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 精品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奇妙的对联》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短文梳理探究模块的一个专题。
对联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
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欣赏对联,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热情,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学习对联,应从其文学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入手。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就已初步接触过对联知识,但对对联的发展、对仗、平仄等缺乏深入了解,以致在对联拟写方面存在着较大困难。
对于对联的趣味性、艺术性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没有专题的探究。
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学习欣赏对联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尝试拟写对联。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梳理基本常识,小组合作探究评改并归纳对联特点,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教学重点】掌握对联的特点,学会欣赏对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鉴赏,尝试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与练习法相结合【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同学们你能看出这副对联蕴含的深意吗?()二、介绍对联知识1、对联的概念: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
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
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
2、对联的起源: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
对联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3、对联的种类: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庆贺新春佳节)、节日联(庆祝、纪念各种节日)、婚联(嫁娶)、寿联(祝贺生日)、挽联(哀挽死者)、名胜联(名胜古迹)、行业联等等。
4、对联的基本常识:传统的对联讲究“四讲”,即上下联“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篇一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如起源、特点、种类等。
2、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3、了解对联的有关题型,基本上学会做。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对联常识的介绍;2、难点:对联的练习。
三、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四、授课时间:2个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先给学生看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片段(略)师生共同分析对联妙处,导入新课。
(二)、教学目标展示:今天我们要学习:1、对联起源2、对联特点3、学对歌诀4、对联种类(三)、讲析目标:1、对联起源:要求筛选出要点: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2、对联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湖南省省级优课)
奇妙的对联【教学理念】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出兴趣。
注重在“奇妙”两字上,体味汉字的奇妙,中国人思维的灵性,不把对联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
注重与经典古诗文的联系,尤其是在名联欣赏中,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古诗文去理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必修一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必修一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觉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学情分析】高一走五班学生性格活跃,语文基本功水平较整齐,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概况及含义;掌握对偶、对仗、对联的区别联系。
2.迁移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3.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领略对联艺术和文化的魅力,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参与活动,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教学方法】迁移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一、以有趣的对联故事导入传说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
身边的衙役都不解其意,郑板桥看后,立即命令身边人从家里送来衣物和粮食。
同学们你能看出这副对联蕴含的深意吗?板书:奇妙的对联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对联常识包括对联的起源、种类、基本知识(1)对联的起源:对联是由古代的桃符发展而来的。
远在周代,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最新5篇】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最新5篇】教学重点和难点篇一教学重点:对联的特点、对联的分类、辨对联、、赏对联、作对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篇二奇妙的对联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做对联练习,在对联写练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尝试初步的对联练习。
1、诗歌的体裁。
2、修辞中的对仗。
提问启发讨论多媒体设备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
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
富豪见了,疑有讽己之意,叫人把竹砍掉。
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
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觉得对联很奇妙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对联,揭开她的面纱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提问:1、什么叫做对联?2、对联由哪几部分组成?3、对联的要求是什么?4、怎么书写和张贴对联?三、走近对联1、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
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相“联”。
