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说课稿(定稿)

合集下载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青山不老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青山不老这个传统文化的背景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青山不老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2. 掌握青山不老的相关诗词和典故;3.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青山不老的哲学思想;2. 运用相关诗词和典故进行口头表达;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青山不老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幻灯片和图片展示,向学生介绍青山不老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青山不老的哲学思想和其在古代文人墨客中的影响。

3. 诗词赏析(20分钟)选择几首与青山不老相关的古代诗词,进行赏析。

教师可以先朗读,然后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和哲理。

4. 典故讲解(15分钟)介绍几个与青山不老相关的典故,如《庐山谣》、《白云词》等,讲解典故的来源和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思想和情感。

5. 小组合作(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与青山不老相关的诗词或典故,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整理材料、撰写小组报告,并准备口头表达。

6. 小组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口头表达,介绍他们选择的诗词或典故,并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感悟。

7.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提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幻灯片和图片展示;2. 相关诗词和典故的文本材料;3. 小组合作的指导和评价表。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3. 收集学生对青山不老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了解和研究青山不老的相关内容;2. 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登山、观赏名山等;3.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文化活动和比赛。

青山不老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一、引言青山不老是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观,寓意着青春不衰。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教师作为社会的引领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保持青春活力。

因此,本文将以《青山不老说课稿》为主题,分享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与思路,旨在帮助教师实现自我增值与进步。

二、问题概述1. 教学中的挑战现代教育面临来自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等方面的挑战。

教师需要适应这些变化,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学习体验。

2. 教师发展的重要性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

因此,教师的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三、青山不老教学法1. 概念介绍青山不老教学法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为出发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方法步骤(1) 设计精彩的导入通过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情境,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结合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促进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4)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思,让他们在评价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方案,促进个人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3. 实现效果(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引入新颖、生动、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3)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结论青山不老说课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4.感悟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说教学重点1.知道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说教学难点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课前已经请大家查阅了资料,在你的印象中,晋西北是个怎样的地方呢?2. 【出示课件2】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板书: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教学新课(一)检查预习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课件3】肆虐盘踞淤泥劲挺荡漾绿洲风雨同舟三番五次不紧不慢如臂如股谁来读一读这些词?指名读,师生评价,纠正。

生齐读一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二)了解奇迹,感悟精神1.让我们现在一起真正走近这位老人,走进这不老的青山。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一般可以从哪里入手?(课文前的链接导语)(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这一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3)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2.了解奇迹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说明。

(1)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出示句子:【课件4】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稿第【1】篇〗各位评委、老师们: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草虫的村落》,下面我分别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草虫的村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感受自然”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本组课文将带领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学习本组课文,要求学生要注意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表达这些独特感受的。

本篇课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村落里,“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虫村民,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看到了甲虫音乐家们像灵泉一样美妙的演奏会,看到了“村民们”行色匆匆而又分工精细的劳作场景。

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在神游这个想象世界中所透射出来的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感受到作者与小生命交流中所体现出来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感受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浓浓的生活气息。

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将一个草虫的世界生动的展现在大家面前。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特定如下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抓重点语句,揣摩其所蕴含的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3.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三、说教学重难点:把握内容,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是本组课文的教学难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教师启发诱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稿第【1】篇〗“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

本文的设计质疑释疑,创设情境,通过朗读引导,鼓励学生在自读感悟、情感体验中,领悟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教材《大瀑布的葬礼》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这一举世闻名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原因。

说明分配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自下而上所面临的大事。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充实,是进行环境教育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

开头作者先写菲格雷特总统为大瀑布主持葬礼;接着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及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最后,又回到课文开头的场景,写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中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从塞特凯达斯瀑布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逐渐枯竭,体会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

2、联系上下文想象出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样子及游人看到这一情形后的场面。

说教学法根据新课程标准与新课改教学理念,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法。

1、质疑探究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因此可以让学生围绕着课题进行质疑。

“为什么要举行葬礼”“为什么由总统举行葬礼”“怎样举行的葬礼”这样不仅引出课文所要学习的目标,而且让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情境演示法在教学时,教师利用媒体创设两个截然不同的情境,即塞特凯达斯瀑布昔日与如今的状况。

利用直观动感的画面,背景音乐的渲染,让学生感受塞特凯达斯瀑布的雄伟壮观,几年后到逐渐枯竭,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波澜,而且也很巧妙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入所学内容打下很好的感情基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说课第【1】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总目标,正确把握语文的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因此,本说教学过程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来学习课文。

教学中我设计了“品读奇迹——感受环境——品析老人”三个层次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挖掘,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和绿色山林的视频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自学课文。

2.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状况的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说教学过程一、看图质疑,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相机介绍: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

2.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对比引导学生反思这里的一些地方现在已经不同了,这回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茂密的山林,如诗如画的山林。

