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的中医治疗

合集下载

消渴有什么症状,中医如何辩证治疗

消渴有什么症状,中医如何辩证治疗
且在其研究中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刘春梅不仅证实了中医
治疗的效果,还验证了中医治疗的安全性。 上述研究对中医
治疗消渴均得出了肯定结果,可见该治疗方法值得应用。
五、 结语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中医治疗消渴相关知识,中医治疗
疗效好,安全性高,消渴为慢性疾病,长期西药治疗存在低血
糖风险,中医治疗联合西药治疗优势明显。
实际中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会选择西医治疗,例如双胍类降糖
药物、第 4 类胰岛素、第 3 类 α-葡糖苷酶抑制剂等。 许多病
人以为中医治疗糖尿病是偏方,其实不然,多数研究认为在
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辅助调理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
果,促进胰岛功能的恢复,改善临床症状。 同时运用中医辩
证思维治疗有对症效果,那么中医如何辩证治疗呢?
健脾益气为原则,予以参苓白术散,方剂组成人参,白术、砂
仁、茯苓、白扁豆、桔梗、莲子肉、山药、薏苡仁、甘草,根据症
状加减治疗。 人参补脾益气,白术健脾益气,同时具有调节
胃肠作用,砂仁温脾止泻,茯苓镇静安神、利尿消肿,白扁豆
健脾益胃,莲子肉补脾止泻、养心安神、降血压,山药补脾胃
效果显著,薏苡仁健脾去湿,甘草调和药性。 中成药可选择
单靶点作用的缺陷,降血糖的同时还兼顾了并发症,夏中尚
团队研究了 755 份处方,发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有效处方有
196 份,且对神经系统并发症有效处方 253 份,其中黄芪、山
药、地黄等药材使用频率最高,补虚、清热、补气、补阴类药物
在消渴治疗中效果受到肯定。 刘春梅则针对消渴患者予以
滋阴、补气、疏肝等中医治疗手段,治疗有效率高达 87.75% ,
参考文献:
[1] 严静. 糖尿病中医治疗的临床分析 [ J] . 健康前沿,

中医医案——消渴证

中医医案——消渴证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辨证治疗消渴二例病案一:阴阳两虚、气血瘀阻型。

王某,男,20岁。

初诊:1981年1月22日。

主诉及病史:食多、饮多、尿多一年余未予重视。

三个月前,因头晕至协和医院急诊,查血糖38.8mmol/L,尿糖(++++),酮体强阳性,诊为糖尿病。

即用胰岛素治疗,每日60U,病情未能控制,尿中经常出现酮体,身体极度虚弱,饥饿感强,主食控制在一日七两,口微渴,日饮水1500ml,乏力,气短,自汗,畏寒,肢冷。

诊查:唇暗,舌紫,舌下静脉青紫,苔白细腻,脉沉细。

辨证:阴阳两虚,气血瘀阻。

治法:滋补阴阳,理气活血。

处方:生黄芪30g 木香10g 生熟地黄各30g 葛根15g 丹参30g 桂枝20g 制附片10g 茯苓30g 丹皮10g 泽泻10g 山药10g 五味子10g 桑寄生30g 鸡血藤30g 仙灵脾12g 菟丝子15g 枸杞子10g 菊花10g 14剂二诊:2月5日。

四肢转温,舌瘀之象亦轻。

尿酮体(-),24小时尿糖定量25g。

上方加水蛭15g、五加皮15g以加强活血化瘀之力。

继服药14剂。

三诊:2月19日。

诸症均减轻,尿糖微量。

以后以前方为主加减治疗一年余,逐渐停用胰岛素,化验指标正常,余症皆除,现已参加工作。

病案二:气血不足,阴虚内热型。

郭某,男,49岁。

初诊:1985年10月25日。

主诉及病史:患糖尿病3年。

现口渴多饮,多食善饥,乏力,消瘦,自汗,头目眩晕,视物不清,四肢麻木,腰酸腿软,入睡困难,多梦,尿多,大便干燥。

诊查:舌质淡红,苔白少,脉细弦。

空腹血糖11.3mmol/L,餐后两小时尿糖(+++),胆固醇 6.76mmol/L,甘油三酯3.84mmol/L。

辨证:气血不足,阴虚内热。

治法:补气养血,滋阴清热。

处方:生黄芪30g 党参10g 山药10g 苍术15g 元参30g 茯苓10g 生牡蛎30g 花粉20g 麦冬30g 枸杞子10g 黄芩10g 黄连5g 丹参30g 14剂二诊:11月9日。

消渴病痹症中医护理全方位解析

消渴病痹症中医护理全方位解析

消渴病痹症中医护理全方位解析
1. 引言
消渴病痹症是一种中医上常见的疾病,其症状表现为口渴、多饮和多尿等。

本文将对消渴病痹症的中医护理进行全方位的解析,包括病因分析、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等。

