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技能知识点总结
执业医师知识点总结
![执业医师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524f07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3.png)
执业医师知识点总结执业医师是指在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后具备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医师。
执业医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以确保能够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以下是执业医师常见的知识点总结:1. 解剖学知识:执业医师需要熟知人体各个器官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掌握解剖学知识有助于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病变部位和病理改变。
2. 生理学知识:了解人体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功能,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
掌握生理学知识有助于判断和解释病人症状及体征的原因。
3. 病理学知识:了解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
病理学知识可以帮助执业医师对病情进行判断和预测,制订适当的治疗方案。
4. 诊断学知识:熟悉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体征,能够正确诊断并鉴别各类疾病。
执业医师需要了解不同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和技巧。
5. 药学知识: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用途、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
药学知识对于正确开具药物处方、指导用药非常重要。
6. 临床医学知识:了解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和治疗方案。
掌握临床医学知识可以帮助执业医师判断病情并制定治疗计划。
7. 医学伦理学知识:了解医学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遵守医德和职业道德,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正确处理医患关系。
8. 传染病学知识: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控制措施和诊疗方法,能够正确识别和处理与传染病相关的问题。
9. 急诊医学知识:熟悉急诊医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和处理急诊病情。
10. 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了解各种疾病的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能够根据指南和路径要求进行诊疗工作,提高诊疗质量。
11. 医学统计学知识: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正确分析和解释医学研究数据。
12. 影像学知识:了解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和影像学表现,能够正确判断和解释影像学结果。
执业医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医学知识,跟随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发展。
职业医师总结知识点
![职业医师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a7116a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15.png)
职业医师总结知识点
1. 专业知识
首先,作为一名医师,我们需要掌握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
这包括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深
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的知识,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和技巧等。
我
们需要熟悉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以便能够为患者提供准确、科学
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 临床技能
除了专业知识外,作为一名医师,我们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
这包括熟练掌握各种
临床检查和诊断手段,如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便能够对患者进行全
面的评估和诊断。
此外,我们还需要掌握各种治疗技能,如药物治疗、手术技术、急救技
能等,以便能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救治。
3. 人文关怀
除了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外,作为一名医师,我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关怀能力。
这包
括善于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愿,尊重患者的选择和决定,关心和关爱患者,
以便能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治疗效果。
此外,我们还需要善于与团队合作,与其
他医护人员和社会资源协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4. 专业发展
作为一名医师,我们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和更新医学知识。
这包括
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和学术研讨会,阅读各种医学文献和期刊,参与临床科研和
学术交流等,以便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职业医师,我们需要掌握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具备良好的人文关怀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以便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希望我的总结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执业医师技能考点
![执业医师技能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29bde90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0.png)
执业医师技能考点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是医学生必须要经历的重要考试之一,通过该考试,考生能够检验和巩固自己在临床诊疗和医学知识方面的能力和技能。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执业医师技能考点。
1. 临床实践技能考察。
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临床实践技能考察,涵盖了护理操作、标本采集、诊疗技能等方面。
考生必须掌握基本的临床操作技能,例如静脉穿刺、输液、氧气吸入等。
在考场上,考生需要注意仪器的使用、操作顺序、动作规范、消毒、管路连接等方面。
2. 医学知识考察。
执业医师技能考试还需要考试医学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方面。
考生要熟悉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此外,还需要了解各种药物的名称、用途、剂量、禁忌症等信息。
3. 实践技能考试的注意事项。
在实践技能考试前,考生应该提前了解考试内容和规则,避免遇到意外情况。
考生在考试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考场环境,了解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且清晰地表述出每个步骤的操作顺序。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确保流程的顺利进行。
4. 专业素养考察。
执业医师考试还需要考察考生的专业素养,考生要具备与患者良好的沟通能力,用温和的态度和谐相处。
考生还需要注意个人形象,穿着规范、干净整洁,与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之间要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是医学生必备的考试之一,考试难度较高,对考生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
因此,考生要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实践技能的练习和积累,熟练掌握各种临床技能,为考试的顺利通过打好坚实的基础。
同时,要提升自己标本采集、治疗方案的准确性,保证医疗操作的正确度,做到为患者服务的重要任务。
温和的态度和高标准的职业道德也是考试的要点之一,考生要注重个人形象的提升,做到以医德为先导。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91529b5c1c708a1284a44d0.png)
一、感冒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chǐ)桔梗汤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wēirúi)汤二、咳嗽(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ào)汤合止咳散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二)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2.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3.肝火犯肺: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gé)散合加减泻白散4.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三、哮病(一)发作期1.冷哮: 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热哮: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 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二)缓解期1.肺睥气虚: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 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四、喘证(一)实喘1.风寒壅肺: 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 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 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二)虚喘1.肺气虚耗: 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géjiè)粉五、肺痨1.肺阴亏损: 滋阴润肺——月华丸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 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两虚: 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六、心悸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4.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múlì)汤合参附汤5.水饮凌心: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6.瘀阻心脉: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7.痰火扰心: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七、胸痹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2.气滞心胸: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3.痰浊闭阻: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guālǒu)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4.寒凝心脉: 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xiè)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5.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八、不寐1.肝火扰心: 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3.