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第六章建安文学一、名词解释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

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

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

汉末魏初时期诗歌,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

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4、《悲愤诗》:诗歌篇名。

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

其中五言体较可信。

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动乱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

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论述题1、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有何共同特征?参考答案: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其诗歌创作的共同特征是:都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表现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现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理想精神,情调慷慨激昂,语言刚健爽朗,“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形成所谓“建安风骨”。

2、试析“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参考答案: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修订版)考点摘要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修订版)考点摘要

一、选择题十1.子虚赋--司马相如2.洛神赋--曹植3.节南山--怨刺诗4.宗庙祭祀之乐舞曲--颂5.《论语》--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儒家“仁”6.《孟子》—儒家“性善论”7.《道德经》—老子8.《庄子》—“道”散文风格9.诗经周族史诗—生民、婚恋诗—国风·关雎、农事诗、征役诗、爱国诗、颂歌与怨刺诗、10.《全唐诗》五万首左右,11.冯梦龙—三言12.凌濛初--二拍13.《琵琶行》--南曲之祖二、填空题十1.西晋文学从晋武帝司马炎的太康年间起,约有20多年时间,是紧承建安至魏末的又一个文学创作繁荣的时期,是所谓“文学的自觉时代”“三张“指张载、张协、张亢兄弟,“二陆“指陆机、陆云,“两潘“指潘岳、潘尼叔侄,”一左”指左思。

过去一般认为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有两种倾向,一是模拟古人的风气很盛。

二是追求词藻华美和对偶工整。

一些作家注重在形式上的追求,是文学艺术内部规律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魏晋到南朝,在文学创作中讲求文词的华美,注意到文体的划分,文笔的区别,探索文思的过程,文理的探求,以及后来对作家文集的汇纂,出现了一个前所来有的现象。

2.陶渊明东晋诗坛上的玄言诗风陶渊明:字元亮,名潜。

陶诗特点:自然平淡、语言质朴、含意深远。

散文、辞赋。

1.田园诗: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对农业劳动的讴歌。

2.咏怀诗:抒情写志,讥讽时事。

3.哲理诗:3.柳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耄卿。

4.陈子昂兼济天下、匡世济民的儒家理想,具有浓郁的政治色彩,极力主张复归风雅兴寄的传统。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四杰文学贡献:在六朝诗风充斥文坛的时候,以大无畏的精神,耳目一新的创作极力扭转文坛积习。

他们把诗歌创作从台阁引向荒漠,从宫廷转向市井,拓展了诗歌表现的空间,注入了新鲜的生活气息。

6.建安七子孔融(年辈较长)、王粲(文学成就最高)、陈琳、徐干、刘桢、应玚、阮瑀7.楚辞楚辞的来源: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是《诗经》后的一种新诗体8.屈原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知名诗人,楚辞的代表作家,《离骚》是古今卓绝的一篇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资料(上学期)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资料(上学期)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资料(上学期)一《诗经》1 诗经简介: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

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

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2 内容: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故又称“诗三百”。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风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颂(三颂:周颂、鲁颂、商颂)“颂”是祭祀乐歌3 诗经内容:周族史诗,颂歌与怨刺诗,动人的婚恋诗,农事诗,征役诗,爱国诗4 诗经的艺术成就:《诗经》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奠基之作,作为一部乐歌总集,它的作者不一,地域不同,内容各异,艺术风格也多种多样。

概括而言,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面向现实,朴实自然的风格特色,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从各个方面主要描写了我国西周数百年的社会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直接坦率,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爱和憎恨、痛苦和希望。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明代文学1、吴中四杰:是指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都住在吴中而得名;四人中以高启和杨基成就较大。

代表作有《塞下曲》等。

高启,其诗学习汉魏晋唐,不拘—格,而以豪放为主,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杨基诗风清润峭拔。

