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易经》中的易与道

合集下载

学习《易经》心得体会(通用11篇)

学习《易经》心得体会(通用11篇)

学习《易经》心得体会学习《易经》心得体会(通用11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习《易经》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易经》心得体会篇1《易经》的出现,迄今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其内容广博宏大,无所不备,涵盖天地宇宙、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把抽象的哲理和生活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的典范。

《易经》的思想有两大基本内核,一是朴素的辩证法“一阴一阳谓之道”,即宇宙万物都存在着阴阳这种基本矛盾,既对立又统一,互生互换;二是周期性的演进观“盛衰周期律”,即天下同归而殊图,一致而百虑。

尤其精彩的,是《易经》这种思想对事物发展转化以及革故鼎新充满辩证法的论断和提示,千载以下,仍然对今人有亘古常新的深刻启发。

《易经》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一些“阴阳卦画”奇怪而复杂,晦涩难懂的古文仿佛离我们很遥远。

其实《易经》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打着《易经》的烙印。

比如:“贞观”、“奉天”、“元吉”,这些都是古代帝王的年号。

我们常说的:“你怎么变卦了”、“物极必反”、“大有作为”、“扭转乾坤”、“不速之客”、“匪夷所思”等等,这些话都来自《易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行健”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进取精神。

“天行健”就是常见的企业字号,国内每个省份都有叫此名称的企业,仅北京至少就有数十家。

比如:厚德安邦、厚德博雅、大有鼎新、大有东方、用九文化、保和利贞、乾元飞天、天则、中孚、咸亨、以及清华大学校训等等。

还有一些企业表面上没有直接引用《易经》中的词汇,但字号中却隐含着《易经》的理念,如“西泽”、“善健者行”等等。

还有,三环路是北京重要的城市主路,其中北环的“安贞桥”、西环上的“丽泽桥”就来源于《易经·坤卦》中的“安贞之吉,应地无疆”和《易经·兑卦》中的“丽泽,兑”。

《易经》与道家思想的关系!

《易经》与道家思想的关系!

《易经》与道家思想的关系!道家的开山著作是老子的《道德经》。

《道德经》的主题思想是把柔作为存在的本质,把道作为宇宙的本体,把阴阳作为现象学,把人格上的谦卑作为人道。

老子本身就是易学大家, 易学研究有着十分高深的造旨,他的《道德经》写在《易经》之后,虽然老子未曾提及《易经》,但是老子深悟《易经》的基本的概念----阴阳,变化,刚柔,进退,《道德经》主要的目是道德修养,道德修养的本质是依据道是宇宙的本源,因而也是人道的本质,道在人身上的表现就是“德”,天道人德,这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一致的,是以天道的作为人道的依据,这样就是有本有末的。

《易经》是占卜术,《易经》出现了阴阳辩证的思想方法,但是易经不是为了讲解这种方法,而是在运用这种方法,学术的问题已经进入实用阶段。

而在《道德经》,老子的目的是思考形而上的层次,不是为了一时的占卜,中国文化中,专门思考形而上的道的第一人就是老子。

甚至在易经中也不是把主要的目的用字形而上方面。

《易经》的图式和《易经》的文字---爻辞是不同的层次,八卦六十四卦是一个图式体系,而文字是周公和孔子的完成的,是另一个体系,但是这个体系不是另立门户,而是以宇宙图式为依据的。

卦辞和图式是一致的,这就是易经的伟大。

而在老子不是以图式说明宇宙,而是以思辨说明宇宙是来自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到底是怎么生的,没有说,但是宇宙的演变的数理却是清楚的。

所以,这是比《易经》深刻的地方。

其次,老子把占卜淡化了,“善占者不以筹策”,完全相信道德的力量会与占卜一致。

甚至可以把占卜中的不利方面消除,只要有道德,入于虎狼也不会危险,这样人类不是进入更加危急的时代,而是更加安全。

对于吉凶祸福,老子的思想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吉凶祸福具有无条件的转变规律,“知其白,守其黑,知其雄,守其雌”,认为天道是抑制过度的事情,补充不足的事情,“损有余,补不足”,这和《易经》中《损》《益》卦是一致的。

程碧波谈国学3《易经》之“易”的含义

程碧波谈国学3《易经》之“易”的含义

程碧波谈国学3《易经》之“易”的含义《易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典籍之一。

然而如何使用《易经》则为千古之谜。

《易经》的内容是根据占卜的卦象得到对此卦象的解释。

然而《易经》又有“善易者不卜”的说法。

问题来了,“不卜的善易者”如何得到卦象?揭开答案的钥匙就在“易”的含义中。

通常对“易”有几种解释。

1 日月为易,象征阴阳。

2 日出为易。

陈鼓应认为这个意思,也是“干”的本义。

3 易是占卜之名。

4 变易、变化的意思,指天下万物是常变的,故此《周易》是教导人面对变易的书。

5 交易,亦即阴消阳长、阳长阴消的相互变化。

如一般的太极图所显示的一样。

6 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着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

