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案例小故事
法制教育案例故事

法制教育案例故事法制教育案例故事案例1:欺负弱小本不该、敲诈勒索终被处_岁的小朱与_岁的小李是初三的同班同学,平时就好自称大,恃强凌弱;二人家庭经济都较困难,很羡慕有钱的同学穿名牌。
一天,一个低年级学生穿了一双耐克鞋在路上一脚把一块石头踢到小朱的身上,小朱很生气想教训教训这个小同学。
小李一看一双新的耐克鞋,就说把这双鞋换过来穿穿算了,小同学不肯,二个人上去一下把他按在地上,小朱往他屁股上一脚,小同学只好把鞋给了小朱。
小同学的家长报了案,小朱与小李被叫到了公安局。
经查,小朱和小李还数次向其他小同学强索人民币,有的2元,有的4元、5元,最多一次强索_元,后因被害人要求返还7元,总共强索金额31元,学生家长反映十分强烈。
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条例》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作了处理。
案例2:情感迷失酿悲剧、一失足成千古恨刘云是某医学院的学生,从小父母悉心培养,学习美术、音乐、舞蹈,原本是个多才多艺的花季少女,令人羡慕的好学生。
_岁认识了一个男青年,男青年说非常喜欢她,他轻易地就相信了,可那个青年是个小混混,小兄弟很多,带着她玩、跳迪斯科、打架,父母反对,她搞假自杀逼父母让步。
在男朋友的教唆下,又跟小混混逃走,放弃学业,骗钱,用安眠药使人睡觉然后中进行盗窃,而自己也遭到了多名混混的强奸,为了一段本不该发生的恋情沦为盗窃,付出了自由、前程、青春和才华。
案例3:因小失大要不得、由好到坏一念间_岁的初三学生庄海在初一年级时就加入了共青团,当选为班长,工作负责、学习优良,先后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
有一天与父母告别后准备回家时,发现一个初二学生在他父母后面做鬼脸,这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问一问、说一说,都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庄海非常生气,认为是对自己父母的侮辱,竟和几个同学一起上去教训他一顿。
原以为被教训者不会怎样,没想到却引起这个学生邀约一帮人来报复。
为了不甘示弱,又发生了对报复者的报复,在双方殴打中,庄海拿出随身带的一把刀捅上去,造成一死一伤,法院判处庄海犯故意伤害罪。
法律案例小故事

法律案例小故事故事一,小偷被抓。
有一天,小明的手机在公交车上被偷了。
他赶紧报警,并提供了一些线索。
警方通过监控视频锁定了嫌疑人,并最终将小偷抓获。
小明因此找回了自己的手机,并对警方的高效工作表示感谢。
故事二,邻居纠纷。
小张和小李是邻居,他们因为一棵大树的问题发生了纠纷。
小张认为邻居家的大树影响到了自家的阳光和空气,要求邻居砍掉。
小李则认为自己种植的树是合法的,不应该受到干涉。
最后,他们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了这个问题。
故事三,合同纠纷。
小王和某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但在合作过程中发生了分歧。
双方对合同中的条款有不同的理解,导致了纠纷。
最终,他们通过法院起诉解决了争端,并重新修订了合同。
故事四,交通事故。
小刘在驾驶汽车时发生了交通事故,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对方要求小刘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损失。
经过调解和调查,最终确定了责任比例,并进行了相应的赔偿。
这些小故事或许在我们身边就发生过,或许是我们自己经历过的。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法律在保护我们权益和解决纠纷中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是一种规则,更是一种保障,让我们在社会交往中更加有底气和安全感。
总的来说,法律案例小故事告诉我们,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同时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不是采取私力救济。
只有依法行事,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让每个人都能在法治的环境中安居乐业。
希望大家都能从这些小故事中汲取经验,做一个守法公民,同时也能够在法律保护下享受自己的权益。
法律法规故事真实案例(3篇)

第1篇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张华推着婴儿车,带着三岁的儿子小明,来到了当地的人民法院。
这一天,是她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天,她要为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战。
张华原本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她的丈夫李强则是一家小型企业的老板。
两人结婚多年,感情一直很好。
然而,随着孩子小明的出生,家庭的经济压力逐渐增大。
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李强决定扩大企业规模,投入更多的资金。
然而,这次的投资却让李强陷入了困境。
原本以为能够带来丰厚回报的投资,却因为市场的不景气,让李强欠下了巨额债务。
为了偿还债务,李强不得不将家中的房产抵押给了债权人。
张华得知这一消息后,心如刀割。
她知道,这意味着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将陷入困境。
在巨大的压力下,李强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对家庭也不再关心。
张华试图与他沟通,但李强总是以工作繁忙为由,避而不见。
在一次争吵中,李强甚至动手打了张华。
这一幕,让张华心如死灰。
绝望的张华想到了离婚,她觉得这是摆脱困境的唯一途径。
然而,在咨询律师后,她得知自己在这个家庭中享有的权益。
律师告诉她,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应平均分割,而张华在婚姻期间对家庭所做的一切贡献,都应得到认可。
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张华决定将李强告上法庭。
在起诉状中,她详细列举了李强的过错行为,以及自己为家庭所做的一切。
同时,她还提供了大量的证据,包括银行流水、房产证、医疗费用等。
法院受理了张华的起诉,并依法进行了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法官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但李强始终态度强硬,不愿作出任何让步。
最终,法院依法判决,认定李强存在重大过错,离婚后,张华应获得家庭共同财产的一半。
判决下来后,李强不服,他上诉到了上一级法院。
然而,在审理过程中,法官对案件事实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依法进行了审理。
最终,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
拿到判决书的那一刻,张华泪流满面。
她知道,这是自己合法权益的胜利,也是法律力量的体现。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华依法分割了家庭共同财产,并带着小明开始了新的生活。
法律小故事案例真实(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南方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轻人。
李明原本是一个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的青年,但因为一场意外,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明所在的村子地处偏远,教育资源匮乏。
为了改变自己和村子里孩子的命运,他立志成为一名教师。
经过不懈努力,李明顺利考上了师范院校,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善待他。
在李明任教不久后,他的妻子不幸因病去世,留下了他和年幼的女儿。
为了生计,李明不得不放弃教师职业,在村子里经营一家小卖部。
二、案件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逐渐在村子里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和财富。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满足,反而变得越来越贪婪和自私。
一天,李明在进货时认识了一个名叫张强的男子。
张强告诉李明,他手中有一批走私的手机,利润丰厚。
李明心动了,他决定与张强合作,共同从事走私活动。
在张强的带领下,李明开始参与走私手机。
他们通过非法渠道购买手机,再通过地下渠道销售。
然而,这种非法活动并没有持续太久,就被警方发现了。
在一次警方行动中,李明和张强被捕。
警方在他们的住所查获了大量走私手机,并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处罚。
三、案件审理案件审理过程中,李明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
他承认自己的错误,表示愿意接受法律的制裁。
然而,他的悔过之情并没有得到法官的同情。
法官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李明在走私过程中,不仅涉及非法获利,还涉及到侵犯消费者权益。
在走私的手机中,有一部分手机存在质量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了损失。
最终,法院以走私罪、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罪对李明进行了审判。
法院认为,李明虽然悔过,但其行为已经严重侵犯了法律,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法院依法判处李明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五万元。
四、案件反思李明的案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人们纷纷对李明的行为表示谴责,同时也对法律制度进行了反思。
1. 法律的严肃性李明的案件充分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
无论身份地位如何,只要触犯了法律,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我身边的法制小故事作文(精彩7篇)

