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礼仪简介 瑶族对待客人是都有啥礼仪
瑶族民俗风情
瑶族民俗风情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瑶族共有213.4万多人,瑶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这里雨量充沛、森林茂盛,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得天独厚的植物、动物、矿藏等资源。
如有“绿色宝库”之称的江华瑶山,号称为广西最大天然植物王国、“杉木之乡”的金秀大瑶山……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系瑶语族瑶语支,但情况比较复杂,一半以上的人说“勉”话,属苗瑶语族瑶语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说“布努”语,属苗语支;广西地区有的说“拉珈”语,属壮侗语族。
多通汉语、壮语,无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口头文学极为丰富。
瑶族的自称有勉、门、敏等63种,他称有390种,如盘瑶、蓝靛瑶、红头瑶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
受居住地域限制,多数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瑶锦、瑶服,古老的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独特婚俗和宗教信仰。
瑶族妇擅长织染、刺绣,服饰花纹图案精美,富于变化。
支系称谓大都以服饰而定,如头饰内以板支托者,称顶板瑶;穿靛蓝衣服的称蓝靛瑶。
瑶族语言支系复杂,有多种方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
瑶族为了纪念先祖,农历10月16日定为“盘王节”瑶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祭祀寨神、家神、山神、风神等,对生活和生产中的活动也要占卜吉日、祭祀神灵。
瑶族宗教信仰复杂,巫教、道教和原始宗教因地而异【礼仪】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与汉族地区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
凡是进入瑶家的客人,都会受到尊重和热情款待。
饶有风趣的“挂袋子”与“瓜箪酒”,是瑶家待客的典型礼节。
客人到了瑶家,只要把随身携带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挂钩上一挂,就表示要在这家用餐。
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留客人在家里就餐。
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到别处去,吃饭的事往往落空。
瑶族对祖先很尊敬,习惯在进餐之前先念祖先几辈姓名,表示祖先先尝后子孙才能受用。
【2018-2019】瑶族有哪些风俗习惯-推荐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瑶族有哪些风俗习惯瑶族的分支众多,语言差异大,有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等多种语言。
虽然瑶族分支众多,但是他们都存在这大同小异的风俗习惯。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瑶族有哪些风俗习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瑶族的风俗习惯1、瑶族的饮食习惯瑶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红薯等为主。
日常菜肴有黄豆、饭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等·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利用“鸟盆”捕捉候鸟,腌制为酢,是款待贵客的美味佳肴。
桂北地区的一部分瑶族盛行“打油茶”,即以油炒茶叶煎汤,佐以生姜、辣椒、食盐调味,趁势冲泡炒米、炒豆、米花之类同饮,具有特殊的风味。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几个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他们以务农为主,实行轮耕,兼营狩猎、捕捞与采集,手工业较发达;聚居区出产优质红米和药材。
过去,瑶族常在米粥或米饭里加玉米、小米、红薯、木薯、芋头、豆角等。
有时也用““烤”的方法来加工食品,如煨红薯等各种薯类,煨苦竹笋、烤嫩玉米、烤粑粑等。
2、瑶族的建筑瑶族房屋建筑因地而异,形式多样。
一般而言,依深山密林而居的瑶族多就地取材,采用"人"字形棚居建筑式样;居住在坡度比较大的山岭地带的瑶族,多采用"吊楼"式建筑;居平原丘陵地区的瑶族,住房多为土木或泥木结构,与壮、汉族住宅相同;聚居山地的瑶族讲究村寨整体,房屋建筑多为层叠式,幢屋毗连,层次分明。
大的村落山寨,房屋从山脚叠到山腰,甚至叠到山顶,民族风格独特。
瑶族房屋建筑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住房、粮仓、寮房。
住房一般是一栋三间,中设厅堂,卧室设在两侧或中室后部,前部为灶堂或火堂。
粮仓多用木板密封成堡垒形,用来贮藏玉米、稻谷,一般设在屋外或村旁,甚至有的设在数十里的山野田间。
【最新文档】瑶族的风俗有什么-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瑶族的风俗有什么瑶族自称“勉”、“金门”、“布努”、“炳多优”、“黑尤蒙”、“拉珈”。
瑶族的分支众多,语言差异大,有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等多种语言。
虽然瑶族分支众多,但是他们都存在这大同小异的风俗习惯。
那么,瑶族的风俗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瑶族的婚俗自古以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都是适龄男女必说之事。
中国传统,女方嫁给男方,生的子嗣岁随父亲姓,这也成为千百年不变的规定。
但在我国少数民族当中,嫁郎嫁女都有一个样的说法。
