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
(完整版)乐曲赏析《春江花月夜》
乐曲赏析《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初为琵琶曲《夕阳箫鼓》,后来有人感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诗句改名为《浔阳琵琶》或《浔阳夜月》,最终又借用《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的主题句定名为《春江花月夜》。
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将它改编为丝竹乐曲,又经解放后的多次整理,更臻完善,尤其中央民族乐团彭修文改编的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之诗情画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经常在国际乐坛上发出夺目的光彩。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平稳舒展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以及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了江南水乡的风姿仪态。
全曲分为十段,宛如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眼前。
乐曲在发展中运用了变奏(均以第一段素材为基础)、展衍(在原主题素材自由发挥)、合尾等结构方式,因此各段间既有多次对比又有多次统一;尽管每段旋律新的因素层出不穷、变化多端,从不同角度展示音乐的意境,但结尾处又多殊途同归于同一乐句,听起来自然和谐,有“一生万物”而“万物归一”之象,十段乐曲都配有富于诗意的小标题来引发人们产生联想。
1、江楼钟鼓。
夕阳西下,耳畔响起源自江头尽处的阵阵萧鼓。
接着优美如歌的主题旋律把一幅斜阳余辉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江上秀丽迷人景色呈现在眼前。
2、月上东山。
主题移高四度自由模进,有徐徐飘来的上升之感,将夜色朦胧,江清月白之意境表现出来。
3、风回曲水。
它基本上是第二段的变奏,曲调层层下旋又回升,增加了音乐的张力,描写了江风吹拂、流水回荡时泛舟游客的欢快心情。
4、花影层叠。
音乐在流动的过程中出现四个快疾的乐句,与前面悠扬的乐句呈较大的对比,好似江风习习,水中花影纷乱层叠,美不胜收。
5、水深云际。
琵琶、二胡和中胡先在低音区奏出醇厚深沉的音调,忽而八度跳越,琵琶悠然飘出轻柔透明的泛音,描写出”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之天水共长的壮阔景色。
《春江花月夜》名曲赏析4篇
《春江花月夜》名曲赏析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春江花月夜》名曲赏析4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春江花月夜听后感-作文
《春江花月夜》听后感古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民族器乐曲,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
更是我最喜爱的音乐之一,它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抒情乐曲。
它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一首词情婉恰的唯美抒情诗章。
在舒缓明快的旋律中,把我们带入春天夜晚那个静谧甜美天地。
时而委婉平静,时而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时而如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
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
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啊!瞧,月亮正从东山冉冉升起,小舟一叶静静地在江面荡漾着,和风微微吹拂,随风的杨柳轻飏着柔美,西岸的花影婆娑摇曳着温馨,万物浸润在袅袅的芬芳绮旎气息中。
让大自然将其迷人的艳丽、勃勃的生机、盎然的春意,一幅幅,一幕幕的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春江花月夜》最早叫《浔阳箫鼓》。
它原先并不是由多种民族乐器演奏的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曲,该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
尽管此曲与白诗无内在联系,但曲中的皎皎空中孤月轮等不少情景,却使人生发出诗意的联想。
后人依据乐曲的风格内容,更是直接借用了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作《春江花月夜》为该曲命名。
可见此曲确实富有诗情画意、典雅精致。
《春江花月夜》旋律古朴和谐、雍容典雅、节奏平稳、音韵舒展,用含蓄多姿的现实与浪漫相结合手法,表现了深远恢弘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与唯美的感染力。
《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构思非常巧妙精致,随着音乐主题的摇曳变化和起伏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恬淡,时而热烈奔放,将大自然更换不已胜景,变幻无穷的色彩一一呈现。
听到全曲高潮时,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层层递进,如春风鼓荡,激动人心。
这段音乐的描绘的是小舟归途,划船还家的欢快、桨击浪涌声响彻江面,达到了情绪意与境的顶峰。
随后音乐在快速中嘎然而止,继而回复到平静、轻柔之中,然后便转入尾声。
尾声的音乐是那样飘渺、悠长,表现出的人休渔息特别到位。
《春江花月夜》与《夕阳箫鼓》赏析
《春江花月夜》与《夕阳箫鼓》赏析引导语:夕阳箫鼓为古代汉族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此曲为琵琶曲中的大文套,由此曲改编的古筝曲名为《春江花月夜》,此曲最迟在十八世纪就流传在江南一带。
