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古筝读《诫子书》思淡泊宁静(易经每日中庸行系列)

合集下载

保持内心宁静远离喧嚣的古诗愈多愈好

保持内心宁静远离喧嚣的古诗愈多愈好

保持内心宁静远离喧嚣的古诗愈多愈好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保持内心安静远离喧嚣的古诗愈多愈好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保持内心安静远离喧嚣的古诗愈多愈好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其五)》3、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翦芙蓉。

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

--纳兰性德《渔父》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5、竹直心虚乃吾友,水淡性泊是我师!--《晏子春秋》6、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7、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幽窗小记》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二.“保持内心安静, 远离喧嚣”的古诗有哪些一. 《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三. 《归园田居·其三》魏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四. 《渔父》清纳兰性德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翦芙蓉。

人淡淡,水濛濛,吹入芦花短笛中。

五. 《归园田居·其二》魏晋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

【课件】第16课《诫子书》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件】第16课《诫子书》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 道:“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 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当堂检测
1.本文中心论点是: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2.文中有句话常被人们当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句 话是: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险的句子 是: 险躁则不能治性 。 4.文中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
本文主旨
本文是诸葛亮以一个父亲的身份给他的儿子写 的一封信,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 “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 慢”“险躁”。
写作特色
观点鲜明,层次清晰。
本文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观点, 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观点 鲜明,说服力强。再如,从“静”的重要性上看,因 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 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 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 美德。文章层次十分清晰。
成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 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 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志向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 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6.中心论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他从学习和做人两 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 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躁”字,把静 和躁进行了正反对比论证。
重点字词
(一)古今异义
1.静以修身
古义: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今义:安静。
2.淫慢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
3.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

第15课《诫子书》对比阅读

第15课《诫子书》对比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对比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①,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②,此即日习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改)【注】①朴陋:粗俗鄙陋。

①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广才:(2)淫慢则不能励.精励: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 ”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 ”,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

【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4.【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诫子书文言文注音及翻译

诫子书文言文注音及翻译

[注音]戒(jiè)子书(shū):告诫子孙的文字。

[原文]吾儿,汝生逢盛世,得享天伦之乐,吾心甚慰。

然人生在世,非但求温饱而已,更须立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故吾特书数言,以诫汝也。

夫立志者,必先明理。

理不明,则志不立。

汝宜熟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明修身齐家之道。

修身之道,在于正心、诚意、修身、齐家。

正心者,无欲无求,虚怀若谷;诚意者,心口如一,言行一致;修身者,养性立德,内外兼修;齐家者,和睦亲族,孝顺父母。

吾儿,汝宜勤学不辍,勿以富贵骄人,勿以贫贱自怜。

学问之道,无涯无际,须臾不息。

汝当广博群书,博览古今,以增广见闻。

至于经世致用之学,尤宜精研,俾知古今兴衰,明辨是非,以辅佐国家,造福百姓。

家者,国之基也。

汝宜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和睦邻里。

家不和则国不宁,家兴则国兴。

吾望汝能以家国为重,尽孝道,尽忠职。

至于治国平天下,汝宜深知仁政为本,以德服人。

治国之道,在于任贤使能,赏罚分明,公平正义。

平天下者,非武力可成,须以德化民,以仁爱天下,使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吾儿,汝生逢其时,当以天下为己任,勿负父望。

汝若能遵吾教诲,勤学苦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吾虽死无憾矣。

[翻译]儿子啊,你生于太平盛世,能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乐趣,我心中感到非常欣慰。

然而,人生在世,不仅仅是追求温饱,更应当立志,修养自身,管理家庭,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

