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起点
关于抗日战争的热点问题
关于抗日战争的热点问题1、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终点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说法:1931年说和1937年说。
这里涉及有关“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的不同概念问题。
说中国抗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抗战算起是可以的,但抗日战争时期应从1937年“七七”抗战算起。
另外,抗战与局部抗战、全国抗战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中国的抗日战争,如笼统地称为中国抗战,应是包括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的局部抗战和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的全国抗战两个大的阶段。
后一阶段人们习惯称作“八年抗战”,即抗日战争时期。
所以,1931年“九一八”抗战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
但如果要求1931年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开端,那与此相衔接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下限就必须由1937年改为1931年,是不可取的。
众所周知,1931年至1937年,虽然在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进行着抗日战争,但从全国范围来讲,毕竟还是局部的,而作为中国两大政治力量的国共两党主要进行的是“围剿”和反“围剿”的阶级斗争,民族矛盾尚未上升到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我党我军进行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就是土地革命战争。
因此,要求改变抗日战争时期的上限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下限的说法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终点: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口头宣布投降,抗日战争并未结束,而9月2日日本帝国主义签字投降,才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下限,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的时间。
一些权威人士和领袖著作的注释,经常认为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其历史原因是: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曾规定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但1951年8月13日政务院发出通告,改变了原来的规定,指出:“每年9月3日,全国人民应对我国军民经过伟大的八年抗日战争和苏军出兵解放东北的援助而取得对日胜利的光荣历史举行纪念。
”因此,抗日战争时期的终点,即抗日战争的下限不是8月15日,而是9月2日。
七七事变发生在哪里
七七事变发生在哪里七七事变发生在哪一个地方?七七事变发生在卢沟桥,又称“七七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
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七七事变发生在哪里(七七事变简介)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
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夜间日本军队以有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
遭到中华民国拒绝后,日本军队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华民国国军抵抗。
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
七七事变是几年几月几日?七七事变时间:1937年7月7日—7月31日七七事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七七事变起因:1937年7月7日夜10时,日军在距北平十余公里的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15公里)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向中国驻军挑衅。
日军诡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边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就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枪开炮。
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
七七事变经过: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
团长吉星文亲赴前线,指挥作战。
一位战士用大刀接连砍死砍伤日军13人,自己也壮烈殉国。
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战士,战到最后只剩下4人。
9日凌晨,二十九军收复了永定河东岸的失地。
七七事变结果: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
七七事变的影响“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及价值“卢沟桥事变”,以及由此开始的八年抗战,是传统中国转折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必经之道。
抗日战争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抗日战争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抗日战争,也被称为中国抗日战争,是指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全民族抗战。
这场战争可以追溯到1931年,一直持续到1945年。
在这个时间范围内,中国人民经历了艰难的抵抗与长期的战斗,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起始时间可以追溯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
当时,日本军队制造了一个假借中国军队袭击铁道的事件,以此为借口,占领了中国东北的辽宁省。
这个事件标志着日本侵略的开始,也是抗日战争的起点。
随后的几年里,日本侵略军不断扩大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进一步侵占中国的土地和资源。
1937年,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全面爆发的阶段。
这一年发生了著名的七七事变,日本侵略军发动了一系列的进攻,企图占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这场事变引发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全民族的抵抗呼声。
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同时中国人民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参与到抗日战争中来。
在随后的八年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他们在战争中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困难,但始终坚守抵抗,决心保卫自己的国土免受日本侵略军的侵害。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人民积极组织起来,成立了抗日游击队、抗日义勇军等抵抗组织,发动了一系列的抵抗行动,给日本军队带来了重大的威胁。
在战争中,中国军队和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士兵和平民丧生,许多城市和村庄被摧毁。
然而,中国人民保持了顽强的抵抗意志,他们利用地形、运用战术上的巧妙手段,对抗日军进行了有效的反击。
同时,中国得到了盟国的支持,包括苏联、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对中国进行了援助。
抗日战争进入了最终阶段是在1945年。
在这一年,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原子弹被投放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这个事件震惊了整个世界,包括日本。
这两次核打击让日本军队和政府认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抵抗的能力。
同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抗日战争宣告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意味着中国人民从日本的侵略中赢得了解放。
这场战争不仅对中国人民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整个东亚地区带来了重要影响。
