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改造更新阐述
历史建筑遗产改扩建新旧关系探讨
历史建筑遗产改扩建新旧关系探讨1.研究内容和对象历史建筑遗产再利用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维持历史建筑遗产保存状态,局部进行修缮、加固。
另一种是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历史建筑遗产的环境,功能,形式,空间等进行改建或扩建。
在本文中,历史建筑遗产的改扩建指的是在原有建筑遗产的基础上或与原有建筑关系密切的空间范围内,对原有建筑功能进行补充或扩展而形成新的建筑单体的改造过程。
历史建筑遗产改扩建中“新老”建筑有四种连接方式,即新老”建筑分离,“新老”建筑相连,“新老”建筑交叉,“新”建筑包含于“老”建筑内。
由这四种连接方式的存在,决定了“新老”建筑之间的连接空间的类型分为外部開放空间连接,连接体连接,新旧建筑交叉连接,包含式连接四种。
而在本文中主要的研究对象便是“新老”建筑之间的实体连接空间。
2.研究意义在历史建筑改扩建的过程中,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新建筑,引入的新的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建筑风格等现代建筑语言,以及在历史建筑遗产中由于新元素的注入,如何协调整合二者之间的关系,方能不显得突兀,使二者和谐共生的问题。
而很少关注新建建筑与原有建筑遗产之间的连接空间,本文通过对新老建筑之间连接体的类型、功能、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探寻建筑遗产再利用中新旧元素的和谐共生关系,延续建筑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适应现代建筑的要求,使二者成为有机统一彼此互利的整体。
3.建筑遗产再利用中“新老”建筑连接体的功能3.1 引导性空间“新老”建筑之间的连接体往往位于新建筑与建筑遗产之间,最常见的便是将连接体用作引导性空间。
在水平方向上,连接体可作为廊道通过空间,水平方向上连接“新老”建筑,引导水平方向的人流。
在垂直方向上,在连接体内设置楼梯、电梯等垂直方向上的交通体,同时连接上下空间,引导垂直方向上的人流。
而往往,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交通功能共存于连接体内。
同时,通过一定的形体和立面的处理手法,例如凹凸变化,材质区分等,使连接体具有独特性,也可作为建筑遗产再利用中“新老”建筑的入口空间。
历史建筑的加固改造与修缮保护探讨
历史建筑的加固改造与修缮保护探讨历史建筑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和历史遗产,对于保护和修缮历史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历史建筑年代久远,结构老化,往往需要进行加固改造和修缮保护。
加固改造是指对历史建筑进行结构加固,以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
传统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技术标准和建筑规范,因此需要采用现代的工艺和材料进行加固改造。
加固改造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原建筑的原貌和风格,以保护历史建筑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加固改造可以通过增加横向和纵向连接件,修改原有结构,加强地基等方式来实现。
修缮保护是指对历史建筑进行维护和修复,以保持其原有的美观和完整性。
修缮保护包括外墙和屋顶的修复,木构件和石构件的修复,以及装饰和细部的修复等。
修缮保护的过程中需要尽量保留原有的材料和手工艺,以保持历史建筑的原汁原味。
修缮保护还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指南,以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在进行加固改造和修缮保护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工程技术要求。
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以了解建筑的结构和状况,确定需要加固改造和修缮保护的部位。
然后,需要制定详细的加固改造和修缮保护方案,包括材料选择、工程施工和质量控制等。
需要进行监督和检验,以确保加固改造和修缮保护按照方案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与此加固改造和修缮保护还需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统一。
历史建筑通常是一个城市的地标和景观,加固改造和修缮保护应尽量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在进行加固改造和修缮保护时,需要与城市规划和设计部门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合理的方案,并且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监督和指导。
加固改造和修缮保护是保护历史建筑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的技术和规范的操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历史建筑的结构安全性和外观的完整性,保护和传承历史和文化遗产。
加固改造和修缮保护还需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统一,以确保历史建筑在保护的同时能够与城市的发展相适应。
历史建筑的加固改造与修缮保护探讨
历史建筑的加固改造与修缮保护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历史建筑面临着加固改造与修缮保护的问题。
历史建筑作为城市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其加固改造和修缮保护工作,既要保证其文化遗产的完好性,又要满足城市现代化的需求,对于历史建筑的加固改造与修缮保护,需要有针对性的探讨和实践。
一、历史建筑的加固改造1. 增强结构稳定性历史建筑由于年代久远、结构老化,往往存在结构不稳定的问题,特别是在地震频发的地区更是如此。
加固改造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历史建筑的结构稳定性,通过加固建筑的主要承重构件,提高其抗震抗霪能力,保证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2. 保留原有风貌加固改造过程中,应尽量保留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和特色,不破坏历史建筑的整体风格和历史文化内涵。
可以通过局部加固、局部改造的方式,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并确保加固改造后的建筑依然能够展现其历史特色。
3.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加固改造过程中,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钢结构加固、碳纤维加固等技术,以提高历史建筑的结构安全性。
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对原有建筑的改动,实现加固改造与原有建筑的和谐统一。
二、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1. 材料选择与技术保护在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过程中,要选择符合历史建筑特点的修缮材料,如古建材、古砖等,并运用传统的施工技术,以保证修缮后的建筑符合历史时期的特色。
也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保护历史建筑中的雕刻、壁画、文物等文化遗产。
2. 文物保护与环境整治历史建筑修缮保护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历史建筑内的文物和古迹,并进行环境整治,提高历史建筑的环境质量。
通过环境整治、景观设计等手段,提升历史建筑周边环境,增强整体的文化氛围。
3. 历史建筑的合理利用修缮保护后的历史建筑,可以通过合理的利用方式,如文化展览、旅游观光等,增加其社会功能,提高其经济效益,保证历史建筑的永续发展。
通过合理的利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历史建筑,增强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历史文物建筑修缮思路阐述
历史文物建筑修缮思路阐述历史文物建筑是一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记忆,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力量的侵蚀,这些文物建筑逐渐老化,需要进行修缮。
