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幸福教育的理论内涵

合集下载

论幸福教育的内涵原则与实践路径

论幸福教育的内涵原则与实践路径

同时要 兼顾社 会 幸福 。
关键 词 : 幸福教 育 ; 原则; 路 径 中 图分类 号 : G7 1 2 文献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9 0 9 4 C ( 2 0 1 4) 1 2 — 0 0 4 4 — 0 3
; i i i i !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 ! ! ! i ! i i i ! ! i
: 黥 _ q }
i _ 0 露
d矗
誊崔 嚣曩
作 者 简 介 : 郑 中 原 , 南 京 特 殊 教 育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江 苏 南 京 , 2 1 0 0 3 8 ) 讲 师 ,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特 殊 教 育 管 理 ; 陈 浩 彬 ,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心
客观 实 践维 度 的 统一 , 幸 福 教 育 是 促 进 个 体 幸 福 心理 快 乐体 验 与 意义 实 现维 度 的统一 , 幸 福 教 育 是 促 进 个 体 幸 福 心 理 心 理 享 受 与 人 格 发 展 维 度
的统 一 . 幸 福 教 育 是 促 进 个 体 幸 福 心 理 个 人 幸 福
育 要 促 进 个 体 幸 福 心 理 四 个 维 度 的 均 衡 发 展 , 并



嬲鬻 露瓣
( 一) 幸 福 教 育 必 须 遵 循 客 观 性 原 则 。尽 管 幸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7 — 1 9
个 都不 能 少 ” ,假 若 少 了 一 个 或 是 某 一 个 维 度 有
的著 名 公式 B = f ( P, E ) , 其 含 义是 , 人 的行 为 ( B) 是

幸福与幸福教育的内涵探究

幸福与幸福教育的内涵探究

幸福与幸福教育的内涵探究幸福与幸福教育的内涵探究幸福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人们希望获得幸福的感觉。

而幸福教育则是为了帮助人们实现幸福的目标而开展的一种教育。

那么,什么是幸福?幸福教育具有哪些内涵?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幸福的定义幸福是一种感觉,它是指人们体验到的高兴、愉悦和满足的感觉。

幸福是人们自我感觉的产物,它的来源是多样的,有的人可能获得了财富和名誉,有的人可能获得了家庭和爱情的温馨,有的人可能通过帮助别人获得了幸福的感觉。

因此,幸福是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到的,但方式和来源却是各不相同的。

二、幸福教育的内涵1. 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幸福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包括了乐观、自信的心态,积极思考和行动等方面。

乐观的态度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强的面对困难和挫折,从而能够更加自信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意外和挑战。

而积极的思考和行动则可以支持我们的幸福感,从而让我们的生活感到更有意义和价值。

2. 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幸福教育还包括了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认识指的是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和了解自己的能力。

我们需要通过自我了解来找到自己的强项和劣势,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通过自我控制能力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让自己更加自信和自主。

3.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幸福感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我们得到肯定和支持,从而让我们感到愉悦和满足。

但同样的,不良的人际关系则会对我们的心理和生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特别是在幸福教育中,我们需要重视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培养。

4. 培养自我成长和发展在幸福教育中,我们也需要从思想,文化和知识等方面进行自我成长和发展。

这包括了良好的文化和知识素养,以及积极地思考和学习。

通过积极地思考和学习,我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还可以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特别是会对于提高幸福感起到很大的帮助。

总之,幸福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而幸福的感觉也来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幸福教育在这里心得体会

幸福教育在这里心得体会

在现代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幸福。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提出了“幸福教育”的理念,旨在让教育回归本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到幸福教育的实践中,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幸福教育的内涵幸福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的幸福成长为目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情感需求、兴趣爱好等方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成就感、归属感等正面情感体验。

幸福教育强调教育的个性化、人文化,倡导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引导学生,让教育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陪伴者和引路人。

二、幸福教育的实践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能力。

在幸福教育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实施个性化教育。

通过了解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2. 创设和谐课堂,营造幸福氛围课堂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教师应努力创设和谐、民主、充满爱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

3. 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幸福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培养。

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幸福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学科竞赛、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幸福教育”的实践探索

“幸福教育”的实践探索

---------------------------------------------------------------最新资料推荐------------------------------------------------------“幸福教育”的实践探索幸福教育的实践探索一、幸福教育的内涵幸福教育以关怀教育场景中每一个体生命质量为宗旨,把幸福作为价值之追求,统一在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中。

幸福教育要使师生在教育的过程中焕发出生命激情,体验求知快乐,同时还追求理想的教育效果,为幸福人生奠基,它是过程与结果相融合的教育理想境界,包含学生成长的幸福、教师职业的幸福。

学生成长的幸福,是指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体会到求知的快乐、被爱的温暖、受鼓励的力量,被肯定的自信等积极的心理感受。