2.台阁体::明代占文坛主导地位的诗派。

以杨荣、杨溥、杨士奇为代表。

内容多为歌功颂德。

风格平正典丽,缺乏真情实感,成为粉饰太平的工具。

代表作有《从游西苑》、《元夕赐观灯》等。

3.茶陵派:明代文坛的重要诗派。

以李东阳为主,成员有谢铎、张泰等人。

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重视诗歌的语言艺术,对诗的声律音调、结构用字的研究,目的在于扫荡台阁体的卑冗文风。

4.前七子:是明代以李东阳为首的文学群体,主要代表有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等。

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台阁体空洞拖沓的文风,强调诗歌的情感特征,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又希望通过对古法的学习,来恢复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特征。

240.后七子:是指明代嘉靖年间以王世贞为核心的文学复古运动,主要代表有李攀龙、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等。

是对前七子文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在表达真实的思想感情和遵循古典诗歌法度的问题上,他们更加严格地强调法度要求,因此遵法与创新之间的矛盾也表现得更加突出。

5.唐宋派:明代以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为代表的文学流派。

他们选择唐宋古文为取法对象,推崇宋代理学,重申“文道合一”主张,创作中表现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

成就较高的是归有光,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的琐事及普通的人物,状情摹态,细心刻画,寄寓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如《项脊轩志》。

6.公安派:是晚明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派别,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

他们提出“性灵说”,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创作上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

对晚明小品文的产生有促进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上古神话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造人、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第二章《诗经》三、填空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汉代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国风”,共160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31篇,后者有74篇,共105 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商颂,周颂,鲁颂,它们分别有5 篇31 篇和4篇作品,共40篇。

7、《诗经》内容来源献诗、采诗、删诗8、《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

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诗、婚姻爱情诗、战争徭役诗、怨刺诗、宴飨诗。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赋、比、兴,它们和风、雅、颂合称为诗之“六义”。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5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三、填空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甲骨卜辞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商周铜器铭文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尚书》。

4、《尚书》艺术成就:一单独成篇文本结构和文体形态完整对先秦叙事散文有直接影响;二文风古朴,不饰藻华;三萌芽阶段作品,文字古奥,语句拗口;四是记言文之祖,语言技巧超过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5、《春秋》泛称,百国史书。

中断公元前481(绝笔已获麟)。

春秋笔法:一字寓褒贬。

6、《左传》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记事详尽完整的编年史书,是中国散文典范,标志中国叙事散文走向成熟,史转文学达到新高度。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元明清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元明清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关汉卿创作题材:根据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公案剧”、“爱情剧”和“历史剧”三类:(1)以《窦娥冤》、《鲁斋郎》和《蝴蝶梦》为代表的公案剧,多侧面地反映了元代最基本的社会矛盾。

(2)以《望江亭》、《救风尘》、《拜月亭》为代表的爱情剧,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追求,揭露了封建礼法制度的虚伪与残忍。

(3)以《单刀会》、《西蜀梦》为代表的历史剧,虽然表现的是历史生活,刻画的是历史人物,但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2.关汉卿创作艺术成就:(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元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歌颂弱者的胜利(浪漫手法《窦娥冤》)(2)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善于以戏剧冲突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行动描写、心理刻画和角色语言等方法。

(3)善于组织设置紧张尖锐而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4)戏剧语言本色当行。

关汉卿熟悉城市下层社会生活,又熟悉他们的语言,他在人民群众的语言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文学语言。

剧本的语言通俗生动,真正做到了“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事,境无旁溢,语无外假”的地步。

3.《窦娥冤》的艺术成就:(1)首先表现在它的悲剧的审美价值。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不仅在于它写出了一个善良的弱女子惨遭刑罚,最终屈死的命运,而且更在于它写出了这个弱女子终于以自己的悲惨遭遇回击了威严、强大的封建制度,并由此而引发了读者或观众的深刻而严肃的思考,激起了他们对凶残丑恶的封建社会的憎恶乃至反抗。

