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史回溯

合集下载

主题三: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流派及各种哲学思潮

主题三: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流派及各种哲学思潮

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流派及各种哲学思潮帅婷婷(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西宁 810008)学号:20141013017摘要:英国著名地理学家约翰斯顿,从哲学角度将20世纪80年代的国外地理思想流派归结为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和结构主义,这些思潮对国外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影响相当深刻。

综述西方各种流派及哲学思潮,旨在借鉴国外有关理论和思想,充实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流派,哲学思潮1近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知识积累、学科形成和理论演变、学科分化,以及理论和方法的革新等过程。

在中国古籍中,载有许多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其中既有《礼记·王制》篇中“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这种带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又有《孟子·公孙丑下》中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也有东汉时期王充的《论衡·明雩》篇中“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的主张人、地各有规律,反对人地关系绝对化的思想。

不过中国古代并没有产生系统表述人地关系思想的人文地理著作来。

在西方,地理学一直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古希腊、罗马学者如希罗多德、斯特拉波等,都在其著作中对各地的人文地理现象作过论述。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一些相互隔离、闭关自守的君主制国家,经济、文化处于衰落状态,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相应处于停滞状态。

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的地理学获得较大发展,伊德里西等学者在著作中记述了不少人文地理现象。

15~17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线以及“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各国陆续出版了各种地理著作,其中有不少篇幅是关于世界各地人文地理的描述,大多偏重于种族、聚落等方面的研究,对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在19世纪里,地理学开始形成自然和人文两大分支,近代科学地理学的奠基人洪堡德和李特尔,分别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创立了早期理论。

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和主要代表人物的不同,对其发展过程进行分类介绍。

第一阶段:传统人文地理学传统人文地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策尔。

他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决定因素。

这一理论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例如,美国地理学家卡尔·萨乌尔指出,人类活动也可以改变地理环境,因此地理环境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第二阶段:人文地理学的转型20世纪50年代,英国地理学家彼得·格林认为,传统人文地理学过于强调地理环境的作用,忽视了人类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他提出了“人文地理学的转型”理论,主张将人类活动作为研究的核心,强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这一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了人文地理学的主流。

第三阶段:后现代人文地理学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对传统的现代主义思想进行了批判。

在这一背景下,后现代人文地理学应运而生。

它主张摒弃传统的客观主义和唯物主义,强调主体性和多元性。

代表人物包括美国地理学家爱德华·索杰和英国地理学家戴维·哈维等。

他们认为,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是相互作用的,而这种相互作用是由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决定的。

第四阶段:批判人文地理学21世纪初,批判人文地理学成为了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新的分支。

它主张摒弃传统的人文地理学和后现代人文地理学的思想,强调批判和反思。

代表人物包括美国地理学家大卫·哈维和英国地理学家内尔·史密斯等。

他们认为,人文地理学过于强调人类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忽视了人类活动的阶级性和权力关系。

因此,批判人文地理学主张将人类活动置于社会、政治、经济等更广泛的背景下进行研究。

人文地理学进展的故事

人文地理学进展的故事

人文地理学进展的故事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人类活动、社会结构、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

随着科技进步和学术交流的推动,人文地理学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人文地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故事,展示该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第一部分:人文地理学的起源和发展人文地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学术界。

当时,地理学主要关注地貌、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等自然地理因素,人类因素并不受重视。

然而,随着社会科学的兴起,学者们开始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催生了人文地理学这一新兴学科。

20世纪初,人文地理学开始形成体系,并在学术界迅速传播开来。

第二部分:地方性与全球化的研究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地方性与全球化的关系。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各地的城市和社区面临着剧烈变化。

人文地理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案例研究,探讨了全球化对地方经济、文化、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

他们发现,全球化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例如,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发展,但也导致了地方产业的衰退和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我们对全球化的理解,并为地方决策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第三部分:文化地理学的探索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人类文化在地理环境中的表现与传承。

文化地理学家通过研究不同地区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揭示了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他们发现某些地理条件下的人群更容易形成紧密的社群关系,而另一些地理条件则更有利于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

这些研究成果为文化保护、旅游开发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指导。

第四部分:人文地理学的新技术与方法现代科技的进步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可能。

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中。

例如,借助GIS技术,学者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问题。

西方人文地理学进展

西方人文地理学进展

西方人文地理学进展西方(80年代以来)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摘要:20世纪60年代是人文地理学的多元化发展时期。

