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发展趋势简析
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
![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704b515f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c.png)
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校园规划是指对大学校园内建筑、景观、交通、设施等进行合理布局和设计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学教育的改革,开放式大学校园逐渐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开放式大学校园的概念、特点、优势以及实施过程。
一、开放式大学校园的概念开放式大学校园是指在校园规划中强调开放性、多功能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它打破了传统封闭式校园的界限,将校园与社区、城市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开放、融合、共享的教育环境。
二、开放式大学校园的特点1. 空间开放:开放式大学校园注重创造开放的空间,包括广场、公园、花园等,使学生和教职员工能够自由流动和交流。
2. 多功能性:开放式大学校园强调多功能性,将教学、研究、办公、休闲等功能融为一体,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和交流场所。
3. 可持续发展:开放式大学校园注重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材料、节能设备,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社区融合:开放式大学校园与周边社区紧密结合,开放校园设施和资源给社区居民使用,促进校园与社区的互动和共享。
三、开放式大学校园的优势1. 提升教育质量:开放式大学校园为师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和交流场所,创造了更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提升教育质量。
2. 拓展学生视野:开放式大学校园与社区、城市紧密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增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拓展学生的视野。
3. 促进创新创业:开放式大学校园注重多功能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条件,有利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4. 增强社会责任感:开放式大学校园与社区紧密结合,学生更容易接触到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公民意识。
四、实施开放式大学校园的过程1.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需求,制定开放式大学校园的规划方案,包括空间布局、功能划分、景观设计等。
2. 引入专业团队: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规划设计团队参与开放式大学校园的设计,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
![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8da3aa37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36.png)
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在当今社会,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
开放式大学校园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场所,更是一个开放、多元、包容的社区。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开放式大学校园的特点和优势。
一、建筑设计与环境规划1.1 开放式大学校园建筑设计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建筑风格多样,体现多元文化。
1.2 校园内绿化率高,绿色植被丰富,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休闲环境。
1.3 开放式大学校园注重景观规划,打造宜人的校园景观,提升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品质。
二、教学与学习空间2.1 开放式大学校园注重教学与学习空间的灵活性,打破传统的教室设置,提倡多元化的学习场所。
2.2 校园内设有开放式的学习空间,如图书馆、自习室、创客空间等,为师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2.3 开放式大学校园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分享。
三、社区与文化交流3.1 开放式大学校园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一个开放、多元、包容的社区。
3.2 校园内设有文化活动中心、艺术展览馆等公共设施,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促进社区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3 开放式大学校园注重文化交流,鼓励师生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四、科技与创新4.1 开放式大学校园注重科技与创新,引入先进的科技设施,提升教学与学习效率。
4.2 校园内设有科技实验室、创客空间等,为师生提供创新学习环境。
4.3 开放式大学校园鼓励师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5.1 开放式大学校园注重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环保理念,推行节能减排政策。
5.2 校园内设有可持续发展教育基地,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3 开放式大学校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开放式大学校园作为校园规划的趋势,不仅提倡多元化、包容性的教育理念,更注重建筑设计、教学与学习空间、社区与文化交流、科技与创新、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的发展,为师生提供一个开放、多元、包容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
![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b800653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67.png)
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
开放式大学校园是指将校园与社会融为一体,打破传统的围墙,提供开放的学习和交流环境。
本文将从校园环境、教育资源、社会融合等方面详细介绍开放式大学校园的特点和优势。
一、校园环境开放式大学校园注重创造一个开放、宜居、绿色的校园环境。
首先,校园内部的道路和建筑布局更加开放,给人一种宽敞明亮的感觉。
其次,校园内绿化覆盖率高,种植了各种植物和花草,形成了一个绿荫环绕的校园景观。
此外,开放式大学校园还注重创造多样化的休闲空间,如花园、广场、咖啡厅等,供学生和教职工进行交流和放松。
二、教育资源开放式大学校园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和教职工创造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首先,校园内设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其次,开放式大学校园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和社团组织,如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文化艺术节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社会融合开放式大学校园鼓励与社会各界进行深度合作,促进校园与社会的融合。
首先,校园内设有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资源和支持,鼓励学生创业就业。
其次,开放式大学校园与周边企业、政府、社区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项目合作。
此外,校园内还设有开放的展览馆和演播厅,定期举办各种展览和演出,为社会各界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四、优势开放式大学校园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开放式大学校园能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交流环境,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其次,开放式大学校园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和教师,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竞争力。