心脾两虚:补养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4.心肾不交: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5.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九、痫病1.风痰闭阻证: 涤痰息风,开窍定痫——定痫丸2.痰火扰神证: 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瘀阻脑络证: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4.心脾两虚证: 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5.心肾亏虚证: 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十、胃痛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4.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6.胃阴亏耗: 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7.脾胃虚寒: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十一、呕吐(一)实证1.外邪犯胃: 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3.痰饮内阻: 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二)虚证1.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2.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3.胃阴不足: 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十二、腹痛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行气导滞——大承气汤3.饮食积滞: 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4.肝郁气滞: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5.瘀血内停: 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府逐瘀汤6.中虚脏寒: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十三、泄泻(一)暴泄1.寒湿内盛: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2.湿热伤中:清热燥湿,分利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3.食滞胃肠: 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和丸(二)久泄1.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2.肝气乘脾: 抑肝扶脾——痛泻要方3.肾阳虚衰: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十四、痢疾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加银花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十五、便秘(一)实秘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2.气秘: 顺气导滞——六磨汤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二)虚秘1.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2.血虚秘: 养血润燥润肠丸3.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4.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十六、胁痛1.肝郁气滞: 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2.肝胆湿热: 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3.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4.肝络失养: 养阴柔肝——一贯煎十七、黄疸(一)阳黄1.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3.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4.疫毒炽盛(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二)阴黄1.寒湿阻遏(è):健脾和胃,温中化湿——茵陈术附汤2.脾虚湿滞: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三)黄疸消退后的调治1.湿热留恋: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2.肝脾不调: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3.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十八、头痛(一)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 疏风散寒止痛——川芎茶调散2.风热头痛: 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3.风湿头痛: 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二)内伤头痛1.肝阳头痛:平肝潜阳息风——天麻钩藤饮2.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3.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4.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5.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十九、眩晕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2.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3.肾精不足: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4.痰湿中阻: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5.瘀血阻窍: 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二十、中风(一)中经络1.风痰入络: 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2.风阳上扰: 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3.阴虚风动: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二)中脏腑1.闭证1)痰热腑实:通腑泻热,熄风化痰——桃仁承气汤2)痰火瘀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角钩藤汤3)痰浊瘀闭: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2.脱证(阴竭阳亡):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三 )恢复期1.风痰瘀闭: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2.气虚瘀络: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3.肝肾亏虚: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二十一、水肿(一)阳水1.风水相搏: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3.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záo)饮子(二)阴水1.脾阳虚衰: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2.肾阳虚衰:温肾助阳,行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3.瘀水互结:活血祛瘀,行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二十二、淋证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2.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韦散3.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4.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5.膏淋:清热化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bìxiè)分清饮6.劳淋: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二十三、癃闭1.膀胱湿热证:清利湿热,通利小便—八正散2.肺热壅盛证:清泄肺热,通利水道—清肺饮3.肝郁气滞证:疏利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4.浊瘀阻塞证: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当丸5.脾气不升证:升清降浊,化气行水——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6.肾阳衰惫证:温补肾阳,化气利水——济生肾气丸二十四、阳痿1.命门火衰证:温肾壮阳——赞育丸2.心脾亏虚证:补益心脾——归脾汤3.肝郁不舒证:疏肝解郁——逍遥散4.惊恐伤肾证:益肾宁神——启阳娱心丹5.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龙胆泻肝汤二十五、郁证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2.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厦厚朴汤4.心神失养: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5.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6.心肾阴虚: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二十六、血证(一)鼻衄1.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3.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4.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二)齿衄1)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三)咳血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四)吐血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3.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五)便血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2.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六)尿血1.下焦热盛: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3.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七)紫斑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qiàn)根散3.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二十七、消渴(一)上消1.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二)中消1.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2.气阴亏虚: 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三)下消1.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2.阴阳两虚: 滋阴温阳,补肾固摄——金匮肾气丸二十八、内伤发热1.阴虚发热证: 滋阴清热——清骨散2.血虚发热证:益气养血——归脾汤3.气虚发热证: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4.阳虚发热证: 温补阳气,引火归原——金匮肾气丸5.气郁发热证: 疏肝理气,解郁泻热——丹栀逍遥散6.痰湿郁热证: 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7.血瘀发热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二十九、虚劳(一)气虚1.肺气虚: 补益肺气补肺汤2.心气虚: 益气养心七福饮3.脾气虚: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4.肾气虚: 益气补肾——大补元煎(二)血虚1.心血虚:养血安心养心汤2.肝血虚: 补血养肝四物汤(三)阴虚1.肺阴虚:养阴润肺——沙参麦门冬汤2.心阴虚: 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3.脾胃阴虚:养阴和胃益胃汤4.肝阴虚:滋养肝阴补肝汤5.