2. 病因分析
消渴病痹症的病因主要与体内湿热、脾胃功能失调以及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有关。

湿热体质、饮食不节、情志不和等也可能是导致该病的原因之一。

3. 诊断要点
在对消渴病痹症进行诊断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 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特别是口渴、多饮和多尿的情况;
- 检查患者的舌苔和脉象,以了解病情;
- 结合患者的体质、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因素进行分析。

4. 治疗方法
中医对于消渴病痹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能力;
- 清热利湿,排除体内湿热;
- 调理气血运行,促进体内的平衡。

在治疗中,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和
疗法进行治疗。

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加速康复。

5. 预防与护理
预防消渴病痹症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护理:
- 合理饮食,避免过度饮食或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 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促进身体的健康。

6. 结论
消渴病痹症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疾病,中医护理在其治疗和预防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清热利湿和调理气血运行
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并促进康复。

同时,患者也应
该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节,以预防病情的发生。

中医名家治消渴医案

中医名家治消渴医案

中医名家治消渴医案
消渴,又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医称为“消渴病”。

以下是一些中医名家治疗消渴的医案:
医案一:针灸和中药结合治疗消渴
患者,男性,56岁,糖尿病患者。

主要症状为口渴、多饮、多尿、消瘦、乏力。

查体时发现舌苔黄厚,脉细而数。

中医诊断为“消渴病”。

治疗方案:
1. 针灸:选择足三里、关元、脾俞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每次20分钟,每周3次。

2. 中药:服用黄芪、石蟾、独参、麦冬等药物,每日3次。

疗程2个月后,患者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明显减轻,体重也有所增加。

医案二:中药调理治疗消渴
患者,女性,45岁,糖尿病患者。

主要症状为尿频、多饮、多尿、四肢麻木。

查体时发现舌质红、苔黄厚,脉细数。

中医诊断为“消渴病”。

治疗方案:
1. 中药:服用煅陈皮、焦苦参、苦杏仁、五味子等药物,每日2次。

2. 饮食调理:忌食油腻、甜食,增加蔬菜和粗粮的摄入。

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尿频、多饮、多尿等症状明显减轻,舌质变得淡红,脉搏也有所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医案仅供参考,中医治疗消渴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糖尿病患者,还应密切监控血糖水平,并配合适当的饮食调理和运动,以维持良好的控制效果。

最好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消渴病中医辨证论治案例

消渴病中医辨证论治案例

消渴病中医辨证论治案例
哎呀呀,咱今天就来讲讲消渴病中医辨证论治的案例,这可真的太有意思啦!
咱就说说老张吧,他有一阵儿总觉得口渴得厉害,喝再多水也不解渴,还频繁跑厕所,人也没什么精神。

这不,赶紧就来找中医啦!医生一瞧,通过望闻问切,发现老张这舌头红红的,舌苔也少,脉象还细数。

这就像是一个战场上的信号,中医立马判断出老张这是阴虚燥热呀!
医生就跟老张说:“你这情况啊,就好比是身体里的火太旺啦,把水分都烤干了,得给它降降火、补补水。

”然后就给他开了一些养阴清热的中药。

老张还嘀咕呢:“这能行吗?”嘿,你还别说,喝了一段时间药后,老张明显感觉口渴没那么严重了,上厕所的次数也少了。

再来看看老李,他呢,不仅口渴,还总觉得肚子饿,吃很多也不见胖,反而越来越瘦。

医生一看,老李这面色暗黑,舌头有瘀斑啊,这可不就是瘀血内阻嘛!这不就好像是身体里的道路堵塞了,营养过不去呀!中医就开始给他活血化瘀啦。

一段时间后,老李自己都觉得神奇,体重慢慢稳定些了,精神也好起来了。

还有老王,原本身体挺好,可突然就出现了消渴的症状。

中医仔细研究后,发现他是情志不畅导致的。

这就好比心里有个疙瘩解不开,影响了身体的正常运行呀!于是对症给他调理情志,让他心情好起来。

你说神奇不神奇,老王的消渴症状也逐渐缓解了。

这么多例子看下来,咱是不是得感叹中医的博大精深啊!中医辨证论治消渴病,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解决问题的大门。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况,就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应对。

消渴病不可怕,只要找对了方法,就能战胜它呀!就像那句话说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呢!咱可得相信中医的智慧,让它来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呀!。

玉女煎加减治疗消渴病中消证的临床分析

玉女煎加减治疗消渴病中消证的临床分析

玉女煎加减治疗消渴病中消证的临床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消渴病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症状包括口渴多饮、尿频、消瘦等。

