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案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信息表

第七课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第三节国家的宏观调控

第一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什么是宏观调控?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懂得市场经济在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功能,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明确坚持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课内阅读教材,课外收集相关信息,获得对宏观调控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无论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经济都用“两只手”:一只是看不见的手,一只是看得见的手。用案例法、分析对比法来认识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用“两只手”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经济热点,懂得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和措施,加深对党中央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坚持先富带动后富,使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认同感。

二、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进行课前探究性学习:深入社会实践,实地考察生活中所接触的有关市场,如房地产市场,各大超市,集贸市场等。

2.结合教材分小组收集资料。第一组:为什么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在经济学上引起一场“革命”。第二组:在宏观调控中,国家是如何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的。第三组:收集有关社会经济中的大起大落和资源的严重浪费的案例。第四组:为什么市场经济需要两只手,“一只是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

“一只是看得见的手”——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第五组:收集我国的分配制度、税收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资料,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第六组:收集有关保护公平竞争和限制垄断、促进新型产业成长和优化社会产业结构、国家宏观调控体现的特殊作用等案例。

3.要求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讨论市场经济问题:当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实行市场经济,但是,市场经济并非万能。

【由学生介绍】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及其观点:引出宏观调控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什么是宏观调控?

简单地说,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1) 宏观调控实施的主体——国家

【学生介绍收集资料】

资料一,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着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遏制一些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使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得到抑制。

资料二,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资料三,2004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并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集中精力抓好中央确定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落实,适度控制货币信贷增长,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

(2)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

【学生介绍案例】

案例一,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4月25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即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7.5%。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目的主要是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

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案例二,提高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的比例。2004年4月27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适当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金比例。钢铁由25%及以上提高到40%及以上;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开发(不含经济适用房项目)均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

案例三,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2004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

(3) 宏观调控的主要领域——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干预和调整。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2005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五大重点是:

第一,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第二,更加注重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重点是要加强农业和社会公共事业;

第三,更加注重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引导和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注重挖掘农村的消费潜力;

第四,更加注重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注意困难群众的生活,加大农村扶贫工作的力度,妥善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

第五,更加注重通过改革来解决深层次的体制和机制问题。

(4) 宏观调控的实质:——第一,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第二,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

【多媒体演示相关信息】

从1993年开始,全国不少地方掀起一个圈地热、房地产热、炒房热。国务院,上海市政府及时颁布了一系列调控政策。(详见附:参考资料)。从2006年1月1日起,在广州进行二手房买卖所获得的“利润”要缴20%的个人所得税。2005年开始国家先后出台“国八条”、“七部委新政”等一系列政策,开征营业税等都成了各地方政府落实中央政策的重要手段。

(5) 宏观调控的目的——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运用操作平台】

通过宏观调控,请学生谈谈其中哪些方面对我们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比较直接的影响。

2005年宏观调控呈现八大效果:

第一,2005年我国GDP增长9.9%;

第二,农业和农村形势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全年粮食将再获好收成,农民现金收入较快增长,农业各行业运行平稳;

第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上年明显回落,投资增速趋于稳定,投资结构有所改善;

第四,消费增长平稳,增幅有所加快,居民收入保持增长,确保了消费增长,加强了经济内需增长的动力;

第五,对外贸易活跃,外贸总量持续扩大,出口快速增长,拉动了国内经济增长,净出口增长对经济贡献明显加大;

第六,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回落,上游产品价格趋于稳定,价格增幅趋于合理,价格水平上涨压力有所减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