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解释基础(王英民)第12课——地震相分析

合集下载

地震资料解释ppt课件

地震资料解释ppt课件

79
存在问题和不足——技术
(1)构造解释的速度陷阱和时深转换精度问题。 如何建立准确的空间速度场实现变速时深转换
(2)岩性、地层、微构造等隐蔽性圈闭的识别率、描述精度仍然较低。
(3)断层封堵性研究缺少有效的技术手段。 (4)非均质性储层、薄储层和裂缝性储层的预测描述能力差。
(5)潜山风化壳和内幕储层地震反射特征不明显,描述困难。
Tg1~Tg3断层迭合图
36
相干技术
相干数据分析就是通过互相关方法检测数据体的连续性,突出地震同相轴的不 连续性或突出其连续性。该方法对于识别断裂系统的组合关系,检测小断层分布极 为敏感。因而可以精确落实四五级小断块。
LANDMARK
37
沿
VAR 1







VAR 2
VAR 3
(ZONATION OPTIONAL) (PCA OPTIONAL)
资 料


(合成记录)确定地质层位


研 究
层位解释
组合断层
剖面解释
作T0 图
储层预测
沉积构造

发育史研究

时-深转换

… … 构造图
储层厚度图
油藏分布图

含油气远景评价、目标优选、提供钻井井位
地震常规解释流程图
综合解释
12
13
+ 测线位置资料 + 探井资料:钻井、录井、测井、试油、地
质分层等资料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
1
2
提纲
+ 前言 + 构造解释 + 岩性解释 + 不同油气藏描述技术

第12课地震解释-区域地震相分析65_NoRestriction

第12课地震解释-区域地震相分析65_NoRestriction
地震资料解释基础王英
第12课







北 (

地 )





王英民 2013年
4. 区域地震相分析
• 4.1 概述
• 4.2 地震相参数 • 4.3 • 4.4



球 地震相编图及其沉积相解释 地 ) 京 典型沉积体的地震相特征 北 ( 学 大 油







4.4 典型沉积体的地震识别






北 (

地 )








河口水动力特征及三角洲类型
波能低,潮流弱, 河流输沙量大,
波浪作用显著增强,潮 流的作用使河口砂坝与 潮成砂体连接成一体,
河口潮差变大,潮 流增强,
波浪作用强烈,且无 定向的沿岸泥沙流运 动,






北 (

地 ) 波浪作用特别强烈,沿岸运
动的泥沙数量很大,所形成 的砂体迫使河流沿岸流动。
波浪较强,潮差小,潮 流弱,河流输沙量有限,





王 1)不同河
海作用方 式下的三 角洲类型 变化


科尔曼
4.4.3 海盆河控三角洲
• 三角洲是在较平缓的地形背景下,在河水和海(湖)水的共同作 用下所形成的复合沉积体。其基本特征是: • (1)离盆地边界较远,不受盆缘边界断层活动的控制。 • (2)以S型、顶超型和复合型前积构型最为普遍。共同特征是 底积层较发育,反映陆源物质较细、这与前述的冲积扇和近岸水 下扇形成显著差别。 • (3)一般在顶积层部位主要为中振幅中连续性结构;在前积层 部位振幅和连续性有所增强;至底积层部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 三角洲进积速率高,前缘斜坡的坡度较陡,这时容易诱发浊流, 以三高结构为特征;另一种是三角洲进积速率较低,浊流不发育, 以弱振幅甚至无反射结构为特征。一般说来以前一种情况为多. 从振幅在三角洲层序中的垂向变化上看,在前缘浊积扇发育的三 角洲中一般表现为向上减弱反射结构;而在前三角洲为稳定泥岩 的沉积体中则一般表现为向上增强反射结构。 • (4)地震相单元具伸长锥状外形。由于其规模一般较大,长、 宽可在数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因此受视野的限制,其外形特征 在地震剖面上可能不很明显,这时应注意从沉积体的等厚图上分 析其外形特征。

第11课地震相分析

第11课地震相分析

(1)平行(亚平行)反射构型
以同相轴彼此平行或微有起伏为特点。它是沉积速率在横向上大体相等的均匀 垂向加积作用的产物。在陆棚、深海盆地、深湖或浅湖、沼泽等许多相带中都可 发育,因此多解性很强,但反映了在稳定条件下的均匀沉积这一点是相当明确 的。此反射构型中的连续性一般都比较好。振幅和频率则可以因情况不同而异。
关于地震反射结构与地震反射结构的术语
• 在国内一些地震地层学教材中将含义为同相轴 的排列方式特征的“Seismic configuration” 一词译为“地震反射结构”,这与人们在沉积 岩石学中对“结构”( texture)概念的理解 是不吻合的。故根据configuration的一般含义 (构型),采用地震反射构型的术语。
叠瓦状前积反射、下切谷
6)杂乱前积构型
在前面介绍的各种前积构型类 型中,如果同相轴不平整呈起伏 状,并且连续性较差,则可称之为 杂乱前积构型。它的地质意义与其 对应的前积构型类型相似,区别在 于其岩性界面横向上不稳定,变化 大,这可能是高能条件下沉积所造 成的。如冲积扇等常具此种前积构 型;也可能是由于重力滑动或构造 变动使岩层发生强烈变形,如盆底 扇、陆坡扇等可具此种构造。应注 意不要把杂乱前积构型的概念与杂 乱反射结构的概念相混淆。前者强 调的是同相轴之间的排列方式,是 几何地震学信息。而后者强调的是 同相轴的物理地震学特征。具有杂 乱前积构型的沉积体一般都具有杂 乱反射结构。然而具杂乱反射结构 的岩层如果不具进积的条件,就不 会具有杂乱前积构型。
差异小
差异大
• 视周期(视频率):反映了反射界面之间间距的大 小。间距越大,则它们各自产生的反射波之间的时间 差越大,即相当于视周期越大。反之间距越小则视周 期越小。当界面间距小于入射地震波的1/4主波长 时,两个界面形成的反射波将相互叠加成为一个复合 波,从而无法将两个界面区分开,这就是地震波的垂 向分辨率。由于视频率的影响因素很多,干扰因素的 影响往往比地质因素更强,因此除了其地质意义特别 重要的少数场合,一般可不考虑视频率的特点。