对联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其中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的特点是偶句押韵,中间两联对仗。
)2、对联的起源:(1)、秦汉以前,人们就有悬挂桃符的风俗。
后来人们在大门上左右两边位置张贴神荼郁垒的画像以驱鬼。
这就是门神。
到了唐代,人们把桃符上门神的画像换成了秦琼尉迟恭的画像,他二人也被奉为门神。
(2)、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王孟昶在一次新年到来之际在桃符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奉长春”两句,此被视为中国第一副对联。
公元964年春节,孟昶作此联,965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兵统一了后蜀,将孟昶等掳走,同时委用了一个名叫吕余庆的人去做成都(原是后蜀的都城)的地方长官。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案新人教必修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案新人教必修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如对联的起源、特点、结构等。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对联知识进行创作,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对联的基本知识及特点教学难点:对联的创作技巧及运用教学准备:相关对联资料、PPT课件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PPT课件,引导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 学习对联的基本知识(1)对联的定义:对联是一种对仗工整、韵律协调、意义完整的文学形式。
(2)对联的结构:上联、下联和横批。
(3)对联的特点:对仗工整、韵律协调、内容相关、形式美观。
3. 学习对联的种类(1)春联:春节时贴的对联。
(2)寿联:祝寿时用的对联。
(3)挽联:悼念逝者时用的对联。
(4)婚联:结婚时用的对联。
4.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对联,让学生判断其属于哪种类型,并解释原因。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习对联的创作技巧(1)平仄搭配:上联尾字为仄声,下联尾字为平声。
(2)对仗工整:上下联对应的词语要在词性、数量、意义等方面保持一致。
(3)内容相关:上下联内容要相互关联,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3. 创作练习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尝试创作对联。
例如:“春天”为主题,学生需围绕春天创作一副对联。
4. 展示评价学生将自己的对联作品展示给同学和老师,大家共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技巧有了初步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通过更多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巩固对联知识,提高对联创作水平。
引导学生将对联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课堂活动1. 对联接龙:学生分组进行对联接龙游戏,要求每组成员依次给出上联,下一位成员需根据上联创作出下联。
奇妙的对联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奇妙的对联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对联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 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 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赏析名联;尝试对对联。
(二)过程与方法课前搜集整理,课内讨论交流,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借鉴仿写,使学生有所积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对联知识尝试对对子。
【教学方法】采用板块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
联系以前学过的古诗文,温故知新,引导学生掌握对联知识。
【教学准备】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搜集活动,积累一些对联故事和名联,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亦可让学生讲述课外搜集的有关对联的.故事)。
以郑板桥智识奇联的故事导入——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缺“一”(衣)少“十”(食)没“东西”]二、板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多媒体课件显示)1.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显示)l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
l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l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l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仄起平落。
2. 指导学生根据对联的常识完成课本练习。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1)上联:孙行者下联:祖冲之(胡适之)要求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出理由即可。
(2)上联:一代__推《子夜》下联:毕生心血似《春蚕》(要求学生按照对联的基本要求回答,然后多媒体显示)三、板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多媒体课件显示)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分类以及欣赏对联与语文学习的关系。
对联大体可以分为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谐讽类、文艺类、行业类、集句类等2.师生共同赏析课本名联,要求学生讨论说明来历和妙处,教师适当点拨。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 (4)
《对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如起源、特点、种类等。
2、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3、了解对联的有关题型,并能够依据题意正确解答。
二、教学重点:1、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2、了解对联的有关题型,并能够依据题意正确解答。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据说,年少时的林则徐赴考时,他父亲恐他年少远行疲惫,便让他骑在自己肩上。
进考场时,主考官以林则徐年少,即景出一联索对,作为进考场的条件。
联曰:以父作马。
林则徐的父亲羞得面红耳赤,怪难为情的。
可骑在父亲肩上的小子真是不简单,应声对到:望子成龙。
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却巧妙地为父亲解了嘲,又对得很工整,主考官拍案叫绝。
(二)对联简介(三)对联特点介绍“对”(形式)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语法结构相同,上下联不能重复用字。
2、词性相同、位置相同,虚实一致。
3、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上下联尾字要仄起平落。
“联”(内容)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等关系。
