿意和我一起观看蝉脱壳的过程,大家一致赞同。我们便随着作者一起上了那棵树,亲眼目睹了脱壳的过程。

第四、五自然段,先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圈出有关词语,与同学交流阅读感受,且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特别是蝉尾脱壳的情景,学生相应找出了“抖动”、“伸着”、“仰”、“扑”、“抓”、“抽”这些动词,并能试着模仿蝉儿的这些动作,使得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尽管课文中对金蝉脱壳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细致,但毕竟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离得较远,根本没有学生亲眼目睹那神奇的情景,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我相机播放了金蝉脱壳的画面,由此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由于画面不是动画,过程不够生动。

在此基础上,追问:作者为什么能发现并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出“金蝉脱壳”的情景呢?通读全文,学生不难发现——是观察,让我揭开了金蝉脱壳的秘密;是观察,让我捕捉到了金蝉脱壳这奇特动人的情景。可以说,观察揭开秘密、发现美好的钥匙。怎样才容易发现美呢?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三种观察方法:一是有顺序,二是有重点,三是有感情。学生不仅欣赏到了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还学到了观察的方法。整堂课的学习应该说还是较满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