地震资料地质解释 第12课地震解释-区域地震相分析 [兼容模式]

地震资料地质解释 第12课地震解释-区域地震相分析 [兼容模式]

4. 区域地震相分析•4.1 概述•4.2 区域地震相标志•4.3 地震相划分与沉积相解释•4.4 典型沉积体的地震相特征•4.5 典型地震相模式4.1 概述•4.1.1 地震相分析的有关概念•4.1.2 地震信息的类型和地震相标志•4.1.3 区域地震相与精细地震相的区别•4.1.4 地震相单元的分级•地震相:地震反射的面貌,具体表现为各种地震相标志的特征。

•地震相划分:在相应的地震地层单元内部,根据地震相标志划分出不同的地震相单元,•地震相分析:根据地震相特征进行沉积相的解释推断。

陆坡•相:facies4.1.1 地震相分析的有关概念4.1.2 地震信息的类型和地震相标志•(1)常规地震剖面上的定性信息•1)同相轴的视振幅、视频率和连续性(物理地震学信息)•2)同相轴的形态和相互叠置关系(几何地震学信息)•3)地震相单元的外形(几何地震学信息)地震相单元的外形要在三度空间上确定(2)地震资料的定量属性信息•包括波阻抗、速度、振幅、频率、吸收系数等•这些信息需要对常规地震资料进行特殊处理获取波阻抗剖面振幅属性(3)地震相标志•(1)地震反射结构(Seismic texture):地震反射同相轴的物理地震学特征,包括其视振幅、视周期(视频率)和连续性三个方面;•(2)地震反射构型(Seismic configuration):指同相轴的形态和叠置关系;•(3)地震反射外形(Seismic form):地震相单元的总体形态。

(1)区域地震相分析:对体系域或层序,利用地震反射构型、结构和地震相单元外形进行定性的地震相分析。

属于定性分析的范畴;通常用二维地震资料,并结合层速度岩性预测资料进行。

4.1.3 区域地震相与精细地震相的区别(2)精细地震相分析:对准层序或准层序组,利用定量属性信息进行半定量地震相分析。

需要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并结合反演资料在平、剖面上综合分析。

4. 区域地震相分析•4.1 概述•4.2 区域地震相标志•4.3 地震相划分与沉积相解释•4.4 典型沉积体的地震相特征•4.5 典型地震相模式4.2 区域地震相标志•4.2.1 地震反射结构•4.2.2 地震反射构型•4.2.3 地震反射外形4.2.1 地震反射结构(Seismic texture )•在沉积相标志中,沉积结构是指沉积岩的基本组分——碎屑颗粒、杂基与胶结物的特征。

地震构造解释

地震构造解释

“X”型 “y”型 “人”型
4、组合顺序
• 由上到下 • 由新到老 • 由大到小——控盆、控凹、控洼 • 由主到次
n =0 ∞
其中τ为地震波在海水中的垂直往返旅行时。
如图:SB是一组海底反射波,在下面等间隔地出现了多 次波SBM1和SBM2,它们均可被预测出来。
3.3
断层解释
3.3.1 断层地质模型及其地震响应 3.3.2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一般标志 3.3.3 几种典型断层和断裂的解释 3.3.4 断层平面组合
阶梯状
②同生断层:是一种张性环境下形成的同沉积断层
Inline1307
断层反转 构造样式
基底
主断层
北海盆地:同沉积断裂模型
构造地层学进展
物源(砂)分散体系
③微小断层(低序级断层):断层级别在四级以下, 断距在10m左右的低序级断层。它在油田勘探开发后 期挖潜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④逆冲断层系:主要与区域挤压应力作用有关,其表现特征主 要有高角度的逆冲断层(与基底断块挤压有关)和低角度的逆 掩断层两类(与基底和表层滑脱有关)。
BD为一反射界面(倾斜层),在均匀介质中传播,自激自收。BD界面 的反射同相轴 B∗D∗ 。BD和 B∗D∗ 分别定义在目标空间和象空间。 通过 h = vt / 2 将时间转化为深度,则时间剖面(象空间)和地质 界面(目标空间)就可以统一在一张图上,但BD和 B∗D∗ 并不重 合。这种不一致就叫做地震数据的偏移效应。 ∗ 将反射 B ∗归位到B处, D 归位到D处的过程叫做偏移处理。
3.2.5 偏移剖面在构造解释中的意义
• (1)水平叠加剖面与偏移剖面 • (2)二维偏移与三维偏移 • (3)闭合问题
3.2.6 速度变化引起的构造假 象层强界面造成的构造假 象——多次波

