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发展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发展
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
50年风雨汽车路
进入90年代以来,轿车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买私家车就像70年代的“四大件”、80年代的家用电器一样成为众多家庭追求的目标,而这在2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反映出民族汽车工业的巨大进步。
更令人感慨的是,我们是在经历了一段漫长曲折的历程之后才迎来了这一天。
在新中国50年大庆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50年代中国轿车呱呱坠地
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毛泽东主席为奠基仪式亲自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
1956年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毛主席又亲自为其命名———解放,对于当时工业整体水平非常落后的中国人来说,这确实是一次经济上的解放。
1956年是中国汽车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年。
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献礼,这是中国自制的第一部轿车,6月,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同时工厂更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
8月一汽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海汽车配件厂(上海汽车装修厂,后更名为上海汽车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
在大跃进的年代,这几辆稚嫩的国产轿车确实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了一阵子。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东风牌轿车开进中南海,毛主席试乘之后高兴地说:“好啊,坐上自己制造的小轿车了!”以大跃进的狂热和速度造出的中国第一批轿车,更多地是政治因素在起作用,“造出争气
车,献给毛主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而在技术上缺乏应有的实力,中国轿车的鼻祖是中国第一代汽车技术人员和工人东拼西凑,手工敲敲打打造出来的。
以凤凰车为例,它的发动机采用的是南京汽车厂的四缸发动机,底盘仿华沙轿车,车身外形仿顺风车,零件靠手工技术和在普通机床上搞革新进行切削加工完成。
1959年2月1 5日,第一辆凤凰轿车驶进中南海,周恩来总理坐上去绕着中南海兜了一圈,下车后语重心长地说:“还是水平问题啊!”由此可见当时轿车制造技术的水平。
由于技术的不成熟,第一批轿车并没有真正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座乘,热情高涨的汽车工人们很快就又投入到产品的改进中。
在造出东风车后的4个月,一汽就造出了造型精美、具有民族特色、实用性能较好的高级轿车———红旗,这是中国第一部定型轿车,而且这一响亮的轿车品牌曾让一代中国人为之倾倒。
1959年第一批红旗72型轿车参加了国庆游行和阅兵,并成为中央部委领导的公务用车。
同年,仿制德国1956年出产的奔驰220s的新型凤凰轿车试制成功,并成为中国的又一种定型轿车。
由此,揭开了中国轿车工业生产的历史。
60—70年代光荣与遗憾
1962年6月周恩来总理到一汽视察,试坐了一辆红旗。
年底,他通知一汽将这辆车速送北京,专门用来接待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这是红旗第一次承担接待外国高级贵宾的任务。
1964年,红旗轿车正式被国家制定为礼宾用车。
当时中央领导人的专车主要是苏联吉斯1 00和115型轿车。
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我国迫切需要替代吉斯的高级轿车,周总理要求一汽尽快生产出三排座的红旗。
1964年,一汽正式成立轿车厂,1965年9月19日,一辆崭新的红旗770型三排座样车开进北京,该车长5.7米,内饰精美考究,乘坐十分舒适,造型也为全世界所称道,一亮相就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赏。
1966年,红旗770轿车进