在中医理论中,消渴病属于“消渴病”,其病机主要是脾胃失和、津液亏虚所致。

针对这一病机,中医治疗常采用“滋阴清热、养阴生津”的消证方法。

玉女煎是一种具有滋阴清热、养阴生津功效的中药方剂,由人参、玉竹、麦冬、五味子等多种药材组成。

在临床中,玉女煎已被广泛运用于治疗消渴病,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对于玉女煎加减治疗消渴病的临床效果和作用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玉女煎的组成与作用、消证疗法的理论基础、玉女煎在治疗消渴病中的应用、玉女煎加减方案的临床观察以及消证疗法在治疗消渴病中的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玉女煎在治疗消渴病中的临床有效性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研究,期望能够为消渴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玉女煎在治疗消渴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加减方案对消证疗法的临床效果和意义,为提高消渴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玉女煎的组成与作用、消证疗法的理论基础以及其在治疗消渴病中的应用进行综合研究,旨在总结归纳玉女煎加减方案在临床实践中的优势和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并探讨消证疗法在治疗消渴病中的意义,促进中医药传统理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旨在验证玉女煎加减治疗消渴病的临床有效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精准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玉女煎的组成与作用玉女煎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由多种药材组成。

其主要成分包括黄连、黄柏、栀子、苦参、生地黄、茯苓、泽泻等。

这些药材各具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清利湿热等功效。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消渴病中的湿热证型。

黄柏能清热燥湿、止血解毒,对于湿热积滞引起的消渴病有一定的疗效。

消渴的中医治疗

消渴的中医治疗

夜间加重,唇紫 ,舌暗或有瘀斑 .或舌 下青筋紫暗怒张 ,苔薄
白或 少 苔 ,脉 弦 或 沉 涩 。
4 治疗 常规
41饮 食 治 疗 .
饮 食 疗 法 是 消 渴 病 的 基础 治 疗之 一 。饮 食 疗 法 应 用 适 当 ,
可负担 , 3 证候分类
31肺 热 津 伤 .
有利于胰 岛 细胞功能恢复,从而使血糖趋 于稳 定。还可使肥 胖者减少体重,减轻胰 岛素抵抗 ,所 以,饮食治疗应 贯穿于消
渴病治疗的始终。
42 运 动 治 疗 .
主证 :烦 渴 多 饮 , 口干 舌燥 ,尿 频 量 多 ,舌 边 尖 红 ,苔 薄 黄 , 脉洪 数 。
o h r Or nso so n t un t e . ga fl insi hel g,som a h, d y, ri u a l i t eki ne st e e t c ki ne pa tc l ry h d ya hek y. n
[ y r s D a e sS n rmey e T M et n Kewod ] ibt ; y do p ; C t a e t r met
21有 明显 的 多 饮 、 多 尿 、 多食 ,形 体 消 瘦 之 症 状 . 空腹 血 浆 葡 萄 糖 ( P F G)水 平 ≥70 . mmo/ (2 mgd ) , l L 16 /1
和/ 餐后 2 或 h血糖 ≥ 1 . 1 mmo L ( 0 mgd ) ,或 任 意 时 间 血 1 l / 2 0 /1
表 明:六味地黄 丸、麦味地黄丸、金 匮肾气 丸不仅具有 降糖作
用 ,而 且 还 具有 降脂 作 用 。但 阴 虚 化 热 型 糖 尿 病 不 宜 服 用 。 55 参 芪 降糖 片 .

消渴中医治疗方案

消渴中医治疗方案

消渴中医治疗方案
消渴是一种由于肾气虚损所致的慢性病,因病人常常口渴、多
饮水、多食、多尿等症状而得名。

中医认为消渴是因为肾阴虚损、
阳虚下降、气机失调所致。

治疗消渴应该从监控饮食、药物治疗、
理疗、针灸等多方面入手。

1. 饮食治疗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
质的摄入,限制营养摄入,控制进食量。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
粗细粮食,少吃高脂、高糖、高盐、高胆固醇食物。

同时,还可以
用中药调理饮食。

2.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消渴主要是利用中药的药理作用来修复虚损的脏腑组织,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消渴等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黄芪、黄连、熟地、玄参、麦冬等。

3. 理疗
常见的理疗方法有足浴、体温带、小腹敷贴等。

由于消渴患者
的足部常常出现湿热,所以足浴也是一种不错的治疗方法。

4. 针灸
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可以起到调整机体气血、增强免疫
力的作用。

针灸可以刺激经络气血的流通,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
消化吸收。

综上所述,针对消渴病人,中医治疗方案应该是全方位的、综
合治疗的。

在饮食方面要控制好营养的摄入,过度饮食会加重病情。

同时,中药治疗、理疗、针灸等也可以缓解消渴带来的不适。

换言之,只有综合多方面的治疗才能更好的治疗消渴。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2018版)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消渴病(TCD编码:BNV068)西医病名:糖尿病(ICDTO编码:E11.9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o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等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有的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但若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痹、水肿、眩晕、胸痹、中风、雀目、痈疽等病症,应考虑消渴病的可能。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13年)。