此外,开放式大学校园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它注重创造开放、宜居、绿色的校园环境,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促进校园与社会的融合。
开放式大学校园具有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和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国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析
![我国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9a31a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a.png)
我国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析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其校园规划设计不仅关乎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更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发展潜力。
深入探讨我国高校校园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对于优化校园环境、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校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发展历程的回顾,分析当前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和实践案例,探讨我国高校校园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文章将重点从校园功能布局、空间环境营造、绿色生态理念、智能化技术应用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我国高校校园规划设计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启示。
二、我国高校校园规划设计的现状规模扩大与功能多样化: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校园规模持续扩大。
同时,为了满足多元化的教育需求,校园内的功能分区也日益多样化,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食堂等各类设施一应俱全。
注重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校园环境的绿色生态设计,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建设生态景观、推广节能减排等措施,努力打造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
强调人性化与智能化设计:校园规划设计越来越注重人性化的考虑,如提供便捷的交通流线、舒适的休闲空间、便捷的公共服务设施等。
同时,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校园智能化设计也成为趋势,如智慧校园建设、智能安防系统等。
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其校园规划设计也注重体现学校的历史文化特色,同时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风貌。
尽管我国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部分校园规划设计缺乏前瞻性,导致后期发展空间受限部分校园规划设计过于追求形式美观,忽视了实用性还有一些校园规划设计缺乏地方特色,缺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等。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发展趋势简析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发展趋势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50716281d4d8d15abe234e70.png)
^}口t*A目}∞£7Hn
t#№目
m*∞,∞R目●Ⅸ∞“月Ⅲ耳0*^《R& m^■ⅨI m*}■m口m口”∞m∞^# Q".p,卜*Ⅻ∞目*t*目^#{ *,BR■自镕☆∞■∞■m*#
94ftl^镕#自o^&镕镕§oR£m mn+}日Ⅻ*m目№÷#∞¥ⅫA目m *7^{■‰“*{∞A。1;,}Ⅲ 镕■々日^*U*“}H《口¥*m
∞^m^}¥|*Emt5**im∞% m.&日■‰自#m#£*R*#■∞*** *%m■Ⅻ.iinn{№日■%EMf#e ■mEt∞#Ⅱ 3^{目#A镕 ^¥目#∞8*&M8日自^口#*‰e B十Am£t、自}十目自^目#H十■☆n mi∞’m*’*}自#日,%∞t#mn& *4*÷■#£mn女目女№.¥月。m自^ #女自**。∞"自*∞*Iq}镕.Anm ■2目"}匕mmtm∞{曼m■*日∞日
q日Ⅲ“¨;¥Ⅸ∞J5#☆■¥镕Mmm
■q自;¨^M"∞H4%^#∞■mⅫn Rn{e7*pt¥∞¥H*Ⅻ§自■镕∞n x:H.*日%mⅣ№7№*一*∞nw*e 6十#{日^m 。^#±m-d¨∞∞.#mR#n,
}a
自m5mmqU日j#㈣w¨¥
■*^¥*∞Ⅱ¥mm*e
mⅫiIl∞
*mⅡqmⅡTfnqⅢ”4“!∞mm T≈mr%∞&●*” 3^}镕自☆■q口*&” ■Ⅸ&№≈&目tⅨ∞●■目m}^# "¥f&日■%mⅫ#§2十2"*十●^ ※Ⅻ^∞■●±一.E#目■R十o#n自2
㈣80
n●■n
‘目■自∞H}≈±女*日目I《日*4;:
50778073l
十■*■●Ⅲm1,II‘州11
zt■*q^
2●■■I『I(Ⅲ【l=x=f洲lm
EmⅢ咖
JⅢ…I
IO
高校校园建筑规划与发展方向
![高校校园建筑规划与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d8347f5d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f.png)
高校校园建筑规划与发展方向高校校园建筑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发展,高校校园建筑规划与发展方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环境氛围、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性化设计三个方面探讨高校校园建筑的规划与发展。
首先,高校校园建筑的规划应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学生们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空间来专注于课程学习。
因此,校园建筑设计应注重隔音、采光和空气流通等问题,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和质量。
此外,学校还应尽量避免过度商业化的氛围,将商业设施和学术设施区别开来,以保持校园的纯净和学术氛围。
其次,高校校园建筑规划应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设计和选材上,应秉持节能、环保的原则。
比如,在建筑立面设计上可以使用太阳能光伏板、通风降温系统等技术手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利用自然资源如水和土地,建设规模适宜的校园,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合理规划和利用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户外活动场所。
最后,高校校园建筑规划应注重人性化设计。
在校园建筑中,学生们的需求和舒适度应该是首要考虑因素。
例如,学生宿舍的设计应兼顾私密性和社交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休息和学习空间,同时也要注重舒适度和安全性。
此外,校园建筑应设计方便且安全的通道,以提供便捷的交通和疏散通道。
总之,高校校园建筑规划与发展方向应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可持续发展以及关注人性化设计。
通过良好的规划和设计,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他们的学业发展和全面素养的培养。
因此,校园建筑规划和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因素,注重长远发展,以满足学生和教师们的需求,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究
![我国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f3131df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7c.png)
我国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对高等驾驭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而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高校建设的过程中,校园规划设计是保证校园质量的基础,在开展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以及高校的特色,进行相应的设计内容。