《系辞》:“生生之谓易”。

(生生不息,义似“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体会生命之美、日新又新。

)但是以上解释并非“易”的真正含义,而是后人附会。

因此从以上解释并不能得知如何应用《易经》。

“易”的甲骨文,像将一个有抓柄的器皿中的液体(水),倒入另一个没有抓柄的器皿中。

篆文将其简写为,以致看起来像是“日”和“月”的组合。

实际上“易”与日、月并无关系。

《易经》中“易”的真正含义乃是“比类取像”。

《易传系辞》说:“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比类取像,正是对哲学本质的描述,这也说清楚了如何使用《易经》。

哲学的本质是比类取象,即“易”。

“类”带有整体性。

宇宙间的任何事物,只要它们之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性,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归属到同一类中。

对“类”的划分和选取,称为比类。

“象”是对“类”共同属性的描述。

人们研究未知事物时,会将具有某些相似点的已知事物与未知事物归为一类,然后猜测未知事物的其它某些性质也与已知事物相像,从而缩小研究范围。

周易的基本模型来自于天文历度的地球、太阳、月亮等的宇宙图景模型,此称为先天八卦。

先天八卦中有日月循环往复、物极必反、阴阳对立转化等规律,然后周文王根据此宇宙图景比类取象,推移及其它事物的规律,此称为后天八卦,这就是周易。

道家经典:易、道三句真言

道家经典:易、道三句真言

道家经典:易、道三句真言道家方面的典籍浩如烟海,“穷年不得尽其观”,因此我们应该掌握核心的问题。

三句话尽管简约,但并不简单,因为它概括了道家思想的核心话题。

一、《周易》真言易道广大,乾坤并健,阴阳消长,与时偕行。

它的三句真言可以这样概括:一、生生之谓易;二、保合太和;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第一、生生之谓易“生生之谓易”包括这样两层涵义:一是“富有之谓大业”;二是“日新之谓盛德”。

只有变易才能生生,生生才能富有,此谓“富有之谓大业”。

《系辞》讲:“夫易圣人所以崇德广业也。

”就是说要注意道德这个层面的建设。

一个人道德的缺失,可能会使他整个的财富化为乌有。

中国人讲“富不过三代”,为什么?是因为后继者没有一种创业的意识和道德。

生生和富有另一层涵义是“日新”。

所以它把“日新”作为一个重大的德性。

“日新”就是“日日新”,用现代的话讲就是不断地创新。

《周易》上讲“日新之谓盛德”。

依据《周易》乾卦九三的爻辞所讲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君子终日要勤奋不懈地工作,到了晚上又能够不断的反省自己,这样就不会有灾祸。

一个不会反省自己的人是不会进步的。

第二、保合太和《周易·乾·彖》上有句话叫做:“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这里提到了“保合太和”,在太和的“天道”内蕴涵着浮沉、升降、动静、相感的性质,因而产生氤氲、屈伸、胜负的变化,变化有一定的规则,在变化的过程中,每个事物都得到了它应有的位置,并“各得其所”,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取得一种协调、和谐。

《周易》六十四卦都是相反相成的,讲和合、和谐的思想,八卦的天地、水火、山雷、风泽,也是融突而和合、和谐。

“和”的思想后来得到儒家、道家、墨家等的阐发,成为中国思想上一个核心的范畴和首要的价值观,影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

第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易”有“三义”,一曰变易,二曰不易,三曰简易。

“不易”讲的是“易道”,“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就是不易之道。

易经人生三种境界:简易、变易、不易

易经人生三种境界:简易、变易、不易

易经人生三种境界:简易、变易、不易《易经》中的“易”这个字,古人总结它有三个含义:简易、变易、不易。

这三个含义是贯穿整本《易经》的总纲,也是三种人生境界。

1.简易:简单成大美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的根本是简单的,就是阴阳。

六十四卦的符号都是由阴爻和阳爻组成。

阴阳就是道,道也是简单的,所谓“大道至简”。

真正的道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高人指点别人,一语道破天机,不用太多言语。

高明的医生总是一针见血,药到病除,绝对不会开乱七八糟的药物骗钱;精明的商人一招领先,步步领先;武术高手在搏击时总是一招制敌,击中要害,绝对不会大战三百回合才击倒对手……“窗前明月光”“春眠不觉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些诗句够简单,但是正是这些简单的诗句成就了唐诗的大美。

简单是自然天趣,天人合一。

简单就是回归自然,回归那最简单的生活,简单的心境。

简单就是有一颗童心。

有一颗童心,就更容易感到快乐。

简单的心,如同虚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简单的人,如同自然,宁静淡泊,人到无求品自高。