抗日战争知识点
抗日战争知识点抗日战争是指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全民族解放战争。
从1937年7月7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945年8月15日,历时8年零1个月零8天。
这场战争的背景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侵略主义政策,以及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反抗意志。
1.抗日战争的起因抗日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中国历史。
中国的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控制。
日本在此期间也在迅速崛起,并开始对中国的殖民化进程。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占中国的东北地区,这标志着抗日战争的起点。
2.抗日战争的进展抗日战争在开始时是以中国军队和民间武装对日本侵略者的抵抗为主。
但是由于中国的军队装备不足和内部分裂,抵抗并不成功。
随着战争的不断升级,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等各个抗日力量开始联合抗击日本军国主义。
抗日战争的进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抵抗,第二个阶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游击战争。
3.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抗日战争期间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和战斗,其中一些对于战争的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早期的一次重要战役,中国军队在此次战斗中进行了顽强抵抗,尽管最终失败,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还有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在这次战役中迅速反击并击败了日本军队。
此外,平型关大捷、太原保卫战和百团大战等战役也在抗日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
4.抗日战争的国际援助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得到了一些国际援助,这对于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和战争的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例如,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包括武器装备和军事顾问的支持。
此外,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也提供了一定的援助,包括物资和财政支持。
5.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影响抗日战争在1945年日本投降时取得了最终胜利。
这场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历史和世界的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获得了国家独立和解放,为新中国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发动的侵略战争。
这一事件被认为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标志着中国人民踏上了抵御日本侵略的征途。
以下是对九一八事变及其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的探讨。
一、九一八事变:侵略的开始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正式展开。
当时,日本军队借口中国铁路的炸毁,制造了一系列的假冲突,以此为借口侵占中国的东北三省。
这一行动不仅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也对中国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伤害。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让中国意识到,不抵抗将导致更多的侵略和压迫。
二、中国抗日战争:民族团结的开始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爆发了抗日浪潮。
各个阶层和地区的人们团结起来,积极参与到抗日斗争中。
各阶层民众纷纷组成抗日团体,积极宣传抵抗日本侵略的必要性,号召人们拿起武器保卫祖国。
这种民族团结的态势为之后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中国抗日战争:前线的转移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的前线逐渐向内地转移。
由于日军在东北地区占据优势,中国军队不得不进行阵地转移,将重心放到了华北和华中地区。
在这些地区,中国人民开展了一系列的游击战和军事行动,有效消耗了日军的军力,保护了民众的生活和财产安全。
四、中国抗日战争的挑战与机遇中国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的战斗,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日军的侵略行动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中国必须同时进行战争和经济重建。
然而,这场战争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历史机遇,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战争期间,中国内外各阶层纷纷携手合作,共同抵御外敌侵略。
这种压力与机遇并存的状况使中国社会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五、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与教训中国抗日战争是艰苦而不屈的斗争,它持续了八年之久。
中国人民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最终获得了抵御日本侵略的胜利。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关系,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解放斗争,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
而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初。
20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膨胀扩张,对华进一步侵略扩大。
而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式拉开了序幕。
事实上,中国的抗日战争起点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初,当时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动呈现出明显的特点。
但是在那个时候中国内部政治动荡,没有形成统一的抵御力量。
30年代初,中国的抗日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及1937年“卢沟桥事变”,被视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中国东北辽宁省沈阳市,被认为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正式侵略行动。
这一事件后,日本对中国进行全面侵略,而中国民众也开始了顽强的抗争。
卢沟桥事变则发生在1937年,是日本侵略军与中华民国军队之间的冲突。
事变后,为了保卫中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中华民国政府毅然决定抵抗日本侵略。
这一决策被视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正式开端。
中国抗日战争起点的形成,除了这些明确的事件外,还有其他更为复杂的因素。
首先,中国内部政治动荡的局面逐渐稳定,从而使得战争的抵抗力量有了更强的组织。
此外,中国各个地区的抗日氛围也不断升温,民众纷纷加入到抗日运动中,形成了广泛的抗战合力。
此外,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也与国际形势密切相关。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诸如美国、苏联等国家,都对中国的抗日行动表示了支持和援助。
这种国际支持和合作,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抗日战争起点后的数年时间里,中国军民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斗志,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搏斗。
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开展了长期的游击战争。
而整个国家也动员起来,进行了全面抗战。
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代表了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所做出的重要决策和努力。
