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文言知识总结
赤壁赋文言知识梳理
赤壁赋文言知识梳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赤壁赋》文言文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二、古今异义1、既望.古义:农历每月十五日今义:希望、盼望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冯虚.御风古义:太空今义:空虚、虚假4、纵一苇之所如.古义:往今义:适合、如同、表示举例5、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常形容人的容颜漂亮三、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9、不知东方之既白(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四、一词多义1、望: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2、歌:扣舷而歌(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声)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4、然: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何为其然也(这样)5、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增长)6、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7、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五、重要虚词1、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从)徘徊于斗牛之间(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托遗响于悲风(给)2、而:羽化而登仙(表承接)扣舷而歌(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表修饰)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3、之: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4、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六、成语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赤壁赋--文言知识分段归纳
连词,表转折
羽化而登仙
连词,表顺承
之
壬戌之秋
助词,的
明月之诗、窈窕之章
助词,的
赤壁之下、东山之上、斗牛之间 助词,无实义
纵一苇之所如
主谓之间,无实义
凌万顷之茫然
于
游于赤壁之下
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介词,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从 介词,在
第二自然段
定语后置
客有吹洞箫者
文言句式
第三自然段
重点虚词
以
举匏樽以相属 挟飞仙以遨游
连词,表目的 连词,表目的
于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托遗响于悲风 寄蜉蝣于天地
助词,表被动 介词,在 介词,在 介词,在
最后自然段
文言句式
宾语前置
而又何羡乎 !
状语后置
相与枕藉乎舟中
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代词 代词 助词,无意义 主谓之间,无意义
结构助词,的
代词 代词
结构助词,的 主谓之间,无意义 主谓之间,无意义
主谓倒置
渺渺兮予怀 (予怀渺渺兮)
省略句
(箫声)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第二自然段
词类活用、通假字
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起舞,使……哭泣 名词作动词 扣舷而歌之
歌,名作动 唱
第二自然段
重点实词虚词
而
扣舷而歌之
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
连词,表修饰
之 扣舷而歌之
语气助词,无意义
赤壁赋 苏轼
第一自然段
文言句式
状语后置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知识就是力量”。
你可能会认为这句话没有什么特殊的,三岁的孩子都知道。
是的,这句话里蕴藏着深奥的含义:知识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⑶ 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⑷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 徘徊于斗牛之间A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 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 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3.一词多义(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2) 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 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如诉如泣(副词,像)(5)白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6)歌歌窈窕之章(唱,动词)歌曰:“……”(歌词,名词)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4.词类活用(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二、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 连词,表修饰。
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
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这篇文章蕴含了丰富的文言知识点,以下是对其的归纳:一、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2、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环绕)二、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3、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文中指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女子。
三、一词多义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②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向远处看)2、歌①歌窈窕之章(唱)②歌曰(歌词)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3、如①纵一苇之所如(往)②如怨如慕(像)4、然①其声呜呜然(……的样子)②何为其然也(这样)5、于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①羽化而登仙(表承接)②扣舷而歌之(表修饰)③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表承接)④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⑤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表转折)⑥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表转折)四、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歌,名词作动词,吟诵)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动词的使动用法)3、正襟危坐(正,形容词作动词,整理)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6、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名词作动词,攻占;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也”表判断)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非……者乎”表判断)2、省略句①(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②(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3、状语后置句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作状语,后置)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于东山之上”作状语,后置)③徘徊于斗牛之间(“于斗牛之间”作状语,后置)4、宾语前置句①何为其然也(“何为”即“为何”,宾语前置)②而今安在哉(“安在”即“在安”,宾语前置)5、定语后置句客有吹洞箫者(“有吹洞箫者”作定语,后置)六、重点实词1、纵一苇之所如(如:往)2、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3、倚歌而和之(倚:循、依)4、不绝如缕(缕:细丝)5、苏子愀然(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6、方其破荆州(方:当)7、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8、哀吾生之须臾(须臾:片刻,一会儿)9、知不可乎骤得(骤得:屡次得到)10、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指箫声。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一篇文言文,也是诗人曹操与诸葛亮的著名对联作品。