瑶族自治县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境内因汇聚着盘瑶、花蓝瑶、茶山瑶、山子瑶、坳瑶等5个支系的瑶族而被称为“世界瑶族之乡”。
已故的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大瑶山的瑶族是全国支系较多,民俗表现最为典型的。
目前世界人类研究的两个民族热点,其中就有瑶族。
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
”瑶族群众在生活中形成了深厚质朴、绚丽多彩的瑶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瑶家婚嫁礼仪,涵盖了瑶族丰富。
盘瑶婚期大多在秋收之后,春节之前,分“嫁女”和“嫁郎”两种。
举行正式婚礼之前,必须经过择偶、提亲、订婚等过程。
婚宴“正酒”三餐,“偏酒”(早餐、宵夜)六餐。
第四日早上亲客告辞,男家各送一份“奶头礼”(亦谓小源礼),即:送岳父母猪腿各八至九公斤,其它猪肉四到五公斤。
第四或第五天,夫妻回门住一宿,同回后方圆房。
瑶族的宗教信仰瑶族的宗教信仰比较复杂,有些地区原始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或图腾崇拜占有一定地位;有些地区则主要信奉巫教和道教。
道教对瑶族影响很大,凡属丧葬一套祭祀仪式,基本上按道教法旨进行,只是其中掺杂了一些民族原始宗教的内容。
瑶族人认为狗是自己的祖先,在重大节日时都是先有狗上桌舔食后方能食用。
相传在远古时代,两个大王之间互相打仗,其中一大王下诏,如杀死对方者将女儿许配给他,瑶族的祖先将诏文揭下,深夜潜入军中将那大王头颅咬下。
瑶族的节日习俗
瑶族的节日习俗篇一:瑶族风俗习惯瑶族风俗习惯服饰尽管瑶族长期依山而居,处于迁徙、游耕状态,但其服饰仍保持款式多样、纹案古朴、工艺精美的民族特点。
据有关瑶族服饰研究专家统计,瑶族服饰款式有百余种,各支系各地方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男子穿对襟或右衽、铜扣上衣,或圆领花边丫形上衣,腰扎腰带,下身穿宽脚长裤,扎绑腿。
妇女一般穿圆领花边对襟或右衽长衣,下穿挑花长裤或百褶长裙,扎绣花腰带或围裙,也缠绑腿。
无论男女,服饰一般都喜欢用青布制作,喜欢用红、蓝、黄、绿、白、紫等色彩点缀。
这些点缀品是用各色丝线经过挑、绣、织、染等工艺制作而成,看上去非常鲜艳精美,各种图案也十分生动逼真。
此外,瑶族男女都习惯使用绣花青布头巾或红布头巾包头。
特别是妇女的头饰,其样式千姿百态,有塔式、钢盔式、平顶式、飞檐式、银簪式、絮帽式等,并喜欢佩戴各种银饰。
白头帕瑶族无论男女,都是通过帽子和头帕表示自己所处的生活阶段。
河口县瑶山的瑶族姑娘一到十五六岁,便改花帽为包头帕。
包头帕就意味着可以寻偶。
男子在幼年时亦戴花帽,到十五六岁后同样取下花帽改包头帕。
在金平区平安寨等地的尤勉支瑶族,俗称红头摇,因婚后包红头帕而得名。
该地妇女的头饰,在其一生中可分成三个阶段:七八岁以下戴帽子,七八岁以上包头帕,婚后便包红头帕。
瑶族发式瑶族男女,喜蓄长发,古籍就有男女蓄发,盘结头顶,名为“椎髻”的记载。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过山瑶妇女,过去则剃尽发蒂,戴上黄蜡制成的角帽,用布帕遮盖。
妇女头部装饰极为讲究,有的戴竹箭,有的竖顶板,还有的则戴上三五斤重的银条。
妇女头上的椎髻更是类多形奇,有的插上银牌、银花、银串珠之类,有的还插上几片白雉尾,十分壮观。
广西金秀大瑶山花蓝瑶妇女,用猪油裹拌卷成钢盔式发形,青光耀眼,独具一格。
龙胜各族自治县瑶家妇女发式都是蟠桃发髻,上面还用一边长约4寸、绣着各式花样图案的黑色方形头巾盖在头上。
顶板瑶妇女的服饰湖南宁远一带瑶族妇女的头饰,既不同于蓄发盘髻爱插羽毛的广东八排瑶,又有别于头别三条弧形大银釵的广西茶山摇。
瑶族的风俗习惯
瑶族的风俗习惯介绍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和云南等地。
他们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成为瑶族民众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瑶族的一些主要风俗习惯。
服饰与婚俗瑶族的服饰在颜色与样式上非常独特。
男性一般着装为短衣和乌裙,而女性则穿着彩色的长袍和裙子,头上戴着花环或发簪。
婚礼是瑶族人生中重要的仪式,瑶族人认为结婚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在婚礼上,新郎新娘及其亲友们会穿上传统的婚礼服饰,进行传统的婚俗仪式,如拜堂、献茶和拜祖先等。
祭祀和宗教信仰瑶族人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主要信仰瑶山神和红帽神等。
他们会定期举行祭祀仪式,以祈求神灵的保佑和帮助。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瑶族的黄粱大祭。
在这个祭祀仪式中,瑶族人会用黄粱米、猪肉和酒等物品,向神明献祭并祈求丰收和幸福。
舞蹈与音乐瑶族人喜欢跳舞和音乐表演,他们在庆祝节日、婚礼和其他重要场合都会进行舞蹈和音乐表演。
瑶族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和节奏感而闻名,常常表达着对大自然的颂扬和感激之情。
瑶族音乐多以民族乐器如三弦和锣鼓等为伴奏,音乐旋律悠扬动听,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茶文化瑶族人喜欢饮茶,茶文化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瑶族有自己的茶叶制作技艺,他们以手工采摘的鲜叶晒干,然后进行发酵和炒制,制成独特的瑶族茶。
在瑶族人的家庭和社交聚会中,茶常常被用作款待客人的象征,也是社交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传统节日与庆典瑶族人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庆典。
其中最有名的是瑶族新年,也被称为花山节。
在这个节日里,瑶族人会打扮得漂亮并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舞狮、赛马和花车游行等。
此外,瑶族人还有其他庆祝丰收和祈福的节日,如龙船节和鼓舞节等。
瑶族的婚姻制度瑶族有着独特的婚姻制度,一夫多妻在瑶族社会中是被允许的。
此外,瑶族人也有着严格的婚姻规范和仪式,婚姻问题往往需要家族和长辈的介入与决策。
瑶族人认为婚姻是两个家族之间的联姻,因此在婚姻中也有着注重家族间关系和亲戚关系的传统。
瑶族宗教、度戒、丧礼简述
