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验”走进大学语文课程
运用实践体验学习语文课文增加学习动力与体验感
运用实践体验学习语文课文增加学习动力与体验感语文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必修的一门学科,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语文学习常常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任务。
他们往往缺乏学习动力和体验感,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实践体验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和体验感。
首先,实践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和理论的讲解,并且很难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而通过实践体验,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实际活动中,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比如,在学习古文诗词时,可以邀请学生们参观古代文化遗迹,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
这样一来,学生们会产生对于语文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学习动力。
其次,实践体验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课文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而这些内涵和哲理往往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体会到。
例如,在学习古代诗词时,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们亲自体验诗词的美妙和艺术价值。
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能够对诗词的意境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还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实践体验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语文学习应该是一个注重思辨和创新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通过实践体验,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创造性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学习古代散文时,可以设置一些情景剧表演,让学生们扮演其中的人物,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能够对散文内容有更好的理解,还能够通过实践来发挥并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运用实践体验学习语文课文可以增加学习动力与体验感。
实践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创新和实践,不断寻求适合学生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验感。
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我们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从“大学语文”到“大语文”——以“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为例探索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改革
生 寻找 、 再 现 与 教 学 内容 具 有 相 似 性 或 相 对 性 的生 活 资 源 , 让 学 生 在 迁 移 或 对 比 中丰 富 、 加 深 自己 的情 感 体 验 , 以便 在 学 习 中进 行 交 流 。 如教学《 称赞》 , 这 一 童 话 故 事 写 的是 刺 猬 发 现 小 獾 虽 然 小 板 凳 做 得很 粗糙 , 但很认真 , 就真诚称赞 它 , 使 小 獾 从 泄 气 变 得 自信 。 小 獾 称 赞 刺猬 苹 果 好 极 了 , 使 刺 猬 忘 记 了 一 天 的疲 劳 。我 在 整 个 阅读 教 学 过 程 中认 真 地 发 现 学 生 的 闪 光 点, 充分发挥” 称赞” 的作 用 , 引 导 鼓 励 孩 子 们 完 成 各 项 阅 读 任 务. 充 分借 用 ” 称赞 ” 来张扬学生个性 。 教 师在 引导 学 生 交 流 学 习情 况 过 程 , 也利用” 称赞” 来 互 相 评 价 对 方 体 验 阅读 成 功 与 受 人 表 扬 的 快乐 。 在 预设 ” 称赞” 的 同 时 注 意 抓 住 动 态 生 成 资 源进行引导 , 让 学生 学 着 发 现 别 人 的优 点 。 如小 学 生 在 评 别 人 时 总喜 欢 抓 住 他 人 的 缺 点 来 讲 ,而 且 讲 的时 候 语 气 也 往 往 带 有 挑剔 性 或 攻 击 性 。 那 我 们 就 相 机 进行 引导 , 看别 人 的缺 点 更 要 发 现 别 人 的优 点 , 学会 先 肯 定 别 人 的优 点 , 如 果 发 现 别 人 的 缺 点则 要 很 善 意 地 帮 助 别 人 , 而且 语 气 要 合 适 , 并 当场 指 导 与 纠正 , 对 学 生 这 方 面 进行 养成 教 育 。 在 教 完 阅 读教 学任 务 后 结 合 学 生 的生 活 实 际 , 进行 阅读 与说 话 结 合 训 练 。 发 现 班 级 别 的 同 学 的优 点 , 然 后 用 合适 的语 气 当 面称 赞 , 同时让被称赞的 同 学 说说 被 称 赞 后 的体 验 。这 样 文 本 、 阅读 教 学 、 师 生 与 生 活 三 者结合得天衣无缝 , 在充 满 灵 性 与 活力 的生 活互 动 中 , 既 学 文 又学做人 , 加深习得知识 , 形成 能力 , 在 体 验 中完 成 情 感 态 度 和 价 值 观 的提 升 , 既提 高了学生语文素养 , 又升华 了生命 , 达 到 了 阅读 教 学 的终 极 目标 。 阅读 教 学 中 的 一个 个 鲜 活 事 例 , 让 学 生 的感 悟 与 生 活 实 际交融 , 不 但 拓 展 了文 本 , 加深 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 而且 可 以 促 使 学 生 养 成 关 注 周 围现 实 生 活 的 习 惯 , 更好地生活 , 如 此 循 环往复 。 达到” 寓情 于教 , 以教 育情 ” 的 目的 。 四、 带着 激 情 从课 堂 出 发 ” 登 山则 情 满 于 山 , 观海则意溢于海” , 教 学 当 中的 ” 情” 犹 如教与学双边活 动的” 催 化剂” , 有 了它 , 学 生 才 会 在 教 师 的 点 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 如在教学《 长江之歌》 一课时 , 我 指 导 学 生 带感情 朗读课文这一部分做得十分精彩。一开始我 自己首先 激 情 洋 溢 的范 读 课 文 。然 后 指 名 让 学 生 读 自 己认 为 读 得 精 彩 的句段 , 在 学生朗读时适 时指导学生 , 激 发 出学 生 的 情 感 , 使 学生读 得铿锵有力 , 激情澎湃 , 感 染 了 听课 的 所 有 师 生 , 让人 心 中不 由得 涌 动 着 一 种 激 情 , 从 而 也 激 发 了学 生 的爱 国情 感 , 整个” 情” 字 贯 穿 了课 堂 , 取 得 了意 想 不 到 的 教 学效 果 。 学 生 语 文 阅读 能力 的提 高 , 犹如滴水穿石 , 非 一 日之 功 。 千 方 法 万 方 法 ,再 没 有 什 么 方 法 比 让 学 生 亲 身 经 历 读 书 实 践 活 动 更 好 的 方 法 了。 相信 在语 文教 学 这 一 广 阔 的 天地 里 , 只要 充分运用 教育艺术 , 将” 生活” 这一 活水引进课 堂 . 必将达到 ” 天光云影共徘徊” 的 境界 。