(四)学生依据例联辨析正对、反对、流水对青山有幸埋忠骨一失足成千古恨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白铁无辜铸佞臣再回头是百年身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五)学生依据对联特点介绍选择下联独角兽 1、二头蛇 2、九头鸟 3、比目鱼春来眼际 1、悲上心头 2、喜上眉梢 3、风光无限(六)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概括对联的主要特点,板书体现。
对词性对结构仄起平落联内容联意境上引下承(七)实战演练1、根据下面所提供的词语,组成一副七字对联。
治读学如衔似书诚当泥酿蜂燕蜜2、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应调整为:3、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上联:学问藏今古下联:4、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
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4篇)
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4篇)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篇1奇妙的对联【学习导航】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积累一些名联。
【资料链接】一、对联的起源: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
二、对联的种类: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1、春联。
所谓“春联”,又叫“春贴”,是为庆贺新春佳节而作的楹联,是对联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常见的对联。
这种楹联,多是寄情抒怀,希望一年吉祥如意。
祖国有天皆丽日;神州无处不春风。
大地回春,青山绿水,祖国千般美;日暖神州,人寿年丰,幸福万年长。
2、节日联。
所谓节日联,是针对各种节日,以示庆祝、纪念,使节日倍增欢乐、热烈、隆重气氛而撰写的联语。
这种节日联语,可以说是春联的扩大和演化。
节日楹联既富节日气氛,又切合撰联对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万家元宵夜;一街太平歌。
(元宵节联)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中秋节联)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
(教师节联)军爱民意如山重;民拥军情似海深。
(“八一”节联)3、婚联。
所谓婚联,又称“喜联”,是嫁娶的专用联语,或见于大门、洞房门,或见于妆台旁、花轿上……其主要内容是表示对新婚夫妇的赞美、夸奖、祝愿以及婚嫁的喜庆场面等。
荷开并蒂;芍结双花。
箫管并举;凤凰来仪。
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以上都是旧时常见的婚联,现在许多人在撰写婚联时则喜欢推陈出新,比如有的以双方职业入联,有的赞颂新事新办:眼镜大夫,采中西,治顽疾,药到病除,交称华佗扁鹊;(医生)斯文小姐,呕心血,育桃李,餐忘寝废,堪誉蜡烛春蚕。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 (1)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并积累平仄、对仗等有关对联知识;欣赏对联佳作,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能力目标:在把握对联有关常识的基础上尝试对对子,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感受对联艺术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文人的高超智慧和高雅情怀,陶冶良好的审美情趣,提升人格品位和人生境界。
二.教学重点:对联基本知识三.教学难点:尝试对对子四.教学关键:赏析名联及名联故事,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五.活动组织过程.(一)导入:名人对联故事(1.解缙与老员外对联故事 2.郑板桥对联故事)(二)新知探究:1.对联常识:a.对联的起源。
b.对联的别称。
c.对联的种类。
2.对联的基本要求:(1)对仗: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2)平仄:平仄相异,声调和谐。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对仗:基本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a.工对:平仄相反,词性相同,事物类别一致。
如: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b.宽对:相对宽松,词性大体相同,平仄可不过分要求。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c.正对(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反对(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串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集句对(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无情对(无心复命维他命一意孤行任我行),回文对。
3.名联欣赏:数字联:万砖千瓦百匠造成十佛寺,一篙二橹三人摇过四仙桥。
拆字联: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十口心思,思家思国思社稷;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谐音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格言联: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复字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4.积累迁移,学过的古诗文中的名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奇妙的对联 优秀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常识,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对联的有关知识,重点积累对仗、平仄知识。
3、尝试对对子,训练思维敏捷性,语言表达规范性。
4、学会品味鉴赏名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重点积累对仗、平仄知识。
3、学会欣赏对联。
【教学难点】尝试拟写对联【教学方法】赏析法、联系法、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安排】一课时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导入新课有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
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
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
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
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
同学们从这副对联里能看出什么?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缺衣少食)——原来对联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的奇妙世界。
二、掀起你的盖头来:了解对联1、什么是对联呢?“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
“上联”也叫“出句”,下联也称作“对句”。
2、对联的特点: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金鸡未唱汤先热;旭日初临客早来前程远大脚根须站稳;工作浩繁步骤要分清学生总结对联的第一个特点:1、字数相等: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