因此,其审美效果,既是“悲戚”的,也是“悲壮”的,二者融合,感人肺腑。

(2)《窦娥冤》的语言,无论唱词和道白,都是元杂剧中的上乘。

优秀的元杂剧作品,大多具有本色、自然、“雅俗兼收、串合天痕”的特点,而《窦娥冤》的语言,更为直白而有意蕴。

4.《窦娥冤》思想的核心:揭露社会的不公正。

(1)女主人公窦娥的弱小、善良、贤惠、孝顺、勤劳、贞节、毫无过失等等,作者这样写,一是强调她的无辜;二是要增加悲剧的力量。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李清照:词“别是一家”: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像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无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

李清照在《论词》中规定了词的风格、意境乃至内容范畴,即高雅庄重、婉约矜持的风格,认为此乃词之本色,也就是“别是一家”的主要特色。

2、易安体:因李清照号为易安居士,故其词称为“易安体”,其特点有:1、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自然流畅的音律作词;2、易安体融入了国家兴亡的深切悲痛,但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3、易安体有倜傥丈夫气。

3、一祖三宗:指江西诗派标榜和效法的诗歌作家。

一祖为杜甫,江西诗派学习杜甫高度的创作艺术技巧、句法、字法,甚至模仿杜甫诗歌的七律形式,但却忽略其诗的情感特征;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其中江西诗派以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理论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关键,在作诗时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脱胎换骨”。

4、诚斋体: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诚斋”表现杨万里学习上的正心诚意,以及对国家的真心诚意。

诚斋体的风格则主要体现在杨万里的诗歌中,以七言绝句最为出色,其风格特征为活泼自然、饶有情趣;诗人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象,主要以通俗明快的语言和丰富奇特的想象去描写自然风物和日常生活的情趣,同时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

如杨万里的《小池》。

5、楔子:楔子是元杂剧剧本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楔子篇幅较短,没有专门的故事情节,常常还放在剧本的开头,起到交待剧情序幕的作用,有时楔子也放在折与折之间,起到过渡承接的作用。

一般是一本四折一楔子。

折: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6、三桩誓愿(窦娥冤):这是指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在临刑前对监斩官设的三桩誓言。

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三桩誓愿”显灵的超现实情节,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完整版)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第一部分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难复习,一是因为文学史时间跨度大,上下几千年。

二是内容多,有很多风格各异的作家、作品以及抽象的文学理论。

注意掌握主要的作家流派和重要的文学现象,尤其要多参看历届的真题,做到有的放矢。

下面从从文学流派团体、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文学创作的特点、主要著作的文体性质和基本内容、作家文论家的文学主张及文学理论作品等方面对文学史有关知识、内容进行归类,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2)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3)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白体:白居易体,宋初白体代表,王禹偁,李昉,徐铉。

倡导学习白居易后期的唱和诗(闲适和杂律),用浅俗而又圆熟的语言酬唱消遣,抒写流年观景的闲适生活,属对工切,平易晓畅。

2.晚唐体:宋初宗法贾岛姚合的诗歌,多是五律,崇尚白描,少用典故,讲究炼字,以描写山林风物见长,意境较狭,缺乏现实感。

代表人物,九僧,林逋,寇准。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从水中之影和月下之香来描写梅花的疏淡幽香之美,写尽了梅花的气质风韵: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远;3.西昆体:宋初师法李商隐风格的诗歌,题材狭窄,多为唱和赠答之作,全是近体,喜用典故,语言典雅繁丽。

因杨亿编《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

4.半山体(王荆公体):也叫介甫体,本指集句体,王安石晚年的集句创作相当频繁,质量也很高,因而当时的人认为王安石是集句体的创始人,于是以他的封号或者名字来称呼他。

现在一般指王安石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特点是描写细致,修辞巧妙,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意境清新。

5.诚斋体:杨万里字诚斋,因其诗自成一格,故严羽(南宋)在《沧浪诗话》中称之为“杨诚斋体”。

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很有风趣。

主要因素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最大限度地投身在客观事物上,他笔下的草木虫鱼乃至山水风云具有知觉和情感和灵性。

