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财务制度的变迁及其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企业财务制度的变迁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建国以来,我国企业财务制度经历了多次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企业财务制度也逐步趋同于国际惯例。本文试图从经济学角度对财务制度的变迁进行分析,揭示其变迁的深层次原因并简要探讨了我国企业财务制度未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改革开放财务制度变迁经济学分析发展趋势

1 建国以来我国财务制度的变迁

1.1 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财务制度体系

经过解放初期个体农业和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要形式的公有制成为国民经济的唯一基础。该时期,企业没有独立的经济利益,没有理财自主权,企业财务由国家各级政府分别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由国家财政管理接管,形成了所谓的“计划决定财政,财政决定财务”的管理格局。这一时期的财务制度被称为“财政财务制度”,其基本特征是:以国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体,企业资金的取得和投放都由国家统一管理,所得利润统一上缴国家,由国家统分,即形成统收统支、统购统销、统负盈亏的财务体系。计划体制时期的企业财务制度在某些方面和某些条款的局部有一定的变化和调整,但幅度较小。

1.2 改革初期的财务制度体系

我国在总结解放后三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对国内外形势形成较为清醒认识的基础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明确提出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这标志着政府对财务制度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导致原有“财政财务制度”的变革。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二届三中全会期间,我国对经济的认识还停留在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上;到了十二届三中全会至十四大期间,我们的认识已经逐渐进化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待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我们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改革方向。

这一时期,我国政府对政治体制的深入认识变化过程就是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的过程,同时也是我国企业财务制度不断变迁的过程。从1978年开始,随着政治体制的深入改革,国家开始逐渐放松对国有企业的控制。十多年的改革经验表明,国有企业的改革单纯地从放权、让利和加强利益刺激人手理清企业产权关系,并不能够真正确立国有企业财务制度的独立地位,无法激励与约束企业的自主运营。因此,沿着政策调整性分权的思路前进,无法完全满足改革的预期目标。

1.3 近十几年的财务制度体系

国家对改革初期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深入反思后,终于对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系有了突破性的认识。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提出,明确了企业的产权关系,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为进一步确立现代企业财务制度扫清了障碍。

2 我国企业财务制度未来发展趋势探讨

我国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会继续沿着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制定的路线,加快推进市场化进程,明晰产权关系,进一步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发展下去。在这一基本原则下,政府将进一步加快、加强资产所有者职能与社会行政管理者职能的分离。首先,政府可以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执政经验,将执政重心放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和促进政治、经济公平,协调社会中各利益体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国家、投资者、企业股东、企业经营者、企业员工等之间的利益关系;其次,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管理者,必须保证在竞争过程中与其他资产所有者(包括私有资产所有者)之间的平等关系,避免与民争利。在这种特定背景下,可以预见我国企业财务制度未来的发展趋势。

2.1 建立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结构

企业财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股东、经营者及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权、责、利关系结构。不同的企业财务管理结构各有特点,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经营中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否需要分离,及需要分离的程度,比较与各种财务结构相关的收益和成本,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体系。

2.2 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财务制度安排主要为了解决在具体财务管理对象的执行程序问题,即解决决策、执行、监督的分立与统一问题。各企业的财务管理结构都存在一定差异,这也导致了其对财务制度的不同安排。从制度内容看,除体现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共性外,其重点应从企业自身特点出发,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阶段的具体而可操作的财务制度体系。

2.3 健全财务管理中的预测、监督机制

在总结企业以往财务管理经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企业的先进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逐渐完善企业内部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财务机制,建立有效、可靠的内部审计制度以补充财务监督机制来约束财务管理对象的行为,使出资者、董事会、经营者及财务管理人员四者间相互牵制、相互监督,以达到企业财务管理成本的最低、效益最大化。

2.4 制定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应结合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及发展阶段,对各管理单元和管理者的行为提出目标要求,并以此目标作为判断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人力资本价值的依据,视其工作业绩分档支付劳动报酬。除客观原因外,因管理者工作失误造成的损失,要从管理者工作报酬中作相应扣除,从而达到对管理者进行约束,调动其积极性的目的。

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企业财务通则》是新型企业财务制度体系的核心,对比传统的企业财务制度,在功能、观念、体制、体系、机制、内容上都有重大的创新,对企业的财务行为和财务关系做出规范,涵盖了资金筹集、资产运营、成本控制、收益分配、信息管理、财务监督六大财务管理要素,企业可以更大幅度地开展自主管理。并加强了对企业财务行的引导,促使企业实行科学管理,并从政府宏观财务、投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三个层次,构建资本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符合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充分展现了现代企业财务制度发展趋势的基本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