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小故事
质量故事
![质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83dc08ccc22bcd126ff0cdf.png)
降落伞的故事一家军工企业主要生产降落伞,每生产十个伞包出来时,就会由十位伞兵背着这十个伞包从试验塔上跳下,检验伞包质量是否合格。
然而由于伞包质量问题,每检验十个伞包即会摔死一个伞兵,看到此情况,厂领导立即组织质量检验专家小组对每一道生产工序进行仔细的检查,然而却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可是伞兵由于伞包质量问题摔死的事件还在发生。
此厂领导为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杜绝伞质问题,并使企业生存下去,决定重金聘请新厂长来解决该问题。
没过多久,一名军人应聘了此职位,新厂长到任后立刻颁布一条规定:所有生产伞包的工人在生产出伞包后都必须背着自己所生产的伞包从试验塔上跳下,来检验伞包的质量。
规定实施后,伞包的质量问题立刻消失了,至此以后企业的产品再也没有发现质量问题,企业也由此而不断的发展壮大。
蝴蝶效应1979年12月,洛伦兹(Lorenz)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从此以后,所谓“蝴蝶效应”之说就不胫而走,名声远扬了。
“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不但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
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我们可以用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
这首民谣说: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
这就是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所谓“蝴蝶效应”。
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确实能够造成这样的恶果。
一个明智的领导人一定要防微杜渐,看似一些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集体内部的分崩离析,那时岂不是悔之晚矣?横过深谷的吊桥,常从一根细线拴个小石头开始。
质量小故事
![质量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20a8d5802768e9951e73837.png)
1\降落伞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生产的降落伞的安全性能不够,虽然在厂商的努力下,合格率已经提升到99.9%,但还差一点点。
军方要求产品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可是厂商不以为然,他们强调,任何产品都不可能达到绝对100%的合格,除非出现奇迹。
但是,降落伞99.9%的合格率,就意味着每一千个跳伞的人中有一个人会送命。
后来,军方改变了检查质量的方法,决定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背着这个伞,亲自从飞机上跳下。
这个方法实施后,奇迹出现了,不合格率立刻变成了0!2\寻找差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普遍思想素质高,他们用生动的故事阐述观点,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意味深长,使一次次讨论激情洋溢,充满欢声笑语。
在参加浙江代表团的分组讨论会上,一位代表用“浙江普通话”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蔬菜摊上摆着两筐番茄,一筐标价每公斤10元,另一筐标价每公斤8元。
一个妇女在两只筐子前面反反复复地看了好久,实在看不出两种番茄的区别来。
她忍不住问摊主:“这两种番茄的差别究竟在哪里?”“差别在2元呀”……故事讲完了,引出了一片笑声,也引出了这位代表要讲的观点:“那位妇女为什么要在两筐番茄中寻找差距?因为她关注番茄的质量。
在现代社会中小到番茄,大到汽车、房子,消费者购物时首先要对产品质量进行比较和研究,然后才决定是否购买。
”这位代表的发言,在小组会上引出了许多人关于质量的议论。
许多代表认为,质量竞争是没有国界的竞争,质量竞争是追求零缺陷的竞争,质量竞争是对客户关爱和理解的竞争。
没有国界的竞争“日本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产品质量问题严重,‘东洋货’在国际市场上名声非常不好。
为了摘掉这顶帽子,日本政府当年提出了‘质量救国’的口号,狠抓质量,各企业也纷纷响应。
若干年之后,日本产品质量有了根本性改观,一些企业为了占领国际市场,采取许多奇招展示自己产品不同一般的质量。
一次,日本西铁城钟表商为了在澳大利亚打开市场,提高手表的知名度,广告某月某日将在某广场空投手表,谁捡到归谁。
关于产品品质小故事
![关于产品品质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78253b4daef5ef7ba0d3c9d.png)
关于产品品质小故事【篇一:关于产品品质小故事】日本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产品质量问题严重,东洋货在国际市场上名声非常不好。
为了摘掉这顶帽子,日本政府当年提出了质量救国的口号,狠抓质量,各企业也纷纷响应。
若干年之后,日本产品质量有了根本性改观,一些企业为了占领国际市场,采取许多奇招展示自己产品不同一般的质量。
一次,日本西铁城钟表商为了在澳大利亚打开市场,提高手表的知名度,广告某月某日将在某广场空投手表,谁捡到归谁。
到了那天,日本钟表商雇用了一架直升飞机,将千余只手表空投下来。
当幸运者发现自己拣到的手表居然完好无损时,都高兴地奔走相告。