然而,如何进行修缮,才能保护好这些文物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修缮目的文物建筑修缮的目的是保护文物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
因此,在修缮过程中,必须尊重历史和文化,保留原有的历史信息和文化特征。
同时,修缮也要考虑到文物建筑的使用需求和安全问题。
因此,在修缮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历史、文化、使用和安全等因素。
二、修缮原则1、保护原貌在修缮过程中,应尽量保护文物建筑的原貌,不得随意更改原有的结构和外观。
如果必须更改,应该尽可能还原历史信息和文化特征。
2、材料选择在修缮过程中,应选择符合历史时期和文化特征的材料进行修缮。
如果无法得到原材料,应该选择与原材料相似的材料进行修缮。
3、技术手法在修缮过程中,应该使用符合历史时期和文化特征的技术手法进行修缮。
如果无法掌握原有技术手法,应该尽可能还原原有技术手法。
4、安全保障在修缮过程中,应该注重安全保障。
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对文物建筑造成损害。
三、修缮程序1、勘察在修缮前,必须进行勘察。
勘察内容包括:文物建筑的历史信息、文化特征、结构状况、损坏情况等。
2、设计在勘察后,应该进行设计。
设计内容包括:修缮方案、修缮材料、修缮技术手法等。
3、施工在设计后,应该进行施工。
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且采取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对文物建筑造成损害。
4、验收在施工完成后,应该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修缮效果、安全情况等。
四、修缮注意事项1、尊重历史和文化在修缮过程中,必须尊重历史和文化,保留原有的历史信息和文化特征。
2、保护环境在施工过程中,应该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施工后应及时清理垃圾。
3、安全第一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第一。
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对文物建筑造成损害。
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
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更新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历史建筑是城市的骄傲和记忆,保护与利用它们,既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从历史建筑保护的意义、城市更新中的挑战以及历史建筑的利用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建筑保护的意义历史建筑作为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城市记忆。
它们是城市发展的见证和瑰宝,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保护历史建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历史建筑是城市文化的载体。
它们将过去的风貌、人文精神和审美观念传承给后人,是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体现了城市的文化多样性。
其次,历史建筑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建筑的存在为城市增添了历史深度和独特魅力,成为城市吸引人的标志之一。
保护历史建筑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再次,历史建筑是城市社区凝聚力的象征。
这些建筑物常常是社区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和活动中心,通过活化利用,可以促进社区内部关系的和谐稳定,增强居民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最后,历史建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通过保护和利用历史建筑,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节约,减少新建筑的开发压力,降低能源消耗,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更新中的挑战然而,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历史建筑的保护常常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挑战:首先,城市更新的迫切性。
城市更新往往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追求经济效益和更新速度,容易忽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
保护历史建筑需要耗费时间和资源,与城市更新的紧迫性相冲突。
其次,建筑技术和老化问题。
许多历史建筑已经存在了几十甚至上百年,建筑技术和材料的老化使得建筑结构和功能出现问题。
在保护历史建筑时,如何解决老化问题成为了一大难题。
再次,资金问题。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修复、维护和保障作为文化遗产的历史建筑持续发展的经费。
历史文化名城修复施工方案(建筑保护与风貌提升)精选两篇
《历史文化名城修复施工方案(建筑保护与风貌提升)》一、项目背景历史文化名城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建筑和风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和侵蚀。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形象,我们制定了本历史文化名城修复施工方案。
本项目位于[具体历史文化名城名称],该地区拥有众多的历史建筑、传统街区和文化景观。
这些建筑和景观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这些建筑和风貌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建筑老化、破损、风貌不协调等。
因此,本次修复施工的目标是通过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风貌的提升,恢复历史文化名城的原有风貌,展现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二、施工步骤1. 前期准备(1)组建专业的施工团队,包括建筑师、工程师、文物保护专家、施工人员等。
(2)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全面的勘察和评估,了解建筑的现状和问题,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3)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了解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和特点,为修复施工提供依据。
(4)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 建筑保护(1)对历史建筑进行加固和修缮,采用传统的建筑工艺和材料,确保建筑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
(2)对建筑的外观进行修复,恢复其原有风貌。
包括修复破损的墙体、门窗、屋顶等,重新粉刷建筑的外立面。
(3)对建筑内部进行装修和改造,保留原有建筑的特色和风格,同时满足现代使用功能的要求。
3. 风貌提升(1)对传统街区进行整治和改造,拆除违章建筑,清理垃圾和杂物,改善街区的环境。
(2)对街区的道路、人行道、排水系统等进行改造和升级,提高街区的交通便利性和舒适性。
(3)对街区的建筑外立面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采用传统的建筑风格和色彩,提升街区的整体风貌。
(4)在街区内设置文化景观和标识系统,展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魅力。
4. 后期维护(1)建立健全的后期维护机制,定期对历史建筑和风貌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长期稳定。
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建筑再利用
