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刘桢 阅读鉴赏题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合集下载

赠从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原文

赠从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原文

赠从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阅读原文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注:从弟,堂弟。

⑴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⑵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4分4诗人如此描绘松树的形象,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

3分5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

3分⑴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⑵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意近即可3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又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2分诗人采用反衬的手法,1分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通过描画它与狂风、冰雹的搏斗,突出了松树的经寒不衰、凛然正气的品质、形象。

1分4诗人以松柏托物言志,1分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即使处于乱世也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2分51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手法,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高高的松柏,屹立在高山之上,承受着来自山谷中的瑟瑟寒风。

不论寒风刮得多么强大,松枝总是那么劲挺!即使面临着悲惨凄凉的冰雪景象,松柏依旧端正挺拔,痴心不改。

难道松柏就不怕严寒吗?那是因为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是采用的比兴手法。

本作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描写出上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于高山之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向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赠从弟》《小松》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赠从弟》《小松》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赠从弟》《小松》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甲】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乙】小松(唐杜荀鹤)自小刺头①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②。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③凌云④始道⑤高。

【注释】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

②蓬蒿(péng hāo):即蓬草、蒿草。

③直待:直等到。

④凌云:高耸入云。

⑤始道:才说。

【作者简介】甲诗略。

乙诗:杜荀鹤(约846—约904年),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唐末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年青时就才华毕露,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致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36.下面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首句“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乙诗首句写出小松刚出土小得可怜,以至被淹没在“深草里”不易被人察觉。

C.甲诗运用对比手法,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乙诗第二句“出”字用的非常精当,写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过程。

37.甲、乙两诗作者借松树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答案】36.C 37.甲诗借松柏之刚劲,表达对坚贞品格的追求及对堂弟的无限期望。

乙诗赞美小松顽强不屈的生命力,讽刺了世人目光短浅,不识人才。

【解析】36.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C.甲诗运用衬托手法,以“谷中风”的迅疾来衬托“山上松”的坚韧。

故选C。

37.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

诗人并没有将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去做,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

勉励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

乙诗后两句“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的意思是:当时人不识得它是凌云之木,直到它高耸入云霄,才说它高。

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

赠从弟刘桢理解性默写(精选9篇)

赠从弟刘桢理解性默写(精选9篇)

赠从弟刘桢理解性默写(精选9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赠从弟刘桢理解性默写的资料9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刘桢《赠从弟》《赠从弟》刘楨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木性。

[注释]1.罹: (lí)[评析]作者写诗勉励他的堂弟要有松柏一样的品质。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这是古代的一句格言,这首诗就是由这句格言构思出来的。

诗人想象着那亭亭耸立在高山上的青松,在瑟瑟凄凉的谷风中显得那样刚劲和顽强。

山风愈是迅猛激热,松枝也愈显苍劲有力。

到严冬季节,那凛烈的风霜冰雪一齐向青松袭来,它也一样巍然挺立,毫不动摇。

最后,诗人强调指出:那不是因为青松不怕遭受严寒的袭击,而是因为它有足以抗拒冰霜的坚贞的品质。

这首诗,尽管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修饰润色的功夫还嫌少了点,但却显得很有骨气,把诗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性格表现得异常充分。

【古文论今,韵味无穷】精炼的语言,就是指用小量的文字就能表达出深层的意思。

古文是中国文学的骨髓,文字的运用在古文中达到了一个顶峰时期,在古文中的语言是相当的精炼的。

就让我们一同去品评吧!篇二:刘桢《赠从弟》$$$$《赠从弟》刘楨$$$$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木性。

[注释]1.罹: (lí)[评析]作者写诗勉励他的堂弟要有松柏一样的品质。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这是古代的一句格言,这首诗就是由这句格言构思出来的。

诗人想象着那亭亭耸立在高山上的青松,在瑟瑟凄凉的谷风中显得那样刚劲和顽强。

山风愈是迅猛激热,松枝也愈显苍劲有力。

到严冬季节,那凛烈的风霜冰雪一齐向青松袭来,它也一样巍然挺立,毫不动摇。

最后,诗人强调指出:那不是因为青松不怕遭受严寒的袭击,而是因为它有足以抗拒冰霜的坚贞的品质。

这首诗,尽管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修饰润色的功夫还嫌少了点,但却显得很有骨气,把诗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性格表现得异常充分。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03(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03(含答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课时练一、理解性默写1.写出松树高大耸立形象的句子。

2.赞美松树狂风中挺立不倒的坚忍不拔精神的句子。

3.与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诗意相似的句子。

4.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零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句子:。

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5.下面是对本诗的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此诗名为赠答,其实更近乎咏物,借物以喻人,“松”“风”等均别有深意。