于是,西铁城钟表销路打开。
日本的许多产品就是这样,依靠过硬的质量跨出国门,在国际竞争中连连取胜。
3\质量监督员的故事这次去古交采访,听到水电三局联接段项目部质安部为了维护pccp管安装质量,几次让工程停下返工的故事,他们这种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工作精神,正是王新义局长所倡导的百分之一就等于百分之百精神的真实写照。
在5号洞回填浇筑砼时,水电三局联接段项目部质安部的荀亚文,从一个很小的洞孔钻进砌墙内,检查砼浇筑质量,发现上一节的砌墙倒塌了一部分,马上让施工人员停工,重新砌墙,这可让工人们发了憷。
砌墙到容易,但砼一停止浇筑,马上就会凝固在泵管里,20多米长的泵管和泵就必须拆下来清洗,这可是一件废时废劲的工作。
工期紧张,工人们让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算了。
荀亚文可不干,工程质量来不得半点马虎,万一pccp管由于这里的砼浇筑没夯实,造成管子震动崩裂的事故,那后果不堪设想。
他把住了洞口,工人们拗不过他,只好拆下了泵管。
在上游ap9弯点有60m回填明槽,施工队在回填碾压时,没有检查就进行了下道工序,质量检查没记录。
质量检查员员坚决不同意,质量数据必须是实事求是,不能有半点虚假。
经返工检查,他们的碾压是合格的。
尽管他们返工用了两天时间,但他们不后悔。
因为返工后他们的心都踏实。
在3号洞pccp管安装过程中,有一节管子的管缝达47毫米,比标准19~44毫米超了一些,这时后面已装了四节管子,质量检查员在抽检管缝时发现这一情况后,马上要求返工。
8个小故事讲透质量管理
![8个小故事讲透质量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77f001c6d4d8d15abf234e3c.png)
8个小故事讲透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公司生产管理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作用众所周知。
然而,在实际生产活动中,质量管理往往难以控制!8个故事希望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
[1]割草的男孩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 ,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启示这个故事反映的ISO的第一个思想,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断地探询顾客的评价,我们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然后扬长避短,改进自己的工作质量,牢牢的抓住顾客。
这也是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第6条:“持续改进”思想的实际运用的一个例子。
我们每个员工是否也可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做一些持续改进呢?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做到让顾客满意。
对于营销人员来说,这样是可以得到忠诚度极高的顾客。
对于我们每个员工来说,只有时刻关注我们的“顾客(服务对象)”我们的工作质量才可以不断改进。
这也是沟通的问题, 一个人想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真的好难。
这个故事是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呢?做质量的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动的,只是延续出现问题然后再去解决问题的模式,如果能主动查找问题并解决问题那才是完美的质量管理模式。
这也就显示出了一个质量管理者的精髓所在。
一切都属于那些天天做好准备的人。
不要光想着天上能下钞票雨,那是不可能的,凡事靠脑子去想,用双手去做,把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提前预防,把不良的缺憾扼杀在萌芽状态。
我们要始终坚信“风险是可以防范的,缺陷是可以预防的”![2]降落伞的真实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
质量故事100篇
![质量故事10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b463c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d8.png)
质量故事100篇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住着一个叫小明的男孩。
小明家境贫困,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他
和奶奶相依为命。
尽管生活不易,小明却从小就有着无比坚强的意志和勤奋的品质。
小明每天早早起床,去山上放牛,晚上和奶奶一起种地。
尽管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小明
并没有因此放弃对书本的向往。
每天晚上,他都会在灯下熬夜自学,虽然苦,但他依然坚持。
终于,小明考上了大学。
在大学期间,他勤奋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成绩优秀,被评
为“优秀学生干部”。
毕业后,小明顺利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经过多年的努力,小明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还在爱情上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他坚持努力,终于迎来了成功。