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是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但也有特殊的情况:袁世凯去世时,有人为他提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袁世凯千古”,下联是“中华民国万岁”,从规则上来看,上联五个字,下联六个字,这是不规范的,可是这幅对联的不规范恰好暗含了一种寓意,你能看出来吗?师:这其实是暗示了对袁世凯的批评,妄图称帝的袁世凯,对不齐(起)中国人民,是中国人民的罪人。
国家一等奖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对联的发展历程,掌握对联的创制规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研究得出相关结论。
3.情感与态度:喜爱对联这种文学样式,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因为生活实际对“对联”这种文学样式有一定的认识,但比较集中于春联,需要拓宽关于“对联”的视野;而且学生对联的创制原则也并没有非常清晰的认识,还存在很多似是而非的地方,需要知识上的精确;同时,创制对联的能力尚未经过正式开发,需要一个实践学习的机会。
高一学生的思维明显优于初中生,教学要特别注意生成性,以适应高中生的思维需求。
重点难点:1.重点:对联创制的“平仄”要求;2.难点:区分、张挂上下联的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奇妙的对联原创对联“对面言欢品巧对,联手撷珠成佳联”引入课题——对联。
活动2【活动】一品1. 请同学打开自己手中的对联,品其妙处,找其不足2. 小组合作,找出“优质联”和“问题联”活动3【活动】二评小组汇报,共同分析“他们的选择是对的吗?他们的展示有问题吗?”同时总结对联创制原则。
活动4【活动】三思再看手中联,它是对的吗?典型问题联总评。
活动5【讲授】四识对联的发展历史。
活动6【讲授】五赏对联的发展历史。
活动7【练习】六创1. 基础排序2. 高考对联题3. 情境联创制活动8【测试】当堂测试或作业《对联》专题练习测评一、基础训练1. 请将下面两列诗句可以构成对联的句子用线两两连接起来春山一路鸟空啼日暖神州万木荣锦江春色来天地芳树无人花自落春晖又红万朵花老梅到时自然红芳草春来依旧绿玉垒浮云变古今春回大地千峰秀冬雪欲白千里草2. 下面八句可以凑出两副对联九州春意闹百花争艳东风袅袅大地绿如茵旭日出东方光弥宇宙桃花艳艳山河添秀色神州增秀色水绿山青丽日彤彤神州春似海大地播春光花香鸟语三春到人间群山起舞3.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
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常识,掌握对联的对仗、平仄。
(2)积累、赏析名联,领略对联的艺术魅力,培养文学兴趣。
(3)学会对对联、拟写对联。
2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或多或少的接触过对联,对对联有一定浅显的认识,比如知道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知道一点与对联相关的小故事等。
但对对联缺乏深入的了解,对对联的发展、对仗、平仄等都较陌生,且由于知识有限对有些对联拟写方面有教的困难。
绝大部分学生对对联有较浓厚的兴趣,有较大的学习兴趣,可通过对联学习借此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
3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发展、对仗、平仄。
2、学习欣赏对联,领略对联艺术的魅力,培养文学兴趣。
教学难点是:尝试对对联、拟写对联。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流程
一、把握规律,奠定基础
(一)创设氛围,巧妙导入
这是一节校内公开课,课前领导和老师们已经在教室后面就坐了,学生显得有些紧张,坐得很直。
为了使学生放松下来,我把之前设计的导语修改如下:
(过渡语)“大家怎么一个个都正襟危坐、如临大敌的样子?因为来了很多老师来听咱的课。
那今天咱们这里真可谓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呀!(以对联的形式板书)此句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把这两句单独提出来,它就可以成为一副对联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奇。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三篇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三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1【课文类型】活动课。
【课前准备】1、收集对联:⑴ 收集楹联:① 了解什么是楹联。
② 主要从祠堂、庙宇、古建筑中获得。
③ 选择较有文化意义的加以整理。
⑵ 收集春联:从春节期间人们所贴的对联中去搜集。
⑶ 收集商业用联。
⑷ 收集喜庆、婚、寿、挽等联。
2、阅读资料,网上查询。
3、了解对联的有关基本知识。
【活动目的】1、知识: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的历史。
2、能力:⑴ 品味对联形式与内容。
⑵ 学会欣赏对联。
⑶ 学作一些简单的对联。
⑷ 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对传统文化兴趣。
【活动过程】一、导入对联二、对联来源的发展介绍三、对联的分类1、由学生展示所收集的对联,然后归类。
2、分类标准。
四、对联欣赏1、趣味联(讲一个趣味对联故事)。
2、古对联(楹联、春联、商业联、喜庆联、挽联)。
3、现代联。
五、对联课堂活动1、对联与名人。
2、猜谜。
3、对联断句。
4、读准对联。
5、改对联。
6、学对对联。
六、总结、归纳,进一步明确知识七、作业:收集、交流《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2【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让学生尝试对对子。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用多媒体播放对联,请学生看对联猜店名(先引起学生兴趣)二、请学生欣赏名联,并说出其中包含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三、由学生归纳对联知识:平仄、对仗四、布置作业分组(每组5~6名学生)各出十条上联(每联字数在7字以内)。
第二课时一、课堂对对子(每组各选5条让同学对,孰优孰劣由学生老师共同评价)。
二、测试评价结合高考题,专门出一份与对联有关的试卷。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奇妙的对联优秀教案
奇妙的对联优秀教案•相关推荐奇妙的对联优秀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奇妙的对联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奇妙的对联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分析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受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设计思想“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在教学中扣紧“奇妙”二字,以欣赏与对对子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用教材内容、故乡文化底蕴、学校办学历程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四、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联的特点、对联的分类、辨对联、赏对联、作对联。
奇妙的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奇妙的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奇妙的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对联的定义、来源及发展历程。
②掌握对联的基本结构和常见表现形式。
