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2016山西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卷

2016山西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卷

2016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卷选择题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2016-2017学年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2016-2017学年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山西省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2017.6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古代中国,“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

体现这一观念的制度是A.禅让制 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2.有学者描述中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贫穷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

这一制度是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3.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这表明宋代A.皇权渐趋衰弱B.地方权力削弱C.君主专制加强D.监察制度完善4.有西方学者在分析某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这次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学校3000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现场悬挂“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条幅。

这场运动A.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B.扭转了中国的外交弱势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6.在一次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这次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第26届联合国大会C.万隆会议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7.《十二铜表法》中规定:“橡树的果实落入邻地时,得入邻地取拾”“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

这体现出罗马法A.维护平民利益B.限制贵族特权C.保护私有财产D.消除阶级对立8.《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

第一次实践了这一思想的是A.巴黎公社B.俄国二月革命C.俄国十月革命D.中国国民革命9.如图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的一项对外政策。

2016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试卷含答案 答案前置

2016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试卷含答案 答案前置

山西省 2016 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答案解析第Ⅰ卷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石器,而非青铜器,应排除带②的选项。

故答案选 D。

【考点】河姆渡遗址。

2.【答案】A【解析】A 反映了唐朝盛世的经济;B 反映的是科举考试金榜题名时的心情;C 描写的是唐代的女子,D 指的是古代君主治理国家的教训,成功主要由于勤俭,奢侈则招致落败。

故选 A。

【考点】唐朝的经济状况。

3.【答案】B【解析】隋朝统一全国,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元朝 1276 年灭南宋后重新实现了统一;隋朝是汉族建立的政权,元朝是蒙古族;隋炀帝时修建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元世祖命人开凿两段新运河;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元朝开创行省制度,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选 B。

【考点】隋朝和元朝历史。

4.【答案】D【解析】从题干中的“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可判断 A 正确;由“元杂剧也发源并成熟于山西”判断 B正确;由“明清时期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大梆子戏’”判断 C 正确;D 在题干中并没有体现。

故选 D。

【考点】戏曲文化。

5.【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可判断是中国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的解体。

【考点】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6.【答案】C【解析】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促进了儒学的发展;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近代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考点】中国近代最早创办的新式学堂。

7.【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可以判断这两次战役分别是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这两次战役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都是八路军组织的,山西都是主战场。

其中平型关大捷是林彪指挥的,百团大战是彭德怀指挥的,故选 D。

山西省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山西省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山西省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工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内容。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这反映出()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分封的政治观念【解析】材料信息主要涉及刘邦注重安抚降者而项羽不注重奖励战胜有功者,并未涉及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且该说法有误,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且分封制是导致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重要原因,平衡说法有误,故B 项错误;据材料“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和“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可知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主要涉及刘邦注重安抚降者而项羽不注重奖励战胜有功者,并不能说明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故D项错误。

【答案】C2.南宋杭州富阳县“重于粪桑,轻于壅田”,称“备田不耕,一枝桑必争护”。

粮食生产“仅支半岁,半岁所食,悉仰商贩”。

由此可知()A.南宋杭州不适于农业生产B.土地集中导致缺粮问题C.当地的市场意识相对浓厚D.工商业阻碍种植业发展【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南宋农产品商品化趋势【解析】材料并不能说明南宋杭州不适于农业生产,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土地集中导致缺粮问题,故B项错误;据材料“粮食生产‘仅支半岁,半岁所食,悉仰商贩’”可知当地的市场意识相对浓厚,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工商业阻碍种植业发展,故D项错误。

山西2016中考试题历史卷(解析版)

山西2016中考试题历史卷(解析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

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D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

2. 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

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

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A.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C.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白居易)D.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的要求是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

可以排除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C.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白居易);D.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因为他们都不是经济方面的。

所以答案选A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

3. 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③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型可以排除法来做,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这个是不正确的,隋朝不是少数民族的政权。

2016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卷(含详细答案)

2016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卷(含详细答案)