大学语文课程简介
大学语文课程简介在大学教育中,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为您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以及如何有效学习和应用语文知识。
一、语文课程的内容1. 语言文字训练语文课程首先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包括词汇的积累、语法的掌握和语言表达的提升。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文写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2. 阅读理解与批判思维语文课程还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社会科学文章等,学生积累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培养分析问题和思考的能力。
通过阅读文本,学生能够挖掘作者的观点、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并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评价和分析。
3. 文化素养的培养大学语文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古籍名著等,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熟悉文学史和人文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同时,语文课程也会涉及当代文化和社会问题的讨论,帮助学生认识当代社会,增强文化自信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语文课程的目标1. 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课程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通过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能够流利地、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同时,培养学生对语法规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写出符合语言规范的文章。
2.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语文课程还认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重要的目标之一。
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学生能够发现其中的问题、矛盾和利益冲突,并能够对其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价。
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 增强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大学语文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和常识性的文化知识,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通过课堂讨论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问题,培养关心社会、关怀他人的情感和意识。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5篇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5篇大学语文心得体会篇1转眼睛间,这个学期短暂的大学语文生活随着紧张的复习阶段到来而结束了。
回想这段时间以来,在语文课堂上,老师每一次生动精彩地讲解,都能让我聚精会神地听着并认真做好笔记,在老师的言语中仿佛自己已从枯燥的书本文字里走进了另一个世界,了解文章中的更多相关知识,促使我对文中的内容起了更浓厚的阅读兴趣。
虽然自己白天的工作比较烦琐,但是也利用空闲的时间阅读课本,感觉课本中的每篇文章都是难得欣赏的好作品,所以更会细细的品位作者文中所用的词句,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在这些课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样一段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是出自《老子死章》这篇课文,它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事物是从细小的事物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我相信学习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我知道要学习好语文这门课程,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虽然书本中的内容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从古代的诗、词、歌、赋到近代的散文、小说,以及外国的文学作品等等的选取,都是教育家们精心编制的,但是我们更应该注重多方面的知识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哲理,领悟人性中的真善美,启发心智,开拓视野。
语文是我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回忆起那大学生活前的学习,语文这门课程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从最基本的“听、说、读、写”开始,到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由浅入深的走了过来,可是当时却有着为“考试而学习”的被动心理,并没有把知识牢固的掌握。
如今自己经参加了工作,接触的人和事物相对更多,越发自己的知识面狭窄,选择继续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个人素质和心理素质,并且总结出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取其精华,剔除糟粕。
大学的学习是一个自发性的完善自我、塑造自我的阶段,学习心态要转为“为自己的发展而学习”,同时也把自己的人生联系在一起。
语文课程的学习就是一种必要的补充,不论学习什么专业,或是从事任何一种工作,乃至将来从事复杂的管理工作等,都需要与他人交流、沟通,说话的语言色彩以及感染力、说服力的培养等也都离不开语文。
学习大学语文的心得体会(5篇)
学习大学语文的心得体会(5篇)学习大学语文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学习大学语文的心得体会怎么写?“大学”一词源自拉丁文,它的大致意思是“教师和学者的社区”。
现代大学制度已在欧根中世纪的大学,这是在意大利建立和演变而来大教堂学校的神职人员期间中世纪盛期。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学习大学语文的心得体会。
学习大学语文的心得体会(篇1)有人说,语文是一国文化的代表,包括语言和文学艺术,以及丰富的文化知识。
提高读、写、听、说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任务。
同时,学习语文还有着接受优秀文化、陶冶情操、美化生活和开阔视野、提升审美鉴赏力的作用,语文学习对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有着其它学科不能取代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语文素质是大学生最重要的人文素质。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
