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异常值的处理方法 - 总

合集下载

数据中异常值的处理方法-总

数据中异常值的处理方法-总

数据中异常值的处理方法-总数据中异常值的检测与处理方法一、数据中的异常值各种类型的异常值:数据输入错误:数据收集,记录或输入过程中出现的人为错误可能导致数据异常。

例如:一个客户的年收入是$ 100,000。

数据输入运算符偶然会在图中增加一个零。

现在收入是100万美元,是现在的10倍。

显然,与其他人口相比,这将是异常值。

测量误差:这是最常见的异常值来源。

这是在使用的测量仪器出现故障时引起的。

例如:有10台称重机。

其中9个是正确的,1个是错误的。

有问题的机器上的人测量的重量将比组中其他人的更高/更低。

在错误的机器上测量的重量可能导致异常值。

实验错误:异常值的另一个原因是实验错误。

举例来说:在七名跑步者的100米短跑中,一名跑步者错过了专注于“出发”的信号,导致他迟到。

因此,这导致跑步者的跑步时间比其他跑步者多。

他的总运行时间可能是一个离群值。

故意的异常值:这在涉及敏感数据的自我报告的度量中通常被发现。

例如:青少年通常会假报他们消耗的酒精量。

只有一小部分会报告实际价值。

这里的实际值可能看起来像异常值,因为其余的青少年正在假报消费量。

数据处理错误:当我们进行数据挖掘时,我们从多个来源提取数据。

某些操作或提取错误可能会导致数据集中的异常值。

抽样错误:例如,我们必须测量运动员的身高。

错误地,我们在样本中包括一些篮球运动员。

这个包含可能会导致数据集中的异常值。

自然异常值:当异常值不是人为的(由于错误),这是一个自然的异常值。

例如:保险公司的前50名理财顾问的表现远远高于其他人。

令人惊讶的是,这不是由于任何错误。

因此,进行任何数据挖掘时,我们会分别处理这个细分的数据。

在以上的异常值类型中,对于房地产数据,可能出现的异常值类型主要有:(1)数据输入错误,例如房产经纪人在发布房源信息时由于输入错误,而导致房价、面积等相关信息的异常;在数据的提取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异常值,比如在提取出售二手房单价时,遇到“1室7800元/m 2”,提取其中的数字结果为“17800”,这样就造成了该条案例的单价远远异常于同一小区的其他房源价格,如果没有去掉这个异常值,将会导致整个小区的房屋单价均值偏高,与实际不符。

python异常值处理方法

python异常值处理方法

python异常值处理方法Python异常值处理方法。

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异常值,也就是数据中的一些异常或者异常的情况。

这些异常值可能会对我们的数据分析和建模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这些异常值进行处理。

在Python中,有许多方法可以用来处理异常值,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

1. 删除异常值。

删除异常值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条件来筛选出异常值,并将其从数据集中删除。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设定阈值来判断异常值,然后将其删除。

这种方法适用于异常值数量较少的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删除异常值可能会导致数据量的减少,从而影响后续的分析结果。

2. 替换异常值。

另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将异常值替换为数据集的其他值。

这种替换可以是使用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来代替异常值,也可以是使用插值法来进行替换。

替换异常值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数据集的完整性,但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替换策略,避免对数据产生过大的影响。

3. 离群值处理。

离群值是一种特殊的异常值,它们可能是真实存在的极端数值,也可能是数据采集或记录过程中的错误。

针对离群值,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统计学方法,如Z分数、箱线图等来识别和处理。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将离群值识别出来,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以减小其对数据分析的影响。

4. 使用异常检测算法。

除了上述的方法外,还可以使用一些专门的异常检测算法来处理异常值。

这些算法可以帮助我们自动识别和处理异常值,如孤立森林、LOF等。

使用异常检测算法可以提高异常值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并对算法的参数进行调优。

总结。

在数据分析和建模过程中,异常值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异常值处理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分析和建模的效果。

在Python中,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处理异常值,包括删除、替换、离群值处理和异常检测算法等。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相应的参数调优,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异常数据的处理方法

异常数据的处理方法

异常数据的处理方法一、引言异常数据在实际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应用中是不可避免的。

它们可能是数据采集过程中的错误、随机噪声或者特殊情况下产生的异常值。

异常数据的存在会对数据分析的结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异常数据处理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二、异常数据的识别在处理异常数据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异常数据的识别。

常用的方法包括基于统计分析的方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

2.1 基于统计分析的方法基于统计分析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计算统计指标,如均值、方差等来识别异常数据。

常用的统计指标包括: - 均值:通过计算数据的均值,将与均值相差较大的数据视为异常数据。

- 方差:通过计算数据的方差,将方差较大的数据视为异常数据。

- 离群点检测:通过计算数据点离其它数据点的距离,将距离较大的数据点视为异常数据。

2.2 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可以通过训练模型来识别异常数据。

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包括:- 无监督学习:使用聚类分析等无监督学习方法来发现异常数据。

- 监督学习:使用分类或回归等监督学习方法来训练模型,并利用模型对新数据进行异常数据判定。

三、异常数据的处理方法一旦异常数据被识别出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处理异常数据。

3.1 删除异常数据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是直接删除异常数据。

这种方法适用于异常数据量较少,并且对整体数据结果影响较小的情况。

删除异常数据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 删除整行数据:将包含异常数据的整行数据删除。

- 删除单个数据点:将异常数据点进行删除。

3.2 替换异常数据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替换异常数据来修正数据分析的结果。

常用的替换方法包括: - 用均值替换:将异常数据用整体数据的均值进行替换。

- 用中位数替换:将异常数据用整体数据的中位数进行替换。

- 用线性插值替换:通过线性插值方法,根据相邻数据点的值计算并替换异常数据。

数据分析中的异常检测和异常值处理技巧

数据分析中的异常检测和异常值处理技巧

数据分析中的异常检测和异常值处理技巧在数据分析领域,异常值是指与其他观测值相比具有显著不同的观测值。

异常值的出现可能是由于测量误差、数据录入错误、系统故障或者真实的异常情况引起的。

对于异常值的处理,不仅可以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可以避免异常值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数据分析中常用的异常检测和异常值处理技巧。