我们一起来学习《春江花月夜》与《夕阳箫鼓》赏析《春江花月夜》与《夕阳箫鼓》赏析《春江花月夜》朝代:唐代作者:张若虚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望相似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落月一作:落花)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
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片段1)。
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片段2)和“风回曲水”的意境。
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
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
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
《春江花月夜》简介
[键入文字]《春江花月夜》简介《春江花月夜》,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
它宛如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画卷,展示了在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娇容美貌,尽情地赞美了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大曲,名为《夕阳箫鼓》,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等。
1895 年,琵琶演奏家李芳园把它放在《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
1925 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首次将它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并借用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这个诗句主题,改名为《春江花月夜》。
解放后,我国音乐工作者罗忠镕、吴祖强、黎海英等,多次对它进行改编和整理,使得这首乐曲更臻完善,深受国内外听众的热烈欢迎。
1956 年,上海民族乐团访问联邦德国时,演奏了《春江花月夜》,一曲奏毕,掌声雷动。
演员们接连谢了四次幕,但观众们仍不罢休。
他们以德国最热烈的欢迎方式长时间敲打着椅子来表达他们对中国优美的传统音乐的喜爱。
《春江花月夜》全曲连同尾声共分十段。
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
前面九段都加了一个富于诗意的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欵乃归舟,使这首古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夺目的明珠。
《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
它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然而在每一段的结尾处大多采用了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
在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也叫换头合尾,它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
《春江花月夜》,这首用优美的旋律勾勒出来的山水音画,是那样地令人心醉。
这首1。
2023年《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2023年《春江花月夜》说课稿2023年《春江花月夜》说课稿1说教材1、《春江花月夜》选自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中的第二章的第二节,这是一首民族管乐曲。
2、它原是一首琵琶古曲,原名为《夕阳箫鼓》、《夕阳箫歌》等,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郑觐文、柳尧章首次将其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并改名为《春江花月夜》。
3、经过许多艺术家的精雕细刻,这首乐曲已成为我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4、这首乐曲,主要描绘了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上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的江南美景。
主要的乐器是琵琶、筝、箫等。
说学情我们高中的学生以前没有开设音乐欣赏课,所以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比较差,但对民族音乐欣赏的比较少,兴趣不浓。
说教法根据学生和音乐的特点,我能采用的教学方法的主要是: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有个性的联想,开发创新思维。
(音乐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只有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有个性的联想,才能进一步对音乐的理解,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往往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是不同的。
所以鼓励他们展开有个性的想象,只要确实是根据音乐想象的都是正确的。
这样不但能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还能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促进创新思维的开发。