生活中的困难一定存在,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终
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质量小故事(一)
![质量小故事(一)](https://img.taocdn.com/s3/m/87755d2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8.png)
质量小故事(一)质量小故事背景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里,住着一群勤劳善良的农民。
他们辛勤耕种,但却常常被质量小的问题困扰着。
初始困境小麦质量问题农民们经过辛苦的耕作,终于收获了一片金黄的麦田。
然而,当他们将小麦交给面粉加工厂时,却总是得到质量不稳定的面粉。
有些小麦粘粘糊糊,有些小麦又杂质较多。
蔬菜种子问题农民们又尝试种植蔬菜,但一次又一次地面对着种子质量的挑战。
有些种子发芽率低,有些种子则长出了奇怪的病害。
解决之道建立质检机构农民们意识到,要解决质量小的问题,他们需要建立一个质检机构。
经过筹备和努力,终于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机构来负责质量检测。
引入专业人员该机构聘请了一批专业的农业科学家和专业人员。
他们带来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为农民们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技术支持。
制定质量标准质检机构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要求农民们在种植过程中遵循科学的操作规程,使用高质量的种子和肥料。
同时,他们也对收获的农产品进行细致的检测,并监督加工过程。
培训农民为了帮助农民们掌握新的种植技术和质量标准,质检机构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活动。
农民们通过学习,逐渐理解了如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巧。
取得的成果优质小麦经过质检机构的指导和培训,农民们逐渐掌握了高质量小麦的种植技术。
他们学会了适时施肥、合理灌溉和科学防虫等方法,最终收获了优质麦粒。
健康蔬菜通过引入高质量的种子和科学的种植管理,农民们成功地培育出健康的蔬菜。
蔬菜的产量稳定增加,质量也得到了保障。
结论通过质检机构的建立和引入专业人员的支持,农民们成功解决了质量小的问题。
他们学会了科学种植和管理农产品的方法,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
如今,这个小村庄的农产品因其优质而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青睐。
持续的努力宣传优质农产品质检机构与村庄的农民合作,共同宣传优质农产品的重要性。
他们在农产品展览会和农贸市场上设立展台,展示村庄的农产品,并向顾客介绍农产品的质量和种植过程。
古代关于质量的故事
![古代关于质量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4e9c28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1.png)
古代关于质量的故事故事一:草木知质很久以前,有一个聪明的国王,他非常重视产品的质量。
他认为,只有优质的产品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有一天,国王决定验证他的观点。
他召集了全国各地最好的工匠来参加一项竞赛。
每个工匠都要制作一件精美的木雕作品,并交给国王评审。
比赛开始后,工匠们全力以赴地展示自己的技艺。
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到了评审的日子。
国王在寝宫里等待着工匠们的作品。
首先进入国王眼帘的是一件栩栩如生的花卉木雕,花瓣娇艳欲滴,枝叶栩栩如生。
国王对这件作品赞不绝口,认为这是一件高质量的木雕。
然而,接下来进场的是一件更加精美的作品。
这是一只栩栩如生的鸟雕,羽毛的细节处理得十分到位,仿佛随时可以飞翔起来。
国王震惊于这件作品的精湛工艺,认为这是更高水平的质量。
正当国王准备宣布胜出者时,一个年轻的农民走进了寝宫。
他手里拿着一颗小小的种子,说这是他的作品。
国王有些怀疑,但还是给了他一个机会。
农民将种子放在土地上,然后嘴里念叨着什么。
不久,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
那颗种子迅速生长起来,成长为一棵高大的树木。
树上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吸引了许多蝴蝶和鸟儿。
国王被深深地震撼了。
他意识到,真正的质量不仅仅是外表的精美,而是内在的力量和生命力。
这个农民用一颗种子向世人证明了这一点。
从此以后,国王更加注重产品的内涵和价值,鼓励人们用心去创造优质的产品。
这个故事也被流传下来,提醒人们,无论是制作产品还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注重质量和内在的力量。
故事二:质量至上在古代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年轻的陶工叫做李明。
他非常热爱陶瓷艺术,并以制作高质量的陶器而闻名。
有一天,一个富商听说了李明的名字,决定亲自前往购买他的陶器。
他带着大量的金银和珠宝来到了李明的陶坊。
富商看着摆满货架的陶器,心生欣喜。
他想要买下最漂亮、最昂贵的陶器。
然而,李明却向他推荐了一件平凡的小碗。
富商不解地问道:“这只小碗看起来普通无比,为什么你要推荐给我?”李明微笑着回答:“请您细心观察。
经典质量故事
![经典质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9da549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0.png)
经典质量故事故事一:世界上最好的行医者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住着一位名叫李医生的行医者。