本文针对这一特点,简单介绍了几种西方人文地理学中的典型学派,即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后现代主义地理学、人文主义地理学。

关键词:人文地理学;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后现代主义地理学;人文主义地理学一、前言20世纪60年代是人文地理学的多元化发展时期,这些变化基本上改变了人文地理学(尤其是区域地理)的研究性质,使人文地理由战前孤独的内部自行演化,转变为战后与其它社会科学互动,并与之逐渐接轨,由此丰富了地理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后现代主义地理学、人文主义地理学等学派相继发展。

在最近30年来,极大的丰富了地理学的观念并强化了其理论基础,使西方人文地理学处于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状态。

本文简要的对西方人文地理学中的几个主要的学派,即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后现代主义地理学、人文主义地理学。

二、西方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学派2.1西方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兴起人文主义(或称人本主义)地理学Humanistic Geography)已经在西方成为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人文主义地理学在西方兴起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迅速而激烈的社会变化,如经济增长长期停滞,贫困和不平等现象加剧,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和地理学家,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希望找到对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解决办法。

另外,此时的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加深了人的物化,人越来越成为机械的附庸,再加上帝国主义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这些均任意践踏着人类的理性、尊严。

在这种形势下,人文主义思潮,譬如存在主义、现象学等十分流行,并且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引起社会各阶层强烈反响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运动。

二战后流行于西方世界的这种人文主义哲学思潮和有关地理学思想结合,诞生了人文主义地理学[1,2]。

人文主义地理学,认为空间分析学派和实证主义方法也有不足,表现在:(1)空间分析学派降低了人的显著作用,不能对人类问题作出合理地解释,其研究具有很强的机械性。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人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主要是基于实际经验和观察,而非系统的科学研究。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文地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不同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19世纪初,人文地理学开始脱离自然地理学的束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这一时期,人文地理学主要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早期的人文地理学家主要通过实地考察和记录,来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他的《新大陆》一书详细描述了拉丁美洲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20世纪初,人文地理学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和方法。

在这一时期,人文地理学主要关注地理空间的社会构造和人类行为的地理模式。

一些学者开始运用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同时,一些理论框架也被提出,如文化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等。

这些理论和方法的提出,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到了20世纪中叶,人文地理学进一步发展并拓宽了研究领域。

在这一时期,人文地理学开始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身份、性别、种族等社会因素的关系。

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围绕社会空间的生产和再生产展开。

一些学者开始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地理环境与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

同时,一些新的研究领域也逐渐形成,如旅游地理学、健康地理学和文化景观研究等。

进入21世纪,人文地理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人文地理学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全球范围内的地理问题,并探索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同时,新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也为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

宁越敏西方人文地理学进展.ppt

宁越敏西方人文地理学进展.ppt


1973 1974 1976 1976 1977 1977 1978 1979 1983 1983 1984 1984 1986 1987
David Harvey:《社会公平和城市》 Peter Gould:《思想地图》 Golledge和G. Rushton:《社会选择和空间行为》 Yi-Fu Tuan:《人文主义地理学》 Edward Relph:《Place and palcelessness》 Hard Peet:《美国激进地理学的发展》 Derek Gregory:《意识形态、科学和人文地理学》 Neil Smith:《地理学、科学和解释的后现代模式》 D. Ley和M. S. Samuels:《人文主义地理学:前景和问题》 Alan Pred:《结构和地方:关于地方和结构感觉的变化》 Doreen Massey:《劳动力空间分配:社会结构和生产地理学》 Andrew Sayer:《社会科学方法:一个现实主义者方法》 Sayer:《现实主义和地理学》 Michael Dear:《后现代挑战:重筑人文地理学》
西方人文地理学进展
宁越敏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1.萌芽:1900年以前
西方地理学geography 由公元前4世纪的古 希腊人所创造,它是由“geo”(意指大地) 和“graphein”合成,意指大地之描述。
Paul Claval(保罗•柯拉法乐)提出按西方 传统发展的六项地理概念:其中首两项起 自远古,属于描述性质:
Sauer对文化形式起源和扩散的研究主 要集中于地理的人文尺度而不是自然 环境本身。他的研究主要探索文化的 优势地位,另外也经常会包括对环境 重要方面的讨论。Sauer和他的学生研 究了景观演化中人文干涉因素如种树、 饲养动物、火的应用、人造物品的扩 散、居住区形成等的作用,他们的研 究依赖于强调景观外在特征的实地调 查。

