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途径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媒体调查报告

媒体调查报告

媒体调查报告在当今信息时代,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新闻和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媒体调查报告作为媒体报道的一种形式,不仅能揭示社会问题和舆论热点,还能促进社会治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及推动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播。

本文将分别从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结果等方面阐述媒体调查报告的特点和意义。

媒体调查报告的调查对象可以是社会热点事件、公共政策、社会现象等,而且涉及面相当广泛。

这也表明媒体调查报告在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通过深入的采访和调查,揭露一些社会问题和现象的不足,引起公众对社会问题和价值观的关注和思考,从而达到提高社会满意度的目的。

此外,媒体调查报告也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了解公众对政策和措施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从而对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

媒体调查报告的调查方法涉及面比较广,一般采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深度采访、统计分析等。

不同的方法可以用于不同的调查对象,从而提高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例如,问卷调查适用于调查大众对某个话题的看法和意见;深度采访可以针对性地了解某一群体的具体情况和心理状态;统计分析可以对调查结果进行量化和数据化处理,从而更好地展示问题和现象的实际情况。

这些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够为媒体的调查报告提供多样性的视角和角度。

媒体调查报告的调查结果一般都是相关数据和调查的结论。

它具有严谨、客观的特点,能够提供权威的信息和数据支持,对于公众在判断和决策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媒体调查报告通过公布和宣传,促进社会对某一问题的深入了解和讨论,引导社会各界关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因此,媒体调查报告不仅仅是一种信息发布形式,同时也承载着公共服务和价值引领的使命。

总之,媒体调查报告的特点和意义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它为了我们提供一个更加深刻、严谨和权威的视角,促进了公共政策的完善和社会治理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媒体调查报告所揭示的问题和现象并不只是社会问题,也存在种种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日常隐秘,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媒体调查报告并从中获取启示和思考。

社会媒体使用调查:信息获取习惯

社会媒体使用调查:信息获取习惯

社会媒体使用调查:信息获取习惯信息获取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容易,并且社交媒体的兴起也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传达。

人们普遍认为,在社交媒体上获取信息是最便捷的方式之一。

而且,社交媒体可以为用户提供一种全新的体验,人们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好友互动,并且获取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

然而,目前还没有针对使用社会媒体获取信息的人群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通过一项调查研究探究现代社会中人们使用社交媒体获取信息的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人们使用社交媒体获取信息的主要原因是其及时性和有效性。

与其他传统的媒体相比,社交媒体可以及时地传达新闻和重要信息。

此外,社交媒体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各种类型的文本、图片、视频等。

结果还表明,在社交媒体中获取信息的用户群体中,80%的人每天会使用社交媒体,60%的人在每周使用频率方面也比较高。

在信息获取方面,社交媒体也有一些缺点。

首先,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质量无法保证。

由于每个人都可以发布信息,因此无法保证社交媒体上的信息的高质量和准确性。

其次,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比较碎片化,难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这些问题意味着,用户需要增强信息获取的技能和能力,以便更好地利用社交媒体。

此外,调查还发现,社交媒体使用的时间和频率与用户的人际关系网络有关。

人们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其主要目的是与他人保持联络。

通过互动和分享,人们可以加强人际关系,建立信任和互相支持的环境。

因此,社交媒体的使用有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总体而言,社交媒体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获取方式。

在使用社交媒体获取信息时,用户需要注意信息质量和准确性方面的问题,并且需要与其他传统媒体相结合,以便形成一个全面的信息获取体系。

此外,社交媒体的使用对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

新闻信息调研报告

新闻信息调研报告

新闻信息调研报告新闻信息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了了解公众对于新闻信息的获取和传递的情况,本次调研旨在收集公众对于新闻信息的偏好、渠道以及信息可信度的评估等相关数据,为新闻媒体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内容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渠道进行。

问卷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新闻获取方式:调查公众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包括电视、报纸、网络等。

2. 信息可信度评估:调查公众对于不同渠道获得的新闻信息的可信度评估,包括对于电视台、报纸和社交媒体等媒体的评价。

3. 新闻内容偏好:调查公众对于新闻内容的偏好,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娱乐等方面。

4. 新闻传播方式:调查公众对于新闻传播方式的偏好,包括新闻客户端、社交媒体、新闻推送等。

5. 新闻付费意愿:调查公众对于付费新闻的态度和意愿。

三、调研结果分析根据对于1000名受访者的调查数据统计,以下是调研结果的分析:1. 新闻获取方式:近60%的受访者通过网络获取新闻信息,约20%的受访者通过电视获取,15%的受访者通过报纸获取。

可见,网络已经成为公众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

2. 信息可信度评估:电视台和报纸被认为最为可信的媒体,约70%的受访者对其评价较高。

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的可信度评估较低,仅有10%的受访者对其表示信任。

3. 新闻内容偏好:政治、经济和社会新闻是公众最关注的三个方面,分别占总样本的30%、25%和20%。

4. 新闻传播方式:新闻客户端是公众最喜欢的获取新闻的方式,占据了45%的受访者选择。

其次是社交媒体和新闻推送,分别占比25%和20%。

5. 新闻付费意愿:约4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为高质量的新闻付费,但是仍有60%的受访者对新闻付费持保留态度。