这场战争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也成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七事变简介
七七事变简介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
以下是由整理的七七事变简介,欢迎阅读!【七七事变简介】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先侵占我国东北地带后,继续向南前进,企图占领华北。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
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
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
这便掀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
日军自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发起全面战争,陆续运兵入关。
到1936年,日军及伪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京大举进攻。
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
7月,天津沦陷。
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
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力反击。
团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
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剩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历史纪念】198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50周年之际,坐落于全民族抗战爆发地——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
1997年7月7日,纪念馆二期工程竣工,江泽民亲笔题词:“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史育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祖国。
”2005年7月7日,在纪念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纪念活动——《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开幕。
2007年,抗战馆在当年的7月7日举行了千人大会,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0周年,同时举办《难忘七七珍爱和平》史料展。
【最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记必背重点
九一八事变
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沈阳北郊
影响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建立伪
满洲国
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在长春建立
局部抗
战
(1)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
侵略;
(2)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3)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
联军
一二·九运动背景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
时间1935年12月9日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主力北平学生
意义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西安事变
原因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时间1936年12月12日地点西安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中共态
度
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
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战争的起点九一八事变的重要历史节点
抗日战争的起点九一八事变的重要历史节点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端,成为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捍卫国家独立的起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九一八事变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以及它作为抗日战争的起点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当时的中国东北地区(满洲)正处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威胁之下。
事变当天,日本关东军借口所谓的铁路爆炸事件,以此为借口进攻辽宁沈阳,并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直接导致了东北三省的沦陷,也揭开了中国民族危机的新一页。
九一八事变虽然看似是一个地方性事件,但实际上它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
首先,事变使得日本的侵略性行为公之于众,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警惕。
国际舆论对于日本的侵略行为纷纷表示谴责,这为后来的抗日战争提供了一定的国际支持。
其次,事变过程中日本帝国主义表露出的野蛮行径和残暴手段,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和呼吁抵抗的声浪。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觉醒的重要契机,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反日民族运动。
九一八事变也为中国政府和民众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对外敌时刻和精神动力,奠定了抗日战争的起点。
事变后,国民政府积极组织民众进行抵制和反击,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御侵略者。
抗日救亡运动逐渐兴起,人民开始自发地抵制日货、罢市罢工,激发起来的民族主义情绪成为粘合中国人民的力量。
同时,九一八事变还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合作,为后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九一八事变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直接带来的影响,还在于它对整个抗日战争的战略意义。
事变后,日本积极推进对中国的侵略计划,逐步占领中国的大片领土。
中国人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唯有通过持久抗战才能坚持抵抗。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催化剂,标志着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斗争的开始。
综上所述,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具有重要的历史节点意义。
它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本质和野心,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和呼吁抵抗,为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九一八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九一八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九一八,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九一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
这一天,发生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开始。
长期以来,九一八事变一直被视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转折点,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对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历史瞬间。