因此,我特别写下这些话,来告诫你。

立志的人,必须先明白道理。

道理不明,则志向难以确立。

你应该熟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明白修身齐家的道理。

修身之道,在于端正心志、真诚待物、修养自身、管理家庭。

端正心志的人,没有私欲,心胸宽广;真诚待物的人,心口一致,言行一致;修养自身的人,培养性格,修养德行,内外兼修;管理家庭的人,和睦亲族,孝顺父母。

儿子,你应该勤奋学习,不断进步,不要因为富贵而骄傲,也不要因为贫贱而自怜。

学问之道,无边无际,一刻也不能停止。

诫子书文言文朗读翻译

诫子书文言文朗读翻译

世之君子,莫不望子成龙。

吾儿生于斯世,岂可自暴自弃,使吾心忧?是以今日特书数语,以诫吾儿。

盖闻古之圣贤,莫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者,正其心,诚其意,修其身,而后可以齐家;齐家者,和其亲,顺其友,正其子,而后可以治国;治国者,审其政,明其法,安其民,而后可以平天下。

此乃君子之道,吾儿宜勉力行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吾儿年幼,当以读书为业。

读书乃立身之本,学问乃立命之基。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可以增广见闻,可以陶冶情操,可以修养身心。

吾儿宜专心致志,博览群书,不可一日无书,不可一日不读。

夫学不可不勤,业不可不敬。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业不敬则难成,心不专则难精。

吾儿宜力学笃行,不耻下问,不骄不躁,不贪不惰。

夫君子之道,在于仁义。

仁者爱人,义者正己。

爱人者,人恒爱之;正己者,人恒敬之。

吾儿宜以仁义为本,修身立德,不可有损人利己之心,不可有背信弃义之行。

夫君子之志,在于立功立言。

立功者,为国为民;立言者,为世为后。

吾儿宜立大志,怀远志,勿以小事为念,勿以小利为图。

当以天下为己任,以苍生为念,以道义为重。

吾儿,吾望尔等兄弟,能承家训,继祖业,勉力前行,不负吾望。

吾虽远行,心常牵挂,望尔等常自省,常自励,常自勉,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朗读翻译】世间有德的君子,无不希望你们能够成就大业。

我儿生于这个世界上,怎么可以自暴自弃,让我心生忧虑呢?因此今天特别写下这些话,来告诫我的儿子。

听说古代的圣贤,没有不修养自己、管理家庭、治理国家和平定天下的。

修养自己,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真诚自己的意志,修养自己的身心,然后才能够管理家庭;管理家庭,要和睦亲人,顺从朋友,教育好子女,然后才能够治理国家;治理国家,要审慎政治,明确法律,安抚民众,然后才能够平定天下。

《诫子书》静俭之道,诫子必读

《诫子书》静俭之道,诫子必读

《诫子书》静俭之道,诫子必读为人父母者,皆望子女成龙成凤,能于世间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收获幸福美满之人生。

而欲达此目标,必以良好之品德修养为基。

今借《诫子书》中之静俭之道,与吾儿相诫,望汝能铭记于心,践行于日。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乃千古之真理。

今之社会,纷繁复杂,诱惑众多。

若心浮气躁,随波逐流,必难有所成。

汝当知,唯有心静,方能洞察事物之本质,明辨是非善恶。

心静,则能专注于学业,不为外界之喧嚣所扰,专心致志,汲取知识之养分,增长智慧与才能。

心静,则能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保持清醒之头脑,冷静思考,寻找解决问题之良策,而不致惊慌失措,乱了方寸。

俭以养德,节俭乃品德之重要体现。

生活之中,物欲横流,若不懂得节俭,肆意挥霍,纵有万贯家财,亦有散尽之时。

且奢侈浪费之习,易使人变得贪婪、虚荣,丧失艰苦奋斗之精神,从而迷失自我,陷入堕落之深渊。

汝应明白,节俭并非吝啬,而是一种对资源的珍惜,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日常衣食住行,当以简约为尚,不追求奢华与排场。