其次是诗想象奇特,不用生僻的字句和弃绝的结构,而是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语。

代表作《晓行望云山》《小池》。

6.《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隐居在石湖时写的一组田园诗,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

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在《四时田园杂兴》中范成大把乐府诗的精神融入了田园诗歌当中。

7.贺梅子:宋代词人贺铸的绰号,因在《青玉案》一词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佳句,连用三种意象表现愁思的广度、密度、长度,化抽象无形的情思为具体形象,被称为“贺梅子”。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山水田园诗:东晋陶渊明开创了对田园风光的描写,谢灵运开创了对山水幽胜的探寻,山水田园诗的题材逐渐进入诗歌领域,在此基础上,谢朓等人进一步丰富了山水诗的内容和写作技巧。

初、盛唐,富庶的社会经济和安定的社会环境为唐代士人漫游山水和隐居田园的风气提供了物质条件,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山水田园诗的繁盛。

山水田园诗人多仕途失意,受佛道思想影响较深,诗中多描写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诗风清新流丽,境界静谧恬淡。

王维、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2、边塞诗:是指以描写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文人借用边塞题材以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是从汉末建安时代开始的,南北朝写边塞题材的作品逐渐增多,唐初民族交流和民族战争频繁,不少诗人投笔从戎,他们的经历为唐代边塞诗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基础。

艺术上,盛唐边塞诗既继承了建安诗“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风骨,又吸收了六朝善写离愁别怨的长处,形成了悲壮高昂的基调和雄浑开阔的意境。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等。

3.歌行体:古体诗,唐代才开始有的体制和名称。

是由乐府诗发展而来,但是它既不入乐,也不沿用乐府古题。

这类诗中的七言体和兼有七言句的杂言体,可称之为“歌行”。

唐代是歌行体成熟的时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歌行名篇。

特点是篇幅较长,以七言句式为主,还可以兼有杂言或散文句式,用韵灵活自由,风格通俗酣畅,通常诗题中含有“歌”、“行”、“歌行”。

4、杜甫沉郁顿挫: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顿挫”,主要指诗歌表达情意深曲蕴藉,回环往复,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

这一风格的形成源自现实与愿望的落差,如描写社会现实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等。

沉郁顿挫的风格除了保留盛唐诗歌的格局和风骨外,与离恰恰预示了一种新的诗歌创作倾向的诞生。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一、知识点: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

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p.21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

p.27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

p.34-P.494、《尚书》以记言为主。

p.58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

p.77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

p.79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

p.85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

p.91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

《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

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

p.92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

p.94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

p.98p.99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

p.105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

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

p.11714、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先秦文学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章。

产生于黄河流域,加工于春秋中叶,以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为主。

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为现实主义风格,被后世尊为“诗三百”。

内容上分风(土风歌谣)、雅(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三部分,其中《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三《国风》,是周朝南方各地的歌谣;《雅》包括大雅和小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颂”不如“国风”,“国风”中又以“二南”(周南和召南)为最高。

2、《山海经》《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作者不详,司马迁以其为《禹本纪》所取材,故疑其所出亦当较早。

今存十八卷,包括《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两部分。

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山经》以山为纲,按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记述山川水木之怪异的分布情况;《海经》以海外异物为主,记述分布于国内外的珍禽异兽以及奇异的名山大川等。

《山海经》为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地理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3、《楚辞》《楚辞》为屈原所作,宋玉等人也有作品传世。

它是我国古代继《诗经》之后出现的又一诗歌高峰,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新发展。

《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国风和小雅为主的四言诗体,吸收了楚歌和先秦散文的精华,创造了一种句式灵活的新诗体(即骚体)。

它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和鲜明的抒情个性。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真正的诗人,他用浪漫的想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美妙世界,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一首具有深刻现实感的爱国主义诗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中国第一首文人五言诗:班固《咏史》。

