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资料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1)生长:指生物体体积由小到大,也就是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的结果。
(2)发育:指生物体中各种器官逐渐达到成熟,并具有生殖能力。
(3)生殖:指生物体产生下一代的现象,通过繁殖保持种族的延续。
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是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的。
但病毒作为一种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1.调查的步骤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⑥撰写调查报告。
2.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不同,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典型例题:1.某小组将生物中的鲫鱼、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麻雀等归为一类。
请问他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D)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C.按照生物的数量D.按照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划分只是大体的划分,三者并不是截然分开)※典型例题:1.岩石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D)A.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B.森林和草原C.陆生动物和人D.森林、草原、陆生动物、细菌、真菌和人类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典型例题:1.生物圈为其中的生物提供(D)A.水分B.空气C.食物D.生存条件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归纳调查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不要捕捉或伤害生物;要认真观察,记录准确,不要遗漏;对于不确定的生物,可以拍照或取样,后续再进行确认;调查结果可以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和交流,共同探讨发现的生物的生态性和生存环境等。
二、生物圈1.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表面上生物生存的范围,包括陆地、海洋和空气中的生物,以及它们所处的环境。
2.生物圈的组成生物圈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组成。
⑴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它们在生物圈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⑵非生物环境:包括水、土壤、空气等,它们提供了生物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同时也受到生物的影响和改变。
3.生物圈的重要性生物圈是维持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础,它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的食物、水、空气等资源,同时也维持着全球生态平衡。
因此,保护生物圈是人类的责任和义务。
认识生物圈第一节生物圈的概念第二节生物圈的组成和重要性首先,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调查表来记录观察到的每一种生物。
在观察时,我们要认真观察并如实记录,同时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也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
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全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乱攀高处、下水,防止被动物咬伤等。
生物的归类可以根据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和用途来进行分类,最终得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以及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分类结果。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空气和水等对生物的影响非常大。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实验探究,例如探究光对鼠妇的生活是否有影响。
通过制定实验计划和对照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生物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关系,如捕食关系、生物竞争关系和因素合作关系等。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观察和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认识生命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获取营养物质);(2)生物能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植物落叶,动物和人出汗、呼吸和排尿);(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和病毒;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就是生物圈。
它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
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斗争关系、互助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4、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6、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7、所有的生态系统一般都有四种基本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和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不仅为生产者自身的生长、生殖、以及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也是人和动物的食物和能量来源);(2)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获得食物和能量,包括绝大多数动物、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和植物(菟丝子);(3)许多微生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蚯蚓、秃鹫、屎壳郎)是分解者,利用动植物的遗体,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知识归纳整理一、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1.方法:⑴直接观察: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⑵间接观察: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
2。
要求:前:要有明确的目的;中: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后:与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二、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
⑴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⑵动物、微生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但能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例如海豚捕食大马哈鱼。
2。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生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例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将废物排出体外。
植物的落叶也可以带走一部分废物.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如:猎豹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含羞草的叶受到碰触会合拢,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向地性等。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例如:种子的萌发,破壳而出的幼鳄,蘑菇的生长。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体亲代和子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的特征,这是遗传现象;但总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这是变异现象。
7.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知识归纳整理一、调查1.什么是调查⑴步骤①选择调查范围:校园、公园或农田;②分组:6~8人为一个调查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
③设计调查路线: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④调查并记录:要特别注意树皮、草丛和枯枝落叶等处存在的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还有空中偶尔飞过的鸟和昆虫;⑤归类;⑥整理:将归类好的生物资料进行整理,写在记录本上。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特征(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容易出选择题)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异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牵牛花清晨张开,傍晚关闭;多多葵花向太阳)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机器人渐渐长大的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冬眠的蛇恐龙化石树生石花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调查的一般步骤:(1)选择调查范围。