幸福教育把教育的过程与结果统一起来,为学生积蓄起积极的心理能量,构建幸福人生的源泉。

教师职业的幸福,是指教师的育人理想得以实现的舒畅心理体验,它源于对育人成就的愉悦感受,具有精神性、持久性、给予性特点。

只有幸福的教师,才懂培养幸福的孩子。

现实中,育人过程常需教师透支心力,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萦绕不散。

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体现了对教育者生命质量的关怀,也是对学生幸福成长的根本呵护。

二、幸福教育的管理理念幸福教育的管理,源于组织行1 / 4为学的新理念――幸福管理。

这一理念从幸福的视角审视管理的终极之善。

就是充分利用和发挥每个人的智慧优势,协调组织资源,增进组织成员幸福最大化的机制运行过程。

①幸福管理是管理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既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它着眼于整合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面的发展目标,通过激发人的潜能,获得个人、群体、组织三方面的幸福,使人性达至善境地。

幸福管理整合管理与伦理思想,体现为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的完美结合。

它既追求管理中的刚性目标,又尊重人的本能、欲望、自尊和价值观;既实施刚性管理(即制度、法制、规章等管理),也注重柔性管理(即感情、人格、激励等),能使整个组织和悦相对,达到至善境界。

论幸福教育的理论内涵、发展向度与现实价值

论幸福教育的理论内涵、发展向度与现实价值

论 幸 福 教 育 的理 论 内涵 、 展 向度 与现 实 价 值 发
向 晶
( 东师范大学 华 课程与教学研 究所 , 上海 20 6 ) 0 02

要: 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实践领域、 教 育人的具体场所, 只有将幸福的感受从理念到 实
践的各个环节予以渗透 , 才有助于学生的精神品质在愉快、 欢乐、 积极 向上的教化体验 中获得 发展 , 学生的 自我价值 在 肯 定和对 生活 的热 爱 中追 求精神 的 卓越和 发展 。
理论内涵、 探索幸福教育的发展向度 , 以实现教育 幸福 的现实 价值 。 幸 福教育 的理 论 内涵 “ 幸福 ” 是 一 个 人 言 人 殊 的 老话 题 , 个 不 , 各


基金项 目: 江西省社会科学 规划 项 目(6 Y 9 。 0 J 0 )
收稿 日期 : 0 2 7—1 — 3 0 1 0
物 的 目的 , 才是 绝 对最后 的。看起 来 , 只有 幸福才
有 资格做 绝对 最后 的 , 我们 永 远 只是 为 了它本 身
而 选 取 它 ,而 绝 不 是 因 为 其 他 别 的 什
么 ” [(0 幸福 是 最 后 的 目的 , 只是 终 极 性 o2 P ” ]1 这 的表 现之 一 , 际 上 幸 福 之所 以能 够 成 为最 终 极 实 的 目的 , 在 于 其 是 “ 高 的善 ”, 最 高 的善 即 乃 最 而 人性 的完 成或实 现 。人做 了 自己认 为人 应该 为之 的合 目的性 的事 才 会 有 幸 福 感 , 即一 个, 得 到 了 ‘
( ) 福 一 幸 关 于幸福 的内涵 至少表 现在 以下 三个 方面 :
须经历幸福 的体验。对 “ 幸福教育” 这个概念可 能产生两 种理解 , 是把 幸 福 作 为 一种 有 待 于 教 一 给学生 的情感 内容 , 样 “ 福 教育 ” 是 “ 幸 这 幸 就 教 福 ” 二是 把幸福 当作 教育 过 程 中 的情 感 体 验 , ; 把 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 , 这样“ 幸福教育 ” 就是 “ 幸福 地教 ” 。这 两 种理 解 都 是 可 以成 立 的 。 但只有把这两个方向结合起来理解 , 幸福教育 ” “

幸福教育实践论

幸福教育实践论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幸福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具有幸福感的人。

本文从幸福教育的内涵、实践原则、实践路径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我国幸福教育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一、引言幸福教育是一种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具有幸福感的人。

幸福教育强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幸福,使教育成为学生幸福人生的基石。

在我国,幸福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从幸福教育的内涵、实践原则、实践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幸福教育的内涵1. 幸福教育的定义幸福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它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幸福感,使学生能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快乐、满足和成功。

2. 幸福教育的核心要素(1)全面发展:幸福教育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取得成就。

(3)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能力。

(4)心理健康: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

三、幸福教育的实践原则1. 以学生为本幸福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全面发展幸福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备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质。

3. 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个性化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取得成就。

4. 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幸福。

5. 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

四、幸福教育的实践路径1. 教育观念的转变(1)树立幸福教育理念,将幸福教育的目标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2)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将情感教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

“幸福教育”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尝试-精品文档

“幸福教育”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尝试-精品文档

“幸福教育”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尝试“平安教育,和谐教育,幸福教育”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努力践行的三大命题。

下面,我就“幸福教育” 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尝试,作一专题阐述,以飨读者。

一、幸福教育的内涵1.什么是幸福有一首歌曲叫“幸福在哪里?” ,对幸福的诠释是: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艰苦的劳动里⋯⋯幸福是在追求目标时,达成的理想状态和内心喜悦的一种激情。