瑶族宗教、度戒、丧礼简述瑶族文化‖瑶族传统‖瑶学知识‖宗教文化‖‖瑶族历史‖瑶族医药‖瑶族美食‖发掘、传承正统瑶族文化※下拉屏幕可评论瑶族很讲究道德风尚,受《盘皇教人传》和戒度戒律的影响,以及祖先的守法教育,形成较好的传统道德和群体意识。
老人常以伦理道德观念教育儿孙,勤俭持家,诚实做人。
儿女孝顺父母和宗族长辈,乡邻团结和睦,友好相处,骑马外出,遇长辈下马,尊称问候。
帮助老人挑提送行,热情好客,宾客到家先敬烟茶,后才酒肉招待。
金门瑶度道戒(斋道)和师戒(斋师);尤勉瑶分12星灯、7星灯和中坛教。
度戒他称“过法”,瑶语“斋筛”度戒(他称过法),是瑶族最有特色的传统习俗,是金门、尤勉支系宗教信仰和伦理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
男性10-20岁之间度戒,尤勉支系是结婚后才与妻子同坛度戒。
富宁过山瑶不度戒。
蓝靛瑶度戒,受戒者要择吉日到道公或师公家住,烧香拜师“修斋”。
不准吃饱饭,不准吃油荤,不准昂头走路,不准看日月星辰,不准与姑娘交谈,不准吸烟喝酒。
到戒度日,由二师公领受戒者回到家中动鼓起斋一夜。
次日晨在家门前搭好2米左右高的五台,在道公或师公的指挥下,度戒仪式开始,锣鼓齐鸣,受戒者蹲在五台上,手指交叉紧抱双膝,低头紧靠在两膝盖上,道公、师公念法诵经,五台下道师弟子用藤网和棉被接,受戒者从五台上翻滚到网被里,若仍曲身抱膝则算成功,由道公或师公传授宗教戒律,以《阴阳牒》中的十条戒律约束受戒者:一戒不得呼天骂地二戒不得毁骂父母长辈三戒不得瞒师骗友四戒不得误杀生灵五戒不得偷抢害人六戒不得贪财爱色七戒不得怒气凌人八戒不得欺贫爱富九戒不得贪生怕死十戒不得隐经瞒教为受戒者启用法名,大小师父在“戒书”上签名画符,盖上道、师两个大方印,交受戒者永久保存。
直到受戒者逝世时,将其“戒书”(阳牒)放入死者怀中,入殓随葬,意为人在阳间、阴间均用戒律规范言行道德。
度道度道戒者度道戒者奉“三清”为最高神,成为“三清”门下的道士;度师受师戒者受师戒者则奉“三元”为最高神,成为“三元”门下的弟子。
瑶族的风俗习惯
瑶族的风俗习惯导读:本文是关于瑶族的风俗习惯,希望能帮助到您!瑶族的风俗习惯(一)瑶族服饰丰富多采,不同地区和支系也有所不同。
男女服装主要用深青、蓝土布制作,男子喜着对襟无领的短衫,下着长裤或过膝短裤,一般束腰带,南丹县“白裤瑶”男子则喜欢着长及膝盖的绣边白裤;妇女一般着无领大襟上衣,以带束腰,下着长裤、短裙或百褶裙,也有的着后长前短的过膝长农,在显眼处绣以彩色花边,现年轻人平时多着汉装,只在庆典时换上民族装。
妇女头饰式样繁多,风格别致,常戴耳环、手镯、银牌等银饰,乘上彩色丝带,大瑶山部分妇女头上戴的弧形大银钗,重量达1斤左右,从瑶族妇女的头饰就可区分少女、未婚妇女、已婚妇女及属于哪个瑶族支系。
饮食:瑶族饮食以大米、玉米、红薯、芋头为主,部分地区盛行“打油茶”,大瑶山瑶族喜欢腌制“鸟酢”、“兽肉酢”,并作为待客上品,有的则腌制熏猪肉、熏牛肉等风味独特的食品。
瑶族的风俗习惯(二)瑶族人民饶有风趣的民俗有“挂袋子”。
客人到了瑶族的人的人家中,只要把随身带的包或袋子往堂屋的正柱上一挂,主人就知道客人要留下来用餐,都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把客人留下了就餐,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包或袋子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去别的地方,吃饭往往落空。
在达山瑶中,去别人家吃饭,主人家会敬客人三杯酒名曰:“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
客人一般到主人家做客时,主人家就会把金黄厚实的腊肉为上品,吃饭时主人会把大块大块的腊肉往客人的碗里夹。
瑶族普遍禁食狗肉,猫肉,蛙肉。
凡是生产过的妇女头几天是不能吃猪油的。
到瑶族人家做客,吃饭时桌位也很讲究,一般是老人和客人坐头几位,一些瑶族人还会把鸡冠给客人,老人给客人敬酒,其实是一种尊贵。
瑶族人的民风民俗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走一走,看一看,瑶族人天性好客会热情接待你的。
瑶族的风俗习惯(三)瑶族主要从事农业,少数从事林业。
食物以大米、玉米、红薯为主,喝酒吸烟比较普遍。
桂北瑶族盛行“打油茶”,大瑶山盘旋喜欢腌制“鸟酢”、“兽肉酢”,有的瑶族腌制熏干的猪肉和牛肉。
瑶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瑶族有哪些风俗习惯瑶族的风俗习惯1、瑶族的饮食习惯瑶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红薯等为主。
日常菜肴有黄豆、饭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等·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利用“鸟盆”捕捉候鸟,腌制为酢,是款待贵客的美味佳肴。
桂北地区的一部分瑶族盛行“打油茶”,即以油炒茶叶煎汤,佐以生姜、辣椒、食盐调味,趁势冲泡炒米、炒豆、米花之类同饮,具有特殊的风味。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几个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他们以务农为主,实行轮耕,兼营狩猎、捕捞与采集,手工业较发达;聚居区出产优质红米和药材。
过去,瑶族常在米粥或米饭里加玉米、小米、红薯、木薯、芋头、豆角等。
有时也用““烤”的方法来加工食品,如煨红薯等各种薯类,煨苦竹笋、烤嫩玉米、烤粑粑等。
2、瑶族的建筑瑶族房屋建筑因地而异,形式多样。
一般而言,依深山密林而居的瑶族多就地取材,采用"人"字形棚居建筑式样;居住在坡度比较大的山岭地带的瑶族,多采用"吊楼"式建筑;居平原丘陵地区的瑶族,住房多为土木或泥木结构,与壮、汉族住宅相同;聚居山地的瑶族讲究村寨整体,房屋建筑多为层叠式,幢屋毗连,层次分明。
大的村落山寨,房屋从山脚叠到山腰,甚至叠到山顶,民族风格独特。
瑶族房屋建筑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住房、粮仓、寮房。
住房一般是一栋三间,中设厅堂,卧室设在两侧或中室后部,前部为灶堂或火堂。
粮仓多用木板密封成堡垒形,用来贮藏玉米、稻谷,一般设在屋外或村旁,甚至有的设在数十里的山野田间。
寮房多数是建在村寨旁边,用茅草搭盖,用以存放柴草或储存物件等。
3、瑶族的婚俗自古以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都是适龄男女必说之事。
中国传统,女方嫁给男方,生的子嗣岁随父亲姓,这也成为千百年不变的规定。
但在我国少数民族当中,嫁郎嫁女都有一个样的说法。
瑶族自治县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境内因汇聚着盘瑶、花蓝瑶、茶山瑶、山子瑶、坳瑶等5个支系的瑶族而被称为“世界瑶族之乡”。
