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课程设计解析
dcs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dcs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DCS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其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会分析DCS控制系统的优缺点,并能够与其它控制系统进行对比。
3. 掌握DCS控制系统的编程与组态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系统设计。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特定工艺过程设计合适的DCS控制系统。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能够对现有DCS控制系统进行改进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2.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自动化产业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认识到自动化技术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DCS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其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DCS控制系统概述:介绍DCS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使学生了解DCS控制系统的背景和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DCS系统组成与原理:讲解DCS系统的硬件、软件结构,以及控制算法和通信网络。
教材章节:第二章 DCS系统组成与原理3. DCS编程与组态:学习DCS编程语言,掌握组态软件的使用,进行简单控制策略的设计与实现。
教材章节:第三章 DCS编程与组态4. DCS系统设计与应用:分析实际工艺过程,设计DCS控制系统,进行系统调试与优化。
教材章节:第四章 DCS系统设计与应用5. DCS控制系统案例分析:通过剖析典型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DCS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五章 DCS控制系统案例分析6. DCS控制系统发展趋势与展望:探讨DCS技术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未来自动化技术的探索欲望。
dcs课程设计600
dcs课程设计600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应用,培养学生具备DCS系统的调试、维护和故障诊断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1)了解DCS系统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2)掌握DCS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控制器、操作站、通信网络等;(3)理解DCS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数据采集、处理、显示、控制等;(4)熟悉DCS系统的典型应用场景和案例。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DCS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调试;(2)具备对DCS系统进行维护和故障诊断的能力;(3)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DCS系统解决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DCS技术的兴趣,认识到其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动手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DCS系统概述:介绍DCS系统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2.DCS系统组成:讲解DCS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控制器、操作站、通信网络等;3.DCS系统工作原理:阐述DCS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显示、控制等工作原理;4.DCS系统应用案例:分析DCS系统在典型工业场景中的应用案例;5.DCS系统调试与维护:介绍DCS系统的调试、维护方法和故障诊断技巧;6.DCS系统解决方案:讲解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DCS系统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讲解DCS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2.案例分析法:分析DCS系统在实际工业场景中的应用案例;3.实验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进行DCS系统的调试和维护;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DCS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直观地展示DCS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案例;4.实验设备:准备DCS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DCS识用与操作》教学设计与实践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DCS识用与操作》教学设计与实践一、教学设计在职业教育中,DCS识用与操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
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缩写,是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技术。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我们将进行《DCS识用与操作》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1.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DCS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具备DCS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理解DCS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掌握DCS系统的基本操作技巧- 能够使用DCS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 具备DCS系统的故障检修和维护能力2. 教学内容3.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
理论讲解主要用于介绍DCS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案例分析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操作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践教学1. 实验设备为了保证教学的实际效果,我们需要配备相应的实验设备。
一般来说,DCS系统包括控制器、输入/输出模块、通信模块等硬件设备,还有相应的软件系统。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DCS系统实验设备,以满足学生的实验操作需要。
