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基础知识目录一、法律基本概念 (3)1. 法律的定义与特征 (4)2. 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 (5)3. 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 (6)二、法律要素 (7)1. 法律规则 (8)2. 法律原则 (9)3. 法律概念 (11)三、法律渊源与效力 (12)1. 法律渊源的种类 (13)2. 法律效力的层次 (15)3. 法律适用的原则 (16)四、法律制定与实施 (18)1. 法律制定程序 (19)2. 法律适用条件 (19)3. 法律遵守与执行 (20)五、法律关系 (21)1. 法律关系的主体 (22)2. 法律关系的客体 (23)3. 法律关系的内容 (24)六、法律责任 (25)1. 法律责任种类 (26)2. 法律责任的认定与追究 (28)3. 法律救济途径 (29)七、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 (31)1. 法治国家的理念与原则 (32)2. 法治社会的建设与维护 (33)3. 全民守法与法治教育 (34)八、国际法与国际私法 (35)1.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36)2. 国际私法的管辖与法律适用 (37)3. 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律制度 (39)九、常用法律法规解读 (40)1. 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42)2. 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43)3. 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45)4. 行政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46)5. 经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48)6. 社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49)一、法律基本概念法律的定义:法律是一套规范和约束社会行为的规则体系,由国家制定和实施,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解决纠纷和促进公平正义。

法律的特征:法律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稳定性、明确性和可预测性等特点。

它适用于所有在其管辖范围内的个人和组织,违反法律会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

法律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法律可以分为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

不同类型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

法律法律的基本概念

法律法律的基本概念

法律法律的基本概念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第一节法律的基本概念一、法律的基本概念(一)法或法律的定义:法的定义: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总和。

“法律”,通常那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以上使用。

广义的“法律”通“法”同义。

狭义的法律,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在我国,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法律。

(二)法的特征法的特征:指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所持有的属性。

特征: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造法的两种形式。

2、法是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3、法是制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4、法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三)法的本质法的本质:指法的质的规定性,是法的内在、基本的物质精神因素的总和,是法存在的基础和发展变化的决定力量。

要点: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的内容是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经济基础对法具有决定作用。

二、法律价值和法律理念(一)法律的价值首先:法具有服务性价值,它确认和保护、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它确立规则,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

其次:法本身还具有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价值、相对稳定相的价值、是国家权力运用公开化的价值等。

只有当法律符合或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时,法律才有价值可言。

(二)法律的理念法律的理念是对法律的本质、精神、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取向上的意识形态,它基于某种基本的法律制度而产生。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三、法律的形式和体系(一)法律的形式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是法律的主要形式。

规范性文件:国家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含有一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文件。

法律基本知识概述

法律基本知识概述

法律基本知识概述法律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法律基本知识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本文将对法律基本概念、法治原则、法律体系和法律的作用进行简要概述。

一、法律基本概念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种规范。

它通过制定公正合理的规则,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保障社会正常运行。

法律的基本概念包括法律的属性、法律的特点和法律的来源等。

1. 法律的属性法律具有强制力和普遍适用性。

强制力意味着法律规定的行为是必须的,违反法律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普遍适用性表示法律适用于所有人,不分种族、性别、年龄、地域等差别。

2. 法律的特点法律具有广泛性、稳定性和永久性的特点。

广泛性指法律应适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稳定性表示法律不随时代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永久性意味着法律的效力在一定的时间内具有长期的持续性。

3. 法律的来源法律的来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习惯法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其他法律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法律是由国家机关制定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为实施法律而制定的具体规范。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性法律,适用于特定的行政区域。

习惯法是社会实践中长期形成并得到广泛承认的行为规范。

二、法治原则法治原则是法律运行的基本原则,是保障公正、公平、公开的重要保证。

法治原则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公正和合法权益保护等。

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法律适用于每个公民,不分种族、性别、年龄、地域,所有人都应当受到平等和公正的对待。