入批量生产阶段,当年四月份,国家领导人纷纷换掉吉斯、吉姆改乘红旗,按车号排列,邓小平坐5号车,薄一波坐8号车,朱德是14号,陶铸是15号,陈毅、贺龙分别坐13号和43号。
1969年,一汽又悄悄研制出红旗772型特种车,朱德、周恩来、林彪都坐上了这种车。
1972年,毛泽东的专车也换成了红旗特种车,从而最后奠定了红旗轿车的至尊地位。
红旗曾采用v8发动机,这在当时的世界轿车中是非常罕见的,体现出中国轿车的特色,红旗的特殊地位、独特的工艺及其精美、典雅的造型使其成为世界名车,当时,坐红旗车成为很多到中国来的外国贵宾的一大心愿。
红旗车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那个时代人们寄托情感的一大标志。
中国汽车发展史
六七十年代,除了红旗外,中国惟一大批量生产的轿车就是上海牌轿车。
1964年,凤凰牌轿车改名为上海牌,并对制造设备做了一系列改进。
首先制成了车身外板成套冲模,结束了车身制造靠手工敲打的落后生产方式,又以此为基础制成各种拼装台,添置点焊机,实现拼装流水线生产,轿车质量得到稳定和提高。
1965年上海轿车通过一机部技术鉴定,批准定型。
到1979年,上海牌轿车共生产了一万七千多辆,成为我国公务用车和出租车的主要车型。
1972年起还对车身进行了改型,并减轻了自重。
1980年,该车年产量突破5000辆。
1985年,已经开始与德国大众公司合资的上海轿车厂和嘉定县联营另行建厂继续生产上海轿车,并继续做了一些技术改进,一直生产到90年代。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上海轿车支撑着国内对轿车的需求,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自力更生制造出的轿车填补了中国工业的空白,让中国自立于世界汽车工业之林,但由于国家不开放,我国的汽车工业与世界隔绝,失去了交流提高的机会,使我国的汽车工业
逐渐地被现代化的世界汽车工业抛在后面。
另外,当时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导的,对轿车缺乏应用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
80—90年代轿车梦渐圆
中国汽车发展史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轿车的需求越来越强,我国落后的轿车工业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一时间,外国轿车洪水般涌入我国。
1984年至1987年,我国进口轿车64万辆,耗资266亿元。
为了迅速提高中国轿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走上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引进消化外国先进技术的发展道路。
具体方式基本都是从进口全部散件组装开始,逐渐提高国产化率。
80年代中期可以视为第一阶段,建立了上海桑塔纳、广州标致两个合资企业,还引进了夏利、奥迪等车型。
这一阶段是引进的摸索阶段,引进的车型和技术也不是很先进。
90年代前期和中期是新时期轿车工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中外合作以及技术引进都进一步深入,两个新建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和神龙富康起点都比较高,富康引进的是90年代的车型,一汽引进了先进的20气阀发动机制造技术,并向德国出口这种发动机部件。
全国主要引进车型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质量也显著提高,价格不断下降,国产轿车又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销售份额。
我国的轿车工业初具规模,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同时,国家也把轿车生产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重点,并鼓励私人购车,轿车开始迅速进入百姓家,市场上80%的轿车由私人购买,1000万人口的北京已经有五万多辆私人轿车。
1998年,我国轿车产量达到43万辆,大约占汽车总产量的40%,汽车产业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1998年以来,以中外合作和技术引进为基础的我国轿车工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广州本田、上海通用和一汽-大众分别引进了最
新的高档车型雅阁、别克和奥迪a6,这是我国轿车生产技术实力大大增强的必然结果,这几个车型的投产标志着中国轿车产品和生产技术赶上世界的发展步伐。
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在共和国50华诞之际,中国轿车终于崛起,迎来了可喜的收获季节,站在了世界腾飞的起跑线上.