实验内容是实践教学的核心。
在实验中,我们将安排学生进行DCS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操作实验,以及故障检修和维护实验。
在每个实验环节中,我们都要求学生按照系统要求,对设备进行正确的连接和操作,学生还需要能够准确地诊断和处理系统故障。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学生分组,了解实验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熟悉DCS系统的基本操作技巧- 学生进行故障检修和维护实验,培养学生的故障诊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三、评价与考核在课程结束时,我们将对学生进行考核,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学生对DCS系统的掌握程度-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我们将采用考试和实验操作两种方式进行评价。
发电厂dcs课程设计
发电厂dcs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发电厂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2. 使学生了解发电厂DCS在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3. 帮助学生掌握发电厂DCS的主要参数及其调整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DCS进行电力生产过程监控、操作和故障处理的能力;2.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工况,对发电厂DCS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的能力;3. 提高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沟通、协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发电厂DCS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2.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DCS在提高发电效率、降低污染排放方面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发电厂DCS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力生产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对DCS系统的了解较少,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能力。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采用案例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DCS在发电厂中的应用;3. 加强团队合作训练,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发电厂DCS系统概述:介绍DCS的定义、发展历程、系统组成及其在发电厂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发电厂DCS系统概述2. DCS系统硬件与软件:讲解DCS系统的主要硬件设备、功能及软件配置。
教材章节:第二章 DCS系统硬件与软件3. DCS系统通信与网络:分析DCS系统的通信原理、网络结构及通信协议。
教材章节:第三章 DCS系统通信与网络4. 发电厂DCS系统应用实例:通过实际案例,介绍DCS在发电厂中的具体应用,包括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设备的监控与控制。
教材章节:第四章 发电厂DCS系统应用实例5. DCS系统操作与维护:讲解DCS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日常维护及故障处理。
dcs课程设计组态
dcs课程设计组态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DCS课程设计组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DCS系统设计和组态。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DCS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原理。
2.了解DCS课程设计组态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熟悉常见的DCS组态软件和工具的使用。
4.能够使用组态软件进行简单的DCS系统设计和组态。
5.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DCS系统的参数设置和调整。
6.能够进行DCS系统的调试和优化,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DCS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自动化技术的认识。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DCS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原理:介绍DCS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工作原理。
2.DCS课程设计组态的基本流程和方法:讲解DCS系统设计的整体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方案设计、系统组态、调试与优化等环节。
3.常见的DCS组态软件和工具的使用:介绍目前常用的DCS组态软件和工具,如WinCS、Intouch等,并讲解其基本操作方法。
4.DCS系统设计和组态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讲解DCS系统设计和组态的具体步骤,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讲解DCS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原理,使学生掌握DCS技术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DCS系统设计和组态的具体步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亲手操作DCS组态软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如《DCS系统设计与应用》等,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DCS课程设计水箱液位串级控制解析
目录1 题目背景与意义 01.1 题目背景 01.2 课题意义 02 设计题目简介 (1)2.1设计内容和规定 (1)2.2 集散控制系统基本构成 (1)2.3 设计原理及分析 (4)3 系统设计方案 (7)3.1双容水箱控制 (8)3.2串级控制 (8)4 系统硬件设计 (10)4.1数据采集模块 (10)4.1.1 模拟量输入模块 (10)4.1.2 模拟量输出模块 (11)4.2仪表和执行机构选型 (13)4.3系统连线 (13)4.3.1 模拟量输入模块FM148A接线 (13)4.3.2模拟量输出模块FM151A接线 (14)5 系统软件设计 (15)5.1组态画面旳设计 (13)5.2通讯设置 (15)6 系统仿真调试 (17)7 结论 (16)参照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 题目背景与意义1.1 题目背景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是以多种微处理机为基础运用现代网络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图形显示技术和冗余技术等实现对分散控制对象旳调整、监视管理旳控制技术。