瑶族民俗风情
瑶族民俗风情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瑶族共有213.4万多人,瑶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这里雨量充沛、森林茂盛,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得天独厚的植物、动物、矿藏等资源。
如有“绿色宝库”之称的江华瑶山,号称为广西最大天然植物王国、“杉木之乡”的金秀大瑶山……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系瑶语族瑶语支,但情况比较复杂,一半以上的人说“勉”话,属苗瑶语族瑶语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说“布努”语,属苗语支;广西地区有的说“拉珈”语,属壮侗语族。
多通汉语、壮语,无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口头文学极为丰富。
瑶族的自称有勉、门、敏等63种,他称有390种,如盘瑶、蓝靛瑶、红头瑶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
受居住地域限制,多数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瑶锦、瑶服,古老的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独特婚俗和宗教信仰。
瑶族妇擅长织染、刺绣,服饰花纹图案精美,富于变化。
支系称谓大都以服饰而定,如头饰内以板支托者,称顶板瑶;穿靛蓝衣服的称蓝靛瑶。
瑶族语言支系复杂,有多种方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
瑶族为了纪念先祖,农历10月16日定为“盘王节”瑶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祭祀寨神、家神、山神、风神等,对生活和生产中的活动也要占卜吉日、祭祀神灵。
瑶族宗教信仰复杂,巫教、道教和原始宗教因地而异【礼仪】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与汉族地区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
凡是进入瑶家的客人,都会受到尊重和热情款待。
饶有风趣的“挂袋子”与“瓜箪酒”,是瑶家待客的典型礼节。
客人到了瑶家,只要把随身携带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挂钩上一挂,就表示要在这家用餐。
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留客人在家里就餐。
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到别处去,吃饭的事往往落空。
瑶族对祖先很尊敬,习惯在进餐之前先念祖先几辈姓名,表示祖先先尝后子孙才能受用。
湖南瑶族的风俗习惯
湖南瑶族的风俗习惯湖南瑶族的风俗习惯瑶族分布着很多的支系,越南、泰国均着广泛分布,是我国的最古老民族之一。
由于地区不同,不同支系的瑶族,风俗习惯也各有不同。
接下来,就由店铺来为大家讲讲湖南瑶族的风俗习惯吧。
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湖南瑶族风俗习惯介绍居住:瑶族的住房分为两种。
湘西南隆回、辰溪、新宁等县的瑶民,以及湘南的部分平地瑶、土瑶和民瑶等,其房屋旧时大多数是筑土为墙,上面盖以茅草、稻草、杉木皮或竹皮,屋小而阴湿。
有少数瑶族亦住砖瓦屋,屋顶正中有三叠瓦堆或品字形,两侧的人字墙,前高后低用石灰粉成龙头状别具一格。
湘南称为“过山瑶”或“顶板瑶”的瑶族,旧时居住的房屋极其简陋,一般是用杉木条支撑而成的栅屋,上用茅草或杉木皮覆盖,用杉木条或竹片围成,俗称“千个柱头下地”。
现在,瑶族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大多已住上板壁屋、土墙屋、砖瓦屋。
饮食:以大米为主,兼食杂粮。
瑶族人民有独特的饮食嗜好。
一是喝酒;二是喝茶,瑶民家家户户每天都煮一锅茶以备随时饮用。
另外还有“泡茶”和“油茶”;三是男子抽烟;四是吃酢肉,瑶族人民每年冬至后喜将猪肉、鱼和野猪肉以及其他野味等砍成小块,将炒脆的糯米粉、盐、辣椒及各种配料与之拌匀,一层层地放在坛子内,密封好,待下年之用,也是瑶民待客的上等佳肴。
服饰:因地域不同而异,湘南的瑶族男子上身穿布扣对襟齐领布衫,长短不一。
头扎青布头帕,裤宽而短。
女子上身穿对襟或左衽齐领布衫,衣袖、衣脚均加宽边,并绣有花卉图案。
头包2米长、0.3米宽的青花布头帕,两端刺有各种花纹,中间是方块形图案。
包成尖角形。
裤脚宽大,绣花边。
有些妇女喜穿绣花围裙。
湘西南新宁县八洞瑶族的服饰,男子与其他地区同,但衣袖较长,头部用2.3米至3.3米的黑布缠成大盘。
女子上穿精蓝布礼褂,衣长袖大,腰束花带。
下着裙,用红、白、蓝三种布镶边。
隆回、洞口一带自称“花瑶”的妇女,服装艳丽多彩,上穿齐领对襟衣,袖口绣花纹。
衣边多用红布镶边。
瑶族的风俗习惯
瑶族的风俗习惯篇一:民族风情:瑶族习俗;大山区瑶族住房多为“茅寮”,四壁用小木条扎成,俗称“千个柱头下地”。
上盖杉皮或茅草。
有少量木板房,多为一栋三间,名曰“三间堂”。
正屋两侧多用杉条另辟两间,俗名“披杉”。
东间堆放杂物或作畜圈、厕所;西间作伙房、洗澡间。
瑶族习惯洗热水澡,不论寒暑,每日一次。
另有一种“吊楼”式木板房,一半在平地上,另一半依山势坡度用树木支架起来,上面居人,下面放东西,俗称“瑶家吊脚楼”。
现在,“茅寮”式房屋逐渐减少。
丘陵地区的瑶族,住房多砖木结构,上盖青瓦、二层窗户形式的“三间堂”楼房。
楼上虽有窗户,较矮,不住人,用作储存室。
中堂开大门,两侧有侧门。
生产习俗进入大山区的瑶族,当时因地广人稀,实行插标占地,刀耕火种,“种了这山种那山”。
后随着人口增多,封建统治势力逐渐向大山区深入,瑶民的土地逐渐被侵占,为了生计,被迫借土耕种。
借土的条件:“种树还山”。
即瑶民在借种的土地上,播种作物时,要为“山主”种上林木;在护理作物时,要结合护理林木,待林木成长,土地不能再种作物时,才把土地和林木交还“山主”,再到别处借土耕种。
造林,习惯“插条”和林粮间作。
粮食作物以玉米、红薯、旱禾、小米、乔麦、山芋为主,间种油桐、棕片、茶叶、药材等,肥料就是利用新伐地土壤中的腐殖质和烧垦的草木灰。
生产工具主要是锄头镰刀、斧头,辅以竹木工具。
运输主要靠人力背、挑。
背篓是瑶民最习惯用的运载工具。
劳动形式,以户为单位,男女同劳动,需要请帮工时,被请的人不管自己的事多忙,都得去帮助。
垦植大片山场,则采取按户或按劳动力入股,秋后按股分红的方式进行集体劳动。