李医生擅长医术,无论是传统的中医还是现代的西医,他都了若指掌。
村子里的居民们都深深地敬重并称他为“世界上最好的行医者”。
李医生宽宏大量,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诊治病人。
无论是富裕的村民还是贫穷的农民,他都不分彼此地全力帮助他们。
他总是以真诚和慈悲的态度对待每一位病人,不管患者病情多么严重,他都会用最大的努力去治疗并给予希望和鼓励。
一天,一个小女孩被狂犬病咬伤了,她的家人非常着急。
村子里的其他医生都认为救治这个小女孩的希望已经非常渺茫,甚至觉得她再也无法存活下去了。
但是,李医生有着超越常人的洞察力和坚定的决心。
他立即开始寻找抗狂犬病的解药,并亲自照顾这个小女孩。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李医生不断地研究文献、请教专家,并尝试各种可能的方法。
他毫不气馁,充满信心地对小女孩的家人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会全力以赴。
”最终,李医生成功地找到了可以治愈小女孩的方法,小女孩康复了。
这个故事迅速传遍了整个山村,人们纷纷感慨地说:“李医生是世界上最好的行医者,他救了那么多人的命,真是一位伟大的医生。
”李医生并不以这些称赞为荣,他只是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行医信念。
他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一个病人都应该得到最好的治疗。
他的努力和奉献精神,激励着更多的人去关注病人的需求并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通过李医生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行医者,只要我们用心去对待每一位病人,尽力去提供最好的医疗护理,并且永不放弃希望和努力,就一定能够让更多的人摆脱病痛,恢复健康。
故事二:致命的皮球事件在一个小镇上,有一家小型的皮球制造公司,以生产高质量的皮球而著名。
这家公司的质量控制非常严格,他们从原材料的选取到生产工艺的把控,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有一次,这家公司的工人们发现一批皮球出现了质量问题,球面的皮革出现了裂痕和破损的情况。
质量小故事
![质量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b58f58e79563c1ec4da7162.png)
6则质量小故事小故事1:“猫捉老鼠”的游戏老厂的生产因条件的因素,质量管理也就马马虎虎的过了。
终于搬进了GMP新厂房,于是学习、培训、上岗、生产。
但人的质量素质不是一夜间就能飞快提高的,公司的整体质量意识依旧,旧的行为、习性难改,于是乎就有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卫生是GMP的基础,卫生来自于个人卫生习惯,关门、戴帽子是第一课。
宣贯、检查,收效甚微,不得已,只有不定时去车间督促,强制执行。
一次次狠批之后,知道了我的到来的目的,一个个还有长进:见了我能躲的就躲到设备后面立马戴好帽子,不能躲的就主动戴好;走廊那头,远远的见了我就赶紧就近躲进房间,躲不了的、被我抓住的,我手一抬手一指立马就戴好了,我也就算是放过了。
长期以往不是办法,于是出台了一个关于戴帽子的管理规定:一次不戴帽子被抓罚款两元,在现场的领班、车间主任同罚一元,领班、车间主任不戴帽子被抓双倍罚款。
报告交上去,领导认为不能只有罚没有奖,也不能罚出情绪来,于是乎关于戴帽子的管理规定泡汤。
猫还是猫,老鼠还是老鼠,“猫捉老鼠”的游戏还在继续。
一句戏言,道出了质量管理的感慨万千!小故事2:三种人路上有个坑,第一种人是等人掉进去后救人,第二种人是树立牌子,建立标识,第三种人是填埋了坑。
人们会感激第一种人,记住第二种人,忘记第三种人。
质量管理(QA)就是第三种人,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但领导反而看不到你的工作和成绩。
第一种人是被动质量管理,出了质量问题我来解决,此时老板看到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费用或浪费,花了老板的钱而又能得到老板的赏识和奖励,何乐而不为!第二种人是“绕道而行”,能避开问题却不能最终解决问题。
虽然工作效率低了或成本大了,但是老板也能知道避免了质量事故,还是会得到老板的肯定。
第三种人是预防管理,化质量事故于萌芽之中。
以预防措施来保证产品质量,质量管理员(QA)就是第三种人,工作就是填坑,排除质量隐患,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但领导反而看不到你的工作和成绩。
质量小故事
![质量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77530d32cc58bd63186bd37.png)
扁鹊论医一次周王召见扁鹊说:“寡人得知,当今世上你名气最大,还有谁的医术比你高的?”扁鹊说:“我家世代为医,论医术我大哥第一,二哥第二,我只能排名最后”。
周王不解,“为啥你的名气最大?”扁鹊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里的人才知道。
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刚刚发作之时。
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只在我们的村子里才小有名气。
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一般人看见的都是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他们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