关键词: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发展趋势自我国成立以来,高校事业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20实际国家对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提高,在校生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而高校校园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
高校校园规划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渐进式的发展模式,一次性的设计模式成为高校校园设计的重要方式,这对高校校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且形成了更加符合我国高校发展的模式。
1 高校新校区选址和规模发展趋势1.1 单一校园向着多校区校园发展我国的高效大部分采用的城市型的发展模式,校园的城市化程度相对较高,但校园向周围扩展的难度相对较大。
而对于城市郊区,土地的价格相对便宜,且能够通过校园的发展带动周围大量的人流,因此,大学城正在成为高校校园建设的一种模式。
高校小区向着郊区的转移经历两次,加上近些年我国高校的合并发展,使得高校的数量不断增加,像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的增加建立了两个新的校区等。
1.2 选址从分散逐渐向着集中布局发展在20世纪,我国的老校区相对较为集中,但在选址方面还是过于分散,像广州的石牌高校区包含了多个高校,不同高校之间通过道路进行间隔。
而在21世纪,高校在进行校区选址时基本上都是采用集中设置。
对于这些大学城,其规模不等,且多所高校之间相邻建设,这使得高校之间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减少了大学校园内的资源浪费等问题。
但在排课时间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导致高校的实验室存在着重复性建设的问题。
1.3 从城市中心向边缘转移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原有的城市边缘也在逐渐成为城市中心区域,而边缘位置的老校区发展区域较小,新校区的建设只能逐渐向着郊区方向发展。
大学校园空间的发展新趋向
![大学校园空间的发展新趋向](https://img.taocdn.com/s3/m/772da827482fb4daa58d4b7e.png)
大学校园空间的发展新趋向趋势一:产业形式的转变——大学科技园这种大学科技园最早出现于美国的硅谷,在空间布局规划上,把科学技术的各种环节,人才的培养和以知识为基础的工业三方面相结合的智力、科技密集区应该是第五代大学校园极为重要的特征。
趋势二:科研教学方式的转变——交流工享空间。
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一种整体化、密集化的趋势,尤其是当代科学所面临的各种课题的复杂性,要求现代和未来的科学家,工程师不在局限于一两个人的研究活动,而是要能与他人全方位交流团结协作。
第五代大学校园在校园建筑空间和环境中交流共享空间的创造,将极大的促进形成一个多元交流,积极创新的校园氛围。
趋势三:生活模式的转变——社会化学生公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的发展不在封闭独立,大学与社会互动性强。
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必须习得社会规范和价值认同。
而这一切不能完全依赖于大学校园内的教育。
大学应当为社会和当代大学生之间搭建桥梁,要重视他们社会化过程的实践性。
创立社会化的学生公寓就是其中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他会鼓励学生社会,参与社会改革与实践,按照社会需求发展自己。
第五代大学校园空间发展的特征空间的拓展——随着当代大学生功能的多样化与复杂化,大学校园的拓展已成为必然。
一方面大学的拓展不再受周边用地局限的困扰,另一方面又极大限度的增加了大学与城市的融合度,使城市在多点产生极化效应,从而辐射整个城市经济。
结构的重组——随着社会化学生公寓的推进,在大学校园的空间结构中,传统的学生生活区重要性不在被强调,整个校园空间更多承担的是精神和知识的交流、创新和生产力的创造、转化功能。
大学科技园区的独立,将使科研教学区与其牢牢地依附在一起。
而以会议、展览、公共演示起主导的交流共享功能和以绿地、广场、茶座为主导的交流共享化空间将崛起成为当代大学校园的新核心空间。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大学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宽敞、幽静的独特环境风格。
第五代校园空间发展的总趋势更强调开放性、自然性和人文历史性。
探析新时期背景下大学校园建筑的规划设计理念及发展趋势
![探析新时期背景下大学校园建筑的规划设计理念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1c06cccf78a6529657d5307.png)
探析新时期背景下大学校园建筑的规划设计理念及发展趋势摘要:现如今,大学校园建筑整体并不再仅仅作为一个学生们学习的场所。
可以说,现在每一个大学校园就像是一个城市,因为其有着和城市类似的结构与功能。
大学校园与外界的相互联系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使大学校园自成一完整的有机环境结构,因此只有当学校内部诸如建筑物、设施、人文与自然景观等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紧密联系,才能使大学校园建筑更好的发挥作用。
关键词:大学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理念;发展趋势我国各个地区的学校在近些年来都开始了建设新校区的工程,即使原校区的建筑拥有悠久的历史,为了改善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环境,建设新校区的工作都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校区内的建筑和其他形式的建筑有着明显的不同。
因为大学的主要功能是教书育人,大学校区内的建筑往往需要传递一段历史、承载一段回忆或是包含鲜明的人文精神,因此其形式一般较为纯粹,反对繁冗驳杂的设计方式。
可以说,大学校园内的建筑设计不会受到建筑造型的禁锢,从而使得其形式更加多样化。
下文将对新时代大学校园建筑的规划设计理念以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探析,希望为我国大学校园建筑规划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一、大学校园建筑的规划设计理念因为大学校园建筑追求人文精神的表露和文化底蕴的浓厚,因此并不需要太过复杂的建筑设计方式。
由此看来,大学校园重新建设的主要工作便是对校区内建筑的格局进行规划与设计,而非着重于单个建筑的造型设计。
在这里,并不是说建筑的形式与功能并不重要,而是在校园建筑的规划设计时人文精神与文化底蕴应该更加受到重视。
(一)根据建筑功能设计建筑分区在大学校园建筑的规划设计时,对各个建筑进行分区规划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每个高等学府的校园中都会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建筑,而不同的建筑往往有着不同的功能设置。
比如说,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寝室楼、各类文化体育中心等。
无论是那一类的建筑都与在校生活学习的老师和学生们息息相关。
因此,在规划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各个建筑的功能,然后根据建筑不同的功能对其进行合理的归纳分区,以保证学校内部建筑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分区不当而受到影响。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发展趋势简析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发展趋势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4f68403186bceb18e8bb24.png)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发展趋势简析远眺北京大学博雅塔一、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含义1.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含义landscape最早见于希伯来语“圣经”旧约全书,原意是表示自然风光、地面形态和风景画面;汉语中的“景观”一词既包含了“风景、景色、景致”之意,又用“观”字表达观察者主观感受。
景观规划是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科学和艺术,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大学校园景观不仅包括自然景观,如山地、湖泊、天然矿地等最容易形成校园环境特色的因素,还包括了人造景观,如广场、道路、庭院等大学师生们日常活动的主要区域与独特的校园人文环境形成的重要因素。
这些物质内容细化来分可分为:广场景观、水景观、绿化景观、道路景观、景观设施等面。
而随着人们的鉴赏力和需求的日益提高,对于大学这样神圣而又充满生机的地方,普通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已不再能满足现代校园的要求了。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应该建立在对校园使用者生活需求、精神需求的探索上,关注环境与人、环境与自然、使用者的需求与体验以及精神与物质相互协调的关系等。