以下是《赤壁赋》文言文的知识点梳理:
1. 文言文的叙事技巧:《赤壁赋》采用了纪实和叙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描写历史事件来展现人物形象和情感感受,并以此呈现其诗意。
2. 修辞手法的应用:《赤壁赋》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3. 描写自然景物:《赤壁赋》以赤壁山水环境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具有浓厚的江南山水意境。
4. 展现人物形象:《赤壁赋》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胆略、智谋和情感,塑造出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如曹操、周瑜等。
5. 展示社会风貌:《赤壁赋》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疾苦,通过描写江南渔民的生活和抗击外敌的壮烈事迹,表达了作者关心国家大事和民生疾苦的情感。
6. 思想情感的表达:《赤壁赋》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思想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总的来说,《赤壁赋》是一篇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和思想深度的文言文,通过对历史事件、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写,展示了丰富的文学技巧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它既是一篇叙事文学作品,又是一篇颇具诗意的抒情散文。
赤壁赋文言知识归纳及答案
《赤壁赋》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②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③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④杯盘狼籍.(通“藉”,狼藉) 2.古今异义词①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②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③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④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今义:美貌的人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今义:儿子 3.词类活用①名词用作状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②名词用作动词歌.窈窕之章(唱歌)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③名词的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④动词的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⑤形容词用作动词正.襟危坐(整理)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4.一词多义①望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远看)②如纵一苇之所如.(往)如.诉如泣(副词,像)③虚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太空)盈虚.者如彼(指月缺)④白白.露横江(白色的)不知东方之既白.(发白,即天亮了)⑤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连词)⑥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增长)⑦然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⑧歌歌.窈窕之章(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二、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2.疑问句①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②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③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3.省略句①(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②(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③(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倒装句①状语后置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结构后置)②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③主谓倒装渺渺兮予怀(主语后置)④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何为其然也5.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翻译:这不是曹操被周郎打败的地方吗?(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最新《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
《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一、字音:1、壬戌(rénxū) 10、酾酒(shī)2、桂棹(zhào) 11、横槊(shuò)3、余音袅袅( niǎo) 12、渔樵(qiáo)4、幽壑(hè) 13、扁舟(piān)5、嫠妇(lí) 14、匏樽(páo)6、愀然(qiǎo) 15、蜉蝣(fúyóu)7、山川相缪(liáo) 16、无尽藏(zàng)8、舳舻千里(zhúlú) 17、狼籍(jí)9、旌旗(jīng) 18、枕藉(jiè)二、通假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三、实词的含义。
(1)七月既望..:.既,过了。
望,农历每月十五(2)举酒属.客:劝人饮酒(3)纵.一苇..之所如.:.纵,任。
如,往(4)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茫然,旷远的样子(5)击空明..兮溯.流水:空明,月光下的清波。
溯,逆流而上(6)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7)倚.歌而和.之:循,依。
唱和(8)不绝如缕.:.细丝(9)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10)正.襟危.坐:都是端正的意思(11)方.其破荆州:当(12)横槊.赋.诗:朗诵。
(13)固.一也之雄也:本来(14)寄蜉蝣..于天地:喻人生短促(15)逝者如斯.:.此,指水(1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消减和增长(17)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连、竟(18)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四、重点虚词(1)于.月出于.东山之上:从徘徊于.斗牛之间: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表被动(2)之.纵一苇之.所知:助词,主谓间,无实义目遇之.而成色:它们,代清风、明月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无实义惟江上之.清风:助词,的(3)而.倚歌而.和之:表修饰关系,不译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但,表转折关系耳得之而.为声:就,表顺承关系(4)其.其.声呜呜然:那方其.破荆州:他,代曹操何为其.然也:语气词(5) 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样子,形容词词尾而又何羡乎.:.呢,表疑问语气词(6)挟飞仙以.遨游: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如果(8)而今安.在哉:哪里(9)纵一苇之所.如:的地方五、词类活用(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9《赤壁赋》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遗响”)
5.宾语前置句 (1)何为其然也?(疑问句中介词宾语前置,“为” 的宾语“何”前置,应为“为何”) (2)而今安在哉?(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在”
的宾语“安”前置,应为“在安”)
(3)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羡”的宾语“何” 前置,应为“羡何”)
6.定语后置句
(1)凌万顷之茫然(正常语序为“凌茫然之万顷”)
名词,歌词 名词,歌声
动词,歌唱
农历每月十五 动词,眺望 动词,向远处看 名词,名望,声望
到……去 纵一苇之所如 .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像,如同 . 3.如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及,“不如”就是不及,比不上 王如 其言 依照,按照 .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的 代词,它
《赤壁赋》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每天积累一点点, 脑海变辞海!