”故事体会: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电话机的故事某首长接父亲到军区来度假,白天带父亲尽兴游玩,晚上回到军区,首长打电话叫厨师把父亲喜欢吃的菜烧好,一一端过来,味道不错,还电话通知侍卫买五粮液。
老头子玩得吃得很开心,临走时,首长问老头子,喜欢拿点什么东西,老头子说:“我什么也不要,只要电话机。
”“你为什么要电话机呢”?“你不是要什么有什么”故事体会:1.有些事情不能生搬硬套2.ISO9000仅仅是一种工具,我们所要的是理解其中的精神,达成目标提醒自我提醒自我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向媾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
”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
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
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边走过去,并没有遇上危险。
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缍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
故事体会提醒别人容易,提醒自己有时难呐快要倒的墙,它始终是要倒的,不要存任何侥幸的心理我们做质量工作也是一样。
要时时警惕质量管理中风险,不仅时时提醒别人,也要时时警示自己。
10个经典故事带你了解品质及其重要性
![10个经典故事带你了解品质及其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07acc42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2e.png)
10个经典故事带你了解品质及其重要性这是10则有关质量的故事。
有民间传说,有真实案例,有中国寓言故事,有外国故事,用简单、通俗的话语说明质量的真理。
可以用来培训员工质量意识,也可用作质检培训的教材,还可做质量的宣传资料,做质量一定要知道这十则故事。
故事一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
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
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故事二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
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读而思duersi品质思考:这两则故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就是要做好预防,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
品质的成功之道就在于预防。
故事三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
所以它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來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
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
质量小故事
![质量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a33209f4a7302768f993953.png)
6则质量小故事小故事1:“猫捉老鼠”的游戏老厂的生产因条件的因素,质量管理也就马马虎虎的过了。
终于搬进了GMP新厂房,于是学习、培训、上岗、生产。
但人的质量素质不是一夜间就能飞快提高的,公司的整体质量意识依旧,旧的行为、习性难改,于是乎就有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卫生是GMP的基础,卫生来自于个人卫生习惯,关门、戴帽子是第一课。
宣贯、检查,收效甚微,不得已,只有不定时去车间督促,强制执行。
一次次狠批之后,知道了我的到来的目的,一个个还有长进:见了我能躲的就躲到设备后面立马戴好帽子,不能躲的就主动戴好;走廊那头,远远的见了我就赶紧就近躲进房间,躲不了的、被我抓住的,我手一抬手一指立马就戴好了,我也就算是放过了。
长期以往不是办法,于是出台了一个关于戴帽子的管理规定:一次不戴帽子被抓罚款两元,在现场的领班、车间主任同罚一元,领班、车间主任不戴帽子被抓双倍罚款。
报告交上去,领导认为不能只有罚没有奖,也不能罚出情绪来,于是乎关于戴帽子的管理规定泡汤。
猫还是猫,老鼠还是老鼠,“猫捉老鼠”的游戏还在继续。
一句戏言,道出了质量管理的感慨万千!小故事2:三种人路上有个坑,第一种人是等人掉进去后救人,第二种人是树立牌子,建立标识,第三种人是填埋了坑。
人们会感激第一种人,记住第二种人,忘记第三种人。
质量管理(QA)就是第三种人,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但领导反而看不到你的工作和成绩。
第一种人是被动质量管理,出了质量问题我来解决,此时老板看到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费用或浪费,花了老板的钱而又能得到老板的赏识和奖励,何乐而不为!第二种人是“绕道而行”,能避开问题却不能最终解决问题。
虽然工作效率低了或成本大了,但是老板也能知道避免了质量事故,还是会得到老板的肯定。
第三种人是预防管理,化质量事故于萌芽之中。
以预防措施来保证产品质量,质量管理员(QA)就是第三种人,工作就是填坑,排除质量隐患,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但领导反而看不到你的工作和成绩。
四个小故事讲透了精益生产质量管理
![四个小故事讲透了精益生产质量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91c474ad27d3240c8547ef7f.png)