2. 法律公正法律公正是指法律应公平、公正地制定和执行,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

司法机关在审判过程中应实现公正和公平的原则。

3. 合法权益保护法治原则还包括对合法权益的保护,法律对公民的权益给予了明确的保护。

每个人在法律面前都有权利受到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 法律法规知识 第一节概述

第三章 法律法规知识 第一节概述

第三章法律法规知识第一节概述
一、法律基本概念
1.定义
法律指立法机关或国家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2.特征
通过认识法律的特征,有助于理解法律的性质、作用,有助于认识法律的自身规律。

(1)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2)法律出自于国家,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
(3)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与义务,具有权利义务统一性;
(4)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国家强制性。

第三章法规知识第一节概述
一、法律基本概念
1定义
法律指立法机关或国家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2特征
通过认识立法机法律的特征,有助于理解法律性质、作用、有助于认识法律的自身规律。

1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或的和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2法律出自于国家,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基友国家一致性
3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月义务,具有权利义务统一性
4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国家强制性。

开展刑事民事行或和国家赔偿等各项审判工作调节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序产生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
用在新时期人民法院要紧跟时代发展对行使的审判职权再认识认真思考人民法院如何更好履职在树立好
形象确立司法权成和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上作出更大贡献职权的内容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申判机关行
人民法院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审判职权人民法院行使的审判职权是法治社会里重要的国家力它是法律生命的具体表现是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正常运作的基本保障和
开展刑事民事行政和国家赔偿等各项审判工作调节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秩序产生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人民法院要紧跟时代发展对行使的审判职权再认识认真。

法律基本概念

法律基本概念

法律基本概念法律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是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法律的问题和讨论。

而要理解法律,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本文将介绍几个与法律有关的基本概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一、法律的定义与特点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用于规范公民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规则和规定。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法律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

法律适用于全体公民,并且对于违反法律的行为有强制执行的权力。

2. 法律是公正和平等的。

法律要求对待所有人都应是公正和平等的,不论身份、财富或地位等。

3. 法律是动态的。

法律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保持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二、法律的来源与层级法律的来源可以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以及普通合同等。

这些法律的层级关系由高到低依次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普通合同。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和修改的法规,是公民行为的主要约束法规。

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则涉及行政和地方方面的具体规定。

部门规章指由政府机关、行政部门或其他有管理职能的组织制定的规定,普通合同是指两个或多个主体之间自愿达成的约定。

三、法律的作用与意义1.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法律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为社会提供秩序和公正的保障,通过对违法行为的制裁,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平公正的实现。

2. 保障人权与自由。

法律确保了人们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行使,保障了公民享有言论自由、财产权、人身安全等基本权益。

3. 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法律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它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四、法律的适用与执行法律的适用和执行涉及到法律适用的主体、法院的作用以及法律实施的手段等方面。

1. 法律适用的主体是指法律所适用的范围和对象。

法律适用主体通常包括国家、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

什么是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什么是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什么是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法律,这个词汇在我们的生活中频繁出现,却并非每个人都能清晰地理解其基本概念和原则。

那么,究竟什么是法律呢?简单来说,法律是一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它具有普遍约束力,适用于特定国家或地区内的所有人。

法律的存在,就像是社会运行的轨道,规范着人们的行为,维护着社会的秩序和公平。

法律的基本概念包含多个方面。

首先,法律是一种规则体系。

它明确规定了人们在各种情况下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以及相应的后果。

比如,交通法规规定了我们在道路上应该如何行驶,违反规定就可能面临罚款、扣分甚至更严重的处罚。

其次,法律是一种权威的命令。

这种命令不是来自于个人或某个团体,而是来自于国家的权力机构。

国家通过法律来表达其意志,要求公民遵守。

再者,法律是一种公正的裁判标准。

当人们之间发生纠纷或冲突时,法律提供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依据,以确定谁对谁错,以及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法律的原则是法律体系的基石,支撑和引导着法律的制定、适用和解释。