地震相定义、划分、识别及特征

地震相定义、划分、识别及特征

地震相通过层序的划分,可以大致确定不同类型的砂岩储集体在纵向上发育的有利层位。

通过对有利层序内地震相的研究,可以确定砂岩储集体的沉积相及横向的分布范围,从而为砂岩储层的综合预测奠定基础。

一、地震相分析(一)地震相概念地震相是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是由沉积环境(如海相或陆相)所形成的地震特征,是指一定面积内的地震反射单元,该单元内的地震属性参数与相邻的单元不同.它代表产生其反射的沉积物的岩性组合、层理和沉积特征。

(二)地震相分析地震相分析就是在划分地震层序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参数特征上的差别,将地震层序划分为不同的地震相区,然后作出岩相和沉积环境的推断。

用来限定地震相单位的基本参数是那些涉及层系内部的反射形态和层系本身的几何外形的有关参数,目前在地震相分析中使用的地震反射参数及其地质解释如下:(1)反射结构:反射结构反映层理类型、沉积作用、剥蚀和古地貌以及流体类型。

(2)地震相单元外形和平面组合: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相组合有特定的层理模式和形态模式,导致反射结构和外形的特定组合,从而反映沉积环境、沉积物源和地质背景。

(3)反射振幅:反射振幅与波阻抗差有关,反映界面速度一密度差、地层间隔及流体成分和岩性变化。

大面积的振幅稳定揭示上覆、下伏地层的良好连续性,反映低能级沉积;振幅快速变化,表示上覆和(或)下伏地层岩性快速变化,是高能环境的反映。

(4)反射频率:反射频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层厚度、流体成分、埋深、岩性组合、资料处理参数等。

视频率的快速变化往往说明岩性的快速变化,因而是高能环境的产物。

(5)同相轴连续性:它直接反映地层本身的连续性,与沉积作用有关。

连续性越好,表明地层越是与相对较低的能量级有关;连续性越差,反映地层横向变化越快,沉积能量越高。

(6)层速度:层速度反映岩性、孔隙度、流体成分和地层压力。

由于同一地震相参数的变化可以由多种地质作用产生,因此地震相分析具有明显的多解性。

但是既然地震相是沉积相的反映,地震相必然能够反映储集体或油气储集相带(刘震,1997)。

地震资料解释

地震资料解释
01
沿横轴方向上均匀分布的每条小细线上的波形代表共中心点处叠加道记录,从浅到深有一系列的波组。剖面最左端的第1道代表满叠加次数的第1个共中心点叠加道记录。最右端的道代表满叠加次数的最后一个共中心点叠加道记录。剖面上总共显示多少个叠加道记录就说明有多少个CDP点。所以在剖面时间线零线上边标有CDP序号,而且还标有桩号。
6.沿测线闭合圈对比(剖面的闭合)
剖面间的闭合不能用二维偏移剖面,只有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才能使其闭合。
7.利用偏移剖面进行对比
剖面间的对比:有助于对剖面作地质解释和作构造图等工作。
利用地质规律进行对比 在一个工区内,地质构造特征及地质结构都遵循一定的地质规律,它们必然反映在时间剖面上,抓住其规律对剖面的对比解释有好处。这需要解释人员有较强的地质理论基础和经验。
角度不整合:在0.5s左右存在角度不整合
(二)、超复和退复
超复和退复发育于盆地边缘的斜坡带,也是不整合的一种表现形式。 1.超复 在海侵时,地层沉积范围不断扩大,盆地边缘地带的新地层会依次超越覆盖在下面较老地层之上。在时间剖面上表现为几组反射波互不平行,逐渐靠拢,在超复点处出现同相轴的分叉、合并现象。超复不整合面上的地层反射波相位,依次被下部地层反射波所代替。 2.退复 当海退时,沉积物分布范围逐渐减小,上覆新地层沉积范围不断向盆地中心退缩。在时间剖面上,上覆新地层的反射波逐步被下面老地层的反射波所替代。
(一)、不整合
不整合是地壳运动引起的沉积间断。它对油、气的聚集有密切关系,对地震地层学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不整合分为平行不整合与角度不整合两种。 1.平行不整合(假整合) 老地层主要受上升运动影响,呈水平状态出露地表,遭受较长时期的外力作用破坏之后,又受下降运动影响而沉降,继续接受新的沉积,因而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其间存在侵蚀面,这种现象称之为平行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在时间剖面上不容易识别,但不整合面受到剥蚀而凸凹不平,往往产生绕射波,并且由于波阻抗差变化大,使不整合面上的反射波振幅和波形变化也较大,因此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去辨认平行不整合。

第12课地震解释-地震相分析

第12课地震解释-地震相分析
• 4.3.1 地震相划分 • 4.3.2 地震相的沉积相解释
4.3.1 地震相划分 (1) 地震相划分的概念 地震相划分就是在适当的地震地层单元内 部,根据地震相标志划分出不同的地震相单 元,从而为地震相分析,即根据地震相特征进 行沉积相解释推断打下基础。
(2) 地震相分析的层次及其相应的地层格架
(5)峡谷水道充填反射构型
水 水 水
T40 T4 T5 T5 T5 T53