快乐很简单,无求;幸福很简单,知足。

简单是宽广的胸怀,旷达的心态,闲适的心情。

简单是明快的生活方式,大气的人生态度。

简单是与世无争的快乐幸福,无为而有为的大美。

2.变易:应时而进退易虽然简单,就是一阴一阳,但是变化无穷,由阴阳变化生成四象,由四象生成八卦,由八卦两两组合,形成六十四卦,由六十四卦衍生出万事万物。

所以,易有变易、变化的意思,“易经”翻译成英文,就是“讲变化的哲学”。

《易经》:“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化中发展,我们生命中的一切也无时不在变化之中。

变化的结果是非进则退,有的变好,有的变坏,人类社会正是在这进进退退中向前发展。

变化是有规律的,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发生,把握了规律就可以根据当前的现象推测出未来会发生的事情,从而对应不同的时机而选择或进或退。

《易经·坤卦》:“履霜坚冰至。

《易经》读后感 5篇

《易经》读后感   5篇

《易经》读后感 5篇【篇一】《易经》是一部古老而深奥的经典著作,内容涵盖哲学、卜筮、天文、地理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我对《易经》的读后感:读完《易经》,我深深感受到其中的深度和智慧。

尽管它的名字中有"易"字,但实际上《易经》并不容易理解。

它的文字简洁而隐晦,充满了哲学和象征意义。

它所传达的信息需要反复品味和深入思考,才能稍微领会其中的精髓。

《易经》中的六十四卦象和其变化原理,给人以丰富的思考和启示。

它通过阴阳、五行的概念,以及卦爻的变化和组合,表达了宇宙间万物的变化和发展。

这些原理使我意识到宇宙间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同时,《易经》也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以及人道的追求。

《易经》中的智慧和教诲也深深触动了我。

通过卦象的解析和卜筮的方法,《易经》提供了一种思考决策和应对问题的方法。

它鼓励人们从宏观的视角来思考问题,从而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这种思维方式使我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启发我在面对困难和抉择时更加冷静和理性。

然而,《易经》的深奥性也让我意识到我对其中的理解仍然有限。

在读完《易经》后,我深感自己只是踏入了其门槛,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意义等待着我去探索。

因此,我认识到《易经》的学习需要长期的耐心和不断的努力。

总的来说,《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和触动灵魂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对象,也是人生哲学和生活智慧的指南。

读完《易经》后,我意识到自己只是踏入了其中的门槛,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希望能够继续学习《易经》,并将其中的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篇二】《易经》作为一部古老而深奥的经典著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我对《易经》的读后感:《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深度的经典著作。

阅读《易经》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对它所传递的思想和哲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易经》的蕴含的智慧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世界和生活。

周易与道家思想的相互影响

周易与道家思想的相互影响

周易与道家思想的相互影响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经典之一,被誉为“易学之源”。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周易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现其中与道家思想的相互影响。

本文将从易经的起源、易经与道家思想的共通之处以及易经对道家思想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首先,易经的起源。

易经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卜辞文化。

易经最早是作为一种卜筮工具,用来预测天命和人事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易经逐渐发展成为一部包含哲学、宇宙观和道德观的经典著作。

而道家思想则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由老子和庄子等思想家提出。

道家思想强调“道”的观念,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和万物的根基。

易经与道家思想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卜辞文化,这为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奠定了基础。

其次,易经与道家思想的共通之处。

易经是一部充满哲学思想的经典著作,其中的“阴阳”、“五行”等概念与道家思想中的“道”、“无为”等观念有着相似之处。

易经认为宇宙万物的变化都是由阴阳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而道家思想则认为宇宙的本质是由“道”所决定的。

这两种思想都强调了宇宙的整体性和变化的规律性。

此外,易经还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念,即人与宇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道家思想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这些共通之处表明了易经与道家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似的思想基础。

最后,易经对道家思想的影响。

易经作为一部充满智慧和哲学思想的经典著作,对道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易经中的“阴阳”、“五行”等概念为道家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道家思想家如庄子就曾引用易经中的思想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哲学体系中。

易经中的“道”、“无为”等概念也为道家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道家思想家通过对易经的研究和借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综上所述,易经与道家思想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易经与道家思想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卜辞文化,它们之间有着共通之处,如对宇宙整体性和变化规律的强调。

《易经》入门——《易经》中不易、变易、简易的道理,你懂得多少

《易经》入门——《易经》中不易、变易、简易的道理,你懂得多少

《易经》入门——《易经》中不易、变易、简易的道理,你懂得多少说到《易经》,自古流传下来的典籍都离不开一个“易”字,如《地藏易》、《连山易》、《周易》、《易传》……那么这个“易”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如何理解《易经》的“易”字呢?关于《易经》的“易”字,古人总结它有三个含义:简易、变易、不易。

那么什么叫简易?什么叫变易?什么叫不易呢?这“三易”又带给我们哪些人生启示呢?今天这篇文章分享曾仕强教授关于“易”字的解读——易有三义:不易、变易、简易。

把这“三易”的真正内涵和启示予你说个清楚明白!1、什么是变易?说到《易经》,很多人都会明了《易经》是一部阐述宇宙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变化无穷。