历史试卷 第1页(共24页)历史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山西省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 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75分,考试时间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

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 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 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③④2.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

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

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A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C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白居易)D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3.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4.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

20世纪50年代,在山西发现了种类繁多、古朴精美的宋、辽、金戏曲文物,有戏台遗迹、戏剧壁画、出土珍品等。

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元杂剧也发源并成熟于山西,成为元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清时期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大梆子戏”,即北路梆子、晋剧、上党梆子、蒲剧。

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有误的是( )A .丰富的戏曲文物,说明了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B .元杂剧作为元曲的组成部分,发源并成熟于山西C .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大梆子戏”形成于明清时期D .山西“四大梆子戏”是在元杂剧的基础上形成的5.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

山西省2016届高考历史考前质量检测试题(三)(扫描版)

山西省2016届高考历史考前质量检测试题(三)(扫描版)

山西省2016届高考历史考前质量检测试题(三)(扫描版)24.B 25.D 26.C 27.D 28.A 29.C 30.B 31.A 32.D 33.C 34.B 35.A40.(25分)(1)特点:隋唐考试内容主要为儒家经典和诗赋;宋代王安石变法时取消诗赋,以儒家经典为主,允许自由阐发;明清考试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不能自由发挥,考试程式化。

(6分)原因: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政治开放,经济繁荣,诗歌达到鼎盛;宋代内忧外患不断,诗赋取士难以选拔到国家需要的实用人才;明清加强君主专制,强化思想统一,程式化使考试更加公正。

(6分)(2)变化:废除八股文;考试内容增加了历史、政治等;将科举取士功能部分赋予新式学堂教育。

(6分)评述:出于维护统治的目的;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代的科举制;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

(7分)41.(12分)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①紧扣探讨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探讨;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探讨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探讨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探讨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说明:可以选择“世界性网络的形成”(材料中的第一句)或“世界性网络的影响”(材料中的第二句)其一进行探讨;也可以对两者进行探讨;也可以紧扣探讨对象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

42.(10分)原因: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旅游自主性提高,更加注重旅游精神价值;追求个性化和体验化旅游。

(每点2分,共4分)发展定制旅游的建议:加快信息化建设,构建完善的网络技术服务平台;加强旅游宣传和沟通;突出旅游产品的特色;加快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等。

(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45.(15分)(1)逐步推进;中央和地方并举;人才培养与军队建设并举;西法练兵;陆军为主,兼顾海军。

(8分)(2)民族危机加深的刺激;维护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的实施;有识之士的推动与参与。

山西省太原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山西省太原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太原市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评(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上午10:50——12:20)说明:本试卷闭卷笔答,做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列表格内。

1.商代方国的名称,很多见于卜辞。

如曹、杞、宋、雇、奄、薛、蜀、齐等等,大都还见于后世……在江西清江发现有商代中期遗址,在安徽、湖南等地发现了时代相当于商代的遗址、墓葬和遗物。

据此可推断A.商代卜辞主要记载各方国的情况B.商代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C.商代的政治势力已经达及南方D.商王朝的统治中心在长江流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搜集归纳能力。

商代卜辞主要记录占卜,并非记载各方国情况,故A选项错误;B、D两项无法从题干中得到;从题干中“在安徽、湖南等地发现了时代相当于商代的遗址、墓葬和遗物”可推断出商代的政治势力已经达及南方,故选C。

2.“(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说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根据材料可知周代A.完全建立在同姓亲族基础之上B.分封的主要标准是德才兼备C.异姓诸侯国受到排挤D.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

A项“完全”一说过于绝对;B项说法错误,西周分封的主要依据是血缘关系,并非德才;C项与题意无关,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从题干中“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西周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故选D。

3.《春秋公羊传》中记载隐(鲁隐公)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桓(鲁桓公,隐公之弟)何以贵?母贵也。

”这反映了A.宗法制的核心内容B.外戚对朝政的干预C.宗法分封制的瓦解D.礼乐制度遭到破坏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