2.《古诗十九首》:汉代多人所作,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3.《古诗十九首》:基本内容是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怨。

游子之歌和思妇之词相互补充,围绕着同一主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4.《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多为羁旅他乡的游子,漂泊不定的生活使他们在多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敏锐的节序感、微妙的空间感、深切的世态炎凉感。

5.《古诗十九首》:展示了游子思妇德复杂心态,它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在古代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

同时,这作品还透彻地揭示出许多人生哲理,诗的作者对人生真谛的领悟使这些诗篇具有深邃的意境,诗意盎然而又不乏思辨色彩。

《古诗十九首》涉及四种关系:永恒与有限的关系、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的关系、忧郁与欢乐的关系、来去亲疏的关系。

6.《古诗十九首》:其中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并且在各方面均取得突出成就,古人给予很高的评价。

7.最早散文:《尚书》。

8.《诗经》的“二南”:中国南外国南。

“三颂”:商颂周颂鲁颂。

9.《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名《诗》或“诗三百”,西汉以后叫“经”。

共有305篇。

10.《诗经》汉代出现三家诗:鲁(申培)齐(辕固)韩(韩婴),西汉成为官学,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11.《诗经》分三类(分类标准:乐曲):风(音乐曲调)雅(朝廷正乐,大雅小雅)颂(宗庙祭祀之乐)。

12.赋: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13.神话的含义: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14.神话的意义: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

《简明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简明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风是指国风,曲调的意思。

雅即正,指宫廷正乐。

颂是指宗庙祭祀之乐。

赋、比、兴是诗歌的创作手法。

赋是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

比是指比喻之意。

兴是指借助其他事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2)楚辞:“楚辞”二字的本意是指楚地的歌词,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3)赋: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以铺陈为主要特征文体,既有诗的和谐音韵,整齐句式,又有散文的流畅气势,铺张描写。

(4)乐府:始于秦代,兴盛于汉代的掌管音乐的官署。

(5)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诗》是东汉后期一些没有留下姓名的宦游子弟共同编写而成的五言诗歌成熟的代表作。

(6)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指东汉末年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

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王禹、应楊、刘桢。

(7)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

(8)大小二谢:指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和谢眺。

(9)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是魏末的七位有名文士,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

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10)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西晋太康、元康时期的作家: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11)玄言诗:是学术界对兴盛于西晋末年、泛滥于东晋一代的玄理诗作的现代概括。

(12)永明体:是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开始流行的诗歌风格。

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13)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

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

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

(14)山水田园诗派:诗歌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起于南北朝时代晋宋之交的陶渊明与谢灵运,陶诗多咏田园,谢诗模范山水,各有突出成就,对后世诗歌创作都有很大影响。

山水田园诗派盛行于唐朝,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等人。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先秦文学第一节《诗经》一、《诗经》的概略1、《诗经》在先秦期间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诗经》被正式尊奉为儒家经典之一,才出现《诗经》的名称。

唐朝,《葩经》。

2、《诗经》中的作品共305 篇,按风 160、雅 105、颂 40 来编排,还有“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仅存篇名无诗,一般以为是有声无词的笙曲。

所收作品大概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

3、《诗经》的编写A、采诗说:“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风俗“--- 《孔丛子 ?巡守篇》采诗的目的: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

B、删诗说:汉人以为《诗经》305 篇是经过孔子删定的。

(不合理)4、诗经的流行与研究:《诗三百》最先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编写成书后,宽泛流行于诸侯各国,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样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外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诗经》的内容1、周族史诗P4保留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记述了周鼻祖后稷的出生和发明农业、定居邰地的史实;《公刘》记述了周族酋长公刘带领周人自邰地迁往豳地发展农业,开始定居生活的历史;《绵》写古公亶父带领周人从豳地迁往岐之周原,创业立国,设置官司、宗庙,成立政治机构;《皇矣》颂扬文王之祖太王、王季的美德,并描述文王伐崇伐密的成功;《大明》记述王季娶太任生文王,文王娶太娰生武王,再写武王牧野大战,伐纣灭商。