深 切
T60
深切
Trinidad深水区典型地震相(Lorena Moscardelli,2006)
河谷下切面
河道
河道
河道
河道
(6)丘形反射构型
其特征是同相轴之间的间距厚、两边薄,从而向两侧倾斜,总体上表现为丘 形正向隆起。它表明沉积速率为中间大、两边小。通常在各类扇体和三角洲沉积 体的横切面上容易见到此类反射构型。它与双向前积构型的区别在于两侧无下超 现象,这表明沉积体发育有底积层,泥质沉积较丰富。有时这种构型规模很小, 仅见于很少几根同相轴之间,这往往是滩、沿岸砂坝的表现。
弱振幅断续反射区亚平行中振幅反射平行强振幅连续反射杂乱无序反射杂乱前积反射3地震相编图1地震相剖面图的编制3地震相编图2地震相平面图的编制将各地震剖面上同一地层中的地震相单元投影到平面图上并将它们连结成为平面相区就可以得到某一时期地层的地震相平2地震相划分的依据单因素相图在划分时每次都只考虑一种地震相标志
(6)丘形反射构型
(6)丘形反射构型
4.2 地震相参数
• 4.2.1 • 4.2.2 • 4.2.3 • 4.2.4 基本概念 地震反射结构 地震反射构型 地震反射外形
4.2.4

地震反射外形

地震层序地层分析(王英民)

地震层序地层分析(王英民)
整一--平缓的上超(和)下超 ① 陆棚 ━━━━━━━━━━━━━━ 平行到发散--席状或者楔状 ② 陆棚边缘和前积斜坡: 整一和(或)顶超--下超 浅海靠陆坡 ━━━━━━━━━━━━━━ S形和斜交形--透镜状 ③ 盆地斜坡和盆地底部: 整一--整一、局部上、下超 半深海环境和深海环境 ━━━━━━━━━━━━━━━━ 平行、杂乱--席状披盖、丘形、充填
三维相干数据的应用方法是M.Bahorich和S .Farmar于1994年提出的,由Amoco公司组成了 CTC(Coherece Technology Company),专门展 开这项技术研究。 利用三维相干数据体可获得准确直观的断层 和其它地质信息。 相干技术主要是根据相关原理突出相邻道之 间的非相似性,进而达到检测断层、反映地质异 常特征平、剖面展布的一项新技术。
• 。
• 。
• 。
三、模式识别用于油气层的识别:
• 。
LN1
LN34 LN101 LG7 LN8 LG1 LN18
LG5 LG4 LG2-1 LG101 LG2 LN11 LG3 LG6 LG2-2
利用模式识别确定的油田范围
LN44
第三节
“相干相”分析
适应于层序规模: 岩层、岩层组
方法原理
(2)、时频分析的滤波器参数
时频分析的效果取决于滤波器的特征参数。
滤波器特征 (1)使用零相位滤波器,以保证不改变地震记录的时间特征, 即时移量为零。 (2)要求有足够的频带宽度,至少为两个倍频程,以确保滤波 器的输出信号不产生振荡,即延续时间不大。 (3)要求用于滤波扫描的滤波器响应基本相似,即滤波器的左截 频和右截频对数陡度固定。 (4)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极大值应突出,旁极值应低平。 基于上述要求,可采用两个倍频程的零相位三角形滤波器。滤 波器的优势频率满足公式 fn+1=kfn 式中:fn为第n个滤波器的优势频率;k为频率递归梯度。一般情况 下,k≈1.2,即若第1个滤波器的主频为10HZ,则第2个滤波器的 主频为1.2X10HZ=12HZ,……,如图 1所示。

地震资料解释详解课件

地震资料解释详解课件

层位追踪
05
04 属性分析
地震波的传播原理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地震波的传播路径 地震波的衰减
地震波的种类与特性
体波与面波 反射波与折射波 初至波与续至波
地震资料的采集与处理
地震勘探方法
地震资料解释
主要有反射法、折射法和地震测井等。 不同的勘探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条 件和勘探目标。
基于处理后的地震资料,结合地质、 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知识, 对地下地质结构、地层岩性、油气藏 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
软件操作演示
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展示如何使 用地震资料解释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和解释,包括界面布局、工具 使用等方面的演示。
实践操作:地震资料解释练习题
练习题目的选取 实践操作指导 练习成果展示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解释挑战
01
分辨率提高带来的噪声干扰
02
地层非均质性的影响
03
解释多解性的处理
多学科交叉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地质学与地震学的结合
01
地球物理学与数学的应用
02
物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融合
03
人工智能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前景
智能识别与分类 自动化解释系统的研发
深度学习在反演中的应用
地震地层学解释方法
总结词
基于地震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和分析的方法。
详细描述
地震地层学解释方法主要依据地震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分析地震剖面中地层的连续性、接触关系、沉积旋 回等信息,推断地层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和沉积历史。这种方法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和煤田勘探等领域应用广泛。
地震岩性学解释方法
实际地震资料解释案例分析
地震资料解释概述 实际地震资料解释案例 案例分析方法

地震相解释和构造解释

地震相解释和构造解释

设计的内容为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和地震相解释。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剖面上识别断层并标识断层,在平面上利用相干体进行断层的组合,并且进行地层对比追踪,最后根据解释的断层和层位做等T0构造图。