B.“亭亭”二字点出了松的坚劲端直,而“瑟瑟”则交代了松所处环境的险恶。

C.五六句通过冰霜之“惨凄”衬托松之“端正”,突出了环境的恶劣。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不事雕琢,自然紧凑,无一闲笔,可谓言简义丰。

6.诗人如此描绘松树的形象,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

7.诗中描写“风声”“冰霜”有什么作用?三、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8.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9.诗人在本诗的首联、颔联中表达了对松柏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0.请用现代汉语说出颈联“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的意思。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赠从弟(其二)[东汉末]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小松[唐]社荀鹤自小刺头①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②。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

②蓬蒿:野草。

11.这两首都是咏物诗,所咏之物是松柏,但诗人寄寓的感情却有所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两首诗中诗人的感情。

参考答案1.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2.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3.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赠从弟》赏析习题

《赠从弟》赏析习题

《赠从弟》赏析习题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作者】刘桢(?-217),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字公干,存诗二十余首。

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

【背景】刘桢从小就饱受儒家“仁义礼智信”教育,深知做人要耿性忠直。

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

刘桢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

这三首诗分别用蘋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主旨】这首诗通篇以松柏而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

诗人将此诗赠与他的堂弟,目的是为了让堂弟像松一样,不畏严寒,屹立不倒。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

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

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

尤其是结尾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这两句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

说明人要有坚韧不拔的美好品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这里用“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

《赠从弟》选择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赠从弟》选择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赠从弟》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原诗】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刘桢的《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与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似的句子是:2、《赠从弟》刘桢:诗中集中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诗句是:3、《赠从弟》中一问一答揭示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变的本性的诗句是:二、选择题:1、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风的凛冽,傲慢。

B、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C、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D、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

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赠从弟》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赠从弟》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赠从弟》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刘桢的《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与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似的句子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2、《赠从弟》刘桢:诗中集中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诗句是: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3、《赠从弟》中一问一答揭示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变的本性的诗句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二、选择题:1、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解析】C 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错误,正好反了。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风的凛冽,傲慢。

B、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C、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部编本初二语文《赠从弟》诗词赏析及中考题汇编

部编本初二语文《赠从弟》诗词赏析及中考题汇编

部编本初二语文《赠从弟》诗词赏析及中考题汇编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翻译】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又是多么劲挺!冰与霜正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重点问题】追求和对弟弟的勉励的情怀。

2.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3.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答: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又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诗人采用反衬的手法,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通过描画它与狂风、冰雹的搏斗,突出了松树的经寒不衰、凛然正气的品质、形象。

4.诗人如此描绘松树的形象,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

答:诗人以松柏托物言志,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即使处于乱世也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5.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

答: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手法),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6.三、四两句诗用了什么手法?“风声”“松枝”各有什么含义?三四句用了衬托手法(或者是对比),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风声”象征险恶的环境,“松枝”象征正直的君子。

7.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塑造了一个雄健挺拔、挺立风中而不倒,端正、历经严寒而不凋,本性高洁、内心坚劲的松柏形象。

作者借松树的高洁来自勉,并借以勉励从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8.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旨趣?请简要分析。

作品歌颂松树不畏严寒、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诗人以此自勉并勉励从弟要不畏险恶环境,保持坚定、端正的高贵品格。

赠从弟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赠从弟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赠从弟理解性默写及答案这篇文章是一份关于理解性默写及其答案的礼物,旨在帮助我的从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默写技巧,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和学习之中的各种挑战。

在这里,我将介绍理解性默写的概念和原理,同时提供一些实用的答案来供从弟进行自测和巩固。

希望这能对他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理解性默写是指在默写前对所需默写的材料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理解,以增强记忆能力和提高正确率。

这种默写方式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促进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而相对于单纯的抄写或机械性的默写,理解性默写更加注重理解和应用,更能够帮助我们真正地掌握所需学习的知识点。

那么,在实际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理解性默写呢?首先,我们需要对所需默写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包括定义、实例、原因、流程等等。

其次,我们还需要适当运用图表、目录、关键字等方式来帮助记忆。

最后,在默写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正确性和清晰度,并尽可能将所掌握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之中。

下面提供几道实用的理解性默写题目,供从弟自测和巩固:1.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重点是对生产、消费、交换等行为的分析和解释。

2.列举一些供需变动下市场价格变化的情况?当供给增加而需求不变,市场价格下降;当需求增加而供给不变,市场价格上升;当需求和供给同步增加,市场价格不变。

3.什么是投机?投机是指投资者在利用各种信息和理论对未来市场走势的判断进行买卖操作,以谋求短期的差价利润或长期的收益增长。

4.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有哪些?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主要流派有科学管理、人文管理、行为管理、系统管理、质量管理、战略管理等。

以上题目仅为示范,实际理解性默写中所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考察内容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进行理解性默写时,还需要结合不同的情景和需求进行灵活的应用和实践。