一、异常检测方法1. 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是最常用的异常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计算观测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偏差或者观测值与中位数之间的偏差来判断是否为异常值。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箱线图等。

均值是一组数据的平均值,可以通过计算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

如果某个观测值与均值之间的偏差超过了某个阈值,就可以判断该观测值为异常值。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的中间值,可以通过将数据按照大小排序,找到中间位置的数值得到。

如果某个观测值与中位数之间的偏差超过了某个阈值,就可以判断该观测值为异常值。

标准差是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度量,可以通过计算数据与均值之间的偏差的平方的平均值再开方得到。

如果某个观测值与均值之间的偏差超过了某个阈值的倍数乘以标准差,就可以判断该观测值为异常值。

箱线图是一种可视化的异常检测方法,通过绘制数据的分布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值。

箱线图包含了数据的最小值、最大值、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如果某个观测值超过了上下四分位数加上某个阈值的倍数乘以四分位距,就可以判断该观测值为异常值。

2. 聚类方法聚类方法是一种基于样本之间相似性度量的异常检测方法。

聚类方法将数据分成多个簇,每个簇包含相似的样本。

如果某个观测值与其他观测值之间的相似度低于某个阈值,就可以判断该观测值为异常值。

常用的聚类方法包括K均值聚类和DBSCAN聚类。

K均值聚类将数据分成K 个簇,每个簇的中心点是该簇内所有样本的平均值。

如果某个观测值与其所属簇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超过了某个阈值,就可以判断该观测值为异常值。

DBSCAN聚类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将数据分成核心点、边界点和噪声点。

统计师如何进行数据清洗和异常值处理

统计师如何进行数据清洗和异常值处理

统计师如何进行数据清洗和异常值处理作为统计师,进行数据清洗和异常值处理是我们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数据清洗是数据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步骤,它能够提高数据质量,减少错误分析的可能性,从而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

而异常值处理则是为了排除异常数据对结果的干扰,使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本文将介绍统计师如何进行数据清洗和异常值处理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一、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和转换,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数据清洗方法:1. 缺失值处理缺失值是指数据记录中某些变量的值未被记录或者记录错误,常见的处理方法有删除缺失值、插补缺失值和忽略缺失值。

删除缺失值适用于缺失值占比较小的情况,而插补缺失值则可以通过均值、中位数、回归等方法来填补缺失值。

2. 重复值处理重复值是指数据中存在重复记录,可以通过去重的方式来进行处理。

常见的去重方法有基于某个或多个变量的去重和基于全部变量的去重。

去重可以避免重复数据对分析结果的误导。

3. 异常值处理异常值是指数据中与其他观测值存在明显差异的数值,可以通过一些统计方法来进行识别和处理。

常用的方法有箱线图法、3σ法、Z-score标准化等。

一旦发现异常值,可以选择删除、替换或者进行额外的深入调查。

二、异常值处理异常值是指与其他观测值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的数值,它可能是由于测量误差、记录错误或者真实存在的特殊情况引起的。

处理异常值的目的是减少异常数据对统计结论的干扰,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异常值处理方法:1. 删除异常值对于极端异常值,可以直接删除。

删除异常值的使用需要谨慎,必须基于充分的领域知识和专业判断。

2. 替换异常值对于不太极端的异常值,可以选择替换。

替换方法可以采用均值、中位数、众数或者通过回归等方式进行替换。

3. 分箱处理在一些情况下,将异常值分配到邻近的箱中,以降低异常值的影响。

这样处理可以保留异常值的一部分信息,又减少了其对分析结果的干扰。

数据处理中的异常值检测与处理方法(二)

数据处理中的异常值检测与处理方法(二)

数据处理中的异常值检测与处理方法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异常值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异常值指的是与大多数观测值明显不同的观测值,它们可能是由于测量误差、采样误差、录入错误或者真实情况中的异常事件所导致。

异常值的存在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在数据分析和建模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异常值进行检测和处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异常值检测与处理方法。

一、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是最常用的异常值检测方法之一。

基于统计学的方法主要依赖于数据集的统计性质,比如均值、标准差、分位数等。

其中,Z-Score和Percentile方法是两种常见的基于统计学的异常值检测方法。

Z-Score方法是通过计算观测值与均值之间的标准差的差异来判断异常值。

具体来说,Z-Score等于观测值与均值之差除以标准差。

当观测值的Z-Score大于某个阈值(一般为2或3)时,可以认为该观测值是异常值。

Percentile方法是基于数据集的分位数进行判断。

通过计算数据集的第一分位数(25%分位数)和第三分位数(75%分位数),确定一个分位数范围。

如果某个观测值小于第一分位数减去一个阈值或者大于第三分位数加上一个阈值,那么该观测值可以被认为是异常值。

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异常值检测方法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种方法。

它通常使用无监督学习算法,将异常值视为数据集中的异常模式,并利用这些模式进行异常值检测和处理。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基于机器学习的异常值检测方法。

聚类方法是一种常见的基于机器学习的异常值检测方法。

聚类算法可以将数据集划分为多个簇,而异常值可能位于不同的簇中或者成为一个孤立的簇。

因此,通过计算观测值与其所属簇的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以判断观测值是否为异常值。

离群点检测方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基于机器学习的异常值检测方法。

离群点检测算法通过寻找与其他观测值明显不同的观测值来判断异常值。

其中,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和局部离群因子(Local Outlier Factor)是两种常见的离群点检测算法。

数据处理中常见的错误和解决方法

数据处理中常见的错误和解决方法

数据处理中常见的错误和解决方法导语数据处理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在处理数据时常常会遇到各种错误。