空腹血糖(FPG)≥7.Ommo1/1;或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o1∕1;或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加上随机血糖2111nimo1/1。

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

另,HbAICe6.5%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参考。

(二)证候诊断(1)主证①肝胃郁热证(消渴病前期、早期):脱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②阴虚火旺证(消渴病早期):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漫赤便秘。

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③气阴两虚证(消渴病中期):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脱腹胀满,腰膝酸软,虚浮便澹,口干口苦。

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④阴阳两虚证(消渴病后期):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甚至饮一漫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耳轮干枯,面色薰黑;畏寒肢凉,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脱腹胀满,食纳不香,阳痿,面目浮肿,五更泄泻。

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2)兼证①瘀证:胸闷刺痛,肢体麻木或疼痛,疼痛不移,肌肤甲错,健忘心悸,心烦失眠,或中风偏瘫,语言骞涩,或视物不清,唇舌紫暗。

消渴病肾病(慢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消渴病肾病(慢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消渴病肾病(慢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23
年版)
概述:
消渴病肾病,也称为慢性肾病,是一种以肾功能逐渐减退为特征的疾病。

中医有多种诊疗方案可供选择,下面是2023年版的中医诊疗方案。

治疗原则:
1. 清热利湿、滋养阴液:通过清热利湿和补益阴液,调节体内阴阳平衡,促进康复。

2. 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促进肾脏的血液循环和自愈能力。

3. 调理脾胃、益气健脾:通过调理脾胃,益气健脾,提升免疫力,增强肾脏功能。

诊疗方案:
1. 中药治疗: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桑葚、山药、山核桃、薏苡仁等。

具体的剂量和用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 针灸疗法: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足太冲、肾俞等。

具体的针灸方案应由专业中医师判断和实施。

3. 食疗调理:应遵循低盐、低脂、低蛋白的饮食原则,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常用的食物包括绿豆、苦瓜、芡实、赤小豆等。

注意事项:
1. 患者需定期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2. 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中药。

3. 饮食调理需个体化,避免过度补益或过度限制。

以上是2023年版的消渴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诊疗。

如有疑问或不适,请及时就医。

消渴中医经典条文解释

消渴中医经典条文解释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消渴中医经典条文解释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消渴中医经典条文解释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and checking it out!)消渴中医经典条文解释一、消渴病概述消渴病的定义与分类:消渴病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津液亏损,导致口渴、多饮、多尿、消瘦等症状。

根据中医学的分类,消渴病可以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三种类型,分别对应口渴、消瘦、多尿等症状的不同表现。

消渴病的病因病机:消渴病的病因主要有饮食不当、情志内伤、劳倦过度、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

病机主要是由于体内津液亏损,导致水液代谢失常,从而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

消渴病的临床表现:消渴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口渴、多饮、多尿、消瘦、乏力等症状。

口渴表现为口干舌燥、饮水不止;多饮表现为喝水量明显增加;多尿表现为尿频、尿量增多;消瘦表现为体重明显减轻;乏力表现为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此外,消渴病还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如视力模糊、皮肤瘙痒、下肢水肿等。

二、中医经典条文解析中医经典条文解析:《黄帝内经》关于消渴病的论述:在《黄帝内经》中,消渴病被认为是由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引起的。

其病因与病机主要表现为阴虚火旺,肺燥胃热,肾虚阴亏等。

对于消渴病的诊断与治疗,《黄帝内经》提出了观察尿液的颜色、口感、身体症状等方法。

治疗上,强调了饮食调理、中药治疗和针灸等综合治疗措施。

《伤寒杂病论》关于消渴病的论述:《伤寒杂病论》对消渴病进行了证候分类,将其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

上消表现为口渴、多饮、尿频;中消表现为消谷善饥、大便干燥;下消表现为小便频数、腰膝酸软。

消渴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
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医认为,消渴病肾病的发生与阴阳失衡、气血
不和、湿热蕴结、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中医诊断及治疗上,需
要综合分析病情,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理。

中医诊断模式中,消渴病肾病的病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导致阴阳失衡的肝火亢盛型:此型患者多有频尿、口渴、烦躁易怒、目赤等症状,舌红,苔黄,脉弦数。