珍惜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

如此,方能养成勤俭节约之美德,使心灵得到净化,品德得以升华。

吾儿,人生之路漫长而曲折,静俭之道乃前行之明灯。

若能秉持此道,无论身处何境,皆能保持内心之宁静,坚守道德之底线。

静俭亦有助于人际关系之和谐。

心静之人,性格温和,不易与人发生争执,能以平和之心态与人相处,包容他人之不足,赢得他人之尊重与信任。

节俭之人,懂得珍惜,不贪图虚荣,不与人攀比,能以真诚之心对待朋友,不被利益所左右,从而收获真挚之友谊。

在学业与事业上,静俭更是成功之关键。

求学之时,心静能使汝深入钻研学问,领悟知识之精髓,取得优异之成绩。

步入社会,从事工作,若能保持节俭之习,不贪图享受,勤奋努力,必能积累财富,为事业之发展奠定坚实之基础。

然而,践行静俭之道并非易事,需时刻保持警醒,克制自身之欲望。

当汝面对他人之炫耀与诱惑时,要坚定信念,不为所动。

初一语文 《诫子书》朗读与翻译

初一语文 《诫子书》朗读与翻译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用“/”标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习微课
微课——《诫子书》朗读与翻译(资源ID544055)
听听微课里的攻略吧,让你的挑战出手不凡!
1.翻译词语:
夫:
明志: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诫子书》朗读与翻译学案
基础知识梳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yín()慢险zào()suì()成
2.翻译下列句子。
B.非淡泊无以明志(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C.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D.意与日去(太阳)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梳理
1.淫躁遂
2.(1)不看轻世俗的名利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精力集中就不能
实现远大的目标。
(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3.(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淫漫/则不能励精
D.非学/无以广才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C.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对句中加红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摒除杂念和干扰,安静专一)
期刻苦学习。
3.译文: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诫子书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诫子书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诫子书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诫子书》的智慧序一、淡泊以明志二、宁静以致远三、总结与回顾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序《诫子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经典文学著作,由南朝梁代文学家顾野王所著。

在这部书中,作者以深沉的思想、简练的文字,教导子弟们如何修身养性、立身处世。

其中“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被誉为其中最经典的名言,它所蕴含的深层智慧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与思考。

一、淡泊以明志淡泊,是一种超脱于物欲的心境。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被功利主义驱使,追求物质享受,忽视了精神生活的重要性。

而淡泊则是一种精神追求,它能让人摆脱物欲的束缚,明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学会淡泊名利,明志远大,追求精神和内心的升华,这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减少购物、降低社交频率等,让自己更加淡泊简单,从而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淡泊不代表不追求,而是追求更加高尚的目标。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生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明晰自己的追求,并为之奋斗。

二、宁静以致远宁静,是一种心灵的平静。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过快,信息过载,心灵往往处于不安和焦虑之中。

而宁静则是一种安定的心境,它能让人远离烦扰,聚焦内心,从而达到更为深入的思考和领悟。

宁静之心,能让人看清内心的真实需求,保持沉着的态度,以致远远。

在当下,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冥想、静心等活动,保持内心的宁静。

在工作中,我们也可以保持宁静的心态,面对挑战和压力,从容应对,最终取得成功。

只有内心平静,我们才能深刻地洞悉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使我们更为睿智和坚定。

三、总结与回顾“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是《诫子书》中的一句名言,其内涵丰富,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深刻理解这句话,通过淡泊达志和宁静致远,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只有内心的淡泊和宁静,我们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取得成功,成就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古人关于平心静气的古诗文

古人关于平心静气的古诗文

古人关于平心静气的古诗文平心静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非常优秀的修养和心态,也是古人追求的一种生活态度。

在古代的诗文中,有许多与平心静气相关的名句,这些诗句不仅充满了哲理,也表现了古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深度思考和探索。

一、古诗中的平心静气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这句诗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告诫我们要通过安静和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这是平心静气的一种表现。

只有通过内心的平静,才能更好地审视自己,从而提升自我修养。

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诗来自诸葛亮的《诫子书》,表达了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只有内心平静,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从而追求更高远的目标。