其特点是以分散旳控制适应分散旳控制对象, 以集中旳监视和操作到达掌握全局旳目旳。
系统具有较高旳稳定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该系统将若干台微机分散应用于过程控制, 所有信息通过通信网络由上位管理计算机监控, 实现最优化控制, 整个装置继承了常规仪表分散控制和计算机集中控制旳长处, 克服了常规仪表功能单一, 人-机联络差以及单台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危险性高度集中旳缺陷, 既实现了在管理、操作和显示三方面集中, 又实现了在功能、负荷和危险性三方面旳分散。
DCS系统在现代化生产过程控制中起着重要旳作用。
伴随工业自动化水平旳不停提高, 计算机旳广泛运用, 人们对工业自动化旳规定也越来越高。
而DCS又有延续性和可扩充性, 易学易用性和通用性, 使得DCS得到长足旳发展。
dcs控制课程设计
dcs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和功能特点;2. 使学生了解DCS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优势;3. 帮助学生掌握DCS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DCS控制系统进行初步设计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针对实际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DCS控制方案;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够就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和阐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使其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系统的节能和环保性能。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DCS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程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能够准确描述DCS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和功能特点;2. 能够分析DCS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场景,并阐述其优势;3. 能够遵循设计原则,完成一个简单的DCS控制系统的设计;4. 能够针对实际生产需求,提出合理的DCS控制方案;5. 能够就设计方案进行有效沟通和团队协作;6. 能够关注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以下安排:1. DCS基本概念与组成结构- 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定义与特点;- DCS的硬件和软件组成;- DCS的通信网络结构。
2. DCS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典型的DCS应用场景;- DCS在工业生产中的优势;- DCS与其他类型控制系统的比较。
3. DCS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步骤- 设计原则:可靠性、实时性、扩展性、经济性等;- 设计步骤: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硬件和软件选型、系统调试等。
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简单DCS控制系统的设计实践;- 典型工业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设计方案的评价与优化。
课程设计dcs
课程设计dcs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理解XX学科的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XX学科的实验操作,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1.1 XX学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第二章:XX学科的基本原理2.1 XX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定律2.2 XX学科的定理和公式第三章:XX学科的应用3.1 XX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3.2 XX学科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XX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这些教学资源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XX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作业则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试则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考察。
评估方式将尽量客观、公正,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尽量紧凑合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具体的教学进度、时间和地点等安排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我们将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和利时dcs课程设计
和利时dcs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2. 学生能够掌握和利时DCS的硬件组成、软件配置及其工作原理;3. 学生能够了解和利时DCS在工业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操作和利时DCS的模拟软件,进行基本的系统配置;2.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简单的DCS系统故障;3. 学生能够运用和利时DCS进行数据采集、过程监控和基本控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技术的情感,提高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兴趣;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增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自动化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对新技术和新设备充满好奇,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和利时DCS概述- 分布式控制系统基本概念- 和利时DCS发展历程及应用领域2. 和利时DCS硬件系统- 系统构成及功能- 主要硬件组件介绍(控制器、通信卡、I/O卡等)3. 和利时DCS软件系统- 软件架构及功能- 工程师站与操作员站软件操作方法4. 和利时DCS组态与应用- 系统组态方法及步骤- 控制策略编写与调试- 数据采集与监控5. 和利时DCS故障分析与处理- 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 故障诊断与处理方法6. 和利时DCS在工业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实例- 典型应用案例介绍- 控制系统设计及优化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和利时DCS概述第2周:和利时DCS硬件系统第3周:和利时DCS软件系统第4周:和利时DCS组态与应用第5周:和利时DCS故障分析与处理第6周:和利时DCS在工业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实例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以上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按照教材章节顺序组织,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反应釜dcs课程设计