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建筑再利用随着城市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宜居环境的需求,城市更新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进行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和再利用历史建筑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更新中历史建筑再利用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历史建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历程,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因此,保护历史建筑不仅是对城市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城市文化传承的负责。
而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建筑再利用,可以有效地实现历史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的目标。
二、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益处1.文化价值的传承:历史建筑再利用能够将建筑的历史价值传承给后代,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2.经济效益的提升:历史建筑再利用有助于吸引游客和投资者,促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3.生态环境的保护:历史建筑再利用能够避免新建筑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历史建筑再利用的挑战与对策1.政策支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体系,为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提供有力保障。
2.专业团队的建设:培养建筑设计、文化遗产保护等专业人才,提高对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研究与实践水平。
3.社会参与:引导社会各界对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知,并鼓励公众参与保护行动。
4.创新思维:寻求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将历史建筑与现代功能相结合,实现再利用的最佳效果。
四、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经典案例1.伦敦塔桥:将原本废弃的铁路桥改造成露天公园,成为城市的地标景观,并提供给市民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
2.巴黎奥塞博物馆:旧铁路站改造而成,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博物馆,吸引大量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3.北京798艺术区:曾是军工厂,通过再利用成为艺术创意产业区,汇聚了国内外艺术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交流平台。
综上所述,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建筑再利用是一项既具有挑战性又充满潜力的工作。
古建筑街区改造方案
古建筑街区改造方案古建筑街区改造是一项重要的城市更新工作,旨在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形象和旅游业发展。
本文将对古建筑街区改造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古建筑街区改造方案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和修复已有的古建筑建筑物,并将其融入到现代城市的发展中。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复。
古建筑通常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城市的重要城市符号和文化遗产。
因此,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非常重要。
这包括进行建筑物的结构加固和修复,保护和修复建筑物的装饰和细节,以及保护和修复建筑物的周围环境和景观。
只有保护和修复古建筑,才能将其保存下来,并让人们能够欣赏到它们的独特之处。
其次,对古建筑进行功能转换和利用。
随着城市的发展,古建筑的原有功能可能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城市的需求。
因此,需要将古建筑的功能转换为适应现代需求的功能。
比如,将古建筑改造成为博物馆、艺术展览馆、文化中心或商业街区等。
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古建筑,还可以为城市的发展增添新的亮点和特色。
第三,提升古建筑街区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古建筑街区的整体形象和品质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城市的印象和感受。
因此,需要通过改善建筑物的外观和环境,提升古建筑街区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比如,改善建筑物的立面和屋顶,翻新和修复街区的街道和人行道,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和舒适度等。
最后,加强古建筑街区的管理和维护。
古建筑街区作为城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需要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维护。
这包括加强对古建筑街区的规划和设计,提供管理机构和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加强对古建筑街区的宣传和推广等。
只有加强古建筑街区的管理和维护,才能保证古建筑街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古建筑街区改造方案需要进行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进行功能转换和利用,提升整体形象和品质,加强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将古建筑街区发展成为城市的重要文化和旅游资源,并为城市的发展增添新的亮点和特色。
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
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历史建筑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艺术价值。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许多历史建筑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消失的威胁。
因此,对历史建筑进行有效的保护与修复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原则和方法。
一、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1. 文化传承:历史建筑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与修复历史建筑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2. 历史见证:每一座历史建筑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3. 艺术审美:历史建筑往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建筑技艺,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4. 旅游资源:历史建筑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二、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的原则1. 原真性原则:在保护与修复过程中,应尊重历史建筑的原貌,保持其原有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2. 最小干预原则:在不损害历史建筑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干预,避免过度修复导致的历史信息丢失。