一、背景和起因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是指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以滥用自卫权为名,向中国东北的沈阳发动进攻,占领沈阳并进一步占领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地区。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由于当时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混乱、军阀割据和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此前,中华民国的国力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已经相对衰落,而日本则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侵略欲望,积极开始对中国进行扩张。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使得整个中国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二、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对于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九一八后,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侵占了中国东北地区,并建立了所谓的“伪满洲国”。
这一系列侵略行为,彻底激怒了中国人民,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反日浪潮。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全国各地的爱国人士以及一些真正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开始组织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行动。
九一八事变成为了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敌侵略的契机。
九一八事变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
作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不仅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公约,也损害了世界和平与稳定。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九一八事变是违背正义和道义的行为,纷纷表达对中国的支持。
三、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启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启。
中国人民在这一时刻被迫面对强大的侵略者,同时也唤醒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和坚定的爱国精神。
九一八事变成为了中国人民开始组织反抗和自卫的标志。
中国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在九一八事变后迅速展开。
全国各地举行的罢工、示威和抵制日货等抗议行动,表达了中国人民坚决反抗日本侵略的决心。
九一八事变为何成为中 国抗日战 争的开端
九一八事变为何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这一事件,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也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已经对中国进行了长期的侵略和渗透。
自1894 年的甲午战争以来,日本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的台湾及澎湖列岛等领土,并在中国获取了大量的特权。
此后,日本一直觊觎着中国更广阔的土地和资源。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并非偶然。
当时,国际形势对日本较为有利。
西方列强正忙于应对自身的经济危机和内部问题,无暇东顾。
而中国国内则处于政治动荡、军阀割据的局面,给了日本可乘之机。
在九一八事变中,日本关东军以极其野蛮和残忍的手段进攻中国东北。
他们凭借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事先的精心策划,迅速占领了沈阳、长春等重要城市,并在短时间内控制了东北的大部分地区。
中国军队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未能有效地进行抵抗,导致东北沦陷。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民就此屈服。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抗日热潮。
广大民众纷纷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要求抵抗日本侵略。
各地的工人、学生、知识分子等纷纷组织抗日团体,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从战争的性质和目的来看,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的目标是通过武力占领中国领土,掠夺资源,奴役中国人民,实现其所谓的“大陆政策”。
而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则是为了保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民族的尊严和生存权利。
这种侵略与反侵略的性质,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从时间的连续性上看,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从未停止。
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等抗日武装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殊死搏斗。
他们的抗日行动,为全国的抗日斗争树立了榜样,也为后来的全面抗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作业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基础性达标作业1.“所谓抗日战争的起点,简言之,就是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的开始时间问题。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是一个从小到大,由局部地区抗战逐渐发展到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过程。
”这一观点认为抗日战争的起点应为()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观点认为,抗日战争应从局部抗战开始算起,而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故选A。
2.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认为:“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A.国民政府事实上统一了全国B.蒋介石重新执掌了军政大权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史沫特莱对西安事变结束时中国局势的评价。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所以“统一”指的是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故选C项。
3.标语口号承载了重要的历史信息。
下列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标语口号,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②“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③“外争国权,内除国贼”④“打倒列强,除军阀”A.②①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①④③D.③④①②【答案】D【解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的内容;“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标语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是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的标语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是1926-1927年北伐时期的口号,因此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④①②,故选D。
4.蒋介石在1937年8月的反省录中写道:“平津沦陷,人民荼毒,至此虽欲不战亦不可得,否则国内必起分崩之祸。
与其国内分崩,不如对倭抗战,以倭寇内部之虚弱及其对华之横暴,以理度之,不难制胜也。
抗日战争时间的起止日期 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
抗日战争时间的起止日期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2021-09-03 09:42:45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为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扩展资料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时间为1931年9月18日,涉及事件:九一八事件。