)3.引发质疑:这样的改变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看到这样的奇迹,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 4.导入: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梁衡走进晋西北,在课文《青山不老》中寻找答案。

(板书课文题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感受两幅不同的图画,旨在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问题的积极性。

二、自由读文,自主学习1.出示自学提示:(1)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2)谁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找出相关的段落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自主读文,结合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3.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青山不老说课稿引言概述:青山不老是一种传统的说课稿形式,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讲解和教学设计。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青山不老说课稿的内容和结构,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教学背景1.1 教学目标:明确课程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1.2 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差异。

1.3 教学重点难点: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内容:详细介绍教学内容的范围和重点,确保教师对所要教授的知识有全面的了解。

2.2 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讨论、实践等,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理解。

2.3 教学资源:准备好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教材、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等,以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通过引发学生兴趣、启发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3.2 知识讲解:清晰地讲解教学内容,结合实例和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3 练习与巩固:设计合适的练习题和活动,让学生进行实践和巩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确定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评定、考试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2 评价标准:制定评价标准,明确学生应达到的要求,以便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4.3 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青山不老说课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青山不老说课稿的内容和结构,以实现教学目标。

《青山不老》说课稿14篇

《青山不老》说课稿14篇

《青山不老》说课稿14篇《青山不老》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

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我针对以上教材的分析,从三维度出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知识能力目标认读生字词,能理解词语“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的意思;正确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与造福子孙后代的情怀。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对读、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围绕导学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是找出老人创造的奇迹以及老人创造奇迹的环境教学难点是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二、说教法学法《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法,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质疑、讨论、交流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三、说教学过程我首先利用课件出示晋西北荒凉的画面,让学生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说感受,对其恶劣的环境有个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安排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学习。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青山不老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青山不老》这篇诗词,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青山不老》这首诗词;(2)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课文:《青山不老》(2)课件:包含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2. 教学工具(1)投影仪(2)音响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美丽的自然风景视频,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热爱。

(2)教师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自然有什么感受?自然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学习诗词《青山不老》(15分钟)(1)教师先朗读诗词,然后逐句解读诗句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2)教师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3)学生跟读诗词,朗读时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3. 分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幅与自然相关的图片进行讨论。

(2)学生根据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描述图片中所呈现的自然景观,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3)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

4. 语言表达训练(15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与自然相关的词语,要求学生用这些词语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修改自己的短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 课堂展示(10分钟)(1)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短文。

(2)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交流,提出改进建议。

6. 总结和评价(5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2)教师强调保护自然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青山不老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古代诗人杜甫的诗歌创作背景和主题,培养学生对杜甫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理解并分析杜甫的诗歌主题和意义;3.培养学生对杜甫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1.2.理解并分析杜甫的诗歌主题和意义;1.3.培养学生对杜甫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2.1.分析杜甫诗歌的深层含义;2.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杜甫的诗歌选集;3.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杜甫的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2.知识讲解(15分钟)2.1.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包括其经历的动荡时期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2.2.解读杜甫的代表作品,分析其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杜甫诗歌的内涵。

3.课文分析(20分钟)选择杜甫的一首诗歌进行详细分析,包括诗歌的结构、用词、意象等方面的讲解,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4.诗歌欣赏(15分钟)播放杜甫的诗歌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和节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5.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杜甫诗歌的主题和意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

6.展示和总结(10分钟)请学生代表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杜甫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五、课堂练习在课堂中穿插一些小练习,如填空、选择题等,检验学生对杜甫诗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杜甫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并撰写一篇读后感。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课堂反馈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青山不老说课稿引言概述:青山不老是一种传统的说课方式,它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青山不老说课稿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一、教学目标:1.1 帮助学生了解青山不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1.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1.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2.1 介绍青山不老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2.2 分析青山不老的文化意义和象征。

2.3 探讨青山不老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三、教学难点:3.1 解读青山不老的深层次内涵和哲学思想。

3.2 分析青山不老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和价值。

3.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青山不老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4.1 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青山不老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4.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青山不老的理解和感受。

4.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青山不老的相关角色,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5.1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和表达能力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5.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制作的相关作品,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5.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总结:通过青山不老说课稿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青山不老说课稿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标题:青山不老说课稿引言概述:青山不老是一种传统的说课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详细介绍青山不老说课稿的内容和结构,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说课。

一、说课稿的开头部分1.1 介绍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在开头部分,教师需要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1.2 引入话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或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1.3 激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或让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说课稿的教学内容部分2.1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需要明确指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要知识点。

2.2 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可以介绍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讲解、示范、实验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3 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如如何做笔记、如何复习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三、说课稿的教学过程部分3.1 教学步骤安排:教师需要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步骤安排,包括引入、讲解、练习等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跟随教学节奏。