四、结论和建议综合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新闻媒体应该重视网络渠道的发展,加强新闻内容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提升可信度和影响力。

新闻 调研报告

新闻 调研报告

新闻调研报告新闻调研报告引言:在新闻传播的时代背景下,新闻报道的价值与影响力愈发凸显。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新闻报道的现状及其对受众的影响,以促进新闻传播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新闻报道的现状1.新闻报道的主题及频率:调查结果显示,新闻报道的主题涵盖政治、经济、社会和娱乐等多个领域。

其中,政治类新闻报道最为频繁,其次是经济类和社会类新闻报道。

娱乐类新闻报道的频率相对较低。

2.新闻报道的媒体平台:在媒体平台方面,调查显示互联网、电视和报纸仍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渠道。

其中,互联网在新闻报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首选平台。

3.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受众普遍认为新闻报道缺乏真实性和可信度,更有甚者称之为“假新闻”。

调查结果表明,造假等不负责任的报道不仅会给受众带来困惑,还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二、新闻报道对受众的影响1.新闻报道的信息获取:调查显示,新闻报道是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接近八成的受众表示通过阅读新闻报道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和社会动态。

新闻报道不仅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资源,也使受众能够了解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

2.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调查数据显示,新闻报道在塑造受众的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超过一半的受众认为新闻报道对他们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影响。

然而,一些媒体滥用新闻报道的权力,将其作为传递个人立场和意识形态的工具,引发了舆论的混乱和社会的撕裂。

3.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新闻报道作为舆论引导的重要环节,受众对其表达了深深的担忧。

近六成的受众认为新闻报道存在选择性报道和片面的呈现,有偏颇的报道会导致受众对事件的理解产生偏差。

面对这种情况,受众呼吁新闻媒体提高责任意识,真实客观地报道事件,不偏不倚。

三、新闻报道的改进方向1.提高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为了解决新闻报道真实性和可信度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媒体内部的自律机制,增加新闻报道的审核和查证环节,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加大对“假新闻”的打击力度,严惩虚假报道和散布谣言者。

新闻相关调研报告

新闻相关调研报告

新闻相关调研报告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新闻相关的调研结果表明,公众对于新闻的认知和需求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以下为相关调研报告的主要发现:
1. 多样化的新闻媒体平台:调查显示,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不再只局限于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和广播。

社交媒体平台、新闻网站和手机应用程序等数字媒体正逐渐成为主要的新闻来源。

2. 受众对新闻可信度的关注:随着假新闻的泛滥和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公众对新闻的可信度表现出了更高的关注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会对新闻来源的可信度进行评估,倾向于信任有声誉和专业性的媒体机构。

3. 新闻定制化和个性化需求:个性化服务的兴起也影响到了新闻领域。

一些受访者表示,他们更愿意获取与兴趣爱好相关的新闻内容,而不是传统的全面报道。

因此,媒体机构需要更好地了解受众需求,并提供定制化的新闻服务。

4. 移动新闻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加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

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者习惯通过移动设备阅读新闻,这对于新闻媒体机构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变。

媒体机构需要重点关注移动新闻的用户体验和内容适配。

综上所述,新闻相关的调研报告显示,公众对新闻的获取方式、
可信度、个性化需求和移动新闻普及等方面有着新的期望和需求。

媒体机构需要积极适应这些变化,以满足公众的需求,同时保持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社会热点调查报告

社会热点调查报告

社会热点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变迁的加速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热点问题呈现出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为了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覆盖了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域背景的受访者。

以下是调查结果及我们的一些看法。

一、社交媒体的普及与人际关系的变化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每天都会使用社交媒体,其中绝大多数人认为社交媒体对于他们的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他们认为通过社交媒体可以方便地与亲友保持联系、获取信息以及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社交媒体过度使用导致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肤浅和虚拟。

二、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在如今高竞争和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下,工作压力成为了许多人的普遍问题。

调查显示,近六成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其中近四成人感到非常压力山大。

大部分人对于工作压力的来源主要集中在长时间的工作、工作任务过重和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困难上。

同时,调查还发现,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呈现出密切的关联。

约三成的受访者承认在工作中出现了焦虑、抑郁及其他心理健康问题。

三、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面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保问题,并提高了环保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的受访者积极采取了一些环保行动,如减少使用塑料袋、节约用水和能源等。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尽管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实际行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近四成的受访者认为环保行动需要付出个人代价和努力,这限制了他们在实际行动中的主动性。

四、教育不平等与社会流动性教育公平一直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在不同社会群体中,对于教育不平等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异。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贫困家庭的孩子在获得高质量教育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此外,不同教育背景的个体之间的社会流动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虽然社会对于教育公平的重视在逐步提高,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以及社会阶层和教育质量之间的密切联系仍是制约社会流动性的主要原因。