当我们携手自爱、自尊、自强、自信时,我们就会常常体验幸福。

让别人得到和拥有幸福,往往也是自己最大、最久的幸福。

因此,幸福是指人们在感受到外部事物带给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

2.什么是幸福教育1990 年通过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宣称:教育是人的权利,教育应该造福于人,使人幸福。

“幸福”不仅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它同时也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

在当今这个“以人为本” 的社会里,幸福是人的追求,也是人的需要。

然而人的幸福的获得需要教育来实现。

21世纪的教育更倡导创造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现在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让更多的家长、学生因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拥有较高的生活和学业幸福指数;让教师因此而拥有较高的职业与成功幸福指数。

因此,幸福教育就是以人的情感培养为目标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能够创造幸福、拥有幸福的人。

二、幸福教育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尝试根据区教委的号召,我校在幸福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与尝试。

下面,从四方面阐述。

1.在工作上,以动力产生幸福工作是为了什么?不少人会说,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我还想补充说,我们要好好享受工作的过程,即幸福地工作。

作为学校来说,具体要做好以下三点:(1)帮助教职工树立幸福工作的目标。

工作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也就没有成功后的幸福感。

因此,我们引导教职工做到:设定目标并为实现它而计划你每日的活动;你百分之八十的效益来自你百分之二十的行动;明白自己要做的重点,把精力集中于那些与你目标一致的任务上。

我们每学期都要求管理干部、一线教师和辅教人员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不同方面制定学期工作目标,并努力地、创造性地去完成它。

幸福教育理念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渗透

幸福教育理念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渗透

幸福教育理念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渗透幸福教育是指一种以幸福为终极目标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幸福感、积极情感和健康心态,倡导以人为本、关爱关注的方式进行教育,强调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小学阶段,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亲近的人,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幸福教育理念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渗透。

一、幸福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幸福教育理念将幸福视为终极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幸福感和积极情感。

其核心内涵包括: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重视学生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倡导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重视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

幸福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要关注全面发展,关爱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快乐、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特点小学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亲近的人,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生正处在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在不断塑造中。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对象特殊性,小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对德育工作的影响尤为重要;二是教育内容广泛性,德育工作涵盖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品德修养、学业提升、心理健康等;三是教育方式多样性,小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班主任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德育工作;四是教育环境复杂性,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德育情况。

1.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幸福教育理念强调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应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

他们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身体素质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班主任还可以通过组织健康教育活动、关心学生的饮食和作息等方面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重视学生情感体验3.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4. 关注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幸福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应关注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浅析幸福教育的理念

浅析幸福教育的理念

浅析幸福教育的理念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教育也在不断地发生转变和进化。

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因此各种新教育理念不断涌现。

其中,幸福教育备受人们的关注和追捧。

本文就浅析幸福教育的理念。

什么是幸福教育幸福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它与传统教育不同之处在于,幸福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更注重学生整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它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如何在学校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而更是让学生拥有更高的幸福指数,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成长。

幸福教育的理念1. 以学生为本幸福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以学生为本。

幸福教育强调学校应当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建设适合学生成长的校园环境,充分珍视每一个学生的现实感受和心理变化。

2. 体现人文关怀幸福教育强调教育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

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有温暖的心灵和更高的亲近感,帮助学生更加平衡和健康地成长,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相互关爱的学校文化氛围。

3. 倡导全面发展幸福教育更要求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全面性需要出发,培养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尤为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潜力的挖掘和发掘。

4. 倡导尊重学生学生的尊严和权利是幸福教育的一个重要宗旨。

教育者应该关注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建立健康和谐的教与学关系,这是培育学生幸福感的重要保证。

幸福教育的实践体现幸福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1. 构建积极阳光的校园文化教育者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形成特色课程等多种形式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倡导校风的优良,营造一种积极阳光向上的学习氛围,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和快乐感受。

2. 引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幸福教育倡导坚持立德树人,引领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和意义,了解和揭示个人潜能,乐观自信地面对挑战和未来,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和个性发展。

3. 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幸福教育倡导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者应该注重实现教育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灵活性和个性化,丰富教育手段,借助多媒体、网络和其他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学习生活。

幸福教育观心得体会

幸福教育观心得体会

在当今社会,教育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追求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幸福感的培养。

幸福教育观应运而生,它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幸福的人生。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幸福教育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幸福教育的内涵幸福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幸福教育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幸福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幸福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心理健康。

3. 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幸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4.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幸福教育鼓励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具备持续发展的潜力。

二、幸福教育的实践1.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幸福教育的基础。

学校应营造和谐、温馨、充满爱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

2. 培养教师幸福教育理念:教师是幸福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幸福感。

因此,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树立幸福教育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实施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实施个性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4.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5.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6. 鼓励学生终身学习:学校应设立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具备持续发展的潜力。