1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2
一词多义
3
4
文言句式
一、古今异义 1.白露 横江 .. 古义:
白茫茫的水气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徘徊于斗牛 之间 .. 古义:
指天上的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3.凌万顷之茫然 .. 古义: 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整理 月光下清澈的江水
攻占
发白,发亮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固一世之雄也(“……也”表判断)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非……乎”否定反 问语气,表示判断语气)
2.省略句 (1)举酒属客(省略主语“苏子”) (2)凌万顷之茫然(省略主语“小船”)
(3)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省略主语“其声”)
吟诵 攻克,攻下;向东进军 捕鱼;砍柴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模板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篇1一、文学常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
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
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重点字、词、句(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篇2一、本课成语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赤壁赋》(成语、一词多义、重点实词、情境默写 、写作素材等)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赤壁赋》知识梳理成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挖空练习、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物各有主:意思是世间万物各有其所属。
水波不兴:指没有涟漪和波纹。
形容十分平静。
水光接天:水的光色与天的光色相连接,比喻水域宽广。
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独立”的意思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凄凉。
余音袅袅:原意指声音已经结束,余音还在缭绕。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不绝如缕:原意是只有一根细线连系着,似断非断。
比喻事情极其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
沧海一粟:指大海里的一粒谷子。
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一毫莫取:比喻极其微小的东西。
连一根毫毛那样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也不拿人家的。
形容为人廉洁,不占他人或公家的便宜。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拿不完,用不尽。
形容非常丰富。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二、文化常识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想象丰富,成就卓越,因而有“浑涵光芒,雄视百代”的称誉。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南宋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
他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苏轼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赋:是中国古代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三、文辞上进究藻饰和用典。
汉代赋称为古赋,篇幅较长,多采用问答体,韵散夹杂,喜用生僻字。
六朝赋称为骈赋,又称“俳赋”,篇幅较短,讲究对偶和用典。
唐宋时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诗体赋称律赋,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和谐,并由考官出题限韵,全文一般不超过400字。
中唐以后,受古文运动影响,赋更加散文化,句式参差,多以散代骈,押韵较随便,比较注意行文的清新流畅,几乎与散文相接近,故称文赋。
赤壁赋文言知识总结
•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翻译: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 海中的一颗谷粒
•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虚词“而”的练习
• 1、扣弦而歌之 • 2、顺流而东 • 3、客喜而笑 • 4、图穷而匕见 • 5、庄宗受而藏之 • 6、温故而知新 • 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
慎取也
• 8、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 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10、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 1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 12、吾见吾师出,而不见其入 • 13、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也 • 14、而母立于兹 • 15、既而儿醒,大啼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劝学》)
•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 陵君窃符救赵》)
•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 传》)
•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 (《柳毅传》)
• 1、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 2、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3、 图穷而匕见 • 4、 余闻而愈悲 • 5、 庄宗受而藏之 • 6、 温故而知新 • 7、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8、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9、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 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赤壁赋》原文、译文、重点字词释义
统编版必修上《赤壁赋》原文、译文、重点字词释义及文言知识积累《赤壁赋》原文苏轼〔宋代〕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yǎo)窕(tiǎo)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通:凭)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sù)流光。
渺(miǎo)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yǐ)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niǎo)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hè)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jīn)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jīng)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piān)舟,举匏(páo)樽(zūn)以相属。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áo)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zú)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shùn);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及全文翻译
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 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变式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四、重点语句翻译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变式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四、重点语句翻译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统编版必修上《赤壁赋》原文、译文、重点字词释义及文言知识积累
统编版必修上《赤壁赋》原文、译文、重点字词释义及文言知识积累《赤壁赋》原文苏轼(宋代)壬(r6n)戌(xii)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客,诵明月之诗,歌窈(po)窕(t陌o)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i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通:凭)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谄n)而歌之。
歌曰:〃桂棹(zh£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sD)流光。
渺(m陌o户眇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yi)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n谙o)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唯)之潜蛟,泣孤舟之蔑(H)妇。
苏子愀(q陌o)然,正襟(jin)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I匕。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jing)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于(zhU)者乎)千里,旌(jing)旗蔽空, 醐(shi)酒临江,横槊(shu6)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匕。
)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i)鹿,驾一叶之扁(pi友)舟,举匏侬。
)樽(zUn)以相属。
寄蜉(付)蟾(y6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U)。
哀吾生之须臾(y。
),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佰。
)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zU)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sh而);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旦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3ng) 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025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文言文《赤壁赋》知识清单