)2、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音乐,处进对音乐的理解。
3、音画式教学法:根据音乐,我在电脑里画了几幅画,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具象的画面,让学生结合画面来理解音乐。
(我们的学生欣赏水平比较低,很难指把音乐和它所表现的意景联系起来,甚至有的学生还错误的认为只要是欣赏音乐就是听歌曲,有一次我给学生欣赏《梁祝》时,竟然有个学生问:“老师,怎么光有音乐没有人唱呢?”结合画面来欣赏音乐能够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让他们知道音乐还有这么丰富的表现力。
)说学法根据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可用讨论法、分析法、想象法。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我确立了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熟悉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了解民族音乐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浅论民乐《春江花月夜》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异同之处
《春江花月夜》的标题给人“春江花好,月夜静美”心理暗示,但民乐中的《春江花月夜》和唐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两者首先在作品源流、题目意义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1.大同国乐会丝竹合奏曲《春江花月夜》
现在广为流传的丝竹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的曲名和各段小标题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大同国乐会创始人郑觐文拟订,曲谱由柳尧章先生改编自琵琶曲《浔阳夜月》。据当代著名琵琶演奏家林石城先生考证,“《春江花月夜》的旋律,来自琵琶传统古曲《夕阳箫鼓》”[1]。现存最早的琵琶独奏《夕阳箫鼓》曲谱被收录在成书于清乾隆、嘉庆年间的《鞠士林琵琶谱》手抄本中;稍后在成书于1842年的张兼山的《檀槽集琵琶谱》、1875年的吴畹卿手抄琵琶谱以及成书于清道光、光绪年间(具体年份不详)的《陈子敬琵琶谱》手抄本都中也收录了该曲谱;1895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国将其收入所编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又称《李芳园琵琶谱》)中,为强调其为琵琶曲目,将《夕阳箫鼓》更名为《浔阳琵琶》;汪昱庭先生在《汪昱庭琵琶谱》手抄本中将此曲更名为《浔阳月夜》;1923年大同国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根据琵琶曲《浔阳月夜》改编成丝竹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在沈浩初1927年出版的《养正轩琵琶谱》中,该曲谱仍然称为《夕阳箫鼓》。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在诗歌领域,《春江花月夜》为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关于该题的创制者为谁,一说为陈后主,另一说为隋炀帝,目前尚无定论。乐府旧题《春江花月夜》历来备受文人青睐,仅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除收录了张若虚所做《春江花月夜》外,另外还收录了隋炀帝所做《春江花月夜》二首、诸葛颖所做《春江花月夜》一首、张子容所做《春江花月夜》二首、温庭筠所做《春江花月夜》一首,因这些《春江花月夜》的艺术成就远不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故提到诗歌《春江花月夜》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编钟曲《春江花月夜》简介
编钟曲《春江花月夜》简介古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民族器乐曲,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
它籍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荣华,水光云影奇诡变幻,这一情状皆可宣之于乐,以传其神,而合其志精湛音乐诗画,深刻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广阔胸襟和刚直不阿的高尚情操。
音质朴柔美,细腻流丽,形象真切生动,表现了江南水乡月夜的迷人景色和泛舟人的怡然自得、恬静闲适的心情。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叫《夕阳箫鼓》,见于已故琵琶演奏家吴婉卿1875年的手抄本。
至1895 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国收入所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工尺谱本)中,更名为《浔阳琵琶》,这时乐曲已发展为十段,由李芳园分段标以“夕阳箫鼓、花蕊布迥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干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十个词藻华丽的小标题。
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根据汪昱庭的传谱《浔阳夜月》为蓝本改编成丝竹合奏曲,并借用古乐府诗题改名为《春江花月夜》。
改编后也有十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舟唱晚、洄澜拍岸、棹鸣远濑、唉乃归舟、尾声。
这时乐曲意境已不再是“春江花朝秋月夜”的秋意晚江、离愁别绪。