其中,最核心的原则之一是法治原则。

法治意味着法律至上,所有人,包括政府官员和普通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

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无论是位高权重的官员还是普通百姓,一旦违法,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一原则保障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防止权力的滥用。

另一个重要原则是公平原则。

法律应当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不偏不倚。

在法律的框架内,相同的情况应该得到相同的处理,不同的情况则应根据其差异进行合理的区别对待。

比如,在民事赔偿案件中,造成相同损害的责任人应当承担相同的赔偿责任,除非有合理的理由可以区别对待。

还有一个原则是权利保障原则。

法律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这些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等基本权利,也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其他权利。

法律应当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保障,同时限制政府权力对公民权利的不当侵犯。

法律原则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法律常识——法律概念、基本常识、原则

法律常识——法律概念、基本常识、原则

法律常识——法律概念、基本常识、原则法律的概念:1、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调整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明确行为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总和。

其特征有四方面:(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即相应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3)、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4)、法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5)、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我国刑法的任务是(1)、保卫国家政权;(2)、保护合法财产;(3)、保护公民权利;(4)、维护社会秩序。

3、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法律的基本常识4、犯罪的特征有(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5、构成犯罪的条件有(1)、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例如,盗窃罪是对国家、集体、公民个人财产权利的侵犯;(2)、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其中包含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3)、犯罪的主体,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或单位;(4)、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对自己所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6、犯罪的行为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

作为是指以积极的活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是人的积极行为,如故意伤害行为、盗窃行为都属于作为的形式;而不作为是指应当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行为而不实施的消极行为。

法律第一章法律的基本概念

法律第一章法律的基本概念

法律第一章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第一章: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指由国家或社会制定的、约束公民行为的规范和准则。

它在社会中起着维护秩序、保护权益和促进公正的重要作用。

法律作为法治社会的基石,其基本概念需要被准确理解和适用。

本章将对法律的基本概念进行探讨。

一、法律的定义和特征法律是国家或社会制定的规范和准则,其目的是规范和协调人们的行为,以维护公共秩序和公正。

法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法律的强制性:法律对公民行为具有强制力,违反法律规定会受到法律制裁。

2. 法律的普遍性:法律适用于全体公民,不分阶级、地位和身份。

3. 法律的明确性:法律的规定需要清晰明确,以便公民能够理解和遵守。

4. 法律的稳定性:法律应当保持相对稳定,避免频繁变动,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可预测性。

5. 法律的公正性:法律应当公正无私,平等对待每个公民,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二、法律分类法律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和领域进行分类。

根据对象不同,法律可以分为公法和私法;根据性质不同,法律可以分为民事法和刑事法;根据内容不同,法律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经济法、劳动法等。

每个法律领域都有其独立的规则与原则。

三、法律的形成过程法律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立法:国家或地方政府通过立法机关制定法律,以保障社会的公共利益和秩序。

2. 公布:法律在通过立法机关后,需要经过公布程序,以便公众知晓其内容和效力。

3. 实施:法律公布后即进入实施阶段,由相关部门和机构负责执行和监督,确保法律得以有效落实。

4. 解释: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法律条文模糊或争议的情况,此时需要通过司法解释来解决纠纷和落实法律。

四、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 维护公共秩序:法律规范公民行为,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公共安全。

2. 保护权益: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行为。

3. 促进公正:法律将公正作为核心价值,通过法律的制度和程序,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法律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法律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法律的基本概念与原则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确保了社会的秩序和公平,维护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法律都具有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则,本文将对其进行探讨。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由国家或地区立法机构制定、颁布并实施的具有强制性的规则和准则。

它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管制和规范,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权威性:法律拥有由国家或地区授予的权力和权威,是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违反法律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