本文将探讨数据处理中常见的错误以及解决方法。

一、数据缺失数据缺失是数据处理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当我们收集数据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数据丢失的情况,这导致我们无法全面地进行统计和分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利用缺失数据填补方法:根据已有数据的规律进行估计或插补,如均值填补、回归填补等。

2. 重新收集数据:如果数据缺失较为严重,使用缺失数据填补方法无法解决问题时,我们需要重新收集数据。

二、数据异常值数据处理中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数据异常值的存在。

异常值可能是由于数据的错误记录或者某种特殊情况导致的。

解决异常值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删除异常值:如果异常值对于结果的影响较大,我们可以考虑删除这些异常值。

2. 替换异常值:可以用平均值、中位数、分位数等替代异常值,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三、数据重复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数据重复的情况。

数据重复不仅浪费存储空间,还会对分析和建模的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解决数据重复问题的措施如下:1. 去重:通过数据清洗的操作,删除重复的记录。

2. 数据合并:如果重复的数据分散在多个文件中,我们可以将它们合并为一个文件,以方便后续处理。

四、数据错位数据错位是指数据在记录或者处理过程中发生错位的情况。

这种错误会导致数据的不完整或者不准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校验数据源:在数据输入的时候进行严格的验证和校验,避免数据错位的发生。

2. 定期检查数据:对于已经录入的数据,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错位的问题。

五、数据格式错误数据格式错误是指数据的格式与预期不一致。

这种错误可能是由于数据录入过程中的输入错误或者数据源的错误导致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数据格式转换:通过使用数据处理软件或者编程语言将错误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正确的格式。

python异常值处理的三种方法

python异常值处理的三种方法

python异常值处理的三种方法Python异常值处理的三种方法异常值是指与大多数观测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观测值。

在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中,异常值可能对结果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

Python提供了多种方法来处理异常值,本文将介绍其中的三种方法。

1. 标准差法标准差法是最常用的异常值处理方法之一。

它基于数据的离散程度来确定异常值。

具体步骤如下:1.计算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2.定义阈值,通常为平均值加减若干个标准差。

3.将超过阈值的数据视为异常值,进行处理。

使用标准差法处理异常值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对数据分布的假设较强,不适用于非正态分布的数据。

2. 箱线图法箱线图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异常值处理方法。

它通过绘制箱线图来识别和处理异常值。

具体步骤如下:1.绘制箱线图,箱线图由箱体和须组成。

2.箱体代表数据的四分位数,须代表正常范围内的数据。

3.根据一些规则(如倍箱体长度),将超过须的数据视为异常值,进行处理。

箱线图法相对于标准差法来说,对数据分布的假设较少,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据。

但是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对于极端值和非对称分布的数据处理效果较差。

3. 异常值检测算法除了传统的统计方法,Python还提供了一些异常值检测的算法,如孤立森林、LOF等。

这些算法主要基于数据点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异常值。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适当的异常值检测算法,如孤立森林。

2.根据算法的要求,进行参数设置和模型训练。

3.使用训练好的模型来检测异常值,并进行处理。

异常值检测算法相对于传统方法来说,更加灵活和自动化,并且对于非线性和高维数据的处理效果较好。

但是它也需要较大的计算资源和较长的运行时间。

以上是Python异常值处理的三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劣和适用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方法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分析目的来决定。

4. 缺失值处理法缺失值是指数据中存在某些观测值缺失的情况。

在数据分析中,缺失值可能对结果产生误导,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

数据分析中的异常数据处理技巧

数据分析中的异常数据处理技巧

数据分析中的异常数据处理技巧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异常数据。

异常数据是指与其他数据不符合的数据点,它们可能是由于测量误差、数据录入错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

处理异常数据是数据分析的重要一环,因为异常数据的存在会影响我们对数据的理解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异常数据处理技巧。

一、识别异常数据首先,我们需要识别出数据中的异常数据。

常用的方法有:1. 箱线图法:箱线图是一种常用的可视化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识别出数据集中的异常值。

箱线图通过绘制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来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如果数据点超出了箱线图的上下限,就可以被认为是异常值。

2. 统计方法:通过计算数据的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指标,我们可以判断数据是否偏离正常范围。

例如,如果某个数据点与均值的偏差超过3倍标准差,就可以被认为是异常值。

3. 数据可视化:通过绘制数据的散点图、折线图等图表,我们可以观察数据的分布情况和趋势,从而找出异常数据。

例如,在散点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与其他数据点明显不同的孤立点。

二、处理异常数据一旦识别出异常数据,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异常数据处理技巧:1. 删除异常数据:如果异常数据对整个数据集的分析结果影响较大,我们可以考虑将其删除。

但是,在删除异常数据之前,我们需要确保这些数据确实是异常值,而不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

2. 替换异常数据: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替换异常数据来修复数据集。

例如,可以使用均值、中位数或者其他合理的估计值来替换异常数据。

替换异常数据的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我们需要考虑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异常数据的原因。

3. 分组处理:在某些情况下,异常数据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因素导致的。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因素将数据分组,然后针对每个组别进行异常数据处理。

这样可以更加精确地处理异常数据,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 异常数据标记:有时候,我们并不想删除或替换异常数据,而是希望将其标记出来。

异常值检测与处理方法

异常值检测与处理方法

异常值检测与处理方法:数据质量提升的关键
确定异常值的存在和影响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1.观察数据分布:通过观察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值。

例如,可以绘制数据的直方图或散点图,观察是否有一些数据点明显偏离其他数据点。

2.统计检验:通过统计检验的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异常值的存在。

例如,
可以使用Z-score、IQR等方法来检测异常值。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每个数据点与平均值或中位数的偏差,或与上下四分位数范围的偏差,来判断该数据点是否为异常值。

3.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和经验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异常值的存在。