它剔除了《琵琶行》中的沦落人飘零天涯的落寞与失意,而将曲意专注在“春、江、花、月、夜”这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上,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之境。
改编以后乐曲有很多种版本,但大同小异,是同一乐曲衍生而来。
以后又有人将曲名改为《浔阳月夜》、《浔阳曲》。
乐曲以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的诗意“寻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芦花秋瑟瑟”相联系而成曲的。
虽然标题与《琵琶行》中诗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洒还独倾”相似。
但乐曲情趣已超脱“枫叶芦花秋瑟瑟”的秋意晚江别,而强调了“春江花月夜”的春意江夜美。
《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大多较为典雅、轻快、细腻、流畅,并具有绵延起伏和级进等特点。
春节的传统乐曲春江花月夜等
春节的传统乐曲春江花月夜等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球华人共同庆贺的节日。
在这个喜庆祥和的节日里,人们会聚在一起,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而传统乐曲则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春江花月夜》了。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杨洪基创作的一首琵琶曲,曲调优美动听,旋律协调,表达了作者对春江美景的赞美之情。
这首曲子通过琴音的起伏和抒情的演奏,将人们引入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江花月夜的世界。
在旋律上,《春江花月夜》融汇了中国古代音乐的精华,糅合了古琴、古筝等传统乐器的特色。
乐曲透露出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让人们深感独特的艺术魅力。
同时,它的节奏欢快流畅,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让人陶醉在其中。
而在曲调中,曲作者将春江的花、月、夜作为三个独特的元素,将其融入到乐曲中,使其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调。
春江的花朵在音乐中绽放,月亮轻轻地舞动,星星在夜空中闪烁,使得整首曲子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引人入胜。
除了曲调和旋律,乐曲的演奏方式也是《春江花月夜》的特色之一。
演奏时,演奏者需要用琵琶的指法和技巧来表现出江河的优美流畅。
他们需要通过手指的轻松滑动,结合拨弦等技巧,才能准确地表达出春江的壮丽景色。
不仅如此,《春江花月夜》也被广泛应用于舞蹈、影视等多个艺术领域。
在春节期间,很多节目和舞台剧都会选取这首乐曲作为背景音乐,以展现出浓厚的春意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通过《春江花月夜》,我们深入感受到了中国传统乐曲在春节期间的重要性。
它不仅是一种极具艺术性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连接过去和现在、传承和发展的纽带。
它让人们在欢庆春节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总之,春江花月夜作为春节期间的传统乐曲,凭借其优美的旋律、情感丰富的表达以及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成为了中国乐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既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瑰宝,也是春节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我们在这个春节里,沉浸在《春江花月夜》的音乐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共同庆贺新年的到来。
《春江花月夜》中的民族艺术特色
《春江花月夜》中的民族艺术特色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辉煌灿烂文明的民族,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留下了经过历史积淀的音乐文化。
在辉煌灿烂的音乐文化中,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与情感的经典古曲,是民族音乐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春江花月夜》又名《夕阳箫鼓》,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和韵味的名曲,是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曲,在《今乐考证》“江南派琵琶曲目补”中收录了《夕阳箫鼓》的曲名,称为“中曲”。
至今据考证最早的曲谱是1843年张兼山手抄琵琶谱中《檀槽集》中的《夕阳箫歌》,《夕阳箫歌》分为三小段,没有标题。
鞠士林手抄琵琶谱中的《夕阳箫鼓》分为七小段,也没有标题。
李芳园琵琶谱中改名为《浔阳琵琶》分为十小段,有标题。
1925年,上海大通乐会的柳尧章将《浔阳月夜》改编为丝竹乐合奏曲。
大同乐会会长郑觐文改名为《春江花月夜》分十小段,且有标题。
《春江花月夜》的标题向来多有争议,可靠的考证是南朝乐府歌曲曲名或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春江华朝秋月夜”的诗句。
也有一些音乐家认为《春江花月夜》是描写黄浦江景色的,“春江”指黄浦江,因为黄浦江又称“春申江”,简称“春江”或“申江”。
后经长期多次的整理与改编,日臻完美,流传至今。
1982年,著名音乐家、教育家、作曲家黎英海把《春江花月夜》改编为钢琴曲发表于中国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上。
后成为华人钢琴演奏家刘诗昆、殷承宗音乐会的经典曲目,也使这首著名的中国古典乐曲为更多的人所熟知。
《春江花月夜》还先后被刘庄改编为木管五重奏,被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