3. 可逆性原则:修复措施应具有可逆性,以便未来的修复工作能够更加科学地进行。
4. 整体性原则:在考虑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复时,应将其置于所处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中,进行全面考量。
三、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的方法1. 调查研究:对历史建筑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了解其历史背景、建筑风格、结构特点等,为后续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依据。
2. 制定方案: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与修复方案,明确修复目标、方法和步骤。
3. 实施修复:按照方案的要求,采用专业的技术和材料进行修复工作,确保修复质量。
4. 监测维护:修复完成后,对历史建筑进行定期监测和维护,确保其长期稳定地保存下去。
总之,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遵循正确的原则和方法,才能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光彩。
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建筑保护
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建筑保护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历史建筑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近年来,城市更新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很多旧城区经过重新规划和重新设计后变得焕然一新,拥有更加现代化的风貌,但是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保护好历史建筑,使之与现代化的城市相融合,是一个重要的麻烦。
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来考虑。
首先,我们需要保留历史建筑的原貌,因为历史建筑是文化遗产的载体,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思想和文化。
其次,我们需要寻找一种平衡,用现代化的设计来改善历史建筑的使用条件,同时也不能过于改变历史建筑的构造。
最后,我们需要对历史建筑进行恰当的修复,保护它的建筑工艺和风格。
在历史建筑保护中,建筑师和修建者需要跨越文化、技术和科技的差异。
由于长久以来处于不同环境下,历史建筑可能面临一些不同的挑战,如建筑材料的损坏,空气污染和水资源紧缺等。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对历史建筑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分析它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它的结构特征和材料特性。
这将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历史建筑,并在修复和维护工作中提供支持。
其次,我们需要采用新的技术和材料来恢复和保护历史建筑。
例如,通过采用节能和环保材料,我们可以为历史建筑提供合适的维护方法,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最后,我们需要在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时保持谨慎。
保护历史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保护,所以我们不能过分强调现代化的设计和建筑工艺,也不能过度改变历史建筑的原貌,改变它的文化,这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事情。
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建筑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话题,需要我们采用更加深度的思维方式来解决。
我们需要以一种平衡的方式来保存历史建筑,让它们成为城市建设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又保持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
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建筑逐渐成为了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建筑不仅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历程,也承载着城市的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建筑难免会受到损坏,因此维护修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维护修缮的意义历史建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历程,也承载着城市的文化底蕴。
维护修缮历史建筑不仅是为了保护其结构和外观,更是为了传承和发扬城市的历史文化。
通过维护修缮,可以使历史建筑重新焕发生机,为城市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维护修缮的原则1、保持原貌维护修缮历史建筑必须保持其原貌,不得随意改变其结构、外观和历史特征。
在修缮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使用原材料和工艺,以保持其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
2、修旧如旧对于历史建筑,应当采取修旧如旧的策略。
在修缮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保留原有建筑的结构和材料,同时采用传统的工艺和技术进行修复,以保持其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
3、预防性保护为了防止历史建筑受到进一步的损坏,应当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
例如,加强日常巡查、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教育等,以提高历史建筑的保护水平。
三、维护修缮的措施1、资金保障为了确保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必须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政府应当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工作。
同时,也可以通过社会捐赠、基金会等形式筹集资金,以支持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工作。
2、技术支持为了确保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工作得以高质量地完成,必须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政府应当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维护修缮工作的技术水平。
同时,也可以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
3、公众参与为了增强公众对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认知和支持,必须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其中。
政府应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也可以通过举办公众听证会、征求公众意见等形式,增强公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历史建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以保护和传承。
老旧建筑的改造与更新
老旧建筑的改造与更新在我国众多的城市中,有很多老旧建筑存在,这些建筑大多建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格式单一、环境陈旧、设施老化、功能单一。
这些建筑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环保、节能、安全等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老旧建筑的改造与更新变得尤为重要。