幼儿园幸福成长:幸福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总结

幼儿园幸福成长:幸福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总结

幼儿园幸福成长:幸福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地改变和完善。

在幼儿园教育领域,幸福教育理论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幸福教育强调以幸福为导向,关注幼儿的情感、人格和心理健康发展,为幼儿提供一个愉快、快乐的成长环境,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幸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索总结。

一、幸福教育理论探索1.幸福教育理论的提出与内涵幸福教育理论的提出,是基于对传统教育理论的批判和反思,强调幸福是教育的本质目标。

幸福教育要求教育者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心理需求,促进其积极人格的形成,实现幼儿全面发展。

2.幸福教育内涵的解读幸福教育内涵主要包括幸福感知、幸福体验、幸福认知和幸福行为。

幼儿园幸福成长要求教育者通过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幼儿体验到幸福,培养其积极乐观的心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幸福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幸福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是以幸福理论为指导,结合幼儿园实际,创设符合幼儿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温馨、快乐、充满爱的成长空间。

二、幸福教育实践总结1.幸福保障的创设幼儿园幸福成长的实践中,首先要从环境创设和保障出发,为幼儿提供一个幸福的生活环境。

充分关注幼儿的生活细节,让幼儿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

2.幸福体验的引导幼儿园教育者要注重引导幼儿进行幸福体验,在游戏、故事、音乐等活动中,让幼儿感受到快乐和幸福,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3.幸福教育实践成效评估幸福教育实践的成效需要进行评估和总结。

可以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对幼儿的幸福感受和成长情况进行评估,为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提供依据。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在进行幼儿园幸福成长的幸福教育实践中,我认为关键是教育者的情感投入和责任心。

教育者要充分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善于倾听和关怀幼儿,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幼儿提供安全、温馨的成长环境。

我认为幸福教育理论和实践需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育人合力,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幸福。

幸福教育课心得体会总结(3篇)

幸福教育课心得体会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越来越高,而幸福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在我国,幸福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加了幸福教育课的学习,以下是我对幸福教育课的心得体会总结。

二、幸福教育的内涵1. 幸福教育的定义幸福教育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通过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创新能力等,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幸福教育的特点(1)以人为本:幸福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

(2)全面发展:幸福教育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快乐成长:幸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快乐情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4)和谐共生:幸福教育倡导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形成教育合力。

三、幸福教育课的学习体会1. 教师观念的转变通过学习幸福教育课,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陪伴者。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 教学方法的创新幸福教育课让我明白了,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创新。

我们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幸福教育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朋友、伙伴。

我们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 家庭教育的重视幸福教育课让我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我们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5. 社会资源的整合幸福教育课让我明白,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幸福教育的内涵及开展方法探究

小学幸福教育的内涵及开展方法探究

小学幸福教育的内涵及开展方法探究幸福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幸福感和快乐感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方法和理念。

在小学阶段进行幸福教育,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提高自信和适应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小学幸福教育的内涵及开展方法。

一、小学幸福教育的内涵1.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幸福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帮助孩子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这包括培养孩子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的能力,学会自我激励和调整心情,以及培养孩子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通过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增强他们的逆境应对能力和抗压能力。

2. 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幸福教育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

这包括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友善乐于助人的品质,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过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为孩子未来的人生和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培养自信和适应能力幸福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和适应能力。

这包括培养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认同和自信,以及培养学生适应新环境和变化的能力。

通过培养自信和适应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和变化,增强他们的信心和能力,实现自我发展和个性的全面提升。

4. 培养快乐感和幸福感幸福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快乐感和幸福感。

这包括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建立积极健康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以及培养学生的自我满足感和幸福感。

通过培养快乐感和幸福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拥有人生的满足感和快乐感,实现个人的幸福和成长。

二、小学幸福教育的开展方法1. 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开展幸福教育的基础。

学校应该创造积极向上、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校园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活动幸福教育需要通过体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幸福感。

浅谈幸福教育

浅谈幸福教育

实践幸福教育,创建幸福校园,为学生幸福添力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就是把学校作为学生人生幸福的起点,在学校享受幸福,并为其终生幸福和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必须努力实践幸福教育,切实创建和谐幸福校园。

一、幸福教育就是把幸福作为核心和终极价值理念的教育。

它指的是学校所设课程,都是学习创造幸福本领的课程,教育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崇高理想和美好道德品质;教育的过程是让学生享受到教育活动中学习的快乐,并得到幸福的体验。

简言之,就是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幸福,其过程及方式要学生享受幸福,其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创造幸福的本领。

二、幸福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呢?显而易见,就是为学生的幸福去实施教育。

①生活要幸福,吃住方便、服务周到、环境优美,学生如生活在花园中、乐园中。

人与人关系幸福和谐温馨文明,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宽容礼让,包容共进。

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终生能够创造幸福。

态度端正、目的明确,为自己的理想不甘落后,不甘沉沦,有正能量支撑,为此有顽强的毅力和奋发进取的意志。

③学习的过程是要享受幸福,主动性强、方法得当、快乐学习,没有思想压力,成绩提高的快,每位同学都有进步,每位同学都有发展和提高,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发展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特长。