“丢失母语,就是丢失民族文杨叔子先生说得好:化,就是丢失民族灵魂;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是个实质上不存在的民族。
”著名数学家杨乐说:在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的基础课比专业课更重要些。
基础决定素质和发展。
北大校长、__科学院院士陈佳洱说:我一向认为老师带学生最重要的不是要给他职业的培训,而是为了教会他怎样去做人,使之具有全面发展的素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葛敦纳认为人的智慧能力是由以下七个方面构成:语文能力、数理能力、空间能力、音乐能力、运动能力、社交能力和自知能力。
他认为这七个方面综合起来才能构成真正的智慧。
显而易见其中多种能力与人文修养有关,而其中最重要、放在首位的即是语文能力。
我以为,学习大学语文,首先是为了培养我们对美的感受力,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文学艺术修养。
而文学艺术在激发人的精神的丰富性、保存和发展人对世界的多样性想象方面,是其他东西不可替代的。
在这个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喧嚣尘上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与心灵越来越粗糙化和粗鄙化,而文学艺术可以润泽我们的灵魂。
大学语文就是一门带领大家赏析文学经典的课程,在赏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陶冶情趣,提升境界,彻悟生命。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语文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语文
古语有云:“言之敏而行之义,进于笃而知于至”。
即是说,语言和行为要合乎情理,再加上勤奋才能心中有至,才能够不断进步。
这也是中国语文的核心价值之一。
那么,如
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语文呢?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采用亲身体验、互动、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提
高语文的学习效率。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历史文化遗产景区进行体验式教学,如故宫、明十三陵、长城等,让学生穿越时空,深入历史文化的沉淀,亲身感受历史文物、考
古遗址等文化瑰宝的魅力。
这样既能感悟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又可以学习相关的文
化常识和知识,同时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行走课堂、课外订单教学、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语文学习,在学
习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我们可以在课外设置语文门票,让学生通过参
加语文文化活动,如题海战、口才大赛等,增强语文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同时,我们也
可以通过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集体比赛,加强竞技与合作,锻炼语文的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我们还可以发掘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语文知识和应用技巧。
例如,在讲授古诗文、名言警句等知识时,我们可以引入故事、人生经历等案例,调动学生
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从案例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并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之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语文,这不仅
能够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让语文学习不仅成为学
生的一种学习热情,更能够成为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
让“体验”走进大学语文课程
( ) 感 性 一 情
体验是一种带有 强烈感 情色 彩 的心 理活 动 ……体 内心 的全部情感积 累和现 在感 受 出 界 产 生 震 撼 作 用 而 显 得 苍 白 无 力 。 总 之 , 生 验 的 出发 点 是 情 感 , 体 总 是 从 自 己 的 命 运 与 遭 遇 , 学 主 从 却 隔得 很 远 。久 之 , 会 逐 渐 丧 失 对 语 文 的 亲 近 和 热 命 的意 蕴 ; 体 验 的 最 后 归 结 点 也 是 情 感 , 验 的 结 果 就 而 体 爱 , 文 课 受 到 大 学 生 的漠 视 也 就 成 了 必 然 的结 局 。 笔 常 常 是 一 种 新 的更 深 刻 地 把 握 了 生 命 活 动 的情 感 的 生 语 ‘所 3 体 者认 为 , 大学 语 文 教 学 要 改 变 这 种 现 状 , 必 须 关 注 学 成 。 以说 情 感 是 体 验 的 核 心 , 验 侧 重 于 内 心 感 受 就
生亲 自感受 和体 验 的机 会几 乎被 完 全 剥夺 , 在 的知 体验的深刻内涵 , 们还 需要探 讨它韵 特征 。体验 , 外 我 作
识 、 感 无 法 真 正 融 入 学 生 的心 灵 ; 是 人 为 抽 掉 祖 国 情 二
为一种适用于所有知识 范畴 和所 有学科 的一 种教学方
乜具 主 个 亲 语 文 丰 厚 的人 文 内涵 , 只对 文 本 作 “ 具 理 性 ” 分 析 式 , 有 情 感 性 、 体性 、 体 性 、 历 性 等 一 般 特 征 。 而 工 的
中 图 分 类 号 : 4. G6 2 3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0 2 1 8 ( 0 6 1 0 70 1 0 — 9 1 2 0 ) 20 5 - 4
大学语文学习感想作文大一
大学语文学习感想作文大一怀着对大学的憧憬和期待,我踏入了大学校园。
众多课程中,大学语文这门课给我带来了别样的体验和感悟。
还记得第一堂大学语文课,我怀揣着好奇走进教室。
与高中语文课堂的紧张和严肃不同,大学语文的课堂氛围更加轻松和自由。
老师的授课方式也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去感受文学的魅力。
在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有一次课堂讨论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次讨论的主题是“古典诗词中的爱情观”。
说实话,一开始我觉得这个话题有点老生常谈,不就是那些风花雪月、相思离别嘛。
可当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我才发现这里面大有文章。
有个同学提到了李商隐的,他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里的爱情,是那种朦胧的、让人捉摸不透的,就像隔着一层纱,你能感觉到它的美,却又无法清晰地抓住。
”我当时就在想,哇,他能理解得这么深刻,真厉害!另一个同学则说起了李清照的词,“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她说李清照笔下的爱情是细腻的,是那种思念到极致,人都憔悴了的深情。
听着大家的发言,我不禁也陷入了思考。