网络媒体调研报告

网络媒体调研报告

网络媒体调研报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已经成为我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为了进一步了解人们对网络媒体的了解与使用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网络媒体调研。

以下是我们所得出的结果:首先,我们调查了人们对网络媒体的了解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对网络媒体有一定了解,其中有75%的人表示自己经常使用网络媒体获取新闻信息。

这说明网络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扮演重要的角色。

其次,我们调查了人们使用网络媒体的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人们使用网络媒体的主要原因是其方便快捷性。

相比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而且更新速度也很快。

此外,人们还认为网络媒体具有更多样化的新闻内容,能够提供更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然后,我们调查了人们对网络媒体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对网络媒体持正面评价。

他们认为网络媒体的新闻信息覆盖面广,能够及时为他们提供各种新闻信息。

同时,网络媒体还提供了多种形式的互动功能,可以方便地与他人交流和分享信息。

不过,也有一部分人对网络媒体的可信度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网络媒体的信息质量不够可靠。

最后,我们调查了人们对广告在网络媒体中的接受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表示对网络媒体中的广告并不反感,他们认为广告能够为网络媒体提供经济支持,并且适当的广告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然而,也有一些人对网络媒体中的广告感到厌烦,他们认为广告会干扰他们的阅读体验。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网络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受到了广大用户的肯定。

人们普遍认为网络媒体方便快捷,并且具有多样化的内容和互动功能。

不过,也有人对网络媒体的可信度和广告干扰表示了一定的担忧。

在未来,我们希望网络媒体能够进一步提升信息质量和用户体验,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

新媒体调查报告

新媒体调查报告

新媒体调查报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里,人们通过电脑、手机等智能设备随时随地与新媒体互动。

新媒体平台包括社交媒体、博客、在线论坛等等,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本篇文章将从新媒体的普及、传播方式和对社会的影响等角度进行调查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新媒体的普及。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新媒体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

过去,人们主要依赖传统媒体获取信息,如电视、报纸和广播。

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新媒体获取资讯。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每天会使用新媒体平台,其中绝大部分是年轻人。

这反映出新媒体在年轻人中的普及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

其次,我们关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

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等实时互动的形式传递信息。

通过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社交媒体是新媒体传播的主要平台。

更有趣的是,我们发现内容创作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的信息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共鸣。

这些信息可能是照片、视频、文本等形式,而且随着人们的转发和评论,信息的传播速度也会呈指数级增长。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新媒体传播方式的缺点。

在新媒体的浩瀚海洋中,真实与虚假、客观与主观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调查数据显示,约有30%的受访者曾遭遇过虚假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对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这种情况可能源于信息的发布者缺乏信任度,或是他们的目标是为了扩大知名度而散布不实信息。

因此,保护公众免受虚假信息的侵害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来看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

新媒体为传统媒体所没有的特点是其互动性和及时性。

它不仅提供了一个让公众表达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平台,也促进了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通过新媒体获取到了他们感兴趣的专业信息、文化资讯等,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个人成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了解新闻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了解新闻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了解新闻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引言新闻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它向民众传递信息,引导民众的思想和行为。

中国新闻事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新技术的发展给新闻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次实践调研主要针对新闻社会实践,通过实地走访,深度采访和数据调查等方式,探讨中国新闻事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调研内容1.中国新闻传播的现状1.1 新闻传播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1.2 新闻媒体的经济发展和盈利模式1.3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2.新闻传播技术的变革和发展2.1 互联网对新闻传播的影响2.2 移动设备对新闻阅读和传播的影响2.3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3.新闻事业的人才培养和素质要求3.1 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3.2 新闻传播专业的教育培训体系和课程设置3.3 新闻事业的就业前景和竞争压力三、调研方法本次实践调研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1.实地走访:前往多家新闻媒体机构和新闻传播公司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他们的组织结构、运营模式和技术设备等。

2.深度采访:与多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学者展开面对面的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新闻传播现状和未来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3.数据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收集新闻传播行业的相关数据,分析新闻媒体的经济状况和读者对新闻品质的期望等。

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可以全面地了解中国新闻事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四、调研成果1.中国新闻传播的现状1.1 新闻传播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在中国,新闻传播机构主要分为国有媒体、民营媒体和境外媒体三大类。

国有媒体在政治导向和宣传功能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民营媒体在商业化运营和新闻创新方面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境外媒体主要是涉及国际新闻报道和跨境传播。

1.2 新闻媒体的经济发展和盈利模式当前,中国新闻媒体主要使用广告收入、订阅收入和政府补贴作为经济收入来源。

随着新闻传播技术的发展和行业竞争的加剧,新闻媒体需要不断开拓新的盈利模式,如会员制、内容付费等。

媒体行业的新闻获取渠道调查

媒体行业的新闻获取渠道调查

媒体行业的新闻获取渠道调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行业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在新闻获取方面,传统的报纸、电视和广播渠道正在逐渐与网络媒体相结合,以满足信息时代的需求。