记录了自先公先王壮大部落到武王灭商建国的整个历史。

2、颂歌和怨刺诗P5中国古代诗歌有所谓的“美刺“的传统,也就是“颂美”和“怨刺”的传统。

表现出鲜亮的功利性和适用性。

(怨刺又称变风和变雅,是王道衰败、礼乐崩坏的产物)颂歌的作品有《大明》、《丰年》,怨刺的有《魏风?硕鼠》3、婚姻爱情诗P7婚姻诗,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

有情人约会的《静女》、有恋人同歌共舞的、有热恋互赠信物的《溱洧》有野外相遇而相爱的《关雎》、有久别重逢的、有礼教约束《将仲子》和婚姻不幸的难过《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先秦文学第一节《诗经》一、《诗经》的概况1、《诗经》在先秦时期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诗经》被正式尊奉为儒家经典之一,才出现《诗经》的名称。

唐代,《葩经》。

2、《诗经》中的作品共305篇,按风160、雅105、颂40来编排,另有“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仅存篇名无诗,一般认为是有声无词的笙曲。

所收作品大约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

3、《诗经》的编辑A、采诗说:“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俗“---《孔丛子•巡守篇》采诗的目的: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

B、删诗说:汉人认为《诗经》305篇是经过孔子删定的。

(不合理)4、诗经的流行与研究:《诗三百》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编辑成书后,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外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诗经》的内容1、周族史诗P4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记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和发明农业、定居邰地的史实;《公刘》记述了周族酋长公刘率领周人自邰地迁往豳地发展农业,开始定居生活的历史;《绵》写古公亶父率领周人从豳地迁往岐之周原,创业立国,设置官司、宗庙,建立政治机构;《皇矣》歌颂文王之祖太王、王季的美德,并描述文王伐崇伐密的胜利;《大明》记述王季娶太任生文王,文王娶太娰生武王,再写武王牧野大战,伐纣灭商。

记录了自先公先王壮大部落到武王灭商建国的整个历史。

2、颂歌和怨刺诗P5中国古代诗歌有所谓的“美刺“的传统,也就是“颂美”和“怨刺”的传统。

表现出鲜明的功利性和实用性。

(怨刺又称变风和变雅,是王道衰落、礼乐崩坏的产物)颂歌的作品有《大明》、《丰年》,怨刺的有《魏风•硕鼠》3、婚姻爱情诗P7婚姻诗,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

有情人约会的《静女》、有恋人同歌共舞的、有热恋互赠信物的《溱洧》有野外相遇而相爱的《关雎》、有久别重逢的、有礼教束缚《将仲子》和婚姻不幸的痛苦《氓》等。

4、农事诗、征役诗、爱国诗P9描述农事活动和劳动生活的农事诗《七月》(《国风》中最长的诗),抒写兵役之苦《东山》与征夫、思妇之苦《芣苢》的征役诗,以及表现爱国情感与英雄气概的爱国主义诗篇。

三、《诗经》的艺术成就和深远影响P12-161、艺术特色:a、重章叠唱的章法形式;b、优美和谐的语言艺术;c、赋比兴的变现手法P13最早提出赋比兴概念的是《周礼•春官•大师》:“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赋:即直接抒写或铺叙,直接描述。

是文学创作最基本的方法。

比:即比喻,对事物进行形象具体的比况。

兴:即起兴或发端,借其他事物以引起所歌咏的对象。

2、影响:《诗经》作者所表现出关注现实、面向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成为中国文学的一个优良传统。

第二节史传文学一、中国古代史学文化:1、甲骨卜辞:是叙事散文的萌芽,殷商时期为占卜凶吉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记事性散文。

2、易卦驳辞:韵散结合的卜噬文,《周易》为其代表之作,特点是记事完整、善用比兴象征手法、语言古朴凝练。

3、《尚书》:记言文之祖,又名“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唐代孔颖达将其内容归结为:典、谟、诰、誓、训、命、贡、歌、征、范。