二、国内外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发展沿革在欧美近代的大学具有强烈理想主义色彩的民主自由精神,这种精神也渗透到校园规划之中。
此时的高校往往形成严肃的建筑形象和自然的环境景观,在自然美的震撼和人文主义的熏陶下,学子们接受全面教育,树立崇高信念。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始自19世纪末。
这一时期是我国高校的主要景观规划特点表现为充分利用地形,形成别具一格的校园环境气氛,如凯尔斯规划的武汉大学和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
20世纪50年代我国高校迅速发展时期,此时的校园景观格局大多学习苏联大学特别是莫斯科大学的模式,追求对称、雄伟的风格,典型代表是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等。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4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超过2000万人。
浅谈校园园林造景发展趋势
![浅谈校园园林造景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820ac4caaa00b52acfc7cad6.png)
园林植物造景 , 近年来有人称为“ 景观建筑” , 它是指将天然和人工 革 ,人们对大学校园景观环境建设和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 元素设 汁并统一的艺术和科学相结合,两者科学性与艺术性必须高度 求。 仅靠过去那种物质性规划手段, 已不能胜任当今校园景观环境的营 必须运用园林艺术与设计原理 , 景观生态学原理 , 环境行 为学与 统一 园林作为一门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 其 内涵和外延一直发生着不 造 了, 断得得发展和变迁。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的基本素材 , 也是园林景观的 心理学原理等方面的知识联合交叉, 才能真正提高校园规划设计水平, 基础 , 以园林植物为 主体 , 运用艺术手法创造出—个表达某种意境或具 使得校园景观机构更加趋于合理 , 稳定 , 环境更加优雅且美观。高等学 有某种用途的空间 , 以植物为衬托而形成的“ 氛围” 空间。园林植物景观 校是—个聚集 ,生产和传播知识 的场所 ,是为国家培养高级 人才的基 以其建造材料——活的绿色生命这一特殊陛, 而别具特色。 园林植物景 地 , 整洁 , 舒适 , 优美 的校 园环境与广大师生学习、 工作和生活提供最基 观首先具有“ 自然生命气息” 的底蕴 , 一枝、 一叶、 一花 、 一草 、 无不浸透和 本的物质条件, 同时对师生陶冶情操 , 净化心灵 , 塑造人格等都起到潜 洋溢着 自 然生命的气息 ,追求生命景观的表达是园林植物景观的主旋 移默化的作用 。 校园环境建设不仅是物质文明的需要 , 同时又是精神文 律。 明需要。校园环境是学校基本的物质基础,他不仅展示校园文化的品 1园林植物是重要的造园要素 味, 体现出学校文明的窗 口, 而且也是 “ 服务育人, 环境育人 ” 的方法和 在造园中具有任何要素不可取代的“ 造景” 与“ 生态” 双重功能。一 手段之一, 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 个好的校园环境也能体现出一所学校的风格 。北大里有个勺园, 古人 园林景观设计与营造是一门层次颇深 、 涉及面广 的学术领域 , 根据 曾这样描绘勺园 : 闻说园林胜 , 虽忙也爱游 ; 到 门唯见水 , 入室尽疑舟 。 实际地理地貌 , 配置富于变化的植物, 形式丰富的生态景观。在规划时 造园时对植物的选择栽植 ,利用园林植物造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基础 也应 当加 以重 视 。 上, 充分利用各种园林植物( 包景已形成其独特的风格。造园时十分注 校园景观环境建设还应朝着多层次主体化的生态景观方向发展。 4创建 整体有 机 的景观 格局 意利用绚丽多彩 、 乔木 、 灌木 、 花卉及草坪 、 地被植物等) 作为主要构成 千姿百态的植物 , 且注意一年四季的不同观赏效果 , 以建筑、 山石 、 水体 作为一所高等学府 , 校 园景观环境的规划已提到一个更高的地位 。 为点缀配合 , 充分发挥植物本身植柳, 水面, 树林密丛等植物配置 , 不仅 创世界一流名牌大学 , 不仅要求综合素质教育 、 科技创新等方面领先 , 起绿化作形体 、 线条 、 色彩等 自然美 , 而且还能突出一个学校的办学理 校园的功能布局 , 环境绿化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 都要以世界一流的 念和风格。植物在 园林 中有构成优美环境 , 渲染气氛 , 衬托校园的氛围 标准进行规划和设计。校园规划设计是要充分考虑校园内的建筑 、 道 的作用 , 能创造 出充满生机 的绿色 自然景观 。以环境舒适, 赏心悦 目的 路 、 绿化 、 水体等环境因素 , 在建筑轴线和景观轴线上组织室 内外空间, 物境感受 , 还可使不同审美要求的人产生不 同的审美心理的思想内涵。 形成各种空间序列 , 相互汇合 、 渗透 、 转换 、 交叉 ,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构 2植物造景功能多样 成以人的景观感知为中心的1 验空间序列。好 的校园规划设计 应当从 植物造景功能多样化从传统的建筑物周 围种植 、 假山上种植 , 行道 总体上把握 , 具有科学 I 生、 前瞻 f 生 和可操作性。应当是长远规划与近期 上种植可以大大的利用空间需求也能让人有个赏心悦 目的感受 。结合 规划相结合的产物 , 并且能够充分体现本学校的建设风格和人文文化。 而 突出其成景作用 , 如校园主道种植垂柳 配有沙棠 , 后 园植草坪、 花卉 其次, 营造校园文化品位。“ 严格地说 , 人不是生活在—个单纯的物 点缀等 。 质环境中 , 而是生活在—个意义的环境中。” 如何在校园景观环境建设 任何造景植物都不能脱离生存环境而单独存在。不同的环境对植 中 体现文化 眭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个重要课题。哈工大在原有休 闲广 物个体 的发育及生态有明显的影响, 避免人工之态。先面后点, 先主后 场的基础上又设立了校友林 , 配 以隽秀的文字, 手工雕刻所带有的文化 宾, 远近结合下才能显现出来。只有在深入了解植物的特性。从整体考 气息 自 然流露 , 无疑为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开辟了新途径。 教育家毛礼 虑, 大局人手 , 然后再考虑局部穿插才能合理地进行配置。以达到大处 锐先生曾讲“ 借 山光以悦人性 , 假湖水以静 情” 。 在这一方面我们可借 添景 , 小处添趣的作用 。同时要考虑—个景区内树木搭配协调 , 要与原 鉴珠海大学 的设计 : 它的校门为透明云彩, 寓意 自由, 开放: 方形广场对 有树木有机组合 。 根据植物配置的美学原理优化组合 , 创造不 同环境气 面的两栋建筑 , 形如一本打开 的书, 种种手段赋予多种要素的象征性 , 氛好 , 与相邻空间或远处的树木 、 背景及其它景物彼此相互依存取得艺 以此来陶冶师生。浙江大学用丘陵起伏的山地和涓涓细流的小溪仿似 术构图上的完整性 。从而使人们欣赏到植物姿态美 、 色彩美和风韵美 。 英国 自然风景式园林的田园牧场风光 , 规则对称式布置得花坛 、 水池体 使人们感悟大 自然的生命及其变。 现法国巴洛克式园林华美壮丽的景象 , / J 、 桥流水 , 诤 隋画意又是江南文 3植物造景的艺术性 人园林的真实写照, 以及古典皇家 园林的气魄和风范 , 将理性和浪漫 ,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 绿地面积也在逐步的扩大 , 人们对环境质量 古典和现代 , 含蓄和直观 , 幽静和热闹, 高雅和通俗 , 灵秀和粗犷完美的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提出的“ 生态园林城” 口号后 , 也对城市绿化 结合在一起 , 形成多样统一的校园环境。文化 内涵的深人挖掘, 势必对 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不仅需要美观的园林景观, 也需要有 良好的生 校园绿化设计增添高品位的风采 。 态效应 。不仅仅做到黄土不露天 , 还要乔、 灌、 草相互结合 , 提高植物群 5结论 落 的质量 , 保护生物多样性 , 实现城市 的可持续发展 , 这些 园林 目标 的 园林造景, 既是诸多学科的应用, 又是综合 陛的创造, 既要考虑到科 实现均需要大量地被植物的应用。 学性, 又要讲究艺术效果, 同时还要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 造景的形态各 园林植物造景的艺术性 , 是景观构成的主要基础之一 通过园林 异 , 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 , 运用 物种多样性 , 与可持续发展来维护和提高环境质量, 增进人们身心健康 植物材料来创造园林意境。如松竹梅的“ 岁寒三友” , 梅兰竹菊的“ 四君 的唯一具有生命潜力的手段与源泉 , 根据我省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底蕴 , 子” , 红豆的相思, 垂柳的惜别 , 松柏 的苍劲 , 竹之虚以有节 , 梅之独敖霜 它要求设计者不但掌握观赏植物的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 ,而且 了解其 雪, 兰之幽忧清香, 莲荷的吉祥如意等等采寓意造景。选择不同的树种 , 生物学的特性 , 适应性 以及相关的历史 , 地理 , 文化 , 社会 和美学知识 创造不同的园林景观效果 , 感受不同的寓意, 从园林植物的形态美到植 等。 �
浅谈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浅谈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b2652f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c.png)
浅谈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校园景观的设计规划越来越重要,它不仅仅是校园的美化,还涉及到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精神、身体健康的保障。
本文从设计理念、功能分区、建筑风格等方面,浅谈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一、设计理念1. 环保、可持续当前,全球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校园景观设计应该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环保功能。
如,栽植多样化的绿植,利用雨水进行浇灌,净化空气,提高校园氧气含量等。
2. 人性化、舒适校园景观设计更应注重人性化,关注人们的感受和需求,使校园景观设计更加舒适,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如健身娱乐区设计、文化广场设计等。
3. 融自然于建筑建筑与自然要相互融合,深化自然人文内涵,使校园更具人文气息。
同时校园内自然环境可以更好地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让他们更好地放松身心。
二、功能分区1. 教学区作为高校的主体功能区,校园景观设计应注重教学区的环境设计,包括教学楼、实验室等。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2. 生活区生活区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区域,需要设计集休闲、文艺、娱乐、学习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如校园广场、食堂、文化中心等,这些地方的设计和布局更能体现出学校的人文特色。
3. 校园连接区如小路、人行道、健身区、停车场、车道等,这些区域的规划将人们从一个地方引向另一个地方,它们的设计应具有导航功能,使人们方便快速地到达目的地。
三、建筑风格1. 现代风格如现代化造型、开放式空间等。
这种风格可体现时代特色,突出校园现代化的面貌,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
2. 中式风格如中式宿舍楼、健身房等。
体现中华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独具中华特色的校园景观,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3. 混合风格校园景观设计更应该是“混合风格”,较好地结合了现代化和传统文化,融合多种设计元素,多角度展现校园的独特特色。
同时,这种风格也更有利于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
校园景观情况分析报告
![校园景观情况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9fd184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3.png)
校园景观情况分析报告校园景观情况分析报告一、总体情况本校园风景秀丽,绿树环绕,花草丛生,景色宜人。
校园规划合理,道路整洁,花坛布局有序,景观设施齐全,是一个以绿化为特色的现代化园林式校园。
二、绿化情况校园的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绿色植被丰富多样,校园中种植有各种树木和花草,如桂花、梅花、樱花、杜鹃花等。
在四季中都能感受到不同的花香和绿意,为校园增添了生气和色彩。
同时,校园中的小草坪和绿地也是学生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三、景观设施校园中的景观设施齐全,有喷泉、雕塑、假山、亭子等。
喷泉和假山给校园增添了一份灵动和韵味,成为学生们拍照、休闲的好地方。
而雕塑更是校园的一道景观,其独特的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此之外,校园中还有凉亭等休闲设施,方便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放松心情。
四、校园道路校园道路宽敞平坦,打理整洁,道路两旁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和花草,形成了一条条绿色隧道,行人可以在其中漫步吸氧。
校园的道路设置还贴心地考虑到了残疾人的出行需求,设置了无障碍通道。
五、建筑布局校园中的建筑布局合理,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等各功能区域错落有致,整体呈现出一种有机的融合感。
建筑的外观设计简洁大方,突出了现代设计的风格特色。
同时,校园中的建筑面积适中,不会给人以压抑的感觉。
六、改进建议1.加强校园景观的维护和管理,保持校园绿化的整洁和美观。
2.增加校园景观设施的数量和品质,以进一步提升校园的美观度。
3.对校园道路进行扩建和改造,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便利性。
4.在规划校园建筑布局时,要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打造更加和谐宜人的校园。
综上所述,本校园景观情况良好,给人一种宜人舒适的感觉,但仍有一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和共同的关注,我们的校园景观会越来越美丽,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多元化社会背景下校园环境设计趋势
![多元化社会背景下校园环境设计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7e85e87727284b73f24250b3.png)
浅析多元化社会背景下的校园环境设计趋势摘要:时代发展和教育变革对大学校园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校园环境交往空间的多层次和文化特色的营造成为了校园环境建设的重点。
与此同时,校园环境使用者与环境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也成为了校园环境设计所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出发,浅析了多元化社会背景下的校园环境设计趋势。
关键词:校园环境,育人,文化,生态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巨大转变,学生的学习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扩展到整个校园乃至校园外面,因此校园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校园内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
而学校环境氛围的形成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审美情趣、人格完善以及生活信念等都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
营造具有时代气息、互利共生的校园环境,将有利于促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校园环境的构成要素和作用1.1校园环境的构成要素校园环境包括物质和精神双重内涵。
就物质形态而言,道路、建筑、各景观节点等是构成校园环境意象的基本元素。
校园环境的规划建设,需要对这几个元素进行有机组合,形成有整体性的校园环境意象。
精神内涵则是指校园文化的营造。
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它体现了反映了办学理念,展示了校园的历史文化精神,同时成为发展学校价值的推动力。
1.2校园环境的作用高校是进行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文化场所,承载着为社会不断输送具有高等素质人才的历史责任。
校园景观设计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舒适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景观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近年来,设计师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是把环境做漂亮的问题,关注的目光已投向更深层的精神内涵上来,并由此提出了“大学校园环境的精神文化氛围创造是整体景观的灵魂”这一设计目标。
只有当校园环境具备能够激发参与者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的特质时,它所营造出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才具有真正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
2、校园空间环境设计趋势2.1更加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校园规划创造的是一种情景、一种氛围和一种情感。
我国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析
![我国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12f55afe4733687e21aa27.png)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域 的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发展 趋势