反应釜dcs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反应釜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掌握其功能和应用范围。
2. 使学生掌握反应釜DCS系统中常见参数的测量与控制方法,了解相关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原理。
3. 帮助学生掌握反应釜DCS系统的操作与维护方法,了解安全操作规程。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DCS系统进行反应釜参数测量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工艺需求,调整和优化DCS系统参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反应釜DCS系统故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工自动化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心。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培养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和化工基础知识,对自动化控制系统有一定了解,但对DCS系统操作和维护相对陌生。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讲授、演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反应釜DCS系统原理及组成:介绍DCS系统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详细讲解反应釜DCS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工作原理,对应教材第1章内容。
2. 反应釜DCS系统参数测量与控制:分析反应釜中常见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的测量原理,介绍相关传感器和执行器的使用方法,对应教材第2章内容。
3. 反应釜DCS系统操作与维护:讲解反应釜DCS系统的操作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介绍系统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对应教材第3章内容。
4.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反应釜DCS系统操作实践,包括参数测量、控制操作、故障排查等,对应教材第4章内容。
DCS《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讲解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一、液位控制系统方案设计1.工艺过程简述及控制要求2.控制方案设计1)被控参数:容器液位(密闭容器);控制参数:进管流量;对象特点:简单单容对象——存在容量滞后,传输滞后较小;2)系统要求:以简单智能控制器实现——单回路控制系统——绘制带控制点流程图(略)——控制阀的作用方向确定,控制器的作用方向确定。
3)控制过程简述(略)二、控制系统仪表选择1.控制阀选择1)电动/气动选择与不选择理由;(电动调节阀,220V AC供电,4-20mA信号电流驱动)2)是否要求其它功能——自整定?通讯?阀位反馈?自检查?3)阀体材质选择4)流量特性的选择5)阀体种类选择(单座?双座?)6)口径的选择——根据工艺流量、阀前后压差、介质密度,计算阀的流量系数C——根据计算流量系数,园整为标准流量系数,查表选择口径,确定公称直径,——确定阀的作用方向2.液位检测方式与变送器的选择1)根据被测液位容器结构、受压情况、介质情况——确定液位检测方式、取压方式(直接导压、法兰取压、隔离法兰取压),材质要求,并画安装示意图;2)输出信号方式——信号种类;电源种类((直流24V?交流220V?);二线制与四线制?3)是否有其它附加功能要求——通讯?自检?带显示?4)根据容器内可能的最高液位、正常液位——确定液位变送器测量范围;5)根据测量控制要求——确定测量精度6)确定所选变送器型号、相关参数(订货参数)3.控制器选择1)功能要求——PID控制?2)附加功能——显示参数要求?内设定或外设定(信号类型——电流?电压?及大小?)3)输入信号种类(电流?电压?大小?)4)电源类型(直流24V?交流220V?)三、电控系统设计1.电控系统设计思想1)为系统及控制仪表提供分别可控的单相交流(220V AC)电源、直流电源(24VDC);2)分别设置交流电源与直流电源通断开关;3)分别设置交流、直流电源、控制阀工作指标灯;2.电控系统原理图参考220V ACL N3.电器元件选择1)开关选择总开关(空气开关)——单相(二极或三极?带漏电保护?)、电流容量?型号?控制阀电源开关、直流电源开关——单相(二极或三极?),开关或按钮?尺寸大小与型号?2)指示灯选择D1、D2、D3各自工作电压?尺寸大小?3)直流电源选择输入供电电压大小?输出直流电压大小?单路或双路输出?输出电流(功能)?4)电器元件选择表对上述各元件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功能用途进行列表描述4.电控柜设计与布局1)电控柜设计思想面板安装元件——一个空开、二个开关,三个指示灯、一个智能控制器柜内安装——直流电源装置、电源接线端(供电电源输入、电动阀电源、直流电源),信号输入输出接线端(变送器信号、控制器输出信号)2)电控柜规格根据器件、设备尺寸大小——确定电控柜尺寸:长X宽X深。
DCS电厂课程设计
DCS电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DCS(分布式控制系统)在电厂中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 学生能够掌握DCS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操作方法;3. 学生能了解电厂中DCS系统与其他子系统(如PLC、SCADA)的协同工作方式;4. 学生能够解释电厂运行过程中DCS系统的作用及其对发电效率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操作DCS系统的模拟界面,进行基本的控制操作;2. 学生能够分析DCS系统在电厂运行中的故障,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3. 学生能够利用DCS系统数据,进行简单的发电效率分析和优化;4.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对电厂DCS系统的模拟调试和运行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DCS系统在现代化电厂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电力行业的兴趣;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与表达能力;3. 学生能够关注DCS技术发展,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对技术进步的敏感度;4. 学生能够关注电厂运行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电厂实际运行情况,以DCS系统为核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运用DCS系统,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DCS系统基本原理:介绍DCS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系统架构,以及其在电厂中的应用场景。
- 教材章节:第二章《分布式控制系统概述》- 内容列举:DCS系统定义、系统结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