从材料中“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母贵也”可看出桓公得立是因为其为嫡长子,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山西省太原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山西省太原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太原市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评(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上午10:50——12:20)说明:本试卷闭卷笔答,做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列表格内。

1.商代方国的名称,很多见于卜辞。

如曹、杞、宋、雇、奄、薛、蜀、齐等等,大都还见于后世……在江西清江发现有商代中期遗址,在安徽、湖南等地发现了时代相当于商代的遗址、墓葬和遗物。

据此可推断A.商代卜辞主要记载各方国的情况B.商代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C.商代的政治势力已经达及南方D.商王朝的统治中心在长江流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搜集归纳能力。

商代卜辞主要记录占卜,并非记载各方国情况,故A 选项错误;B、D两项无法从题干中得到;从题干中“在安徽、湖南等地发现了时代相当于商代的遗址、墓葬和遗物”可推断出商代的政治势力已经达及南方,故选C。

2.“(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说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根据材料可知周代A.完全建立在同姓亲族基础之上B.分封的主要标准是德才兼备C.异姓诸侯国受到排挤D.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

A项“完全”一说过于绝对;B项说法错误,西周分封的主要依据是血缘关系,并非德才;C项与题意无关,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从题干中“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西周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故选D。

3.《春秋公羊传》中记载隐(鲁隐公)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桓(鲁桓公,隐公之弟)何以贵?母贵也。

”这反映了A.宗法制的核心内容B.外戚对朝政的干预C.宗法分封制的瓦解D.礼乐制度遭到破坏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

从材料中“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母贵也”可看出桓公得立是因为其为嫡长子,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2016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正卷)

2016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正卷)

机密★启用前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 史本试题卷包括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简答题和探究题四部分,共5页。

考试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最早出现在A .商周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汉时期D .隋唐时期2.从隋朝到清末,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的制度是A .世袭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3.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宋明理学》时编写的知识提纲,在①处填写正确的是A .“反省内心”B .“知行合一”C .“格物致知”D .“心外无物”4.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在纺织、制瓷等行业中赶上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主导地位是在A .商周时期B .唐朝中叶以后C .宋元时期D .明朝中叶以后5.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屈原的《离骚》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 .唐朝开放的社会环境促进了诗歌的繁荣C .李清照是元曲的著名代表人物D .《窦娥冤》是明清小说的著名代表作6.小明同学收集了某一文献的相关素材,其中涉及“洪仁玕”“以法治国”“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等内容。

这一文献是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变法通议》7.右图是我国近代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在轮船招商总局门前留下的合影。

这一合影反映的史实出现在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8.19世纪90年代初,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下列属于其代表人物的是A.林则徐B.曾国藩C.康有为D.李大钊9.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A.中共三大召开B.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C.北伐战争开始D.武汉国民政府成立10.1931年,日本侵略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不久侵占整个东北。

太原市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会考模拟历史试题 无答案

太原市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会考模拟历史试题 无答案

太原五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业水平测试高二历史(2016。

6)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注意:每小题2分,共25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要求的选项,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内)1。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图书体裁,记录了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和家族重要人物事迹,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下列制度中,与家族的出现关系最密切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禅让制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认为“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材料中唐代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B.中外朝制度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3.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

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

"“香港兴”“上海兴”都是因为签订了()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按照革命性质划分,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分为“新”“旧"两个时期.,其“分水岭"是()A.鸦片战争 B. 甲午战争 C。

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5。

一首诗中写道:“迷雾遮天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

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

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

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A.中共成立B.国共合作C.遵义会议D.土地革命6.近代某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某国”是( )A。