(2)分组。
(3)设计调查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及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二、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的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三、生态因素的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环境因素分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捕食关系: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等合作关系:杂草与水稻争取阳光、水分和养料1合作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寄生关系:蛔虫寄生在人体内,病毒寄生在动植物体内四、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五、探究尝试的步调: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六、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2、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3、制定计划:(方案要求:设计对照尝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o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o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获取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o大多数生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o植物通过落叶等方式;o动物和人通过出汗、呼吸、排尿等方式。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o表现出应激性,如向光性、向水性等。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o生物体能够由小到大,通过繁殖产生后代。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o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物的分类1.按形态结构分:o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
2.按生活环境分:o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空中飞翔的生物。
3.按用途分:o家禽、家畜、作物、宠物等。
三、生物圈1.定义:o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2.范围:o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约10千米,向下约1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条件:o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环境对生物的影响:o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o生物因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如捕食、竞争、合作等。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o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6.生态系统:o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o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o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有限。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一、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1.显微镜的结构:o包括目镜、物镜、反光镜、转换器、载物台等部分。
2.使用步骤:o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清洁收放。
3.注意事项:o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
o在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的基本结构:o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细胞中的物质:o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和无机物(水、无机盐、氧)。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第一章生命的奥秘- 生物: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
- 细胞的功能:物质转运、新陈代谢、细胞分裂。
- 生命的特征: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刺激反应、适应环境。
- 生物分类:物种、属、族、门、纲、目、类。
- 生物圈:陆地生物圈、淡水生物圈、海洋生物圈。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 真核生物的分类:原生生物、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
- 真核生物的形态: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 细胞的多样性:各种细胞的形态。
- 物种多样性:种、亚种、品种。
- 生态多样性:由物种、微观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差异而形成的生物多样性。
第三章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生态系统组成:生态系统有生物组成和非生物组成两部分,生物组成由生物群落构成,非生物组成包括无机物和能量等。
- 生态位:一个生物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
- 生态金字塔:用于表达生物在一个群落中的数量和生物间的能量关系,分为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
- 能量流动:食物链、食物网、营养金字塔。
-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不被人类活动所破坏的行为。
第四章生物的形态结构- 干燥、湿润和沼泽环境下植物适应的结构。
- 动植物的适应性变化。
- 动物的身体骨骼特征。
- 植物的结构特征。
-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第五章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物质循环:碳、氮、水等。
- 能量的转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营养作用。
- 生物的繁殖方式。
第六章生物与健康- 常见的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 防治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方法。
- 饮食及其相关问题。
- 物质滥用的危害。
第七章种间相互关系- 生物种间关系的分类:共生关系、捕食关系、群落性关系、竞争关系。
- 生态平衡。
- 自然保育区。
- 灭绝和生物多样性。
总结本文概述了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各章知识点,涉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命的奥秘、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物与健康、种间相互关系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认识生命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获取营养物质);(2)生物能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植物落叶,动物和人出汗、呼吸和排尿);(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和病毒;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就是生物圈。
它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
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斗争关系、互助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4、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
6、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7、所有的生态系统一般都有四种基本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和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不仅为生产者自身的生长、生殖、以及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也是人和动物的食物和能量来源);(2)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获得食物和能量,包括绝大多数动物、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和植物(菟丝子);(3)许多微生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蚯蚓、秃鹫、屎壳郎)是分解者,利用动植物的遗体,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知识归纳整理一、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1.方法:⑴直接观察: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⑵间接观察: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
2.要求:前:要有明确的目的;中: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后:与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二、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