2. DCS系统结构与功能:讲解DCS系统的硬件、软件组成,及其在电厂中的具体功能。
- 教材章节:第三章《DCS系统结构与组成》- 内容列举:硬件组成、软件组成、功能模块、通信网络。
3. DCS系统操作与控制:介绍DCS系统的操作方法、控制策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 教材章节:第四章《DCS系统操作与控制》- 内容列举:操作界面、控制策略、操作步骤、故障处理。
dcs课程设计论文
dcs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DCS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DCS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方式,掌握DCS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了解DCS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优势。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DCS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具备搭建和调试DCS系统的基本能力,能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参数优化和故障排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DCS技术的兴趣和热情,认识DCS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地位,树立正确的技术观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DCS基本原理:介绍DCS的概念、发展历程、优点和适用场景,使学生了解DCS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DCS系统结构:讲解DCS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控制器、通信网络、监控软件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3.DCS应用案例:分析DCS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DCS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优势。
4.DCS系统设计和调试:介绍DCS系统的设计方法、步骤和调试技巧,培养学生具备搭建和调试DCS系统的能力。
5.DCS技术发展趋势:讲解DCS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使学生了解DCS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应用前景。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DCS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应用,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DCS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DCS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和优势。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手搭建和调试DCS系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外优秀的DCS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和利时dcs课程设计
和利时dcs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2. 学生能够掌握和利时DCS的硬件组成、软件配置及其应用领域;3. 学生能够了解和利时DCS在实际工业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控制策略和通信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和利时DCS软件进行基本的系统组态和参数设置;2. 学生能够通过和利时DCS进行简单的控制算法编程和调试;3.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和利时DCS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自动化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对工业自动化的认识;2.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关注工程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增强实践能力;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结合和利时DCS系统,使学生掌握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动化基础知识,对实际操作感兴趣,但可能缺乏实际工程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利时DCS的相关技能。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确保学生在课程学习后能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和利时DCS系统概述:介绍DCS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系统结构和优势特点。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分布式控制系统概述- 内容:和利时DCS系统的组成、分类、应用领域。
2. 和利时DCS硬件组成:详细讲解和利时DCS的硬件模块、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和利时DCS硬件组成- 内容:控制器、通信网络、输入/输出模块、人机界面等。
3. 和利时DCS软件配置与组态:介绍和利时DCS的软件结构、功能及其组态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和利时DCS软件配置与组态- 内容:软件安装、系统组态、控制策略编程、参数设置。
dcs控制课程设计
dcs控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DCS进行工程设计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DCS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
(2)了解DCS的系统组成,包括控制器、通信网络、人机界面等。
(3)理解DCS的工作原理和优势。
(4)熟悉DCS在工业过程中的应用案例。
2.技能目标:(1)能够熟练使用DCS相关的软件和工具。
(2)具备DCS系统的配置、调试和维护能力。
(3)能够运用DCS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DCS技术的兴趣,认识到其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DCS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介绍DCS的定义、发展阶段和国内外现状。
2.DCS的系统组成:详细讲解控制器、通信网络、人机界面等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DCS的工作原理:深入剖析DCS的数据处理、控制算法和故障处理等关键技术。
4.DCS的应用案例:分析DCS在石油、化工、电力等行业的典型应用。