地震相解释主要内容是在剖面上识别水道的形状,在平面上识别水道的空间展布情况,利用剖面上的地震反射构型、地震反射结构投影到平面上做出平面地震相图。

实验一、地震构造解释一、实验目的学会Discovery软件的安装、建立工区、三维数据加载、剖面显示地震记录。

进行层位对比追踪和断层解释,利用相干体进行断层的平面组合,以及根据解释的层位和断层做出等时构造图。

结合剖面图会分析地质意义和盆地内生储盖组合。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以Discovery软件为解释平台进行以下实验:1 利用Discovery 中模块建立中国的工区和Seisvision模块加载数据。

2断层的剖面解释并结合相干体切片进行断层的平面组合。

根据断层的识别标志进行断层的识别,并结合相干体提高断层识别准度(期间常见的问题:主测线和联络测线方向断层往往不闭合,解决办法是要根据两个方向综合判断断层。

)3 不整一地震反射界面的识别及追踪对比。

4 等T0构造图的绘制。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一般标志)(1)同相轴错断、波组波系错断(中小断层);(2)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同生断层);(3)地层产状突变、地震相特征突变(边界断层);(4)同相轴分叉、合并、扭曲及强相位转换(小断层);(5)断面波、绕射波。

(地震反射界面的追踪对比方法)(1)单一同相轴的基本追踪对比方法★反射波同相轴具线状廷伸特征,相邻记录道的同一同相轴应为一连续的曲线,相邻界面的同相轴应大体平行。

★相邻记录道同一界面反射波同相轴波形特征相似,即振幅、周期、相位数等相似,它们在空间上是逐渐地变化的。

(2)根据波组或波系进行地震反射界面对比★波组是相邻若干个界面形成的多个强反射同相轴的组合。

波组之间是一些振幅比较弱的同相轴,★多个波组组成一个波系。

地震资料解释详解课件

地震资料解释详解课件
地震资料解释详解 课件
目录
• 地震资料解释概述 • 地震资料的基础知识 • 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与技术 • 地震资料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 地震资料解释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01
地震资料解释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地震资料解释是对地震勘探所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解释和推断的过 程,目的是揭示地下岩层的结构和性质,为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地震波的传播路径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会遇到不同介质分界面, 波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反射、折射或散射。
地震波的衰减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介质吸收、散射等原 因,能量会逐渐衰减。
地震波的种类与特性
体波与面波
体波在地下传播,面波则沿地表传播。体波包括纵波和横 波,面波则分为长周期和短周期两种。
反射波与折射波
总结词
基于地震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和分析的方法。
详细描述
地震地层学解释方法主要依据地震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分析地震剖面中地层的连续性、接触关系、沉积旋 回等信息,推断地层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和沉积历史。这种方法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和煤田勘探等领域应用广泛 。
地震岩性学解释方法
总结词
软件操作流程
详细介绍地震资料解释软件的操 作流程,包括数据导入、处理、 解释等方面的步骤和技巧。
软件操作演示
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展示如何使 用地震资料解释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和解释,包括界面布局、工具 使用等方面的演示。
实践操作:地震资料解释练习题
练习题目的选取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震资料解释练习题目,包括二维和三维地震数 据,涉及不同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
地震资料解释存在多解性,即同一组地震数据可能对应多种地质解释。

地震资料解释基础(王英民)第10课——地震相分析

地震资料解释基础(王英民)第10课——地震相分析

别上看沉积速率在横向上并不相同,甚至还存在次级的进积作用。
稳定,因此反射界面在横向上变化不定,通常在冲积平在冲积平
原、滨浅海(湖)以及总的沉积速率相对比较缓慢的扇体等相带中 容易产生这种构造。
(3)发散反射构型
其特征为同相轴之间的间距朝着一方逐渐减小,其中一些同相轴逐渐消失, 从而使同相轴的个数也朝一方减少,与之对应的地层单元的厚度也相应减薄。但 这种地层厚度减薄并不是由于在地层单元顶、底界发生削蚀或上超所造成的,而 是由于各同相轴的间距向一方减小而造成。当两根同相轴的间距减小到地震垂向 分辨率的极限时就合并成为一根,从而使同相轴的数量减少。它是在差异沉降的 背景下,由于沉积速率的横向上递减,导致岩层厚度向一方变薄而造成的。在箕 状断陷中、陆坡上、盆地的构造枢纽带上以及同生断层下降盘上都可以发育这种 反射构型,其构造地质学意义远大于沉积学意义,但对沉积相解释还是有一定帮 助的。
地震资料解释基础
第十课
王英民 2005年5月25日
4 、地震相分析
• 4.1 概述 • 4.2 地震相参数 • 4.3 地震相划分与沉积相解释 • 4.4 典型沉积体的地震相特征
• 4.5 典型地震相模式
4.2 地震相参数
• 4.2.1 • 4.2.2 • 4.2.3 • 4.2.4 基本概念 地震反射结构 地震反射构型 地震反射外形
4.2.3 地震反射构型 (Seismic configuration)
在沉积相标志中,沉积构造是指沉积岩各个部分的 空间排列方式。与之类似,地震反射构型是指地震剖 面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即同相同轴)的空间排列方式。 地震反射构型在形态上与层理构造十分相似,例 如平行反射构型类似于水平层理;前积反射构型类似 于交错层理等,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可将其看做是“超 巨型”的层理。但它们在成因机制上有着本质区别。 层理构造反映是水流体制和物质组分粒度特征的变化, 而地震反射构型则是厚度大致与准层序(以海洋洪水面 为界的地层单元)或成因层(以沉积环境突变面为界的地 层单元)相当的岩层的叠加模式的直接表现,反映的是 宏观沉积作用的性质和沉积补偿状况等。它们都在沉 积相解释推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反射构型受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过程的影响 较小,且一般都具有显著的沉积相意义,因此在地震 相分析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12课地震解释-区域地震相分析