我想起了自己曾经读过的一首诗,秦观的,“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以前读这首词,只觉得文字优美,可在这次讨论中,我突然明白了其中爱情观的伟大。
那种不追求天天厮守,只求心灵相通、爱情长久的信念,让我对爱情有了新的认识。
在那堂课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自己对古典诗词中爱情的理解。
有的同学说爱情是甜蜜的,像“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有的说爱情是苦涩的,像“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还有的说爱情是勇敢的,像“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通过那次讨论,我不再只是机械地背诵诗词,而是真正去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学习大学语文的心得体会(10篇)
学习大学语文的心得体会(10篇)学习大学语文的心得体会1语文,19__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
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而在进入大学之前,我们已经上了大概__年的语文课程。
而这次语文课程的学习之前,我已经有一年没有接触到语文课程了。
小学的语文学习,是以抄、听为主,每次语文的课后作业基本上都是,把今天所学的字抄十遍,把今天所学的课文抄几遍,回家听写字词还有造句到了初中、高中,就是以记和做为主,十篇课文有八篇会有背诵要求,碰到优惠的时候,就是写着,背诵你认为好的段落,而碰到了诗词的话,百分百的需要记忆而在选修大学语文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了死大量脑细胞,掉大量头发的准备。
可是在第一节课上,老师只是告诉我们,要写5篇观后感、读后感之类的,并且在后来的学习中,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忆了大学和中庸。
但是观后感、读后感又让我头疼了,在进入大学后论文写的比较多,而且很多都是蛮官方的,在之前,因为考试的原因,也是议论文练的比较多些。
并且在看书,或者看电影、电视剧的时候,可能娱乐的占多数,碰到好的,有意义的也只是摘抄下来,或者和朋友调侃几句,很少有用笔记下来。
而且老师说的'字数不限,让进入大学后挺多了字、3000字的要求的我很没有安全感。
但是,在这之后,在每次看书、或者看电视剧的时候,我关注的地方更多了,会想他的背景,会把里面的人物做比较,也会想他是这样的,而我碰到同一种遭遇的时候,我是怎样的。
在后来的学习中,觉得老师的上课方式真的很吸引人,并不像去年我上老师教的中国茶酒文化那么枯燥,老师在教的过程中,经常用象形文来解释,而且偶尔也会放些视频让我们,观看。
在后来中庸和大学的学习中,详细的解释,让我很容易的理解了它们的意思,并且记忆。
学习大学语文的心得体会2通过这一个学期以来对语文的学习,让我发现在大学学习语文与中学是非常不同的。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语文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语文语文作为我们国家的国粹,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和重要标志。
而想要让学生学好语文,最关键的是要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习。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过创设多种情境、提供多种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语文,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习效果。
体验中学习语文要注重情境创设。
语文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情境创设。
比如在教学《论语》的时候,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真实地体验孔子的思想和教学方式。
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论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让他们在情境中感悟语文的魅力。
又比如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可以组织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在诗词的情境中感受诗意和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诗词的内涵。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能更好地体验语文的魅力,增加对语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体验中学习语文要提供多种体验。
语文教学不能只注重书本知识,更要提供多种形式的体验,通过观察、实践、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语文知识。
比如在学习成语的时候,可以组织成语故事讲解、成语接龙游戏、成语绘画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成语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成语。
再比如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时候,可以组织古装体验活动、古诗词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实地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加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喜爱。
通过多种体验,学生能更加直观地了解语文知识,增加对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语文教学实践体验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承载着传承文化、启迪智慧的重要使命。
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我校开展了“走进经典,感受文化魅力”的语文教学实践体验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2. 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团队协作精神。
4.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1. 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形式: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部经典文学作品进行诵读,要求普通话标准、情感丰富、富有感染力。
活动目的: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学的魅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经典文学作品鉴赏会活动形式: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部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鉴赏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书法展示活动活动形式:学生现场书写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名句,要求字迹工整、笔画流畅。
