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汇总
人教生物知识点七年级
人教生物知识点七年级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材是初中生物学习的第一步。
学完这一年级的生物知识,学生将会初步了解复杂的生物世界,初步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并了解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等基础生物知识。
本文将对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第一章生物和生命生物是什么?生命是什么?这是生物学的开端。
生物是有机体,具有生命现象的物质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等。
生命是一种自我复制、自我修复和自我适应的现象。
生命体的特征在于它能够分化、繁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二章生物分类生物多种多样,它们之间有许多共同点和不同点。
因此在生物分类中首先考虑的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现代生物学归纳出了五个生物界,包括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古菌界。
每个生物界又包含数不清的种类。
第三章调查生物调查是生物学的第一步,包括观察、记录、测定和处理数据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工作对于了解生物特征和提高科学素养十分重要。
生物调查可以采用现场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条件下的调查方法。
第四章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是地球上最重要也最复杂的生命体系之一,但由于人类活动,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生物,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制定了环保政策,并倡导人们积极参与到环保中。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肩负的责任。
第五章生命的传递生命的传递是指生命在某些条件下被传递到下一代。
这一过程不仅仅涉及个体繁殖问题,很多基因相关的研究也与此相关。
这一章节从生物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出发,详细介绍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生物细胞分裂方式,并阐述了有丝分裂、受精等生殖方式。
第六章物质与能量的转换物质和能量是生命体维持其生命活动所需的重要物质。
本章节以人体新陈代谢为例,系统阐述了物质与能量转换到生命体的途径、方法和规律,以及它们在生命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
总之,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材是初中生物学习的第一步,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生物知识、了解复杂生物世界、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十分重要。
透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所有知识点
透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所有知识点
本文档旨在总结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帮助学生快速回顾和掌握这些内容。
第一单元:生物基础知识
1. 生物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3.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分类等级
4. 生物的组成和结构
5.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6. 细胞的多样性
7. 细胞的新陈代谢
第二单元:生物的基本特征
1. 生物的共同特征和个体差异
2. 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
3. 生物体的组织与器官
第三单元:生物的营养与消化
1. 生物的营养需求和营养物质
2. 生物的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
3. 食物的分类和功能
4. 食物消化与吸收
第四单元:生物的循环
1.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器官
2. 生物的循环系统和循环组织
3.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4.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第五单元: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1. 生物的生殖方式和生殖器官
2. 人类的生殖系统和性别特征
3. 生殖的基本过程和调节机制
4. 胎儿的发育和分娩过程
第六单元: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1. 生物的遗传基础和遗传物质
2.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遗传变异
3. 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证据
4. 进化的推论和进化的意义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知识归纳整理一、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1.方法:⑴直接观察: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⑵间接观察: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
2.要求:前:要有明确的目的;中: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后:与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二、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
⑴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
⑵动物、微生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但能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例如海豚捕食大马哈鱼。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生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例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将废物排出体外。
植物的落叶也可以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如:猎豹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含羞草的叶受到碰触会合拢,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向地性等。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例如:种子的萌发,破壳而出的幼鳄,蘑菇的生长。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体亲代和子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的特征,这是遗传现象;但总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这是变异现象。
7.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知识归纳整理一、调查1.什么是调查举例森林资源清查、人口普查要求前中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选取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如实记录。
后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⑴步骤①选择调查范围:校园、公园或农田;②分组:6~8人为一个调查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
部编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必考知识点归纳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2019﹣nCoV新冠病毒引发了新冠肺炎疾病的流行传播,现在的德尔塔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均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不同基因型个体,这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A.繁殖B.生长发育C.遗传变异D.适应并影响环境答案:C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德尔塔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均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不同基因型个体,这体现了生物具有的遗传和变异的特征,C 正确。
故选C。
2、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操作过程准确无误,对最终的结果张丽利用曲线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A.B.C.D.答案:D分析:该实验的题目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把同样多的鼠妇同时放在较暗和较亮的环境中。
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鼠妇喜欢在较暗的环境中生活,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先逐渐增多,后趋于稳定。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中。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一半置于较暗,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
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开始是1/2m,先逐渐增多,后趋于稳定。
而A开始是m后减少、B开始是m,后减少并趋于稳定、C开始是1/2m ,先稳定一段时间后逐渐减少为0、D开始是1/2m ,先逐渐增多,后趋于稳定。
因此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D,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我国已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40余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3%,既改善了空气质量,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降水量,这说明了()A.生物影响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适应生物答案:A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归纳一、认识生物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例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捕食获取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例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等方式排出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会合拢;猎豹发现猎物后会迅速追击。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遗传使得生物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变异则使生物不断进化。