一、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3.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请)二、一词多义1.歌①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动词,歌唱)②倚歌而和之(名词,歌曲的声调和节拍)③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名词,歌词)2.望①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②望美人兮天一方/西望夏口(动词,眺望,远看)3.下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位名词,下面,与“上”相对)4.长①抱明月而长终(读cháng,副词,永远)②而卒莫消长也(读zhǎng,动词,增长)5.虚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名词,太空)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形容词,缺)6.横①白露横江(动词,笼罩、覆盖)②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动词,横握)7.于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表被动)④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引进动词涉及的对象)8.而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却)②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③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羽化而登仙(连词,表承接)④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⑤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来)9.乎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郁乎苍苍(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吗)⑤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⑥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10.然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②何为其然也(代词,这样)11.如①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②如泣如诉/不绝如缕(副词,好像)12.东①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②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13.之①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②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③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④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⑤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⑦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⑧吾与子之所共适(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赤壁赋》知识点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赤壁赋》知识点全梳理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赤壁赋》知识点全梳理一、知识点梳理1、文体知识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
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
汉赋分为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
赋的特点:①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②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③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④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赤壁赋》即是一篇文赋。
2、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3、课文解读《赤壁赋》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
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
第5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二、综合练习题(一)给加点字注音壬戌(,)举酒属客()一苇()窈()窕()冯()虚御()风扣舷()桂棹()溯()嫠()妇袅袅()不绝如缕()愀然()潜蛟(,)和之()挟()山川相缪()舳舻(,)旌旗()酾酒()横槊()渔樵()江渚()麋鹿()匏尊()蜉蝣(,)粟()须臾()愀然()枕藉()洗盏()更酌()肴核()杯盘狼籍()(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杯盘狼籍(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七月既望2、举酒属客3、徘徊于斗牛之间4、纵一苇之所如5、凌万顷之茫然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7、桂棹兮兰桨8、击空明兮溯流光9、倚歌而和之10、其声呜呜然1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12、苏子愀然13、正襟危坐14、山川相缪15、方其破荆州16、下江陵17、酾酒临江,横槊赋诗18、固一世之雄也1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20、举匏樽以相属21、哀吾生之须臾22、知不可乎骤得24、盈虚者如彼,23、托遗响于悲风25、而卒莫消长也26、相与枕藉乎舟中(四)词类活用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6、侣鱼虾而友麋鹿(五)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画线处的译法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4.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而今安在哉?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文言知识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⑶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⑷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 徘徊于斗牛之间
A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 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 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3.一词多义
(1) 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 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 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 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如诉如泣(副词,像)
(5) 白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不知东方之既白(发出白光,形容词作动词)
(6) 歌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歌曰:“……”(歌词,名词)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
(7)属
①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②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
③天下属安定(适才,刚刚)
④乃以秦王属吏(交付,托管)
⑤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以上都读zhǔ
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⑦若属皆且为所掳(用在人称后表示复数,名词等、辈)
⑧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归属,隶属)
⑨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于)
⑩神情与苏、黄不属(动词,类似)
4.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
(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
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
消长也
(2) 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 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羽化而登仙
(4) 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1) 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
(2)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 / 吾与子之所共适哀吾生之须臾
(3) 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耳得之
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4)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5)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6)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到,去,往)
3.于
(1) 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徘徊于
斗牛之间 / 渔樵于江渚之上/ 托遗响于悲风 / 于是饮酒乐甚
(2) 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
(3) 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 语气词,表示疑问,呢。
而又何羡乎
(2)语气词,表反问,吗。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语气词,表疑问,吗。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4) 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
(5) 形容词词尾。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6)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语气,语气词。
郁乎苍苍 / 知不可乎骤得
5.其
(1)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2)其声呜呜然(指示代词,那)
(3)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4)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6.然
(1)凌万顷之茫然 / 苏子愀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3)其声呜呜然(语气词,相当于“焉”,表陈述语气,可不译)
1.状语后置句
游于赤壁之下 / 渔樵于江渚之上 / 寄蜉蝣于天地 / 托遗响于悲风 / 月出于东山之上
2.宾语前置句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
3.定语后置句
凌万顷之茫然 / 客有吹洞箫者
(三)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四)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