由《虞书》、《商书》、《夏书》、《周书》四书构成,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

4、《春秋》:记事文之祖,以鲁国十二国君的次序来构建整个历史面貌,其叙事特点是“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即在看似平淡的记事之中蕴含深刻的褒贬劝惩含意)“简而有法”。

5、《左传》:叙事文之最,或称《春秋左氏传》是对《春秋》的补充(“春秋三传”解释和补注《春秋》的三大历史著作,有齐人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鲁人毂梁赤的《春秋谷梁传》、鲁人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二、《左传》1、左传的时代特征:是春秋动荡时代生动的历史记录,记录了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最为著名的五大战役分别是:城濮之战、鞍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崤之战。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时间:前632年地点:城濮导火索:围宋与释宋参战双方:晋国、齐国、秦国和楚国、陈国、蔡国2、左传的思想倾向A、民本思想:认为民心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B、崇礼思想:强烈的保守和复古倾向。

C、崇霸思想:首先是对争霸战争的大量描写和对战胜者的肯定态度;其次是作者对齐、晋、秦、楚等霸主持欣赏和赞美的态度;再者就是作者的崇武尚站的思想。

3、《左传》的叙事写人和语言艺术《左传》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写人艺术、语言艺术,构成其文学艺术价值所在,奠定了史传文学的基调。

a、开创了完整的叙事结构;b、大量虚构的情节;c、塑造鲜明的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d、语言简洁、词浅意深、富于表现力。

4、左传的人物形象:a、在历史舞台上上叱咤风云、建立功业的人物形象,如:春秋五霸和郑庄公、晋悼公等。

b、政治上暴虐无道、生活上荒淫无耻,导致亡国灭族的人物形象,如:晋灵公、楚灵王、庆封等。

C、善恶典型的贵族妇女形象。

5、《左传》对战争的描写A、不做单纯的战争史记载,也不站在某一国的立场做简单的是非曲直评论,而是以总揽全局的宏伟气魄与历史眼光,将战争放到整个社会与历史大背景中审视,当成春秋时期争霸政治的一个重要部分来表现。

B、对战争的描写重在写人,写出人在战争中的活动。

C、对战争的描写既有整体性大场面的概述,又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绘来加以补充,把对历史的整体勾勒与细节的描绘结合起来。

二、《国语》与《战国策》1、《国语》《国语》,又称《春秋外传》,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7万余字,全书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编制,记载了周穆王二年到周定王五十六年,538年间发生在各国的重大事件。

主要思想倾向是:重民、崇礼、尚德。

《国语》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

其中,《周语》历时最长,主要记言论政之文;《鲁语》多一事一议的小故事;《齐语》记管仲与齐桓公之间的几次论政;《晋语》最为详细;《吴语》记夫差;《越语》记越王勾践灭吴的事情。

《国语》的文学成就:A、在刻画人物方面,细腻生动。

B、重在记言,语言具有艺术特色。

人物语言多长于说理,重于教训。

C、记言平实畅达D、风趣幽默、风姿摇曳、引人入胜E、熟练的运用夸张、虚构、幽默、想象等文学手段。

2、《战国策》P36-42《战国策》,又称《国策》,全书三十三卷,记述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之事。

《战国策》的思想观念:a、民本思想 b、重士贵士的思想 c、重利轻义、鄙视传统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具有浓厚的商人意识,对礼仪否定以及对传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鄙视。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a、高才秀士的风采(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塑造),如苏秦的刻画。

b、敷张扬厉的说辞,纵横家的说辞具有“一言可以兴邦,一语足以丧国”的能力,辞采丰富,形象鲜明,语言恣肆,气势充沛。

c、别开生面的寓言文学,寓言形象鲜明,情节生动,描写细腻,多姿多彩。

(擅长叙事,有如小说,情节曲折复杂,文笔更为细腻。

)战国四公子:齐之孟尝君---田文赵之平原君----赵胜魏之信陵君---魏无忌楚之春申君----黄歇第三节诸子散文所谓的“诸子”就是先秦诸多的思想家,“诸子散文”就是思想家们关于政治、制度、哲学等方面的论辩性哲理散文,不是文学作品。