2.观察法-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二、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调查的一般方法-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例如:仙人掌的叶变成刺,适应干旱的环境;蚯蚓能疏松土壤。
部编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带答案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带答案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单选题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句话是说嗅觉具有适应性。
()A.√B.×2、学校食堂对师生每天的饭菜都要随机采集,部分留样,供有关部门进行检查。
其中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A.比较B.抽样调查C.普查D.生物分类3、在校园进行植物调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A.不要随便攀爬植物B.不要随便伤害校园中的各种生物C.要如实地进行记录D.以上都是4、如图所示是某稻田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是单方向B.图中所含食物链之一为水稻→昆虫→细菌和真菌C.鸟和青蛙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D.该稻田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
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选项是()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B.牛的粪便使土壤更肥沃C.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夏天变为灰色D.生活在寒冷环境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6、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下列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一山不容二虎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7、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蚯蚓能翻耕土壤B.鲫鱼的身体呈梭形C.夏天温度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D.农作物遇到干旱会减产8、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
下图体现了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相互关系,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②、③过程表示呼吸作用,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B.丁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C.乙、丙、丁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D.能量沿食物链流动,在丙这一级获得最少填空题9、生物的归类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10、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______与______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生物具有以下8个特征:1.生物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取,动物和人通过摄食获取。
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体排汗、排尿,植物的落叶等。
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了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7.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如长得像父母为遗传,长得与父母不同为变异。
8.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够影响环境。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调查生物的一般方法: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如实记录调查过程,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1) 按照形态结构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
2) 按照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3) 按照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圈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3.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4.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
这种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5.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要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计算全班平均值等步骤,以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6.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等关系。
7.生物能够适应环境,如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够影响环境,如蚯蚓可使土壤疏松。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例如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必考知识点(全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必考知识点(全册)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必考知识点(全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如:植物通过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动物通过捕食获得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如: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是在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排出废物;植物的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如:猎豹追捕羚羊;含羞草受到碰撞会合拢;植物的向光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如:种子萌发;鳄产卵;虎、狼产子(6)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遗传,同一株碧桃上不同颜色的花体现了变异(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高山上不同动物的垂直漫衍说明的温度对动物漫衍的影响;戈壁上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才出现绿洲说明了水对动物漫衍的影响;“人世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温度对生物的影响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是经由过程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来影响的:生物与生物之间有:捕食、合作、竞争、寄生等关系。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水稻和杂草争取阳光、养料和水分是竞争关系。
4、生物适应环境:如骆驼尿液很少是为了适应缺水的戈壁;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冰冷的环境等。
5、生物还能影响环境:“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蚯蚓松土”表现生物影响环境6、生态体系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规模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同一的团体。
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体系。
7、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必考知识点梳理
因最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必考学问点梳理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养分 呼吸 排出废物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 生长和生殖 遗传和变异 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
二、了解生物圈。
生物圈:地球上全部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 非生物因素 态列举〔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素 生物因素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转变着环境。
★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有亲热的联系。
生态系统:在肯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局部:阳光、空气、水等。
生 态 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 系 构造,称为食物链。
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多条食物链彼此穿插连接,形成食物网。
统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淌。
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自动调整力量,但是这种力量是有限的。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全部生物的共同家园。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外表。