2.普遍性:法律适用于所有的人和组织,不分种族、宗教、性别和地位。

法律的适用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个人的主观意愿不能成为合法行为的依据。

3.公正性:法律应该保证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偏袒、不歧视。

法律的制定和适用应该以公正的原则为依据,确保公正的司法判决。

4.明确性:法律应该具有明确的条文和条款,以保证人民能够清楚地了解法律的内容和规定。

法律的适用不应该存在歧义或理解的模糊性。

二、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的基本原则是法律制定和适用的指导原则,它们在法律体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法律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要求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必须符合宪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不能违背国家的根本法律和法规。

2.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法律制定和适用的核心原则,要求法律应该照顾到每个人的权益,不偏袒、不歧视。

3.自由原则:自由原则保障了人民的自由和个人权利,禁止未经法律许可的侵犯和限制。

4.平等原则:平等原则要求法律对每个人一视同仁,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5.保护原则:保护原则是法律的核心要义之一,要求法律应该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其他权益。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是法律体系的基石,它们是确保法律制度的正当性和公正性的重要保障。

人们应该遵守法律,尊重和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权力。

只有通过遵守法律,我们才能够生活在一个秩序良好、公正合理的社会中。

法律基本知识培训资料

法律基本知识培训资料

法律基本知识培训资料一、法律基本概念法律是一套规范行为的规则和原则的总称,它通过法律制定机关以一定的程序和形式颁布和修改。

法律的基本任务是保障社会秩序、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发展。

法律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和维持秩序的功能。

二、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是指国家法律规范的层次和关系。

在中国,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决定、命令和规章等。

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公民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等重要内容。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根据和依据。

2. 法律法律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法律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

3.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范性文件。

它是对法律规定的具体细化和补充,主要用来规范行政管理和公共事务。

4.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是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规,主要用于地方事务的管理和对本地区特殊情况的规范。

5. 规章规章是由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制定,用于具体事项的管理。

规章的法律效力比法律、行政法规要低,但仍具有约束力。

三、法律主体法律主体是指在法律规范范围内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人、组织和法人。

根据法律的规定,法律主体可以分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1. 自然人自然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通过法律规定享有人权和公民权利,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法人法人是指经过法律许可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

例如,公司、企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等都属于法人。

3. 其他组织其他组织是指经过法律许可设立的其他组织形式,如社团组织、合作组织等。

它们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但不具备独立的法人地位。

四、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法律对违法行为者依法规定的惩罚或赔偿的结果。

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节不同,法律责任可以分为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是人们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制定和实施的规则和准则。

它以其独特性质和作用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是人们理解和应用法律的基础,也是保障公正、公平和法治社会的根本保证。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一种规范,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责任义务。

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并且具有强制力,任何人都要遵守。

法律包括宪法、法律法规、法令和司法解释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法律体系的基础。

法律的基本特征包括普遍性、局部性、统一性和非自由意志性。

普遍性指的是法律适用于所有的人,无论其社会地位、财富状况、性别、种族等。

局部性指的是法律只适用于特定的地域和人群。

统一性指的是法律是国家制定的,统一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公民。

非自由意志性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守法律是出于对法律威严的尊重和社会责任感的自觉行动,而非出于个人自由意志的选择。

二、法律的基本原则1. 合法性原则:法律只有在依法设立的机关或程序下制定的才具有合法性。

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权力行使和作出的决定都是非法的。

2. 等级性原则:法律是有层次和等级的,上位法律具有优先适用和制约下位法律的效力。

宪法是最高法律,其他法律、法规和政策都必须依据宪法来制定和解释。

3. 平等原则:法律要求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即在相同条件下应享有相同权利和承担相同责任。

禁止任何歧视和不平等待遇。

4. 公正原则:法律要求公正对待每个人,保证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应当做到公正无私,排除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

5. 自由原则:法律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在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公民有自由表达、结社、移动、信仰等权利。