I. 改造老旧建筑的意义首先,改造老旧建筑能够提高城市的文化形象与城市整体品质。
一些古老的建筑在历经风雨洗礼后,往往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文化价值。
然而,这些老建筑若不进行改造,难免会让城市变得市容陈旧、品质低劣。
其次,改造老旧建筑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的用地压力。
如今我国城市人口总体规模日益扩大,而用地却总是有限的。
要想满足规模不断扩大的市民对居住空间的需求,就必须合理规划、利用好土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需求,这就需要通过改造老旧建筑,来缓解城市的用地压力。
最后,改造老旧建筑能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老旧建筑的改造,不仅能够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利用价值,还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等环保方面功能,从而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II. 老旧建筑的改造方式那么,针对老旧建筑,如何进行改造呢?1.更新外观老旧建筑外观陈旧、破旧,是城市品质的一大短板。
更新老旧建筑外观,可以通过改变外墙贴面、粉刷、加装观赏设施等方式来完成。
2.内部改造内部改造是老旧建筑改造最重要的一环。
首先,需要重点改造老旧建筑的设施,更新家电、水电设备等。
此外,还可以对预制板房进行全面升级,改变原来单一功能的缺陷,更新老旧建筑的卫浴设施、照明系统等,增加老旧建筑的智能化储能装置等。
3.完善绿化完善老旧建筑园林绿化环境,有助于增强城市空间的美观性,可以提高居民的乐观情绪和居住体验,也是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III. 老旧建筑改造的不足尽管老旧建筑改造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1.缺乏综合设计方案老旧建筑改造,需要在设备设施、绿化环境、建筑结构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建筑与工业遗产保护历史建筑的再利用与改造
建筑与工业遗产保护历史建筑的再利用与改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对城市发展的需求,建筑与工业遗产的保护问题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历史建筑作为城市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但同时也面临着被废弃、拆除或被忽视的风险。
为了有效保护这些历史建筑,再利用与改造成为一种重要的方式。
历史建筑的再利用,即在保护其原始面貌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功能,对历史建筑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利用。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还可以让历史建筑与现代社会相互融合,发挥更大的价值。
首先,历史建筑的再利用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许多历史建筑由于年代久远或功能单一而面临无人问津的困境。
通过合理的改造,这些历史建筑可以焕发新的生机。
例如,将废弃的工业厂房改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保留了历史建筑的风貌,还促进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历史建筑的再利用与当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
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并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其次,历史建筑的再利用可以改善城市环境。
在城市化进程中,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而传统的历史建筑却愈发显得独特而珍贵。
将这些历史建筑进行修缮改造,结合现代功能,使其成为城市的地标或文化中心,不仅可以丰富城市的景观,还可以增加居民的美好生活体验。
例如,修复古老的建筑并将其改造成为博物馆、艺术中心或咖啡馆,既能展示历史文化,又能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
再次,历史建筑的再利用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历史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
通过对历史建筑的改造,可以创造更多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业态,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例如,在古老的城堡或庙宇中建设观光电梯、游客服务设施等,可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并带动周边经济的增长。
最后,历史建筑的再利用可以传承和弘扬文化遗产。
历史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传承和弘扬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场所精神-析历史街区更新改造
场所精神的延续——析历史街区更新改造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快速更新的背景下,历史建筑、街区的复兴方兴未艾。
与此同时,复兴也面临着地域特色消隐、历史文脉割断、精神内涵沦丧的难题。
为什么复兴后的历史街区流于形式和表面辉煌,如何保存当地特有的历史感、识别感和认同感,如何留住其地域与文化精神?而场所精神为古城河古建筑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从场所精神理论的内涵,场所精神理论与历史街区的关系,场所精神要素几个方面阐述,最后通过实例的分析来说明如何保存和延续历史街区的场所精神。
关键字:历史建筑场所精神更新与改造复兴后的历史建筑、街区中常出现地域特色消隐,人性空间失落,没有街区生活氛围等许多方面的问题。
历史建筑在今后的复兴中,如何继承城市原有的地方特色,如何延续原有的生活氛围,如何保持原有历史建筑的情趣,已经成为历史街区复兴中最核心最根本的议题。
在这样的前提下,场所精神理论进入我们的视野。
如果能够对场所精神理论的核心内涵做出剖析,能够对场所精神的理论有所理解,能够寻找到历史街区与场所精神理论之间的的结合点,那么,就能针对我国历史街区复兴中存在的不足,运用场所精神理论,结合我国历史街区复兴的现状问题,寻找到历史街区特色保持和延续的方法和策略,实现历史街区场所精神的延续。
一、场所精神场所精神一词源于拉丁文,它表达了一种始于古罗马时期的观念:任何“独立”存在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守护神,即任何事物都有独特而内在的精神和特性。
建筑学意义上的场所精神理论,它是真正系统地以现象学的观念和方法对空间和场所等问题进行研究而形成的建筑现象学理论,其形成是基于许多学者已有研究成果之上的。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将现象学运用于儿童对空间的概念研究,得出:体验事物是人的空间意识形成的基础,并由此建立起知觉图式理论。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成为了舒尔茨提出“存在空间”概念的基础。
凯文▪林奇以现象学的方法着重对城市空间进行研究,探索城市空间中的一些具体结构对城市意向性的影响,他指出:城市意象是个体头脑对外部环境归纳出的图像,是直接体验与过去经验记忆的共同产物。
浅谈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的施工要点——以上海某医院历史建筑修缮工程为例
浅谈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的施工要点——以上海某医院历史建筑修缮工程为例摘要:上海自1843年11月开埠以来,从一个不起眼的海边县城开设码头、划定租界、开办银行,再逐步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期间历经风雨沧桑,留下了许多风格各异的建筑,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缩影。