《易传·系辞传》:“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唐代经学家孔颖达说:“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简单来说,太极就是宇宙间一切一切共同生存的平台。

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

《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变化生成四象(老阳、少阳,老阴,少阴),由四象生成八卦(乾、坤、震、艮、离、坎、兑、巽)。

八卦代表天地间八种自然现象: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并衍生出万事万物(如乾不仅代表天,还代表父亲、头、马等一切与乾同属一类的事物),构成了这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

如下图:由此可见,这世上的一切一切,只有变动,才有生命,变动不居,才会生生不息。

所以,易有变易、变化的意思。

变易即世上的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中。

先拿人自己来说,我们自己变了没有?有人会想,我还是我,哪里变了呢?实际上现代医学证明,人身体里所有的细胞,每7天就全部变掉了,所以人没有不变的。

再拿太阳和月亮来说:太阳东升西落,月亮阴晴圆缺,日月在天空中轮替变换。

天体事物和人生,没有一个事物是不变的,万事万物都在变化。

只是我们在想到变的时候,一定要想到不变,想到不变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变,这才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

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发展之中,有变有不变,那么什么是不变的呢?接下来我们就说一说什么是不易。

易经解析解读易学中的易与经

易经解析解读易学中的易与经

易经解析解读易学中的易与经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经典,被誉为“易学之源”。

易经是一部关于自然、人生和宇宙的哲学著作,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组合,揭示了宇宙的运行规律和人生的变化规律。

易经的研究不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对易经中的“易”和“经”进行解析和解读,探讨易学中的内涵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解析易经中的“易”。

易经的“易”字,意为变易、易变。

易经认为宇宙万物都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变化是宇宙的本质。

易经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变化组合,揭示了宇宙的变化规律。

八卦是易经的基本符号,包括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

每个卦都有阴阳、刚柔、动静等属性,通过不同卦的组合,形成了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代表了宇宙万物的各种状态和变化。

易经认为,只有了解和把握这种变化规律,才能适应宇宙的变化,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我们来解析易经中的“经”。

易经的“经”字,意为经典、经书。

易经是一部古代的经典著作,被誉为“经书之首”。

易经以八卦和六十四卦为基础,通过卦辞和爻辞的解释,阐述了宇宙的运行规律和人生的变化规律。

易经的经典地位不仅在于其内容的丰富和深刻,更在于其对后世思想的影响和启示。

易经的思想渗透到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易经中的“易”和“经”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易经通过对宇宙和人生的变化规律的解析和解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即易学。

易学是一门研究宇宙和人生变化规律的学问,通过对易经的研究和应用,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宇宙的变化规律,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易学的核心思想是“变通”,即根据事物的变化规律,灵活应变,适应变化,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易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人的修养和自我完善,提倡顺应自然、顺势而为。

易经中的“易”和“经”也可以理解为两种不同的学问方法。

易经中的“易”强调变化和灵活性,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的变化规律,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易经与道家哲学揭示易学对道家思想的解释与发展

易经与道家哲学揭示易学对道家思想的解释与发展

易经与道家哲学揭示易学对道家思想的解释与发展易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典籍,更是一部揭示宇宙规律和人生哲学的经典之作。

而道家哲学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强调追求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

本文将探讨易经与道家哲学之间的关系,以及易学对道家思想的解释与发展。

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典籍,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根本”。

易经以八卦和六十四卦为基础,通过卦象的变化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

易经中的“道”是指宇宙的运行规律和人生的道路,与道家哲学中的“道”有着相似之处。

易经中的“道”强调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与道家哲学中的“道”强调追求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相契合。

易经中的“变化”思想对道家哲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易经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代表了宇宙万物的不同状态和变化规律,这种变化思想对道家哲学中的“无为而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哲学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不要过度干预,而是以无为而治的态度去面对事物的变化。

易经中的变化思想为道家哲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使得道家哲学得以更加深入地发展。

易经中的“阴阳”思想也对道家哲学的解释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易经中的阴阳观念是指宇宙万物的两个对立面,如太阳和月亮、男性和女性等。

道家哲学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相互作用而成,而人应该追求阴阳的平衡和谐。

易经中的阴阳思想为道家哲学提供了深刻的哲学思考,使得道家哲学在阐述人生哲学和追求自然之道时更加准确和完整。

易经中的“变卦”思想也为道家哲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易经中的六十四卦是由八卦经过变化而来,每个卦象都代表了一种特定的状态和变化规律。