四个小故事讲透了精益生产质量管理1、割草的男孩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 ,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启示】这个故事反映了ISO的第一个思想,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断地探询顾客的评价,我们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然后扬长避短,改进自己的工作质量,牢牢的抓住顾客。
这也是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第6条:“持续改进”思想的实际运用的一个例子。
我们每个员工是否也可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做一些持续改进呢? 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做到让顾客满意。
对于营销人员来说,这样是可以得到忠诚度极高的顾客。
对于我们每个员工来说,只有时刻关注我们的“顾客(服务对象)”我们的工作质量才可以不断改进。
这也是沟通的问题,一个人想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真的好难。
这个故事是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呢?做质量的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动的,只是延续出现问题然后再去解决问题的模式,如果能主动查找问题并解决问题那才是完美的质量管理模式。
这也就显示出了一个质量管理者的精髓所在。
一切都属于那些天天做好准备的人。
不要光想着天上能下钞票雨,那是不可能的,凡事靠脑子去想,用双手去做,把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提前预防,把不良的缺憾扼杀在萌芽状态。
我们要始终坚信“风险是可以防范的,缺陷是可以预防的”!2 、降落伞的真实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
在当时,降落伞的安全度不够完美,即使经过厂商努力的改善,使得降落伞制造商生产的降落伞的良品率已经达到了99.9%,应该说这个良品率即使现在许多企业也很难达到。
经典质量小故事汇总及启示
![经典质量小故事汇总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44af70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4e.png)
编前语:一个个小故事,一个个质量案例。
在现实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叹:现在的顾客越来越会挑剔了!有时提出的一些要求,在企业看来简直有些过分。
其实,应该说顾客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是合理的,如果我们不理解或认为不合理,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处在顾客的位置上。
那么,满足顾客的需求,办法总会有的,奇迹也不是不会出现的!处事态度,莫若于此!若人人皆有此处事态度,何愁公司经营不好!1、降落伞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生产的降落伞的安全性能不够,虽然在厂商的努力下,合格率已经提升到99.9%,但还差一点点。
军方要求产品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可是厂商不以为然,他们强调,任何产品都不可能达到绝对100%的合格,除非出现奇迹。
但是,降落伞99.9%的合格率,就意味着每一千个跳伞的人中有一个人会送命。
后来,军方改变了检查质量的方法,决定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背着这个伞,亲自从飞机上跳下。
这个方法实施后,奇迹出现了,不合格率立刻变成了0!启示: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追求质量是永无止境的,正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持续改进是每个组织永恒的追求、永恒的目标、永恒的活动,组织应不断改进其产品或服务质量,以满足顾客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需求与期望,只有坚持持续改进,组织才能不断进步。
2、日本钟表的故事日本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产品质量问题严重,…东洋货‟在国际市场上名声非常不好。
为了摘掉这顶帽子,日本政府当年提出了…质量救国‟的口号,狠抓质量,各企业也纷纷响应。
若干年之后,日本产品质量有了根本性改观,一些企业为了占领国际市场,采取许多奇招展示自己产品不同一般的质量。
一次,日本西铁城钟表商为了在澳大利亚打开市场,提高手表的知名度,广告某月某日将在某广场空投手表,谁捡到归谁。
质量意识的几个故事
![质量意识的几个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64a87c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0.png)
一、降落伞的真实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
在当时,降落伞的安全度不够完美,即使经过厂商努力的改善,使得降落伞制造商生产的降落伞的良品率已经达到了99.9%,应该说这个良品率即使现在许多企业也很难达到。
但是美国空军却对此公司说No, 他们要求所交降落伞的良品率必须达到100%。
于是降落伞制造商的总经理便专程去飞行大队商讨此事,看是否能够降低这个水准?因为厂商认为,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完美了,没有什么必要再改。