改革开放以来,在城市建设高速增长的同时,如何保护历史建筑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见证与印记,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让他重新展现原貌也成为了我们建设者的责任,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和建设参与者,作者通过对上海市一系列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工作。
今列举特色工程实例,简要阐述修旧如旧的技术与历史建筑再利用等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历史建筑价值体现优秀的历史建筑作为一种城市的文化遗产,见证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同时也见证了社会的进步,在现代城市建设和社会不断推进中,怎么让他们重获新生已成为当今政府、专家学者心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优秀历史建筑既不同于古代建筑和中华文明传统的技术工艺,也不同于现代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结构的构造体系。
尤其上海,可谓是万国建筑的博览会,展现了世界近代历史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和各自建筑的构造体系。
现在我们对历史建筑保护的目的是反映那些曾经在上海各个历史阶段留下的优秀建筑,并将他们重新融入现代化城市和社会发展之中,让优秀历史建筑原汁原味的显现在大众眼前。
为达到这一效果成为我们从事建筑装饰装修施工工程技术人员,在原建筑保护性改造和修缮的工作中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工程案例背景坐落在上海某著名医院内的八号楼,始建于1921年,由法国天主教会建造,建筑面积为3100平方米。
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属上海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整个建筑坐北朝南,连屋顶阁楼共三层,典型的哥特式晚期建筑,造型优美。
三、修缮原则与策略对于这一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在修护过程中应该从了解当时的历史阶段所处的思想、文化、艺术特点以及原始设计意图中着手,做好该建筑物的保护性维修和修复工作,在修护过程中要严格参照所在城市《历史建筑维修和保护条例》遵循“原状保留,整旧如旧”的原则,通过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采取保护和修复相结合的办法,尽最大可能保留建筑物的原有风貌。
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
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汇报人:日期:•引言•历史建筑保护现状与问题•历史建筑更新策略与方法目录•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中的技术应用•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政策与法规目录•结论与展望01引言背景与意义历史建筑是文化遗产01历史建筑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信息,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
保护历史建筑的意义02保护历史建筑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国家文化的软实力,还能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更新历史建筑的需求0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在保持其历史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修缮和改造,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
目的和任务本汇报旨在阐述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重要性,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推动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事业的健康发展。
任务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总结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经验教训,探讨科学合理的保护与更新模式,为政府决策部门、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汇报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国内外成功案例与经验借鉴、科学合理的保护与更新模式探讨、政策建议与发展展望等。
汇报将重点分析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
同时,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与经验借鉴,为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汇报范围02历史建筑保护现状与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历史建筑保护进行规范和管理。
法律法规各级政府建立了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将一些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历史建筑列入保护范围。
保护名录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如修缮、维护、改建等,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和利用。
保护措施保护现状存在问题保护意识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和民众对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保护意识。
历史文化街区建筑更新设计方法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建筑更新设计方法研究摘要:本文基于笔者曾经接触过的多个历史文化街区设计,积累一定的经验。
本文以历史文化街区建筑更新设计为研究对象,以实际操作的案例为基础,探讨了保护修缮、维修、改善、改造四种更新方法,尤其重点探讨了改善和改造中的多种实践手法。
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设计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建筑种类多样,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建筑、历史建筑、一般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种更新方法。
1 保护与修缮针对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建筑,主要的方法是“整旧如旧”,最大限度的保存历史的原真性,但是对于这类建筑的保护应该是动态的,应该赋予建筑新的功能,使其能够被合理的利用。
2 维修针对历史文化街区中的保护建筑和历史建筑,对于此类建筑在更新时,对其立面造型以维修为主,对于内部空间保持建筑原有的格局和空间肌理,为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可以增加相应的设备,例如照明设备、供水设备、采暖设备等等。
3 改善针对街区内部分历史建筑和与历史街区风貌无冲突的一般建筑,采用外部整修,内部改造,简化结构等措施。
大部分与历史风貌无冲突的一般建筑其立面采用现代材料,结构多为砖混或框架体系。
与传统建筑相比,这部分建筑使用方便,设施完善、结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但这部分建筑的高度一般在二到四层,尺度适宜,如果仔细分析还是可以找到和传统建筑可对话关系。
在建筑更新的过程中,如果将这部分建筑全部拆除重建势必会造成巨大的浪费。
从建筑使用价值角度来说。
这部分建筑多数建成时间短,结构稳定,它们的出现对街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已有资源,可以对其进行改造。
从街区居民的情感上来说,这些建筑多是由自己主持建造的,如果仅由于建筑风格等问题就要进行拆除,无论在情感上还是经济上都无法使他们接受。
因此,可以对这部分建筑进行改善,在避免浪费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历史建筑改建方案
历史建筑改建方案历史建筑的改建方案是为了保护、修复和更新这些重要的文化遗产,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功能。