本文将调查媒体行业的新闻获取渠道,并探讨其对行业的影响。

一、传统媒体渠道1. 报纸报纸作为传统媒体渠道的代表,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

报纸以其权威性和深度报道在读者群体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然而,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报纸面临着发行量下滑和广告收入减少的问题。

2. 电视电视作为传统媒体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图像、声音和文字的综合表现形式,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

电视新闻的视觉冲击力和传播效果仍然是其他媒体难以比拟的。

然而,随着网络视频的流行,电视面临着观众流失和广告投放的竞争。

3. 广播广播是另一种传统媒体渠道,通过声音的传播方式,向听众提供新闻内容。

广播的优势在于可以随时随地收听,适合人们在开车、工作或运动时获取新闻。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手机或网络收听音频资源,广播市场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二、网络媒体渠道1. 新闻网站新闻网站是网络媒体渠道的主要形式,通过网页或移动应用向用户提供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新闻报道。

新闻网站的优势在于实时性、互动性和方便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新闻内容。

2. 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Facebook等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之一。

通过社交媒体,用户可以关注媒体机构或记者,及时获取其发布的新闻内容。

同时,用户之间可以进行互动和分享,增强了新闻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3. 短视频平台随着短视频应用的兴起,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也成为新闻获取的新渠道。

媒体机构和记者可以通过短视频形式迅速传递新闻内容,吸引更多年轻用户的关注。

短视频的趣味性和碎片化特点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新闻表达方式。

三、对行业的影响1. 多样化报道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结合,使新闻报道的形式更加多样化。

2021社会热点调查报告社会热点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2021社会热点调查报告社会热点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2021社会热点调查报告社会热点调查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社会热点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学生网络道德喜忧参半贵州民族学院大学生新闻社日前组织的一项“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显示:无论哪个年级,哪个专业的在校学生,大学生们与网络都保持“亲密接触”。

而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究竟谁主沉浮?调查结果喜忧参半。

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形式,涉及全校各系、部,各年级、各专业学生。

从调查情况来看,每天上网一小时的占19.4%,两个小时占39.2%,三个小时占26.6%,半天以上占14%,早上上网的占5.2%,中午占10.2%,下午占24%,晚上占60.6%。

没有被调查者从未接触过互联网。

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大学生的上网行为、面对网络文化的种种反应以及网络道德却呈现多元化。

从被调查者来看,72.6%的被调查者非常反感聊天室骂人现象,56.9%的表示不浏览黄色网站或网页;53.8%的进入他人网站也只想看看而已;79.5%的从来没有用非法手段进入或攻击过他人网站,58.8%的不在聊天室骂人。

这反映出,作为社会文明使者,践行社会道德、社会文明和先进文化的大学生网民,与其他网民相比,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

但在网络开放、虚拟、隐蔽、自由的空间里,部分沉溺于网络的大学生,也折射出网络道德的失衡。

由于这部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较少,性格孤僻、心态失衡,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衡。

27.4%的被调查者有过入侵机密网页的想法,47.4%的学生偶尔在网吧看见别人浏览黄色网站,34.6%的学生对浏览黄色网站、网页持无所谓的态度,28.2%的学生在聊天室骂过人。

调查显示:有68%的被调查者表示在聊天时说真话要视情况而定;37.8%的怕惹麻烦,一般不会在网上填写个人真实资料。

66%的人对网上发布的广告和新闻半信半疑。

一段时间来,社会各界对学生的网络行为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寻求多种途径解决中小学生过度沉溺于网络、盲目上网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成长的问题。

新闻获取渠道的报告范文

新闻获取渠道的报告范文

新闻获取渠道的报告范文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新闻获取渠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传统的新闻媒体如报纸、电视等逐渐失去了绝对的话语权,网络媒体、社交媒体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给新闻报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新闻获取渠道的变化,并分析其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二、传统新闻获取渠道传统新闻获取渠道主要包括报纸、电台和电视。

报纸作为最早的新闻媒体,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在传统报纸时代,新闻是由记者实地采访、编辑加工后刊登在纸面上,人们需要购买报纸才能获取新闻信息。

电台和电视则通过广播和电视节目向大众传播新闻,人们可通过电视或收音机收听到最新的新闻信息。

然而,这些传统渠道存在信息滞后性高、资源流失大以及受众群体局限等问题。

三、网络媒体的崛起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新闻报道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站、博客等网络媒体迅速崛起。

网络媒体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新闻报道的传播速度与范围。

记者们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发布新闻,而不需要等待纸媒的刊登周期。

此外,网络媒体的信息容量无限,新闻报道可以包含更多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更丰富地呈现给读者和观众。

另外,通过搜索引擎和推荐算法,人们可以更方便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内容。

四、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媒体的兴起给新闻报道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Facebook等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

通过社交媒体,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转发新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信息传播网络。