希望我的从弟在日后的学习之中,能够善于运用理解性默写技巧,掌握更多的知识点,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赠从弟》中考真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赠从弟》中考真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赠从弟》中考真题含答案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①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②凝寒③?松柏有本性。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注释】①一何:多么。

②罹:遭受。

③凝寒:严寒。

1.请你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2.诗中松柏的“本性”是什么?诗人写松柏“本性”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亭亭”表现了松的傲岸姿态,“瑟瑟”模拟刺骨的风声,两个叠词富有音乐性,突出了松柏挺立不屈。

2.亭亭(挺拔),劲(刚劲),端正(直立、正直)。

诗人写松柏“本性”,歌颂了松树的高洁,同时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

【解析】1.此题考查词语的赏析。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的意思是: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亭亭”是指松树挺拔的样子,表现了松的傲岸姿态,“瑟瑟”一词形容寒风的声音。

作者运用两个叠词,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并且运用视觉和听觉的描写勾勒出松柏傲立崖边的景象,突出了青松的傲骨。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主旨的分析。

“亭亭”的意思是“挺拔的样子”,表现了松的傲然挺立;“一何劲”的意思是“多么地刚劲”,突出了松枝的刚劲;“终岁常端正”的意思是“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表现了松树的正直;综上所述,可以概括出松柏的本性:挺拔、刚劲、正直。

诗歌写了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特点,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同时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对从弟寄寓了无限期望,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赠从弟》习题

《赠从弟》习题

《赠从弟》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一、理解性默写:1、刘桢的《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与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似的句子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2、《赠从弟》刘桢:诗中集中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诗句是: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3、《赠从弟》中一问一答揭示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变的本性的诗句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二、选择题:1、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解析】C 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错误,正好反了。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风的凛冽,傲慢。

B、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C、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D、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

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解析】A 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3、下列对《赠从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2)诗的题目是“赠从弟”,内容是歌咏松柏,作者有何用意?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后池上(北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北陂杏花①王安石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③,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②陂:池。

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

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

③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2)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4.古诗词阅读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5.两首诗都借用“黄金台”的典故,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燕昭王(唐)陈子昂南登碣石馆①,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②,驱马复归来。

【注】①碣石馆:即碣石宫。

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以亲师事之。

②已矣:结束了。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古诗词阅读题《赠从弟(其二)》及答案

古诗词阅读题《赠从弟(其二)》及答案

古诗词阅读题《赠从弟(其二)》及答案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开头两句句式工整,“亭亭”“瑟瑟”相互映衬,具有音韵美。

B.第三、四句反复使用“一何”,分别强调风之“盛”和松之“劲”。

C.诗中用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的“端正”,展示出松柏傲雪凌霜的姿态。

D.诗歌以山上松为描写对象,语言典雅,风格清婉秀丽,读来情深意长。

3.这首诗与苏轼的词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都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3 分)
4.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_
答案:
1. 【答案】“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

2.(3分)D
3.(3分)《赠从弟》借松柏挺立风中不倒、历经严寒不凋,表明诗人志向之坚贞,对堂弟寄寓了无限期望;《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借孤鸿独宿荒冷沙洲,抒写作者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

评分说明: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意思对即可。

4. 【答案】象征手法。

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赠从弟》赏析习题及答案

《赠从弟》赏析习题及答案

《赠从弟》赏析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作者】刘桢(?-217),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字公干,存诗二十余首。

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

【主旨】这首诗通篇以松柏而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

诗人将此诗赠与他的堂弟,目的是为了让堂弟像松一样,不畏严寒,屹立不倒。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

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

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

尤其是结尾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这两句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

说明人要有坚韧不拔的美好品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这里用“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

所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

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刘桢的《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与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似的句子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刘桢《赠从弟》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桢《赠从弟》阅读练习及答案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刘桢《赠从弟》阅读练习及答案
导读: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⑴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1分)
⑵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3分)
⑴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1分)
⑵象征手法(1分)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意近即可)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赠从弟》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赠从弟》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赠从弟》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作者】刘桢(?-217),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字公干,存诗二十余首。

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

【背景】刘桢从小就饱受儒家“仁义礼智信”教育,深知做人要耿性忠直。

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

刘桢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

这三首诗分别用蘋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主旨】这首诗通篇以松柏而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

诗人将此诗赠与他的堂弟,目的是为了让堂弟像松一样,不畏严寒,屹立不倒。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

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

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

尤其是结尾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这两句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

说明人要有坚韧不拔的美好品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这里用“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从弟》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赠从弟(其二)(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
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1、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
答:“一何盛”突出了风的迅疾凶猛,“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表现了松柏顽强的生命力。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象征手法。

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3、诗人如此描绘松树的形象,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

答:诗人以松柏托物言志,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即使处于乱世也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4、这是一首咏物诗,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