英国 B.苏联 C.德国 D.美国7.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模块结业考试试题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模块结业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模块考试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但这种生产方式存在严重的弊端,表现在()①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②新技术容易推广③技术工艺容易失传④代表当时的最高工艺水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 西方学者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下列能够支撑弗兰克本人观点的是()A.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B.欧洲的殖民扩张强行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C.各地资源和财富的涌入促进了欧洲的崛起D.人类各地区的交往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融合3.从1939年开始,“新政”渐告结束的主要原因是()A.危机已消除 B.国际局势日趋紧张C.国民经济恢复到危机爆发以前 D.改革目标已实现4.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A.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B.使美国社会矛盾得到缓和C.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法西斯势力 D.使危机完全消除5.罗斯福新政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主要是指()①联邦政府的影响渗透到美国人的生活中②社会保障体系使很多弱势群体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③一定程度上遏止了美国法西斯势力④美国贫困人口消失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6.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7. 下列不符合20世纪30年代国际政治形势特点的一项是()A.全世界面临法西斯侵略的威胁B.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逐渐崩溃D.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8.下列哪项内容不属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A.经济危机和胡佛反危机的失败 B.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C.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 D.国家开始干预经济9.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救济②调控③复兴④改革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0.罗斯福“新政”过程中,复兴是指()A.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B.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C.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D.恢复公众对银行的信任11.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表述,错误的是()A.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B.1933-1935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C.1935年以后着重改革 D.实施救济是在第一个阶段12.“自由放任”是资本主义传统的经济思想。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3月阶段性测试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3月阶段性测试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3月阶段性测试试题第I卷(客观题共30分)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中《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

千耦其耘,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

”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 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B. 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 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D. 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2.《管子·海王》载:“今铁官之数曰……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然后)其事立。

”这段材料反映出()A. 铁制农具已为农家广泛使用B. 铁制农具归政府统一管辖C.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D.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3.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图1 图2A. 铁犁牛耕的出现B. 耕犁技术的成熟C. 精耕细作的开始D. 单位亩产量提高4.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A. ①②B. ②④C.②③D. ③④5.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在这一“田制”下()A. 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B. 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 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 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6.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的是()A. 租佃式经营B. 雇工式经营C. 田庄式经营D. 自耕农式经营7.下列材料中,最能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山西省晋城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山西省晋城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山西省2016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除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外,汉代皇帝都以“孝”为谥号,称孝惠帝、孝文帝、孝武帝、孝昭帝等等.这表明汉代A.皇室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孝道扩展成为社会伦理C.儒学正统地位得以巩固 D.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影响。

汉代皇帝几乎都以“孝”为谥号,表明当时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以巩固统治,D项正确;宗法观念是指等级观念、继承规则、宗族法规等,这点材料显然不体现,A项不选;材料主题是皇帝谥号而非社会伦理,B项不选;东汉末年的战乱以及佛、道学说兴起,使得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C项错误。

故选D。

25.唐中期以后江南一些地方性城市逐渐上升为全国性城市,当时广为流行的“扬一益二"之说就是较好的证明,广州也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材料现象说明A.南北政治局面的不同 B.城市区域分工日益深化C.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D.城市经济属性不断增强【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扬州、益州、广州城市地位的上升均是由于自身工商业经济的繁荣,D项正确;A项表述与材料无关;B项“区域分工深化”材料不体现;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应在宋代以后。

故选D。

26.明清时期,取材于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史传记的公案小说兴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清代的《三侠五义》。

2016山西中考历史试题

2016山西中考历史试题

2015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吴涛整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2015·山西)1.山西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北方多民族交融的重要区域。

以下历史事件与山西有关的是()B①张骞出使西域②北魏孝文帝改革③北宋与辽的战和④清朝设置驻藏大臣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15·山西)2.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一些资料。

下面这组图片资料体现的主题是()D丝绸之路上的商队玄奘鉴真郑和下西洋路线图A.唐朝的经济繁荣B.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影响C.古代经济重心南移D.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2015·山西)3.明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恭览庶政,大臣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CA.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管理朝政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C.废除丞相,强化君主专制 D.大兴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2015·山西)4.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以上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AA.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D.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015·山西)5.据《山西地域文化》记载,胡聘之任山西巡抚期间,1892年在太原三桥街兴建火柴局,生产“牴羊”牌火柴,这是山西近代工业的开端。