例如,对
于某些领域的数据,我们可以根据专业知识来判断某个数据点是否为异常值。

4.可解释性分析:如果数据集较大或较为复杂,可以通过可解释性分析的方
法来进一步了解异常值的影响。

例如,可以查看异常值出现的时间、地点、原因等,以更好地理解其影响。

在确定异常值的存在和影响后,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处理异常值。

处理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具体情况和数据集的特性,可能包括前面提到的删除含有异常值的记录、用插值或填充方法处理、用平均值修正等方法。

总的来说,处理异常值的目的是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以便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模型预测和决策制定。

异常数据处理常用方法

异常数据处理常用方法

异常数据处理常用方法
异常数据处理是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分析数据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处理异常数据时,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常用的方法来清洗、过滤和修正这些异常值。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异常数据处理方法:
1. 空值填充
空值是指在数据集中缺少数值或者数值为0的情况。

在处理空值时,我们可以采用填充法来将其补全。

具体操作可以使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等方法来填充空值。

2. 去除重复值
重复值是指在同一个数据集中出现多次的相同数值。

去除重复值可以避免对某些变量进行过多权重计算,以及避免对结果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3. 异常值检测
异常值是指与其他样本显著不同或者超出正常范围的极端数值。

在检
测异常值时,我们可以使用箱型图、直方图等可视化工具来快速定位并剔除异常值。

4. 数据平滑
当数据存在噪声或者波动较大时,我们可以采用平滑法来降低噪声对结果产生的影响。

平滑法包括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等。

5. 数据变换
当数据分布不均匀、偏态或者存在异常值时,我们可以采用数据变换的方法来调整数据分布。

常用的方法包括对数变换、指数变换等。

6. 数据归一化
当不同变量的取值范围不同,或者存在量纲差异时,我们可以采用数据归一化的方法来将其转化为相同的尺度。

常用的方法包括最小-最大归一化、z-score标准化等。

以上是常用的异常数据处理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可以提高数据分析和挖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异常数据处理常用方法

异常数据处理常用方法

异常数据处理常用方法1. 异常数据的定义和类型异常数据指的是与正常数据相比,具有异常特征或不符合预期的数据。

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任务中,异常数据可能会对结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根据异常数据的特征和来源,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随机异常:由于随机因素导致的异常数据,如测量误差、设备故障等。

•系统性异常:由于系统错误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异常数据,如人工录入错误、传感器偏差等。

•上下文相关异常:在特定上下文环境中出现的异常数据,如金融市场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

2. 异常检测方法为了有效识别和处理异常数据,我们需要使用合适的异常检测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异常检测方法:2.1 基于统计学方法基于统计学方法是最常见且简单的一种异常检测方法。

其中包括以下几种技术:•均值-方差法:基于样本均值和方差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值。

如果某个观测值与均值之间的距离超过一定的阈值,则认为该观测值是异常的。

•箱线图法:通过计算数据的四分位数和箱线图来检测异常值。

如果某个观测值小于下四分位数减去1.5倍的四分位距或大于上四分位数加上1.5倍的四分位距,则认为该观测值是异常的。

•Z-score法:将数据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计算每个观测值与均值之间的标准差,如果超过一定阈值,则认为该观测值是异常的。

2.2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可以通过训练模型来自动识别异常数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离群点检测(Outlier Detection):通过构建模型来识别与其他数据点显著不同的数据点。

常用的离群点检测算法包括LOF(Local Outlier Factor)、Isolation Forest等。

•半监督学习(Semi-supervised Learning):使用少量有标签的正常样本和大量无标签样本进行训练,从而识别出异常样本。

常用的半监督学习算法包括One-class SVM、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等。

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如何处理调查数据的异常值

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如何处理调查数据的异常值

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如何处理调查数据的异常值统计调查是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了解特定问题或现象的过程。

然而,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异常值的存在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设计一个合适的统计调查方案来处理调查数据的异常值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如何处理调查数据的异常值进行探讨。

一、异常值的定义和识别异常值是指与其他数据点明显不同的观测值,可能是由于测量误差、数据录入错误或样本独特性等原因导致。

在识别异常值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箱线图法:通过绘制箱线图,识别数据离群点,离群点可以被视为异常值。

2. Z-score标准化法:通过计算每个数据点与平均值的标准差之间的距离,超出一定范围的数据被标记为异常值。

3. 专家判断法:根据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判断某些观测值是否属于异常值。

二、异常值的处理方法一旦异常值被识别出来,接下来需要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异常值处理方法:1. 删除异常值:如果异常值对整体分析结果影响较大或者异常值的出现确实是由于录入错误等原因导致的,可以选择删除这些异常值。

2. 修正异常值:通过使用合适的方法对异常值进行修正,使其更接近于其他数据点的取值,从而减小其对结果的影响。

3. 分组处理:将数据分成不同的组,对每个组内的异常值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如用中位数替代异常值。

三、异常值处理方案的选择选择适合的异常值处理方案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其中包括数据的性质、异常值产生的原因以及异常值对结果的影响程度等。

以下是几个指导原则:1. 保留异常值:某些情况下,异常值可能包含有用的信息,删除或修正这些值可能导致信息的丢失。

因此,在进行异常值处理时,需要先考虑异常值对研究问题的影响。

2. 多种处理方法结合:不同的异常值处理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可以尝试多种处理方法并比较它们的结果,选择效果最好的处理方法。

3. 异常值检验的可靠性:异常值的识别和处理要建立在可靠的统计方法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以避免对结果产生误导。

学习如何处理数据缺失和异常值

学习如何处理数据缺失和异常值

学习如何处理数据缺失和异常值数据缺失和异常值是数据分析中常见的问题,对于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我在工作中进行了学习和实践。

在本次工作总结中,我将就处理数据缺失和异常值的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数据缺失的处理数据缺失是指数据集中某些变量或观测值的数值缺失,可能是由于测量设备故障、人为录入错误等原因导致的。

在处理数据缺失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删除缺失值:对于某些变量缺失值较多且对分析结果影响较大的情况,可以考虑直接删除缺失值所在的行或列。