当然美国空军一口回绝,因为品质没有折扣。
后来,军方要求改变了检查品质的方法。
那就是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行中的机身跳下。
这个方法实施后,不良率立刻变成零。
从此故事您得出什么结论?故事体会:1.提高质量,总是有方法!2.许多人做事时常有“差不多”的心态,对于领导或是客户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会觉得对方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满!认为差不多就行,但就是很多的差不多,产生质量问题。
3.或许我们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想一想:买回的酵母做的馒头里吃出一根头发,什么滋味!?我们也许会说:10万(或10亿)袋酵母里才有一袋里有一根头发,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但是对我们来说是十万分之一,对于吃到头发的消费者来说,是100%。
试想,如果什么事情只有99.9%的成功率,那么每年有20,000次配错药事件;每年15,000婴儿出生时会被抱错;每星期有500宗做错手术事件;每小时有2000封信邮寄错误。
看了这些数据,我们肯定都希望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在工作中作到100%。
因为我们是生产者,同时我们也是消费者。
更重要的是,我们因此而感到每天的忙碌工作有所意义,而不是庸庸碌碌的只想换一口饭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要说你都听说过,不要说你都知道这些,再看看这些与质量有关的故事-----小故事一: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
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
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小故事二: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
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品质思考:这两则故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就是要做好预防,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
品质的成功之道就在于预防。
小故事三: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
所以它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來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
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
“很难说。
”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品质思考: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只知道有问题,却不能抓住问题的核心和根基。
这是很多质量问题重复出现的主要原因,要善于从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中找出主要的决定性的因素,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小故事四:丰田汽车公司前副社长大野耐一曾举了一个例子来找出停机的真正原因。
有一次,大野耐一在生产线上的机器总是停转,虽然修过多次但仍不见好转。
于是,大野耐一工人进行了以下的问答:问“为什么机器停了?”答“因为超过了负荷,保险丝就断了。
”问“为什么超负荷呢?”答“因为轴承的润滑不够。
”问“为什么润滑不够?”答“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来。
”问“为什么吸不上油来?”答“因为油泵轴磨损、松动了。
”问“为什么磨损了呢?”再答“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铁屑等杂质。
”经过连续五次不停地问“为什么”,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在油泵轴上安装过滤器。
品质思考:同样的问题接而连三的发生,我们整天疲于奔命,四处救火。
由于我们缺乏改善意识,或未能刨根问底,错失了许多改善的机会,以至问题越解决越多,所以我们需避免表面现象,而深入系统根本原因,也可避免其它问题。
小故事五:海尔张瑞敏曾举过一个经典例子: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6遍桌子,他们会一丝不苟每天擦6遍,而我们中国的员工第一天擦6遍,第二天也会擦6遍,第三天擦5遍,第四天4遍……张瑞敏曾说过:“工艺上的小差距往往显示民族素质上的大差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引进的一流设备,而质量却达不到原有水平;我们的产品产量能达世界第一,而我们的价格只是人家的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
中国人不缺乏勤劳智慧,缺乏的是做细节的精神,缺乏的是敬业精神,缺乏的是责任心!品质思考:细节决定成败。
从小事做起,每一件事,每一个产品,每一天,都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做好做对,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就是对品质最大的贡献。
小故事六:海尔1985年曾经以砸冰箱事件闻名全国。
1985年海尔生产的第一批冰箱不合格,张瑞敏就坚决把有毛病的76台冰箱拿出来,砸掉了。