打猎是大山区瑶族人民的生产内容之一。
主要是打野猪,只要发现野猪危害作物,就集体进行围猎,直至捕获或赶走为止。
围猎时1~2人带猎犬觅踪,其余人守卡。
捕获野兽的分配既使是背着的小孩,也可分得一份。
个人捕猎,主要是放套绳和装弩。
婚恋习俗婚前交友历来,瑶家青年男女,交友恋爱,比较自由。
瑶族的民风民俗
瑶族的民风民俗瑶族人民饶有风趣的民俗有“挂袋子”。
客人到了瑶族的人的人家中,只要把随身带的包或袋子往堂屋的正柱上一挂,主人就知道客人要留下来用餐,都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把客人留下了就餐,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包或袋子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去别的地方,吃饭往往落空。
在达山瑶中,去别人家吃饭,主人家会敬客人三杯酒名曰:“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
客人一般到主人家做客时,主人家就会把金黄厚实的腊肉为上品,吃饭时主人会把大块大块的腊肉往客人的碗里夹。
瑶族普遍禁食狗肉,猫肉,蛙肉。
凡是生产过的妇女头几天是不能吃猪油的。
到瑶族人家做客,吃饭时桌位也很讲究,一般是老人和客人坐头几位,一些瑶族人还会把鸡冠给客人,老人给客人敬酒,其实是一种尊贵。
瑶族人的民风民俗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走一走,看一看,瑶族人天性好客会热情接待你的。
拓展:瑶族的饮食习惯瑶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红薯等为主。
日常菜肴有黄豆、饭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等·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利用“鸟盆”捕捉候鸟,腌制为酢,是款待贵客的美味佳肴。
桂北地区的一部分瑶族盛行“打油茶”,即以油炒茶叶煎汤,佐以生姜、辣椒、食盐调味,趁势冲泡炒米、炒豆、米花之类同饮,具有特殊的风味。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几个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他们以务农为主,实行轮耕,兼营狩猎、捕捞与采集,手工业较发达;聚居区出产优质红米和药材。
过去,瑶族常在米粥或米饭里加玉米、小米、红薯、木薯、芋头、豆角等。
有时也用““烤”的方法来加工食品,如煨红薯等各种薯类,煨苦竹笋、烤嫩玉米、烤粑粑等。
瑶族的建筑瑶族房屋建筑因地而异,形式多样。
一般而言,依深山密林而居的瑶族多就地取材,采用"人"字形棚居建筑式样;居住在坡度比较大的山岭地带的瑶族,多采用"吊楼"式建筑;居平原丘陵地区的瑶族,住房多为土木或泥木结构,与壮、汉族住宅相同;聚居山地的瑶族讲究村寨整体,房屋建筑多为层叠式,幢屋毗连,层次分明。
瑶族的民俗作文
瑶族的民俗作文瑶族的民俗作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瑶族的民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瑶族的民俗作文1瑶族人民饶有风趣的民俗有“挂袋子”。
客人到了瑶族的人的人家中,只要把随身带的包或袋子往堂屋的正柱上一挂,主人就知道客人要留下来用餐,都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把客人留下了就餐,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包或袋子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去别的地方,吃饭往往落空。
在达山瑶中,去别人家吃饭,主人家会敬客人三杯酒名曰:“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
客人一般到主人家做客时,主人家就会把金黄厚实的腊肉为上品,吃饭时主人会把大块大块的腊肉往客人的碗里夹。
瑶族普遍禁食狗肉,猫肉,蛙肉。
凡是生产过的妇女头几天是不能吃猪油的。
到瑶族人家做客,吃饭时桌位也很讲究,一般是老人和客人坐头几位,一些瑶族人还会把鸡冠给客人,老人给客人敬酒,其实是一种尊贵。
瑶族人的民风民俗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走一走,看一看,瑶族人天性好客会热情接待你的。
瑶族的民俗作文2大家有去过广西桂林的瑶族游玩吗?那里的民俗真是有趣极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假如你有一天去瑶族游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着一漂亮的银项圈,而且这银项圈外人是不能碰的,这表示她还没有结婚。
因为每个瑶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长就为她订做这个银项圈为她戴上,只到她结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为解下来。
那么,如你看到脖子上没有戴银项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了。
假如,你想问一瑶族小姑娘几岁了,应该问:“你家酸鱼淹多久了”她就会告诉你淹多久了,那就是她的年龄。
如你说“你几岁了?”她理也不理你。
原来,她们从刚生下来的那天,她阿爸阿妈就一定到街上买条大鱼淹下,直到她结婚那天,这鱼才能拿出来做给她舅舅吃,别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个小伙子,哪天你到瑶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了你一脚,你千万别生气的也揣她一脚。
礼仪拓展
1、 火塘是瑶族家庭的核心,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膛,不能用脚踩,
火塘内的柴禾忌讳倒着烧。
2、 有些地方的瑶族忌吃狗肉,还有些地方的瑶族忌吃乌龟、蛇和鳝鱼。
3、 瑶族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木莲节(也称祖先节,
时间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等。大年初一妇女不串门访亲,不吃 青菜,有些还在门外插一青枝或木牌。正月初三、初五、初六家人 不出门。ຫໍສະໝຸດ 瑶族礼仪知识1.2.