但是需要注意,删除缺失值可能会导致数据集的减少,进而影响后续分析的可靠性。

2. 插补缺失值:对于缺失值较少的情况,可以采用插补方法进行填补。

常用的插补方法包括均值插补、中位数插补和回归插补等。

其中,均值插补适用于连续变量缺失值的填补,中位数插补适用于有明显偏态分布的变量,回归插补则可以利用其他变量的信息进行推断。

3. 高级插补方法:除了常见的插补方法外,还可以尝试使用高级插补方法,如多重插补、最大似然估计等。

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利用数据中的信息,提高插补结果的准确性。

二、异常值的处理异常值是指在数据集中与其他观测值显著不同的数值,可能是由于测量误差、记录错误等原因引起。

在处理异常值时,应考虑以下方法:1. 删除异常值:对于明显偏离正常范围的异常值,可以考虑直接将其删除。

但是需要注意,删除异常值可能会影响数据集的代表性,因此需要谨慎操作。

2. 替换异常值:对于异常值较少或无法确定其真实性质的情况,可以考虑将异常值替换为数据集的其他值,如平均值、中位数或众数等。

替换异常值时,应综合考虑变量的分布情况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替换值。

3. 使用特殊处理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特殊的处理方法来处理异常值。

例如,在建模过程中,可以将异常值视为一类独立的观测值,通过增加虚拟变量的方式进行处理。

三、综合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数据缺失和异常值处理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并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

数据挖掘中常见的异常处理方法

数据挖掘中常见的异常处理方法

数据挖掘中常见的异常处理方法数据挖掘是一种通过从大型数据集中发现隐藏模式、关系和趋势的过程。

然而,大量的数据往往包含不准确或异常的值,这可能会对数据挖掘的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数据挖掘中常常需要使用异常处理方法来处理异常数据。

本文将介绍数据挖掘中常见的异常处理方法。

1. 删除异常值删除异常值是最常见的异常处理方法之一。

在删除异常值之前,我们需要先定义什么是异常值。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统计学方法,例如计算数据集中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然后定义超出一定范围(例如平均值加减三个标准差)的数据点为异常值。

删除异常值可以有效提高数据集的质量,但是需要小心在删除之前评估删除异常值对数据挖掘任务的影响。

2. 修正异常值修正异常值是指对异常值进行修改或修复,使其更接近于正常值。

修正异常值的方法包括使用平均值、中位数或插值方法进行替换。

例如,可以将异常值替换为数据集的平均值或中位数,或者使用线性插值法根据相邻数据点的值进行插值。

修正异常值的方法应根据特定的数据集和数据分布来选择,并且需要小心评估修正后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数据平滑处理数据平滑处理是一种处理异常数据的方法,通过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来减少异常值的影响。

常见的数据平滑方法包括移动平均、指数平滑和加权平滑。

这些方法对于时序数据(时间序列数据)特别有效,可以减少异常数据对模式识别的干扰。

数据平滑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数据的特点和任务的要求进行。

4. 异常检测算法异常检测算法是一种通过学习正常数据的模型来检测异常数据的方法。

常见的异常检测算法包括聚类算法、离群点检测算法和统计学方法。

聚类算法通过将数据点分为不同的簇来检测异常值。

离群点检测算法通过计算数据点与其他数据点的距离或相似度来检测异常值。

统计学方法通过建立数据的分布模型来检测异常值。

选择合适的异常检测算法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任务的要求进行,并且需要小心评估算法对异常值的检测能力和误报率。

5. 异常标记处理异常标记处理是一种将异常数据标记为特殊标签或修正值的方法。

数据清洗之异常值处理的常用方法

数据清洗之异常值处理的常用方法

一、引言数据清洗是数据处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异常值处理是其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异常值可能会对数据分析产生误导性影响,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处理。

本文将介绍数据清洗中异常值处理的常用方法。

二、异常值的定义异常值指的是在数据集中与其他数值明显不同的数值,通常被认为是输入错误、测量误差或者真实数据中的异常情况。

处理异常值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异常值对数据分析的干扰,保证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三、异常值处理的常用方法1. 箱线图识别异常值箱线图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能够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通过箱线图,可以识别出数据集中的异常值。

一般来说,箱线图中位于上下四分位距1.5倍之外的数据被认为是异常值。

可以利用箱线图来识别异常值,并进一步处理。

2. 条件判断法识别异常值条件判断法是指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确定异常值的取值范围。

以身高数据为例,一般来说,人类的身高范围是有限的,因此可以根据常识判断出身高异常值的取值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的数据可以被视为异常值。

条件判断法对于特定的数据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也需要深入了解数据的特点和背景知识。

3. 均值加减三倍标准差法识别异常值均值加减三倍标准差法是一种常用的统计学方法,通过计算数据集的均值和标准差,然后根据均值加减三倍标准差的范围来识别异常值。

在正态分布的情况下,大部分数据分布在均值加减三倍标准差范围内,超出这个范围的数据可以被视为异常值。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集。

4. 交叉验证法识别异常值交叉验证法是一种基于模型的异常值识别方法,通过建立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然后根据模型的拟合情况来判断数据是否为异常值。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数据间的关联关系来识别异常值,但对于数据集特征的依赖性较强,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拟合分析。

5. 缺失值替代法处理异常值在一些情况下,异常值可能是由于数据采集或记录错误导致的,可以考虑使用缺失值替代法进行处理。

一般来说,可以利用均值、中位数、众数等代表性统计量来替代异常值,以免对后续数据分析产生不良影响。

数据中异常值的处理方法_总

数据中异常值的处理方法_总

数据中异常值的处理方法_总异常值是指在数据集中与其他观测值显著不同的观测。

异常值的存在可能严重影响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需要进行处理。

异常值的处理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删除异常值: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删除含有异常值的观测值。