⑴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
⑵动物、微生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但能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例如海豚捕食大马哈鱼。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生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例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将废物排出体外。
植物的落叶也可以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如:猎豹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含羞草的叶受到碰触会合拢,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向地性等。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例如:种子的萌发,破壳而出的幼鳄,蘑菇的生长。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体亲代和子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的特征,这是遗传现象;但总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这是变异现象。
7.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知识归纳整理一、调查1.什么是调查2.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⑴步骤①选择调查范围:校园、公园或农田;②分组:6~8人为一个调查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
③设计调查路线: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④调查并记录:要特别注意树皮、草丛和枯枝落叶等处存在的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还有空中偶尔飞过的鸟和昆虫;⑤归类;⑥整理:将归类好的生物资料进行整理,写在记录本上。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汇总一、细胞与生命1. 细胞的发现1) 细胞发现的历史2) 细胞理论的提出2. 细胞的基本结构1) 细胞膜2) 细胞质3) 细胞核3. 细胞的基本功能1) 新陈代谢2) 分裂繁殖3) 自我修复二、细胞的代谢1. 细胞的营养1) 细胞对物质的需求2) 细胞的营养方式3) 细胞的消耗与生成2. 细胞的呼吸1) 呼吸器官及结构2) 呼吸过程与机制3) 呼吸与能量释放3. 光合作用1) 光合作用的意义2)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3) 光合作用与环境的关系三、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 生物的遗传1) 遗传的基本概念2) 遗传物质DNA3) 遗传规律2. 生物的变异1) 变异的原因2) 变异的类型3) 变异的适应意义3. 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1) 基因工程的概念与方法2) 基因工程的应用3) 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四、细菌及其感染1. 细菌的形态结构1) 细菌的形态特征2) 细菌的结构组织3) 细菌的分类2. 细菌的生活与繁殖1) 细菌的生活习性2) 细菌的繁殖方式3) 细菌的感染途径3. 细菌引起的疾病1) 常见的细菌感染疾病2) 预防细菌感染的方法3) 抗生素的应用与管理五、植物的细胞与组织1. 植物细胞的结构1) 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2)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3) 植物细胞的生理功能2. 植物的组织与器官1) 植物的细胞组织2) 植物的器官结构3) 植物的生长发育3. 植物的营养生长1) 植物的取水与传导2) 植物的营养合成与储存3) 植物的生长调控六、动物的细胞与组织1. 动物细胞的结构1) 动物细胞的形态特征2) 动物细胞的器官3) 动物细胞的特殊功能2. 动物的组织与器官1) 动物的细胞组织结构2) 动物的器官结构与功能3) 动物的生长发育3. 动物的营养生长与生殖1) 动物的取食与消化2) 动物的营养代谢3) 动物的繁殖生殖七、生态环境与保护1. 生态系统的组成1) 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2)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 生物的裙落与裙落内关系1) 生物裙落的组成2) 生物裙落内的关系3) 生物裙落的稳定性3.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1) 生态环境的危害与保护需求2) 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3)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路径以上是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的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特征: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都有细胞构成。
2、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之分,调查前要明确调查对象和目的,制定调查方案;调查中要如实记录;调查后要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统计。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2、非生物影响生物:(1)光(湿度)对鼠妇的影响,(2)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3)旗形树,(4)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残翅和无翅昆虫多,(5)古诗中描写上诗词(春江水暖鸭先知)3、生物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等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沙漠中的骆驼尿少,耐高温;海豚皮下脂肪很厚;蚯蚓疏松土壤;有森林的周围气温低,湿度大,含氧量高。
※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六个过程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2、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即设计对照实验)的要求:a.需要设计对照实验: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b.控制单一变量: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C.鼠妇数目相同:共10只,平均分成两组,每组都是5只。
※如果每组只有1只的话:原因也可以这样写:数量太少,有偶然性,容易产生误差,实验结果没有说服力。
※会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有光的一组为实验组;无光的一组为对照组。
3、对照实验的概念:※4、探究实验设计的几个原则:①对照的原则: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所谓对照组,也称控制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即不添加任何人为因素(如药剂),在自然状态下的过程观察,又称“空白对照”。
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所处理的变量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1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生物学时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2)生物能进行呼吸鲸鱼喷水(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是非生物;珊瑚虫是生物。
3、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选取一部分调查作为样本,调查常用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
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图标、音像资料。
4、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用途可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5、生物都生存在生物圈中。
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以海平面为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约20千米左右的圈层。
水圈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但人类的活动可以达到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6、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7、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必需携带的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有淡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
8、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鱼离不开水)。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捕食关系(生物和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9、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10、对照试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汇总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生物的基本特征归纳:判断某一个物体是不是生物,关键是看该物体是否具备生物的共同特征。
列举(各三种)你知道的生物:非生物:2、生物归类的方法3、环境中的生态因素①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和的因素。
因素(如:、和)②分类:概念: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