3.2 互动与讨论: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3 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课稿的课堂管理部分4.1 学生情绪管理: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 课堂纪律管理:教师需要建立良好的课堂纪律,保持课堂秩序,确保教学效果。

4.3 学生表现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表现评价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

五、说课稿的结束部分5.1 总结和复习: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青山不老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青山不老的传说故事,并能够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青山不老的传说故事;2. 理解故事中的哲理和人生智慧;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的隐含意义;2. 运用故事中的哲理和人生智慧进行思量和讨论。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和投影仪;2. 青山不老的传说故事文本;3. 学生用书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如《白蛇传》、《牛郎织女》等,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青山不老这个故事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 阅读故事(15分钟)教师将青山不老的传说故事文本呈现在课件上,并带领学生一起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停下来,解释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

3.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讨论故事中的隐含意义、哲理和人生智慧。

教师可以赋予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你认为青山不老的意义是什么?”“你觉得故事中的主人公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品质?”等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预讨论,并记录下各组的观点。

4. 小组展示(15分钟)每一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或者进行补充。

教师要及时赋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引导学生思量更深层次的问题。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故事中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将这些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实际问题,鼓励学生思量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量,写一篇关于青山不老故事中哲理和人生智慧的文章。

要求文章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语言流畅。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中国古代传说故事,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青山不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课程的教材为《青山不老》。

该教材是一本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属于古代文学作品。

该课文以描写青山不老的传说为主题,通过对传说的描述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古人对于长寿、仙境的向往,以及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使学生了解青山不老的传说,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青山不老的传说,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从文本中领悟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传说,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2. 预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青山不老的传说的大致内容。

3. 阅读理解(20分钟)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4. 分析讨论(20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5. 文学鉴赏(20分钟)老师讲解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从文学的角度去欣赏和理解课文。

6. 总结归纳(10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辅助手段1. 教学PPT:用于呈现课程内容和相关图片。

2. 课堂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 阅读理解题目:用于检验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

4. 教学视频:用于展示相关的文学作品和文化背景。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等来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2. 作业评价: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语文《青山不老》说课稿

语文《青山不老》说课稿

语文《青山不老》说课稿正文:语文《青山不老》说课稿语文《青山不老》说课稿语文《青山不老》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x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青山不老》。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首先,我先说说教材。

)《青山不老》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用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课文虽然情节简单却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

二、教学目标我针对以上教材分析,以及学生的心理认知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能够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能理解词语的意思。

2、过程和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四、说教法学法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特点,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可能的发展水平,本节课我将采用的教法有:诵读品味法,合作讨论法和启发点拨法。

在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堂课我将采用以下五个环节来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伊始,我将这样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几张图,这是中国的晋西北,生命在这里遭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等怪物的严峻挑战,绿色更是难以寻觅。

然而,一位老人却用自己的双手打造了一座座青青的山。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青山不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内容为《青山不老》一课,该课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青山不老的传说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旨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以及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青山不老的传说故事;b. 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c. 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

2. 能力目标:a.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b. 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c.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b.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a. 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b. 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c.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a.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深层含义;b.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a. 多媒体投影仪;b. 教学PPT;c. 课件;d. 学生课本。

2. 材料准备:a.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b. 课堂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青山不老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2. 新课讲解(15分钟)a. 通过展示PPT,向学生介绍青山不老的传说故事,并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和寓意;b. 解释并讲解故事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c.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 合作学习(20分钟)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小组讨论和表演;b.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写出一个小结,分享给其他小组。

4. 拓展延伸(10分钟)a.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困境,会做出怎样的选择;b.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促进思考和交流。

5. 课堂练习(10分钟)发放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青山不老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理解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诗歌,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分类;2.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3. 进行诗歌创作。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和运用诗歌的意境;2. 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素材、黑板、彩色粉笔;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作文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古代山水画和一首古诗,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了解学生对古代文学的认知和感受。

2.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黑板,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分类,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

同时,教师还会解释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代诗歌进行分析,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并向全班汇报。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匡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艺术表现。

4. 诗歌创作(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由发挥,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主题或者词语作为创作的启示,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匡助学生提高创作水平。

5. 诗歌分享(10分钟)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诗歌朗读给全班听,或者将诗歌写在作文纸上展示给大家。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赋予肯定和鼓励,并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生所学知识和创作的成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量和反思本节课的学习体味。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诗歌整理好,写在作文纸上,并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八、板书设计【青山不老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分类;2.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3. 进行诗歌创作。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_说课稿青山不老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青山不老》这首古诗,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抒发情感的方式,并能够运用适当的朗读技巧朗读诗歌。

同时,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并能够准确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抒发情感的方式。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青山不老》的课文和相关的图片素材。

2. 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的朗读表演。

3. 课堂布置:准备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和播放一段轻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诗歌(15分钟)呈现《青山不老》的课文,先由教师朗读,然后让学生跟读。