该方法适用于异常值对结果影响较小的情况,或者数据集较大的情况。

但是,直接删除异常值可能会导致数据集的缺失,从而减少样本量,需要谨慎使用。

2.替代异常值:将异常值替代为其他数值,使其与其他观测值更加接近。

替代异常值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

选择替代值时需要考虑数据的分布情况,以及替代值对结果的影响。

3.使用增加异常值的方法:一些情况下,异常值可能是真实存在,且具有统计意义的。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增加异常值的方法来强调或突出异常值的影响。

比如,在做金融市场分析时,异常值可能代表了市场中的重要事件,可以选择突出显示以引起注意。

4.分箱处理:将数据进行分箱处理,将异常值分到边界值范围之外的箱中。

这样可以减少异常值对整体数据的影响。

分箱处理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等宽分箱,等深分箱等。

5.使用统计模型:可以使用一些统计模型来检测和处理异常值。

比如,基于概率分布的方法,可以使用Z-score, 异常值通常指标准分大于3的点;基于距离的方法,可以使用K-means、DBSCAN等聚类算法来检测异常值。

总之,处理异常值的方法取决于异常值的特点以及对结果的影响程度。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以保证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同时,在处理异常值时也需要谨慎,对异常值的处理需要经过科学合理的论证和验证。

数据预处理中的异常值检测及处理方法

数据预处理中的异常值检测及处理方法

数据预处理中的异常值检测及处理方法在数据预处理的过程中,异常值的检测和处理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

因为异常值的存在会对数据分析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结果的不准确。

因此,在进行数据预处理时,必须要进行异常值的检测和处理。

本文将对异常值的检测和处理方法进行介绍。

一、异常值的定义异常值指的是数值数据中与其他相对应的数据有显著差异的数值数据点。

这些数据点通常是由于操作过程中的偶然误差或测量误差所引起,而不是由于真实数据特征所引起的数据点。

异常值通常表现为与其他数据点相比较极端的数据点,极值和缺失值也可能被认为是异常值。

二、异常值的检测方法1.基于统计方法的异常值检测基于统计方法的异常值检测通常使用数据的均值、方差等统计量和分布来判断数据的异常程度。

常见的检测方法有Z-score统计量法、箱线图法等。

Z-score统计量法:以数据的均值为中心,计算每个数据值与均值的偏离程度,如果数据点的绝对偏差高于某个设定的阈值,则认为该数据点是异常值。

箱线图法:以数据的四分位数为基础,通过定义异常值的阈值来识别异常值。

箱线图被描述为一个带状图,其中中间的矩形代表数据的四分位数,矩形上下两端代表着数据集的上下限。

而在这两端之外的数据点则被认为是异常值。

2.基于机器学习的异常值检测机器学习算法在异常值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常见的算法包括基于聚类的异常值检测、基于距离的异常值检测等。

基于聚类的异常值检测:将数据集分为通常数量的类别,然后计算每个数据点与其所属类别的距离,并将距离值与类别内所有数据点之间的平均距离进行比较。

如果距离很大,则数据点被认为是异常值。

基于距离的异常值检测:使用距离衡量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

在一些情况下,数据点之间距离很远可能被认为是异常值。

三、异常值的处理方法在检测到异常值后,应该考虑如何处理这些异常值。

处理异常值的方法包括重构、删除等。

1.重构异常值重构异常值是将异常值替换为预处理后的数值。

例如,可以使用平均值或中位数来替换异常值。

数据挖掘中的异常值处理方法

数据挖掘中的异常值处理方法

数据挖掘中的异常值处理方法数据挖掘是一种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有用信息的技术。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数据往往包含一些异常值,这些异常值可能会对数据挖掘的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处理异常值是数据挖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异常值处理方法。

一、异常值的定义和影响异常值是指与其他观测值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特征的数据点。

异常值可能是由于测量错误、数据录入错误、自然变异或者数据收集过程中的其他原因导致的。

这些异常值在数据挖掘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误导性的结果,因此需要进行处理。

异常值的存在可能会对数据挖掘的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首先,异常值可能导致统计分析结果的失真,进而影响决策过程。

其次,异常值可能干扰模型的构建,导致模型的不准确性和不稳定性。

因此,处理异常值是数据挖掘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异常值处理方法1. 删除异常值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是直接删除异常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异常值对整体数据集的影响较小的情况。

删除异常值可以通过设定阈值来判断数据点是否为异常值,超过阈值的数据点将被删除。

然而,这种方法可能会导致数据集的信息丢失,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2. 替换异常值另一种常用的处理方法是替换异常值。

替换异常值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用均值或中位数替换异常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异常值对整体数据集的影响较小的情况。

通过计算数据集的均值或中位数,然后用其替换异常值,可以减少异常值对数据集的影响。

(2)用插值法替换异常值。

插值法是一种通过已知数据点之间的关系推断未知数据点的方法。

常见的插值方法包括线性插值、多项式插值和样条插值等。

通过插值法可以更准确地估计异常值的取值。

(3)用回归模型替换异常值。

回归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模型。

通过拟合回归模型,可以预测异常值的取值,然后用预测值替换异常值。

3. 离群值检测离群值检测是一种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来识别异常值的方法。

常见的离群值检测方法包括基于统计分布的方法、基于距离的方法和基于聚类的方法等。

大数据分析中的异常值处理方法探究

大数据分析中的异常值处理方法探究

大数据分析中的异常值处理方法探究在大数据分析中,异常值是指与其他观测值明显不同或不符合预期模式的数据点。

这些异常值可能会对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异常值成为了大数据分析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究一些常用的大数据分析中的异常值处理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可视化方法来探测和分析异常值。

通过绘制直方图、散点图和盒须图等,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数据分布和数据点的分布情况。

异常值通常呈现出与其他数据点明显不同或偏离正常范围的特征。

因此,通过可视化方法,我们可以快速地识别和定位异常值。

其次,我们可以使用统计方法来处理异常值。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标准差法、箱线图法和Z-score法等。