一
、
复建 设的浪费 ,比如可将 宿舍 、食堂 、自行车库 、 生态 校 园是 运 用 生 态 学 的 基 本 原 理 与 方 法 规 划 设 计 、 建 设 出一 种 集 各 种 功 能 于 一 体 的人 工 生 态 系 统 , 在 这 个 系 统 中 ,人 与 自然 的 关 系 是 和 谐 的 ,各
城市建筑 l 规划・ 设计 I U R B A N I S M A N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l P L A N N I N G ・ D E S I G N
我 国高校校 园规 划设计发 展趋 势探析
■ 刘 潇
【 摘 要】 2 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和建设都取
得 了 显 著 成 绩 。然 而 高 校 校 园规 划 设 计 是 一个 动 态 的 过 程 , 面 临 着 经 济 、 技 术 、 时 代 等 多 方 面 因 素 的影 响 , 目前 仍 然
存 在许多 尚待深 入研究 的问题 。本文主要基于 可持续发展 和 空间扩容视域 ,对当前我 国高校校园规划 设计发展中的 几种主流趋 势进行了探析 。
浅谈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
![浅谈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67392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0.png)
浅谈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摘要】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在现代高校建设中显得格外重要。
通过合理规划与设计,可以提升校园环境的美观性与舒适性,提高师生们的学习与生活质量。
本文从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要素、实施步骤、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分析不同实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对师生和社会的影响。
本文总结了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与再次强调其重要性,指出未来高校校园应注重设计与规划,创造宜居宜学的环境,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不仅是对校园环境的美化,更是对师生生活品质的提升,对教育事业的繁荣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重要性、意义、原则、要素、实施步骤、案例分析、影响因素、发展趋势、重要性再强调。
1. 引言1.1 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校园环境的美化与改善。
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氛围,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增强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也是高校形象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个美丽、独特的校园景观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和教职工,提升高校的知名度和声誉,对于招生和师资队伍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还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心健康。
一个绿化良好、景色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够缓解师生的压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保持。
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系到校园整体形象,还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品质。
高校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应该注重细节,创新理念,营造出一个舒适宜人的校园环境。
1.2 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意义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意义在于为学校提供一个宜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打造出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校园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潜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简析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
![简析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7e9e2339ec3d5bbfc0a74e4.png)
简析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大学校园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同时也是学生精神品格与素养的酿造园。
故而良好的大学校园环境可以使得学生在精神上获得熏陶,这对学生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如何对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进行设计,就成为当前大学校园建设的重点。
一、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必要性分析(一)形象设计对于大学形象而言,很多时候也是凭借口碑相传才得以传播的。
所以大学校园若能凭借良好的校园环境,则可以塑造良好的校园形象,进而体现出该校园的整体价值以及人文精神。
好的校园环境还可以成为旅游观光的景点,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例,其每年都会接待众多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发展旅游经济是小,但宣传重要的大学人文精神以及价值理念才是大。
所以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实际上也有利于大学形象的彰显。
(二)有利于实现人文熏陶大学生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与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的人文熏陶是非常重要的。
没有精神文化氛围的大学是缺失文化积淀的大学,不利于大学的长久发展,其培养的学生往往也会丧失青春气息。
所以大学校园环境设计实际上更能体现该学校自身的发展历史、人才特点、培养目标与方向,从而建立起符合自身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精神,用以对学生的价值熏陶与感化。
(三)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现代大学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的知识灌输与技能培养,而是开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大学生制定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得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学生之后的成长与进步带来帮助。
良好的校园环境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可以配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让大学生的心怀得到开阔。
当其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与就业压力时可以缓解其不良情绪,从而隐性的实现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
(四)为学生提供学习娱乐的场所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更应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休闲和娱乐。
良好的校园环境确实可以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公共空间,让学生在合理的设施上进行放松娱乐。
校园规划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向
![校园规划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向](https://img.taocdn.com/s3/m/94c91af8aeaad1f346933f35.png)