5.DCS的工程实践: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讲解DCS的系统设计、调试和维护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1.讲授法:讲解DCS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DCS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DCS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实用的DCS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技术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
dcs工业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dcs工业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DCS工业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其组成部分及功能;2. 学会分析工业控制过程中DCS系统的应用,了解不同场景下的系统配置;3. 掌握DCS系统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操作与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DCS工业控制系统进行基本操作;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业控制过程中问题的能力;3.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DCS系统应用进行交流与探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业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产业观念;3. 引导学生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培养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全面了解DCS工业控制系统。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电子和自动化基础知识,对工业控制系统有一定了解,但实际操作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DCS工业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及发展历程;- 介绍DCS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分析DCS系统在我国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2. DCS工业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功能;- 探讨DCS系统的硬件结构,包括控制器、通信网络、人机界面等;- 介绍DCS系统软件的功能、特点及配置方法。
3. DCS工业控制系统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分析典型工业控制过程中DCS系统的应用案例;- 学习不同场景下的DCS系统配置与优化方法。
4. DCS工业控制系统的操作与维护;- 掌握DCS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如组态、编程、调试等;- 学习DCS系统维护与故障处理方法,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5. DCS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与防护;- 介绍DCS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 分析网络安全在DCS系统中的应用与重要性。
汽轮机DCS课程设计
汽轮机DCS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轮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理解DCS(分布式控制系统)在汽轮机中的应用;2. 学会分析汽轮机DCS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运行特点;3. 了解我国汽轮机DCS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汽轮机DCS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及处理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对汽轮机DCS系统进行模拟仿真的技能;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能就汽轮机DCS系统的问题进行有效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我国汽轮机DCS技术的自豪感,激发学生投身于能源事业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养成主动探究、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汽轮机DCS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旨在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汽轮机DCS系统基本原理:- 汽轮机工作原理及组成部分;- DCS系统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基本构成;- 汽轮机DCS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优势。
2. 汽轮机DCS系统结构与功能:- 汽轮机DCS系统硬件结构及功能;- 汽轮机DCS系统软件结构及功能;- 汽轮机DCS系统通信与网络结构。
3. 汽轮机DCS系统运行与维护:- 汽轮机DCS系统运行参数的监测与调整;- 汽轮机DCS系统故障诊断与处理方法;- 汽轮机DCS系统维护与优化策略。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教学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第一周:汽轮机工作原理及组成部分;第二周:DCS系统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基本构成;第三周:汽轮机DCS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优势;第四周:汽轮机DCS系统硬件结构及功能;第五周:汽轮机DCS系统软件结构及功能;第六周:汽轮机DCS系统通信与网络结构;第七周:汽轮机DCS系统运行参数的监测与调整;第八周:汽轮机DCS系统故障诊断与处理方法;第九周:汽轮机DCS系统维护与优化策略。
p3dcs课程设计
p3dcs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3D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三维模型、纹理映射、光照和材质等。
2. 学生能够描述三维空间中的物体,并运用所学的3D绘图技能进行简单的场景构建。
3.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3D图形设计的基本软件操作,如模型创建、编辑和渲染。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3D建模软件创建基础的三维模型,并为其添加适当的纹理和材质。
2. 学生能够操作3D图形软件中的光源,实现基本的光影效果。
3. 学生通过实践项目,掌握基础的3D场景布局与设计,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计算机图形学的兴趣,认识到其在现代科技和艺术领域的应用价值。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合作精神,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增强沟通与分享的意愿。