肾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三)阳虚1.心阳虚: 益气温阳保元汤2.脾阳虚: 温中健脾附子理中丸3.肾阳虚: 温补肾阳右归丸三十、癌病Ⅰ脑瘤1.痰瘀阻窍证:息风化痰,祛瘀通窍——通窍活血汤2.风毒上扰证:平肝潜阳,清热解毒——天麻钩藤饮合黄连解毒汤3.阴虚风动证: 滋阴潜阳息风——大定风珠Ⅱ肺癌1.瘀阻肺络证: 行气活血,散瘀消结——血府逐瘀汤2.痰湿蕴肺证: 健脾燥湿,行气祛痰——二陈汤合栝萎薤白半夏汤3.阴虚毒热证: 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Ⅲ大肠癌1.湿热郁毒证: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槐角丸2.瘀毒内阻证: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膈下逐瘀汤3.脾肾双亏证:温阳益精——大补元煎4.肝肾阴虚证:滋肾养肝——知柏地黄丸Ⅳ肾癌、膀胱癌1.湿热蕴毒证:清热利湿,解毒通淋——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2.瘀血内阻证: 活血化瘀,理气散结——桃红四物汤3.脾肾两虚证: 健脾益肾,软坚散结——大补元煎4.阴虚内热证: 滋阴清热,化瘀止痛——知柏地黄丸三十一、痹证1.风寒湿痹(1)行痹: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2)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2.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3.痰瘀痹阻:化痰行瘀,蠲(juān)痹通络——双合汤4.肝肾亏虚:培补肝肾,舒筋止痛—独活寄生汤三十二、痉证1.邪壅经络证:祛风散寒,燥湿和营——羌活胜湿汤2.肝经热盛证: 清肝潜阳,息风镇痉——羚角钩藤汤3.阳明热盛证: 清泄胃热,增液止痉——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4.心营热盛证: 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5.痰浊阻滞证:豁痰开窍,息风止痉—导痰汤6.阴血亏虚证:滋阴养血,息风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三十三、痿证1.肺热津伤证: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2.湿热浸淫证: 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3.脾胃虚弱证: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4.肝肾亏损证: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5.脉络瘀阻证: 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三十四、腰痛1.寒湿腰痛: 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2.湿热腰痛: 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3.瘀血腰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4.肾虚腰痛(1)肾阴虚: 滋补肾阴,濡养筋脉—左归丸(2)肾阳虚:补肾壮阳,温煦经脉—右归丸三十五、乳癖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2.冲任失调证: 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三十六、蛇串疮1.肝经郁热证:清泄肝火,解毒止痛——胆泻肝汤2.脾虚湿蕴证: 健脾利湿,解毒止痛——除湿胃苓汤3.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三十七、痔Ⅰ内痔1.风热肠燥证: 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黄汤2.湿热下注证: 清热利湿止血——脏连丸3.气滞血瘀证: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止痛如神汤4.脾虚气陷证: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Ⅱ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湿热下注证: 清热利湿,活血散瘀——萆薢化毒汤合活血散瘀汤◆血栓性外痔血热瘀结证: 清热凉血,散瘀消肿——凉血地黄汤合活血散瘀汤三十八、脱疽1.寒湿阻络证:温阳散寒,活血通络—阳和汤2.血脉瘀阻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3.湿热毒盛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4.热毒伤阴证:清热解毒,养阴活血—顾步汤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黄芪鳖甲汤三十九、肠痈1.瘀滞证(初期):行气活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2.湿热证(酿脓期):通腑泄热,利湿解毒——复方大柴胡汤3.热毒证(溃脓期):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四十、崩漏1.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2.肾虚证(1)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2)肾阳虚证: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3)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3.血热证(1)虚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2)实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4.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四十一、痛经1.气滞血瘀证: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或痛经方2.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3.湿热瘀阻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或银甲丸4.气血虚弱证: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或养血和血汤5.肾气亏损证:补肾益精,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四十二、绝经前后诸证1.肾阴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2.肾阳虚:温肾扶阳—右归丸3.肾阴阳俱虚:阴阳双补——二仙汤合二至丸四十三、带下病Ⅰ带下过多1.脾虚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2.肾阳虚证: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3.阴虚夹湿证:滋肾益阴,清热利湿——知柏地黄汤4.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止带方5.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Ⅱ带下过少1.肝肾亏损证:滋补肝肾,养精益血—左归丸2.血枯瘀阻证:补血益精,活血化瘀—小营煎四十四、胎漏、胎动不安1.肾虚证: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或安奠二天汤或滋肾育胎丸2.血热证: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保阴煎或清热安胎饮或当归散3.气血虚弱证: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4.血瘀证:活血消癥,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四十五、产后发热1.感染邪毒证: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或解毒活血汤2.外感证:养血祛风,疏解表邪——荆穗四物汤或参苏饮3.血瘀证:活血化瘀,和营退热——生化汤或桃红消瘀汤4.血虚证:补血益气,和营退热—补中益气汤四十六、不孕症1.肾虚证(1)肾气虚证:补肾益气,温养冲任—毓麟珠(2)肾阳虚证:温肾暖宫,调补冲任——温胞饮或右归丸(3)肾阴虚证:滋肾养血,凋补冲任——养精种玉汤2.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血调经——开郁种玉汤或百灵调肝汤3.瘀滞胞宫证:逐瘀荡胞,调经助孕——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4.痰湿内阻证:燥湿化痰,行滞调经——苍附导痰丸四十七、肺炎喘嗽(一)常证1.风寒闭肺证:辛温宣肺,化痰止咳—华盖散2.风热闭肺证: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3.痰热闭肺证:清热涤痰,开肺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4.毒热闭肺证: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5.阴虚肺热证: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6.肺脾气虚证: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人参五味子汤(二)变证1.心阳虚衰证: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2.邪陷厥阴证:平肝息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四十八、小儿泄泻(一)常证1.湿热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2.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3.伤食泻: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4.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5.脾肾阳虚泻: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二)变证1.气阴两伤:健脾益气,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2.阴竭阳脱:挽阴回阳,救逆固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四十九、水痘1.邪伤肺卫证: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银翘散2.邪炽气营证:清气凉营,解毒化湿——清胃解毒汤五十、痄腮(一)常证1.邪犯少阳证: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2.热毒壅盛证: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二)变证1.邪陷心肝证:清热解毒,息风开窍——清瘟败毒饮2.毒窜睾腹证: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五十一.桡骨下端骨折桡骨下端(包括桡骨远侧端3cm以内)骨折ﻫ1.多为间接暴力所致,跌倒时,躯干向下的重力与地面向上的反作用力交集于桡骨下端而发生骨折。
执业医师考试临床技能考点整理
![执业医师考试临床技能考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a40783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3.png)
执业医师考试临床技能考点整理执业医师考试是医疗行业中一项重要的资格考试,对于想要成为合格医师的人来说,通过考试是必经之路。
其中,临床技能部分的考核尤为关键,它直接检验考生在实际医疗场景中的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
以下是对执业医师考试临床技能考点的整理。
一、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临床技能考试的重要环节,考生需要通过与患者或家属的沟通,获取准确、完整的病史信息。
1、发热发热的诱因:是否有受凉、劳累、感染等。
热度和热型:体温的高低,是持续性发热还是间歇性发热等。
伴随症状:有无寒战、咳嗽、咳痰、胸痛、腹痛、腹泻等。
2、疼痛疼痛的部位:明确疼痛的具体位置,如头痛是前额、颞侧还是枕部等。
疼痛的性质:是刺痛、胀痛、钝痛还是绞痛等。
疼痛的加重和缓解因素:活动、休息、体位改变等对疼痛的影响。
3、咳嗽与咳痰咳嗽的性质:是干咳还是有痰咳。
咳痰的量、颜色和性状:白色泡沫痰、黄色脓性痰、铁锈色痰等。
咳嗽的时间和节律:晨起咳嗽、夜间咳嗽等。
4、咯血咯血的量:少量咯血、中量咯血还是大量咯血。
咯血的颜色:鲜红色、暗红色还是陈旧性血痰。
伴随症状:有无咳嗽、发热、胸痛等。
5、呼吸困难呼吸困难的类型:吸气性、呼气性还是混合性呼吸困难。
发作的诱因和缓解方式:运动、情绪激动、药物等对呼吸困难的影响。
伴随症状:有无咳嗽、咳痰、胸痛、心悸等。
6、心悸心悸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
诱发因素:劳累、精神紧张、饮酒等。
伴随症状:有无头晕、黑矇、胸痛等。
7、水肿水肿的部位:是眼睑、下肢还是全身水肿。
水肿的特点:是凹陷性还是非凹陷性水肿。
伴随症状:有无尿量改变、呼吸困难、腹胀等。
8、恶心与呕吐呕吐的时间、频率和呕吐物的性质。
呕吐的诱因:饮食、药物、妊娠等。
伴随症状:有无腹痛、腹泻、发热等。
9、呕血与黑便出血的量和颜色:鲜红色血、暗红色血还是黑色柏油样便。
出血的诱因:饮酒、药物、应激等。
伴随症状:有无上腹痛、腹胀、反酸等。
10、腹泻腹泻的次数和粪便的性状:水样便、脓血便还是黏液便。
执业医师知识点总结大全
![执业医师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9f1806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9.png)