快快乐乐学习,轻轻松松进步,健健康康的成长。

④全体教职工坚定幸福教育的信念,指导、引导、服务、教育学生去享受幸福、感悟幸福、体验幸福、激发幸福感、提高幸福指数。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让学生认识到有了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就能幸福的学习。

学习是件幸福快乐的事情,有了进步和提高就是非常幸福快乐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件充实幸福的事情。

自己的提高和进步,使家长感受到了幸福,使全家幸福安康。

有了知识和能力,就能终生创造幸福。

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幸福去展开。

⑤全体教职员工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在为学生创造幸福的同时感悟自己的幸福,胸怀学生、胸怀家长、心系社会,端正幸福的价值观念。

浅析幸福教育的理念_48

浅析幸福教育的理念_48

浅析幸福教育的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幸福教育作为一种新颖的教育理念被提了出来。

幸福教育是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解的深化和把握,既顺应了教育的本真意义,又折射了人性教育的回归。

幸福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模式,更是一种教育实践。

幸福教育是将教育与人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培育人的感情为目的,培养能够创造幸福、享有幸福的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

因此,在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必须全面透彻的理解幸福教育的理念,不断的推进幸福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与幸福(一)教育的含义。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二)幸福的概念。

何谓幸福,简言之就是人类的一种心理需求,是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是人们对自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状态的一种主观上满足的体验和感受。

(三)教育与幸福的关系1、教育是获得幸福的有效途径。

现实中每个人都向往幸福,都在追求着幸福,都希望能得到幸福。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获得幸福。

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体会、感受到幸福。

因此,教育是获得幸福的途径。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人们只有确立了正确的幸福观,才能端正自己对幸福的认识,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坚定不移的追求幸福的美好生活,实现人生的价值。

教育开拓人们的视野,是他们深刻的意识到幸福的生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还有精神上的满足,只有这两种生活状态都得到了满足才是幸福。

教育还能提升人们体验和感受幸福的能力。

幸福是一种需要去体验和感受的生活状态。

只有接受教育具备了体验和感受幸福的能力,才会有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的动力,最终获得幸福。

教育通过知识的传授帮助人们掌握追求幸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育还满足了人们的求知欲,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

浅析幸福教育的理念_48

浅析幸福教育的理念_48

浅析幸福教育的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幸福教育作为一种新颖的教育理念被提了出来。

幸福教育是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解的深化和把握,既顺应了教育的本真意义,又折射了人性教育的回归。

幸福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模式,更是一种教育实践。

幸福教育是将教育与人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培育人的感情为目的,培养能够创造幸福、享有幸福的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

因此,在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必须全面透彻的理解幸福教育的理念,不断的推进幸福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与幸福(一)教育的含义。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二)幸福的概念。

何谓幸福,简言之就是人类的一种心理需求,是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是人们对自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状态的一种主观上满足的体验和感受。

(三)教育与幸福的关系1、教育是获得幸福的有效途径。

现实中每个人都向往幸福,都在追求着幸福,都希望能得到幸福。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获得幸福。

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体会、感受到幸福。

因此,教育是获得幸福的途径。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人们只有确立了正确的幸福观,才能端正自己对幸福的认识,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坚定不移的追求幸福的美好生活,实现人生的价值。

教育开拓人们的视野,是他们深刻的意识到幸福的生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还有精神上的满足,只有这两种生活状态都得到了满足才是幸福。

教育还能提升人们体验和感受幸福的能力。

幸福是一种需要去体验和感受的生活状态。

只有接受教育具备了体验和感受幸福的能力,才会有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的动力,最终获得幸福。

教育通过知识的传授帮助人们掌握追求幸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育还满足了人们的求知欲,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

论幸福教育的内涵原则与实践路径

论幸福教育的内涵原则与实践路径

论幸福教育的内涵原则与实践路径作者:郑中原陈浩彬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4年第36期摘要:幸福教育是促进个体幸福心理主观—客观维度、快乐—意义维度、享受—发展维度、个人—社会维度之间统一与和谐发展的教育。

幸福教育应在遵循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以及发展性原则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知觉到什么是幸福;帮助学生发掘生活意义,领悟什么是幸福;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不断实现与超越自我;教育学生在实现个体幸福的同时要兼顾社会幸福。

关键词:幸福教育;原则;路径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12-0044-03一、幸福教育的理论内涵幸福教育是将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生命教育、管理教育以及文化教育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建立在幸福论的基础之上,从而让人们最大限度地在教育中真切感受幸福,又在幸福中切实获得教益的教育。

幸福教育是一种多维的、整体的、系统的教育。

幸福教育是促进个体幸福心理主观感受与客观实践维度的统一,幸福教育是促进个体幸福心理快乐体验与意义实现维度的统一,幸福教育是促进个体幸福心理心理享受与人格发展维度的统一,幸福教育是促进个体幸福心理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维度的统一。