3. 学生通过创作3D作品,培养审美观念和创新意识,激发对美的探索和追求。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旨在结合信息技术和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的数字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课程性质偏向实践性与创造性,强调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年级特点,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新鲜技术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通过视觉艺术表达个人创意。
教学要求:1.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2. 强调个体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 创设互动性强、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
二、教学内容1. 三维计算机图形学基础理论:- 三维坐标系与空间变换- 三维模型构建与编辑- 纹理映射原理及方法- 光照模型与材质效果2. 3D建模软件操作与应用:- 软件界面与工具介绍- 基础建模技巧与实战训练- 纹理与材质的应用- 光照与渲染设置3. 实践项目与案例分析:- 设计并制作简单三维场景- 分析经典3D作品,了解创作技巧- 团队合作完成综合实践项目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三维计算机图形学基础理论- 介绍三维坐标系与空间变换- 引导学生了解三维模型构建与编辑第二周:3D建模软件操作与应用- 讲解软件界面与工具,进行基础建模训练第三周:纹理映射原理及方法- 深入讲解纹理映射,实践纹理与材质的应用第四周:光照模型与材质效果- 介绍光照模型,指导学生进行光照与渲染设置第五周:实践项目与案例分析- 设计并制作简单三维场景,分析经典3D作品- 团队合作完成综合实践项目,展示与评价教材章节关联:教学内容与教材中第三章“三维建模与渲染”相关内容紧密关联,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三维图形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DCS识用与操作》教学设计与实践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DCS识用与操作》教学设计与实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工业自动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必需品。
对于工控自动化方面的技术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机械类专业学生的“DCS识用与操作”教学也尤为重要。
本文将基于国家职业标准,探讨《DCS识用与操作》教学设计与实践,为相关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
一、教学设计1.目标掌握DCS(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在实际项目中能够熟练应用和操作。
2.内容(1)DCS基本概念:了解DCS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基本原理。
(2)DCS结构和组成:掌握DCS系统的结构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DCS硬件连接和配置:能够进行DCS硬件设备的连接和系统配置。
(4)DCS软件功能介绍:了解DCS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5)DCS系统运行与维护:熟悉DCS系统的运行流程和维护方法。
3.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教材阅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DCS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DCS硬件连接和配置、软件功能操作、系统运行和维护等实际操作,加深学生的理论学习。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DCS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4.评价(1)考试测验:通过考试测验,检验学生对DCS知识的掌握情况。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提交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项目设计:要求学生进行DCS系统的项目设计,检验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实践1.教学过程2.教学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DCS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提升,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加强,学生对DCS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设计上,应该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
2.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的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DCS知识。
3.教学实践中,要加强对教学设备的更新和维护,保证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报告( 2014-- 2015年度第2学期)名称:控制装置与仪表A(DCS部分)课程设计题目:过热汽温控制系统组态院系:自动化系班级:测控1201学号:201202030105学生姓名:范征宇指导教师:翟永杰设计周数:一周成绩:日期:2015 年7 月13 日《控制装置与仪表A(DCS部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DCS应用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并能根据应用目的,进行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组态、调试操作等工作。
2.以LN2000分散控制系统为平台,完成过热汽温控制系统的组态。
3.进行DCS的调试工作。
二、主要内容分为组态设计和系统调试两个部分:1.组态设计1.1系统配置组态主要是指DCS中工程师站、操作员站、控制站的主机系统配置信息及外设类型,I/O-卡件信息,电源布置,控制柜内安装接线等。
此部分内容作为了解内容,不进行具体组态。
1.2实时数据库组态数据库组态是系统组态中应尽早完成的工作,因为只有有了数据库,其他的组态工作(控制回路组态、画面组态等)才可以调试。
数据库组态一般通过专用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时一定要认真仔细,数据库中一个小的错误就会给运行带来极大的麻烦,如造成显示错误、操作不当甚至死机故障。
1.3控制算法组态控制算法组态指的是将系统设计时规定的模拟量控制、开关量控制等功能用DCS算法予以实现。
本设计以主汽温度串级控制策略为对象,并且模拟控制对象,构成闭环回路,完成这些控制算法的组态工作。
1.4操作员站显示画面组态运行人员主要通过操作员站画面来观察生产过程运行情况,并通过画面提供的软操作器来干预生产过程,因此画面设计是否合理、操作是否方便都会对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本设计要求设计关于主汽温控制的简单流程图画面、趋势画面、参数显示画面、操作画面,并把有关的动态点同控制算法连接起来。
1.5报警显示在数据库中进行温度报警值设置,在运行界面中显示报警窗口。
本设计要求能够模拟实现超温报警。
1.6趋势组态。
显示需要观察的数据点趋势图。
2.系统调试设计要求进行动态调试。
实际工作中的动态调试是指系统与生产现场相连时的调试。
由于生产过程已经处于运行或试运行阶段,此时应以观察为主,当涉及到必需的系统修改时,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及安全措施,以免影响正常生产,更不允许造成系统或设备故障。