活动目的:传承书法艺术,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提高书写水平。
4. 文化知识竞赛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文化知识竞赛,内容包括经典文学作品、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等。
活动目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
5. 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形式:学生以“走进经典,感受文化魅力”为主题,撰写一篇征文。
活动目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四、活动实施1. 活动前期准备(1)组织教师进行培训,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流程和时间安排。
(3)布置活动场地,准备所需物资。
2. 活动实施(1)经典诵读比赛:各小组按照比赛要求进行诵读,评委现场打分。
(2)经典文学作品鉴赏会:各小组分享鉴赏心得,教师点评。
(3)书法展示活动:学生现场书写,评委现场打分。
(4)文化知识竞赛:各小组进行竞赛,现场公布成绩。
(5)主题征文活动:学生提交征文,教师评选优秀作品。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学习大学语文有感语文,在词典里解释为简单的“语言和文学”,我们从小便开始学习语文,语文就是我们的母语,它孕育着我们每一个人。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是我们的生活之母,同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本学期我通过对大学语文的学习,让我对于人文和科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完整,更全面的了解和感悟。
上大学语文课,我体悟最深得就是学习语文一定要多读书,不要把自己的思维禁锢在任何一本书里。
古时的颜真卿就曾经说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所以,我们一定要多读书,还要趁早读书。
我们要多读书,多读好书,以增加自己的见识,扩展自己的思维。
我对语文的兴趣也来自她的那份美感。
深味人间真情,在语文的乐章上谱写爱与美的赞歌;体悟人生真谛,在语文的妙笔下闪耀理性的熠光;历经社会百态,在语文的书卷上嬉笑怒骂;徜徉自然之乐,在语文的天堂里展现钟灵毓秀的奇绝。
一篇散文,在缠绵绯恻中体会肝肠寸断的凄苦;一出戏剧,在曲折迂回中迭出动人心魄的震撼;一首诗歌,在含蓄凝练中读出超脱脱凡世的清远;一部小说,在潮起潮落中成就惊世骇俗的向往。
大学语文与我们以往初中和高中学习的有所不同,它更多的是强调能从欣赏语文的角度上出发,语文没有像以往学习时枯燥乏味的练习,它不再要求我们为了考试而循规蹈矩地学习。
相反,它是让我们在愉悦的气氛中通过对它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文化魅力。
在学习当中,我们分别学习了中国的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
一方面,对语文的学习使我的国学文化积累有了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它通过文化的手法像我们展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
首先,我认识到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在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而诗歌的开展也到达了顶峰,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
实践教学活动大学语文(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特开展本次实践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 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 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活动内容1. 诗歌朗诵比赛活动形式: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比赛。
比赛内容为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歌,要求选手自选一首进行朗诵,时间为3分钟以内。
活动目的:通过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2. 文学剧本创作与表演活动形式: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个以古典名著或现代文学作品为题材的剧本,并进行排练和表演。
活动目的:通过剧本创作与表演,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书法比赛活动形式: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以毛笔字为主,内容为经典诗词、名言警句等。
活动目的:通过书法比赛,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语文知识竞赛活动形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比赛,分为必答、抢答和风险题三个环节。
活动目的:通过语文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 读书分享会活动形式: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并进行交流讨论。
活动目的:通过读书分享会,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活动实施1. 宣传发动:通过班级微信群、海报等形式,广泛宣传本次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体验学习,让学生爱上语文”
“体验学习,让学生爱上语文”2023年,全球教育格局已经发生过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们不在满足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开始注重体验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还能够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技能。
在这个新时代的背景下,让学生爱上语文,就要把重心放在体验学习上。
什么是体验学习?体验学习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模式,它不强调记忆和理解,而是强调学习的全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体验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如何在语文学习上实现体验学习。
1、情境教学语文教育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进而熟练地运用语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讲解和讲义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这样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并没有太大的提升,更不必说运用能力了。
但是,在体验教学中,情境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情境教学可以理解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背后的含义。