6. 保护原则:法律对弱势群体和公民权益的保护是重要的职责。

法律要保护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保护知识产权和劳动者的权益。

7. 诚信原则:法律要求公民和法人诚实守信,切实履行合同和承诺,维护社会的诚信秩序。

法律基本知识概述

法律基本知识概述

法律基本知识概述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准则和权利义务。

对于每个人来说,了解一些法律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遵守法律规定,避免违法行为。

本文将对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体系、法律的来源和适用等方面进行概述。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一种规范性行为准则,它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法律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 法律的普遍性:法律适用于所有的公民和组织,无论其地位、财富、性别、种族等差异。

2. 法律的强制性:法律对于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违反法律规定将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3. 法律的平等性:法律对所有人都是平等适用的,不论其社会地位或其他身份特征。

4. 法律的公正性:法律应当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

二、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范的总体框架和组织结构。

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1. 大陆法系:大陆法系主要存在于欧洲大陆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以法典法为主要特征。

法典是一部由国家制定的全面而系统的法律规范,如法国的《民法典》和德国的《民法典》等。

2. 英美法系:英美法系主要存在于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以判例法为主要特征。

判例法是以法院判决案件为依据的法律规范,法官通过解释和适用先前的判决来决定案件。

三、法律的来源法律的来源是指法律规范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法律的来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司法解释等。

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职权范围,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法律: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

法律可以分为宪法法律、民法、刑法、行政法等不同领域的法律。

3.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用于具体规范行政机关的行为。

法律第一章法律的基本概念

法律第一章法律的基本概念

法律第一章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顾名思义,是指法律规范的整体,是社会公认并由国家制定的规则和准则。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旨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秩序。

它不仅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而且对每个人都有约束力。

本章将详细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特点以及法律的分类。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一种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规则和准则,其目的是保护个人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并规范公民的行为。

2. 法律的特点(1)强制性:法律对每个人都有约束力,无论是否知晓规定,个人都需遵守。

(2)平等性:法律面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特殊待遇或歧视。

(3)权威性:法律由国家制定和实施,享有国家的权威和力量。

(4)稳定性:法律是相对固定和稳定的,不会随意变动。

(5)可追溯性:法律的依据和来源可以被追溯到一定的历史和根源。

二、法律的分类法律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和内容进行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法律分类:1.宪法法律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组织和权力运行机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刑法刑法是国家规定的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法律。

其目的是惩罚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3.民法民法是调整个人和私人关系的法律。

它规定了财产权利和义务、民事责任、家庭、婚姻和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则。

4.劳动法劳动法是为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维护劳动关系稳定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

5.商法和经济法商法和经济法主要规范市场经济中的商业交易和经济活动。

其主要包括公司法、合同法和商标法等。

6.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机关行为和保护个人权利的法律。

它规定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行政程序以及行政行为等。

7.国际法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

它规定了国家主权、国际合作、国际争端解决等方面的法律规则。

8.判例法判例法是以法院判决为依据的法律体系。

在判例法中,判决案例对类似案件的判决具有指导性作用。

总结:法律作为社会管理和规范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遵守法律,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公正。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规则与规范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规则与规范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规则与规范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规则与规范法律的规则与规范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确保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保护公民的利益,并提供一种稳定的法治环境。

在本文中,将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规则的种类以及法律规范的作用。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它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规则,通过法律的制定和执行,社会能够实现秩序和公平。

法律的基本原则包括公正、公平、公开和公共利益。

二、法律规则的种类1. 法律规则的分类法律规则可以根据其性质和作用进行分类。

一种常见的分类方式是将法律规则分为公法和私法。

公法规定国家和公民之间的关系,例如宪法法律、行政法律和刑法律;私法规定私人之间的关系,例如民法律和商法律。

另外,法律规则还可以根据其内容进行分类。

例如,刑法规定犯罪行为和刑罚,民法规定财产权利和契约关系。

2. 法律规则的层级法律规则可以根据其层级进行分类。

宪法作为最高法律规范,对其他一切法律具有最高的约束力。

其次是法律、法规和规章等,它们补充和细化了宪法的规定。

另外,还有司法解释和合同等法律规则。

三、法律规范的作用1. 维护社会秩序法律规范通过规定人们行为的界限和规则,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例如,刑法规范了犯罪行为,对犯罪分子进行追究和处罚,从而防止和惩治违法行为。