3. “心如止水,无波之湖”。

这句诗描绘了内心平静如水,没有波澜的状态,这是平心静气的一种极致表现。

只有通过不断的修炼,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二、古文中的平心静气1.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这句话出自庄子的《逍遥游》,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只有内心平静,才能真正融入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2.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但又积极入世的态度。

只有通过内心的平静,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保持内心的平衡。

三、总结古人关于平心静气的古诗文,不仅充满了哲理,也表现了古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深度思考和探索。

这些诗句告诉我们,平心静气是一种重要的修养,需要我们不断地修炼和提升。

通过内心的平静,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更好地融入自然,达到更高的境界。

总之,平心静气是古人追求的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非常优秀的修养和心态。

通过古人的诗文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这种心态的魅力,也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的营养,来提升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

《诫子书》2019-2020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课件和学案

《诫子书》2019-2020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课件和学案

则不能治性。(4)静以修身。
二、比较阅读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 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 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 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 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诫子书》作者
,字

诸葛亮;孔明;三国时期;政治;军事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非淡薄无以明志
B.非宁静无以至远
C.淫慢则不能厉精
D.险躁则不能治性
【答案】D
时期的
家,
家。
4.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答案】4.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朗读中的停顿与句意的理解。本题C与原句意思不符。“非……无以” 形成双重否定,肯定了后面的做法。
振奋精神。励,振奋。

⑾险躁:轻薄浮躁。冶性:修养性情。
⑿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18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18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今义:多指环境上的安静, 不嘈杂。 )
(4)一词多义
非学无以广才(动词,学习 ) 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学业 )
3.积累闯关
【温馨提示】
学习任务单上每道题能收集到相应的星星数量,明确自己的文言学习能力

0-10颗星是学农, 11--20颗星是学霸, 21--28颗星学神。
任务我来分
小组合作讨论: 就领读、男读或女读、合读划分 朗诵任务,并说明理由。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任务我来分
1.请四人小组结合课下 注释、疏通文意,圈画 出自己小组不会翻译的 句子,一会我们全班解 决疑难,时间3分钟。
2. 开火车的方式, 检测小组合作翻译 成果。
3.积累闯关 完成导学案任务清单,时间3分钟
【温馨提示】 学习任务单上每道题能收集到相应的星 星数量,明确自己的文言学习能力。
背景链接
诸葛亮一生为蜀汉事业日夜操劳,顾 不上亲自教育儿子。
蜀汉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第 五次率师北伐,八月病逝于五原的管中。 北伐中重病的他放心不下儿子,写下了 言辞谆谆的《诫子书》
"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诸葛亮《与兄瑾言子瞻书》
拟写开场词
请同学结合主题和背景, 为我们的诵读拟写两句开 场词。(20字左右)
• (请将理由工整的书写在任务卡上)诫告诫、劝勉。 Nhomakorabea子
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信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卧 龙先生。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蜀 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作为一代历史伟人, 他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诫子书原文讲解

诫子书原文讲解

诫子书原文讲解《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家书。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

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注释⑴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⑵行:操守、品德。

⑶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名利。

⑷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⑸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⑹广才:增长才干。

⑺淫(yín)慢:过度的享乐,慢:懈怠,懒惰。

淫,过度⑻励精:奋勉,振奋。

⑼险躁:冒险急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⑽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⑾驰:消失、逝去。

⑿日:时间。

⒀遂:于是,就。

⒁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有“用世”的意思。

⒂穷庐:破房子。

⒃将复何及:怎么还来得及。

⒄才须学也:才:才干⒅意与岁去:意:意志(19)俭以养德:以简朴节约财务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格(20)枯落:枯叶一样飘零(21)夫:大丈夫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诫子书翻译

诸葛亮诫子书翻译

诸葛亮诫子书翻译诸葛亮〔两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一作:澹泊;淫慢一作:慆慢)徐朝江楷书书法《诫子书》译文及注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诫:警告,劝人警惕。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修身:修养身心。