生物因素: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狼群集体捕猎: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蛔虫生活在人的小肠中③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和)生物环境影响4、你所学过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和。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③材料用具④制定计划、实施计划⑤变量分析:是该实验的变量⑥实验结果:实验重复5次,结果如下表环境第一次/只第二次/只第三次/只第四次/只第五次/只明亮0 1 2 0 2阴暗10 9 8 10 8⑦得出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5、生态系统①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和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②组成: 生物部分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促进物质循环):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部分:如、、等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的关系形成的链状和网状结构。
食物链(书写三要素):、和③食物链/网生态系统的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有毒物质富集作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不断。
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的。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
范围:包括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的表面。
⑤生物圈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的生态系统。
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地球之肺”和“绿色水库”: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直接/间接的食物来源于;最终能量来源于。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6、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结构:①②③④⑤⑥⑦功能:①和③的作用是。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8个):(1)生物生活需要 营养 。
植物通过 光合 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
(2)生物能进行 呼吸 。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 氧气 ,呼出 二氧化碳 。
(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废物 。
如:人排汗、排尿等;植物的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 作出一定的反应 。
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生物能够 生长和繁殖 。
(6)除了 病毒 以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7)具有 遗传 和 变异 的现象。
如:长的像父母为 遗传 ;长的与父母不同为 变异 。
(8)生物能 适应 一定的环境,也能 影响 环境。
二、生物归类方法:1、按形态结构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如:鸡、鸭、鹅)、家畜(马、牛、羊、猪等)、宠物等。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 1、概念: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的总称。
生物圈 2、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
3、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
1、大气圈的空气主要由: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等组成。
其中主要是能飞的昆虫和鸟及细菌等生物2、水圈包括 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
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中 150米以内 的范围。
3、岩石圈的表面大多有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 立足点 ”。
人类可利用器具到达任何圈层。
二、影响生物 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生活的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等1、科学探究的6步: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中只有 1 个不同的变量,其他的变量如温度、时间、土壤的多少等都应 相同 。
如在探究光线对鼠妇的影响时,变量是 光线 。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
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有两部分:(1)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3、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汇总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生物的多样性1.物种多样性动物: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和被子)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2.遗传(基因)多样性在地球上,不同种生物体内所携带的基因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也不尽相同。
如菊花有2万至2.5万个品种;同一头母猪却生下了一窝白猪、花猪和黑猪等不同毛色的小猪。
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环境组成。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它又可划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物的特征生物在表现为多样性的同时也具有共性: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特征。
(1)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
如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等。
(2)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
(3)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
如蜻蜓点水、母鸡生蛋等。
(4)新陈代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汗液、尿液、二氧化碳等)。
动、植物的遗体,枯枝落叶等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具有上述生物的几个基本特征。
§1.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环境。
生物既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环境。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人教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认识生命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获取营养物质);(2)生物能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植物落叶,动物和人出汗、呼吸和排尿);(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和病毒;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就是生物圈。
它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
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斗争关系、互助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4、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6、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7、所有的生态系统一般都有四种基本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和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不仅为生产者自身的生长、生殖、以及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也是人和动物的食物和能量来源);(2)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获得食物和能量,包括绝大多数动物、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和植物(菟丝子);(3)许多微生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蚯蚓、秃鹫、屎壳郎)是分解者,利用动植物的遗体,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归纳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
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有两部分:(1)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3、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4、书写食物链的注意事项:①食物链的起始是生产者②食物链中只能出现生产者和消费者③箭头的方向被吃指向吃5、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越靠近食物链顶端),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的范围:向上可达约10千米,向下可深入10千米。
生物圈范围包括:(1)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2)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3)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城市生态系统(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
