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当代大学生法制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近年来发生在高校的一些案件来看,尽管我国高校的法律基础教育比较普及,但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是相当薄弱的。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观念、知识、心理的总称,包括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态度和评价、解释,对人们行为的法律评价、法治观念等等。作为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与社会主义建设,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存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从近年来发生在高校的一些案件来看,尽管我国高校的法律基础教育比较普及,但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是相当薄弱的。例如,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泼熊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湘潭大学曾爱云、陈华章杀人案等。根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做的一项调查,1965年我国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整个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学生犯罪占2. 5%;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社会刑事犯罪的70%至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值得重视的是,在大学生犯罪中,盗窃案约为70%。而大学生犯罪也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高等学校学生违法犯罪约占高校总人数的 1.26%。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整体法律知识水平较低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法律知识主要由法的基本理论和现行的法律两大部分组成。重庆地区五所高校851名三年级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对问卷所列的14个法律法规的认识情况,58%的学生选择“知道一些,但对其内容不甚了解”。57%的学生对法律基本理论不感兴趣,只对民法、刑法等实体法感兴趣。对江西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掌握得不全、不牢。70%的学生能答对宪法、刑法、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等方面的常识问题,但对法理、民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国际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比较生疏。对福建大学生的一份调查表明,被调查大学生对我国法律体系很了解的仅占2. 8%,了解一些的占64%,25%的人表示不了解。被问及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时,能回答六项以上的只有12. 2%。这些调查表明,大学生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存在明显欠缺。由于法律知识水平的欠缺,导致大学生的法律观念模糊。相当多的大学生不能区分违法与犯罪的区别,认为违法就是犯罪,犯罪就是违法。
2、大学生法治观念淡薄
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只注重眼前利益,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甚至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其实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时刻刻都与法律及其法律相关的问题紧密联系,只是当时没有注意罢了。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为了图便宜,大多数人都买二手电脑和手机,他们认为这样既经济又实惠。有的学生在交易的过程中就买了赃物,其实这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知识层次势在必行。
3、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如有的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拿不到钱,甚至还被罚钱;有的毕业生毕业时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有的大学生在购物时不知道索要发票与“三包”凭证,更有甚者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却只能自认倒霉,类似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4、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时至今日,大学生犯罪问题已呈现上升趋势,据中国犯罪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4]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1965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1%,“文革”期间,占整个刑事犯罪的2.5%,而近几年,占整个社会的17%。我们知道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和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多只狗熊受伤。刘海洋在被拘留后说,自己学了法律基础知识。知道民法、刑法等,但却不知道伤害狗熊是违法犯罪。现在知道了,自己很后悔。如此可见,刘海洋并未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还很低,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多数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因此,高等院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大学生法制观念存在问题的原因
1、心理不成熟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在校大学生正值青春期和心理成长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制力,情绪容易波动,有着强烈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需要以及独立自主的意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确立,对于社会未能有系统的认识。
另外,大学生承载着家庭、亲友、学校、社会等诸多方面的期望,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承受着学习、竞争、经济、情感、就业等压力。[①]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一些大学生常常会产生功利性和随意性的心理,并因而引发抵触社会法律和制度的情绪,甚至会因为学业受阻、恋爱失败等原因产生反社会情绪,无视法律法规,做违法犯罪的事情,自毁前程。
2、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
自汉代以来,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一直以儒学作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和统治理论,提倡“以德治国”和“人治”。国家的一切事物和百姓的一切行动必须遵照儒家指定的道德标准,必须符合“道、德、仁、义、礼”。因而人民没有“民主”、“自由”、“法治”的概念和思想渊源。从而当法律与道德发生冲突时,法律就会变成废纸一张。
在我国传统封建社会中,“法”和“刑”实际上是一样的,是一种“以暴制暴”和保护“天赋君权”的国家机器和统治工具。这种“法”并不具备正义、平等的价值观和理念,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的权利和利益。法在民众心目中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用来统治人民的工具而已,甚至不加思索地从心理到认识上加以排斥和拒绝。[②]而这种“法”始终掌握在统治者手中,久而久之就会使人们对法产生了一种恐惧感。
3、课堂教学受限,导致大学生整体法律认知水平不高
当前,中国大学生对法律知识比较感兴趣,且认识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现行的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有限,不可能对法律知识系统地展开,加之讲授该门课程的教师受专业的局限,对专业教的法律知识难以深入把握,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历史及现实造成了大学生整体法律认识水平不高的状况,甚至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与社会接触中出现许多法律盲点。
4、社会消极文化影响,导致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
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权利意识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尤为重要。权利意识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