进入90年代以来,轿车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买私家车就像70年代的“四大件”、80年代的家用电器一样成为众多家庭追求的目标,而这在2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反映出民族汽车工业的巨大进步。
更令人感慨的是,我们是在经历了一段漫长曲折的历程之后才迎来了这一天。
在新中国50年大庆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1956年7月14日,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货汽车从长春一汽总装线上盛装下线,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此开始起步,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滔滔不息的源头。
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自力更生到打开国门,从寻找合资到最后民族自主品牌的逐渐成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诞生、成长到成熟螺旋式的发展历程。
三步曲之一:自主造车(1956年-1984年)
与“解放”载货汽车一样,中国汽车工业在诞生伊始就被打上了浓重的时代烙印。
起步初期的中国汽车工业按照苏联模式发展起来的,也算是高起点了。
——因为在当时我们的
邻国韩国的汽车工业也几乎是空白。
但是,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在社会的政治大潮中随波逐流,飘摇起伏。
1953年7月15日,毛主席亲笔题名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动工兴建,中央动员、全国支援、参与建设者奋力拼搏,努力实现党中央提出“力争三年建成长春汽车厂和出汽车、出人才、出经验”的目标。
1965年,国家出于经济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在湖北十堰筹建二汽。
但二汽的建立并没有解决经济模式一直给中国汽车工业所带来的制约。
到1970年,全国汽车产量才突破10万辆,1980年才突破20万辆。
中国汽车发展史
二汽厂址原始地貌
1967年4月1日,二汽在大炉子沟举行开工典礼
中国汽车发展史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轿车工业也曾昙花一现,有过短暂的繁荣。
1958年,一汽相继生产了“东风”、“红旗”两款轿车。
同年,北京汽车制造厂研制的“井冈山”轿车、上海生
产的“凤凰”轿车,作为庆祝共和国10周年的礼物而相继面世。
但是,轿车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因此蓬勃起来,而是由于种种原因被遏制在襁褓之中。
从1958年到1983年,中国轿车用了25年的时间年产量才突破5000辆,用原机械部部长何光远的话来说就是这一段时间的中国汽车工业基本上只能算是“卡车工业时代”。
不过在1978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当时的中央政府开始重新思考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思路,汽车工业也因此注入了新的活力。
“摸着石头过河”、“技术引进”、“与外国合资经营”等有关汽车发展的新名词也开始见诸于报端,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此迸发出新的热量。
考虑到当时民族汽车工业的技术落后,中央政府开始鼓励民族汽车厂商和国外汽车巨头接触。
1978年,美国通用汽车董事长墨菲先生来华考察中国的汽车工业。
随后,国家开始组团赴德、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考察,并开始商谈合资事宜,中国汽车由此向世界汽车工业敞开了大门。
三步曲之二:借船出海(1984年-1997年)
1984年以前,技术、资金、人才等很多发展的瓶颈毫无疑问制约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利用外资来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在此时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1984年1月,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诞生。
有了先行者,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进入了第一轮的合资高潮,1985年3月,中德合资轿车生产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上海大众的成立意味着真正意义的现代汽车工业的开始。
同年,南京汽车引入意大利菲亚特的依维柯汽车,广州和法国标志合资项目也成立,桎梏了几十年的轿车工业的能量开始井喷。
在1986年的六届四次人大会议上,汽车工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被写进了“七五计划”。
到1994年,轿车产量已经超过25万辆,上海大众这个单一轿车生产企业逐渐超越了一汽、二汽,成为中国轿车企业的领头羊。
1987年,国家在缜密研究了中国未来轿车工业的发展道路之后,确定了“三大三小”
的总体格局,轿车工业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1990年,中国轿车工业的三大基地进一步调整,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成立。
1994年,是中国汽车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
在这一年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虽然其中有很多局限,但是国家开始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重新定位,其中重要的是把汽车和家庭联系起来。
家庭轿车市场孕育多年的潜能被无限放大,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对轿车激发了强烈的购买能量,渴望拥有一辆自己的轿车不再是遥远梦想,中国轿车工业的春天开始到来。
三步曲之三:自主创新(1997年至今)
国外汽车巨头在中国取得成功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自身的巨大牺牲。
在中国,还没有哪一个行业像汽车工业一样依赖于合资模式,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并没有如期望的那样带来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由于缺乏自主的品牌和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低,国内汽车产品的核心技术大多数掌握在合资企业手中,没有话语权。