地理学科学发展

地理学科学发展

地理学科学发展引言:地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科学。

社会需要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地理学的进步,本文将介绍地理学科学发展历程并由此展望地理学科学的发展趋势。

正文一·古代地理学(19 世纪以前)古希腊地理学:古希腊最早的地理记述出现于公元前13—前12 世纪的荷马史诗中,荷马被推崇为希腊地理学的祖师。

公元前 6 世纪,毕达哥拉斯制定了天体圆周运动的数学法则。

公元前5 世纪到前4 世纪,柏拉图创立了“地球中心说”。

地理学之父埃拉托色尼是西方第一个使用“地理学”这个词的人,他还对五个气候带规定了纬度的数字界限,并绘了一张世界图。

公元 2 世纪,托勒密写成了八卷《地理指南》,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地名词典,同时还绘制了部分地图。

中国古代地理学: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见于《周易•系辞》中,最早的地理著述主要有《山海经》,唐代名僧玄奘于公元627 年西行求法,之后按其口述编成《大唐西域记》,全面介绍了所经诸邦和国家的都城、气候及地形等。

沈括是北宋一位博学的科学家,他写了《梦溪笔谈》,其中有很多对自然地理的论述。

明末徐霞客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地理学家,她确定岩溶地形的类型和名称,指出岩熔地形发育的地区性差异,对岩溶地形成因进行了分析。

此外,在我国古代其他科学著述中如《吕氏春秋》、《齐民要术》、《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等著作中也有不少地理知识方面的论述。

二·近代地理学德国率先发展近代地理学,其特点是从小区域和类型入手,把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综合起来;法国以人地关系为指导进行区域地理的研究;德国在人文地理方面形成了区位论和中心地学等理论;英国以区域地理为研究主体,率先提出以自然区为框架来研究世界地理的理论和方法;美国形成自己的传统,不少学者从自然地理转向人文地理研究,《地理学的性质》成为地理思想的里程碑。

俄国和原苏联在景观学研究领域比较突出,在地学性学说也有进一步的发展。

近代地理学主要研究学派:1.区域学派。

人文地理学 第二版 赵荣 考研整理

人文地理学 第二版 赵荣 考研整理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属于社会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我国古代的人文地理记述包括《禹贡》、各种地理志等。

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是德国两位大师洪堡和李特尔。

洪堡的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2、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古代:对人文地理物象的描述。

○2近代—19世纪中叶: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重视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美国学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

文化地理学的鼻祖: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哈特向的区域观点:《地理学的性质》是代表作。

俄国学派:承袭德国思想,但在十月革命后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经济地理取代人文地理。

对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批判削弱了苏联地理学界对人地关系的综合分析研究,导致了人地分立的局面。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地理学两大流派在美国,战后区域学派占据了上风;50——60年代,数量革命对地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理论地理学的发展。

70年代后,出现了人本主义的倾向,行为地理学等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前苏联,50年代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分离的二元论观点。

60年代以后建立起“统一地理学”的概念。

70年代后经济地理学逐渐扩展为“社会经济地理学”,实际上已接近人文地理学的内容。

初二地理人文地理学历史发展分析

初二地理人文地理学历史发展分析

初二地理人文地理学历史发展分析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逐渐发展至今。

本文将对初二地理人文地理学的历史发展进行分析。

一、古代人文地理学古代的人文地理学主要集中在探索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数千年前的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有相应的地理学著作,描述了他们的土地利用、城市规划以及社会和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文明为后世的地理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和经验。

二、中世纪人文地理学中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主要与宗教息息相关。

在这个时期,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兴起,人们开始关注信仰和精神的问题。

地理学家们开始研究与宗教信仰有关的地理现象,如圣地巡礼和圣人的聚集地。

同时,在地理探索方面,欧洲的航海家们开始勘测和记录未知领域的地理特征,为地图制作提供了重要数据。

三、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崛起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主要是在18世纪至20世纪之间。

随着科学方法的兴起,人文地理学开始采用更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强调实证和理论的结合。

同时,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的兴起也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文地理学家们开始关注地理环境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以及人类的空间行为和感知。

四、现代人文地理学的拓展随着对人文地理学的深入研究,学科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现代人文地理学已不仅仅局限于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还关注地理空间的社会构建和意义生成等问题。

例如,城市地理、文化地理和旅游地理等专题的出现使人文地理学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五、初二地理人文地理学的学习与应用初二地理人文地理学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