第12课地震解释-区域地震相分析
地震资料解释基础
第12课
王英民 2010年
3)前积反射的成因及地质含义
• 顶积层:可容空间增长速率>沉积物供应速率 • 底积层:反映粒度粗细 • 前积层:侧向加积速率,其规模反映水深大小 • 控制因素:
– – – – – 可容空间增长速率 沉积物供应速率 沉积物粒度 水深 坡度
① S形前积的成因及地质含义
4.3.1 地震相编图
沉积相单元的级别:其分布范围具有依次包容性。 从大到小依次为相、亚相和微相。 地震相单元的级别:同样可分为地震相、地震亚 相和地震微相。其分布范围也具有依次包容性。 根据地震反射构型所划分的相单元分布范围最 大,而根据地震反射结构所划分的地震相单元分布范围 小一些。在同一地震反射构型的分布范围内可以出现多 种地震反射结构,二者也具有包容性。因此可以把根据 地震反射构型所划分的相单元称为地震相;而把根据地 震反射结构划分的地震相单元称为地震亚相。
④斜交型前积的成因及地质含义
沉积条件: 盆地缓慢或者没有发生沉降,海平面静止不动。 相对高的沉积物供应速率。 代表一种相对高能的环境。
⑤叠瓦状前积的成因及地质含义
沉积条件: 水平面相对静止; 水深较浅、坡度缓。 发育在浪控三角洲、坳陷湖盆三角洲、பைடு நூலகம்坡碳酸盐台地等环境中。
⑤叠瓦状前积
沉积条件: 水平面相对静止, 水深较浅、坡度缓。 发育在浪控三角洲、坳陷湖盆三角洲、缓坡碳酸盐台地等环境中。
沉积条件: 可容空间增长速率>沉积物供应速率 含较丰富的细粒沉积 一般解释为相对低能的三角洲沉积环境、前积陆坡
②下超型前积
沉积条件: 可容空间增长速率>沉积物供应速率 沉积物较粗
③顶超型前积成因及地质含义
沉积条件: 可容空间增长速率<沉积物供应速率,相对海平面静止不动。 含较丰富的细粒沉积 一般解释为相对低能的三角洲沉积环境、前积陆坡,处于相 对海平面静止时期

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分析第二节地震相分析地震相是由地震反射参数(振幅、频率、相位、同相轴以及反射结构等)所限定的三维地震反射单元,它是特定沉积相或地质体的地震响应。

从研究层次上来看,地震相是地震层序或体系域的次一级单元,一个层序可以包含若干种地震相,这些地震相往往是特定沉积相的地震响应,因此对地震相的理解是应用地震相推断和划分沉积相的基础。

地震相的分析和识别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通过肉眼来观测地震反射特征,并与所建立的标准地震相特征进行比较,判别属于何种地震相,俗称“相面法”。

这种方法一般应用于局部的地震资料解释和分析中,解释和识别精度较低。

第二种方法是应用地震数据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一定的数学方法对地震数据体进行分析和计算,提取出能够反映沉积相变化的属性参数,依据地震属性参数的空间变化划分地震相,这种方法被称为定量地震相分析方法。

由于该方法能够对整个地震数据的属性参数进行精确分析和计算,因此是一种高效、先进的分析方法。

在本节主要介绍第一种地震相识别方法,定量地震相识别方法在地震属性分析一节中介绍。

一、地震相划分参数及地质意义(一)地震相分析参数地震相分析就是利用地震反射结构、连续性、振幅、频率、层速度和外部几何形态等参数解释和分析不同参数组合所反映的地质意义,从而推断可能的沉积相。