一中国古典诗歌文化对音乐的影响中国的音乐作品以及乐器形式,无论是内容以及表现形式都是深深地扎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根基上,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价值都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缩影。
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受多方面的影响。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诗歌是影响最为深远的民族文化。
诗歌的主题一般是歌颂友情、爱情,赞美自然,抒发个人情感。
古曲春江花月夜赏析
古曲春江花月夜赏析《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古曲。
《春江花月夜》早于一百二十多年前就以《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流传民间(曲名见1864年前成书的《今乐考证》,清代姚燮所著)。
在民族器乐曲中,有一首与文学结合得非常完美的作品——《春江花月夜》。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春江花月夜》用了五个互不相干的单音名词作为诗的题目,便把一幅人间至美的景色展现出来,而使这首诗成为了千古绝唱。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借原诗的意境进行演绎,用柔美委婉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出良辰美景,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
该曲先后被黎英海改编为钢琴曲,刘庄改编为森管五重奏,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
全曲为民族器乐中最常见的多段体结构。
一、春江花月夜简介《春江花月夜》源于一首名为《夕阳箫鼓》的琵琶文套大曲。
1895年,琵琶演奏家李芳园将此曲更名为《浔阳琵琶》,收入《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之中,并立了十个小标题:夕阳箫鼓、花蕊散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
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首次将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并揉合了张若虚、白居易两篇名诗的意境,提高了乐曲的艺术表现力。
改编后也有十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舟唱晚、洄澜拍岸、棹鸣远濑、唉乃归舟、尾声。
这时乐曲意境已不再是“春江花朝秋月夜”的秋意晚江、离愁别绪,它剔除了前作中沦落人飘零天涯的落寞与失意,而将曲意专注在“春、江、花、月、夜”这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上,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之境。
二、全曲解析原曲《夕阳箫鼓》因用音色清脆明亮的琵琶演奏,表现力很强,声音很具穿透力,是一首著名的文曲。
但是琵琶的演奏指法熟练掌握的人很少,后来经改编的丝竹演奏的《春江花月夜》不仅更富有表现力,而且去除了原琵琶曲中表达江上思妇哀怨离愁的主题。
古筝《春江花月夜》赏析
古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民族器乐曲,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
它籍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荣华。
水光云影奇诡变幻。
这一情状皆可宣之于乐,以传其神,而合其志精湛音乐诗画,深刻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广阔胸襟和刚直不阿的高尚情操。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着名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叫《夕阳筲鼓》.古筝独奏曲《春江花月夜》的移植,是以琵琶独奏曲《夕阳筲鼓》为依据,先从曲调入手,在取其精化的原则下集中发展。
古曲《春江花月夜》气韵优雅,刻画入微,既有继承,又有出新,于悠扬秀美中见气势,于优美抒情中见豪放,音乐丰满,起伏有致,富于形象,耐人寻味,不愧为万世流芳之本。
夜色中,江水静静的,呜咽着向天尽头淌去,渐渐的融入了无边的黑暗中。
刹那间,月伴潮生,世界瞬间明朗起来了。
明朗的月,明朗的水,却自是美的朦胧,美的让人心疼。
置身其中,一丝忧郁便不知不觉的渗遍周身,无法自拔,也不愿自拔。
月轻柔的为江披上银纱,江便高兴了,孩子似的,炫耀着跃向前去。
水和月,永远是各自的宠儿。
有了月,水更活泼;有了水,月更清丽。
江天一色,格外的明净。
婉转的江绕过水中小汀。
银色的月光下,一片静谧而又生机勃勃。
花草似乎都睡去了,但你听啊,空气中充满了她们的窃窃私语和低声笑谈。
看啊,那一片似雪的锦绣,是花海吧,因为空气中漫是馥郁。
没法看出是什么花,月给了她们一袭面纱。
不过也好,花都是美的,朦胧的花更是美的。
流水载起落花,凄美之外别有一番柔情。
雪样的花林,温柔的流水,恋人般的般配。
月使得世界变的精致,也使世界变的朦胧。
河畔上那片洁白柔软的沙滩清梦般的虚无,却又难以置信的真实。
这月,这花,这水,构成了这春夜。
天和地都沉默,寂静中别有一番威严,慈父般的宠着这月,这江,这花,这夜。
有多久了?我在这儿看夜?几千年?亦或几万年?想不起了,太久了。
这亘古未变的夜!人生匆匆,几番沉浮,早已物是人非。
可还记得是谁第一次望月兴叹?是谁第一次赞叹这江天一色的景致?又是谁第一次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都不记得了,太久啦人生代代,几经更迭。
《春江花月夜(古曲)》歌词 音乐欣赏02
《春江花月夜(古曲)》歌词音乐欣赏02
春江花月夜(古曲)