③能够欣赏并理解对联的内涵和韵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对联,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气质,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对联的基本知识结构。
2.对联的基本表现形式。
3.欣赏对联的韵味与内涵。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对联的内涵。
2.如何根据韵味和音律判断对联的好坏。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
2.图片解析法。
3.课外阅读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请学生欣赏以下几组对联,然后让学生谈谈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五谷不分贵贱粗,六合只论是非清。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二步:讲解1.对联的定义与来源。
对联是汉族传统的一种文学形式。
其所谓对联就是古代的联语、衬字、衬语等的统称。
对联源于古代简练的文体,起源较早,大约在唐朝。
兴盛于明代,成为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在往来春秋之际,常要用对联来增添节日气氛、增进友谊。
2.对联的基本结构。
对联的基本形式是“上下联”的排列组合,即上联与下联联接紧密或衔里呼应。
在这种典型的排列形式中,上联与下联往往构成一组完整的意义,且上下联一般以四个字为一组。
3.对联的表现形式。
对联的形式很多,但总的来说,它们有以下几种特点:①押韵字必须相同。
②词意相近相对。
③对上对下意境相协调,意思相关,意味深长。
④语言简练、形式规范、朗朗上口。
⑤对联还应具有富有文化内涵和韵味的特色。
第三步:观察请学生观察以下几组对联,然后选择其中最好的一组,给出自己的理由。
1.“山居采菊人归去,天气晚来风起。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四步:欣赏请学生欣赏课堂上提供的各种对联,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觉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设计思想“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在教学中扣紧“奇妙”二字,以欣赏与对对子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启发式教学法:在学生对对的过程中,采用启发的办法,帮助学生对出正确答案。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书法展示、用学生姓名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四、教学目标通过对联的欣赏和对对子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领略对联艺术和文化的魅力,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学会基本的对仗方法,学会自主、创新、推理、演化。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参与活动,激发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学习1.关于对联的知识,重点抓住“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平仄相异”“区分上下联”“对联的张贴”的知识,学生课前解决。
对联教学设计市级一等奖3篇
第1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教材分析】《奇妙的对联》选自必修一梳理探究单元。
本单元编选了“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三篇关于汉字文化的文章。
编排意图在于拓宽学生语文学习范围,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知识、感受汉语魅力、关注汉语发展,培养热爱母语、热爱传统文化、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载体,结合文体特点和文本内容,设置任务明确的教学程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中通过朗读、点拨、讨论、欣赏、练习等互动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维层次,拓展人文底蕴;最后达到初步学会欣赏对联、拟写对联的要求,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及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改尝试】1、教师引领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程模式。
2、创建具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特点的语文课堂。
【学情分析】一方面,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求知的兴趣较浓,易于入门。
另一方面,学生对传统文化关注不够,加上语言表达、创新能力薄弱,课堂教学材料不宜太难太深,以培养兴趣,普及对联知识为主。
【三维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2、过程方法目标:在对联欣赏和拟写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掌握对联常识,学习欣赏对联。
2、把握对句要领,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难点】1、拟写对联2、养成关注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法】激趣法、点拨法、讨论法、练习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教与学过程】l 环节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PPT显示:北京市2016年高考改革:英语100分,语文180分与学生共同分享关于上则新闻的网络帖子:【If you do not leave me ,we will die together. 怎么译?你如果不滚开,我就和你同归于尽。
《奇妙的对联》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对联的定义和特点;2. 学习对联的技巧和格式;3. 培养创造对联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范例对联和对联题目;2. 学生准备纸和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介绍对联的定义,对联是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由两句相对称的对仗句组成。
对联是中国人民独创的艺术形式,被誉为“华夏文化的瑰宝”。
2. 探究教师给出几个范例对联,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构造对联,提醒学生需要注意对仗、对押和平仄等要素。
3. 演练教师给出一些对联的题目,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的对联作品。
鼓励学生发挥巧思和创意,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尝试不同的对联形式。
4. 展示学生互相交换对联作品,让他们欣赏彼此的创作。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对联作品,并解释创作的灵感和意义。
5. 深化教师讲解一些常见的对联技巧,如对仗、遣词造句和平仄等。
让学生理解对联需要考虑语言之美和形式之美的结合。
6. 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主题,自行构思并写出一篇完整的对联作品。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自由发挥的乐趣。
7. 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对联的特点和构造要素。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心得体会。
四、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继续创作对联,培养对联的兴趣和爱好;2. 学生可以了解一些著名的对联家和对联作品,进一步拓宽对联的视野。