执业医师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基础医学1.1 解剖学1.1.1 人体组织结构及器官系统1.1.2 器官结构及功能1.1.3 人体解剖学知识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1.2 生理学1.2.1 人体生理学基本概念1.2.2 器官生理功能及调节1.2.3 人体生理学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1.3 病理学1.3.1 病理生理学基本概念1.3.2 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1.3.3 病理学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1.4 微生物学1.4.1 病原微生物及常见感染病1.4.2 医院感染与防控1.4.3 抗生素的应用与合理使用1.5 药理学1.5.1 药物的作用机制1.5.2 药物代谢及药物相互作用1.5.3 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过敏1.6 医学统计学1.6.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6.2 临床研究设计及临床试验1.6.3 医疗大数据分析与利用第二章:临床医学2.1 内科学2.1.1 呼吸系统疾病2.1.2 循环系统疾病2.1.3 消化系统疾病2.2 外科学2.2.1 常见外伤及急救处理2.2.2 普通外科手术及术后护理2.2.3 泌尿系统疾病及泌尿外科手术2.3 儿科学2.3.1 婴幼儿常见病及预防保健2.3.2 儿童传染病防治2.3.3 儿童慢性病诊疗2.4 妇产科学2.4.1 妇科常见病及诊治2.4.2 产科常见并发症及处理2.4.3 临产期和产后护理2.5 神经内科学2.5.1 脑血管意外及卒中2.5.2 癫痫及其他癫痫性疾病2.5.3 神经系统感染病第三章:医学伦理与法律3.1 医学伦理3.1.1 医学道德基本原则3.1.2 医疗决策与知情同意3.1.3 患者权益保护3.2 医学法律3.2.1 医疗事故的法律责任3.2.2 医师执业与注册管理3.2.3 医疗纠纷调解与处理第四章:医疗管理与卫生政策4.1 医疗卫生管理4.1.1 医院管理体系及组织结构4.1.2 医疗资源配置与管理4.1.3 医院信息化建设4.2 卫生政策4.2.1 公共卫生政策与控病工作4.2.2 医疗保险政策与医疗费用管理4.2.3 医学教育与继续教育政策以上是执业医师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点,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可以使执业医师在日常工作中更加熟练地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管理,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执业医师的临床技能与专业知识
![执业医师的临床技能与专业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ee94db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1.png)
执业医师的临床技能与专业知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更高要求,医学领域的发展日益迅猛。
作为医学领域的中坚力量,执业医师的临床技能和专业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执业医师的临床技能和专业知识进行探讨。
一、临床技能1. 客观观察与分析能力执业医师应具备客观观察与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的能力。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症状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为之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2. 精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执业医师应具备精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医生能够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 熟练的操作技能执业医师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包括但不限于采集标本、实施手术、处理急救等。
这些操作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4. 团队合作能力执业医师还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医疗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有着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通过有效的协作,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二、专业知识1. 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知识执业医师应具备丰富的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知识,包括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专业知识,医生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精准的医疗服务。
2. 药物学知识执业医师应了解各类药物的用途、剂量、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等信息,以便正确地开具处方并告知患者用药的相关注意事项。
药物的正确使用对于治疗效果的达成至关重要。
3. 医学伦理与法律知识执业医师应熟悉医学伦理与法律的相关规定,遵循医德、医律,保护患者的权益和隐私。
同时,医生也要遵循医学伦理原则,在临床实践中正确处理医患关系。
4. 学术研究与继续教育执业医师应保持学习的热情,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持续教育。
只有不断学习与更新知识,医生才能乘势而上,适应新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手段的发展。
总结:执业医师的临床技能和专业知识对于医学领域的发展和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职业医师知识点总结
![职业医师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8025c5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15.png)
职业医师知识点总结一、医师的基本职责作为一名医师,其基本职责是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和治疗疾病:医师需要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来诊断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预防和保健:医师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提供相关的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建议,帮助患者做好健康管理。
3. 医学教育与科研:医师需要不断学习医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
同时还需要积极参与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为医学进步做出贡献。
4. 临终关怀:对于患者的临终关怀是医师的一项重要职责,需要给予患者和其家属关爱和支持。
二、医师的专业知识1. 解剖学:医师需要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包括各个系统的组织结构、器官分布、血管分布等。
2. 生理学:医师需要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心脏、呼吸、消化、神经系统等各个系统的生理过程。
3. 病理学:医师需要了解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4. 诊断学:医师需要熟悉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指征及诊断方法。
5. 治疗学:医师需要了解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药物的使用及其不良反应、手术的适应症及操作技术等。
6. 医学伦理:医师需要了解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包括患者权利、医疗决策、医患关系等。
三、医师的专业技能1. 诊断技能:医师需要具备准确诊断疾病的能力,包括对患者病史的询问、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的选取与解读等技能。
2. 治疗技能:医师需要掌握各种治疗技术,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等,能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 急救技能:医师需要具备紧急情况下的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应急手术等。
4. 交流技能:医师需要善于倾听患者的需求,能够与患者和其家属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5. 团队协作能力:医师需要与其他医护人员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四、医师的专业素养1. 尊重生命:医师需要尊重患者的生命权利,全力以赴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执业医师总结知识点
![执业医师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d16abb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1b.png)
执业医师总结知识点一、内科学内科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包括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学、血液学、免疫学等方面的知识。
执业医师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做好内科学方面的工作。
1.一般内科知识1)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2)临床常见内科症状的原因和处理方法3)内科病人的一般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4)内科急重症疾病的诊治方法5)内科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2.消化内科1)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2)消化系统的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3)消化内科常见病症的治疗原则和方法4)临床上常见的内科急重症消化疾病的急救和治疗方法3.心血管内科1)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2)心血管系统的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3)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症的治疗原则和方法4)临床上常见的内科急重症心血管疾病的急救和治疗方法4.呼吸内科1)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2)呼吸系统的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3)呼吸内科常见病症的治疗原则和方法4)临床上常见的内科急重症呼吸疾病的急救和治疗方法5.内分泌学1)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2)内分泌系统的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3)内分泌学常见病症的治疗原则和方法4)临床上常见的内科急重症内分泌疾病的急救和治疗方法6.血液学1)血液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2)血液系统的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3)血液学常见病症的治疗原则和方法4)临床上常见的内科急重症血液疾病的急救和治疗方法7.免疫学1)免疫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2)免疫系统的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3)免疫学常见病症的治疗原则和方法4)临床上常见的内科急重症免疫疾病的急救和治疗方法二、外科学外科学是医学的另一个基础学科,包括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等方面的知识。
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培训知识点梳理汇总
![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培训知识点梳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8bd120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4a.png)