动态调试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观察过程参数显示是否正常、执行机构操作是否正常;2)检查控制系统逻辑是否正确,并在适当时候投入自动运行;3)对控制回路进行在线整定;4)当系统存在较大问题时,如需进行控制结构修改、增加测点等,应尽量在停机状态下重新组态下装。
若条件不允许,也可进行在线组态,但要熟悉在线组态的各个环节并做好应急措施。
三、进度计划序号设计(实验)内容完成时间备注1 了解设计内容,阅读并理解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要求。
D12 熟悉LN2000分散控制系统软件的组态方法。
D13 进行组态设计要求的6项内容。
D1~D24 进行系统调试D3~D45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D46 上机答辩考核D5四、设计(实验)成果要求1.完成系统结构图及数据点清单,打印各步的组态设计图纸。
2.对系统设计过程进行总结,完成并打印设计报告。
五、考核方式1.设计报告内容及格式考查。
2.按上述步骤逐项完成软件内容的设计,进行操作演示,并进行答辩。
《分散控制系统与现场总线技术》课程设计报 告 书一、分散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设计内容概要: 系统数据库建立:首先我们进行系统数据库的组态工作,只有系统数据组态建立完成后才能进行后面的操作。
其他的控制回路组态、画面组态等都是基于数据库组态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
数据组态的建立我们用LN2000软件进行。
模块建立、数据点建立的过程中都要十分的仔细。
已有的数据点不能再次应用,必须从新建立。
同时录入数据错误只能删除数据点从新录入,甚至带来更大的故障。
控制算法组态将系统设定的模拟量、开关量控制等功能用DCS 算法实现。
以主汽温度串级控制为对象,模拟控制对象,构成闭合回路,完成控制算法。
画面组态画面组态分为SAMA 图组态,图形界面组态。
设计关于主汽温控制的简单流程图,实现各个测点与图形的连接。
达到用图形控制系统的目的。
趋势显示又系统数据库和各个组态图,打开实时趋势曲线显示,可以在模拟调试运行的系统观测各参数的变化曲线、及动态趋势。
完成数据的实时监测。
为数据报警、分析提供基础。
报警显示在数据库中进行温度报警值设置,在运行界面中显示报警窗口。
本设计要求能够模拟实现超温报警。
2、串级过热汽温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图1所示的串级汽温控制系统,只要导前汽温2θ发生变化,副调节器P 就去改变减温水流量θW ,初步维持后级过热器入口汽温2θ在一定范围内,起粗调作用。
而过热器出口汽温1θ的控制,则是通过主调节器PI 来校正副调节器工作,只要1θ未达到给定值,主调节PI 的输出信号就不断递变化,使副调节器不断去控制减温水喷水量θW 的变化,直到1θ恢复到给定值为止。
稳态时,导前汽温2θ可能稳定在与原来数值不同的数值上,而主汽温1θ则一定等于给定值。
PZPI++θ2θ1W θ图1 串级汽温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在串级汽温控制系统中,由于两个回路的任务及动态特性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的调节器。
副回路及副调节器的任务是快速消除内扰,要求控制过程的持续时间较短,但不要求无差,故一般可选用纯比例调节器。
当到前汽温惯性较大时,也可选用比例微分调节器。
主回路及主调节器的任务是维持1θ恒定,一般选用比例积分调节器。
当过热器惰性区较大时,也可选用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
3、串级汽温控制系统设计锅炉过热汽温控制采用串级汽温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2: 已知系统中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被控对象导前区:2220.8()(115)W s W s θθ∆=-=-∆+(℃/%) 被控对象惰性区:3211)201(125.1)(s s W +=∆∆=θθ(℃/℃)图2串级汽温控制系统构成串级组态仿真方案一:这种方案简单,建议使用这种方案进行串级仿真实验。
为了更加形象地显示串级系统的控制作用,可以假设一个简单的对象模型,如图中红色框内所示,使用SAMA模块搭建,仅用来示意,实际中对应具体的被控对象,在控制逻辑组态图中没有这部分内容。
红色框内产生PV1主汽温度、PV2导前汽温,接受从控制器来的OP阀门开度信号。
该控制对象的建立参考某电厂锅炉参数,使用某设计值下的参数作为系统的静态点,在该静态点情况下,工况不再发生变化,无外界干扰,仅由减温水来调节蒸汽温度。
系统的静态平衡状态描述如下:1、上一级过热器出口温度:71号模块设定为定值520度,该温度测点在喷水减温器之前。
2、末级过热器出口温度:SP设定值为540度,为末级过热器出口温度。
系统在稳态下,喷水减温器之前温度值为520度(模块71),减温水阀开度为50%,经减温器(传递函数w2,模块69)引起40度的温降,形成末级过热器进口温度480度(模块70的输出);实际末级过热器进口温度经惰性区(传递函数w1,模块70),得到最终的末级过热器温度(模块72输出)。
以上描述为某严格静态点的平衡状态,仅为示意,省略和简化了很多因素,更合理的模型建立方式是采用机理建模方法,构成整个电厂热力系统模型。
在该简化模型基础上,可以进行以下实验内容:1、主汽温度设定值的变化:将设定值SP(模块68的SP输出)进行改变,例如545或535度,观察自动调节系统的状态和工作变化。
2、上一级过热器出口温度的变化:改变模块71的输出,表示上一级过热器出口温度发生了变化,实现扰动,观察自动调节系统的克服扰动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总结与结论1、DCS的组态步骤及内容(以组态步骤为顺序,加入实际的设计内容)。
1)数据库组态图2)控制逻辑组态图3)流程界面组态图4)操作窗口组态图5)趋势图6) 报警实现及报警死区的作用对于生产过程中的比较重要的点,在实时监控的时候要将其与某一个预定的上下限进行比较,如果超过规定范围则报警,上下限的范围包括报警上限,报警下限,报警上上限,报警下下限。
为了避免数据点的值在报警值附近波动的时候,系统报警频繁发生,通常加入一个报警死区。
当一个点进入上线报警状态的时候,报警产生,当这个数据点的数值返回到报警上限值的时候并不立刻消除报警状态,而是直到他回到AH-BD 之内时,才解除报警。
下限报警同理。
2、设计分析1)串级控制系统中无扰切换的实现。
在监视与操作过程中,当系统处于手动稳态时,控制器有一定的输出若果这时切自动,输出会突然变成零,其原因在于PID控制器没有进行组态跟踪2)主副调节器正反作用的确定。
导前汽温发生变化后主要是通过副调节器来改变减温水流量的,当导前汽温升高时,必然会引起过热器出口汽温的升高,则应增大减温水流量,增大阀门的开度,因此副调节器是正作用。
而过热器出口汽温只要未达到给定值,主调节PI的输出信号就不断递变化,使副调节器不断去控制减温水喷水量的变化,直到出口汽温恢复到给定值为止,假设出口汽温高于给定值,则应增大阀门开度,及减少主调节器的输出,则主调节器应是负作用。
3)PID参数整定的步骤及方法。
副调节器的作用主要是快速消除内扰,要求控制过程时间较短,且不要求无差,课选用纯比例调节器,主调节器的任务是维持出口汽温的恒定,一般选用比例微分调节器,最初先将参数设定为3、1、3,发现阀门开度变化非常迅速,而且总是开到最大或关到最小,因此将三个参数分别调小,如果超调则先将积分时间调小,如果仍然不合适,则配合调节比例系数,最终获得较为合适的参数1.5、2、1.5。
4)设定值扰动及外扰情况下系统的响应及分析。
SP扰动将SP由540降到520可得控制器输出阀门开度增大,使出口汽温降低。
导前汽温扰动将导前汽温由520降到505得如下趋势曲线,由图可得控制器输出阀门开度变减小,使减温水流量减小,维持出口汽温的稳定。
3、对本课程设计的体会、意见和建议本次课程设计所需要的软件是我们平时没有接触过的,如果直接上手应用真的有些困难,幸好我们之前有过练习,不过运用的仍然不是十分灵活。
很多地方是都出现小的差错以至于很多次都从头开始。
课设从系统数据库开始的,因为之前有人在电脑上做过,所以很多数据点都要删了重新开始。
SAMA图的建立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也是重新多的最多的地方。
建立SAMA图在进行数据实时曲线分析的时候,出现了各个曲线都为零的情况。
找了很多地方却不知道问题在哪里。
找到老师,原来是接线不稳定的没接好的缘故。
重新接线建图就解决了存在的问题。
开始的时候对死区的概念一直不很理解,也不知道怎么调节。
经过这几天的调试练习,终于有了一点点见解。
课设的题目每个人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