若模仿拓朴心理学家勒温(K.Lewin)所提出的著名公式B=f(P,E),其含义是,人的行为(B)是个体的综合因素(P)和环境因素(E)的函数,那么,可以将幸福教育的理论内涵用下列公式来表示:HE=f(SO,HM,ED,PS)。

该公式的含义是,幸福教育(HE)就是幸福心理的主观—客观维度(SO)、快乐—意义维度(HM)、享受—发展维度(ED)、个人—社会维度(PS)之间的函数。

二、幸福教育应遵循的原则(一)幸福教育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

尽管幸福在最终形式上是一种主观体验,但是这种体验的产生却是以某种客观的外在标准为基础的。

个体当前所从事的重要活动是幸福体验产生的客观条件,幸福就是由这种短期、微小的生活目标达成的或者是个人需求获得满足之后逐步累积而成的。

小学幸福教育的内涵及开展方法探究

小学幸福教育的内涵及开展方法探究

小学幸福教育的内涵及开展方法探究幸福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旨在让学生了解自我,感受自己、别人、社会的异同,更好地去发现和尊重他人,建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

幸福教育,通过整体性的内容,结合积极心态,以及个体和社会环境发展的理念,对学生从心理、行为及品格上进行系统科学的教育,从根本上提升个人能力,改变整体文化环境,为孩子们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念,让他们在节俭、勤奋、乐观积极的小学教育中获得生活快乐。

一、幸福教育的内涵1、道德规范传播道德概念,坚持道德标准。

提出健全的道德观念,如真诚、善良、公平、勤俭、贞节、成就、诚实、忠实等,使幸福教育与道德教育合二为一,从而实现道德标准的提升。

2、态度价值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乐观、正义、诚实、务实、拼搏的价值取向。

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关心他人、宽容待人的仁爱态度,建立良好的精神世界,体现教育的高度价值,以期达到社会整体的幸福。

二、幸福教育的实施方式1、启发式教育以有形的实物、事件、情境等为媒介,由学生感受真实世界,通过启发思考进行探索,以全面、系统地普及科学知识。

2、活动式教育充分发挥活动教学的优势,能更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加快学习的进度,增进学生之间的情谊和相互尊重。

3、个性化教育以学生本身为核心行动者,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其发展基点,激发学生情感,增进学生认知、思考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拥有更大的成就满足感,成为自信开朗、社会责任感强的人才。

总结而言,幸福教育是一种以心为基础,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通过道德标准的传播,积极的价值观念的引导,优质的启发式、活动式、个性化教育的实施,使小学生得到正确的观念认识,为孩子们未来成长创造更加健康、积极美好的社会环境。

论幸福教育的理论内涵

论幸福教育的理论内涵

论幸福教育的理论内涵、发展向度与现实价值【摘要】学校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育人的具体场所,只有将幸福的感受从理念到实践的各个环节予以渗透,才有助于学生的精神品质在愉悦、积极向上的教化体验中获得发展,学生在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中追求精神的卓越和发展。

【关键词】幸福教育;理论内涵;发展向度;现实价值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人,引导人追寻幸福的生活。

幸福的获得需要教育,在走向幸福的过程中学生必须经历幸福的体验.对“幸福教育"这个概念可能产生两种理解,一是把幸福作为一种有待于教给学生的情感内容,这样“幸福教育”就是“教幸福”;二是把幸福当作教育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把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这样“幸福教育”就是“幸福地教”。

这两种理解都是可以成立的,但只有把这两个方向结合起来理解,“幸福教育”才能取得完整的意义。

幸福教育是为“人”的幸福的,教育不是主要与教师或学生某一方有关,它是师生双方的实践,所以没有教师方面“幸福地教",也就无法真正给学生“教幸福";反之,不能教学生幸福,教师实际上也不存在幸福地教。

因而,教育者必须充分领会幸福教育的理论内涵,探索幸福教育的发展向度,以实现教育幸福的现实价值。

一、幸福教育的理论内涵“幸福”,是一个人言人殊的老话题,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学术研究到世俗生活,都有十分丰富而又不同的看法。

幸福情感作为人所独有的积极情感,不仅是心里感受的,也是具有伦理意义的;不仅是感性的,也是深蕴理性内涵的。

(一)幸福关于幸福的内涵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幸福具有终极性.亚里士多德就曾经指出:“既然目的是多样的,而其中有一些是我们为了其他目的而选择的,例如钱财、长笛,总而言之是工具,那么显然,并非所有目的都是最后的目的。

只有最高的善才是某种最后的东西……总而言之,只有那种永远因自身而被选择,而绝不为他物的目的,才是绝对最后的。

看起来,只有幸福才有资格做绝对最后的,我们永远只是为了它本身而选取它,而绝不是因为其他别的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幸福教育的理论内涵、发展向度与现实价值【摘要】学校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育人的具体场所,只有将幸福的感受从理念到实践的各个环节予以渗透,才有助于学生的精神品质在愉悦、积极向上的教化体验中获得发展,学生在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中追求精神的卓越和发展。