海平面上下 10 千米内的范围。
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全部生物共同的家园。
如有毒物质随食物链的积存。
★探究的一般过程:(1) 提出问题:能觉察并书面表述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
(2) 作出假设:应用已有学问,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可能的设想。
(3) 制定打算:拟订探究打算;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设计比照试验,把握单一变量,重复屡次试验。
(4) 实施打算:收集牢靠的证据、数据,并能评价证据、数据的牢靠性。
生物局部★生态系统的组成细 构 (5) 得出结论:用多种方式来描述现象,分析和推断证据、数据,得出结论。
(6) 表达和沟通其次单元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单位一、练习使用显微镜1、显微镜的根本构造和作用:能指出 1.目镜 2. 镜筒 3. 转换器 〔转换物镜〕4. 物镜 5. 载物台 6. 镜臂 7.光圈〔调整光线亮度〕 8.压片夹 9.反光镜 10.镜座 11.粗准焦螺旋〔调整图象清楚度〕 12.细准焦螺旋〔调整图象清楚度〕★2、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看;使用后整理 复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8个):(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
(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人排汗、排尿等;植物的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了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如:长的像父母为遗传;长的与父母不同为变异。
(8)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二、生物归类方法:1、按形态结构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如:鸡、鸭、鹅)、家畜(马、牛、羊、猪等)、宠物等。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 1、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称。
生物圈 2、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3、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大气圈的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其中主要是能飞的昆虫和鸟及细菌等生物2、水圈包括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中150米以内的范围。
3、岩石圈的表面大多有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人类可利用器具到达任何圈层。
二、影响生物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生活的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等1、科学探究的6步: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中只有 1 个不同的变量,其他的变量如温度、时间、土壤的多少等都应 相同 。
如在探究光线对鼠妇的影响时,变量是 光线 。
而在探究水对鼠妇的影响时,除 干燥和潮湿 环境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 相同 。
3、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在课下设计的探究环境中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的探究实验,纸盒被分为4个相同大小的区域①②③④。
七年级上册(部编教材)生物笔记(原版)
七年级上册(部编教材)生物笔记(原版)第一章:细胞
1.1 细胞的基本组成
-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
1.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的主要活动场所,细胞核控制遗传信息。
1.3 受精与胚胎发育
- 受精是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 受精卵经过分裂和发育,最终形成胚胎。
第二章:动植物组织细胞
2.1 组织的基本结构
- 动植物组织由细胞构成,按照结构和功能分为不同的组织。
2.2 动物的组织细胞
- 动物组织细胞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2.3 植物的组织细胞
- 植物组织细胞包括表皮组织、维管组织、根茎叶三大类型。
第三章:生命的起源和多样性
3.1 生命在地球上的历程
-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是宇宙演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 生命在地球上经过演化和适应,形成了多样的物种。
3.2 生物的多样性
- 生物根据营养方式和细胞结构的不同,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 不同物种的多样性有助于生态平衡和物种的繁衍。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生物笔记的概要内容,涵盖了细胞、组织细胞以及生命的起源和多样性等重要知识点。
部编版2020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 (新版)新人教版
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二、调查的步骤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⑥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温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2、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例子(P.17)★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3、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4、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②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③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部编版生物七年级上册重点词语汇总
部编版生物七年级上册重点词语汇总这份文档整理了部编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的重点词语,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和掌握生物知识。
第一单元:生物与生命- 生物:指地球上存在的所有能独立开来的、与无机物质有着特殊关系的有机体。
- 生命:具有新陈代谢、生长与繁殖等特征的物质系统的总和。
- 呼吸:生物体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 营养:生物体获得能量、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的方式。
- 器官:由多种不同组织构成,能够共同完成某一特定功能的结构。
- 细胞: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第二单元:动物世界- 动物:是地球上一大类生物,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运动能力。
- 脊椎动物:体内具有脊柱的动物。
- 纲:动物界分类的第三级,比属高一级。
- 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的一个类群,其特征是有乳腺,能母乳哺育幼仔。
- 鱼类:一类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具有鳞和鳍。
- 鳃:是鱼类的呼吸器官,用于吸取水中的溶解氧。
...第三单元:植物世界- 植物:是地球上一大类生物,其特征是通过光合作用自行合成有机物。
- 光合作用: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生化反应。
- 细胞壁:由纤维素构成的,位于真核细胞质膜外的结构。
- 种子植物:指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这两大类植物。
- 叶:植物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 茎:植物体的主轴,可以输送养分和水分。
...以上是部编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的重点词语汇总。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包括生物的定义、生命的特征、生物的分类以及生态环境等内容。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它
涉及到生命的起源、发展、组成、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生命是
指一种特殊的物质系统,具有生长、繁殖、代谢、变异和适应等特征。
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生物具有遗传和
变异的能力,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生物能够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
和适应。
生物的分类是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遗传关系
等特征将生物进行归类。
生物按照生物体大小分为微生物、植物和动物;按照生活方式可分为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等。
生态环境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它包括生物的生存环境和与
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
生态环境包括生物圈、生态位、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等内容。
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的
复杂生态链条,而生态平衡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
生物的分类学、进化论和生态学等是生物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它
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起源、演化和生存机理。
生物学知识的
掌握有助于我们了解生命的奥秘,促进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的来说,生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与我们息息相关。
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命的奥秘,保护自然环境,促进人类的健康和发展。
期望每一个人都能关注生物学知识,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物七上第1单元知识点
生物七上第1单元知识点
生物七上第1单元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