·春江花月夜词:王健中国古曲江楼上独凭澜听种鼓声传袅袅娜娜散入那落霞斑斓一江春水缓缓流四野悄无人惟有淡淡袭来薄雾轻烟看---- 月上东山天宇云开雾散云开雾散光徽照山川千点万点千点万点撒在江面恰似银鳞闪闪惊起了江滩一只宿雁呼楞楞飞过了对面的杨柳岸听---- 清风吹来竹枝摇摇得花影零乱幽香飘散何人吹弄笛声萧声萧声笛声和着水面自在悠然艾乃韵远漂向那水云深处芦狄岸边惟有渔火点点伴着人儿安眠春江花月夜怎不叫
人流连
以上就是关于春江花月夜(古曲)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中国艺术歌曲《春江花月夜》艺术特色分析
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分析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根据同名民族管弦乐改编而成。
作品从创作体裁、曲式结构、演唱方法和伴奏形式等方面,将中西方的音乐元素和审美意识融会贯通,用声乐艺术和高超西化的花腔演唱技巧诠释中国古典名曲,创造出十分新颖独特的演绎效果,使之成为艺术歌曲民族化的经典之作,彰显了中国艺术歌曲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选材民族经典化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七言诗《春江花月夜》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长诗以自然美、哲理美、人情美以及艺术形式美而受到人们的特别重视,成为诗歌撰写的范本。
诗歌《春江花月夜》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富有哲理意味,诗人将自身内在的真情实感溶浸在春江月色的美景之中,营造出一个心物交感、情景相生、时空叠合、虚实互补、空明纯美的诗歌意境。
奇妙的艺术境界令人探索不尽,玩味无穷,为后人传送不已,获得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上海民乐团“大同乐会”的柳尧章约在1923年将著名的琵琶古曲《夕阳箫鼓》改编成民族管弦乐合奏曲,郑觐文认为此曲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意境非常吻合,便建议改名为《春江花月夜》,并标注了10个提示音乐内容的文字小标题。
这一创举使这首抒情写意的民族管弦乐插上令人心驰神往的名作诗题的翅膀,升腾得更高更远,大大提升了改编后民族管弦乐的艺术效果和影响力。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1](P235)全曲宛如“一副气韵生动,笔触秀丽的山水长卷”[2](P125)引人入胜,深受国内外听众的青睐与珍爱。
在世界音乐文化相互渗透,人们精神生活需求多元化的今天,用现代人的观念和新的创作手法使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不断更新发展,广泛长远的流传下去,对中国传统音乐精华进行创造性的改编,我国作曲家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与贡献。
乐曲先后由黎英海改编为钢琴曲,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乐诗,刘庄改编为木管五重奏。
春江花月夜曲子赏析
3、风回曲水 第三段,曲子的旋律又渐渐下旋,而后又逐渐上升,若江风习习,曲水徘徊转绕芳甸的景色。意境中,风的轻柔与水的婉转都在丝竹的韵律中了。
8、棹鸣远濑 曲子音乐呈反复式递升,古筝的声音,如江水的流动,又如归舟的桨棹划动水的声音,古筝的声音也曲慢而快,表现了波浪层涌和橹声由远渐近的意境。如在月下归舟摇棹,尽揽月下江色。
9、唉乃归舟 全曲再一次达到高潮。在古筝和琵琶音的衬托下的乐队合奏,旋律由慢渐快,由弱渐强,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阵阵,由远而近的意境。
春江花月夜曲子赏析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春江花月夜曲子赏析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古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民族器乐曲,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它籍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荣华,水光云影奇诡变幻,这一情状皆可宣之于乐,以传其神,而合其志精湛音乐诗画,深刻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广阔胸襟和刚直不阿的高尚情操。音质朴柔美,细腻流丽,形象真切生动,表现了江南水乡月夜的迷人景色和泛舟人的怡然自得、恬静闲适的心情。
》中的沦落人飘零天涯的落寞与失意,而将曲意专注在“春、江、花、月、夜”这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上,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之境。改编以后乐曲有很多种版本,但大同小异,是同一乐曲衍生而来。以后又有人将曲名改为《浔阳月夜》、《浔阳曲》。
(二)意诗意趣
乐曲以唐朝诗人白居易
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的诗意“寻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芦花秋瑟瑟”相联系而成曲的。虽然标题与《琵琶行》中诗句
古曲《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分析
古曲《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分析作者:张影姝来源:《大观》2022年第08期摘要:《春江花月夜》是中国的一首传统古曲,根据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所作。
该作品具有独特的民族音乐的特点,除此之外,还充分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
由于该作品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且不断地有作曲家对其进行改编。