道家哲学认为,人生就像六十四卦一样,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

人应该学会适应变化,顺应自然的规律,以达到心灵的平静和内心的和谐。

易经中的变卦思想为道家哲学提供了实践指导和人生智慧,使得道家哲学在实践中更加具体和可行。

综上所述,易经与道家哲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易经中的易指的是什么

易经中的易指的是什么

易经中的易指的是什么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根本”和“悠久智慧的结晶”。

易经以六十四卦为基础,通过阐述卦象的变化和内涵,探讨了宇宙、自然、人类和社会的运行规律。

在易经中,易指的是变化、易于变动之意。

本文将深入探讨易经中的易所指代的含义及其在不同领域的运用。

一、易经中的易的含义易经中的易,代表着宇宙和人事的变化。

易经将变化视为宇宙法则之一,认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观念,即强调了事物及其运行状态的不断变化与演进。

易经所强调的易,不仅指物质层面的变化,还包括了思想、道德、社会结构等多个方面。

易经认为,只有适应变化,不断调整和发展,才能顺应而不逆反自然法则,实现事物的持续发展。

二、易在宇宙变化中的运用1. 天道与易:易经认为宇宙万物的变化是由天道所主宰,而易则是人类对宇宙变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易经通过卦象和爻辞的变动,揭示了天地间自然规律的运行模式,帮助人们认识天地之道,从而更好地适应宇宙的变化。

2. 阴阳与易:易经强调了阴阳的平衡与变化,在易的思想中,阴与阳是对立统一的、永恒变动的两个方面。

易经认为,宇宙万物的变化都是阴阳相互转化的结果,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六十四卦,以揭示和预测人事和自然的变化趋势。

3. 易与时间:易经中的易也与时间密切相关。

易经通过六十四卦的阐释,将时间分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构建了八卦中的变卦和不变卦。

易经将时间视为一个重要的变化要素,以此为基础进行预测和解读,帮助人们把握时机,适时调整,获得成功。

三、易在人事事物中的运用1. 易经中的易与人类个体:易经认为,人与宇宙万物相通且相互影响。

人类的生活与命运都处于一种不断变化与随机发展的状态。

易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不断学习和运用易的原则,来应对生活中的变化,发挥自身的潜能,取得成功。

2. 易经中的易与社会发展:易经中的易不仅仅适用于个体,还适用于社会层面。

社会变革常常伴随着各种挑战和难题,只有适时变通,改变原有模式,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从《易经》之“易”看“天人合一”的和谐观

从《易经》之“易”看“天人合一”的和谐观

从《易经》之“易”看“天人合一”的和谐观摘要:《易经》之“易”有简易、变易与不易之三义。

《易经》阴阳五行、取象类比的认识方法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思维方式,这种天、地、人三才全方位的思堆方式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和谐现。

关键词:易经易天人合一和谐远古时代,先民从宇宙天象、时空变化及其与人们生活、生产之间的关系上去观察认识一切事物。

这种对由天及地及人和由人及地及天的天、地、人相互关系的认识,形成了从宏观整体上去把握事物的整体观方法论和形象整体思维。

《易经》以阴阳五行、取象比类、形象化方法以及尚中和合兼容原则去认识对待周围世界,显现的就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方法和思维方式。

体现了《易经》天、地、人合一的思想。

一、“易”的含义《易经》之“易”有三种含义。

其一,简易之义。

《易经》全部卦象均由“一”、“一”二爻组合而成,看上去非常简单,容易把握。

《系辞传》有云:“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即谓,再复杂的事物都是由最简单的基本元素构成的。

只要抓住它的基本元素及其构成的逻辑脉络,就可以化繁为简,再化简为繁、为多、为千种万种。

其二。

变易之义。

“一”、“一”二爻的组合自有其变化的规律。

六十四卦的不同组合变化无穷。

所谓“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即谓,阴阳的相推和变化是永远的。

万物和人世也就处于不断的“易”之中。

《剥》卦和《复》卦即以事物的“剁”、“复”,说明剥极必复,生生不已的变化之理。

其三,不易之义。

《易经》中虽然六十四卦均由“一”、“一”二爻变化组合而来。

但其组合与变化的意义却不易掌握。

在每一卦中。

不仅“一”、“一”各爻的数量非常重要,而且它们所处的位置也十分关键。

以至于整体与局部之间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

如《泰》和《否》两卦各有三个“一”和三个“一”,但其意义却迴然不同。

《泰》卦:“泰,小往大来,吉,亨。

”《否》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

大往小来。

”为什么为有如此不同呢?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

易经国学与道家思想古代智慧的道教观念

易经国学与道家思想古代智慧的道教观念

易经国学与道家思想古代智慧的道教观念易经国学与道家思想:古代智慧的道教观念古代中国思想史上最为重要和有影响力的两个学派之一是易经国学和道家思想。

这两个学派都是源自于中国道教观念的演化和发展。

易经国学以易经为基础,探索天地之道;而道家思想则以老子和庄子的著作为主要内容,追求道的本源。

本文将分别介绍易经国学和道家思想,并探讨它们在古代智慧中的道教观念。

易经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易经为核心思想体系。

“易”的意思是变化,经则是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易经包括了八卦、六十四卦等内容,通过解读卦象的变化来洞悉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易经国学以宇宙间的“阴阳”、“五行”、“八卦”等概念为基础,说明了世界万物变化的规律。