养德:培养品德。

淡泊:内心淡泊,不慕名利。

什么都没有:什么都带不来,什么都做不了。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宁静:在这里,它的意思是安静,集中注意力,不分散注意力。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广:增长。

成:达成,成就。

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与时俱进:年龄随着时间飞逝。

并且:跟随。

驰:疾行,指飞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遂:最终。

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诫诫子书文言文翻译

诫诫子书文言文翻译

盖闻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古人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昔仲尼,圣矣!其犹用功乎《诗》《书》。

自卫返鲁,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夫子自卫反鲁,修《春秋》,制《礼》,正《乐》,其用功亦勤矣。

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诫子书》译文:我曾听说,君子的行为准则,是通过内心的宁静来修养自己的品德,通过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德行。

不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保持内心的宁静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保持宁静,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才能。

没有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学业。

过度放纵和懒散就无法激发精神,急躁冒进就无法陶冶性情。

时光如流水般逝去,意志也随着日子的流逝而消磨,最终如同枯落的树叶,大多与世无争。

悲哀地守着贫穷的居所,那时又有什么办法呢?古人说:“在平安的时候要想到危险,想到了就会有准备,有了准备就没有忧患。

”君子的行为准则,是通过内心的宁静来修养自己的品德,通过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德行。

没有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学业。

过度放纵和懒散就无法激发精神,急躁冒进就无法陶冶性情。

昔日孔子,虽然是圣人,但他仍然努力学习《诗经》和《书经》。

他从卫国返回鲁国后,整理了《雅》和《颂》,使它们各得其所。

诸葛亮诫子书全文及译文

诸葛亮诫子书全文及译文

诸葛亮《诫子书》及解释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何之!解释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1.“夫” 是句首发语词,用于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际意义。

“君子之行” 指有道德修养的人的行为操守。

“静以修身”,依靠内心的宁静来修养身心。

“俭以养德”,通过节俭的生活来培养品德。

这几句强调了“静” 和“俭” 对于君子修养的重要性。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淡泊” 是指内心恬淡,不追逐名利。

“明志” 即明确志向。

意思是如果不把名利看得很淡,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宁静” 这里是指安静、平和的心态。

“致远” 是达到远大的目标。

如果没有宁静的心态,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阐述了志向与心态的关系。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1.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能是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能;如果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这里进一步强调了学习需要安静的环境和坚定的志向。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1.“淫慢” 是指放纵懈怠。

“励精” 是振奋精神。

如果放纵自己、懈怠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

“险躁” 是轻薄浮躁。

“冶性” 是修养性情。

如果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自己的性情。

这是从反面告诫人们要避免不良的行为习惯。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何之!”1.“年与时驰”,年纪随时间而疾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遂成枯落”,最终就会像枯枝败叶一样(凋落、衰残)。

“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悲守穷庐”,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

“将何之”,又怎么来得及呢!这几句是说如果不珍惜时光,不努力学习和修养自己,最终会一事无成,到老来只能空自悲伤。

《诫子书》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诫子书》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诫子书》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是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对其子诸葛瞻的殷切教诲,也是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

这句警言蕴含着深邃的人生智慧,指引着无数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内心的平静,追求高远的志向。

淡泊,并非是对物质和名利的完全漠视,而是一种不被外物所迷惑、不被虚荣所驱使的心态。

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往往被金钱、地位、荣誉等外在的东西所吸引,陷入无休止的追求和争斗之中。

然而,当我们过于执着于这些身外之物时,我们的内心便会被欲望所填满,失去了对真正重要事物的感知和追求。

真正的淡泊,是明白名利不过是过眼云烟,是能够在繁华喧嚣中保持一份清醒和冷静。

比如,那些科研工作者,他们日复一日地在实验室里默默耕耘,不为功名利禄,只为探索真理,为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们的心中有着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这种追求超越了物质的享受和虚荣的满足。

又如那些坚守在边远山区的教师,他们放弃了城市的繁华和优厚的待遇,只为给山区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希望。