“拿市场换技术”的传统合资模式开始受到质疑。
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企业正是在这样的暗流中涌动,1997年3月,奇瑞公司在安徽成立,成为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新生力量。
9年里,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夹缝中求生存,并逐渐壮大。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2005年自主企业销售呈现较大的增长,销售增幅43.4%,而2004年自主企业的销售增幅仅为3.5%。
其中,奇瑞汽车销售18.9万辆,增幅达118.8%。
目前中国自主汽车品牌销售的车型还是多集中于经济型车。
在Aoo级轿车中,自主品牌占据了55%的份额;在Ao级车中,自主品牌占据了50.4%的份额;而在A级车中,自主品牌的份额只有5%。
随着国内汽车自主企业的成长壮大,作为民族汽车自主企业代表的奇瑞开始脱颖而出。
从零到20万辆轿车下线,奇瑞只用了四年时间,而从2004年20万辆下线到如今奇瑞第50万辆轿车下线还不到两年。
中国汽车发展史
2001年,奇瑞自主研发的第一款车风云正式上市,较高的性价比引起市场的强烈反响。
另一款车系奇瑞QQ,以成熟的市场营销策略和独特的外观设计使奇瑞QQ在市场上形成巨大的冲击波,成为国内两厢车的老大。
2005奇瑞轿车出口1.8万辆,位列全国轿车出口第一。
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和技术不断变化的要求,2003年初奇瑞成立汽车工程研究院,奇瑞形成了有自主创新、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发平台。
随后,在奇瑞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汽车发动机自主品牌ACTECO,并且在2006年3月有5000台发动机出口美国,实现中国自主发动机品牌出口“零的突破”。
走合资道路有其历史原因,但是自主品牌、自主创新才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终极目标。
在今年两会期间和国家十一五计划中,汽车工业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来提升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已经成为重点关注的话题。
回顾五十年,中国汽车工业几经曲折。
现如今,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历经五十年风雨的中国汽车工业即将掀开新的历史篇章,奇瑞公司的第50万辆汽车下线,也是民族汽车工业史的一个里程碑
如当年确立的轿车生产布局“三大三小”战略,即国家只支持一汽、东风和上汽3个轿车生产基地以及北京、天津、广州3个1轿车生产点。
东风汽车公司
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督管理的中央企业,中国三大汽车企业集团之一。
东风汽车公司始建于1969年,是中国汽车行业骨干企业之一。
公司主要业务分布在十堰、襄阳、武汉、广州四大基地,形成了“立足湖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事业布局。
公司总部设在“九省通衢”的武汉。
主营业务涵盖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水平事业。
公司现有总资产732.5亿元,员工12.4万人。
2008年销售汽车132.1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969亿元,综合市场占有率达到14.08%。
在国内汽车细分市场,中重卡、SUV、中客排名第一位,轻卡、轻客排名第二位,轿车排名第三位。
2008年公司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20位,中国制造企业500强第5位。
经过40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构建起行业领先的产品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与市场营销能力,东风品牌早已家喻户晓。
近年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公司的经营规模和经营质量快速提升,公司也相应确立了建设“永续发展的百年东风,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东风,在开放中自主发展的东风”的发展愿景,提出了“打造国内最强、国际一流的汽车制造商,创造国际居前、中国领先的盈利率,实现可持续成长,为股东、客户、员工和社会长期创造价值”的事业梦想。
如今,公司12万多员工正在为这一愿景和事业梦想而努力奋斗。
展望未来,东风公司一定会在新的发展阶段,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为社会、为国家、为中国汽车工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现主要由汽车分公司、铸造分公司、车厢分公司、常州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四个分公司,工程车、海外、特种车三个事业部,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东风轻型发动机有限公司、东风襄
樊旅行车有限公司、东风裕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东风襄樊物流工贸有限公司、东风襄樊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嘉华投资有限公司等10家控股子公司组成,事业布局武汉、襄樊、十堰、郑州、常州。
东风系列轻型商用车,产销量处于行业第二。
公司持有50%股份的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产品涵盖B、C、L系列4到9升机械式和全电控柴油发动机,功率范围100-545马力,技术上与欧美市场同步,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中重型动力生产基地。
公司持有50%股份的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为目前中国最大的高端皮卡生产基地。
公司持有90%股份的东风襄樊旅行车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客车底盘及系列客车,其中,客车底盘销量位居国内行业第一。