2. 保护公民的权益法律规范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例如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等。

民法规范了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3. 维护公共利益法律规范通过对公共利益的规范和保护,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例如,环境保护法规范了对环境的保护,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调整社会关系法律规范通过调整和平衡社会关系,协调不同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例如,劳动法规范了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劳动关系,维护了劳动者的权益,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平稳运行。

五、结语法律的规则与规范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公民的权益保护至关重要。

小学生道德与法治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小学生道德与法治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小学生道德与法治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基石,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规范自身行为,以及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

以下将从法律的定义、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通过立法程序确立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公平正义、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法律的基本概念1. 法律的普遍性法律适用于每一个人,不论年龄、职业、社会地位,都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

作为小学生,我们也要明白法律对我们同样适用。

2. 法律的公正性法律要求对每个人都平等公正地适用,不偏不倚。

它保障了人民的平等权利,防止不公平的对待和歧视。

3. 法律的约束力法律是强制性的,它规定了人们的行为规范和责任。

如果违反法律规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后果。

三、法律的作用1. 保护人民的权益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责任,保护了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尊严等基本权益。

小学生要明白自己的权益,并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2. 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法律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准则,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小学生应该通过学习法律,遵守法律,积极参与到维护社会秩序的行动中。

3. 培养道德观念和规范行为法律要求人们具备遵守法律、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基本的道德观念。

小学生在学习法律的同时,也应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遵守社会规范。

4. 培养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通过学习法律,小学生能够逐渐形成正确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他们会明白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会按照法律行事,增强自己的法律素养。

5. 帮助解决纠纷和冲突法律为社会提供了公正的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机制。

通过法律的渠道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与他人的矛盾和纠纷。

总之,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法律,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规范自身行为,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为建设法治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法学导论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

法学导论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

法学导论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学导论: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导言法学导论作为法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本文将从法律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与道德和正义的关系等方面探讨法律的基本概念。

一、法律的定义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的,通过强制力保障社会秩序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

法律一方面规定人们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也具有强制遵守的能力和手段。

法律的定义包含了以下几个要素:国家制定、社会规范、行为准则和强制力。

二、法律的特征1. 法律的继承性:法律是一种长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规范,具有延续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

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和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完善。

2. 法律的普遍性:法律适用于社会的所有成员,不分贵贱、强弱,保障每个人的权益和义务。

3. 法律的强制性:法律具有强制遵守的性质,当个人或团体违反法律规定时,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4. 法律的公正性:法律应当对每个人一视同仁,不偏袒特定个体或团体,确保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三、法律的分类1. 公法与私法:公法是指调整国家与公民、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的法律规则,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等;私法是指调整公民之间相互关系的法律规则,包括民法、商法等。

2. 国际法与国内法:国际法是指调整各个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法律规则,包括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国内法是指各个国家自身制定的法律规则。

3. 权利法与义务法:权利法是指规定公民享有的权益、自由和权利的法律规则,包括宪法和人权法;义务法是指规定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的法律规则,包括刑法和劳动法。

四、法律与道德与正义的关系法律与道德和正义是有区别的概念,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关联和互动关系。

1. 法律与道德:法律是国家强制力的表现,违反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而道德是一种人类内心的价值准则,是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法律和道德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致性,但并不总是完全一致。

2. 法律与正义:正义是一种价值观念,强调公平和公正。

法律 法律的基本概念

法律 法律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法律的基本概念一、法律的基本概念(一)法或法律的定义:法的定义: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总和。