改建历史建筑需要综合考虑文化、历史、社会和经济等因素,确保在保留其历史风貌和价值的同时,使其具有可持续和实用的功能。
在本文中,我将提出一个1000字的历史建筑改建方案。
首先,我将介绍该历史建筑的背景和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价值和潜力。
接着,我会阐述改建的目标和原则,以确保改建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然后,我将提出具体的改建方案,包括建筑结构的修复、功能的更新和空间的重新布局等。
最后,我会讨论改建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并提出实施该方案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
该历史建筑是一座位于城市中心的古老建筑,建于十九世纪,具有浓厚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它曾是一座贵族府邸,后来被改建成了办公楼。
然而,由于长期的使用和维护不善,建筑的结构和外观已经严重损坏,亟需修复和改建。
改建的目标是保护和恢复建筑的历史风貌,同时为其赋予现代化的功能,提供适用于商业、文化和社交活动的空间。
改建的原则是尽可能保留建筑的原有结构和元素,尊重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进行必要的修复和更新,以确保其可持续和实用的功能。
基于这些目标和原则,我提出以下的具体改建方案。
首先,需要对建筑的结构和外墙进行修复和加固,保证其安全和稳定。
其次,可以重新设计建筑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适应不同的功能需求。
例如,可以设立一个展览厅,用于展示该地区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吸引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此外,可以设立一些商业空间,用于办公、商店和餐饮等业态,促进经济发展和城市活力。
在设计和装饰方面,可以借鉴该建筑的历史风格,同时结合现代化的元素,创造出独特而具有吸引力的空间。
同时,还可以考虑在建筑周围增设一些公共空间,如花园和广场,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休闲和社交活动的场所。
实施该改建方案需要一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因此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时间表。
可以考虑向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方面争取资金和支持,并建立专门的管理团队负责改建的筹划和实施。
历史建筑的修缮方案
历史建筑的修缮方案历史建筑的修缮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历史建筑物逐渐受到破坏和衰退的影响。
为了保护和保存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修缮方案。
下面将提出一套修缮方案,以确保历史建筑物的保护和恢复。
首先,修复历史建筑物之前,必须进行一系列详细的研究和调查。
这包括历史资料的搜集、建筑结构的评估以及原始设计和建材的分析。
通过这些工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建筑物的历史和特点,为修缮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修缮方案应遵循“尽量保存,少做干预”的原则。
我们应尽量保留历史建筑物原有的结构、材料和装饰,以保持其真实性和独特性。
在进行修缮时,我们可以采用现代技术和材料来修复破损或缺失的部分,但应力求与原始建筑风格相符合。
第三,修缮方案还需要考虑历史建筑物的功能和可持续利用。
许多历史建筑物在历经百年的变迁后,逐渐失去了原本的功能。
为了保护这些建筑物,我们可以将它们改造成博物馆、艺术展览馆、图书馆或文化中心,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并为历史建筑物的保护提供可持续的来源。
第四,修缮方案需要确保历史建筑物的防火安全。
许多历史建筑物由于使用老旧的建筑材料和结构,易受火灾的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建筑物,我们可以在原有建筑结构基础上,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独立疏散通道和防火墙,以提高其火灾安全性。
第五,修缮方案还需要注重公众教育和参与。
历史建筑物的保护不仅仅是修复建筑本身,还需要加强公众对历史建筑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展览、讲座和导览等形式,向公众介绍历史建筑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并鼓励公众参与到修缮工作中来。
最后,修缮方案应制定完善的保护管理计划。
历史建筑物的修缮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过程,需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来负责。
这个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维护计划,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物的状况,及时修复和处理损坏或老化的部分,确保历史建筑物得到长期的保护。
总之,修缮历史建筑物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建筑本身的特点、和谐的融入现代社会、安全性、公众参与和长期的管理计划等因素。
文化遗产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文化遗产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文化遗产建筑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应该得到保护和尊重。
然而,如何在保护的同时进行更新和利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保护与更新的角度来探讨文化遗产建筑的价值与意义。
首先,文化遗产建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代表着历史的连续性和文化的多样性。
通过保护这些建筑,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宗教和艺术等方面的发展,为后人提供珍贵的资源和参考。
例如,古代的宫殿和城堡代表着君主制度的辉煌,而传统的庙宇和寺庙则体现了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保护这些建筑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加深对祖先智慧的敬意。
其次,文化遗产建筑的保护也与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许多文化遗产建筑位于历史悠久的城市中心,它们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不加以保护,这些建筑可能会受到自然破坏、人为侵害或城市拆迁的影响。
因此,保护这些建筑不仅能够保持城市的历史风貌,还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保护文化遗产建筑也是对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和过度开发的问题。
然而,仅仅保护文化遗产建筑还不足以实现其最大的价值。
更新也是保护的一种方式。
通过改造和利用这些建筑,可以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例如,将古老的仓库改建为现代的艺术中心,不仅可以保存历史痕迹,还可以为艺术创作提供场所和机会。
同样,将废弃的庙宇改造为文化教育中心,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更新还可以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因此,保护与更新可以相辅相成,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建筑的功能和价值。
然而,文化遗产建筑的保护与更新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资金的问题。
保护和更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对于一些规模较大、历史较久远的建筑来说,成本会更高。
政府、非营利组织和私人企业都可以成为资金的来源,但如何平衡利益和权益,让这些建筑得到持续的保护和更新,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建筑改造更新阐述