2.因气血不和引起的脾肾阳虚型:此型患者多有大量尿液,色黄或清淡,口干,倦怠无力,腰痠腿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3.因湿热蕴结导致的痰火上扰型:此型患者多有口渴喜冷饮,小便短
少混浊,舌红苔黄腻或厚,脉滑数。

根据不同的病因,以下是2024年版中医诊疗方案的治疗建议:
1.导致阴阳失衡的肝火亢盛型:
主要治疗思路:清肝泻火,滋阴降火。

中医治疗糖尿病(消渴病)的方法有哪些

中医治疗糖尿病(消渴病)的方法有哪些

中医治疗糖尿病(消渴病)的方法有哪些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对糖尿病的治疗也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目前还没有完全治愈的办法,对其进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是一个终身问题。

中国传统医学在糖尿病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传统医学第一次对糖尿病(消渴病)的症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消渴病之名称,首见于隋·甄立言《古今录验方》,症状描述如: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多尿,尿甜,日渐消瘦。

在治疗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部分:教育管理,心理治疗,饮食控制,体育治疗,药物治疗,食疗,针灸,导引,气功等。

而且许多办法都是在岁月的打磨和发展下,在当今的世界里得到了普遍应用。

一.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1.首先要控制饮食民以食为天,人不一定每天都运动,但是肯定天天得吃饭。

因此,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饮食的合理搭配是非常关键的。

中医学认为,消渴主要是嗜好酒精、重口味等导致脾脏运化失当、消谷耗津、纵欲伤阴、阳虚气干等。

《黄帝内经》曰:“胖则生,则以素而肥,胖则使人内燥,甘则使人中饱,所以,其气上盛,即“消渴”。

孙思邈是全球首位采取节食疗法的人,由于其分泌与食物的摄取密切相关,所以针对各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合理膳食是十分重要的。

无论是什么疾病,有没有合并症,吃什么药物,都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来进行治疗。

但由于患者的病情不同,所以采取的方法和要求也不同:(1)患者应按时、定量、分批次的服用少量膳食;(2)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节具有三种主要营养成分的配方;(3)提高膳食纤维含量,减少血糖的摄取;(4)合理膳食,均衡膳食,避免偏食;(5)患有糖尿病的人要减少或避免食用水果。

1.必须配合运动《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干步,然后食。

”《外台秘要》亦强调:“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主张每餐食毕,出庭散步。

说明进行适量的锻炼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一点与现代医学的认知是一样的。

因此,糖尿病病人应合理地选用合适的锻炼方法和锻炼的力度。

消渴(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消渴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

其病机主要在于阴精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

主要是指西医学的糖尿病。

一、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1.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2.如果患者“三多”症状不著,但若中年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醇酒炙赙,以及病久并发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

雀目、疮痈等病症者,应考虑消渴的可能性。

3.由于本病的发生于禀赋不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故消渴病的家族史可供诊断参考。

(二)西医诊断依据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

二、治疗(一)中医辨证治疗 1 .肺热津伤症状: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或洪数。

症候分析:肺热炽盛,耗液伤津,故口干舌燥,烦渴多饮,肺主治节,燥热伤肺,治节失职,水不化津,直趋于下,故尿频量多。

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或洪数是内热炽盛之象。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例方:消渴方。

花粉12g 黄连6g 生地12g 麦冬10g 葛根10g 天冬15g 知母12g 党参15g 丹参15g 2.胃热炽盛症状:消谷善饥,口渴,尿多,大便干燥,形体消瘦,舌红,苔黄,脉滑实有力。

症候分析:胃火炽盛,腐熟水谷力强,故多食善饥。

阳明热盛,耗伤津血,无以充养肌肉,故形体消瘦。

胃津不足,大肠失其濡润,故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滑实有力是胃热炽盛之象。

消渴的治疗原则

消渴的治疗原则

消渴的治疗原则文章目录*一、消渴的治疗原则*二、消渴病会引发什么疾病*三、消渴病如何预防消渴的治疗原则1、消渴的治疗原则中医认为消渴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

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

由于本病常发生血脉瘀滞及阴损及阳的病变,以及以并发痈疽、眼疾、劳嗽等症,故还应针对具体病情,及时合理地选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等治法。

2、什么是消渴病消渴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

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

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

3、消渴病有什么症状3.1、疲乏无力这一症状主要是因为消渴症病人的胰岛素缺乏,血糖不能进入细胞,使得细胞缺乏能量。

据报告2/3糖尿病患者有无力的症状,甚至超过消瘦的人数。

3.2、容易感染消渴症病人由于营养不良,长期的饮食较少,影响免疫功能,以致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皮肤疥肿,呼吸、泌尿胆道系统的各种炎症,且治疗困难。

3.3、皮肤感觉异常这一症状的出现是因为消渴症病人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引起。