社交媒体的新闻报道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每个个体都有可能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大大提高了新闻报道的参与度和多样性。

然而,社交媒体也面临着信息真实性难以保障、信息泛滥和传播病毒式谣言等问题,对新闻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提出了新的挑战。

五、移动互联网的冲击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进一步改变了新闻获取渠道。

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移动应用获取新闻信息。

社会媒体调查报告

社会媒体调查报告

社会媒体调查报告一、引言社会媒体在当今信息时代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更好了解社会媒体的使用情况和趋势,本文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通过分析数据和统计结果,本报告旨在揭示社会媒体的现状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调查概述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社会媒体的使用情况,包括用户数量、使用频率、使用内容等,并探究社会媒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共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62份,有效回收率为96.2%。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信息、社会媒体使用频率、使用目的、对社会媒体的看法等。

3.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18岁及以上的社会媒体用户,涵盖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等群体,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综合性和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1. 社会媒体的使用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95%的调查对象使用社会媒体,其中60%的人每天使用社会媒体超过2个小时。

最受欢迎的社会媒体平台是微信(45%)和微博(30%),其次是抖音(20%)和Instagram(5%)。

调查对象使用社会媒体的主要目的是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50%),获取最新资讯(30%),娱乐放松(15%)以及商品购买(5%)。

2. 社会媒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社会交往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媒体对人们的社交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

大部分调查对象表示社会媒体帮助他们与亲友保持联系,并且方便快捷。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过度使用社会媒体可能导致与现实社交的隔离。

(2)信息获取社会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85%的调查对象通过社会媒体了解最新的新闻和事件。

而且,社会媒体平台上的推荐算法也对用户信息获取产生了影响,使用户遭受信息过滤的风险。

(3)心理健康社会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一些调查对象表示,社交媒体的负面评论和社交压力使他们感到沮丧和焦虑。

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社会媒体的阳光面和正能量能够帮助他们放松和调整情绪。

关于普通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途径的调查报告(技术相关)

关于普通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途径的调查报告(技术相关)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普通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途径的调查报告【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数字和网络技术的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不断涌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信息接收和传递的模式,传统的媒介格局已经不复存在,新旧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模糊。

媒体与人类社会同时诞生,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不断进步,新媒体的出现带动了普通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途径的变化。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的人群对新闻信息也有着不同的获取方式,我们针对这个主题做了社会实践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做了整理。

【关键词】媒体新闻信息途径变化调查报告【导语】当代公民的价值观,和对实时新闻的了解程度,和政府相关公告政策的传达与实施有着密切的关心。

普通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呈现出科技化,多元化的态势,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身处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我们必须对自己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了解。

为此我们必须进行相应的调研实践,增加对此的认识。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目的:了解普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时间:1月25日——2月5日地点:本县城区内方式:(1)问卷调查(调查范围:本县城区)(2)各种书刊资料收集(3)网上查询(社会上的其他人士对于新闻信息的获取)(4)材料整理与编辑内容:普通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与他们年龄阶段,职业的关联性,同时关注一下不同人群关注的不同新闻类型。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做了随机调查,并且按照不同年龄段分为4组,每组又随机抽取20份调查问卷,大致年龄情况如下表分布:普通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1.您的年龄段选项反馈% 反馈数量15以下 2.50% 215~20 22.50% 1821~30 16.25% 1331~40 8.75% 741~50 13.75% 1151~60 11.25% 960以上25.00% 20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分组所得反馈,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a)20岁及20以下人群这类人群多以学生群体为主,平时多在学校接受素质教育,获取新闻事间较短;但同时这类人群好奇心强,对电脑,手机等新兴媒介掌握较快,拥有较快的学习能力。

农村新闻事业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新闻事业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新闻事业状况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进行。

共发放100份问卷,其中70份来自农村居民,30份来自农村新闻媒体从业人员。

同时,我们还对一家乡镇台进行了实地访谈,了解农村新闻媒体的运营模式和发展状况。

三、调研结果1.农村新闻传播途径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依次是:电视、广播、报纸、网络。

其中,电视是最主要的新闻获取方式,占据了近60%的比例,其次是广播和报纸,分别占比20%和15%。

网络只占据了约5%的比例,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农村新闻受众群体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新闻的主要受众群体是中老年人和农民工,占比分别为55%和30%。

而年轻人则对农村新闻关注度较低,只占据了15%的比例。

这或许与年轻人更多地追求城市生活方式,以及他们更依赖互联网获取新闻有关。

3.农村新闻发展问题调研中还发现了一些农村新闻事业的发展问题。

首先,农村地区的新闻媒体资源较为匮乏,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导致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数量有所不足。

其次,对于农户的信息需求的满足仍有待提高,特别是在涉及政策法规、农技知识等方面的报道上。

再者,农村的信息传播渠道相对有限,网络覆盖不够普及也限制了新闻的传播。

四、建议为了改善农村新闻事业的状况,以下是几点建议:1.加大对农村新闻媒体发展的支持力度,政府应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培训机会,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2.加强对农村新闻受众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类农村新闻宣传活动,增强农村居民获取新闻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3.加大互联网在农村的推广力度,提供更多的网络覆盖,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方便快捷的新闻获取渠道。