这些地震参数及其地质解释如表11-1所示。

表11-1 地震相参数及其地质意义(二)内部反射结构反射结构是指层序内部反射同相轴的横向变化情况及同相轴之间的关系。

根据内部反射结构的形态可以分为平行与亚平行反射结构,发散反射结构,前积反射结构,乱岗状反射结构,杂乱状反射结构和无反射。

1.平行与亚平行反射结构反射层由一组平行和亚平行的地震反射同相轴构成,地震相以中强振幅、中高连续性、近平行反射结构为特征,它往往出现在席状、披盖及充填型单元中。

平行与亚平行反射代表均匀沉降的陆架三角洲台地或稳定的盆地平原背景上的匀速沉积作用(图11-7a, 7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地震相转沉积相 的思路
推荐的思路是:
从盆地整体着眼,从沉积体(骨架相)识别入手,以 盆地宏观沉积模式为指导,以钻井做为控制点,与地震
宏观岩性预测技术相结合,综合分析推断,以预测沉积
相的性质和展布。
沉积体识别是地震相分析的精髓
• 沉积体是水流体系和物源的最直接的体现,构成 了沉积体系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骨架相。而只要 把骨架相的性质和展布规律搞清楚,则充填于其间的 其它沉积相单元乃至于沉积体系域的性质也就迎刃而 解,正所谓“纲举目张”。 • 从地震相的特点上看,识别宏观沉积体是其独到 的长处。它可以在三度空间上清楚地刻划沉积体的外 形和岩层的叠置模式,而这是识别沉积体的极为重要 的依据。由于沉积体的识别主要利用的是几何地震学 的信息,因此其受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因素的影响比 较小,可靠程度比较高。大多数沉积体都有明显的差 别,故“同一地震相对应多种沉积相”的问题相对比 较小。即使那些多解性较强的沉积体,也可以根据其 它标志综合研究而加以区分。
一种地震相可以与多种沉积相相对应。钻井的作用 在于作何解释,应当根据该 区与骨架相的相互关系,以及与控制井点的相互关
系,根据盆地沉积模式加以推断。
与岩性地震技术相结合
• 在传统的沉积相研究中,含砂率图所展示的砂体分布 特征是识别沉积体,划分沉积相的重要依据。
2)顶超型前积构型
其特征是缺失顶积层,前积层向上方以顶超的方式终止于地层单元顶界上。顶超关系 的存在表明顶积层不是因后期构造侵蚀而缺失的,而是由于在水平面相对静止时期可容 空间保持不变,使水平面以上无法发生垂向加积作用,沉积过路的沉积物只能在沉积体 前缘带进积下来,从而缺失顶积层。其底积层发生的地质意义同s型前积构型相同。通常 在水平面相对静止时期泥质丰富的三角洲中容易发育这种反射构型。
5)叠瓦型前积构型
其特征与斜交型很相似,区别仅在 于前积层的倾角更平缓,所对应的地层 更薄,通常仅相当于1-2个同相轴的间距,从而形态上就如同叠在一起的瓦片 一样。它是在水平面相似静止时期,于水深较浅、坡度较缓的背景下由沉积物 进积而形成的。通常发育于浪控三角洲、坳陷湖盆三角洲、碳酸盐台地缓坡等 环境中。叠瓦状前积构造由于规模较小,故在地震剖面上较难识别,但在湖盆 中最常见的恰恰是这种构造,因此在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研究中具有格外重要 的意义。
宏观岩性预测技术相结合,综合分析推断,以预测沉积
相的性质和展布。
4 、地震相分析
• 4.1 概述 • 4.2 地震相参数 • 4.3 地震相划分与沉积相解释 • 4.4 典型沉积体的地震相特征
• 4.5 利用层速度进行含砂率预测
• 4.6 典型地震相模式
4.4 典型沉积体的地震识别
• • • • • • • • • • 4.4.1 冲积扇 4.4.2 近岸水下扇 4.4.3 海盆河控三角洲 4.4.4 海盆浪控三角洲 4.4.5 坳陷湖盆三角洲 4.4.6 断陷湖盆三角洲 4.4.7 扇三角洲 4.4.8 海底扇 4.4.9 侵蚀峡谷与下切水道 4.4.10 生物礁
4.4.5 坳陷湖盆三角洲
• 湖盆中的水动力比海盆微弱得多,以建设性三角洲为主。但是湖 盆与海盆在形状、水深、坡度和容纳沉积物的能力上有很大差别, 从而所形成的河控三角洲很不相同。 • 海盆是开敞性的很深的盆地,从而可以保证三角洲的前积斜坡长 期稳定推进。此外在海盆中海平面相对变化的速率和频率要比陆 盆中慢得多,因此三角洲往往能持续性地向盆地内推进,形成规 模巨大的沉积体,发育各种大型的前积构型, • 湖盆则基本上是封闭的盆地,其水深亦比较浅,容纳沉积物的能 力有限。因此当河流携带的粗碎屑沉积物在河口卸载时,往往同 时有大量的泥质沉积物在湖盆中间沉积下来,从而使河口部位与 湖盆中间部位的沉积速率相差不很大,三角洲的进积速率减小, 不利于前积构型的发育。此外湖盆的水平而相对升隆变化要比海 盆中强烈得多,岸线的频繁进退使得三角洲的位置经常改变,同 样不利于前积构型的发育。 • 坳陷湖盆中的三角洲一般都不发育大型的前积构型,而是以叠瓦 状前积构型较为常见,甚至于没有前积构型。
地震资料解释基础
第十二课
王英民 2005年6月1日
4.3.2 地震相的沉积相解释 (2)利用地震信息进行沉积相研究的优缺点
1)地震相具有卓越的三度空间观测能力; 2)地震资料对于控制沉积的背景因素具有独到的 观测能力; 3)地震相分析的横向分辨率高; 4)地震相分析的多解性 强; 5)地震相分析的纵向分辨率低;
• 冲积扇发育在盆地边缘的陆上沉积环境中,其标志主要是: • (1)与盆地边缘大断裂相伴生。 • (2)在横剖面上沉积体为丘状,在纵剖在上为楔状,向盆地内 部厚度减薄,总体上表现为明显的锥状外形。其规模一般较小, 但横向上多个冲积扇往往沿着断层呈串珠状排列,形成扇裙。 • (3)多数冲积扇都具有前积构型,在纵剖面上以杂乱前积构型 最为常见,亦有下超型前积构型和斜交型前积构型。在横剖面上 则可发育双向前积反射构型。其前积构型的共同特点是底积层很 不发育,前积层与下伏地层呈下超接触。这是由于在冲积扇上所 沉积的碎屑物质粒度很粗,在山口处的局部沉积速率特别高所造 成的。在辫状河发育的冲积扇上,由于河流在扇体上的侵蚀和般 运作用强烈,使得扇体坡度减小、长度增加,进积束率减低,从 而前积构型不发育,而是表现为波状构造,相应地其地震相单元 外形也由锥状外形转变为扇状外形。 • (4)其反射结构主要为杂乱反射结构或无反射结构,前者常出 现在以泥石流为主的冲积扇上,后者则以在辫状河发育的冲积扇 上为常见。一般说来从扇根向扇端方向振幅有所增强、连续性有 所变好。
4.4.1
冲积扇
4.4.1 冲积扇
扇体内部为杂乱反射,山前部位的 冲积扇呈斜交前积结构
4.4.2 近岸水下扇
• 近岸水下扇发育在盆缘边界大断层之下,是一种以重力流流动体 制占主导地位的浊积扇体,由于此类扇体直接进入到深湖区中, 距油源岩近,易于形成油气藏,因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其特征与冲积扇很相似,易于从地震剖面上识别。但在地震剖面 上直接将近岸水下扇与冲积扇分开则十分困难。只能根据它们各 自的伴生相带不同而间接地加以区分。冲积扇发育于陆上,与冲 积平原相或沼泽相相伴生;而近岸水下扇则是发育于水下,与深 湖相相伴生,据此,我们可先对伴生相带进行地震相分析。 • (1)冲积平原相的地震相特征变化较大,比较常见的的是波状 构型中振幅中连续性结构。而含煤沼泽相和浊积砂岩较发育的深 湖相一般振幅很强、连续性很好,以平行构造三高结构为特征。 因此当扇体前方不具三高结构而是振幅、连续性较低时,可以有 较大把握将其解释为冲积扇体。 • (2)当扇体前方具三高结构时,若无钻孔资料控制,则可以层 序地层学研究和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一般性的 盆地沉积模式加以推断。从我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的盆地沉 积模式来看,冲积扇主要发育在断陷早期阶段,而近岸水下扇则 主要发育在断陷中期(最大水进期)。