他们的淡泊,让他们能够专注于教育事业,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人性的光辉。

明志,是在淡泊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的志向,就如同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没有灯塔的指引,容易迷失方向。

然而,志向的明确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对世界有清晰的洞察。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选择和诱惑的时代,各种信息和观念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思维。

在这样的环境中,要明确自己的志向,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倾听内心的声音。

我们要思考自己真正热爱的是什么,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哪里,自己想要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那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向,立下坚定不移的志向。

比如,有些人从小就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他们明确了自己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用自己的作品传递美和情感。

而有些人则对社会问题充满关注,立志为改善社会环境、促进公平正义而努力。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的《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题目是后人‎加的)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静以修身)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俭以养德)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

(非淡泊无以‎明志)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

(夫学须静也‎)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

(才须学也)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

(非学无以广‎才)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

(非志无以成‎学)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

《诫子书》原文朗读

《诫子书》原文朗读

《诫子书》原文朗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2016年,本文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16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古筝读《诫子书》,思淡泊宁静(易经每日中庸行系列)听古筝读《诫子书》,思淡泊宁静(易经每日中庸行系列)一、静心听舒心养生的精典古筝曲65首二、静心读《诫子书》原文及注释《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

要知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

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间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有益于社会而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反悔也来不及了。

注释淡泊:不追求名利。

宁静:安静,集中精神。

淫慢:过度的享乐与怠惰。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

励精:奋发向上。

险躁:浮躁。

冶性:陶冶性情。

三、静心思考之一——诸葛亮的《诫子书》给人的十种力量丰阳道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文章思想《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关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

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静,不是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

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诸葛亮给儿子书信中的告诫让我们来看看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是怎么给儿子上课的:第一课: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

不能够静下来,则无法有效的计划未来。

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安宁的环境。

现代人多数终日忙碌,您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一下人生的方向?第二课: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他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俭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您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第三课:计划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告诉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

要静下来,才能够把将来细心计划妥当。

面对未来,您有理想吗?您有使命感吗?您有自己的价值观吗?第四课:学习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助益,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您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您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

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您是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第六课:速度的力量“怠慢则不能励精”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

电脑的普及代表速度时代的来临,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与今天不谋而合。

快人一步,不但容易达到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与改善!第七课: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冶性”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

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

”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做出种种平衡取舍,要“励精”,也要“冶性”。

您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第八课:时间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他警告孩子时光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无法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唯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才是最佳方式。

请您想一想,您有蹉跎岁月吗?第九课:想像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卢将复何及”告诉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

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

想像力比知识更有力量。

您有没有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踏实地的规划过人生呢?第十课:精简的力量以上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简的传递了讯息。

我相信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长篇大论的内容,容易令人生厌,精简沟通更有效果。

四、静心思考之二——宁静致远,淡泊明志长沙里手经常在别人家的客厅里看见“宁静致远”的中堂,也没有深究宁静致远到底是什么含义,只是感觉是不要烦躁、心胸开阔的意思。

昨日和朋友谈起这个,回来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了“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出自诸葛亮的《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是诸葛亮告诫他儿子如何作学问的一封信里说的,这一篇《戒子书》,也充分表达了他的儒家思想的修养。

所以后人讲养性修身的道理,老实说都没有跳出诸葛亮的手掌心。

他教儿子以“静”来做学问,以“俭”修身,俭不是节省用钱;自己的身体、精神也要保养,简单明了,一切干净利落,就是这个“俭”字。

“非淡泊无以明志”,就是养德方面;“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修身治学方面;“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是求学的道理;心境要宁静才能求学,才能要靠学问培养出来,有天才而没有学问修养,我们在孔子思想里也说过的,“学而不思,思而不学”的论点,和“才须学也”的道理是一样的。