4.加强农村新闻报道的内容丰富性,注重报道农村社会发展进程中各个方面的信息,增加相关政策法规、科技知识等方面的报道。

五、结论农村新闻事业在农村地区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目前面临着资源匮乏、受众群体有限和发展问题等挑战。

新闻调查报告(共7篇)

新闻调查报告(共7篇)

新闻调查报告(共7篇)第1篇:新闻调查农村新闻事业现状1.农村接受媒体形式单一在调查表中,农民接受新闻信息主要是电视,除了电视,没有第二种选择。

形式单一,没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也无法或得更全面的信息。

2.政府、新闻界对于农村新闻事业发展所需的投入不足即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家媒体在县级以下的基层设立过记者站或者专门的新闻联络处,也没有哪一个政府专项拨款用于扶助新闻事业在农村的发展。

中国的农村,地广村深,一些村子与县城的距离少则几十公里,多则上百公里,加上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往往一些新闻发生之后,记者都要匆匆忙忙地从县城的媒体或者记者站出发,而等他们赶到时,早已是事过境迁,成为旧闻了。

更有一些媒体或者记者,即使在获得一些农村的新闻信息源后,往往因为采访不方便,耗费精力大,而不愿前去采访。

本来农村的新闻信息源的流通就相对不畅,加上媒体的“惰性”,使得新闻往往就成为了城市的专利。

3.农村居民对新闻节目选择也比较倾向于一些软新新闻为主相信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应该知道,农村居民是少有看新闻的。

电视节目看得最多的是反映一些社会真情类,而且,电视剧为主。

排在晚间黄金时段的新闻类节目与电视剧相比,应该与百姓的生活、利益关联更大一些,更是久居村中的百姓们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

但缘何不能引起他们的丝毫兴趣呢?农村百姓的文化水平较低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当下农村,除了老一辈之外,大部分村民的文化程度还是能够看得懂新闻类电视节目的。

真正的原因,还是新闻过于脱离农村,脱离农民。

4.以当地电视台为主,不怎么反对子女看电视。

农民在看电视时,几乎都选择安徽卫视,特别对《我爱饭米粒》情有独钟,可见地域对其选择具有这莫大的影响力,而对其他电视台,除了cctv还有一点收视率,其它几乎就没有选择了。

而且,留守儿童较多,也许是一个子女的缘故,很少被限制看电视,虽然心里有点反对,但大多还是会放行。

形成的原因1.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制约着新闻事业在农村的发展新闻事业在农村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

村民获得新闻的渠道的调查报告

村民获得新闻的渠道的调查报告

村民获得新闻的渠道的调查报告村民获得新闻的渠道的调查报告经过本人的亲身走访和问题询问,我获得了一系列的信息数据。

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到我村40岁以上村民获得新闻的渠道十分丰富,覆盖了所有现今科技发展能够提供的途径。

但是通过比较,通过看电视和收听收音机的人数占到绝大多数,和别人聊天知道新闻信息的也有一些,而阅读报纸和通过手机和电脑浏览网络新闻的几乎没有。

令人惊讶的是,在如此多渠道可以获得新闻的情况下,仍有少数的村民从不看新闻,对新闻的概念也是不甚了解。

我村40岁以上村民获得新闻的渠道很多,而且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接触到一些新闻信息,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会每天定时定量的收听、收看或者在网上浏览新闻信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只是会在看电视、听收音机、手机电脑上网时碰巧注意到一些新闻内容,并且对新闻的内容也不会非常清楚准确的记住。

聊天过程中传递的新闻信息也都是模棱两可,多数情况下都是以讹传讹,而且信息的内容几乎没有时效性,多是几天甚至更长时间以前获得的,在聊天过程中突然想起就成为了谈资,根本谈不上是新闻信息。

面对以上这些信息和现象,我通过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出了一下这几条解释:一、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不充分,村民的生活不富裕,不能达到有过多精力放到了解新闻信息的程度。

在我这个村里,40岁以上的有劳动能力的村民仍需要工作养家,他们都是以务农和外出打工养家糊口,这些活都是非常累人的劳动。

经过一天的大强度工作后,想到的只能是吃饭睡觉,有时候也会想到放松一下,但他们想到的大多是电视剧而非新闻信息。

有劳动能力的因为劳累没有精力和心情去看新闻,没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定时看新闻的比由劳动能力的更少。

没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年岁都很大,视觉听觉对他们看新闻的能力其实并没有影响,可这些老村民的经济状况更是不堪,他们家里的电视还都是21世纪以前流行的款式,他们也不会每年花上几百元钱连上数字信号,有这些钱他们想到的还是留下养老,家里的电视基本上是不打开的,因为每个月会多交几块钱的电费。