3. 4. 5. 6. 7. 8.
路途相遇,不论相识与否,都要热情打招呼 平日里洗脸盆不能拿来洗脚 用餐时忌讳互用碗筷 忌讳衣裤当户晒 忌讳在屋内乱吐口痰 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并让到路的下方 在老人或长辈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秽的话,不随 地吐口痰,不直呼老人和长辈的名字 与老人和长辈同桌共餐,要让他们坐上席,主动给他们 添饭加菜,可口的菜肴要移到老人和长辈面前摆放
会应客地奉席待野彬 高当人把为上客味彬 兴接不大上,最和有瑶 。受管块品金常土礼家 ,喜腊,黄见特。待 这不肉主厚的产腊客 样喜夹人实菜,肉慷 主欢给会的式是、慨 人,客热腊。瑶山大 才都人情肉客家珍方 。 ,
新娘出嫁前一天的晚上,要在几位 女伴陪同下,向父母、兄弟、姊妹、伯 父、叔叔、婶娘、姨舅及邻居辞行并唱“ 哭歌”,这叫做哭嫁。“哭歌”的内容均系 新娘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及倾诉各种离情 别绪等。受“哭歌”的女性也要回哭一支 歌。新娘离家时,还会一边走出大门, 边唱“哭歌”,歌词充满离乡的愁情,这 叫“哭离乡歌”。
4、 瑶族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有的为三月初三日)举行祭龙仪式
祭祀的同时,举行扫寨活动。祭龙扫寨活动,禁止妇女参加,也谢绝外人 进入寨子,已在本寨的外寨人,必须等祭祀完毕才能出寨。
瓜箪酒是瑶家招待客人的特制酒。这种酒 用糯米制成。它酿成糊酒后,掺上清泉水或 凉开水,饮用时用瓜瓢舀出倒在碗里,连液 带渣一起喝下。酒度不高,香甜可口。用餐 时,由家里最年轻的姑娘斟酒盛饭,主人则 频频向客人夹菜敬酒。此时,客人不必拘束 过谦,应大大方方开怀畅饮。这样,主人认 为客人看得起瑶家,就会越发高兴,备加亲 热。如果拘谨见外,反而不受欢迎。
瑶族的礼仪有什么
瑶族的礼仪有什么瑶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那么关于瑶族的礼仪有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瑶族的礼仪瑶族对祖先很尊敬,习惯在进餐之前先念祖先几辈姓名,表示祖先先尝后子孙才能受用。
尤其对丰盛的餐食更是如此。
每逢节日必备猪肉、鸡、鸭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饭座次也有讲究:老人和尊贵的客人须坐上座。
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热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鸡冠献给客人。
瑶族在向客人敬酒时,一般都由少女举杯齐眉,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客人敬酒,被视为大礼。
在达山瑶中,喜用油茶敬客,遇有客至,都习惯敬三大碗。
名为“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
瑶族老人也喜欢饮茶,故茶水也是待客饮料。
款待客人时,鸡、肉、盐一排排地放在碗里,无论主客,必须依次夹吃,不得紊乱。
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饭都由妇女代为装饭。
盐在瑶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瑶区不产盐,但又不能缺少盐。
盐在瑶族中是请道公、至亲的大礼,俗叫“盐信”。
凡接到“盐信”者,无论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丢开,按时赴约。
崇拜盘王的瑶族过去普遍禁食狗肉;崇拜“密洛沱”的瑶族过去则禁食母猪肉和老鹰肉。
湘西南辰溪县农历七月五日前禁食黄瓜。
绝大部分瑶族禁食猫肉和蛇肉。
有的地方产妇生产后头几天禁食猪油。
介绍瑶族,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分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瑶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中国最长寿的民族之一,传说瑶族为盘瓠和帝喾之女三公主的后裔。
瑶族广泛分布在亚、欧、美、澳等各大洲,民族主体在中国,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五省(区)的130多个县里,其中以广西为最多,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瑶族人口数为2796003人。
节日瑶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小节几乎每月都有,各地过得也不尽相同。
大节日有春节、清明、社节、盘王节、“祝著节”、“耍望节”等。
春节期间,瑶族人民举行唱堂歌、打铜鼓、赛陀螺、射弩、围猎、抛绣球、斗画眉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