教师解释生词和诗句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3. 分析诗歌(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抒发情感的方式。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山水意象和表达情感的手法。

4. 朗读表演(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表演。

首先,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技巧,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最后,每组选派一名学生进行现场表演,并用录音设备录制下来。

5. 欣赏和评价(15分钟)教师播放学生的朗读表演录音,并邀请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通过欣赏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并激发学习的动力。

6. 总结和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收获和进步。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古诗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板书内容)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青山不老》这首古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地朗读诗歌,并学会了欣赏和评价他人的朗读表演。

通过诗歌的学习,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得到了培养。

七、课后作业1. 背诵《青山不老》。

2. 阅读其他古诗,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青山不老》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 15 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了后代。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现了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人的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能为环保事业做些什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青山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以及创造奇迹的艰难历程。

(2)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体会老人的精神品质。

2. 教学难点体会“青山不老”的深刻含义,领悟老人的精神品质对学生的启示。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3. 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感受老人的精神品质。

4. 联系实际法: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思考自己能为环保事业做些什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青山不老》的语文一等奖说课稿

《青山不老》的语文一等奖说课稿

《青山不老》的语文一等奖说课稿《《青山不老》的语文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青山不老》的语文一等奖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青山不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组共有四篇课文。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

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从三维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知识能力目标认读生字词,能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认读、理解词语的意思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围绕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

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法,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质疑、讨论、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说课
——《青山不老》说课稿
新郑市梨河镇绰刘完全小学王治平
【基于标准的陈述】
《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句,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质疑、讨论、交流。

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安排为一课时。

文章语言生动优美,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的故事。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读中思考、感悟。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其主动性,让他们自主阅读、理解,最后读写结合,进行能力迁移,情感升华。

【学习目标】
1、认识“炕、虐、踞、淤”等生字,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等词语的意思;——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位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深刻含义。

——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决心。

2、难点: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深刻含义。

【评价方案】
1、“学习目标1”:自己借助学习工具,再通过读文,认清生字,读懂词语。

100%学生达标;——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2、“学习目标2”:通过不同方式的读文体会,深入合作探究,读悟结合、同学评价、教师点拨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出老人在大环境险恶,小环境艰辛的情况下,创造出“ 15年,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的奇迹。

至少80%的学生达标;——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3、“学习目标3”:通过深层次的读文,借助对课文段落的理解,帮助学生明白“青山是不会老的”深刻含义。

75%的学生达标。

——体现了语文的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导学与学习】
1、导学方法:根据课标提倡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以及六年级学生的阶段水平和本单元的重点及本课的特点,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质疑、讨论、交流。

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2、学习方法: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同时又因为有前一单元阅读教学作铺垫,学生有了一定的快速阅读基础。

所以,我会引导学生运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让课堂上有琅琅的书声、静静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充分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

按照“品读语言——表达感悟——积累语言”,让学生实实在在学语文,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相关的文字、图片或资料,重点文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导学流程】
为了完成导学目标,解决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我决定抓住“中心线索”来整体规划全文教学。

这个中心线索就是以“奇迹”为突破口,让学生认识奇迹——走进奇迹——感悟奇迹。

我会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读感知,初探奇迹”“潜心会文,感受奇迹”“呼应课题,探究中心”“总结全文,拓展延伸”五个环节来展开教学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院屋图片,创设情境:
问:“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小院子?”
(学生回答后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文字。


教师深情解说,创设情境:“这是多美的小院啊!……”
(1)大家自由读读这段话。

(2)老师和你们一起合作读好吗?(配乐,引读)窗外是……。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四周全是……风一吹……。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么美的小院子是谁的呢?他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小院,认识一下一位81岁的不凡老人。

他用十五年的时光在祖国晋西北默默地奉献自己的力量,用毕生的余热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

(板书课题: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图片的出示及教师的引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下面环节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另外,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生自由读以及与老师的合作读,初步完成“学习目标1、2”。

——凸显的是语文的工具性。


二、初读感知,初探奇迹。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文中找一找、划一划:老人究竟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
句段品析: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学生自由读文,并找、划相关文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完成“学习目标1”,初步完成“学习目标2”。

——凸显的是语文的工具性和部分人文性。


三、潜心会文,感受奇迹。

1.老人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1)老人工作的山沟的大环境-恶劣(板书:大环境——恶劣)
指导朗读:读出晋西北地区的荒芜、险恶
(2)老人居住的小环境-艰苦(板书:小环境——艰苦)
指导朗读:读出老人生活环境的孤独、忙碌、凄苦
(3)探讨人物的品质:老人的居住环境怎样?工作环境怎样?你感受到了什么?
2.老人为什么要创造这个奇迹?(板书:无私奉献造福人类)
引读第四段:
(设计意图: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更是一篇精致的微型教案。

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感受到老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奇迹的,展示的是老人什么样的
精神品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