1、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一、《论语》和《孟子》1、《论语》在文学上:①表现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

②善用比喻,形象生动,明白易懂。

在语言上:①贴近口语、通俗、自然、浅显、令人有亲切之感。

②所录要言不繁,多非长篇大论,使人有精粹之感。

③有感而发,不做无病之呻吟,令人有真实之感。

在人物形象上:鲜明具体,栩栩如生。

①自然、真实。

②善于表现和把握人的本质特征。

③部分有情节、细节、语境。

2、《孟子》《孟子》一书是记叙战国时代孟子的言行的。

孟子名轲,字子舆(公元前327—公元前289)。

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儒学宗师,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固有四心“仁、义、礼、智”。

孟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施仁政”。

具体内容是“省刑罚、薄税敛,使民有恒产”。

《孟子》的艺术特点是:a、感情充沛、气势极盛;b、长于辩论,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概;c、善用比喻,寄寓深刻的讽喻教诲意义; d、孟子个性突出二、《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今传《庄子》一书33篇,内篇7篇(传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杂篇11篇。

内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世间》、《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

1、庄子的思想和美学观庄子的思想源于老子又有所发展,其核心是“道”,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提倡无为的政治观;在精神上要达到道德境界,因而要顺应自然;主张逍遥的境界。

《庄子》书中充满着瑰丽的想象,充满隽永的谐趣,也充满对于世界万物的细致入微的描绘。

以自然无为为美,肯定美与真的一致性,认为美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他的笔下奇形怪状、及其丑陋的人却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2、《庄子》的散文艺术庄子散文创作的方法:“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寓言,即编造一些故事,以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语言来宣传自己的主张;重言,即假借受尊重的人、有影响的人说的话;卮言,出于无心、随便说的话。

和以天倪,即抹掉天地间一切差别的意思。

散文风格:汪洋肆意、恢诡谲怪 a、奇幻的想象,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如:《逍遥游》b、描写精工,形神毕肖。

对物态的刻画技巧十分高明。

c、寓言丛生,喻中设喻。

以寓言和比喻来说明道理。

庄子的寓言有:匠石运斤、屠龙之技、随珠弹雀、鲁侯养鸟、老汉粘蝉、邯郸学步、涸辙之鲋、越俎代庖、东施效颦、触蛮之战、呆若木鸡、见利忘危、庄生梦蝶、井底之蛙屈原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第二章两汉文学两汉文学的总体特点是铺张扬厉的文风,其中汉赋最能体现这种艺术特征和文风。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司马相如《子虚赋》和《上林赋》汉代散文大赋成熟的标志、杨雄《羽猎赋》和长杨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第一节汉代的辞赋P67-76一、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 1、西汉初期,高祖初年到武帝初年,以骚体赋为主,形式上模拟楚辞带有“兮”字,追随楚辞传统。

内容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之感慨。

代表作是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贾谊西汉洛阳人,骚体赋代表作《吊屈原赋》和《鵩鸟赋》,《吊屈原赋》以屈原的处境和遭遇表示愤慨和悼惜,用许多比喻来比拟别谗害者的命运。

《鵩鸟赋》中假托人与鸟的对话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情绪,表述了一种人生祸福无常,应该知命不忧的思想。

艺术特色上:a、重发议论、述哲理 b、善用比喻 c、巧用反问、感叹的语气来增加文章的感情色彩。

2、武帝初年到东汉中叶,是大赋的时期,汉代散文大赋达到鼎盛,这一时期的赋因为政治的需要和帝王的喜好,多以铺张扬厉,歌功颂德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