五、教学小结:通过本节对联教学,学生了解到对联是一种独特而精妙的艺术形式,培养了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并增加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提高对联的水平,创作出更精彩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妙的对联
【教学设想】
1、本节课采用高效课堂的模式进行教学,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一个组长,每组都有自己的组名,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来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
采用这种教学新模式意在创建具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特点的语文课堂。
2、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3、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声《对春联》来创设对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学情分析】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联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求知的兴趣较浓,易于入门。
但是学生对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加上对传统文化关注不够以及语言表达、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课堂教学材料不宜太难太深,以培养兴趣,普及对联知识为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2)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尝试对对联。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对联艺术,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过程与方法:
学会欣赏对联,赏析与训练相结合。
【教学重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学会欣赏对联。
【教学难点】
尝试对对联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相声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与传统对话,任思绪飞扬,共同走过一段文化之旅。
一起走进《奇妙的对联》(板书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由马季、郭敦儒两位老先生表演的相声——《对春联》。
二、版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1、展示对联(从观看的相声《对春联》中选取)
(1)买卖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2)开市大吉万事亨通
(3)根深叶茂本固枝荣
(4)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5)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2、对联的特点(从以上对联总结得出)
(1)对联上下两联必须字数相等
(2)讲究对仗工整
句式相当,词类相同,结构相应
(3)讲究平仄
对联讲究平仄,读起来音韵铿锵,有节奏感,富有音乐美要讲究平仄,就必然要求上下联词性相同的地方不能同字。
因为如果同字了,就必然会破坏平仄相对的规则
(4)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
从内容上看,每一副对联都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对联上下联的意义相同、相近、并互相补充、深化的,叫正对;上下联意义相反、相对,内容上互相映衬、互相对照的,叫反对
例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中华第一联)
3、对联的种类
春联、婚联、挽联、名胜联等等
三、版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
1、连连看
(1)名胜类上联:大明湖畔,趵突泉旁,故居在杨柳深处
下联: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2)哀挽类上联:为xyz送了君命下联:叫wfs依靠何人
(解析:xyz意为数学老师;w意为wife;f意为father;s意为son。
全联意为:数学老师因病逝世,撇下您的妻儿老父,他们要靠谁来养活啊!)上联:袁世凯千古下联:中国人民万岁
(解析:袁世凯与中国人民字数不一样,意为:袁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因此也属于谐讽联)
(3)谐讽类上联:袁世凯千古下联:中国人民万岁
(4)行业类上联: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颗
下联: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2、名人联话
林则徐幼时聪慧,由父亲带着去考秀才,父亲怕他旅途劳累,便让林则徐坐在自己的肩上,不料被主考官看到,他不欣赏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即景出联“以父为马”要求林则徐对答,父亲非常的尴尬,但聪明的林则徐灵机一动,对道:望子成龙这不仅给父亲解了围,而且对的工整,让主考官拍案叫绝,你知道年幼的林则徐说了什么吗?
3、妙联撷趣
(1)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在边
(2)西安事变,张无忌,杨不悔
安史之乱,郭破虏,李莫愁
(3)海水朝cháo,朝zhāo朝zhāo朝cháo,朝zhāo朝cháo朝zhāo落;
浮云长zhǎng,长cháng长cháng长zhǎng,长cháng长zhǎng长cháng 消
(4)调tiáo琴调tiáo新调调调调tiáo来调调妙
种zhòng花种zhòng好种种种种zhòng成种种香
4、哑联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的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
苏轼忽然用手往岸上一指,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即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
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其实,这是二人开玩笑的一副哑联。
你猜得出来吗?
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骨(和尚骨);
佛印下联的意思是:水流东坡诗(东坡尸)。
5、数字联(藏字联)
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寓意:缺“一”(衣)少“十”(食),无“东西”!
四、版块三:牛刀小试显身手——撰写对联
1、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对联,能说说吗?
2、①天——(地)风——(雪)海——(山)新——(旧)
南北——(东西)千山——(万水)千山秀——(万水清)
庆贺——(恭喜)月白——(风清)
②上联:时时闻鸟语(下联:处处有泉声)(下联可以是多元的)
上联:春江花月夜(下联:秋色艳阳天)
上联:福如东海(下联:寿比南山)
五、巩固知识及结束寄语(励志联)
1、请你从自己励志做人的角度写副对联。
2、(寄语)教师送联: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六、锻炼能力、积累知识并布置作业
1、搜集名联。
2、熟读背诵一些名联。
3、为学校图书馆拟写一副对联。
七、板书设计
奇妙的对联
1、对联上下两联必须字数相等
句式相当
2、讲究对仗工整
词类相同
结构相应
3、讲究平仄节奏感音乐美
4、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正对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