因此,通过音乐分析的方式探究古曲《春江花月夜》的历史传承、音乐内涵,从音乐结构的角度探究其艺术特色。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夕阳箫鼓》;古曲;音乐特色《春江花月夜》又称《夕阳箫鼓》《浔阳月夜》《浔阳曲》,是中国古典民族音乐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这首作品无论是在艺术美感上,还是在演奏效果上,都堪称中国传统古曲中的典范。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春江花月夜》历经了无数次洗礼,经过后人不断的改良、完善,具备了更加新颖、贴切的表现方式。
一、古曲《春江花月夜》的结构古曲《春江花月夜》共分为十个不同的段落(表1)。
从整体的音乐结构上来看,古曲《春江花月夜》的创作是按照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及结构划分段落的,并具有明显的“唐代大曲”的音乐结构——“散—慢—中—快—散”五个部分。
这样的创作方法符合中国传统音乐结构中的“叙事性”陈述,各个段落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在调性、内容上都具有展开性。
随着音乐旋律的不断发展,其织体也变得更加丰富。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曲《春江花月夜》各个段落的对比情况:从整体的展开效果来看,乐曲大致的速度走向为“散—慢—中—快—散”的唐代大曲结构,前后两个散板相互呼应,中间的段落不断展开,将音乐推向高潮后再逐渐回落,前后的写法呈现“拱形”发展的脉络曲线。
从调性上来看,各个段落的调性是统一的,但主音的位置有所不同,使得所有的调性看起来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但各个段落由于主音位置的不同造就了风格的不同。
这也是中国音乐中较为常见的创作手法,既保持了音乐的色彩,同时也保证了各个段落的旋律有所不同。
古曲《春江花月夜》赏析
古曲《春江花月夜》赏析文字介绍摘自:北音网《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曲,名《夕阳箫鼓》(箫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队组合形式,由排箫、笳和鼓等乐器组成,汉代已流行.汉武帝《秋风辞》:“泛楼船号济汾河,横中流兮扬清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棹歌即船歌.)(又名《夕阳箫歌》、《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
约在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将汪县庭传谱的《浔阳夜月》改编成丝竹合奏(乐队由琵琶、筝、二胡、箫组成.后又加入了扬琴、弓胡、阮、双铃、木鱼、海螺等乐器。
),由大同乐会会长郑觐文改名为《春江花月夜》并重拟了十个小标题。
早在140多年前就以《夕阳箫鼓》之名流传在民间。
1895年李芳园所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此曲易名为《浔阳琵琶》;以后由浦东派汪昱庭先生等人对“浔阳琵琶”作了加工整理,易名为《浔阳古曲》或《浔阳夜月》。
小标题大致与李氏相同,后经郑觐文等人改编成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改名为《春江花月夜》,他把每段小标题定为较形象易懂的五个字,突出了“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形象和意境。
随着历史的变迁,尽管乐曲标题各派有异,但其基础仍是“夕阳箫鼓”。
这首古曲以优美柔婉的旋律,塑造出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春风和煦、皎月当空、山水相连、花月交辉、渔舟晚归、如诗似画的自然景色,以其浓郁的中国风格,纯朴典雅的民族音调,给人以一种难言的美妙之感和的艺术享受。
乐曲通过优美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生动地表现了泛舟畅游的愉悦情趣,尽情地赞赏了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l、江楼钟鼓先由琵琶用弹桃指法模拟鼓声,箫和筝则奏出轻微的波音,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水涟的景色,呈现出一种安谧深幽的意境,接着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富有江南风格的主题。
乐句间同音相连。
委婉平和,大鼓滚奏,意境深远:6 66 1 26 5 5 6 5 5 6 12 3 - 和3 61 5653 2 - 3 5 6561 2 32 1231 2 -这一主题旋律可以说是全曲的基础。
《春江花月夜》音乐鉴赏
《春江花月夜》欣赏《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经典中的经典,是自然、历史、人生之千古绝唱。
《春江花月夜》原名《琵琶古曲》又名《夕阳萧鼓》,1923年,上海“大同乐会”柳尧章、郑觐文根据汪庭昱的琵琶独奏谱《浔阳月夜》,把它改编成为多种民族乐器的合奏曲,曲名也更改为《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中借用《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清”改名为“春江花月夜”,一直没用至今。
丝竹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共分十段,改编者根据乐曲的内容为加了一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
有江南丝竹音乐细腻的特点,此曲所刻画内容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船在满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地摇曳的大自然迷人的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眼前,使人沉湎其中,沁人心脾。
《春江花月夜》优美柔婉的旋律,巧妙的构思和灵活的表现手法,形象描绘了月夜春江迷人景色。
《春江花月夜》的旋律节拍为二拍子,是一首变奏曲,采用展衍式变奏曲结构,整个乐曲使用了去头合尾的手法,展现春天夜晚江面的美丽景色。