病人感觉神经障碍引起四肢末梢部位皮肤感觉异常,如蚁走感,麻木,针刺感,瘙痒,尤其女性外阴瘙痒可为首发症状。

3.4、视力障碍消渴症可引起眼睛各个部位的合并症,以至出现视力减退、黑蒙、失明等。

3.5、性功能障消渴症引起血管、神经系统病变以及心理障碍等引发男性阳痿,女性性冷漠、月经失调等性功能障碍。

3.6、原因不明的下肢水肿这一症状出现的原因于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类似。

都是因为人体的能量缺乏,蛋白质补充不充足,导致人体的蛋白含量下降,出现低蛋白性的水肿。

消渴病会引发什么疾病1、感染消渴症病人的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在体内生长繁殖,同时也抑制了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使病人的抗感染能力下降。

常见的有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2、酮症酸中毒它多发生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未经治疗、治疗中断或存在应激情况时。

消渴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消渴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消渴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消渴病是一种中医常见病,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方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适合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常用的方剂有五苓散、六味地黄丸、参苓白朮散等,可以清热利湿、健脾益气、滋阴降火等。

2. 针灸疗法:经络穴位的刺激来调整气血运行,达到调节阴阳平衡的目的。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针灸师可以选择不同的穴位和刺激方法,如内关、足三里、肾俞等。

3. 中药汤剂疗法:将中药草药煎煮后制成汤剂,供患者口服。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调整,以达到调节气血、扶正祛邪的目的。

4. 推拿按摩疗法:通过对患者的经络进行按摩、推拿,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症状。

常用的推拿技法有揉摩、拍打、点按等。

5. 饮食调理: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和病情,调整饮食结构,合理搭配膳食。

例如,多食用绿叶蔬菜、豆制品和水果,控制糖分和油脂的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等。

总之,中医治疗消渴病注重辨证论治,以调整阴阳平衡、调理气血为主要目标。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结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实现病症的缓解和康复。

[消渴病消渴期的饮食疗法(上)]消渴病的中医治疗

[消渴病消渴期的饮食疗法(上)]消渴病的中医治疗

[消渴病消渴期的饮食疗法(上)]消渴病的中医治疗《黄帝内经》之《素问•奇病论》篇章有这样一段话:“……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吕仁和教授针对糖尿病的中医3期分型分别是脾瘅期、消渴期和消瘅期。

消渴期的出现是在脾瘅期的基础上,脾热不减,二阳结滞,饮食旺盛,大便不畅,复加精神紧张,使甘甜之气过满上溢而成。

参照现代医学的诊断标准,相当于糖尿病的确诊期。

这一阶段,适合应用吕仁和教授提出的“二五八方案”,即:坚持健康、长寿的两个治疗目标;坚持监测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症状“五”项指标;坚持选用中西医治法,采取饮食治疗、适当运动、调整心态三项基本措施和口服西药、应用胰岛素、口服中药、针灸按摩及气功的五项选择措施。

其中,饮食治疗的目的,也是为了改善患者的五项指标,达到长久保持健康、长寿的目的。

一、食用可以控制血糖的食物消渴期患者血糖已明显升高,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可以选择这样一些食物来帮助控制血糖。

1.苦瓜: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暑、清肝明目、解毒等功效。

其肉质柔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尤其是维生素C的含量甚高。

药理研究发现,苦瓜中所含的苦瓜皂苷,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对糖尿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消渴期患者若无腹胀、便溏、畏寒等脾胃虚寒的症状,可以在夏天多食用苦瓜,切片水煮服下,每次100~200克,有利于控制血糖。

2.桑叶、桑椹:桑叶苦甘寒,具祛风清热,凉血明目之功,常用于治疗风温发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等证;桑椹味甘性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止渴、润肠通便等功效,主要用于阴亏血虚之眩晕耳鸣、失眠、须发早白、肠燥便秘、津伤口渴或消渴等证。

《本草纲目》中记载:桑叶“汁煎代茗,能止消渴”;“灸熟煎饮,代茶止渴”。

《本草经疏》则提到:“桑椹,甘寒益血除热,为凉血补血益阴之药”。

现代研究表明,桑叶、桑椹均具有辅助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如桑叶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食物纤维、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辅助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延缓衰老等多种保健功效;桑椹则含有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生物碱和黄酮类等多种成分,也具有增强免疫、降糖降脂、抗氧化等功效。

【中医】消渴病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消渴病中医护理常规

消渴病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常规——消渴病消渴病,古称“消渴”,乃是指以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中医认为,消渴病乃是由肺、胃、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治疗需标本兼治,调理阴阳,调和气血。

一、中医护理原则1. 坚持辨证施护: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护,做到因人而异,因时制宜。