比如,在一节阅读课上,老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个故事情节,让学生深刻地体会故事背后的含义。
这样的操作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的提升,更让学生不在乏味的语文学习中感到枯燥。
2、小组合作学习在体验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友好的环境中展开交流和合作,互相帮助和学习。
另外,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特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在语文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也非常重要。
老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一起完成一篇有趣、有思想的文章,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这样的操作可以让学生的语言思维更加活跃,从而实现语言的真正理解。
3、全方位实践在体验学习中,全方位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全方位实践包含了实践、练习、尝试、调整等多个方面。
在语文学习中,全方位实践可以理解为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学习语言。
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文学作品,但也可以让学生回答问题、做练习、模拟口头表达等操作,从而达到语言技能的综合提高。
让语文课堂流淌体验之美
让语文课堂流淌“体验”之美《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许多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往往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而“体验”恰好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有效学习方法。
这种“体验”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和活动,让他们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从而获得个人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
这种学习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一、直观呈现情境,深入体会内涵课堂上学生的情感并非凭空产生,它根植于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之中。
如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一幕幕引人入胜的场景,一段段跌宕起伏的情节……这些都是学生情感的源泉。
许多文本在传达情感时,受文本内容不具实体特性的限制,往往不能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
对于这种情形,教师可以借助媒体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去感受。
让他们在情境中将文本内容转化为可触、可摸、可感的形象,“活化”教材,深入体悟文本的情感内涵。
如在教学《桥》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对文中描述的洪灾场面有形象的了解和认识,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师:咱们来合作读第一行词语。
请同学们接着老师的话读:洪水在——咆哮(生读),洪水在——狞笑(生读),洪水越来越——放肆(生读),洪水狂奔而来——势不可当(生读)。
师:这些鲜活的词语把我们带回了那个黎明,那个村庄。
请同学们看屏幕,近距离地感受这场洪灾。
(播放洪灾视频)师:从同学们的表情看出,大家都被这场洪灾所震撼。
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这是一场可怕的洪水,使人心惊肉跳。
生:这是一场凶猛的洪水,令人闻风丧胆。
生:这场洪水来势汹汹,使人恐惧。
生:这场洪水势不可挡,人们只能选择逃生。
让体验在语文课堂中轻舞飞扬
让体验在语文课堂中轻舞飞扬让体验在语文课堂中轻舞飞扬【内容摘要】华东师范大学袁振国教授说:“文科是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
文科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得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为学生设计体验活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的过程。
”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尊重学生鲜活的个性,关注学生独特的体验。
由于语文学习的材料形象生动,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体验的必要性。
本文从“创设情境,引导体验”、“激发情感,丰富体验”、“唤醒生活,升华体验”三个方面来有效地引导学生充分、自主、创造性地去感受、去体验。
【关键词】体验有效语文课堂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作为一种以教师为本、以书本为中心的认知教学,重复着师教生学、照本宣科的过程。
这样的教学根本没有把活生生的学生当作学习语文的主体,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漠视人的个性差异,更谈不上文学语言在心灵深处的独特体验。
所谓体验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对教学情境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进行体验,并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幸福,达到促进其主体充分、自由地发展的目的。
在教学中,为有效地引导学生充分、自主、创造性地去感受、去体验,我做了一系列的尝试,摸索出了一些方法。
一、创设情境,引导体验“入境始与亲”.课堂上,我努力运用多种手段,创设一个恰当的阅读情境,去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去撞击他们的心灵,给他们铺垫一个情感基调,让他们自发地关注,全身心地投入。
1.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诱发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的话:“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
”由于小学生受生活阅历和审美经验的限制,要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就得让学生能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
让学生徜徉在充满语文味的课堂
让学生徜徉在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近年来高考试卷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语文教学要有真正的语文味,才能使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统一,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思考并实践如何让学生徜徉在有语文味的课堂。