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培训1 雾化吸入术器材准备■器材准备:雾化吸人器一套;氧气装置一套■药液: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操作步骤■检查雾化吸入器和氧气装置■抽吸药液,用5毫升蒸溜水稀释,注入雾化器■患者取半卧或坐位.必要时清洁口腔操作要点■打开氧气开关,调节流量,每分钟5至10升。
■用一手指压雾化器口。
检查吸气管口喷雾状药流量是否均匀。
■告知患者手持雾化器,把喷气口管放入口中,紧闭口唇,吸气时用手指按住气口,呼气时放开,如此反复进行,直至药液喷完为止。
■时间:10至15分钟。
2 电动吸引器吸痰术操作前准备■电动吸引器1架、多头电插板、治疗盘、1次性吸痰管若干、镒子、纱布、弯盘、开口器、压舌板等。
■接上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吸引管道是否畅通。
操作要点■体位:半卧或平卧,头转向一侧,昏迷者可用开口器或压舌板帮助启开口腔。
■操作者戴手套,折叠吸痰管末端,吸痰管从鼻孔插入(或由口颊部插入)至咽部,当吸气时顺势插入气管,插入一定深度时放开导管折叠处进行吸痰,动作轻柔。
■一次吸痰持续时间<15秒,插入时捏紧吸管,向上提拉吸痰时放松吸管,并将吸管左右旋转,如此反复直到吸净,操作流畅吸痰术注意事项■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管每次更换;■吸痰过程密切观察痰液及病人呼吸情况;■定时吸痰,如发现排痰不畅,及时吸痰。
3插胃管术- 放置胃管时模拟人体位:半卧位或平卧位操作要点- 1清洁鼻孔、石蜡油润滑导管,由一侧鼻孔缓缓插入,胃管达咽喉部时,告之病人作吞咽动作逐步插入。
- 2胃管插入深度:45~55cm,或插入长度约为患者前额发际到剑突的距离。
■ 3在确定胃管巳插入胃内后,根据需要进行治疗。
例如鼻饲,则取50毫升针筒,吸取营养液,接胃管徐徐注入。
如何检查胃管已插入胃内?■检查方法有如下3种:■ 1抽吸有胃液引出。
■ 2向胃管内注入空气,同时用听诊器于胃部听诊,可听到气过水音。
■ 3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碗内,观察有无气泡逸出。
执业医师技能知识点总结
![执业医师技能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74bb2304b73f242336c5f4b.png)
临床操作第一章无菌板块一、戴无菌手套1.如果手套带有滑石粉,手术开始前是否应先冲洗手套?为什么?答:应当冲洗。
因为滑石粉进入腹腔,可能刺激术野组织,加重炎症反应。
二、穿手术衣1.一台手术结束,需要继续第二台手术,更换手术衣和无菌手套时,是先脱手套还是先脱手术衣?答: 在助手的帮助下,先脱手术衣。
2.穿手术衣后,要确保哪些区域无菌无污染?答:手术衣前面,上下从肩部到腰部,两侧腋中线之间及双手臂区域。
3.手术中术者肘部触及没有穿无菌手术衣的观摩者,怎么办?答:更换手术衣或者带无菌套袖覆盖污染部位。
4.术中若两位手术者需要更换位置,该如何更换?理由何在?答:背靠背转体换位。
因为胸前均为无菌区,背靠背可以避免污染。
三、穿、脱隔离衣1.脱隔离衣时,如果衣衫触及到面部,怎么处理?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面部。
2.隔离衣一般多长时间更换?清洁部位是那些?答:应当每天更换,潮湿或者污染的立刻更换。
清洁部位是腰部以上。
3.穿了隔离衣,就可以进入清洁区,对吗?答:不对,穿了隔离衣后,只能在规定区域内进行活动,不得进入清洁区。
4. 脱下来的隔离衣应如何放置?答:脱下来的隔离衣应折叠悬挂,应将清洁面反叠向外,而不是污染面朝外。
四、手术区消毒1. 感染切口与清洁借口的皮肤消毒一样吗?答:不一样。
感染切口皮肤消毒的方向是由外向内,清洁切口的皮肤消毒方向是由内向外。
2. 铺好的四块手术巾在手术中是否可以移动?原则是什么?答:可以,原则是只能由手术区往外移动,不可以向内移动。
3.各部位手术的消毒范围如何?答:(1)头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头及前额。
(2)口、唇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面唇、颈及上胸部。
(3)颈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下唇,下至乳头,两侧至斜方肌前缘。
(甲状腺手术(4)锁骨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颈部上缘,下至上臂上、中1/3交界处和乳头上缘,两侧过腋中线。
(5)胸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侧卧位)前后过中线,上至锁骨及上臂1/3处,下过肋缘(6)乳腺根治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前至对侧锁骨中线,后至腋后线,上过锁骨及上臂,下过肚脐平行线。
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知识点
![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ee83860650e52ea54189822.png)
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病史采集记忆技巧大全一、发热1、病因诱因:有无受凉,创伤。
2、主要症状特点:热度,病程,性质(持续性还是间断性),发热规律(稽留热还是驰张热),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
3、伴随症状:有无寒颤,结膜充血,淋巴肿大,肝脾肿大,出血,昏迷。
4、全身状态: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大小便及体重变化。
5、诊疗经过:发病以来是否到医院检查过,曾做过哪些检查和治疗,治疗是否有效。
6、药物过敏史,手术史。
二、头痛1、病因诱因:是否外伤或摔过。
2、主要症状特点:发作急缓程度,病程,疼痛出现时间,部位,范围,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咳嗽、喷嚏、体位的关系)。
3、伴随症状:有无发热,呕吐,眩晕,焦虑,失眠,视力改变。
4、全身状态: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大小便及体重变化。
5、诊疗经过:发病以来是否到医院检查过,曾做过哪些检查和治疗,治疗是否有效。
6、药物过敏史,手术史。
三、胸痛1、病因诱因:外伤。
2、主要症状特点:发作急缓程度,病程,胸痛部位,范围,性质,(有无放射痛)程度,持续时间。
3、伴随症状:有无发热,咳嗽,咳痰,咯血,吞咽因难,呼吸困难,休克表现。
4、全身状态: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大小便及体重变化。
5、诊疗经过:发病以来是否到医院检查过,曾做过哪些检查和治疗,治疗是否有效,口服硝酸甘油能否缓解。
6、相关疾病史:既往有无类似发作史,有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结核病史、烟酒嗜好。
7、药物过敏史,手术史。
四、腹痛1、病因诱因:是否饮食不洁。
2、主要症状特点:发作急缓程度,病程,部位,性质,范围,发生时间(餐前或餐后)和进食的关系,体位关系。
3、伴随症状:有无腹泻、便秘、恶心呕吐、反酸、血尿,皮肤、巩膜有无黄染,有无月经来潮。
4、全身状态: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大小便,体重变化及月经情况。
5、诊疗经过:发病以来是否到医院检查过,曾做过哪些检查和治疗,治疗是否有效。
6、相关病史:既往有无类似发作史,有无不洁食物史、暴饮暴食史、腹部病史、结石史、手术史、妇科病史。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701fe6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8.png)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一、感冒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chǐ)桔梗汤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wēirúi)汤二、咳嗽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ào)汤合止咳散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XXX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二)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XXX胃散合三子养亲汤2.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3.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gé)散合加减泻白散4.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3、哮病一)发作期1.冷哮:温肺散寒。
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2.热哮:清热宣肺。
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二)减缓期1.肺睥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4、喘证一)实喘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XXX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二)虚喘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géjiè)粉五、肺痨1.肺阴吃亏:滋阴润肺——XXX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六、心悸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4.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m úlì)汤合参附汤5.水饮XXX: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6.瘀阻心脉: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7.痰火扰心:清热化痰,XXX安神——黄连温胆汤7、胸痹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2.气滞气度: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guālǒu)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4.XXX心脉:XXX 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xiè)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奋发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八、不寐1.怒气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3.心脾两虚:补养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4.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5.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九、痫病1.风痰闭阻证:涤痰息风,开窍定痫—定痫丸2.痰火扰神证: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瘀阻脑络证: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4.心脾两虚证:补益气血,健脾XXX——六君子汤合归脾汤5.心肾亏虚证: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10、胃痛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XXX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XXX4.湿热衷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6.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断痛——一向煎合芍药甘草汤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十一、呕吐一)实证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XXX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二)虚证1.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正人汤2.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3.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十二、腹痛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行气导滞——大承气汤3.饮食积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4.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5.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府逐瘀汤6.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十3、泄泻一)暴泄1.寒湿内盛: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2.湿热伤中:清热燥湿,分利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3.食滞胃肠: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XXX二)久泄1.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2.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3.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十四、痢疾1.湿热痢:清肠化湿。