抗日战争时间的起止日期1抗日战争的时间是什么时候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华开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抗战全面打响。
1945年8月6日、9日,美军分别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出兵我国东北。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
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茨在南京向中国政府代表呈交投降书。
抗日战争及二战至此正式结束。
一般认为,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并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97月又3天,共为八年,故称为八年抗战。
这场战争向上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因此也有十四年抗战之说。
身为中国人,我们应牢记这段历史,绝不能让悲剧重演!!2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1)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2)抗战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了一个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侵略的经验和范例,也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采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同时,使党和人民得到巨大发展。
这一切都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分军队,使其不能北攻苏联,又大大减轻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对美英的压力,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七七卢沟桥事变简介
七七卢沟桥事变简介大家对于七七卢沟桥事变了解多少呢?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时间是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七卢沟桥事变简介_七七卢沟桥事变背景,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七七卢沟桥事变简介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
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随即爆发。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
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
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
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卢沟桥事变”突发,形势骤紧,举国上下要求立即全面对日作战的呼声直冲牯岭。
7月8日下午,蒋介石收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9人联名打来的电报:“庐山蒋委员长钧鉴:日寇进攻卢沟桥,实行其武装夺取华北之已定步骤……红军将士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家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地卫国之目的。
”7月9日,蒋介石收到由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等代表全体红军打来的电报:“我全体红军愿即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请授名为抗日前锋,与日寇决一死战!”7月17日上午,一身戎装的蒋介石面对100多名各党派代表、各界名流正式发表《抗战宣言》,郑重宣布:“……我们已快要临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极人世悲惨之境地,我们不能不应战!至于战争既开之后,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放弃尺寸土地和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士抗战之责任,皆因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会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四万万同胞要求抵御外侮的呼声终于有了回音。
考研政治(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是( )A.卢沟桥事变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D.华北事变正确答案:C解析: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此后开始的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故C项正确。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A项不符合题意。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局面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B 项不符合题意。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随即开始入侵中国华北地区,向中国政府提出使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制造华北事变,进一步扩大侵略,D项不符合题意。
知识模块: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标志十年内战的局面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的是( )A.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中共瓦窑堡会议的召开D.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正确答案:B解析:中国共产党由“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政策的实现,最终是由于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故B项正确。
知识模块: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3.决定将“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的会议是( )A.洛川会议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六届六中全会正确答案:C解析: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以便扩大和发展统一战线。
故C项正确。
知识模块: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4.1937年中共洛川政治局扩大会议指出,争取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关键是( )A.坚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B.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C.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D.放手发动群众,争取抗日民主正确答案:B解析: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发动的一系列侵略行动。
这一事件被视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对于中国和整个亚洲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在九一八事变之前,中国已经饱受列强侵略的痛苦。
自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以来,中国领土逐渐失去主权,被欧洲列强、美国和日本等国瓜分。
中国的国家尊严与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
日本是最早进入中国东北的国家。
在明治维新后,日本希望通过侵略中国来扩大经济、军事和政治势力。
随着日本政府对朝鲜半岛的侵略行为不断升级,中日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
二、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是关东军在沈阳布设的爆炸物爆炸,结果是日本军方将此事归咎于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全面侵略。
事变发生后,关东军向中国东北其他城市推进,包括辽阳、鞍山、大连等。
中国的东北地区很快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
三、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引起了中国全国范围内的震动和愤怒。