2. 注重饮食调养:合理搭配饮食,宜食用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禁食辛辣、油腻、甜腻之品。

3. 重视情志护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以免影响病情。

4. 加强生活调理:保证充足睡眠,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5. 药物护理:根据医嘱,正确使用中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二、中医护理措施1. 饮食护理(1)早餐宜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豆浆等。

(2)午餐以五谷杂粮为主,搭配蔬菜、瘦肉、鱼虾等。

(3)晚餐宜清淡,以蔬菜为主,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

(4)严格控制糖分摄入,少食或不食甜食。

2. 情志护理(1)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关爱与支持。

(2)引导患者参加集体活动,增强社交能力,缓解心理压力。

(3)教授患者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3. 生活护理(1)保持居住环境整洁、舒适,有利于患者恢复。

(2)指导患者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体质。

(3)保证充足睡眠,提高免疫力。

4. 药物护理(1)根据医嘱,正确使用中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2)告知患者药物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禁忌。

(3)定期监测血糖、尿糖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

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1. 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如多饮、多尿、多食等症状减轻。

2. 血糖、尿糖等指标恢复正常或趋于稳定。

3. 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情绪稳定,睡眠良好。

4. 药物使用合理,无不良反应。

5. 患者对中医护理满意,积极配合治疗。

消渴病中医护理,需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共同努力,遵循中医护理原则,实施中医护理措施,以期达到康复目的。

愿患者早日康复,重拾健康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渴病的中医治疗
【概述】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弓I起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从而导致的一组内分泌代谢综合病症。

以多饮多尿多食、疲乏、消瘦等证候群,以及血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

根据现代病因特点,临床分为I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缺乏)、H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伴相对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明显缺乏伴胰岛素抵抗)、特异性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4型)四种类型(根据1996年WH(对糖尿病(3型)诊断分型的修定标准)。

I型糖尿病大多自幼年发病,有酮症酸中毒倾向;H型糖尿病以中老年人为主,肥胖者居多。

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可伴发眼、神经及心、脑、肾等血管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此为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

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范畴。

【病因病理】
糖尿病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为素体阴虚;外因为恣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或感受热毒等,致火灼阴津,燥热内盛, 而发消渴。

病理变化主要为燥热阴虚。

肺主治节,为水之上源,如肺燥阴虚,津液失于滋布,则胃失儒润,肾失滋源;胃热偏盛,则灼伤肺津,耗损肾阴;而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又可上灼肺、胃,终至肺热胃燥,肾阴亏乏,故多饮、多食、多尿相互并见。

证延日久,气阴两伤,则见疲倦消瘦之症。

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脾肾衰败,水湿潴留,泛滥肌肤,则为水肿。

燥热阴虚,常生变证:如肺失滋润,日久可并发肺痨。

肾阴亏损,肝失涵养,肝肾精血不能上承于耳目贝何并发白内障、耳聋。

燥热内结,营阴被灼,络脉瘀阻,蕴毒成脓,发为疮
疖、痈疽。

阴虚燥热内灼,炼液成痰,血炽成瘀,痰瘀互结,痹阻胸脉,则发胸痹;痹阻经络,蒙蔽心窍,则发中风偏瘫。

【诊断要点】
1•临床典型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疲倦乏力等,也有症状不典型者。

2. 实验室检查??多次静脉空腹血糖L,餐后2小时血糖》L,或随机血糖L°(必要时重复一次)。

无高血糖症状但属可疑者,宜做糖耐量试验。

此外,胰岛素释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有助于进一步诊断及病情观察。

【辩证分型】
1. 肺胃燥热症状: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量频多,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

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见于糖尿病早期。

证候分析:肺热炽盛,耗伤津液,故烦渴多饮,口干舌燥;肺主治节,燥热伤肺,治节失职,水不化津,直趋于下,故尿频量多;胃火炽盛,贝昨肖谷善饥;消灼津血,无以充养肌肉,故形体消瘦;胃津不足,大肠失润测大便干燥;舌红,苔黄燥,脉滑数,均为肺胃热盛之征。

2. 气阴两虚症状:口干唇燥,尿频量多或混浊,神疲乏力,头晕目糊,腰膝酸软。

舌红,苔薄或少,脉细或细数。

见于糖尿病中期。

证候分析:燥热久稽,气阴两虚,故口干唇燥,神疲乏力;肾虚为本,肾虚失于固摄,精津下泄,贝保频量多,浊如膏脂;肾阴不足,肝阴亦亏,精血不能上承头目贝以晕目糊;无以充养腰膝,贝血要膝酸软;舌红,苔薄或少,脉细或细数,均为气阴两虚之象。