执业医师技能考试要点小结
![执业医师技能考试要点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02a3c8114a7302768e993975.png)
中医治疗方面(一) 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①风寒束表~荆防败毒散②风热犯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③暑湿伤表~新加香蕾饮 ④气虚感冒~参苏饮 ⑤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二) 咳嗽(急性支气管炎)①风寒袭肺~三拗汤合止嗽散 ②风热犯肺~桑菊饮 ③风燥伤肺~桑杏汤 ④凉燥证~杏苏散(三) 肺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①痰浊壅肺~苏子降气汤②痰热郁肺~越婢加半夏汤③痰蒙神窍~涤痰汤加减 ④阳虚水泛~真武汤合五苓散缓解:⑤肺肾气虚~补肺汤 ⑥气虚血瘀~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四) 哮证(支气管哮喘)发作期:①寒哮~射干麻黄汤 ②热哮~定喘汤缓解期:⑤肺虚证~玉屏风散⑥脾虚证~六君子汤⑦肾虚证~金匮肾气丸(五) 喘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①风寒壅肺~麻黄汤合华盖散②表寒肺热~麻杏石甘汤③痰热郁肺~桑白皮汤④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⑤支饮复感外寒~小青龙汤缓解:⑥肺气虚耗~补肺汤⑦肺脾气虚~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⑧肺肾阴虚~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六)肺炎喘嗽(肺炎)①邪犯肺卫~三拗汤合桑菊饮②痰热壅肺~千金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③热闭心神~清营汤④阴竭阳脱~生脉散合四逆汤⑤正虚邪恋~竹叶石膏汤(七) 肺痨(肺结核)①肺阴亏损~月华丸②阴虚火旺~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③气阴耗伤~保真汤 ④阴阳两虚~补天大(八) 心悸(心律失常)快速:①心虚胆怯~安神定志丸②心血不足~归脾汤③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 ④气阴两虚~生脉散 ⑤心阳不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⑥心血瘀阻~桃仁红花煎 ⑦痰火扰心~黄连温胆汤慢速:①心阳不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人参四逆汤②心肾阳虚~参附汤合参附汤③气阴两虚~炙甘草汤⑥心脉痹阻~血府逐瘀汤⑦痰浊阻滞~涤痰汤(九) 胸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①心血瘀阻~血府逐瘀汤②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③痰浊内阻~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④阴寒凝滞~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⑤心肾阴虚~左归丸 ⑥气阴两虚~生脉散合炙甘草汤 ⑦心肾阳虚~参附汤合右归丸(十) 真心痛(心肌梗死)①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②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③痰瘀互结~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 ④寒凝心脉~当归四逆汤合苏合香丸 ⑤气阴两虚~生脉散合左归饮 ⑥阳虚水泛~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⑦心阳欲脱~参附龙牡汤(十一) 怔忡(心力衰竭)①心肺气虚~养心汤合补肺汤②气阴亏虚~生脉散③心肾阳虚~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金匮肾气丸④气虚血瘀~人参养荣汤合桃红四物汤⑤阳虚水泛~真武汤⑥痰饮阻肺~葶苈大枣泻肺汤(十二) 眩晕(高血压病)①肝阳上亢~天麻钩藤饮②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③肾阳虚衰~济生肾气丸④痰湿内盛~半夏白术天麻汤 ⑤瘀血内停~血府逐瘀汤(十三) 胃痛(胃炎)①脾胃湿热~三仁汤②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③胃阴亏耗~益胃汤④湿热中阻~清中汤 ⑤胃络瘀血~失笑散合丹参饮(十四) 胃疡(消化性溃疡)①肝胃郁热~化肝煎或丹栀逍遥散②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③肝胃不和~柴胡疏肝散合五磨饮子 ④胃阴不足~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⑤胃络瘀阻~活络效灵丹合丹参饮(十五)泄泻(溃疡性结肠炎)①肝郁脾虚~痛泻要方②湿热内蕴~白头翁汤③阴血亏虚~驻车丸④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⑤脾胃虚弱~参苓白术散⑥脾肾阳虚~四神丸(十六) 鼓胀(肝硬化)①气滞湿阻~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②寒湿困脾~实脾饮③湿热蕴脾~中满分消丸合茵陈篙汤 ④肝脾血瘀~调营饮 ⑤阳虚水盛~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 ⑥肝肾阴虚~膈下逐瘀汤合一贯煎(十七) 腹痛(急性胰腺炎)①肝郁气滞~小柴胡汤②肝胆湿热~清胰汤合龙胆泻肝汤肠胃热结③肠胃热结~大承气(十八) 痢疾(细菌性痢疾)①湿热痢~芍药汤 ②疫毒痢~白头翁汤 ③寒湿痢~平胃散 ④阴虚痢~驻车丸⑤虚寒痢~真人养脏汤 ⑥休息痢~四君子汤和香连丸(十九) 黄疸、胁痛(病毒性肝炎)急性:①阳黄:热重于湿~茵陈篙汤合甘露消毒丹②阴黄:寒湿阻遏~茵陈术附汤 ③湿阻脾胃~茵陈五苓散 ④肝气郁结~柴胡疏肝散慢性:①湿热中阻~茵陈篙汤合甘露消毒丹②肝郁脾虚~逍遥散③肝肾阴虚~一贯煎④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 ⑤淤血阻络~膈下逐瘀汤重症:①热毒炽盛~神犀丸 ②脾肾阳虚~茵陈四逆汤合菖蒲郁金汤(二十) 水肿(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①风寒束肺~麻黄汤合五苓散②风热犯肺~越婢加术汤③热毒内侵~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④水湿浸渍~五皮饮合五苓散恢复:①脾气虚弱~参苓白术散 ②气阴两虚~参芪地黄汤(二十一) 水肿(肾病综合症)①风水相搏~越婢加术汤②湿毒浸淫~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③水湿浸渍~五皮饮合胃苓汤④湿热内蕴~疏凿饮子⑤脾虚湿困~实脾饮 ⑥肾阳衰微~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⑦肾阴亏虚~左归丸(二十二) 淋证(尿路感染)①膀胱湿热~八正散②肝胆郁热~丹栀逍遥散合石苇散③脾肾亏虚~无比山药丸 ④肾阴亏虚~知柏地(二十三) 关格(慢性肾衰竭)①脾肾气虚~六君子汤②脾肾阳虚~济生肾气丸③气阴两虚~参芪地黄汤 ④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 ⑤阴阳两虚~金匮肾气丸(二十四) 虚劳(缺铁性贫血)①脾胃虚弱~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②心脾两虚~归脾汤③脾肾阳虚~无比山药丸合八珍汤 ④虫积~化虫丸合八珍汤(二十五) 虚劳(再生障碍性贫血)①肾阴亏虚~左归丸合当归补血汤②肾阳虚衰~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③阴阳两虚~左、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④肾虚血瘀~金匮肾气丸合桃红四物汤 ⑤气血两虚~八珍汤 ⑥热毒壅盛~清瘟败毒饮(二十六) 血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①血热妄行~犀角地黄汤②阴虚火旺~茜根散③气不摄血~归脾汤④淤血内停~桃红四物汤(二十七)消渴(糖尿病)①上消:肺热津伤~消渴方②中消:胃热炽盛~玉女煎③下消:肾阴亏虚~六味地黄丸 ④气阴两虚~七味白术散 ⑤阴阳两虚~金匮肾气丸⑥痰瘀互结~平胃散合桃红四物汤⑦脉络淤阻~血府逐瘀汤⑧白内障、雀盲、耳聋~杞菊地黄丸⑨疮疡、痈疽:初起热毒伤营~五味消毒饮(二十八)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①气滞痰凝~逍遥散合二陈汤②肝火旺盛~龙胆泻肝汤③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 ④气阴两虚~参麦散(二十九) 痹证(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①湿热痹阻~四妙丸②阴虚内热~丁氏清络饮③寒热错杂~桂枝芍药知母汤缓解期:④痰瘀互结~身痛逐瘀汤合指迷茯苓丸 ⑤肝肾两虚~独活寄生汤(三十) 中风(脑梗塞、脑出血)①风火上扰~天麻钩藤饮②风痰瘀血~真方白丸子③痰热腑实~星蒌承气汤④气虚络瘀证~补阳还五汤⑤阴虚风动~镇肝熄风汤⑥脉络空虚~大秦艽汤⑦痰热内闭~安宫牛黄丸⑧痰湿壅闭~苏合香丸⑨元气败脱~参附汤合参麦汤(三十一) 痫病(癫痫)①风痰上扰~定痫丸②肝郁痰火~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③肝肾阴虚~左归丸④瘀阻清窍~通窍活血汤⑤脾虚湿盛~醒脾汤⑥痰热内扰~黄连温胆汤(三十二) 肠痈(急性阑尾炎)①瘀滞证~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②湿热证~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③热毒证~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三十三)胁痛(急性胆道感染)①肝胆蕴热~金铃子散合大柴胡汤②肝胆湿热~茵陈蒿汤合大柴胡③肝胆脓毒~黄连解毒汤合茵陈蒿汤(三十四) 乳癖(乳腺囊性增生病)①肝郁气滞~逍遥散②痰淤凝结~失笑散开郁散③气滞血瘀~桃红四物汤 ④冲任失调~二仙汤(三十五)绝经前后诸症(围绝经期综合征)①肾阴亏虚~左归饮②肾阳虚衰~右归丸③阴阳两虚~二仙汤合二至丸(三十六) 小儿肺炎(肺炎喘嗽)①风寒闭肺~华盖散②风热闭肺~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③痰热闭肺~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④毒热闭肺~三拗汤合黄连解毒汤 ⑤阴虚肺热~沙参麦冬汤 ⑥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汤 ⑦心阳虚衰~参附龙牡救逆汤 ⑧邪陷厥阴~羚角钩藤汤(三十七) 小儿腹泻(泄泻)①寒湿泻~霍香正气散 ②湿热泻~葛根芩连汤 ③伤湿泻~保和丸 ④脾虚泻~参苓白术散 ⑤脾肾阳虚~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 ⑥气阴两伤~人参乌梅汤 ⑦阴竭阳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三十八)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①温毒在表~柴胡葛根汤②热毒蕴结~普济消毒饮③邪陷心肝~清瘟败毒散 ④毒窜睾腹~龙胆泻肝汤西医治疗方面抗感染药金刚烷胺:0.1 po bid利巴韦林:0.2 po tid阿莫西林:0.5 po tid左氧氟沙星:0.2 po bid青霉素:120万U im bid头孢哌酮:1.0 ivgtt q12h伏立康唑:0.2 po q12h抗结核药异烟肼:0.3 po q12h利福平:0.5 po qd链霉素:0.75 im qd吡嗪酰胺:0.5 po tid呼吸系统药美敏伪麻口服液:15ml po tid氨溴索:30mg po tid特布他林:2.5mg po tid孟鲁司特:10mg po qd氨茶碱:0.25 iv q12h心脏系统药地高辛:0.125mg po qd西地兰:0.4mg iv吗啡:5mg im比索洛尔:1.25mg po qd利多卡因:50mg iv胺碘酮:0.2 po q8h阿托伐他汀钙:10mg po qd血管系统药硝酸甘油:25mg iv泵入10mg/min 呋塞米:20mg iv螺内酯:20mg po tid依那普利:10mg po bid缬沙坦:80mg po qd苯磺酸氨氯地平:10mg po qd颅脑神经药20%甘露醇:250ml ivgtt依达拉奉:30mg ivgtt bid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 po bid阿司匹林:0.1 po qd尿激酶:150万U ivgtt链激酶:150万U ivgtt低分子肝素:4000IU im qd地西泮:10mg iv卡马西平:0.1 po bid乙琥胺:0.25 po bid加巴喷丁:0.3 po bid溴隐亭:3.75mg po qd消化系统药奥美拉唑:20mg po bid枸橼酸铋:240mg po bid甲硝唑:0.4 po bid雷尼替丁:150mg po bid柳氮磺胺吡啶:1.0 po tid干扰素:500万U im 3次/周拉米呋定:0.1 po qd秋水仙碱:0.5mg po bid还原型谷胱甘肽:1.2 ivgtt qd 肌苷:0.2 po tid维生素C:0.2 po tid人血白蛋白:40g ivgtt奥曲肽:0.1mg iv q6h山莨菪碱:10mg im血液系统药力蜚能:150mg po bid丙酸睾丸酮:50mg im qd免疫抑制药环磷酰胺:50mg po bid环孢素A:90mg po bid甲氨蝶呤:20mg po 1次/周糖尿病药格列齐特:40mg po tid二甲双胍:0.5 po qd阿卡波糖:50mg po tid胰岛素:25U iv泵入甲状腺药丙基硫氧嘧啶:150mg po bid 他巴唑:20mg po bid前列腺药非那雄胺:5mg po bid坦索罗欣:0.2mg po bid其他甲泼尼龙:40mg iv qd。
执医知识点总结
![执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bb3455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4.png)