此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病毒是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的。
2. 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之间存在多种关系,如捕食关系、斗争关系、互助关系、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等。
3.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
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而生物成分则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不仅为生产者自身的生长、生殖以及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也是人和动物的食物和能量来源。
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获得食物和能量,包括绝大多数动物、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和植物(菟丝子)。
许多微生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蚯蚓、秃鹫、屎壳郎)是分解者,利用动植物的遗体,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4. 食物链: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此外,第1单元还涵盖了关于生物圈的内容,包括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以及其重要性和组成部分等。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七年级上册的生物教材或咨询专业教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复习
资料
在这份复资料中,我们将回顾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的重要
内容。
以下是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概述:
1. 生命的起源和多样性
- 生命起源的理论:进化论和创造论
- 生物的分类:
- 五界分类法:动物界、植物界、菌界、原生生物界、古细菌
界
- 五门分类法:无脊椎动物门、脊椎动物门、植物门、真菌门、原生生物门
- 多样性的意义: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种演化
2. 生命活动的基础
-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 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 基因的作用和遗传规律:基因组成、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分
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显性隐性定律
-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3. 生态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
- 生物的营养方式:光合作用和异养
- 能量的转化和流动:食物链和食物网
- 物质的循环: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
-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全球变暖、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以上是我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复资料的简要概述。
请根据你的研究进度和需要,深入研究每个知识点,巩固你的生物基础知识。
祝你研究顺利!。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知识点一: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
1.确定观察目的
(1)观察某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等特征;
(2)观察某种生物的生活环境;
(3)观察某种生物的生活习性;
(4)观察并比较不同生物,说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等等。
2.明确观察对象
(1)观察植物时,注意植株的高度、形态、____________等。
注意不要破坏植物。
(2)观察动物时,注意它们的形态特点、____________和生活环境等。
3.做好观察记录
要进行真实客观的记录,并从观察的结果中找寻规律。
4.交流观察结果
将观察的结果在班内进行交流。
知识点二:科学方法——观察
特别提醒
野外观察一定要注意安全,听从老师的安排。
1.观察的方法
(1)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
(2)可以借助放大镜、__________、望远镜等仪器观察。
(3)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观察。
(4)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
2.观察的基本要求
3.我们所观察的生物大多是植物和动物。
除这两类生物外,还有真菌、细菌、________等生物(这些生物大部分个体比较微小,结构比较简单)。
【参考答案】
知识点一
2.(1)生长环境(2)运动方式
知识点二
1.(2)显微镜(4)测量
2.目的;一定的顺序;计划
3.病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汇总
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
3、“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若用生物圈的概念来衡量:部分符合生物圈的范围。
4、生物圈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之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这里有维持生命的空气、水、阳光等条件。
5、生物的家族中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
6、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物种多样性的实质是遗传(基因)多样性。
生物学家已经发现、命名并记录了200多万种生物,基中70%以上是动物,约22%是植物和真菌。
7、在生物圈中,物种数量最多的一类生物是昆虫。
8、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遗传多样性决定物种多样性。
9、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10、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11、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2、菊花是我国广为栽培的观赏花卉,共有两万多个品种,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基因)多样性。
13、南沙群岛是我国传统渔场。
这里的珊瑚礁里生活着许多品种的珊瑚虫,
这种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
...遗传(基因)多样性。
14、微山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湖内有鱼类78种,鸟类205种,湖
中还有维管植物239种,这些数字主要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或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
15、世界上没有指纹完全一样的两个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
..(基
因)多样性
...。
16、表格中的资料信息直接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
........或物种
多.样性
..。
....
系统
..。
18、素有“地球之肺
......。
....”之称的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
....”和“绿色水库
19、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作用,被人们誉为“地球之肾
....”的生态系统是湿.
地生态系统
.....。
20、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是热带雨林
....。
21、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否有生命
.....。
22、生物的特征:
①生长(柳树长出新枝
......)
②繁殖(生殖):(母鸡下蛋、蜻蜓点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③新陈代谢(最基本特征):(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打球出汗)
④应激性:(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
...........等)
⑤遗传和变异
⑥有严整有序的结构
⑦生活需要营养
⑧能进行呼吸
23、“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顺”,该诗句描写现象是生物对刺激的
反应(应激性
...)。
24、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空间统称为环境。
25、生物能适应
..环境。
..和改变
..环境,也能影响
26、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
生态因素区分
为非生物因素
.....。
.....和生物因素
27、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温度等多种因素。
28、生物因素包括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之间因素。
2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保护色、拟态、警戒色
...........等。
30、“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描写的是温度
..对生物的影响。
32、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植物,其主要原因是无阳光...。
鱼类的季节性洄游
人间四月芳尽,山寺桃花始盛
开
桔生淮南则为桔,生在淮北则为枳
苹果长在北方,桔子生长在南方
大棚种植技术
31、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33、光.
对生物的影响
葱(白萝卜)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颜色
不同
野生人参生长在森林深处
冬梅夏荷
春兰秋菊
朝蝇暮蚊
飞蛾扑火
36、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都具备的特征是繁殖后代....。
37、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生物基本特征中的(营养..)。
38、“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育种利用的是遗传(基因)......多样性...。
34、同种生物关系
种内互助
种内斗争
35、不同种生物之间
关系
捕食..(狼吃羊、羊吃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寄生..
(菟丝子、寄生虫与人等) 共生..
(寄居蟹与海葵、蜜蜂与花朵、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地衣等) 竞争..
(小麦与杂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