3. 阴阳两虚症状:小便频数,甚至饮一按一,入夜尤甚,口燥面枯,腰膝酸
软,阳痿不举,形寒肢冷,足跗浮肿。

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见于糖尿病中晚期。

证候分析:肾主藏精泄浊,肾失固藏,精微渗漏,精亏液枯,浸延日久,阴损及阳;肾阳不足,精不化气,气不摄水,故小便频数,饮一溲一;夜晚阳衰,则入夜尤甚;水津肾精下注,无以充身,则口燥面枯,腰膝酸软;肾阳虚衰,无以温运,贝吓日痿不举,形寒肢冷。

水湿潴留则足附漫肿;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均为肾之阴阳两虚之征。

4. 瘀血阻络症状:舌燥少饮,肢端或肢体麻木疼痛,或偏瘫,或胸闷刺痛,或国盲。

舌或有瘀斑,脉细涩。

本型常合并于H型或皿型中。

证候分析:燥热伤津,津不载血,血行瘀滞,痹阻四肢经络,则肢体麻木疼痛,或偏瘫不用;痹阻胸络,贝醐匈闷刺痛;痹阻肝络,目失精血充养测目盲不视;舌有瘀斑,脉细涩,均为瘀血阻络之征。

【分型治疗】
1. 肺胃燥热
治则:清润肺胃,生津止渴。

方药:消渴方合增液汤加味。

黄连5克、天花粉12克、生地12克、玄参12克、麦冬12克、玉竹12克、知母9克、芦根12克
随症加减:烦渴引饮,气短乏力,苔黄燥,脉洪大者,加人参9克、石膏30克(先煎),以益气养阴,清泄胃火;多食易饥者,加黄芩12克,梔子9克,以助清胃泻火;皮肤疮疡者,加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紫草15克,
以清热解毒化瘀。

2. 气阴两虚
治则:益气养阴,补脾滋肾。

方药:玉液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味。

黄芪30克、知母9克、葛根9克、五味子6克、山药12克、生熟地各12克、山茱萸12克、枸杞子12克
随症加减:疲惫消瘦者,加人参9克,以补气助脾;腰膝酸软者,加桑寄生15克、苁蓉15克,以补肾强腰;尿浊如膏者,加益智仁6克、桑嫖峭9克,以助涩精;如见烦躁、失眠,遗精,舌红,脉细数者,加黄柏9克、龟版9克(先煎)、龙骨、牡蛎各30克(先煎),以泻火滋阴,固精潜阳。

3. 阴阳两虚
治则:温阳滋肾。

方药:金匮肾气丸。

附片9克、肉桂粉2克(兑服)、生熟地各12克、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茯苓15克、丹皮9克、泽泻12克
随症加减:神形衰惫者,加黄芪30克、人参6〜15克,以大补元气;
浮肿、蛋白尿者,加白术15克、猪苓15克、补骨脂15克、鹿衔草
15克,以健脾利水,补肾而消蛋白尿。

4. 瘀血阻络
治则: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

黄芪15克、当归9克、川芎9克、赤芍15克、地龙9克、生地
12克、麦冬12克、玄参12克、桃仁15g、红花15g、牛膝10g、桔梗
12g、柴胡10g、枳壳12g、甘草8g
随症加减:肢端刺痛者,加炮山甲9応全蝎5克,以通络止痛;中风偏瘫者,
加水蛭9応地鳖虫9克,以加强化瘀通络;胸闷刺痛者,加桃仁9克、红花9
克、丹参15克、延胡索9克,以理气活血化瘀止痛;眼底病变致目盲者,加旱
莲草12克、生地榆12克。

【中成药】
1. 知柏地黄丸:每次6克,每日3次。

2. 金匮肾气丸:每次6克,每日3次。

【简便方】
1. 生地、天花粉、黄芪、山药各30克,水煎服,每日1齐I」,适用于糖尿病表现神疲乏力、口干者。

2. 猪胰一只,低温干燥,研成粉末制蜜九,每次6克,日服2次。

宜糖尿病患者经常服用。

3. 玉米须、积雪草各30克,水煎代茶饮,适用于糖尿病患者有蛋白尿者。

【其它疗法】食疗法:猪胰1只,生薏苡仁、山药、黄芪各30克,黄芪煎汤去渣取什共煮,加姜、酒、盐制成,饮汤食猪胰,用于糖尿病多饮多尿、神疲乏力者。

针灸疗法:针刺肺俞、隔俞、胃俞、胰俞、脾俞、合谷、足三里、肾俞、关元、三阴交等穴,每次选2〜3穴,平补平泻,每次留针2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1. 糖尿病是一终身性疾病,只有坚持治疗,控制血糖。

2. 科学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防止肥胖,避免精神紧张及劳欲过度。

3. 积极治疗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以避免血糖增高的恶性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