“法律”,通常那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以上使用。

广义的“法律”通“法”同义。

狭义的法律,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在我国,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法律。

(二)法的特征法的特征:指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所持有的属性。

特征: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造法的两种形式。

2、法是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3、法是制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4、法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三)法的本质法的本质:指法的质的规定性,是法的内在、基本的物质精神因素的总和,是法存在的基础和发展变化的决定力量。

要点: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的内容是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经济基础对法具有决定作用。

二、法律价值和法律理念(一)法律的价值首先:法具有服务性价值,它确认和保护、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它确立规则,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

其次:法本身还具有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价值、相对稳定相的价值、是国家权力运用公开化的价值等。

只有当法律符合或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时,法律才有价值可言。

(二)法律的理念法律的理念是对法律的本质、精神、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取向上的意识形态,它基于某种基本的法律制度而产生。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三、法律的形式和体系(一)法律的形式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是法律的主要形式。

规范性文件:国家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含有一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文件。

形式:1、宪法。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法律。

包括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其他法律。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并具有强制力的规范和规则,以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调整社会关系为目的,目的在于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本文将从法律的定义和作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特征和内容。

1. 规范性法律是一种规范性的制度,通过规定人们的行为准则、权利义务以及相关法律程序来引导人们的行为。

法律有明确的表述和界定,对特定行为做出规范,促使人们遵守和执行。

2. 强制性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具有强制力的规范,对违反法律的行为会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包括罚款、拘留、刑事追究等。

依法行事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不遵守法律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3. 公正性法律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体现,它将权利和义务进行平衡,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法律保护和公民权利,并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4. 解决争议法律是为了解决人们之间的争议和冲突而存在的,它提供了相应的法律程序和法院审判的渠道,通过法律机构来解决人们之间的争议,维护社会秩序。

二、法律的作用法律对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其作用进行介绍。

1. 维护社会秩序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础,它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促使人们按照法律进行正当的活动,并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进行制裁,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2. 保护公民权益法律作为公民的保护伞,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不受侵犯。

无论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还是自由权利,法律都起到了保护作用,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益。

3. 调整社会关系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调整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无论是劳动关系、经济关系还是家庭关系,法律都对其进行规范,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4. 促进社会进步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之一。