一、让文本洋溢迷人味道广东深圳的程少堂老师,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最早提出“语文味”的主张,这既与语文课程特征相合拍,也与教材文本所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之美相联系。
充满语文味的教学就应当让教材文本的迷人得以更加充分的洋溢,促使学生更具旺盛的生命力和生长力。
应当说多少年来的高中语文教学,多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左右摇摆着,导致语文教学比较多地失去了语文味儿。
真正语文味的体现,必须保证课堂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高度统一。
笔者教学《沁园春·长沙》一文时,让学生通过了解抒情方式去深入体会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情感特征,抒情诗词的抒情方式多多不同,有的直抒激情,有的则通过写景、状物、记事、写人来抒发感情。
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就内容而言,全词的抒情方式分别为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怀人忆事抒情等。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了让学生去极力地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去极力地搜寻词中借景抒情的句式,词中直抒胸臆的句式,词中怀人忆事抒情的句式。
学生在深刻感悟出作品之抒情方式的基础上,对毛泽东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更为明晰,对毛泽东的伟大气魄和宏大理想更为钦佩,比较理想地获取了文道结合的效果,更为理想的是让学生比较清晰地知晓毛泽东还是伟大词作家,是20世纪中国造就出来的,可以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也比较完满地领略毛泽东利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的绝妙之处。
二、让课堂洋溢务实味道高中语文教材的篇篇目目不但是姹紫嫣红的园圃,而且也是美甲胜天的富矿。
学生通过具体而又充满语文味儿的学习,可以增强对阅读的强烈兴趣,提高阅读感受和创新阅读的质量。
真正语文味的语文教学应当永远飘逸着务实的芳香。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语文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语文
在传统的语文教育中,学生主要通过课堂上的课文学习和课外习题训练来提高自己的
语文水平。
这种学习方式让很多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缺乏实际的体验和应用。
为了激发学
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语文。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一些文化名城,例如故宫、长城、西湖等,让学生在亲身体
验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参观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生不仅可以在行走中学习文言文,还
可以感受到汉字的美感和历史的韵味。
这样的体验式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
热爱。
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参加一些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例如剪纸、刺绣、陶艺等。
通
过亲身动手制作,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和应用语文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解相关的文化知识,教导学生相关的古诗词和歌谣,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中学习和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语文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语文我们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语文。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但是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只注重课本知识点的讲解,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阅读活动,带领他们走进图书馆、书店,带着书本去户外,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文字的魅力,了解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作品。
我们还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阅读方法和技巧,让他们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和提高阅读兴趣,由浅入深地提高语文素养。
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语文。
语文知识的掌握不仅仅是在课本上学习,更需要在实践中运用。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写作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比如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经典名著的实地体验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我们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语文。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来让学生接触语文知识,引导他们在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创作情景、模拟读书情景、模拟演讲情景等方式,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语文知识,增强他们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和兴趣。
我们还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素材的创作和表达,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语文,是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
通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情景模拟和游戏化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实践中、体验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
相信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将会在体验中、成长中、收获中学好语文。
【文章20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体验”走进大学语文课程
摘要:无论是从教学过程乃至母语学习自身的特点还是从学生素质内化的条件来看,大学语文教学都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