国人开始认识到日本侵略的危险程度,愈发意识到自身独立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九一八事变同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但是,由于全球大萧条和列强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国际社会对于日本的侵略行为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家的统一和不独立的问题暴露无遗。
中国通过战争报复日本的侵略行为,同时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精神。
抗日战争成为中国全民族抗击侵略的标志。
四、九一八事变推动中国的统一和团结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推动了中国各个政治力量的统一和团结。
国共两党都认识到应该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
此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红军长征时期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兴起。
其他抗日力量也逐渐壮大,包括国民党领导的军队和其他抗日组织。
五、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九一八事变对于中国和整个亚洲地区的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抗日战争的起点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抗日战争的起点九一八事变纪念日:抗日战争的起点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发动了一系列军事行动,成为抗日战争的起点。
这一事件的发生标志着中日关系的转折点,也是中国人民抵抗外侮、保卫国家独立的开始。
值此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之际,重温历史、铭记伟大,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一、背景九一八事变前的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直饱受列强割据、帝国主义欺凌的摧残。
社会不稳、政权腐败、贫富差距加大,使得中国陷入百废待兴的状态。
民众的怨气与不满积聚到了极点。
而日本,则以其迅猛的现代化步伐和对中国的野心,成为中国的最大威胁之一。
日本逐渐掌握了中国东北的经济命脉,通过控制铁路、拥有特权等手段,蚕食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中国政府对日本的挑衅进行了无力的回应,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的不满情绪。
二、事件经过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陆军在沈阳附近的南满铁路设局,制造了一次由其军人假扮的炸弹爆炸事件。
紧接着,日军向中国军队发动了突袭,为接下来的全面侵略打下了基础。
这一事件被称为“九一八事变”,成为中日关系中最严重、最具象征意义的事件之一。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地区的野蛮掠夺愈演愈烈。
日军不断侵占中国领土,奴役中国民众,摧毁中国基础设施,强迫中国政府接受日本主导的政权。
抗日救亡的呼声在中国全境蔓延,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被激发,抗日浪潮扑面而来。
三、抗日战争的爆发九一八事变公开暴露了日本的侵略野心,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
但是,各国在事变后的应对不力,使得日本有机可乘,不断扩大侵略规模和地域。
中国政府和人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只能自组抗日力量,与日本军队展开殊死搏斗。
1937年,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并对中国全面宣战。
随即,全面抗战拉开了序幕。
中国人民以顽强的抵抗精神和牺牲精神,与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南京大屠杀等战争暴行更是让中华民族屈辱到了极点,激发了更多人民的抗战决心。
抗日战争时间
抗日战争时间抗日战争,也称中日抗战,是中国人民在二战期间为了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进行的一场持久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时间跨越了八年之久,从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开始,一直持续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抗日战争的时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抗战初期、全面抗战和战争胜利。
抗战初期始于1937年7月7日,这一天是中国东北辽宁省盖县发生了一起案件,日本军队趁机进攻并占领了这个县城。
这个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愤怒,成为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导火索。
在这一阶段,中国军民展开了艰苦持久的抵抗,但由于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和战略指挥的差距,初期的抗战并没有取得太多的进展。
全面抗战开始于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守。
日本军队在南京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屠杀和掠夺,对中国军民进行了残暴的斗争。
南京的失守震惊了全世界,引起了国际社会对日本军队的广泛谴责。
此后,中国军民在全国范围内同仇敌忾,全面动员抵御日本侵略。
在这一时期,中国迅速成立了抗日联军,各个解放区展开了游击战争,积极配合中国军队进行正面战争。
抗战的力量逐渐壮大,中国军民展现出了顽强的抗战精神。
战争胜利阶段始于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这个阶段,中国军队与盟国军队共同将日本军队逼至绝境。
在整个战争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战争的结束标志着中国人民取得了抵御日本侵略的伟大胜利,也为二战在亚洲地区的结束铺平了道路。
抗日战争的时间跨度之长、战争的规模之大以及中国人民的付出之深,使这场战争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此次战争不仅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也促进了中国人民对民主、独立和自由的追求。
同时,抗日战争也唤醒了世界各国对于法西斯主义的警觉,对国际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总之,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二战期间为了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的起点应该是“七七事变”而不是“九一八事变”
大陆与台湾的历史教科书,都一直把抗日战争的起点,定为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
可是近些年来,很多学术专家、文史爱好者和一般民众都提出,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才是抗战的正式开始,而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九一八事变”之后6年才发生在北平(今北京)的“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应该是14年而不是8年。
我曾经也是这个观点,可是我现在觉得自己错了,更严格、更科学地来说,“七七事变”才是抗战的真正起点,中国抗战确实只有8年,海峡两岸的教科书是正确的,我们民间的讨论没有道理。
为什么呢?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
它指的是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具体说是沈阳,当时也叫“奉天”)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的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
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炸毁,却谎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借机当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
翌日凌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
五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使得日军轻易占领北大营。
上午8时,日军几乎尚未受到任何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
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
其时,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