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活动,学习如何观察和解释地理现象,并提出对策和改进。

此外,人文地理学的知识也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国土开发等实际问题中,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初二地理人文地理学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古代、中世纪和现代三个阶段,从探索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到关注地理空间的社会构建和意义生成,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围逐渐拓展。

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史回溯

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史回溯

读《人文地理学概说》之三(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历史回溯)或然论是对决定论和二元论的一种批判的继承,我很欣赏J.白吕纳 (J. Brunnes, 1869-1930) 在《人地学原理》中《地学精神》一章中关于心理因素和地理关系的诠释。

他说:“心理因素是随不同社会和时代而变迁的;人们可以按心理的动力在同一自然环境内不断创造出不同的人生事实来”。

,他认为:“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常随着时代而变化。

”人文地理学做为一门学科,是近代从西方引进的。

从古希腊到罗马,甚至伊斯兰文明,如埃拉托色尼 (Eratoshenes, 273 BC – 192 BC)、斯特拉波 (Strabo, 63BC – 19 AD) 以及伊德列西 (Idrisi, 1099 – 1164)等不少人论述过人地关系。

但自“进入中世纪黑暗时代后,神学代替了一切”,直到19世纪后期,地理学科才开始形成地文、人文以及区域三大分支。

近代科学地理学的奠基人,德国人A.洪堡 (A. Humboldt, 1769-1859) 和 C. 李特尔 (Carl Ritter, 1779 –1859)(李旭旦先生称其为K.李特尔,在Encyclopedia中,名称为 Karl Ritter,但更多的称其为Carl Ritter)都为地文和人文地理的研究开创了早期理论。

基于人地关系的人文地理学理论,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有环境决定论、二元论、或然论、适应论、人类生态、文化景观论以及和谐论。

其实西方人文地理学从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中批判地汲取相关理论,包括存在主义现象学、人文主义、激进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结构化理论、现实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计量革命,逃避主义以及地方性研究。

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简称“决定论”。

即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

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

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

• • • • • • • •
(3)施吕特尔:景观学派创始人 (4)杜能:首创农业区位论 (5)韦伯:创立工业区位论 (6)克里斯泰勒:提出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学说 2.法国: (1)白兰士: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 3.英国: (1)麦金德:第一个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 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近代人文地理学发展(19世纪下 半叶到二战以前)
• • • • • • • • • • (一)特点 1.人文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 2.促使近代人文地理学产生的主要外在动力: (1)地理大发现和一系列探险活动; (2)科学革命的冲击; (3)其他学科的进步对地理学的推动 (二)相应国家近代人文地理的发展: 1.德国: (1)拉采尔: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 (2)赫特纳:区域学派代表人物
• 4.美国: • (1)森普尓,亨丁顿 • (2)索尔:主张地理学应致力于探讨人类文化与景观之 间的关系,形成了文化景观学派 • (3)哈特向:区域学派代表人物 • 5.俄国 • (1)巴朗斯基、萨乌什:地理学派 • (2)费根、康斯坦丁诺夫:经济学派
三、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 • • • 1.特征: (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 (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 (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
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
一、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 (一)发展过程及代 表人物 • 1.荷马:古希腊伟大诗 人。他的史诗著作 《伊利亚特》和《奥 赛罗》被认为是关于 人文地理知识的最早 著作。希腊学者把他 称为地理学的祖师。
• 2.埃拉托色尼:古希腊 著名学者,首创“地 理学”这一名词。
• 3.洪堡: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方法。 • 4.李特尔:他应用区域研究方法论证人地关系。但其理论 中把地球和人的所有研究都看作是上帝意志的揭示,是他 学术思想的重大缺陷。