校园规划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向高校校园规划设计为新的学习、生活方式提供平台,未来高校校园规划设计主流发展呈现出强调多元化发展的趋向。
校园规划设计多元化发展趋向随着世界性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一些发达国家已率先进入信息时代,从而带来人们的情感特征、价值标准、思维方式、生活意识以及习俗等方面不同程度的演变,突出表现为对社会文化的多元化需求,导致建筑与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多元化寻求的发展趋向。
一、多种文化的交流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建筑间,融汇在生活里。
几千年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沉淀了不同的文化。
各地区、民族皆有相应的文化精神。
正如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所说:在各个不同地区,由于文化因素的不同结合,文化特质的性质也全然不同。
受地理、气候、物产等的不同而形成的人的思维方式、信仰观念、审美方式的不同,也就促成了不同的设计风格。
因此,文化的差异性铸就了设计的多样性,设计的多样性又进一步影响及强化着文化的差异性。
设计又作为特有的文化现象制约、影响着文化的发展,通过与不同文化要素的结合,使高校校园规划设计日渐呈现出多元的面貌。
注重本土化,建筑及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应凸现建筑的地域性格。
建筑是人为的居住环境,与当地的生活方式结合得最为密切,无不具有地域性特征。
建筑的自然适应性表明,空间环境的设计一定要适应特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尽量使用地方材料、做法。
设计时发挥的自由度较大,以反映某个地区的艺术特色。
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诠释,从而使室内文化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广泛的交流和融合,这无疑将大大促进各区域建筑文化乃至人类整体文明的发展。
弘扬民族特色其次,建筑及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应彰显建筑的民族风格。
风格各异的民族建筑是建筑本土化的生动教材。
从建筑外观造型到建筑高校校园规划设计,无不显示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传达其独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审美理想,即应更注重民族的内在传统精神表达。
二、多种话语的共生20世纪60年代末,针对高校校园规划千篇一律的特点,主张以装饰的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设计讲究历史文脉、场所精神,出现了很多有个性的、有创新特质的作品。
浅析清华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范文
![浅析清华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9e374ce5f0e7cd1852536ce.png)
浅析清华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范文浅析清华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范文(一)项目背景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的增量远远超过了建国前50年的总量,连续13年保持了入学率平均每年增幅2%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
在此背景下,为了满足高校事业规模增长的需求,大学城、新校区的规划建设和老校区改造成为这一时期高校校园空间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特征。
在这样迅速的增长背景下,无论是政府和高校的组织者还是规划师,似乎都对高校的快速发展态势估计不足,从过去几年的校园规划建设中遗留了众多遗憾,并进一步束缚着高校未来的发展。
清华大学作为一座具有108年历史的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同样行驶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快车道上。
百年来的校园发展和建设,已经让现有老校园的负荷巨大,校园面积增加了约10倍,人口却增加了约150倍,绿地率约降低了一半。
在封闭管理的校园中,校园还承担着复杂的学校后勤功能,如教师住宅、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菜市场等等。
同时,75000辆自行车和8500辆机动车的校园交通量,使得校园交通拥挤不堪。
在这一背景下,清华校园规划开始从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更新和校园环境的提质增效上来,清华大学校园景观规划正是作为清华的10次校园总体规划以来的第一次对于校园景观的专项规划,它的出现也是作为百年历史的老校园在新的发展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清华大学的校园历史悠久,环境基底优越,它建立在具有300多年历史的皇家园林基底上,坐落于北京西北郊清朝三山五园的皇家园林之中。
随着不同时期的建设,在同一个校园中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美式校园景观、苏式校园景观和现代校园景观4种风格的景观风貌。
2001年清华大学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最美校园之一。
(二)思考与愿景作为清华大学的第一次景观规划,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错综复杂。
因此,现状问题的调研是如何规划的坚实基础,完善的景观规划结构体系的建立比具体项目的设计更加迫切。
我们将规划的工作逻辑定位在:建立在对校园资源普查和评估基础上的景观规划体系和控制导则的建设之上,并且制定今后数年的项目实施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发展趋势简析远眺北京大学博雅塔一、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含义1.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含义landscape最早见于希伯来语“圣经”旧约全书,原意是表示自然风光、地面形态和风景画面;汉语中的“景观”一词既包含了“风景、景色、景致”之意,又用“观”字表达观察者主观感受。
景观规划是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科学和艺术,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大学校园景观不仅包括自然景观,如山地、湖泊、天然矿地等最容易形成校园环境特色的因素,还包括了人造景观,如广场、道路、庭院等大学师生们日常活动的主要区域与独特的校园人文环境形成的重要因素。
这些物质内容细化来分可分为:广场景观、水景观、绿化景观、道路景观、景观设施等面。
而随着人们的鉴赏力和需求的日益提高,对于大学这样神圣而又充满生机的地方,普通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已不再能满足现代校园的要求了。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应该建立在对校园使用者生活需求、精神需求的探索上,关注环境与人、环境与自然、使用者的需求与体验以及精神与物质相互协调的关系等。
二、国内外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发展沿革在欧美近代的大学具有强烈理想主义色彩的民主自由精神,这种精神也渗透到校园规划之中。
此时的高校往往形成严肃的建筑形象和自然的环境景观,在自然美的震撼和人文主义的熏陶下,学子们接受全面教育,树立崇高信念。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始自19世纪末。
这一时期是我国高校的主要景观规划特点表现为充分利用地形,形成别具一格的校园环境气氛,如凯尔斯规划的武汉大学和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
20世纪50年代我国高校迅速发展时期,此时的校园景观格局大多学习苏联大学特别是莫斯科大学的模式,追求对称、雄伟的风格,典型代表是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等。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4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超过2000万人。
在我国校园的这个大发展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校园景观规划作品,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特出问题包括:尺度夸张、忽视地域文脉与校园内在文化延续性、景观节点品位不足等等。
三、当代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设计思路尽管我国当代校园景观规划仍然存在着种种问题,但不少学者也提出了许多景观规划中的新思路。
1. 城市景观延续在城市的景观系统中,大学校园是一个独特的子系统。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应该确保校园中多个景观要素能与城市景观体系形成一个整体。
因此,校园边界景观设计极为重要,这是最能体现校园与城市互动协同的区域。