瑶族礼仪—进门一碗酒迎得贵人来-中国传统礼仪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瑶族礼仪—进门一碗酒迎得贵人来-中国传统礼仪
生活在广西都安巴马红水河两岸大石山区的瑶族同胞,每当家里有贵客来访,他们总要给客人行“吼却”礼,即行“进门一碗酒”酒礼。
客人刚刚来到门前,主人即取出酒坛满满地斟上一碗酒迎了上去,一手端着酒碗,一手搭在客人肩上,说一声“吼却罗”就把酒碗送到客人嘴边。
这时,如果客人十分豪爽地说“穷东吼,穷东吼却”(我喝,我把它喝光),并一仰脖子把酒喝个底朝天,主人将十分高兴,并立即从墙上摘下鸟枪,向全村通报他们家有贵客到来,然后十分热情地请客人进屋。
这时候,主人家里的男女老幼,大家都要出来对客人表示欢迎,有的给客人敬烟,有的给客人献茶。
客人离去时,主人要也行“吼却”礼,为贵客送行。
客人则把主人敬给他的酒倒一点到自己的酒壶里,表示领了主人的这份情了。
瑶族礼仪—香茶药浴宴宾客-中国传统礼仪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瑶族礼仪—香茶药浴宴宾客-中国传统礼仪
贵州江西山区一带的瑶族同胞有招待客人药浴的习俗。
每当有远方的客人来访,客人进门后,主人即十分热情地捧上一碗用本地特产龙塘香茶泡制的香茶请客人解渴。
然后,再请客人到晒台上坐着纳凉或者请客人到火塘边烤火,让客人休息,赔客人聊天。
这时,主人的妻子或女儿则忙着为客人烧洗澡水,洗澡水是用从山上采集来的二十多种草药烧制,这种用多种草药烧制的洗澡水,具有舒筋活络风驱湿提神醒脑解除疲劳等多种功能。
药水烧制好后,女主人便瓢起一桶一桶地往一个用杉木板做成的高大的圆木桶里去,然后请客人到盛满药水的木桶里去浸泡、洗浴。
等客人舒舒服服地泡洗够了以后,主人这才摆上酒茶,邀请客人入座,主人先敬客人一杯酒,客人饮毕主客才举杯畅饮,半酣方休。
巴马瑶族宴请礼仪有哪些讲究
巴马瑶族宴请礼仪有哪些讲究巴马瑶族自治县,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位于广西西北部,据第二次到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巴马百岁以上寿星占人口的比例之高都居世界五个长寿区之首。
巴马瑶族自治县的壮族,按其自称和他称,大致可分为“布蛮”、“布侬”、“布壮”、“布衣”、“布雅衣”、“布越”等支系。
各支系宴宾习俗同中有异。
其中“布侬”、“布越”中的大多数,习惯男客男陪,女客女陪,以示男女有别,给家人以至上礼遇。
男客临门,由男主人作陪,且按来客身份、辈分、素养对应陪饮。
倘若来客身份较重,或辈分较大,或素养较高,而主家找不到相应的人作陪,则要请族中长者或“有身份者”或“智者”代陪。
宴宾时,主人(或代陪主人)背靠“香火”面朝正门落座,是为主席。
其右侧为主要客座,左侧为次要客座。
其他客人依次往右、左翼排列。
女客临门,由女主人或女代主人作陪,一般不在堂屋排宴。
无论男、女宴筵,每人必备一套完整齐全的餐具,盐碟、汤匙、杯碗之类都不兴共用。
桌上扣肉、白切鸡、叉烧肉等拼盘类菜肴,须由主人提议取用或由主人往客人碟中奉送,客人不宜随意取食,更不能将拼盘中的菜搅乱。
其他菜肴则可随意取食。
第一杯酒由主人举杯致意后欢饮。
酒力不支者可先用饭,但不得把酒杯颠覆盖在桌上。
为客人盛饭要满碗,盛不满则被认为不盛情或不愿让客人多吃。
如若客人饭量有限,可用空碗自行扒出一部分。
席间客人将味碟中卤水往饭碗中倾尽者表示吃饱喝足,主人不再为之斟酒添饭。
末了,客人须向主人和同席其他客人道“诸位慢饮”或“慢吃”、“慢来”之类的辞席话方可离席。
“布蛮”、“布侬”、“布壮”、“布衣”、“布雅衣”习俗,不分来者为男客还是女宾,主家都男女老少阖家作陪,表示全家盛情接待。
席间座位排列不甚严格,盐碟、汤匙可以共用。
菜肴不论主菜和小菜均可随意取食。
主人为客人夹菜,习惯先蘸盐水后往客人碗中奉送。
为客人盛饭,只盛半碗或六七成满,不得满碗。
他们认为盛满是对客人的不恭敬、不尊重。
你所不知的瑶族礼仪文化
你所不知的瑶族礼仪文化与瑶族路途相遇时,不论相识与否,都要热情打招呼。
否则被视为不懂礼貌。
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并让到路的下方。
骑马者,见到老人时必须立即下马。
与老人和长辈同桌共餐,要让他们坐上席,主动给他们添饭加菜,可口的菜肴要移到老人和长辈面前摆放。
瑶族是十分注重礼仪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礼仪禁忌。
平日里洗脸盆不能拿来洗脚。
用餐时忌讳互用碗筷。
忌讳乱用班辈排行。
忌讳衣裤当户晒。
忌讳在屋内乱吐口痰。
猪日不杀猪,鸡日不杀鸡,牛马日不专买卖牛马。
有客人到家,客人先要与主妇打招呼,主人才高兴,否则被认为傲慢无礼。
火塘是瑶族家庭的核心,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膛,不能用脚踩,火塘内的柴火忌讳倒着烧。
有些地方的瑶族忌吃狗肉,所到到了瑶族地区,不要打主人家的狗,不要吃狗肉。
还有些地方的瑶族忌吃乌龟、蛇和鳝鱼,客人应入乡随俗,尊重瑶族的风俗。
瑶族妇女生了小孩后,要在门上悬挂柚子、黄果和桔子枝条,以示禁忌。
产后未满30日,外人不得穿着鞋进入产妇家。
小孩生下满3天,要为他举办诞辰礼“打三朝”。
参加瑶族人家“打三朝”,按瑶族人家的礼节,要送给婴儿一顶小花帽或一件花衣服,要送给产妇红糖、鸡和鸡蛋。
如果小孩体弱多病或日夜啼哭,瑶族认为还需要再找一个你母来“保”,使小孩健康成长。