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1、显微镜的结构:(1)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2)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3)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2、显微镜下的物像呈倒像。
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往哪偏,玻片就往哪移物像可到视野中间。
(如:物像偏向左上方,玻片就移向左上方,因为物像呈的是倒像)3、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倍数与目镜倍数的乘积。
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多。
4、观察玻片标本时,首先应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此时眼睛应从侧面看着物镜,目的是避免压碎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镜头。
5、观察时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同时睁开,便于绘图。
6、对光时,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第二节植物细胞1、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玻片标本有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切片(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经过涂抹制成)、装片(撕下或挑取少量材料制成)。
2、玻片标本的制作需要载玻片和盖玻片。
3、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
(1)滴的是清水(2)盖时要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3)染色时从盖玻片一侧滴碘液,吸水纸从另一侧吸。
4、观察临时装片时先用低倍镜观察。
5、生物绘图时,要把细胞画在纸的左上方,右侧和下方要注字和书写书名。
图中较暗的地方要用铅笔细点表示。
6、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液泡、线粒体、叶绿体。
(1)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2)植物果实的酸甜苦辣是因为细胞的液泡中所含物质不同。
(3)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叶绿体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所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根系细胞中一般没有叶绿体。
第三节动物细胞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刮、涂、盖、染、吸。
(1)滴的是生理盐水(2)染色时用的是稀碘液。
2、动物细胞的结构与植物相比,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不同点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3、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分两大类:(1)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都是大分子):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2)无机物(一般不含碳都是小分子):包括水、无机盐、氧等。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的物质进入,无用的废物排出。
3、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1)叶绿体: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细胞内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2)线粒体:将细胞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发动机”“动力工厂”。
4、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中神奇的遗传物质名字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
5、克隆羊的实例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克隆羊实例中,从供核母羊中分离乳腺细胞并取出细胞核,供卵细胞母羊提供无核卵细胞,二者形成融合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形成胚胎,导入代孕母羊体内,生出的小羊像供核母羊。
第二章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分不开的。
2、体积由小变大是细胞的生长,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是细胞分裂。
3、细胞分裂过程:(1)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2)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
(3)动物: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
植物:在原来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
4、染色体:细胞中那些被碱性燃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5、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6、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7、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
新细胞和原细胞的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如人的某一细胞染色体数是46条,分裂n次后,新细胞的染色体数仍是46条。
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1、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
2、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3、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4、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
5、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
6、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皮肤、肠胃内壁表面、腺体表面)、结缔组织(骨、血液、韧带)、肌肉组织(平滑肌、骨骼肌、心肌)、神经组织。
7、人体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8、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或人体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2、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保护组织(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大)、输导组织(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机械组织等。
3、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第四节单细胞生物1、单细胞生物:眼虫、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衣藻、变形虫2、观察草履虫时,棉花纤维使草履虫得运动速度变慢,利于观察。
从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是因为草履虫需要氧气,都聚集在培养液的表层。
3、草履虫的结构:(1)胞肛: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
(2)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期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
(3)口沟: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由口沟进入体内。
(4)纤毛: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5)表膜: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
(6)收集管、伸缩泡: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排到体外。
(7)细胞质(8)细胞核:大核、小核。
4、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鱼类的天然饵料)也有害(疟原虫、痢疾变形虫、赤潮)。
5、赤潮是水体受到污染,大量含氮、磷的有机物排入海洋导致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6、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食盐对于草履虫来说是不利刺激,肉汁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利刺激。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1、生物圈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可分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1)有单细胞衣藻、多细胞的,有的生活在淡水中(衣藻、水绵),有的在海水中(海带、紫菜),有的在陆地上潮湿的地方。
(2)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3)几乎全身都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3、苔藓植物:(1)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
(2)一般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3)常见的有墙藓、葫芦藓。
(4)苔藓植物可以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污染较重的地方很难见到苔藓,因为许多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