通过这件事,使得海尔全员的质量意识大大地提高。
1988年12月就得全国同行业的第一块金牌。
拿到金牌之后,张瑞敏又给他的员工说,我们拿到的是一块全运会的金牌,下一步我们就要拿奥运会金牌。
海尔的员工树立起严格地质量观,所有的员工都知道,我们要拿奥运会金牌,我们要以质量使得我们的产品走向全球,品质思考:质量创建名牌、品质成就品牌。
心态决定状态、思路决定出路。
对比有点小问题的产品想到降价、做为二等品出货,如果有这样的质量意识,质量怎么能提高呢?小故事七: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仑比亚”航天飞机著陆前发生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全世界为之震惊。
事后的调查结果也比较令人惊讶,造成此灾难凶手竟是一块脱落的隔热瓦,“哥仑比亚”航天飞机有2万多块隔热瓦,能抵御3000度高温,避免航天飞机返回大气层时外壳被融化。
航天飞机是高科技产品,许多标准是一流的非常严格的,但就一块脱落的隔热瓦,0.5%差错葬送了价值连城的航天飞机,还有无法用价值衡量的宝贵的7条生命。
品质思考:质量问题,甚至很多重大的质量事故,都是一些小的东西酿成了大错。
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
我们1%的不良送到客户那就是100%不良。
我们生产工序上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使我们全部的努力白费。
对于品质而言,不是100分就是0分。
小故事八:这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
在当时,降落伞的安全度不够完美,即使经过厂商努力的改善,使得降落伞制造商生产的降落伞的良品率已经达到了99.9%,应该说这个良品率即使现在许多企业也很难达到。
但是美国空军却对此公司说No, 他们要求所交降落伞的良品率必须达到100%。
于是降落伞制造商的总经理便去飞行大队商讨此事,看是否能够降低这个水准?因为厂商认为,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完美了,没有什么必要再改。
当然美国空军一口回绝,因为品质没有折扣。
后来,军方要求改变了检查品质的方法。
那就是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行中的机身跳下。
这个方法实施后,不良率立刻变成零。
品质思考:无论是工作标准还是产品标准我们都要向100%合格努力,99% 还是不够好。
在品质问题上我们没有折扣可打,不符合标准就是不符合标准,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你对品质上打折扣,客户也会对你打折扣的!我们决不向不符合要求的情形妥协,我们要极力预防错误的发生,这就是“零缺陷”。
小故事九:有一篇短文,是嘲笑循规蹈矩的德国人的:“中国的留德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捉弄他们一番。
大学生们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标上了“男”“女”的字样,然后躲到暗处,看“死心眼”的德国人到底会怎么样做。
结果他们发现,所有到电话亭打电话的人,都像是看到厕所标志那样,毫无怨言地进入自己该进的那个亭子。
有一段时间,“女亭”闲置,“男亭“那边宁可排队也不往“女亭”这边运动。
我们的大学生惊讶极了,不晓得何以“呆”到这份上。
面对大学生的疑问,德国人平静地耸耸肩说:“规则嘛,还不就是让人来遵守的吗?”德国人的刻板可以让我们开心地一连笑上3天,而他们看似有理的解释,也足以让某些一贯无视规则的“国产大能人”笑掉大牙。
但是在开心之余,嘲笑之余,我们漠视规则已经多久了?我们总是聪明地认为,那些甘愿被规则约束的人不仅是“死心眼”,简直是“缺心眼”。
品质思考:德国人做事严谨,正是这种严谨的作风才造就了象奔驰、宝马、西门子等一大批世界一流企业,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所以作好品质就要严格按照公司的各种规定执行!规则和标准就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做好品质必须强化执行力!小故事十:说质量不得不提到“三鹿”的故事。
1987年左右,田文华正式任总经理。
她上任的“第一板斧”就是砍掉三鹿自己的郊区牧场,提出“奶牛下乡,牛奶进城”模式。
同时,三鹿与各县、乡、村政府合作,由政府供地、三鹿提供技术规范、农民个人提供资金建设收奶站。
各散户奶农的奶都通过奶站最终被集中至三鹿各家工厂。
这种模式在此后的20余年中,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乳品国(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但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这种模式只能对应于中国乳企都各自偏于一隅的时代。
因为乳企在一地独大时,是买方市场,各个私人奶站都有求于乳企。
三鹿集团过去在河北掌握着鲜奶的终极验收权,奶站送来的奶如果不合格,甚至可以当场倒掉,这种较强的控制权一直持续到2005年前后。
但2005年后,中国乳品业竞争加剧,各大乳企纷纷在全国抢夺市场,河北省内也陆续新开了众多工厂,各家的总产能严重超过了河北省的奶源总量,开始出现各家抢奶源的现象,此时,奶源由买方市场进入卖方市场,奶站与乳企话事权易位。
在实际运作中,乳企无法监管奶站,政府管理又不到位,巨祸最终酿成。
品质思考:三鹿的倒下证明: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如果只重视企业、产业做大做强,忽视产品质量安全;只重视物质利益,忘记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谈什么企业发展,谈什么品牌,都是一句空话!这十则有关质量的故事,有民间传说,有真实案例,有中国寓言故事,有外国故事,用简单、通俗的话语说明质量的真理。
质量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