执医知识点总结一、基本的医学知识1. 解剖学:执医医生需要熟练掌握人体各个器官、组织的结构和位置,对人体解剖学有清晰的认识,熟练掌握人体各个系统的解剖结构以及解剖生理学知识。
2. 生理学:了解正常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各个系统的生理机能。
3. 病理学:熟悉各类病理生理学知识,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变过程,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4. 病理生化学:了解疾病的生物化学变化,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5. 药理学:了解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和药代动力学等知识,熟悉常用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
6. 免疫学: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生理机制,了解免疫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7. 微生物学:熟悉各种致病微生物及其感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
二、临床技能1. 临床诊断:正确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的选择和解读等。
2. 侧切术:掌握常见的外科手术技巧和操作方法。
3. 抢救技能:掌握抢救危重病人的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静脉置管等。
4. 输液技能:熟练操作各种输液装置,包括静脉输液、胃管等。
5. 输血技能:掌握血液安全知识,能够正确、安全、合理地进行输血。
6. 皮肤缝合:掌握皮肤缝合的技巧和方法。
7. 采血技能:掌握正确的采血方法和技巧,确保采血的安全和准确。
三、医疗法规和医患沟通1. 医疗法规:了解国家卫生健康相关的法规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等。
2. 医患沟通技巧: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病人的需求和诉求,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信任感。
四、心理学知识1. 了解患者心理变化的常见现象,如焦虑、抑郁等,能够进行有效的心理抚慰和疏导。
2. 学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巧,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治疗服务。
五、临床疾病诊治1. 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治: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等。
2. 常见外科疾病的诊治:包括颅脑、胸腔、腹腔、泌尿生殖系疾病等。
公卫执业医师_技能总结
![公卫执业医师_技能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145fd4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e4.png)
凡浅表靠近骨骼的动脉如桡动脉、颞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都可用以诊脉, 常用桡动脉。
诊脉前患者应安静, 剧烈活动者休息30分钟后再测, 向患者讲解测量脉搏的目的, 取得患者的配合;诊脉时患者取坐位或卧位, 检查者示指、中指、无名指并拢, 指腹按压患者前臂桡侧近腕处桡动脉, 力度适中, 以能感觉到脉搏搏动为宜;一般患者测30秒钟, 异常脉搏者(如心血管疾病、危重患者等)应测1分钟, 必要时听心率。
诊脉时应注意脉率、节律、紧张度和动脉壁弹性、强弱等变化.身高的测量:①身高计应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放置, 使用前应校对0点, 误差不得大于0.1cm;同时应检查立柱是否垂直。
②测量身高前, 被测量者不应进行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被测量者赤脚, “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 两眼平视前方, 上肢自然下垂, 足跟并拢, , 脚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骨(三点)紧靠身高计的立柱。
③移动水平压板。
水平压板与头部接触时, 松紧要适度, 头发蓬松者要压实, 头顶的发辫、发结要放开, 饰物要取下。
④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应与压板水平面(两点)等高进行读数。
读数完毕, 将水平压板轻轻推向安全高度, 以防碰坏。
⑤每次测量身高最好连续测两次, 间隔30秒。
两次测量的结果应大致相同。
体重测量:①测量体重前被测量者排除大小便, 脱去厚重的衣服, 穿贴身衣物, 赤足。
②体重计应放在平坦地面上, 调整0点至刻度尺水平位。
被测量者双足平稳地站在秤台中央, 肢体放松, 双上肢自然下垂。
③待体重计指针稳定后进行读数、记录。
测量误差部超过0.1kg。
再次测量时要矫正0点。
皮褶厚度测量:常见测量部位:肱三头肌部上肢自然下垂, 于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 垂直捏起皮褶。
2.肩胛下部肩胛骨下角下方约1厘米处。
皮褶方向向外下方, 与脊柱成45度。
3.腹部脐旁1厘米处, 垂直捏起皮褶。
1)长时间未使用的皮褶厚度计在使用前必须校正2)皮褶计的压力要求符合规定标准(10g/cm2)3)左手拇指和示指以指腹捏起测量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 轻轻捻动皮褶, 使之与肌肉分离, 右手握皮褶厚度计距左手拇指捏起部位1cm 处的皮褶厚度4)将测量仪两钳头置于手指下方夹住皮褶, 待测量仪指针稳定后立即读数。
执业医师总结知识点归纳
![执业医师总结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b73de0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9.png)
执业医师总结知识点归纳一、内科学1. 心血管系统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等。
2.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肺结核、胸膜炎、肺气肿、肺心病等。
3.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胃肠出血、胆结石、胰腺炎、脂肪肝、肝炎、肠道感染等。
4. 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疾病、肾病综合征、水盐代谢紊乱、酮症酸中毒等。
5. 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淋巴瘤、出血性疾病、贫血、血友病、淋巴结炎等。
6. 泌尿系统疾病肾炎、肾结石、尿路感染、泌尿系结核、尿毒症、男性前列腺疾病等。
7. 风湿免疫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二、外科学1. 外科常见疾病疝气、胃肠疾病、胃肠穿孔、肠梗阻、阑尾炎、痔疮、肛裂、乳腺疾病、结核性腹膜炎等。
2. 外伤刀伤、烧伤、车祸伤、跌打伤、坠落伤、枪伤、爆炸伤等。
3. 泌尿外科尿道炎、前列腺疾病、肾结石、泌尿系感染、尿失禁等。
4. 整形外科整容手术、隆胸、隆鼻、隆唇、丰胸、去除皱纹、植发、修复性整形手术等。
5. 骨科骨折、关节置换、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脊柱侧弯、关节疾病、骨质疏松、类风湿关节炎等。
6. 肿瘤外科癌症、肿瘤、肿块、淋巴瘤、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等。
7. 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多发性硬化、脑肿瘤、脑膜炎、脑出血、脑梗死等。
三、妇产科1.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宫颈糜烂、盆腔炎、宫外孕、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积液等。
2. 产科疾病妊娠糖尿病、子痫、羊水栓塞、胎盆位不正、胎儿窒息、死胎、早产、早产儿、胎停等。
3. 人工受孕及辅助生殖技术试管婴儿、人工受孕、输卵管通液检查、封闭管腔通液、卵泡观察、排卵检查等。
4. 妇科肿瘤宫颈肿瘤、子宫内膜癌、卵巢癌、阴道癌、外阴癌、乳腺癌等。
5. 产科并发症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宫外孕、流产、滞产、产后感染、产后抑郁等。
执业医考知识点总结
![执业医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d461a3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5.png)
执业医考知识点总结一、医学基础知识1. 解剖学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人体内外形态结构及其组织、器官之间的位置、相互关系和神经血管的分布。
在执业医师考试中,解剖学的考点主要包括人体各个器官的结构特点、器官之间的关系、神经血管的分布和解剖生理学知识。
2. 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组织细胞以及器官系统的功能和调控的科学。
在执业医师考试中,生理学的考点主要包括细胞生理学、器官系统的功能特点以及生理调节机制等知识。
3.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执业医师考试中,病理学的考点主要包括疾病的病理变化、疾病的发展规律和组织病理学知识。
4.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性质、药效、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
执业医师考试中,药理学的考点主要包括药物的分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和药物毒理学知识。
5.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生态、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医学和生物领域中的应用的学科。
执业医师考试中,微生物学的考点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特征、传播途径以及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
二、临床医学知识1. 内科学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内各个系统疾病的科学。
执业医师考试中,内科学的考点主要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器官系统的疾病特点、诊断和治疗知识。
2. 外科学外科学是研究手术治疗疾病的科学。
执业医师考试中,外科学的考点主要包括外伤、外科感染、肿瘤等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知识。
3. 妇产科学妇产科学是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和孕产妇保健的科学。
执业医师考试中,妇产科学的考点主要包括妇科疾病、产科疾病、计划生育和妇女保健知识。
4. 儿科学儿科学是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科学。
执业医师考试中,儿科学的考点主要包括新生儿疾病、婴幼儿常见病、儿童发育及生长等知识。
5. 精神科学精神科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科学。
执业医师考试中,精神科学的考点主要包括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知识、精神障碍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知识。
执业医师实践技能重点笔记
![执业医师实践技能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d13d94dc850ad02de8041bf.png)
考前注意:1、问候“老师好”。
2、四件宝贝:帽子、口罩、白大褂(最好短袖)、听诊器。
3、检查前的爱伤意识。
4、一边操作,一边口述。
不怕做得到,只怕想不到。
5、检查后的爱伤意识。
6、检查完毕后向考官报告“检查完毕”,报告检查结果。
体格检查一、一般检查1、体温测量:1)、测量体温前体温计读数应小于35℃。
2)、擦干腋窝。
3)、10分钟后读数。
2、血压测量:1)、测量完毕后报告:“血压测量完毕,被检查者血压为X/X mmHg,属于正常血压”。
2)、问:动脉血压测量方法有几种?答:直接测压法和间接测压法。
3)、问:何谓高血压?答:年龄在18岁以上的成人,采用标准测量方法,至少3次非同日血压达到或超过140/90 mmHg,或仅舒张压达到或超过90 mmHg,即可认为高血压,仅收缩压达到或超过140 mmHg,称收缩期高血压。
4)、问:有一病人,多次测得两上肢血压(收缩压)差超过10 mmHg,多见于何种疾病?(举两个疾病)。
答:多见于多发性大动脉炎或先天性动脉畸形。
3、发育:4、体型:正力型:腹上角约为90°无力型:腹上角小于90°超力型:腹上角大于90°腹上角也称胸骨下角,是指左右肋弓在胸骨下端汇合处形成的夹角,正常约70°~110°。
5、皮肤:典型例题:皮肤弹性和水肿的检查6、淋巴结:1)、检查顺序:颌下、颈部、锁骨上、腋窝、滑车上、腹股沟淋巴结等(从上至下)。
2)、头颈部淋巴结检查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颌下→颏下→颈前三角→颈后三角→锁骨上淋巴结。
3)、自腋窝顶部沿胸壁自上而下进行触摸,依此检查腋窝的内壁、外壁、前壁和后壁。
4)、腋窝淋巴结检查顺序:尖群→中央群→胸肌群→肩胛下群→外侧群。
5)、腹股沟韧带下方的水平组淋巴结→沿大隐静脉分布的垂直组淋巴结。
6)、问:行浅表淋巴结触诊时主要检查哪些部位的淋巴结群?答:表浅淋巴结主要部位有头颈部淋巴结群,上肢淋巴结群和下肢淋巴结群。