标准差法基于数据的标准差来判断异常值,一般认为超过三个标准差的观测值为异常值。

箱线图法利用数据的四分位距来判断异常值,将超出箱线图上下限的数据点视为异常值。

Z-score法通过计算观测值与均值之间的偏差来判断异常值,一般认为大于正负三个标准差的观测值为异常值。

这些统计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排除异常值,并提升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除了可视化和统计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处理异常值。

机器学习算法在大数据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建模和训练来识别和处理异常值。

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聚类算法、分类算法和回归算法等。

聚类算法可以将数据点分为不同的簇,通过观察簇中的数据点可以判断异常值所在的簇。

分类算法可以将数据点分为不同的类别,通过判断数据点所属的类别可以识别异常值。

回归算法可以建立数据点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观察模型中的残差可以判断异常值。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处理异常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异常检测方法来处理异常值。

异常检测是一种通过学习数据的正常模式来识别异常值的方法。

常用的异常检测方法包括基于密度的离群点检测方法、基于距离的离群点检测方法和基于模型的离群点检测方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中异常值的检测与处理方法一、数据中的异常值各种类型的异常值:•数据输入错误:数据收集,记录或输入过程中出现的人为错误可能导致数据异常。

例如:一个客户的年收入是$ 100,000。

数据输入运算符偶然会在图中增加一个零。

现在收入是100万美元,是现在的10倍。

显然,与其他人口相比,这将是异常值。

•测量误差:这是最常见的异常值来源。

这是在使用的测量仪器出现故障时引起的。

例如:有10台称重机。

其中9个是正确的,1个是错误的。

有问题的机器上的人测量的重量将比组中其他人的更高/更低。

在错误的机器上测量的重量可能导致异常值。

•实验错误:异常值的另一个原因是实验错误。

举例来说:在七名跑步者的100米短跑中,一名跑步者错过了专注于“出发”的信号,导致他迟到。

因此,这导致跑步者的跑步时间比其他跑步者多。

他的总运行时间可能是一个离群值。

•故意的异常值:这在涉及敏感数据的自我报告的度量中通常被发现。

例如:青少年通常会假报他们消耗的酒精量。

只有一小部分会报告实际价值。

这里的实际值可能看起来像异常值,因为其余的青少年正在假报消费量。

•数据处理错误:当我们进行数据挖掘时,我们从多个来源提取数据。

某些操作或提取错误可能会导致数据集中的异常值。

•抽样错误:例如,我们必须测量运动员的身高。

错误地,我们在样本中包括一些篮球运动员。

这个包含可能会导致数据集中的异常值。

•自然异常值:当异常值不是人为的(由于错误),这是一个自然的异常值。

例如:保险公司的前50名理财顾问的表现远远高于其他人。

令人惊讶的是,这不是由于任何错误。

因此,进行任何数据挖掘时,我们会分别处理这个细分的数据。

在以上的异常值类型中,对于房地产数据,可能出现的异常值类型主要有:(1)数据输入错误,例如房产经纪人在发布房源信息时由于输入错误,而导致房价、面积等相关信息的异常;在数据的提取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异常值,比如在提取出售二手房单价时,遇到“1室7800元/m 2”,提取其中的数字结果为“17800”,这样就造成了该条案例的单价远远异常于同一小区的其他房源价格,如果没有去掉这个异常值,将会导致整个小区的房屋单价均值偏高,与实际不符。

(2)故意的异常值,可能会存在一些人,为了吸引别人来电询问房源,故意把价格压低,比如房屋单价为1元等等;(3)自然异常值。

房价中也会有一些实际就是比普通住宅价格高很多的真实价格,这个就需要根据实际请况进行判断,或在有需求时单独分析。

二、数据中异常值的检测各种类型的异常值检测:1、四分位数展布法方法[1]:大于下四分位数加1.5倍四分位距或小于上四分位数减1.5倍。

把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排序,其中25%为下四分位用FL 表示,75%处为上四分位用FU 表示。

计算展布为:L U F F F d -=,展布(间距)为上四分位数减去下四分位数。

最小估计值(下截断点):F L d F 5.1-最大估计值(上截断点):F U d F 5.1+数据集中任意数用X 表示,F U F L d F X d F 5.15.1+<<-,上面的参数1.5不是绝对的,而是根据经验,但是效果很好。

计算的是中度异常,参数等于3时,计算的是极度异常。

我们把异常值定义为小于下截断点,或者大于上截断点的数据称为异常值。

优点:与方差和极差相比,更加不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且处理大规模数据效果很好。

缺点:小规模处理略显粗糙。

而且只适合单个属相的检测。

2、识别不遵守分布或回归方程的值方法:双变量和多变量离群值通常使用影响力或杠杆指数或距离来衡量,像Mahalanobis 的距离和Cook‘s D 这样的流行指数经常被用来检测异常值。

在SAS 中,我们可以使用PROC Univariate, PROC SGPLOT ,为了识别异常值和有影响力的观测,我们还研究了STUDENT 、COOKD 、RSTUDENT 等统计指标。

马氏距离法[1]:假设两个变量Xi 和Xj 具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某样本Xk 在这两个变量上的取值为(Xki ,Xkj ),若Xki 远远大于Xi 的平均值,而Xkj 却远小于Xj 的平均值,则这个样品就很可能是异常的。

检验这种异常品可以采用马氏平方距离法。

主要思想是:把n 个P 维样品看作p 维空间中的n 个点,则第i 个样品所对应的坐标为(Xi1,Xi2,…,Xip )。

样品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可通过各样品与总体重心(以各变量均值(X1,X2,…,Xp )为坐标的点)之间的距离来求得。