因此,大学语文课必须关注学生的体验活动,让他们在积极体验中获得情感熏陶和精神享受。
若能如此,大学生与母语学习的隔膜状态定能消除。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体验;情感;内化
一、语文课程中“体验”的内涵
在哲学家那里,体验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主体对于生命意义的把握,它具有本体论意义。
从心理学的维度来看,“体验又与主体的情感、意志、想象、回忆、直觉等心理功能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又是一个心理学概念,”[1]心理学一般把体验看成是情感的生发剂或主要成分之一。
作为一个教育学概念,人们把它作这样的界定:体验是一个过程,是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
它包括认知和情感上的双重认同,也就是说,体验之中既包含认知的成分(但又不同于纯粹的认知),又包括情感的因素,是二者相互交融的一种状态;但它又以情感活动为其显著特征和核心,因而“体验”一般被称为“情感体验”。
为了进一步把握体验的深刻内涵,我们还需要探讨它的特征。
体验,作为一种适用于所有知识范畴和所有学科的一种教学方式,[2]具有情感性、主体性、个体性、亲历性等一般特征。
但是,就语文课程而言,体验又有自己的种种特殊表现。
具体说明如下:
1.情感性。
体验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体验的出发点是情感,主体总是从自己的命运与遭遇,从内心的全部情感积累和先在感受出发去体验和揭示生命的意蕴;而体验的最后归结点也是情感,体验的结果常常是一种新的更深刻地把握了生命活动的情感的生成。
”[3]所以说情感是体验的核心,体验侧重于内心感受和情绪把握。
这就是体验的情感性。
与自然科学类课程相比,语文课程具有特别丰富的情感资源,这是语文课激发和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巨大优势。
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去“以情会文”、“以情感悟”,打破时空环境的限制,与作者、文本形成情感交融,产生情感共鸣,真正领会到祖国语文的甜美
金业文,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
滋味。
倘若体验至深处,主体就会全身
心投入,进入一种近乎心醉神迷的状态,甚至要用“歌之咏之,舞之蹈之”的方式才足以表达自己体验中的情感勃发。
这是语文教学的高境界。
2.主体性。
体验总是主体自己的体验,是学生自己学习,自己阅读的结果。
没有主体“自我”的认知、情感、实践的投入,体验就无从产生。
而且,由于主体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文本(较之学术资料,文学文本本身就具有多元解读和多种体验的可能性),各人的体验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因此,语文课程体验的个性化色彩更为明显。
3.亲历性。
体验的主体性同时意味着体验的亲历性。
体验的亲历性实质上就是指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亲身实践,也就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真正落实。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凡事只有“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方晓其中滋味。
教师对课文的条分缕析毕竟不能替代学生本人的亲自感受与体验。
就客观性而言,可将体验分为两类。
一类是主体通过实际行动、亲身经历而获得的体验,即直接体验。
另一类是主体在心理上虚拟性地“亲身经历”活动、场景等,借助想象和联想感受别人的迁移理解或调动自己以往的感受与当下情景整合,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4]这是一种间接体验。
语文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学生不可能事事都去亲身经历一番,所以学校情景中的体验主要是指这种间接体验。
但是,大学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实践机会,我们应该利用这个优势组织和鼓励学生更多地亲历课外、校外语文实践,从中获得更加丰富更加真切的体验。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由于文学作品占据了大学语文课程的绝大部分,而文学创作讲究的是“含而不露”、“言不尽意”、“弦外有音”,而不是直接告白(“意合性”很强的汉语文学尤其如此),所以,较之政治、历史等学科,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常常深深地隐藏在语言文字之中。
这意味着语文学习中的体验过程应遵循“披文入情,沿波讨源”的路子,即首先要下工夫对语言文字本身加以品味,然后才能把握得到字里行间跳动的情感脉搏,才能产生深刻的体验。
游离于文本语言文字之外,就不可能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这也许是语文课程中的体验不同于其他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语文教学中的“体验”,主要是指主体对言语艺术以及渗透于其中的知识、情感、思想、价值观等的亲历、感受和领悟。
二、大学语文课程为什么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了解了体验的内涵与特征,接下来我们应该明白大学语文教学为什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1.语文教学既是认知发展的过程,又是情感体验的过程
教学,实质上总是一种情知交融的活动,或者说情知交融是教学的应然状态,否则就不会取得良好效果。
可是,不少大学语文课却片面强调认知方面,忽视了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从而导致他们缺乏应有的学习激情和精神享受,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了。
虽然也并非完全不提“情感教育”,但仅仅将其作为为认知服务的手段,事实上理性认识的任务总是压抑并排斥了个体的情感体验,致使学生日渐感情淡漠、体验荒芜。
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育的一大失误。
情感不仅是认知的手段,而且也是大学语文教学目的本身。
因为素质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全面协调发展,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主体工程之一的大学语文课程,理所当然地应该担负起情感教育的职责。
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自身的情感优势,强化学生的体验过程,催生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优化他们的情感品质,应当化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2.重在体验和感悟,是语文学习尤其是汉语文学习的特点
大学语文课程与其他大学人文课程不同,它主要不是通过系统的哲学、伦理、历史、语言等知识,以人类普适的价值和准则体系引导学生接受“精神的洗礼”;而是立足于文学作品——“隐喻”的文学作品,以情感体验来触动学生的回味与思考,形成对社会和人生意义的领悟,从而获得精神的成长。
这是语文教育的特点,也是语文教育的优势,因为这样更容易触及人的灵魂深处。
如果直接阐释价值和准则,大学语文远不如“两课”、大学人文等课程清晰简练,它自己也似乎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
另外,语文教学重在体验和感悟,还与大学语文学习的对象和凭借——汉民族语文自身的特点有关。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