第一段江楼钟鼓,先由琵琶模拟深沉的鼓声,由慢渐快,然后萧和古筝以轻七、宁静的波音跟随鼓声相配合,之后乐队齐奏出本由的主题,主题以头两小节作为全曲的主导音型,其后都是它的种种模进,本段运用顶针的手法,乐句与乐句的首尾同音连接。
主题末句在整首乐曲中被用作为固定终止性乐句,使得全曲融合。
统一。
第二段月上东山,此段音乐的主题音调在高四度位置变化出现,开阔流畅。
刻画出一轮明月正从东山升起,皎洁的月光平铺在平静江面上,表现出春天夜晚的阴柔之美。
第三段风回曲水在高五度旋律变化再现,在高五度上做自由模进变奏。
刻画出一阵阵春风佛面而过,轻轻地吹佛着江面,从而江面开始泛起点点细波,有皎洁的月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第四段花影层叠中在经过前六个小节的徐缓节奏后,由琵琶奏出四个向相移位模进的乐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
题: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民族管弦乐合奏
任课年级:初一
任课教师:刘老师
教材分析:民族管弦曲《春江花月夜》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
这首乐曲的生动音乐语言,激发着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因此,它远远地超过了用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
《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曲,曲名为《夕阳萧鼓》,这首作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
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春江花月夜》是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的。
这首具有中国特色的变奏曲,每个乐段前面都有一个小标题。
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
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古
曲《春江花月夜》,使学生了解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了解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3、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教学重点: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两个特点:“鱼咬尾”和“换头合尾”。
教具: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钢琴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中国古曲,这首作品我们每个
同学都听过。
有同学会问:“老师为什么会这么肯定地
说呢?因为我们每天在上课间操时,都要做一套太极操,这套操使用的音乐就是今天我们要欣赏的音乐作品,你
们猜猜这首乐曲的曲名是什么?《春江花月夜》
二、《春江花月夜》作品简介:(8分钟)
“春江花月夜”原本是一首琵琶独奏曲,早在1875年前即有传抄本,距今1999年,同学们算一下已流传了多少年?学生答:“1999-1875=124年”。
原曲名为《夕阳箫鼓》,并列有一系列的小标题如:夕阳箫鼓、花蕊散回风、关山临却月、临水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
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
20世
纪20──30年代,上海的一些音乐家将这首曲子改编为丝竹合奏,取名为“春江花月夜”,并组合若干段落,每个段落都加有形象生动的小标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
P14页,划下各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及尾声。
新中国成立以后,音乐家们又在丝竹合奏曲的基础上,将此曲编配为民族管弦乐合奏曲。
三、《春江花月夜》的结构特点:(20分钟)
这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乐曲中这些很有意思的结构特点。
1、江楼钟鼓:
这段江南风格的主题音调(琵琶、古筝、箫、二胡等)丝竹乐器奏出。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段主题音乐。
请同学们看P14页谱例:首先视唱主题,在反复地视唱过程中,发现乐句一头一尾的音都是用同度音贯串连接的。
这段主题旋律如歌,给人以恬静安谧、令人陶醉。
也是全曲的基础。
我们可以用一句民间的俗语来形容它叫“鱼咬尾”。
要求学生掌握这个特点后背唱这段主题旋
律。
2、这段主题,它在不同的音乐段落里变化展衍,从不同侧面充分展示它所蕴含的美质。
在不同的段落中,这一主要主题往往改变它开始的部分,引出一些新的因素,给人以新的享受。
请同学们听三个段落“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
归纳出这三个段落有什么相似点。
特点是:每段的结尾乐句相同:我们把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的结构特点叫:“换头合尾”。
四、欣赏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演奏的《春江花月夜》片段。
(5分钟)
五、小结: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对欣赏中国古代的音乐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不但能从音乐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更能从音乐的本身发现美。
让我们在下一节课中共同感受这首《春江花月夜》给我们带来的古典的美。
六、作业: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取自“北京音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