事变发生之前,蒋介石即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其实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2万人,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在关内还有近10万人,显然敌寡我众。
但
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命令进行英勇抵抗以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九一八事变”前后,蒋介石的主要精力并不在日本军队上,而
是“攘外必先安内”,围剿红军;因此,为不至于和日本人闹僵,使自己手忙脚乱、分身乏术,他才出此下策。
(可是,张学良在1991年重新获得自由之后,竟在各种场合多次承认“不抵抗”的决策完全是其一人所为,与蒋介石无关。
导致此事更加罩上了一层非常浓郁的历史烟雾,更加迷蒙离奇。
)
“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
此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之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所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9月18日都被称为“国耻日”。
在中国现代史上,“九一八事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可是,在当今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上,都并未将其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真正开始。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卢沟桥(亦称芦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率先在世界东方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中国东北以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
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表示挑衅。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
日军借机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
翌日凌晨,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发动进攻。
中国守军第29军第37师第219团奋起还击,排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
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此战就此掀开中华民族全面抗日的序幕。
其后,日本增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平大举进攻。
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等先后在北平的南苑战死。
7月,天津沦陷。
(至今,在北京还有一条佟麟阁路、一条赵登禹路;第三条纪念抗日英雄的街道则为张自忠路。
)
“七七事变”爆发之后,中国共产党立即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抵抗;蒋介石也很快发表了关于解决“卢沟桥事件”的谈话。
自此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中国在东方开辟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是中国8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正式开端。
过去我们为什么要把抗日战争的起点,确定于1937年7月7日而不是1931年9月18日呢?历来学术界有这么7个主要的理由:
第一,1931年9月18日时,日本发起的只是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局部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时,日本发起的才是对整个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
第二,1931年9月18日时,中国东北军基本上采取不抵抗政策;1937年7月7日时,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华民国政府公开对日宣传,中国全体军民正式开始真
正全面抗日。
第三,1931年9月18日时,中日之间的零星和小规模战斗还只是在东北举行,中国还没有到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战争的危机还不是那么严重和关键;1937年7月7日时,中国确实已经到了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中国人民必须奋起反抗,消灭或赶跑侵略者,迫在眉睫,别无选择。
第四,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的东北战场只能算是敌后战场,之后出现的才是正面战场。
第五,“七七事变”之前即使有所作战,那也只是消极应战,之后才是真正积极应战。
第六,“七七事变”之前,就全国范围来说,还是属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当时主要矛盾还是阶级矛盾;“七七事变”之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整个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在全国范围内上升为主要矛盾,于是抗日战争时期正式开始了。
第七,1937年7月7日之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基本上并未参加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而且当时工农红军还未被承认是合法军队);1937年7月7日之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武工队、民兵、人民群众等力量,都投入了抗战的洪流之中。
当然,反对“七七事变”、同意“九一八事变”者,亦有其一定的理由,总结归纳主要有11点:
第一,虽然“九一八事变”之后的中国东北是所谓的“局部侵
华”、“局部抗日”,但以此作为抗日战争的开始并非就是完全不合理。
第二,“九一八事变”及其之后,中国东北军还是与日军作战过,并非就是完全不抵抗。
第三,“九一八事变”后的很长时间里,日本并没有能完全占领东
北,特别是黑龙江。
所以,在东北被完全占领之前,这里并不是敌后战场,而是正面战场。
且除东北之外,中日两国政府军队的直接碰撞也从未中断,甚至还有大规模作战。
第四,要说中国正式对日宣战,那还是1941年12月9日太平洋战争之后的事情,而不是在“七七事变”之后;到那时,即使所谓的“八年抗战”,也已经打过一半了。
第五,日本入侵东北,是抗战的“原罪”和起点;而中国抗日又以暂时失去东北为开始,以胜利收复东北乃至台湾为结束。
第六,“九一八事变”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即已经由国内本民族内之阶级矛盾为主,变成中日两国家、两民族之间的矛盾为主),而“七七事变”并没有这种作用。
第七,“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以及一部分国民党爱国官兵就已经投入抗日战争,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并且成了全国政治生活的主流。
第八,毛泽东在1937年5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中,也把这段时间称作“抗日时期”。
第九,日本侵华战争从一开始就不是所谓的“地方性”事件。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对华侵略总政策中的一个战略转折点。
日本帝国主义从侵略东北开始,就通过一系列侵略步骤把战火引向全中国;东北军民的局部抗战和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是一个具有全国意义的事件。
第十,抗日战争作为一场战争,需要考察它的全部过程,包括其发生、发展和结束,这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照此分析,“七七”抗战不过是“九一八”以来中国抗日战争的继续、发展和扩大,所以把中国抗日战争史的上限定于“七七事变”是不符合史实的,而应定为“九一八事
变”。
第十一,“七七事变”发生时,日军已对北平形成包围;而日本人当初的构想,是想把华北平津作为“满洲国”,也就是东北的隔离带。
而这个时候,东北已被日本入侵达6年之久。
据说“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来自蒋介石,这就造成“二战”结束后联盟国决定日本对中国战争损失赔偿的计算日期之上限定为1937年,而不是1931年。
虽然中国最终放弃了赔偿要求,但这一决定被有的人认为是带有“歧视”,因为它抹杀了自1931年到1937年之间中国军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历史;而在此期间,中国因战争迫害致死的人数应该不止几十万,还有大量运往日本的矿产、木材等。
此外学界还有几种观点认为,抗日战争的起点,既不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也不是1937年“七七事变”,而应该是1935年“一二九运动”、1936年“西安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等等。
但是,根据前文提到的把“七七事变”定为抗日战争之起点的7大理由,我认为这种说法和决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