002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002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2.秦至南北朝时的人地现 西汉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6年)撰写出中国第一 部通史《史记》。其《货殖列传》把全国划分为四个经 济区域,分别记述了各地区的人口、经济、物产、交通、 贸易、风土和城市,以及地区差异等,便于人们认识当 时全国的人文状况,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可谓我国古代 一部重要的经济地理著述。 东汉班固(公元前92-32年)的《汉书·地理志》, 是我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用郡、县两级政区体 制,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结合起来,“统一地理学” 的思想突出。为后世各正史的地理志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东汉王充(27-97年)的《论衡》说:“夫人不能以 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认为人与地各有规律, 反对人地关系的绝对化。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详细记述了流域的自然地 理与人文地理情况。
总之,由于我国地学界老一辈的不懈努力,西方 近代人文地理学思想的传人,中国近代人文地理学才 得以形成和发展。但因为种种原因,独具特色的中国 科学人文地理学的流派并未形成。
1909年张相文、翁文灏、蔡元培、白眉初等人在 北京成立中国地学会,张相文为首任会长。翌年,该 会创办了《地学杂志》、《地学丛书》,为传播人文 地理知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
自1929年起,国内多所大学相继设立了地理系 (科),开设人文地理学课程。1934年成立了中国地 理学会,并出版了《地理学报》。1940年,在重庆北 碚成立了中国地理研究所,它是政府设置的第一个地 理研究机构,由黄国璋当第一任所长并创办《地理》 杂志,人文地理学亦是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第二章 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国外人文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人文地理学三个时期的划分 在国外,地理学是从希腊语Geographin一词而来。希
腊语Geo为土地,Graphin为记载之意,表示地理学即 “记载地表事物”的学问。地表事物既包括各种自然事物 与现象,也包括各种人文(社会)事物与现象。可将西方 人文地理学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两条分界线 是19世纪上半叶和20世纪50年代初。

第二节西方文化地理学的发展

第二节西方文化地理学的发展

第二节西方文化地理学的发展一、近代的西方文化地理学洪堡、李特尔:文化地理学(近现代地理学)的奠基者拉采尔:文化景观、认为文化地理区是一个独特集团的、各种文化特征的复合体施吕特尔:文化景观形态学白兰士:提出生活方式的概念和人类文化及其地理影响的思想,人与自然的“或然论”二、现代文化地理学美国地理学家索尔的《景观的形态》(1925)标志文化地理学的形成。

索尔反对“环境控制”的观点,他同时指出,地理学不必从空间规律概念着手,这种概念多少都源自于自然科学。

认为地理学应从地区差别的基本体验入手,因此,地理学的基础是地理景观的多样性。

他强调了人的作用,提出研究景观的主张,创立区域学派,于是区域地理学在美国地理学中得到广泛发展。

他提出用文化景观来表达人类文化对景观的冲击。

认为文化地理学主要通过物质文化要素来研究区域人文地理特性,文化景观既有自然景观的物质基础,又有社会、经济和精神的作用,他还强调人文地理学是与文化景现有关的文化历史研究。

受索尔影响的美国文化地理学者们被称为文化地理的伯克利学派。

索尔不赞成经验主义——仅仅收集有关不同地区的资料。

他主张建立一门研究个别地理景观如何开始成形的学科。

这种分析很严密,但决不会是能解释所有现象的一般规律。

索尔特别批评了20世纪早期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学派。

该学派当时由美国著名的埃伦•塞坡尔领导,并以“环境决定论”为基础,他们把文化的发展看作是人类适应基本气候因素的过程。

对他来说,在本地区景观中被描述为一个整体的区域就是最终产物。

因此,不管是单一原因的解释,还是将地理景观拆分成某些独特的产品以寻找“科学规律”都是错误思想引导的结果,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中,为了唯物主义宇宙观精确教条的利益,地区联系的复杂现实都被舍弃了。

”(索尔,1962年)因此索尔呼吁大家使用地理学的独特概念。

也就是说,研究地区及生命的独特构造,而不是去探求一般规律,即所谓的“研究普遍性科学规律的”方法。

他提出把地理景观看作一种综合景象,集中对它进行研究,掌握当地文化的整个运转过程。

地理学发展简史

地理学发展简史

一、古希腊地理学(一)最早的地理记述古希腊最早的地理记述出现于公元前13—前12 世纪的荷马史诗中,荷马被推崇为希腊地理学的祖师。

所谓"荷马史诗"是指两部历史性长篇叙事诗:一部叫《伊利亚特》,它记述了公元前1280—前1180 年100 年间特洛伊城战役的一段情节;另一部叫《奥德赛》,它叙述了奥德赛在特洛伊城陷落以后回到家乡伊塔卡的艰险经历。

奥德赛被风暴吹离航线,在遥远地方漫游了20 年,经过了许多自然风光特异的神奇地。

两部史诗时间相差百年,但作者都叫荷马,是一人所作还是两人所作尚无从可考。

但不管怎样,"荷马史诗"堪称西方最早的地理记述了。

(二)地圆说公元前6 世纪,毕达哥拉斯制定了天体圆周运动的数学法则。

公元前5 世纪到前4 世纪,两位伟大的希腊哲学家为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柏拉图(公元前428—前348 年)提出了"地球是圆的"概念,创立了"地球中心说"。