1、东风小霸王、东风多利卡、东风金霸、东风康霸、东风之星、东风金刚、东风劲诺等东风品牌轻型卡车;2、东风御轩、奥丁、NISSAN帕拉丁等MPV、SUV;3、东风、NISSAN双品牌下的汽油、柴油皮卡;4、东风莲花、东风快车等客车及其客车底盘;
5、东风康明斯B、C、L、Z系列发动机;
6、东风梅花铸件。
截至2009年上半年,公司已开发出东风天翼、奥丁、锐骐、东风帅客、御轩等10 款纯电动车型,其中国家电网公司自2006 年以来已订购郑州日产近30 辆纯电动车进行示范运营,东风旅行车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纯电动客车东风天翼,也于2009年5月正式在河南洛阳投入城市示范运营。
东风天翼采用了17项自主研发的电动车专利技术,行驶零排放、低噪音、无污染,最高时速可以达到80km/h,可乘坐78人,一次充电续驶里程达到230公里,最大爬坡度大于20%,并能实现快速充电。
公司主要资产及业务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拥有14家附属公司、共同控制实体及其它拥有直接股本权益的公司,主要包括:1、与日本日产汽车公司合资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占50%的股份);2、与日本日产柴油汽车工业株式会社合资的东风日产柴汽车有限公司(占50%的股份);3、与法国PSA合资的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占50%的股份);4、与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合资的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占50%的股份);5、与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合资的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占50%的股份);6、与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合资的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占44%的股份);7、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600006,以间接方式持有30.1%的股份);8、东风汽车财务有限公司(以直接、间接方式合计持有60%的股份);9、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10、东风特种商用车公司;11、东风汽车工业进出口有限公司;12、生产自主乘用车品牌——东风风神的东风乘用车公司(持有100%的股份)。
发展历程
东风汽车公司的建设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969年-1985年为第一次创业阶段,建成年产10万辆中卡生产能力;
1986年-1992年为第二次创业阶段,建成年产1.5万辆重型卡车生产能力,中卡能力扩大到年产17万辆;
1993年至今进入第三次创业阶段,在建设15万辆轿车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着力加速产品结构调整,在调减中卡生产能力的同时发展轻型车,1997年已形成3万辆轻型车生产能力,至1998年底累计产量已达98,450辆。
经国家计委
批准,1999年--2001年将在此基础上经过完善和补充建成10万辆轻型车能力项目。
截止1998年,东风汽车公司市场占有率为11.66%,位居全国汽车行业第三位
呵呵我是从大量资料里面挑选了一些重点罗列在这里的
希望可以帮到你
如果还有疑问请追问
我国专用汽车底盘发展现状与趋势-专用汽车底盘,市场-商用车
行业-hc360慧聪网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2日发布人:司雨云君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工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
专用汽车作为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获得了快速发展。
一方面,随着产业政策逐步落实和行业标准法规政策不断完善,从政策标准法规上规范生产、提高技术水平及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高速铁路建设、公路建设及道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专用汽车提供了大量的市场需求,专用汽车的产品品种日趋丰富、合理,产品质量、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年产量也大幅提高。
1我国专用汽车的发展现状
我国专用汽车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早期主要侧重于应用。
虽然应用较早,但全面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比发达国家晚了近30年。
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专用汽车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专用汽车发展迅速。
据资料统计,1999年全国专用汽车生产厂546家,2005年专用汽车企业628家,2006年已经增加到800家;生产能力也有了长足的发展,1999年产量为17.42万辆,2004年为35万,2005年为50万辆,2006年已接近60万辆,2007年更是达到了70万辆。
目前,我国专用汽车产量占载货车总量的40%左右,有接近5000个产品品种,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专用汽车产品将达到6000个品种,年产量90万辆,占当年载货车产量的65%。
另外,我国专用汽车产品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专用汽车产品相比已基本接近,虽然在一些方面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同类产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总体上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在国际专用汽车行业中已占有重要地位,已经基本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产品品种、档次、工艺装备、自主研发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基本实现了从进口向出口的转变。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