易经国学的核心观念是“天人合一”,即人和自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易经国学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逆天而行。

它指的是在逆境中能够迎难而上,克服困难和挑战,最终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

易经国学认为,逆境是一种锻炼,可以帮助人们成长和进步,尤其在困难的时候,更能够培养人的意志品质。

通过逆天而行,人们可以以乾坤无尽的精神力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以道教为代表。

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是“道”,即宇宙中最根本的存在和法则。

道家认为,追求和遵循道是人类最终的目标。

“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的重要原则,强调顺应自然,不过度干涉和控制。

道家思想鼓励人们保持内心的平和,宽容和谦逊,追求心灵与宇宙的和谐。

道家思想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无为而无不为”。

这意味着在虚无与有之间的平衡中,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道家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自然规律,只要切合事物的本性,顺应其发展,即可达到自然而然的境界。

无论是对待个人生活还是为国家治理,道家思想强调遵循自然规律,以无为而治的方式来实现和谐与秩序。

易经国学和道家思想虽然有所区别,但都是中国古代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易经国学通过解读易经中的卦象变化来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天地的和谐,以及面对逆境时的勇气和决心。

「易经」里的道理对职场生活有哪些帮助?

「易经」里的道理对职场生活有哪些帮助?

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

易经里面有很多道理都可以应用到职场生活中,对于我们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我将从易经中选取一些道理,阐述它们对职场生活的帮助。

一、“知天易,逆天难”易经中讲到:“知天易,逆天难”。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天时地利人和的规律,就能够顺应自然,做到事半功倍;反之,如果我们逆天而行,就会遭受失败的结果。

在职场生活中,这句话同样适用。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公司的文化、行业的趋势,就能够更好地制定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顺应公司和行业的发展趋势,提高职业竞争力。

而如果我们不了解公司和行业的情况,盲目行动,就容易遭受失败的结果。

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易经中讲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这句话的含义是说,能够了解别人就是智慧,而了解自己就是明智。

在职场生活中,这句话同样适用。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同事、上司和客户的需求和想法,就能够更好地与他们沟通和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而如果我们不了解别人的情况,就容易发生误解和冲突。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就能够更好地制定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提高职业竞争力。

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易经中讲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先修身养性,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就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治理好国家,最终达到天下太平的目的。

在职场生活中,这句话同样适用。

如果我们能够注重自身修养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就能够更好地管理好自己的工作和团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进而推动公司的发展。

如果我们注重家庭的重视和管理,就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四、“因势利导,因时制宜”易经中讲到:“因势利导,因时制宜”。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根据环境和时机的变化,灵活地调整自己的策略和行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在职场生活中,这句话同样适用。

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公司和行业的变化,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策略,就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机遇,提高职业竞争力。

《易》书与“道书”有什么区别?

《易》书与“道书”有什么区别?

《易》书与“道书”有什么区别?在中国,人们习将《连山》、《归藏》、《周易》统称之为《易》书。

自《诗》、《书》、《礼》、《乐》、《易》及《春秋》被规定为学子必读经典后,《易》书也就被称之为《易》经,研究《易》经的学问便谓之“易学”;而对於脱离开六十四卦卦画形式,以义理分章节,理论联繫社会实际事物径直讲道理为主之书,如《黄帝经》、《老子》之类,则谓之以“道书”,研究这类著作的学问被冠之以“道学”的名目。

至於这“易书”与“道书”,“易学”与“道学”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学者几乎不论,唯有庄周提到过一句,则也是一提而过,未作深入探讨。

究其实,易学与道学原本就是一种学问,都是中国古典哲学理论,没有本质上的任何不同之处:《易》导之以阴阳,以天道、地道、人道、时变而立卦为象,取象喻理,以言天地万物变化之规律,教人明白道理,上应天时,下顺地利,中通人和,以时而动,与时偕行,辨证阴阳,化不利为有利,以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做成事业,使社会文明以教,祥和而化,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道书之作,同样是教人“凡论必以阴阳为大义”,教人以顺天道、法地理、应人性、随时宜、统而以观、变通而行之理,用之於修性、正心、顺言、达理、在持家、治国、平天下中做成事业,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若真要在“易”书与“道”书两者之间找出不同之处来,则只有在《易》“道”两类书籍产生早晚、传道理形式、各自的优缺点上,存有一些因形式不同而出现的差别。

(一)成书时间早晚的差别。

中国古代典籍之中成书时间最早的是《易》经,它的卦画部分形成至今,或有万年之久;给其图案画注之以文字,也极有可能同中国文字的产生历史同步。

所以,即使取大打折扣的最保险之说,《易》书的成书时间,距今至少也有七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了。