瑶族称“拜寄”。
拜寄有两种方法:一是你母根据孩子的生辰八字,为孩子选择好拜寄父母,然后带着孩子到拜寄父母家要一根红线栓在孩子的手上即可。
二是在门口插香棒,3天之内进来的第一个人即为拜寄父母。
一般被选为拜寄父母的人都不得推辞,应愉快接受主人家的要求,在孩子的碗上或脖子上拴一根红线,并说些祝福的话。
大多数瑶族人家的男孩,长到十二三岁时,行成人礼,都要领受一次瑶族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教育——“度戒”。
参加瑶族的度戒仪式,必须征得主人家的同意。
在整个度戒过程中,受试者有许多礼俗禁忌,外人不得随便与之接触、交谈。
瑶族“坐歌堂”礼节
瑶族“坐歌堂”礼节“坐歌堂”是瑶族人民在喜庆节日中普遍流行的男女对歌。
一般是晚间进行,规模盛大,程序礼义严格。
分未婚青年与中老年两大组。
中老年主要是“考肚才”,歌的内容是唱古论今,交流生产生活经验;未婚青年以情歌和对歌为主,歌堂活跃,歌声此起彼伏,欢笑声连绵不断。
现重点记述青年组“坐歌堂”的主要程序:序歌又名起歌堂,唱明为什么要邀客对歌。
“起歌堂”过去要唱二十四首歌。
现在不具体规定,只要把客人请到歌堂就行。
如:“一路唱歌一路来,一路栽花一路开;好花种在妹(弟)门口,弟(妹)来到望花开。
”“听到远乡好仙到,愁眉得见好投情;几如蒙央细心启,投步远乡齐共鸣。
青青露草踏地走,哥(妹)今踏地起歌堂。
大火烧起亮堂堂,为学道理起歌堂。
为遵礼义歌堂起,为看阳鸟戏鸳鸯。
”起歌堂唱完后,接着就敬主人,唱道:“麻烦主,麻烦主人麻烦亲,惊动主人烧大火,好相陪来运娇娥。
敬过主,敬过主人敬过亲,敬过新娘(郎)众老少,敬过主家老少人。
”敬过主人之后,就邀请客人进歌堂。
请歌又名请仙出,请客人进歌堂。
先要请主人去请,一般是三请主人。
在主人的鼓励下,然后主客方开始对歌。
劝歌这是坐歌堂的第三个程序,将客人请到歌堂后,主方劝客方对歌。
唱道:“见面了,见面如同见观音,见面观音莲台坐,寻来歌堂有名声。
”“劝妹(弟)唱,竹子做笛劝妹(弟)吹,劝妹(弟)吹笛辅相子,文武双全穆桂英。
”“向妹(弟)借,不借金来不借银,金银财宝弟(妹)不借,借妹(弟)歌词暖歌堂。
”“风吹铜铃响叮当,为何闷坐不开腔,若是言语得罪妹(弟),贱弟(妹)请妹(弟)要海涵。
”在主方的再三请求下,客方开始接歌。
赞歌这是坐歌堂的第四个程序,就是主客方互相唱赞歌。
双方用各种比喻赞颂对方的德、才、貌。
主方唱道:“一张板凳四脚开,有心邀妹(弟)坐下来,有心邀妹(弟)坐下讲,谈情论义好开怀。
”客方唱道:“心想唱歌口难开,隔日烧香怕沙埋,心想唱支来陪弟(妹),又怕歌词说不明。
”接着你一首我一首地对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瑶族礼仪简介瑶族对待客人是都有啥礼仪
导语: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与汉族地区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
凡是进入瑶家的客人,都会受到尊重和热情款待。
饶有风趣的“挂袋子”与“瓜箪酒”,
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与汉族地区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
凡是进入瑶家的客人,都会受到尊重和热情款待。
饶有风趣的“挂袋子”与“瓜箪酒”,是瑶家待客的典型礼节。
客人到了瑶家,只要把随身携带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挂钩上一挂,就表示要在这家用餐。
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留客人在家里就餐。
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到别处去,吃饭的事往往落空。
瑶族对祖先很尊敬,习惯在进餐之前先念祖先几辈姓名,表示祖先先尝后子孙才能受用。
尤其对丰盛的餐食更是如此。
每逢节日必备猪肉、鸡、鸭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饭座次也有讲究:老人和尊贵的客人须坐上座。
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热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鸡冠献给客人。
瑶族在向客人敬酒时,一般都由少女举杯齐眉,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客人敬酒,被视为大礼。
瑶家待客慷慨大方,彬彬有礼。
腊肉、山珍野味和土特产,是瑶家待客最常见的菜式。
客席上,金黄厚实的腊肉奉为上品,主人会热情地把大块腊肉夹给客人。
客人不管喜不喜欢,都应当接受,这样主人才会高兴。
瓜箪酒是瑶家招待客人的特制酒。
这种酒用糯米制成。
它酿成糊酒后,掺上清泉水或凉开水,饮用时用瓜瓢舀出倒在碗里,连液带渣一起喝下。
酒度不高,香甜可口。
用餐时,由家里最年轻的姑娘斟酒盛饭,主人则频频向客人夹菜敬酒。
此时,客人不必拘束过谦,应大大方方开怀畅饮。
这样,主人认为客人看得起瑶家,就会越发高兴,备加亲热。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