1964年5月,第一个具有国际性意义的宪章——《威尼斯宪章》由文物保护专家和建筑师等共同提出。
宪章对历史建筑进行了定义并设定了新的标准,认为历史古迹是以能见的某种文明或历史事件的城乡历史环境。
直至现在该宪章仍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处理国际文化遗产事务的准则。
1976年颁发的《内罗毕建议》,在《威尼斯宪章》对历史遗产的认识基础上将保护范围发展到“历史地段”,保护内容包括史前遗迹、历史城镇、老村庄遗迹相似的古迹群等。
其后的1987年美国编制的《华盛顿宪章》将保护范围扩大至“历史城镇”,明确提出保护历史建筑、街区及城镇的原则、目标和方法,并提出对于历史建筑等考虑保护与部分牺牲的态度。
中国知识写作网,包过。
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于历史建筑的理论研究开始关注到历史建筑保护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层面。
1999年,澳大利亚编制了《巴拉宪章》,依据本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提出“改造性再利用”的概念,强调对于历史建筑的改造应该注入“相容”的功能。
这一概念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
2003年国际颁发的《有关产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对产业遗产的概念、价值、保护措施等作了明确规定,为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改造更新提供了评价依据和标准。
一、产业类建筑改造的实践发展
随着历史保护思想、人文主义思想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产业遗存得到了更好更多的保护,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改造与更新也达到了全新的阶段。
设计师们利用创新的设计手罚,赋予了历史建筑新的生命。
产业类历史建筑不再是文明衰落的象征,而成为了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城市形象的多样化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魅力。
从全球范围来看,欧洲和北美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与地段保护工作比较成熟,有十多处工业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综合体改造模式。
1965年,美国的设计师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Halprin)在旧金山的吉拉德里广场(GhirardelliSquare)将一个巧克力工厂改造成为一个集娱乐、居住、餐饮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购物广场。
这是第一个产业建筑商业性再利用的成功案例,运用了建筑再循环理论。
该项目在改造之初就本着对原有产业建筑充分尊重的原则,并镶嵌一些现代设计元素,使得人们在享受娱乐服务的同时感受到建筑带来的历史底蕴。
很快,吉拉德里广场作为商业性改造的成功典范,在美国开始被大规模地效仿,比如波士顿昆西市场(QuincyMarket)改造,将码头仓库区改建为商业综合体,又如著名的旧金山渔人码头,将军工厂改建为展览中心。
这种改建模式甚至影响到世界的其它区域,比如澳洲的岩石区也是直接套用这种改造模式。
“阁楼”(LOFT)模式。
这种模式最早是美国自发式地探讨产业类历史建筑改造与更新,苏荷(SOHO)区的改造是一个典型案例。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纽约作为世界的艺术中心,许多艺术家租用了租金低廉的苏荷(SOHO)区的旧产业建筑,他们运用全新的设计思想和技术将
它们改造成适合自己工作和居住的多功能空间。
阁楼(LOFT)公寓充分利用旧产业建筑的大柱网大开间进行灵活多样的围合式分割布局,充分发挥产业建筑的高荷载承受能力。
新肯考迪亚码头的改造是历史建筑改造为公寓楼的成功范例。
综合区域模式改造。
鲁尔工业区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是将旧产业园改建为景观园区非常成功的例子。
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历时
4年将一个废弃颓败的旧工厂改造成一个综合休闲公园。
鲁尔工业区中还有许多将单体建筑、厂区群体建筑及设施以及区域等不同尺度层面的改造模式,例如将历史建筑改建为博物馆、展览馆的模式,还有将产业建筑中的大空间改造成多功能综合活动中心的模式、将很多建筑设施上设置餐饮空间模式等等。
二、产业类建筑改造的现实意义
1.生态价值的体现
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的物质原料约一半以上都用于建造各类建筑及辅助物,建筑业对环境污染比例达到三分之一,全球每年排出的温室气体中,有三分之一源于建筑整个生命周期所排放的。
可见,要减少建筑从建造到使用、再到最终解体的整个生命周期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量,最核心的是延长建筑的使用期限。
城市废弃的产业类建筑物质价值大于其功能寿命,对其进行改造再利用不仅比新建建筑成本节省许多,还免除了大量的拆除成本,节约了资源和能源。
2.自身的适宜性
产业类历史建筑代表着某一时期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结构,是城市产业历史文化的见证者。
虽然他们自身功能寿命大多完结,但是其空间具有很大的兼容性,其物质寿命和精神寿命仍在,这为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改造再利用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一方面,空间结构适宜。
产业厂区规模大,占地多,建筑单元之间又留有弹性空间,为整体规划提供很大的发挥空间。
厂房、仓库等产业建筑多为大跨度、大开间,非常适宜进行空间和功能区域的重新划分,创造出多样性和灵活性强的空间。
而且产业建筑结构荷载要求严格,其房屋安全质量较高,其结构都可以满足多种民用建筑的要求。
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类历史建筑体量庞大,在城市中成片存在,在城市空间形成历史街区形态,其特征明显具有很大的识别性,易成为该城市区域的中心。
若将这种历史地段成片开发,能产生良好的集聚效应,带动整个区域发展,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3.商业利益的吸引
大多废弃的产业建筑虽然功能寿命结束,但其物质寿命依然存活。
将产业类历史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赋予其新的功能,使其焕发新的活力,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拆除费用,而且节约了建设成本,缩短了建设时间。
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建筑再利用的成功实施还能带动该区域经济发展,其背后蕴藏的巨大商业利益吸引了很多开发商和设计师对其投入。
延伸知识:毕业论文的论证方法
选题确定,材料提炼之后,应研究论证方法。
即用材料说明题目,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正确。
为此,应遵循下述论证方法和逻辑规则。
1.论据必须真实可靠
论据是论证的基石,必须真实可靠论据来源于客观实际,是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客观事实,是反复推敲无懈可击的真货。
任何浮光掠影、金玉其外的材料是绝对不可取的。
2.不得采用循环论证法
循环论证就是用某个命题的自身来证明这个命题,自己证明自己,只是换个说法,这是不合逻辑规则的。
例如,用“人吃饭为了不饿’’这条道理来证明“人饿了就要吃饭”这种现象,就是循环论证。
3.论证要合乎逻辑
论据和论点存在着内在联系,文章应当揭示这种联系,得出合乎规律性的结论。
这种规律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就是真理。
揭示真理就是论文的使命。
如文章只凭观察和经验,将偶然的表面现象推断出某种论点或观点,则这种论点或观点是缺乏可靠性和可信性的。
例如,人们看到目前经济适用房销售情况很好,就说明今后销售情况也会好,这种凭表面观察来说问题就缺乏可信性。
只有论述了人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收入增加之后,再说明今后的销售前景才是合乎逻辑的、可信的。
4.论据要充足
顾炎武说,“孤证不立”,对写作论文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因为根据单独的或少数的事实来证明论题,
参考文献:
[1]中国知识写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