设X(1),X(2),…,X(p)(其中(Xi1,Xi2,…,Xip )为来自Np 中的n 个样品,其中1212(,,...,),(,,...,)p k k k nk X X X X X mean x x x ==则样品X(i)到重心12(,,...,)p X X X 的马氏平方距离定义为1211221122(,,...,)'(,,...,)i i i ip p i i ip p D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其中∑可由样本协方差阵来估计'()()11(,()())1n i i i S S x x x x n ===---∑∑ 容易证明,当n 较大时,2i D 近似服从2p x 其临界值true D 可由2x 分布表来查出、当2i true D D >=时,将第i 个样品判为异常。

稳健马氏距离:由于异常值的存在会显著影响中心值和协方差矩阵的估计,使一般马氏距离不能正确反映各个观测的偏离程度。

对于这类数据,需要通过稳健统计的方法,构建稳定的均值和协方差矩阵统计量。

具体算法:设数据集为一个n 行p 列的矩阵X n×p ,从中随机抽取h 个样本数据,并计算这个样本数据的样本均值T 1和协方差矩阵S 1。

然后通过)()()(d 111'11T x S T x i i i --=-计算这 n 个样本数据到中心T 1的马氏距离,选出这n 个距离中最小的h 个,再通过这个h 个样本计算样本均值T 2和协方差矩阵S 2。

根据Rousseeuw,Van Driessen(1999)可以证明 det(S 2)≤ det(S 1),仅当T 1=T 2时候等号成立。

这样子不断迭代下去,当 det(S m )≤ det(S m -1)停止迭代。

这时再通过S m 进行加权计算就能求出稳健的协方差矩阵估计量。

(1)确定h 的值。

h 值在0.5n 和n 之间,一般来说h 越小,它的抵抗异常值能力越强,但是最小不能少于50%,因为少于50%已经不能分辨哪些是正常值哪些是异常值,所以作为一种折中,h 默认是取h=0.75*n ,而当样本数量比较少时,h 一般取0.9n 。

(2)如果h=n ,这时计算的是整个样本数据的均值向量和协方差矩阵,返回计算结果并停止。

(3)从n 个样本中随机抽取p+1个样本构造协方差矩阵,并计算其行列式,如果行列式为0,再随机加入一个样本直到行列式不为0,这时这个协方差矩阵为初始协方差矩阵S 0,并利用随机选择出来的样本计算初始样本均值 T 0。

(4)当n 值较小(小于600)时,直接从T 0、S 0计算得到T 1、S 1并开始迭代,迭代两次得到S 3。

重复 500 次这个过程,得到500个 S 3,从中选取最小的10个继续迭代直到收敛,返回最小行列式值的T 和S ,记为 T mcd 和S mcd 。

.(5)当n 值较大时,由于每次迭代都要把n 个样本的距离计算一次,非常耗时。

所以把n 个样本分成几个部分,例如当n 等于900 时,可以把n 分成3个子样本,每个子样本包含300个 样本。

每个子样本也是从各自 T 0、S 0计算得到 T 1、S 1并开始迭代,迭代两次得到S 3,每个子样本重复500/3=167次,各自得到167个S 3。

每个子样本从中选取最小的 10个S 3。

然后把子样本合并重新合成一个整体样本,并也把子样本中的10个S 3合并,得到30个S 3。

从这30个S 3迭代两次,保留最小的10个结果并继续迭代下去直到收敛,返回最小行列式值的T 和S ,记为 T mcd 和S mcd 。

(6)根据 T mcd 和S mcd 计算每个样本的稳定马氏距离d (i)。

因为计算出来的距离值近似服从一个自由度为p 的卡方分布,假设置信度为97.5%时,当2975.0,)(P i d γ>时,记 W i =0否则W i =1.然后根据 W i 再 重 新 计 算。

这时< 就是最后所求的稳定协方差矩阵。

在此稳健协方差矩阵和稳健样本均值基础上,便能得出稳健的马氏距离。

3、Cook‘s DCook‘s D :在你的数据资料中,如果某一条数据记录被排除在外,那么由此造成的回归系数变化有多大.显然,如果这个值过大,那么就表明这条数据对回归系数的计算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条数据就是异常数据.4、覆盖法方法:将所有不在5%到95%范围的值当作异常值。

5、标准偏差方法:偏离平均值三个或以上标准差的数据点。

6、因子方法:单变量或多变量异常值通常是用影响因子、水平因子、距离因子其中的一个指标来判断是否是异常值。

回归系数的影响力。

陈强,《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 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7、简单规则库|-从正常的行为中学习规则,测试数据若是没有被任何规则包括则认为是异常利用规则学习算法学习规则,例如重复增量修枝( RIPPER )、决策树( Decision Trees )8、聚类一种利用聚类检测离群点的方法是丢弃原理其他簇的小簇。

这种方法可以与任何聚类技术一起使用,但是需要最小簇大小和小簇与其他簇之间距离的阈值,通常,该过程可以简化为丢弃小于某个最小尺寸的所有簇。

一种更系统的方法是,首先聚类所有对象,然后评估对象属于簇的程度。

对于基于原型的簇类,可以用对象到它的簇中心的距离来度量对象属于簇的程度。

更一般地,对于基于目标函数的聚类技术,可以使用该目标函数来评估对象属于任意簇的程度。

特殊情况下,如果删除一个对象导致该目标的显著改进,则我们可以将该对象分类为离群点。

优点与缺点:有些聚类技术(如K均值)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是线性或接近线性的,因而基于这种算法的离群点检测技术可能是高度有效的。

此外,簇的定义通常是离群点的补,因此可能同时发现簇和离群点。

缺点方面,产生的离群点集和它们的得分可能非常依赖所用的簇的个数和数据总离群点的存在性。

例如,基于原型的算法产生的簇可能因数据中存在离群点而扭曲。

聚类算法产生的簇的质量对该算法产生的离群点的质量影响非常大。

每种聚类算法只适合特定的数据类型;因此,应当小心地选择聚类算法。

9、贝叶斯依据已有的数据,然后建立模型,得到正常的模型的特征库,然后对新来的数据点进行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