【关键词】幸福教育;理论内涵;发展向度;现实价值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人,引导人追寻幸福的生活。

幸福的获得需要教育,在走向幸福的过程中学生必须经历幸福的体验。

对“幸福教育”这个概念可能产生两种理解,一是把幸福作为一种有待于教给学生的情感内容,这样“幸福教育”就是“教幸福”;二是把幸福当作教育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把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这样“幸福教育”就是“幸福地教”。

这两种理解都是可以成立的,但只有把这两个方向结合起来理解,“幸福教育”才能取得完整的意义。

幸福教育是为“人”的幸福的,教育不是主要与教师或学生某一方有关,它是师生双方的实践,所以没有教师方面“幸福地教”,也就无法真正给学生“教幸福”;反之,不能教学生幸福,教师实际上也不存在幸福地教。

因而,教育者必须充分领会幸福教育的理论内涵,探索幸福教育的发展向度,以实现教育幸福的现实价值。

一、幸福教育的理论内涵“幸福”,是一个人言人殊的老话题,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学术研究到世俗生活,都有十分丰富而又不同的看法。

幸福情感作为人所独有的积极情感,不仅是心里感受的,也是具有伦理意义的;不仅是感性的,也是深蕴理性内涵的。

(一)幸福关于幸福的内涵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幸福具有终极性。

亚里士多德就曾经指出:“既然目的是多样的,而其中有一些是我们为了其他目的而选择的,例如钱财、长笛,总而言之是工具,那么显然,并非所有目的都是最后的目的。

只有最高的善才是某种最后的东西……总而言之,只有那种永远因自身而被选择,而绝不为他物的目的,才是绝对最后的。

看起来,只有幸福才有资格做绝对最后的,我们永远只是为了它本身而选取它,而绝不是因为其他别的什么。

”幸福是最后的目的,这只是终极性的表现之一,实际上幸福之所以能够成为最终极的目的,乃在于其是“最高的善”。

而最高的善即人性的完成或实现。

人做了自己认为人应该为之的合目的性的事才会有幸福感,即一个人得到了幸福与其实现了人之为人的本质实质上是一回事。

所以终极性是价值性或价值的终极性。

其二,幸福具有动机性。

人之所以能在生活中克服千难万险,最根本的在于人有其精神动力或精神支柱。

幸福与快乐相比,都具有动机色彩,但前者对人的推动更恒久,力度更强。

原因在于快乐与生物性需要的满足相联系,而幸福与对真、善、美、圣等价值追求的超越性需要的满足相联系。

幸福即人之为人的本质的实现。

追求幸福是信徒对神性的追求,是政治信仰者为社会理想的献身行为,也是日常生活中免于计较或为超越物质牺牲的痛苦而付出的种种饱含自由意志的努力。

其三,幸福具有意义性。

快乐稍纵即逝,且具有“消费性”,即满足过程与快乐过程同始终;而幸福则不然,幸福感即意识到个体践行了为人的使命。

所以行动之前有憧憬的幸福,行动之中有崇高的感觉,行动之后有永远的欣慰。

幸福感的获得即是意义感的获得,所以一个人拥有幸福即拥有了生命的意义;又由于幸福与世界的终极相融通,个体会有拥有一切的充实。

由此观之,所谓意义性乃是幸福具有动机性的原因,而所谓意义性又是指人生的终极意义。

所以,意义性、动机性、终极性都证明幸福问题与对于幸福的追求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二)幸福教育校园生活是学生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生命质量,同时也造就了个体的生命质量。

因为,人怎样度过生命的日常方式,便决定人成为怎样的人。

学习是学生的核心生活,教育能否给他们幸福就成了他们整个生活是否幸福的主要标准,教育能否培养学生的幸福能力,也是关系到他们以后能否幸福地生活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因此,教育之于幸福不是外在的,而是教育本身的应有之义。

教育作为学生生活的主要部分,是学生成长的必需,从根本上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生活、追寻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

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个体的幸福,而幸福(由于其精神含量)又是一种必须通过教育去培养的能力。

幸福的获得靠教育,那么,获取幸福的教育也必须是幸福教育。

教育过程中有无数的经历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准备,每一段经历与体验都丰富着人生的下一步。

学生在学习中与往事遭遇,与未来重逢,有时喜有时悲,有时陷入深深的思索。

当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时,教育的真义便受到质问,不要在对未来幸福的憧憬中错失了今天的幸福。

幸福的教育教学生摆脱物质或现实的束缚,使自己从物欲的诱惑和名利的“召唤”中解脱出来,把生活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教学生去除精神观念的束缚,使自己从偏执与盲从中解脱出来,把人生提升到一个更美的境界;教学生如何在今天的幸福中继续明天的幸福追寻。

以一种高尚、文明、合理、幸福的方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思想得到深刻的转变,从而造就出快乐、健全、理智、幸福的人。