执业医师总结知识点大全
![执业医师总结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c539af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7.png)
执业医师总结知识点大全一、基础医学知识1. 细胞生物学:包括细胞结构、细胞功能、遗传学等内容。
2. 生物化学:主要涉及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代谢过程、能量转换等。
3. 分子生物学:包括DNA、RNA、蛋白质合成、基因调控等内容。
4. 解剖学:对人体器官、血管、神经等结构的详细认识。
5. 组织学与胚胎学:包括各种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
6. 生理学:涉及人体各系统的功能以及协调作用。
7. 病理学:主要包括疾病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病理生物化学等。
8. 药理学: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药物毒理学等。
9. 免疫学:包括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免疫调节等内容。
二、临床医学知识1. 内科学: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血液疾病等。
2. 外科学:包括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等。
3. 妇产科学:包括妇科疾病、产科疾病、计划生育等内容。
4. 儿科学:主要包括新生儿疾病、小儿内科疾病等。
5. 急诊医学:包括各种急性疾病的急救处理、危重症监护等。
6. 麻醉学:包括麻醉原理、麻醉药物、麻醉后监护等内容。
7. 放射学:主要包括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的解读。
8. 实验室医学:包括各种检验方法、检测指标的解释及临床应用。
9. 精神科学:主要包括各种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心理辅导等。
三、医学伦理学与法律知识1. 医学伦理学:主要涉及医患关系、医疗决策、临终关怀等。
2. 医学法律知识:包括医疗事故的处理、医疗纠纷的解决、患者权益保护等。
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知识1. 流行病学:主要包括疾病的流行规律、传播途径、预防控制措施等。
2. 保健医学:包括健康宣教、疾病预防、健康咨询等内容。
3. 预防医学:主要包括疫苗免疫、健康体检、慢性病防治等。
五、临床技术与操作技能1. 医学影像学:包括常见影像学检查的操作及解读。
2. 临床检验学:包括常见临床检验方法及结果的解读。
3. 临床操作技能:如各种输液、注射、护理操作等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操作第一章无菌板块一、戴无菌手套1.如果手套带有滑石粉,手术开始前是否应先冲洗手套?为什么?答:应当冲洗。
因为滑石粉进入腹腔,可能刺激术野组织,加重炎症反应。
二、穿手术衣1.一台手术结束,需要继续第二台手术,更换手术衣和无菌手套时,是先脱手套还是先脱手术衣?答: 在助手的帮助下,先脱手术衣。
2.穿手术衣后,要确保哪些区域无菌无污染?答:手术衣前面,上下从肩部到腰部,两侧腋中线之间及双手臂区域。
3.手术中术者肘部触及没有穿无菌手术衣的观摩者,怎么办?答:更换手术衣或者带无菌套袖覆盖污染部位。
4.术中若两位手术者需要更换位置,该如何更换?理由何在?答:背靠背转体换位。
因为胸前均为无菌区,背靠背可以避免污染。
三、穿、脱隔离衣1.脱隔离衣时,如果衣衫触及到面部,怎么处理?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面部。
2.隔离衣一般多长时间更换?清洁部位是那些?答:应当每天更换,潮湿或者污染的立刻更换。
清洁部位是腰部以上。
3.穿了隔离衣,就可以进入清洁区,对吗?答:不对,穿了隔离衣后,只能在规定区域内进行活动,不得进入清洁区。
4. 脱下来的隔离衣应如何放置?答:脱下来的隔离衣应折叠悬挂,应将清洁面反叠向外,而不是污染面朝外。
四、手术区消毒1. 感染切口与清洁借口的皮肤消毒一样吗?答:不一样。
感染切口皮肤消毒的方向是由外向内,清洁切口的皮肤消毒方向是由内向外。
2. 铺好的四块手术巾在手术中是否可以移动?原则是什么?答:可以,原则是只能由手术区往外移动,不可以向内移动。
3.各部位手术的消毒范围如何?答:(1)头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头及前额。
(2)口、唇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面唇、颈及上胸部。
(3)颈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下唇,下至乳头,两侧至斜方肌前缘。
(甲状腺手术(4)锁骨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颈部上缘,下至上臂上、中1/3交界处和乳头上缘,两侧过腋中线。
(5)胸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侧卧位)前后过中线,上至锁骨及上臂1/3处,下过肋缘(6)乳腺根治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前至对侧锁骨中线,后至腋后线,上过锁骨及上臂,下过肚脐平行线。
如大腿取皮,则大腿过膝,周圈消毒。
(7)上腹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乳头、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中线。
(胃大切手术)(8)下腹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乳头、下至大腿上、中1/3交界处,两侧至腋中线。
(阑尾炎手术)(9)腹股沟及阴囊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肚脐线,下至大腿上、中1/3交界处,两侧至腋中线4.铺无菌巾、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答:(1)铺巾、单顺序:先铺无菌巾,再铺无菌单。
(2)铺巾顺序:先铺铺巾者对侧,再铺会阴侧,再铺头侧,最后铺铺巾者一侧。
(3)无菌手术切口周围至少盖有四层无菌巾、单。
5.油污,胶布的去除方法?两次碘酊消毒间为什么要等待?等待时间是多少?答:汽油,松节油清除。
两次碘酊消毒间隔原因是为了充分灭菌,以及等待第一次消毒略风干后,再进行第二次消毒。
一般等待 1 分钟。
6.胃手术是否要备皮?为什么?答:需要备皮。
备皮关系到术后切口感染和创口愈合的快慢,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7.左半结肠癌消毒时,如果中间留有空白怎么办?答:重新再消毒。
8.消毒会阴、黏膜、小儿消毒使用何种消毒液?答:可用 0.1%洗必泰。
9.腹股沟直疝,问消毒范围和铺洞巾顺序。
答:上至肚脐线,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1个治疗巾卷成球塞在阴囊下,再按顺序铺4块治疗巾对面,下面,上面,铺巾者一面-上巾钳-铺头架-铺中单-铺孔巾。
10.2-3%碘酊和0.5%的碘伏消毒,操作上有何不同?答:碘酊消毒涂擦皮肤3遍,待干后,需要用70%Nacl脱碘2遍,使用碘伏消毒需要用70%酒精脱碘。
11.在成人脐部消毒时,只能选用碘伏吗?答:不是。
可以用碘伏,也可以选用碘酊,酒精等消毒液12.碘酒能不能杀灭芽孢?答:可以。
因为碘酒具有氧化破坏病原体原浆蛋白的活性基因,并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而使其变性沉淀,故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真菌、病毒和阿米巴原虫也有杀灭作用,就连最不容易杀死的细菌芽孢,碘酊都能起到消毒作用,常见的如破伤风芽孢涂用碘酒后就可消灭它。
因此,碘酒常用于外伤伤口消毒。
13.引流条有几种?答:(l)纱条:一般用于浅部伤口,有油纱条(浸凡士林或石蜡油制成)和盐水纱条。
(2)香烟式引流条:用于渗液不多的深部创腔。
(3)胶管:较最常用。
(4)套管式塑料引流管:主要用于腹腔深处。
(5)胶皮膜:用于腔隙较窄的伤口,如脑、关节、甲状腺等手术切口,伤口可较快愈合。
14.用碘酒消毒酒精脱碘几遍?答:2遍。
五、换药1.阑尾炎术后 3 天伤口愈合好,问下一次换药是什么时候?换药时注意观察伤口什么?答:下一次换药时间一般为术后第5—7天。
注意观察切口有无红肿、压痛和渗出物等切口感染的表现。
2.如果用碘酊消毒,两遍消毒之间应当间隔多长时间?答:应当间隔1~2分钟或者等到前一次消毒液干燥之后,以达到消毒效果。
3.换药时,贴胶布方向应与肢体或躯干长轴相垂直,如果是斜切口呢?斜着贴与躯干垂直吗?答:贴胶布方向应与肢体或躯干长轴相垂直,其目的是为了敷料的稳定,与切口方向关系不大。
4.凡士林纱布和碘伏纱布的用途是什么?各自的禁忌证是什么?答:凡士林纱布,及纱布上浸润有凡士林。
灭菌凡士林用于防止纱布与创面粘连, 具有润滑、不粘伤口、促进肉芽生长、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碘伏纱布,顾名思义及浸润了碘伏的纱布。
5.粘贴胶布的方向是什么?答:盖上无菌干纱布,以胶布粘贴固定,胶布粘贴方向应与肢体或躯体长轴垂直。
倘创面广泛、渗液多,可加用棉垫,或关节部位胶布不易固定时须用绷带包扎。
6.气性坏疽患者伤口换药需要注意什么?答:换药时要注意隔离,换药后必须焚毁污物,器械特殊消毒。
7.换换药时候发现伤口红肿肉芽组织,怎么处理?答:3-5%的盐水是高渗盐水,利用高渗盐水湿敷,可以减轻肉芽水肿。
8.伤口处理结束后,如何预防破伤风?答:主要方法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第二章护理板块(吸痰、吸氧、插胃管、导尿)一、吸痰1.吸痰时患者出现恶心、咳嗽明显,怎么处理?答:如无紫绀等缺氧症状,可以调整吸痰管的深度,减少对咽喉部的刺激。
在病人吸气时插到气管深部抽吸。
如有缺氧,应暂停吸痰,待症状缓解后再吸痰。
2.上级医师在吸痰中,会左右旋转、上下提插的动作,为什么?答:有些时候气管内分泌物稠厚,这样操作是增加吸痰管同分泌物的接触面,提高吸痰效果。
3.一次吸痰持续时间最长为多少?再次操作间隔多长时间?答:一次吸痰持续不超过15秒。
间隔3—5分钟再吸。
二、吸氧1.为什么大手术之后常给予吸氧答:通常情况下,麻醉及疼痛等容易造成呼吸幅度哦受限,而导致缺氧。
2.湿化瓶的用途。
答:使吸入气体保持一定的湿度。
3.从用氧安全的角度考虑,对氧气设备要注意采取哪些防护措施?答:防火、防热、防油和防震等。
4.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吸氧时如何掌握吸氧浓度?答:原则上给予低浓度吸氧。
5.吸氧的方法有哪些?答:鼻导管法、面罩法、氧气枕发法、鼻塞法。
6.患者的吸氧目的是什么答: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饱和度,促进组织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7.吸氧操作完成后记录什么内容?答:记录给氧时间、氧流量。
8.给氧的时候为什么要检查鼻腔答:清理异物分泌物,保持通畅。
三、插胃管1.胃管完全插入,是否能更好的引流?答:不能。
完全插入胃管在胃内容易盘曲,反而影响引流效果。
2.若在插胃管过程中,出现呛咳,如何处理?答:立即拔管,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后,重新插胃管。
3.为什么胃管需要插入45~55cm?答:一般情况下,鼻孔至会厌部约15cm会厌至贲门约25cm.,因此,45cm时应当已经通过贲门。
继续推进约10cm,可以让胃管位于胃窦部,确保胃部引流效果。
4.胃管引流时,是否负压越大效果越好?为什么?答:不是负压越大效果越好。
负压过大可能使胃粘膜堵塞引流管入口,影响引流效果,甚至损伤胃黏膜。
5.在插胃管过程中,出现恶心,如何处理答:暂停片刻,嘱患者深呼吸,缓解紧张,检查口腔内无胃管盘曲后继续操作6.昏迷的患者插胃管时如何调整患者头位配合操作答:先使患者头部后仰,当胃管插入会厌是的15CM,左手托起患者头部,使其下颌部近胸骨柄,这样可加大咽部通道的弧度,使胃管沿后壁滑行插入7.昏迷的病人插胃管要注意什么?答:昏迷病人插胃管的时候要先抬颌后仰等管子插到会厌后再抬起头部,使下颌贴近胸壁,让管子顺着咽后壁滑入食道。
四、三腔两囊管止血法1.在三腔二囊管充气压迫后,如胃管通畅,如何直接判断止血效果答:可以抽吸为内容物,并用生理盐水反复灌洗,若无鲜血抽出,则说明出血已控制。
2. 三腔两囊管牵引过程中,为避免粘膜糜烂、损伤,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定期放气减压,避免牵引力过大。
3.为何使用三腔两囊管前要先给患者喝石蜡油?答:可以减轻食管粘膜、胃黏膜与气囊的粘连,避免拔管时引起出血。
4. 三腔两囊管为什么要定期放气?答:避免长时间压迫食管下端或胃底粘膜,导致糜烂和缺血坏死。
五、导尿1. 如果膀胱高度充盈,第一次放尿不应超过多少量,为什么?答:不应超过1000ml,以免出现血尿或虚脱。
2.为男性患者导尿,为什么要将阴茎提起?答:因为男性尿道较长,有两个生理弯曲即耻骨前弯和耻骨下弯,提起阴茎到一定角度可方便导尿管插入。
3.导尿术的适应症有哪些?答:尿潴留、泌尿系手术后、急性肾衰竭记录尿量、不明原因少尿无尿并可疑尿路梗阻、膀胱冲洗、盆腔器官术前准备等。
4.用Foley导尿管导尿时,在给球囊注水前要特别注意什么问题?答:一定要保证球囊完全位于膀胱内,以免注水时损伤尿道。
5.留置导尿超过3周,需要间断引流,间隔多少时间放尿一次?答:间断引流的目的是为了保持膀胱容量,需要将引流管夹闭,间隔3—4小时开放一次。
6.导尿完毕,尿袋怎么保留?为什么?答:要放在膀胱以下水平,因为防止尿液倒流。
第三章穿刺板块(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骨髓穿刺、动静脉穿刺)一、动脉穿刺术(助理不考)1.血气分析检查时,动脉穿刺抽血后,为什么要将注射器针头立即插入软木塞?答:为了避免抽取的动脉血接触空气,影响血气分析的检测结果。
2.血气分析检查处在股动脉处采血,通常还可以在哪些动脉采血?答:还可以在桡动脉或肱动脉处采血。
二、静脉穿刺术1.如深静脉穿刺中误入动脉,应如何处理?答:立即拔出穿刺针,局部压迫5分钟,如局部无明显淤血,可继续深静脉穿刺。
2.深静脉穿刺置管的适应证有哪些?答:需要长期输液者;需行全胃肠外营养者;采血困难者;需中心静脉压测定者等。
3.四肢浅静脉穿刺部位分别是?如遇四肢无法穿刺,还有那些部位可以穿刺?答:四肢浅静脉穿刺部位并无固定要求。
择手足部位的较直、管腔稍粗一些的血管。
如四肢无法穿刺,可以选择股静脉,颈外静脉等。
4.浅静脉炎有哪些表现?答:局部红肿热痛,沿静脉走形呈条索硬化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