道书是在文字产生并成为语言载体之后,脱离开六十四个图案画的束缚,按事理分章节而依纯文字写出来传播道理之书。

这种书籍的产生最早的大概为《黄帝经》,今所见到的长沙马王堆西汉早期墓中出土的《黄帝经》,结构严谨,语气连贯,文义古奥,语言有韻,《六韬》、《周书》、《管子》都有文字、义理之引,可资对照。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原文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原文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原文
(最新版)
目录
1.《易经》与天地规律的契合
2.《易经》对天地之道的阐述
3.《易经》对人们生活的指导意义
正文
《易经》是一部古代的哲学著作,它探讨了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以及人类如何与这些规律相互作用。

在《易经》中,有一句话:“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这句话表达了《易经》与天地规律的契合,以及它对天地之道的阐述。

首先,《易经》与天地规律的契合。

在古代,人们认为天地是有规律可循的,而《易经》正是通过对这些规律的探究,揭示了天地之道。

《易经》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就是对天地规律的抽象和概括。

这些卦象虽然看起来神秘,但它们实际上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总结。

因此,《易经》被认为是与天地规律相契合的。

其次,《易经》对天地之道的阐述。

《易经》认为,天地之道是公正、公平、无私的,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包。

在《易经》中,天地之道被描述为“周行而不殆”,这意味着天地之道是永恒不变的,它始终在运行,始终在影响着万物。

同时,《易经》也认为,人类社会的运行也应该遵循天地之道,这样才能实现和谐与平衡。

最后,《易经》对人们生活的指导意义。

《易经》虽然揭示了天地之道,但它并不仅仅是一部哲学著作,它更是一部实用的生活指南。

在《易经》中,人们可以找到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如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等等。

这些方法都是基于《易经》对天地之道的理解,它们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实现和谐与平衡。

浅析《易经》中的易与道

浅析《易经》中的易与道

浅析《易经》中的易与道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使用各种方法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但是直到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宇宙对于人类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那么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之前,怎么能够得到破解宇宙的密码呢?对这话题之前我也是一头雾水,但经过不断的了解以及研究,看了无数的书籍,浏览了许多有关《易经》的相关文章,也感谢中大博研教育提供的学习资料以及大师讲诉的风采,经过张其成等大师的深度解析后改变了以往对《易经》的印象。

随后也针对《易经》这一话题,进行了一番探讨,大致解析了《易经》中的“易”与“道”,整理了一些关于《易经》的理解:一、《易经》中的“易”指的是什么?1、“易”所指的是规律、万物纲领和功业:《系辞》里面有句话:“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

事物在天地变化中以表里包含阴阳,既相互对立冲突又相互资生依存,这是物质置于世界的一般律,成就事物的纲领,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

此谓“易”的伟大功业及事业。

2、“易”为天地人三才之道:“《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三才之道也。

”—《系辞》3、易无思无为:“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

—《系辞》4、易的道性:“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系辞》5、圣人的明心见性:“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系辞》6、“静虚动直”理论:“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系辞》7、性命双修:“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说卦》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系辞》二、《易经》中“道”的体系:1、“道”的结构:《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系辞》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说卦》曰:“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2、“道”就是总纲:《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经》之“易”有三义

《易经》之“易”有三义

《易经》之“易”有三义《易经》的“易”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曾仕强教授解释说,“易”有三义,第一个是简易,第二个是变易,第三个是不易。

《易经》看起来如此神秘复杂,为什么说它是“简易”呢?而“变易”和“不易”又该如何理解呢?其实不变的是原则,万变的是现象。

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的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一条中心线索,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对立统一的方法,即矛盾的分析方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简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复杂再深奥,一旦人类的智慧达到,就可以把它们转换成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问题。

2、变易:是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发展着,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如果离开这种变化,宇宙万物就难以形成。

3、不易:是指在宇宙间万物皆变的前提下,还有唯一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万象之物的东西不变;即是说万物皆变的规律是永远不变的。

所谓'不易',就是基本平衡;'变易'就是发展变化,就是不平衡;'简易'就是世界上所有最复杂的事物可以用最简单的符号来概括。

发展变化、不平衡是绝对的、永恒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易经》所揭示的,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变化的基本规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依据《易经》的道理,来把握这变幻莫测的未来世界呢?简易什么叫简易?我们拿一样东西来说明,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筷子,这样大家就容易明白了。

我们天天用筷子,却不知道筷子也蕴含着《易经》的道理。

简单明了,方便携带,而且容易操作,这些都是筷子本身的特性。

所谓简,就是不要把事情搞得太复杂。

易经的重点——易以道阴阳

易经的重点——易以道阴阳

易经的重点——易以道阴阳
宇宙万有,肇源于气化,易为钩深致远,探本求源,故从气化着眼,其所作之卦爻,无非都是气化的指标。

太史公曰:“易以道阴阳也。

”因为阴阳可以概括整个宇宙两大类型的气化。

阳,是指的阳气化,而为“轻清之气上浮于天”,以成万有之“能”。

阴,是指的阴气化,而为“重浊之气下坠于地”,以成万有之“质”。

阳之所以成能,由于阳的性质是挥发的、向外的、进展的,亦即天道左旋。

阴之所以成质,由于阴的性质是凝聚的、内向的、收敛的,即地道右旋。

如下图。

易道虽然深邃精微,弥纶万有,但博而约之,则易学的主要支柱就是阴阳两种气化絪缊变化的作用。

系辞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着性也,仁着见之谓之仁,知着见之谓之知。

”又曰:“生生之谓易,成象谓之乾,效法谓之坤,极数知来谓之占,通变谓之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所以研究易经,应从阴阳两种气化着
手。