2. 大学人文气息校园是教学、研究的场所,培育人才的环境,环境对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校园景观规划应该重视人文环境的塑造,使校园环境实现对人的关怀与文化的气质。
大学本身就是继承与传播文化的场所,校园景观自然也就是为文化教育的传播提供物质基础,而文化性是校园景观区别于其它景观显著的特征。
3. 大学园林风格大学园林的思路是从我国古典园林传统思路中汲取元素。
由于中国古典园林以中国古代道家的“出世”哲学为基础,强调在有限的建筑环境中寻求无限的空间意境,采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对自然的模拟手法,通过借景、空间对比、造山营水、曲径通幽等细部园林处理手法的应用,取得建筑与园林绿化空间密切结合,相互渗透,遥想呼应,绿化也成为组织空间的一个要素。
前人优秀的造园手法为当代的校园景观规划寻求到借鉴和创造的思路和手法。
如古典园林中建筑并不一定统率园林,是园林的构图规则统率着建筑,而自然环境本身还随着湖石、竹树、流水等等渗透到建筑物里去,迫使建筑“园林化”。
因此,校园的景观设计也可以随高就低、打散体形,并且向自然敞开。
自然是最好的景观。
规划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的神韵,将中国园林中的借景手法运用于校园规划中,以校园用地格局为画框,融校园景观与其中,两者的景观空间相互渗透,并形成不同主题、尺度适宜的园林,同时强化了园林空间的丰富性。
利用校园中心区中常常出现的水景或绿地作为主题园林风格,水面、绿地的边界有收有放、有曲有直,大大开拓了校园空间。
而校园建筑之间的小园林,则利用相似尺度和收放节奏,产生起伏有致、疏密相间的和谐韵律。
4. 现代构图元素现代构图元素也在大学校园景观规划中常常出现,具体体现在规划组织于节点设计上。
在校园景观规划组织中,轴线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轴线往往与校园的主体关系相结合,将各种主题的景观串接起来。
轴线在突出景观重点的同时,也强化了校园的标志性和庄严感。
轴线在景观组织中呈现两种方式,即实轴和虚轴。
实轴在于其直观性,景观各要素沿轴线依序排列所形成的轴线;虚轴是人的视觉感知,是对轴线两侧景观物体斥力平衡点的感觉,景观各要素沿着某一空间带依序排列,空间带两侧景观要素对应连线的平衡点所决定的虚线。
实轴和虚轴往往在景观组织中相互转换,得到丰富的外部空间序列。
在现代构成审美观的指引下,运用适当的艺术手段,在抽象的艺术形式中注入具体的象征内容,引起观者的联想与共鸣。
这个特点在艺术院校的校园景观设计中显得极为突出。
崇尚自由与浪漫气息的艺术院校中,往往会诞生出大胆、夸张、富有想象力的景观氛围。
5. 绿色生态环境大学校园的景观规划最终会形成一个整体生态系统。
因此,校园景观规划应配合校园内的自然要素。
景观规划应划定出独特的自然景物,规划多样的自然空间,顺应校园原有的植物植被、自然景观,并遵循当地气候特征形成景观格局。
通过这些方式,形成校园的绿色生态环境。
满足人们的生存与活动要求,创造具有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的空间环境。
事实上,在许多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中,地理环境成为校园特色的灵感来源。
设计者将独特的地理特征转化为设计特点,形成自然式的布局,创作出动人的设计。
例如,在设计中可以用水体再现自然界水景,形成自然曲折的水体轮廓;还可以通过植物种植模仿自然界的植物群落;而利用道路随地形变化的走向,能产生轻松自然的氛围。
此外,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还要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城市环境敏感区域,特别是城郊边缘地带,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异质性,可通过树林与水系的巧妙布置来保持或提高生物多样性。
例如沈阳建筑大学的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了保护生态的多样性和生物群落的稳定性,保留稻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校园特色。
6. 宁静学习气氛“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大学在整体氛围上应是宁静的。
宁静校园环境便于人体察内心、自我修炼,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和研究。
因此,宁静的学习氛围,成为了大学景观规划的突出特征。
培育学习气氛可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
可以通过大面积的绿化和水体甚至人工吸音设备对城市背景噪音进行隔绝;通过降低校园内车速、避免建筑朝向主要道路等方式减少车流及交通噪音的校内干扰;可以巧妙设计学习设施,避免规则对称的布置,宜结合自然式的道路布置,利用树木等隔离出封闭和半封闭的空间,提供一个人独处,两三个人学习,十几人讨论等不同场所。
四、当代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节点设计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节点的构成形式可以是多样性的,并在校园景观规划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甚至成为校园规划的起点,校园文化立意的根源。
1. 大学校园内道路节点景观设计校园的道路节点一般是线形景观。
规划中设计的步行系统往往是移动的景观,通过适当布置树木、草坪、喷泉、雕塑和休息椅,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优美环境和休息空间,更是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
校园道路的铺地形式多样,其色彩、图案与纹理可以加强环境的特点。
而在道路的节点处,通过标志物可以强化节点的标志意义,成为统领校区的控制元素。
这个特点在各个大学的校前区表现的特别显著。
2. 大学校园内广场节点景观设计校园景观规划中的广场宜结合地方特色和建筑风格考虑,并保证大部分面积有日照和遮风条件,内部与周边可以适当种植庭荫树和布置休息座椅,为师生提供休息、活动、交往的场所。
还可以在不干扰邻近师生休息的前提下,考虑广场的夜景设计。
3. 大学校园内景观设施设计景观设施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呈点状分布于校园景观规划体系之中,是环境中最具亲和力的要素之一,是校园景观中公共性和交流性的产物。
校园景观的利用度和受喜爱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景观设施设计的细部。
具体包括,户外活动的座椅、收纳、灯具、标志牌,已经静动结合的雕塑、喷泉等等。
理性与情怀--上海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上海大学新校区工程是实现上海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标志性工程,位于上海市区西北宝山大场镇范围内,距市中心(人民广场)直线距离约11km,基地总面积101万平方米。
新校区工程规模按在校生1.2万人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2~3期建设完成。
新校区包括美术学院、文学院、外语学院、国际商学院、社会科学院、理学院、计算机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及影视制作中心等。
一、规划指导思想1.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变化21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将是:教育民主化、教育终身化、教育职能多元化、教育结构多样化。
高等教育的内涵由传统的只注重知识技能传授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精神、教学并重、知识传授与身心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化。
这一趋势是本校园规划的理论基础。
2. 创造标志性工程所需的形式特征创造个性鲜明的校园形象特征--标志性,既是大学自身发展之必需,也是地区发展的需要。
3. 符合社会公共事业重大建设项目建设规律的现实操作模式如何在总体规划中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综合优化,达到功能合理、投资经济、节能省地、能分期实施而又相对完整,也是规划指导原则之一。
二、总体规划构思与布局特点1.总体构思特点① 以绿为中心,动静分离,疏密有致,内外有别而又相互渗透的功能分区。
② 反映教育民主化趋势的自由式校园布局,基于城市肌理的斜向脉络。
③ 面向城市,服务社会的开放性结构,体现生态环境,反映人文精神纯净典雅的学府氛围。
④ 人车分离,高效便捷的双环路网。
⑤ 适度聚集,形成组团的建筑布局。
⑥ 线性骨架,弹性生长,分期实施,相对完整,逐步成型的操作模式。
2.规划布局特点① 以绿为中心,教学区与生活区并置两侧,对应布局,同步发展。
规划方案以曲水绿岛为中心,教学与生活区环抱两侧并重发展,运动区南北呼应,后勤接待区周边布置,以此形成校园基本格局,由此导出长千余米宽数百余米不等,贯通校园南北的斜向绿带和中心绿岛,并因其向社会开放而成为真正的城市绿廊。
真正作到大学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品性情操身心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同时由于中心绿地与学生的校园生活流线相吻合,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绿的存在而不仅仅是观赏。
② 基于教育民主化的自由构图,顺应自然的斜向脉络,面向城市的开放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