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从自己的直观感觉出发一直认为地球是扁平的。

但是作为哲学家的柏拉图却对此提出了否定。

柏拉图是位演绎推理大师,他主张地球上一切可以观察到的事物只不过是理念的拙劣的摹象,一切可以观察到的事物都是从完美的客体退化下来的,或处于退化过程之中。

他认为对称的形式是完美的属性之一,人类居住的地球应该是用最完美的形式创造的,所以一定是球形。

亚里斯多德与柏拉图不同,他是从特殊到一般来进行推理,即采用归纳法来观察分析事物。

他观察到很多事实证明地球是圆的,如: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圆的;当一个人向北走的时候各种星辰的地平高度就增加等等。

他还认为,可居住性是对赤道距离的函数,即离赤道越近越炎热得难以居住。

他预言有个南温带,认为利比亚人的黑皮肤是太阳晒的结果。

这些思想在地理界影响了许多年,几乎是到地理大发现之前人们一直是这样看待地球的。

(三)地球周长测定亚里斯多德之后是被称为地理学之父的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ofCyrene,约公元前273—前192 年)。

中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中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中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人文地理学(Human Geography)的发展历经知识的积累、学科的形成和理论的演变、学科的分化以及理论和方法上的革新等过程。

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3个阶段。

一、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地理学发轫于古希腊。

被尊为西方文学鼻祖的古希腊伟大诗人荷马在公元前9世纪时期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被认为是人文地理知识的最早记述性著作。

希腊学者把荷马推崇为地理学的祖师。

哺育希腊地理学成长的两位“乳母”是地理考察和哲学:一方面,由于军事扩张以及人类早期的商业活动,不断扩大了地理视野,促使早期的学者对不同地方进行描述和记载;另一方面,哲学则对古代人文地理学的解释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的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

他的研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对古代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是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和卡尔·李特尔,他们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洪堡的伟大功绩是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李特尔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要确定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的新的科学的地理,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中国古代的人文地理思想和知识极为丰富,但尚未形成科学的人文地理学。

中国古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贡献是:(1)产生了人地关系的萌芽,对人地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究;(2)积累了大量的以区域人文地理论述为特色的人文地理学知识。

反映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史书、地方志以及游记中,这些遗产具有世界上无与伦比的长期性和连贯性。

如《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大量的府州县志、《元和郡县图志》、《大元一统志》、《徐霞客游记》等。

古代历史记载中大多是记载史、地、文方面的综合著作,以罗列各地的自然、物产、民俗风情等为主要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古代人文地理学的知识,但还不能看作是科学的人文地理学。

中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中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中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人文地理学(Human Geography的发展历经知识的积累、学科的形成和理论的演变、学科的分化以及理论和方法上的革新等过程。

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 3 个阶段。

一、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地理学发轫于古希腊。

被尊为西方文学鼻祖的古希腊伟大诗人荷马在公元前9 世纪时期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被认为是人文地理知识的最早记述性著作。

希腊学者把荷马推崇为地理学的祖师。

哺育希腊地理学成长的两位“乳母”是地理考察和哲学:一方面,由于军事扩张以及人类早期的商业活动,不断扩大了地理视野,促使早期的学者对不同地方进行描述和记载;另一方面,哲学则对古代人文地理学的解释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的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

他的研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对古代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是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和卡尔•李特尔,他们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洪堡的伟大功绩是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李特尔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要确定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的新的科学的地理,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中国古代的人文地理思想和知识极为丰富,但尚未形成科学的人文地理学。

中国古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贡献是:(1)产生了人地关系的萌芽,对人地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究;(2)积累了大量的以区域人文地理论述为特色的人文地理学知识。

反映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史书、地方志以及游记中,这些遗产具有世界上无与伦比的长期性和连贯性。

如《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大量的府州县志、《元和郡县图志》、《大元一统志》、《徐霞客游记》等。

古代历史记载中大多是记载史、地、文方面的综合著作,以罗列各地的自然、物产、民俗风情等为主要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古代人文地理学的知识,但还不能看作是科学的人文地理学。

二、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9 世纪下半叶到二战以前,西方人文地理学进入近代时期。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进程及趋势分析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进程及趋势分析