他又办太原机器局,设山西商局,兴建正太铁路(太原到河北正定柳堡)。

从这段材料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DA.胡聘之在太原兴建的火柴局是山西近代工业的开端B.胡聘之对山西近代工业发展作出了贡献C.太原是山西近代工业的发祥地D.山西的近代工业在全国起步最早(2015·山西)6.1919年5月4日,有三千多学生在北京的大街上整队游行,烧毁了交通总长曹汝霖的官邸,促成了全国罢工罢市的风潮。

2016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2016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山西省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答案解析第Ⅰ卷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石器,而非青铜器,应排除带②的选项。

故答案选D。

【考点】河姆渡遗址。

2.【答案】A【解析】A反映了唐朝盛世的经济;B反映的是科举考试金榜题名时的心情;C描写的是唐代的女子,D指的是古代君主治理国家的教训,成功主要由于勤俭,奢侈则招致落败。

故选A。

【考点】唐朝的经济状况。

3.【答案】B【解析】隋朝统一全国,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元朝1276年灭南宋后重新实现了统一;隋朝是汉族建立的政权,元朝是蒙古族;隋炀帝时修建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元世祖命人开凿两段新运河;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元朝开创行省制度,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选B。

【考点】隋朝和元朝历史。

4.【答案】D【解析】从题干中的“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可判断A正确;由“元杂剧也发源并成熟于山西”判断B 正确;由“明清时期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大梆子戏’”判断C正确;D在题干中并没有体现。

故选D。

【考点】戏曲文化。

5.【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可判断是中国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的解体。

【考点】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6.【答案】C【解析】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促进了儒学的发展;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近代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考点】中国近代最早创办的新式学堂。

7.【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可以判断这两次战役分别是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这两次战役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都是八路军组织的,山西都是主战场。

其中平型关大捷是林彪指挥的,百团大战是彭德怀指挥的,故选D。

【考点】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共领导的两次战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真题)
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填写在试题卷、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考生号、姓名”与考生本人考生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试
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中记载:“武王已平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

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这体现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秦统一六国后,“朕”成为皇帝自称的专用语。

唐宋以后,龙袍与黄色成为皇帝的专用服色,其他人绝不能僭用,否则将被视为“大逆不道”。

这反映了()
A.君权神授B.皇位世袭C.皇帝独尊D.三纲五常
3.《辛丑条约》中规定: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这一规定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丧失领土主权B.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C.便于列强控制清政府的税收D.便于列强武装控制清政府
4.某一部宪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这部宪法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5.《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中写道:“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

捐躯洒血,浩气干云……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这里“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
A.国共第一次合作B.国共合作抗日
C.重庆谈判D.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6.周恩来在参加一次国际会议时讲到:“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以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在此,他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平等互利B.另起炉灶C.求同存异D.独立自主
7.马克思说:“当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了私有制的时候,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这说明罗马法
A.为后世法律制定提供了借鉴B.发展到完善阶段
C.与资本主义原则完全一致D.稳定了社会秩序
8.列宁晚年在谈到十月革命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当时“毫无出路的处境”是指A.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B.沙皇专制统治已被推翻
C.沙俄已同德国签订停战协定D.俄国经济落后战争失利
9.小李准备搜集一些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资料。

下列能够被选用的是
A.实施马歇尔计划B.成立世界银行
C.成立关贸总协定D.轰炸南联盟
10.黄梅戏《天仙配》中有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A.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C.铁犁牛耕D.集体耕作
11.1672年,康熙帝诏令:“凡官员兵民私自出海贸易,及迁移海岛,盖房居住,耕种田地者,皆孥问治罪。

”据此可知,清政府推行的政策是
A.土地私有B.重农抑商C.工商皆本D.海禁政策
12.西方现代化进程首先是思想革命,然后是制度革命,最后是器物革命;中国现代化进程与西方正好相反。

中国现代化进程始于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3.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社会生活及习俗也发生了变化。

下列变化与辛亥革命密切相关的是
A.住洋房B.贴春联C.喝咖啡D.剪发辫
14.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赚取丰厚利润。

这产生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