法律的不断完善和修订,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某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该省的《消防条例》,关于该地方性法规的具体应用问题,可以由该省政府以规章形式作出规定。( √ )
4.当处于同一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某个问题上有不同规定时,可以依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适用法律。( √ )
5.当代中国法的形式,除法律、法规外,还包括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和国际条约等。( √ )
D.有规章制定权的地方政府可以直接依据法律制定规章
7.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 B )表述是正确。
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
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 等条件
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
8.我国《立法法》规定,行使国家法权的国家机关是( C )。
B.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男有规定的除外 本法关于公民的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D.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
D.行政法规只能由国务皖及地方政府制定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D )。
A.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
B.在权利受到妨碍以及违反法定义务时,法律责任是救济权利
C.法律责任通过设定否定的法律后果成为对权利义务得以实现的保证
D.法律责任规范着法律关系主体行使权利的界限
11.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 ABC )可以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
D.该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
6.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的下列说法中( D )是正确的。
A.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不得制定规章,应当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B.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收取费用需由规章规定
C.行政法规应由国务院起草、讨论和通过,国务院部门不能成为行政法规的起草单位
D.当代中国法的渊源,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
A.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B.法律的立法主体是确定的,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C.法律分为两种,即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基本法律由全国人大制定,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它们的效力等级是不同的
C.“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
D 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
5.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是( A )。
A.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
B.该行为有故意或者过失的过错
C.该行为由具有责任能力的主体作出
A.保安员曲某收5元自行车停车费,并不给收据
B.姜某向报社写信揭露某纪录片造假,报社没有刊登
C.冯某经公共汽车售货员提醒后仍不给抱小孩的乘客让座,小孩被拥挤受伤
D.塑胶五金厂要求工人一天至少工作l5小时,加班费为每小时1.5元
13.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 ACD )事项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加以规定。
民警任职(晋升)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之三——执法规范化应用第二部分
执法规范化应用第二部分
(法律基本概念)
一、判断题
1.法作为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调整人的行为。( × )
2.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之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法律调整人的行为。( √ )
5.以下关于法的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有( ABD )。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
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
C.法是由原始社会的习惯演变而来的,具有历史性
D.法是经严格的程序制定的,具有程序性
6.下列选项中( ABD )属于遵守我国法律的行为或事项。
A.某市仲裁委员会的仲裁 B.某县公安局的治安处罚决定
B.《办法》属于《消防法》的下位法,按照法律高于法规的原则其效力较低
C.《办法》属于对《消防法》的变通或补充规定
D.《办法》对《消防法》进行了体系解释
11.把法律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的主要依据是( D )。
A.适用范围不同 B.制定和表达方式不同
C 制定和实施的主体不同 D.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
A.家住偏僻山区的蒋某把入室抢劫的康某捆绑起来,关押了6小时后,才将康某押送到40里外的乡派出所
B.蔡某偷了一辆价值150元的自行车,l0年后被人查出
C.医生李某征得患者王某的同意,锯掉其长有恶性肿瘤的小腿
D.高某在与3个青年打架时,拔出刀子将对方一人刺成重伤
12.下列( AD )情况会导致法律责任。
A.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B.教育制度
C.对私有企业的财产征收制度
D.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制度
14.某省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与某部委规章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BC )。
A.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
B.全国人大和国务院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其各部委
9.下列( B )法律冲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A.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
B.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的
C 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
A. 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
B.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或部门规章
C.由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加以规定
D.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
四、简答题
(一)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案要点:
C.法律规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法律程序来实现.这是法律的强制性
D.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具有普遍的效力,即法律具有普遍性。法的普遍性是其规范性的前提和基础,法的规范性是其普遍性的发展和延伸
4.下列( ABCD )条文直接体现了法的普遍性特征。
A.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3.关于宪法在立法中的作用,下列( C )是不正确的。
A.宪法确立了法律体系的基本目标
B.宪法确立了立法的统一基础
C.宪法规定了完善的立法体制与具体规划
D.宪法规定了解决法律体系内部冲突的基本机制
4.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的选项( A )是正确的。
A.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B.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
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3、法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二)如何理解法律责任人含义?
答案要点:
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就其性质而言,法律关系可以分为法律上的功利关系和法律上的道义关系,与此相适应,法律责任方式也可以分为补偿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
6.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涉及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的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 )
7.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 )
8.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适用部门规章的规定。( × )
二、单项选择题
1. “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根据这段话所表达的法学原理,下列( D )是正确的。
12.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法律责任的归结要讲求责任法定原则、公正原则、效益原则
B.法律责任的免除即无责任
C.法律责任体现了国家的强制力
D.法律责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违法与违约
三、多项选择题 1.以下对“法 Nhomakorabea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有( ACD )。
A.当代中国正式的法律包括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D,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的
10.2008年l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消防法》进行了修订,2009年4月,某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对实施《消防法》做出了具体规定 关于该《办法》,下列( B )选项可以成立。
A.《办法》属于对《消防法》的立法解释
D.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以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的依据
8.下列有关法的渊源与分类的表述,正确的有( AB )。
A.法的渊源指法的源头,通常的认识有历史渊源、本质渊源、思想理论渊源、效力渊源,文件渊源、形式渊源等
B.仅在部分地区适用的分类,称为法的特殊分类
C.根据法的渊源的载体形式的不同,可将法的渊源分为直接渊源与间接渊源
A.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其他派别法学的根本区别
B.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
C.在任何社会,利益需要实际上都是法律内容的决定性因素
D.特定时空下的特定国家的法律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