“非学无以广才”,纵然是天才,如没有学问,也不是伟大的天才。

所以有天才,还要有广博的学问。

学问哪里来的?求学来的,“非静无以成学”。

连贯的层次,连续性的对仗句子。

“慆慢则不能研精”,“慆慢”也就是“骄傲”的这个“骄”字。

讲到这个“骄”字很有意思,我们中国人的修养,力戒骄傲,一点不敢骄傲。

而且骄傲两个字是分开用的:没有内容而自以为了不起是骄,有内容而看不起人为傲,后来连起来使用为骄傲。

而中国文化的修养,不管有多大的学问、多大权威,一骄傲就失败。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一个人即使有周公的才学,有周公的成就,假使他犯了骄傲和很吝啬不爱人的毛病,这个人就免谈了。

看诸葛亮的《戒子篇》,同他作人的风格一样,什么东西都简单明了。

这道理用于为政,就是孔子所说的“简”;用以持身,就是本文所说的“俭”。

但是文学的修养,只是一种附庸,这是作学问要特别注意的。

现在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也是一个烦躁的时代,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

能够安静下来,看一本书、听一首歌、写一行诗、似乎也是一种奢侈。

其实,只要宁静、淡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就会活得充实、轻松。

-------------------------PS:我家里挂的字是辛酉年长沙“魏碑王”谭磐手书金文集句:“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时年八十。

现早已仙逝。

谭磐一生坎坷,下放时与我父亲结成忘年之交。

辛酉年我随父亲去河西银盆岭探望老先生,对我疼爱有嘉,欣然赐以墨宝。

我常睹物思人,音容笑貌依然。

五、静心思考之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与社会人生之关系(转)人们都在为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生活琐事所困扰。

为家庭婚姻、职业工作,人际关系而烦恼。

时间在悄悄流失,生命在不断消耗。

多少人在抱怨天地、人间的不公,时运不及,终生都没有快乐和幸福的感受,临到生命终结只有恐惧和悲愤。

有的人在追求享乐,为虚荣而显阔,结果是人们的嫉妒,为短暂的快感酗酒、飙车,斗殴引起的结果是人们的厌恶,更不会持久的快乐。

难道我们能够幸运的来到世界上是为了烦恼和痛苦吗?为何不能静心思索烦恼和痛苦的原因呢?烦恼是个人内心地感受,是自己不能正确对待所面临的状态。

感恩是人的爱心,是人们能消除烦恼的基础。

人生活在世界上应该感谢的人很多。

人的出生就是幸运,感谢父母的养育。

长大成人的过程应该感谢亲友、老师及一切给与帮助的人。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不是自己创造的,应该更广泛的感恩。

有感恩就有爱心,有爱心就乐于付出,有付出就有回报,付出就会有快乐和幸福的感受,烦恼会在付出中消除。

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不能改变的方面很多。

出生的环境、他人的思维行为、社会制度都是个人难以改变的,即使有大能力的人也只能产生某些影响。

个人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产生更好的结果。

抱怨环境、怨恨他人、怀疑社会的不公都是自己的不明智。

对他人的怨恨首先要反思自己,如果你完全正确,就不要把别人的错误强加在自己身上,不必为别人的过错而烦恼。

通常的争执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有时仅是他人一句不得体的话,如果自己的境界高就不会引起更大的烦恼。

不要认为自己高于他人,人人都会有缺点,都会犯错误,也都有追求快乐幸福的愿望,苛求他人不如赞美他人的优点。

地位越高、追求境界越高越应该有与大众平等的心,烦恼自会减少。

制度、法律是符合当时的社会状态制定的,要求按条文执行,充分的证据是条件,但绝对合理和公平是不可能的。

人们可能因为多种原因出现错误的结果,有时是出于善意的行为。

受欺骗多是因为追求过分的利益,受引诱多是因为不能克制私欲。

善意行为的错误结果仅是偶然的事,会得到多数人的谅解。

因诚实待人免受欺骗,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对待自己的过错,要看做教训,分析原因不再有类似的错误,也是提高自己的机会,不要当作长久的包袱背在身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