幸福既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就要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而仅仅通过合目的性来理解幸福的条件是有限的,不仅要关注幸福的获得,还必须关注追求幸福的方式,这就是幸福的“双重关注”,即不仅意识到结果的价值而且尤其意识到通向结果的行动的价值,不仅把结果看作幸福的生活而且尤其把行动看作幸福的生活。

只有使这一行动本身成为幸福的,才会有真正值得追求的幸福。

否则,极有可能的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丧失了幸福,用不幸的经历换取幸福的结果,或由不幸的体验得来不幸的苦果。

教育的世界是人的世界,教育的活动是生命个体的活动,充分展示生命潜能的活动才是幸福的活动。

具有幸福意义的教育过程应从学生本身出发,在尊重基本人性的前提下,使每个学生尽可能拥有最广阔的精神自由、最充分的个性张扬、最丰富的语言表达、最完整的幸福体验。

帮助每个学生最切实、最完整地实现这样的权利,才是幸福人生的根本所在。

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强调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文化修养的培养,尤其注重人性的塑造、理性的养成,强调理解与平等,个体的尊严、自由、责任和幸福权利等价值的体现。

为此,要求把学生的幸福体验、价值实现置于教育的首要地位,使幸福的感受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和每个环节之中,使整个教育环境幸福化。

在教育中,如果我们用心去营造一个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学生的幸福就有了切实的保障。

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与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教育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

当寄希望于一切教育活动以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困难、愿望、个性、创造力等为参照时,学生是幸福的;教育者以最纯朴、最敏锐、最强烈、最温柔、最真诚的情怀去对待每一位学生时,学生是幸福的;学生能够敞开封闭的心扉,以美的语言诗意地言说表达自己的疑问、好奇、不解、焦虑,表现自己的欢喜、快乐、兴奋、欣慰时,他们是幸福的;学生在成长中可能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被给予极大的宽容和最大的信赖时,他们是幸福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快愉、发现的惊奇、成长的快乐时,他们是幸福的;当学生体会高贵的眼泪中所蕴涵的同情与善良,当学生感悟雾霭虹霓下所隐藏的丑恶与阴暗,当学生了解世态风雷霹雳的挑战与考验,当学生认识人生的风风雨雨、生命之悲欢离合,从而增加必要的防御与抵抗的能力时,他们将会是幸福的。

觉察学生细微的进步与变化,给予学生不同的关注和期待,师生双方融合在同悲共欢的精神境界时,学生是幸福的,教师是幸福的,教育是幸福的。

培养幸福人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中,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让年轻一代在人性的光辉里,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二、幸福教育的发展向度教育即解放,体现了幸福教育的理想的价值追求。

教育不是驯化,教育也并非限制和压抑,追求幸福的教育在于解放:解放人的思维,解放人的灵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因此,学科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通过构建“弹性化教学方案”,搭建抽象的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独特认识过程交流的桥梁,建立学科知识领域与外部丰富多彩世界连接的通道,开启通向幸福之门。

(一)在学科教学设计方面将每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事先策划结合起来,构成“弹性化教学方案”,并在方案设计中为学生的自由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在方案中,也设定教学目标,目标的设定建立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状态的分析、对可能的期望发展分析的基础上,而不仅仅局限于认知,还涉及学生在本节课中可能达到的其他目标,可能获得的意外收获;给予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时,学生收获自由的含义;给予学生自由地言说与争论的空间时,学生收获独立的意义;给予学生不同的关注与期望时,学生收获人性的魅力;给予学生尊重与信任时,学生收获关爱的力量;给予学生宽容与乐观的期待时,学生收获尊重的价值;给予学生成长中所需的一切经历和体验时,学生收获幸福的人生。

“弹性区间”的教育目标,既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考虑到期望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

教学过程的设计重在如何开始、如何推进、如何转折等的全程关联式策划。

至于终点,何时戛然而止,并不是绝对的,重要的是水到渠成,关注的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层次的收益,注重的是每个学生的自身发展,而不硬性规定其步子大小与全班齐步行进。

通过难易程度、发展维度不同的作业、练习、活动体现过程的。

同时,过程设计还要策划教学行进中的教师活动、相应的学生活动以及师生间的互动方式,组织活动的形式与方法,并预测活动的效果和期望效果的假设,最终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这种教学方案较以往的方案来说,似乎线条要粗得多,留下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可变换的弹性目标,展示不同个体生命丰富性的空间和时间。

正是这些不确定性和可变因素的引入,使学科教学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才有可能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涌动与成长,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并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与发展。

(二)在学科教学内容方面在学科教学内容方面,还需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加工。

以结构为大单元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使学科的书本知识按其内在的逻辑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使贯穿教学的认知主线逐步条理化、系统化。

对同一知识结构进行教学时,可将其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教学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必须注重分析、解剖定理、公式、语法、时态、化学方程式等的形成过程,探究其根源,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推导过程,增加理解的深刻程度,从而能够在纵向上清清楚楚,横向上明明白白,整体上层次分明,做到运用自如,举一反三;克服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结论性学习弊端和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牢固的学科根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