在地形平坦、构造沉降缓慢且水进水退十分频繁的盆
地中,沉积体因经常迁移而几何特征不明显,难以从地震
反射构型和外形上加以识别,这时就需要利用地震宏观岩
性预测技术,帮助发现和识别各种沉积体,进而确定地震 相单元的沉积相意义。
(3)地震相转沉积相 的思路
推荐的思路是:
从盆地整体着眼,从沉积体(骨架相)识别入手,以 盆地宏观沉积模式为指导,以钻井做为控制点,与地震
1)S型前积构型
是标准的前积构型,具有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顶积层发育表明当时该 地区的水平面处于相对上升状态,可容空间增大,从而陆源物质得以向上垂向加 积。底积层发育表明在沉积体的前方也沉积了大量物质,而根据沉积分异原理, 较粗的碎屑物质应在顶积层及前积层的部位上卸载,在与底积层对应的地区则主 要为细粒沉积物,因此可以把底积层发育看作陆源物质粒度较细、泥质沉积特别 丰富的表现。通常在大陆坡和泥质丰富的三角洲中容易发育这种反射构造。
从盆地宏观沉积模式着眼
• 盆地宏观沉积模式是关于沉积盆地之构造、气候背景对于 沉积环境进而对沉积体系域特征的时空发育演化控制作用的全 面深入的概括和总结。因此,掌握了沉积盆地的背景控制因素 就可以通过沉积模式对其沉积相特征进行预测和推断。 • 在地震相分析时,因地震资料中所具有的沉积信息毕竟比
较少,加上多解性强、分辨率低的问题,深感可用资料不足。
然而地震资料在反映盆地的构造背景、演化规律、古地形特征、 物源区远近等背景控制因素方面具有独到能力,所以有必要采 用盆地宏观沉积模式类比方法。
以钻井作为控制点
• 以钻井作为控制点,可有力地增强对地震反射特征
地质意义的理解。这与由钻井出发建立地震相模式
进而“转相”有着本质不同,地震相与沉积相之间
不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因此在其二者关系对照表中,
4.4.2 近岸水下扇 • 冲积扇
起 凸 涛 松
LS4-2
A
B C
陵四区层序S62-63(陵三段上部) 沉积相与沉积体系分布图
4.4.3 海盆河控三角洲
• 三角洲是在较平缓的地形背景下,在河水和海(湖)水的共同作 用下所形成的复合沉积体。其基本特征是: • (1)离盆地边界较远,不受盆缘边界断层活动的控制。 • (2)地震相单元具锥状外形。由于其规模一般较大,长、宽可 在数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因此受视野的限制,其外形特征在地 震剖面上可能不很明显,这时应注意从沉积体的等厚图上分析其 外形特征。 • (3)其重要的标志是发育有各种前积构型,其中以S型、顶超 型和复合型前积构型最为普遍。共同特征是底积层较发育,反映 陆源物质较细、这与前述的冲积扇和近岸水下扇形成显著差别。 • (4)在三角洲的不同部位上具有不同的地震反射结构。一般在 顶积层部位主要为中振幅中连续性结构;在前积层部位振幅和连 续性有所增强;至底积层部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三角洲进积速 率高,前缘斜坡的坡度较陡,这时容易诱发浊流,以三高结构为 特征;另一种是三角洲进积速率较低,浊流不发育,以弱振幅甚 至无反射结构为特征。一般说来以前一种情况为多. • 从振幅在三角洲层序中的垂向变化上看,在前缘浊积扇发育的三 角洲中一般表现为向上减弱反射结构;而在前三角洲为稳定泥岩 的沉积体中则一般表现为向上增强反射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