新闻媒体行业读者调查报告

新闻媒体行业读者调查报告

新闻媒体行业读者调查报告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闻媒体行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满足读者的需求,吸引更多的目光,成为了媒体从业者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探索读者的观点和期望,我们进行了一项新闻媒体行业读者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龄、职业和教育水平的人群。

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每天使用新闻媒体平台获取信息,而其中约有一半的受访者每天花费超过1小时在新闻内容上。

这说明新闻媒体在读者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证明了读者对于及时、准确的新闻信息的需求。

调查还发现,虽然互联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但传统媒体如报纸和电视依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读者的忠诚度。

同时,虽然社交媒体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仅有3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信任社交媒体上的新闻内容,而信任传统媒体的比例略高于50%。

这表明读者对于新闻内容的可信度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另外一个令人关注的结果是,与以往相比,读者更加倾向于追求个性化的新闻内容。

六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更愿意阅读特定领域的新闻,而不是广泛涉猎各个领域。

这意味着新闻媒体应该更加注重细分市场,提供针对不同读者群体的个性化推荐服务,以增强用户粘性和满意度。

在新闻内容方面,读者对于深度报道和多角度观点表示了更高的需求。

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报道应该深入挖掘问题本质,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新闻报道应该呈现多种观点,而不仅仅是一种声音。

这意味着新闻媒体应该投入更多资源和时间,提供具有深度、广度和多样性的新闻报道,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调查还涉及到新闻媒体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

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新闻媒体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报道社会问题,宣传社会公益活动和推动社会议题的讨论,新闻媒体可以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变革。

读者认为新闻媒体应该更加注重公益报道和社会责任,而不仅仅追求利润和点击。

综上所述,新闻媒体行业读者调查结果显示,读者对于新闻媒体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

新闻传播调研报告

新闻传播调研报告

新闻传播调研报告新闻传播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为了解新闻传播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

二、调研目的1.了解新闻传播的当前形势和问题;2.分析新闻传播对社会的影响;3.探讨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调查对象包括新闻从业者、普通民众和学者。

四、调研结果及讨论1.新闻传播的当前形势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调查对象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是通过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程序。

传统媒体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同时,调查对象普遍对社交媒体传播的新闻存在质量问题表示担忧。

2.新闻传播对社会的影响新闻传播在今天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传递信息、引导舆论、塑造公众的价值观等。

然而,社交媒体上的假新闻等问题也威胁着社会的稳定。

因此,需要加强对新闻的监督和管理。

3.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新闻传播将更加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新闻可以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传统媒体需要创新,通过合作与融合更好地适应新的传播方式。

五、调研结论与建议1.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社交媒体上的虚假新闻和不良信息的监督,维护信息的真实性和质量。

2.传统媒体要积极转型,与社交媒体合作或通过自身创新进一步增强影响力。

3.新闻从业者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4.普通民众要增强对新闻的辨别能力,关注多个信息渠道,不轻易相信和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

六、调研局限性1.调查样本有限,无法代表整个社会的态度和看法。

2.调研时间有限,无法全面了解新闻传播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七、参考文献1.张三,李四,王五等(2019),《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与转型》,《新闻研究》,(2): 45-60。

2.赵六,钱七,孙八(2018),《社交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研究》,《传媒学刊》,(3): 12-25。

社会资讯调研报告

社会资讯调研报告

社会资讯调研报告社会资讯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社会资讯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社会各方面的资讯情况,掌握社会动态,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本次调研的背景是当前社会发展迅速,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各种社会资讯层出不穷,我们需要了解人们对资讯的需求和接收渠道,以及社会资讯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二、调研方法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获取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问卷调查面向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域的人群,包括学生、工人、白领等。

实地访谈主要是对一些社会资讯从业者、新闻机构和媒体从业者的采访。

三、调研结果1.社会资讯需求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社会资讯对于人们的需求程度较高。

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主动获取社会资讯,这主要是因为社会资讯对于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直接的影响。

而且,大多数人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应用程序获取社会资讯,这说明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逐渐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

2.社会资讯接收渠道从调研结果中可以看出,互联网是人们获取社会资讯最主要的渠道,占比超过60%。

而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和报纸的接收率逐渐下降,仅占总体的30%左右。

这可能是因为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实时性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3.社会资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关于社会资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的问题,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人对社会资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表示怀疑。

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通过多个渠道、多个来源核实资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这说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于信息的辨别能力也越来越强。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社会资讯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人们对于社会资讯的需求程度较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资讯的传播渠道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的地位逐渐下降,互联网成为人们主要获取社会资讯的渠道。

然而,社会资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需要加强社会资讯的可靠性,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使用社会资讯。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社会资讯的监管,建立相关的监测和评估机制,提高社会资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普通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途径的调查报告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数字和网络技术的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不断涌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信息接收和传递的模式,传统的媒介格局已经不复存在,新旧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模糊。