1.人文地理学的含义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发展的一门学科。

人地关系是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

它与自然地理学被并列为地理学的两大支柱。

人文地理学包括的分支学科有经济、城市、人口、部落、旅游、社会、文化、政治、军事、民族、行为、感应地理学等等。

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人文地理学发端于19世纪的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和拉采尔,当时称为人类地理学。

由于他们过分强调"地对人的控制",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环境决定论的泥坑。

20世纪2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韦达白兰士及其学生白吕纳提出"人地相关论"称其学说为人文地理学。

他们的观点成为人文地理中"或然论"的理论基础。

本世纪20年代始,地理学注意的重点逐步转向社会科学,离开了单纯的地球科学,探讨地理学新起点的各种学说竞相争鸣。

各种学说的共同点都与环境决定论相对立,都抛弃了以往那种"自然为因,人生为果"的命题,从人本主义出发,探讨人地关系。

3.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3.1研究的主要内容人文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虽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但是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人文地理学可以说是地理学中的一门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

人文地理学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空间"和"地方"是人文地理学的两个核心论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文地理学在理论、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涉及空间、全球化、城市化、人口、迁移、文化、景观、发展和地缘政治等,其内容主要包括:(1)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征与地区差异之间的关系;(2)人类与其周围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不同空间尺度,包括世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演化特征与趋势;(4)与民族、种族、性别、年龄、阶级等因素相连的社会特征及其对空间发展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一、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古典地理学)(19世纪中叶以前):人文地理学知识最早的记述性著作——古希腊诗人荷马公元前9实际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有人文地理和人地关系的阐述;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首创“地理学”;西方古代的人文地理学还不是独立的、单一的学科,而是与自然、政治、哲学等混杂在一起的笼统的科学知识,内容包罗万象,主要多为游记、地方志之类,以记述性的资料为主。

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并为自然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奠定了基础。

创立了因果原则等研究基本方法。

李特尔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因果关系。

他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2、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由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描述发展为探究人地之间的因果关系,力求用一般原则去认识地理现象,寻求科学解释。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注重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和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

美国流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哈特向区域观点的代表作《地理学的性质》。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二战后至今)战后初期,以谢佛为代表的美国地理学界区域学派。

60年代,计量地理,引发了理论地理学的发展,人文地理学研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进人“新地理学”时代。

70年代早期,出现了行为地理学、人本主义地理学等学派。

80年代出现后现代主义、女性地理等。

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与前期相比,无论在研究方向还是研究内容、方法上都有一些新的变化,总的来看,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

一方面,科学哲学首先引入人文地理学,20世纪50年代末期兴起的计量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人地关系的人文地理学理论,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有 环境决定论、二元论、或然论、适应论、人类生态、文化景观论以及和谐论。其实西方人文地理学从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中批判地汲取相关理论,包括存在主义现象学、人文主义、激进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结构化理论、现实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计量革命,逃避主义以及地方性研究。 环境决定论(简称 决定论)
读《人文地理学概说》之三 (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历史回溯)
或然论是对决定论和二元论的一种批判的继承,我很欣赏J.白吕纳 (J. Brunnes, 1869-1930) 在《人地学原理》中《地学精神》一章中关于心理因素和地理关系的诠释。他说:“心理因素是随不同社会和时代而变迁的;人们可以按心理的动力在同一自然环境内不断创造出不同的人生事实来”。,他认为:“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常随着时代而变化。”
)认为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影响个别民族
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简称“决定论”。即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a) 萌芽于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人类特性产生于气候;柏拉图(Platon)认为人类精神生活与海洋影响有关。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
人文地理学做为一门学科,是近代从西方引进的。从古希腊到罗马,甚至伊斯兰文明,如埃拉托色尼 (Eratoshenes, 273 BC – 192 BC)、斯特拉波 (Strabo, 63BC – 19 AD) 以及伊德列西 (Idrisi, 1099 – 1164)等不少人论述过人地关系。但自“进入中世纪黑暗时代后,神学代替了一切”,直到19世纪后期,地理学科才开始形成地文、人文以及区域三大分支。近代科学地理学的奠基人,德国人A.洪堡 (A. Humboldt, 1769-1859) 和 C. 李特尔 (Carl Ritter, 1779 – 1859)(李旭旦先生称其为K.李特尔,在Encyclopedia中,名称为 Karl Ritter,但更多的称其为Carl Ri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