盖乾坤即阴阳,乾坤即易之门户。

所以系辞云:“乾坤其易之组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现代学者认为周易一书的阴阳大义,是关于宇宙万有事事物物对立统一的运动、变化、发展这一类哲学原理。

在特殊的“象征”形式中的自然反映。

朱熹说:“天地之间无往而非阴阳。

一动,一静,一语,一默,皆是阴阳之理。

”朱子语类“读易纲领”,正可作为周易阴阳喻象贯穿全书的结论。

关于“易”、“道”的几个概念(李仁贵珍版)

关于“易”、“道”的几个概念(李仁贵珍版)

关于“易”、“道”的几个概念(李仁贵珍版)常见易经、道德经等理解,关于易、道的说法千奇百怪,个人以为关键是几个基本概念没有厘清。

例如,什么是易?什么是道?等等。

先说什么是易,易即是变。

但是易经说的变,是指怎样的变化,或者说是变化的哪个阶段呢?《乾凿度》:“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

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沌。

浑沌者,言万物相混成,而未相离。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

”说易之前,还得简单补一个概念叫“炁”,现在常用“气”替代。

这玩意是什么呢?在易经里,它是易的原因和动力,正因为有它才有万事万物的变化发展。

简单地说,为什么会变?因为有“炁”。

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再加一个太极,道家文化称之为先天五太。

太易是什么?就是变化的最开始状态,变化的推动力“炁”还没出现;太初则指“炁”出现了,但还没出现变化的迹象;太始,是说已经有变的迹象了;太素,则是即将发生质变了;而太极指的是变化已经万事具备可以开始了。

——若果说,变化是指A->B(或者严格的说是非A),那么在A演变为B(非A)的过程中,存在一个状态,即A已经具备了变成B(非A)的一切条件和趋势,但还没变为B(非A),此时A依然是A不是B(非A),但同时A已经不是A了将变成B(非A),这种将变未变的状态叫混沌,也就是介于A与B(非A)之间,就像是A 与B(非A)混合在一起链接在一块一样,你没有办法区分。

而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易。

所以,易指的是A到非A(B)变化过程。

然后,B再变化为非B,如此不断演化,将形成一条变化的轨迹。

这个变化的轨迹叫什么呢?道。

“道”是“易”的叠加。

《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名,“炁”之现也;无名,未见“炁”之现也,即太易;有名,“炁”之始也,即太初;为道自易始,观太易、太初以察其变,因易为混沌,将变未变,故曰“同出而异名”(一为太易,一谓太初),同为A到非A之易而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易经》中的易与道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使用各种方法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但是直到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宇宙对于人类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那么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之前,怎么能够得到破解宇宙的密码呢?
对这话题之前我也是一头雾水,但经过不断的了解以及研究,看了无数的书籍,浏览了许多有关《易经》的相关文章,也感谢中大博研教育提供的学习资料以及大师讲诉的风采,经过张其成等大师的深度解析后改变了以往对《易经》的印象。

随后也针对《易经》这一话题,进行了一番探讨,大致解析了《易经》中的“易”与“道”,整理了一些关于《易经》的理解:
一、《易经》中的“易”指的是什么?
1、“易”所指的是规律、万物纲领和功业:
《系辞》里面有句话:“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

事物在天地变化中以表里包含阴阳,既相互对立冲突又相互资生依存,这是物质置于世界的一般律,成就事物的纲领,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

此谓“易”的伟大功业及事业。

2、“易”为天地人三才之道: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三才之道也。

”—《系辞》
3、易无思无为: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

—《系辞》
4、易的道性: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系辞》
5、圣人的明心见性:
“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系辞》
6、“静虚动直”理论: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
生焉”。

—《系辞》
7、性命双修:
“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说卦》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系辞》
二、《易经》中“道”的体系:
1、“道”的结构:
《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系辞》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说卦》曰:“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2、“道”就是总纲:
《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道)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
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孔颖达疏:“於行谓之德,於事谓之业。


3、“道”的态势:
《系辞》曰:“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知变化之道,其知神之所为乎”。

4、人“道”的构架:
《系辞》曰:“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5、天地、日月及世间“道”的性质:
《系辞》曰:“天地之道,贞胜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

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6、人“道”的修为:
《系辞》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

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7、圣人“道”的性质及修为:
《系辞》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