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双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双星

——解读双星改革开放30多年的巨变

2011年9月9日,双星将迎来她90岁的生日。经过90年的发展,如今的双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员工6万多名,年销售额120多亿元,横跨鞋服、轮胎、机械等20多个产业的大型集团公司。90年辉煌发展的事实证明,双星集团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典范;她的改革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和实践。

应该说双星的大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吼30多年中取得,30多年来,双星集团能发生巨大的变化,取得辉煌的成就,决不是偶然的,而是缘于他们在以总裁汪海为核心的领导指引下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工程,从而构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大而坚固的双星集团。

抓住一根主线:一切工作围绕市场转走进双星集团总部大楼,映入眼帘的是汪海的两句经典语录:“市场是企业的最高领导”,“市场是检验企业一切工作的标准”。这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双星人的行为指南。30年来双星集团的所有改革举措都是围绕市场这根主线进行的。

30多年前,中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管理,当时的青岛橡胶九厂作为国家计划的胶鞋生产厂,一直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运行。上世纪80年代初,计划经济的模式开始受到挑战,胶鞋生产首当其冲。商业部门突然通知橡胶九厂,不再收购工厂的产品了,这让从来没有销售渠道和销售人员的企业慌了手脚,一时间几百万双胶鞋堆积如山,工厂面临停产的危险。通过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文件,结合企业产品大量积压的实际,企业深刻认识到,必须冲破旧思想和旧制度,主动走向市场,才能生存

发展。从此,他们就和市场结下了不解之缘,彻底告别了商业部门的统购包销制度,建立了企业自己的销售渠道,懂得了“等着别人给饭吃,不如自己主动找饭吃”的道理。

双星集团在向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中,很快发现计划经济下旧的机构和机制成为企业市场化的最大障碍。为此,他们首先根据市场需要重组管理机构,撤销、合并一批科室,精简一批机关干部,充实到生产和销售第一线。今天的双星管理机构对市场的反应及时而又灵敏、精悍而又高效。双星集团的另一手就是以砸毁“旧三铁”(“铁工资、铁饭碗、铁交椅”)、“新三铁”(“铁关系、铁锁链、铁栏杆”)为重点,改革内部管理机制,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奖惩机制,形成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管理严格、奖惩分明的局面,逐步探索出了具有双星特色的企业内部管理新机制。

1983年,曾经在市场上销售不错的解放鞋,突然滞销了。企业通过调查分析,很快弄清产品滞销的主要原因是解放鞋几十年一贯制,不受市场欢迎,因此决定尽快开发新产品,抢占市场。他们在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制鞋工艺和技术的基础上,很快研制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款高档运动鞋,投入市场后,很受消费者欢迎。此后又研制出国内第一款皮帮硫化鞋和第一款PU注射鞋,根据各种专业运动的特点研制了专业篮球、足球、网球、羽毛球鞋等,根据职业特点推出了记者鞋、护士鞋、驾驶鞋、教师鞋等,按照不同人群需要生产出老人健身鞋、好妈妈鞋、好爸爸鞋等。还在其他产业和领域,如:双星服装、轮胎、机械等行业,同样注重新产品的研发和产品的更新换代。由于他们密切注意市场的变化,及时推出新产品投入市场,大大提高了双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有了好的产品,还要有好的营销战略。双星集团在大力抓紧研制新产品的同时,审时度势,不断创新营销策略。一是实施连锁经营,建立全国营销网络,从1998年开始,实施了“百、千、

万工程”,即在全国100个城市中建1000家连锁店,招10000名下岗女工。又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全国建起了十大营销战区和物流平台,连锁店达5000多家。二是导入超市营销模式,开展特色营销。抛弃传统的会员制、返卷、赠礼等促销方式,在连锁专卖店导入超市营销方法,突出特色营销。三是整合资源,进一步深化经营体制改革。针对经营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双星集团打破一些经营公司各自为政的做法,强调集团利益,进行市场资源整合、人力资源整合。营销体制的改革使重组后的物流平台给连锁店提供了一个安全、放心的体制和环境,使代理公司更好地坚持“双星品牌第一,连锁店利益第一”的经营原则,从而更好地维护了双星的品牌形象和集团的整体利益。

进军国际市场始终是双星集团的战略目标,但当时企业没有进出口经营权,想去国际市场一试身手只能是望洋兴叹。1988年,冰封的外贸体制开始松动,国家在青岛选取7家企业作为第一批自营进出口试点,双星集团名列其中,而且是惟一的制鞋企业。他们立即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进军国际市场,先后在美国、俄罗斯、中东、南非、阿联酋、波兰、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星海外分公司,着眼全球战略。

随着双星集团轮胎、机械、服装等行业的扩张,双星的国际化经营从单一的鞋出口扩大到多品种、多领域,特别是双星机械产品,以高效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实现与国际接轨,得到了国外客户的认可;双星轮胎选准非洲作为突破口,经过努力,先后进入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十多年来,双星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

坚持一条原则:

发展双星是硬道理

在双星集团总部及所有下属企业的办公楼前都摆放着两只

雕塑猫,一只白猫,一只黑猫,两只猫的下边分别刻着两句话:“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说三道四,双星发展是硬道理”。双星集团的每一次改革,都给企业带来了一次新发展。

1984年,通过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工艺技术的改进,企业出现了有史以来第一批富余职工,为了安排这批下岗职工,双星集团组建了全国国有企业中第一个对外服务的劳动服务公司。首先拆除了工厂临街的围墙,办起了对外服务的各种商店;接着利用厂区空地建成了当时青岛市最大的双星不夜城,举办了青岛市最早的“双星之夏”夜市;此后,双星集团通过战略调整,将位于青岛市黄金地段的生产企业转移到郊区,而原址则用于房地产开发和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他们先后涉足旅游、房地产开发和广告等诸多行业,形成了主业和三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这一改革措施可谓一举三得:一是平稳安置了七千多名富余或转岗分流职工;二是促进了双星品牌知名度的扩大和企业形象的提高;三是每年增加收入达几亿元。

未雨绸缪是双星集团在商战中的又一制胜法宝。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双星看到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纷纷进入制鞋业,给国有企业带来了挑战和威胁,于是果断作出决策:主动转移,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以大力开发新产品,扩大企业规模。1984年6月,双星把位于青岛西海岸的乡镇企业黄岛橡胶厂改造成为下属分厂,并在山东周边地区建起了13个联营分厂。上世纪90年代初,双星集团又抓住沂蒙山区劳动力成本低、地价低以及可利用小三线兵工厂厂房的机会,在沂蒙山区建起了鲁中、瀚海两个规模较大的鞋厂,将双星的老产品全部转移到这两个企业,年产热硫化鞋两千多万双。至此,双星集团成功实施了“出城、下乡、进山”的战略。

1997年,双星集团青岛总部停止了鞋产品的生产,致力于集团的规划和长远发展,实行双星集团“西进、北上、南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