媒体与人类社会同时诞生,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不断进步,新媒体的出现带动了普通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途径的变化。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的人群对新闻信息也有着不同的获取方式,我们针对这个主题做了社会实践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做了整理。

【关键词】媒体新闻信息途径变化调查报告
【导语】
当代公民的价值观,和对实时新闻的了解程度,和政府相关公告政策的传达与实施有着密切的关心。

普通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呈现出科技化,多元化的态势,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身处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我们必须对自己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了解。

为此我们必须进行相应的调研实践,增加对此的认识。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目的:了解普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
时间:1月25日——2月5日
地点:本县城区内
方式:(1)问卷调查(调查范围:本县城区)
(2)各种书刊资料收集
(3)网上查询(社会上的其他人士对于新闻信息的获取)
(4)材料整理与编辑
内容:普通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与他们年龄阶段,职业的关联性,同时关注一下不同人群关注的不同新闻类型。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我们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做了随机调查,并且按照不同年龄段分为4组,每组又随机抽取20份调查问卷,大致年龄情况如下表分布: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分组所得反馈,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a)20岁及20以下人群
这类人群多以学生群体为主,平时多在学校接受素质教育,获取新闻事间较短;但同时这类人群好奇心强,对电脑,手机等新兴媒介掌握较快,拥有较快的学习能力。

此类人群的新闻获取途径多以此为主,反馈如下:
不难看出20岁及20以下人群获取新闻的途径多从手机、电脑、电视中获得,关注的内容大多是娱乐新闻、政治新闻等。

b)20岁-40岁人群
这类人群是新兴科技的最早享用者们,他们既拥有较高的学习获得能力,同时又逐步参加了工作,对新闻信息的获取要求及时方便。

他们与20岁以下人群多有相似性,但不同的是此类受众更强调新闻信息的便捷性,时新性。

因此,手机,平板等移动互联网产品成为他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媒介。

2010年6月8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说,互联网在中国新闻信息传播领域得到充分应用。

白皮书指出,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

自从互联网进入中国,人们就充分运用互联网传播新闻信息。

中国的通讯社、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利用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开展网络新闻传播,满足人们的新闻信息需求,已形成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广播网等一批综合新闻信息服务网站,不仅扩大了权威新闻信息传播的广度,而且为传统媒体自身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

白皮书说,一批著名的商业网站也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

据统计,80%以上的网民主要依靠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

网络媒体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有效性,而且在报道重要新闻事件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充分满足了人们的信息需求。

而20—40岁人群是这类互联网途径的主要使用者,然而随着移动终端网络的发展,手机这一利器同样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他们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

c)40岁-60岁人群
这类人群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由于他们工作性质、个人性格的不同,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差别较大。

报纸、电视、电脑、微博、手机等媒介兼而有之,电视依然是他们获取新闻的一个主要渠道,微博和手机超过多数传统媒体成为仅次于网站和电视的两大渠道。

随着微博自媒体价值不断得到实现,“微”内容的影响和效果已经不逊于传统媒体的主体内容,微博成为传统门户网和行业网站的有力竞争者。

由于电视新闻具有报道性、纪录性、即兴性,以及定期性的特点,电视的传播速度惊人,以图像、声音、文字等符号直接作用于听众的感知器官,在多数情况下,易为人们接受。

电视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综合了广播、电视、影响传播符号的所有的媒介的符号,就是这种多元符号,围绕着主体信息的综合性的优势开发。

电视的多元信息符号不仅是信息和影像的整合,还有文字、报纸、图示、图表、电视拥有的多种信息符号,它不是不同媒体符号的简单相加,而是围绕着主体信息的多种要素的多逻辑、多线索的集成。

各种要素自身的逻辑才能变得连贯,但是当这些要素整合在一起的时候,却能传递出去准确的信息。

同时,时效性强和广播一样,几乎是同步的一种传输效果,此特点需要依托有同步或几乎同步的传输的机制作为保证。

受众希望得到第一时间的新闻资讯,因此电视便成为40—60岁人群新闻获取的主要途径。

由上表可以看出,电视、电脑门户网站、手机网络是调查人群中排名前三的获取途径。

d)60岁以上人群
60岁以上人群由于年龄条件限制获取新闻主要局限于电视、报纸等方式,而新兴的新闻媒介并未给这类人群造成太大影响。

普通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
您是如何获取新闻信息的?(多选)
选项反馈% 反馈数量
报纸24.44% 11
电脑门户网站 2.22% 1
电视新闻33.33% 15
广播20.00% 9
口头传播15.56% 7
手机网络(腾讯新闻,搜狐新闻等) 4.44% 2 他们还是延续了之前较为传统的新闻获取途径,获取的新闻类型主要是时事政治类新闻。

三、结语
媒体与人类社会同时诞生,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不断进步,新媒体的出现带动了普通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途径的变化。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的人群对
新闻信息也有着不同的获取方式,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传媒人,应及时掌握了解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以便针对时代发展趋势对主要的传播方式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变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