我身边的法制小故事作文(精彩7篇)法制教育的小故事篇一张兵是班里的“小霸王”,喜欢动手,常为一点小事就与人打起来。
比如女同桌超过了他划的“三八线”,哪个同学走路不小心碰到了他的胳膊,哪个同学动了用他的书本,他都可能跳起来,给上一拳。
别看他个子不高,声音却特别大,脾气却特别坏。
要是抓住了他做错事,总是会听到他的大嗓门叫喊着:“不是我,是他先!”在同学们心中,他是个爱惹事,不好相处的孩子,因此谁也不愿和他交往。
在老师眼里,他是个顽固不化,惹是生非的“麻烦生”。
而在他心里,也充满了对同学,对老师的不满,对于老师和同学的提醒,他总是说:“别人也这样,为什么总说我?”有一天,张兵的臭脾气又发作了,为了一点小事竟和高年级的学生打了起来,毕竟是高两个年级的学生,没几下张兵身上就受了伤,脸上被划花了,手腕也肿了,可是,明显处于劣势的张兵却不可就此罢休,还硬是和那个高年级学生纠缠不清,几个老师生拉硬扯才把他俩分开。
可是张兵并没有就此罢休,扬言一定要对那个学生进行报复,并发誓“血债要血还”。
我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我把张兵的爸爸叫了过来。
张兵的爸爸来到学校,见儿子又“闯了祸”,气急败坏,黑着个脸,狠狠地熊了儿子一顿,父亲的严词厉色,并没有让张兵低头认错,反而对父亲怒目相向,于是怒火中烧的父亲对着孩子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看着张兵父亲“恨铁不成钢”却又简单粗暴处理方式,我知道问题根本无法就此解决。
果然,在张兵高仰着头,冷漠的眼神中,他父亲愤愤地离开了学校。
临走时,落下这么一句:“你再不悔改,不要回家了!”……一节课后,学生来告诉我,张兵拿着一把美工刀,说要割腕自杀。
我急急赶到教室,夺下了他的美工刀……法制教育的小故事篇二程序正义法学家边沁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两人分一块饼。
只能用刀来切,没有任何的尺子、天平什么的测量工具来保证一刀下去,饼能公平得被分成平等的两份。
也就是说,两人都有可能在这次利益的分配中吃亏或者占到便宜,这次分割,将注定是难以达到实质公平的。
法制案例故事大全

法制案例故事大全1. 小偷的悔悟。
在某城市的一个小区里,有一对老夫妇因为年事已高,家中经济拮据,生活十分困难。
有一天,他们的家被小偷入室盗窃,老两口损失惨重。
警方迅速介入调查,最终锁定了犯罪嫌疑人。
在审讯过程中,小偷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并表示深切悔悟。
最终,法院依法判处小偷有期徒刑,并责令其赔偿老夫妇损失。
这起案例告诉我们,法制是社会的保障,任何人都不能逾越法律的底线,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 邻里纠纷的化解。
某小区内,因为楼上楼下的居民发生了一起邻里纠纷。
楼下的居民经常举报楼上的居民家中噪音扰民,导致双方矛盾不断升级。
最终,双方无法达成和解,只能将纠纷告上法庭。
在法院的调解下,双方逐渐化解了矛盾,达成了和解协议。
法院也通过法律手段,规范了双方的行为,最终解决了邻里纠纷。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法制是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公民权益的有力保障。
3. 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
在某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
经过调查,事故责任明确,但双方当事人对责任认定存在争议。
最终,法院依法进行了事故责任认定,判定肇事司机承担主要责任,并依法赔偿了受害者的损失。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法制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任何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要尊重法律的裁决。
4. 职务侵占的严惩。
在某公司,一名高管因为职务侵占公司资金被捕入狱。
经过法院审理,最终判处其有期徒刑,并责令其返还侵占的公司资金。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法制是对犯罪行为的严惩,也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
5. 家庭暴力的制止。
在某家庭中,因为家暴问题,导致家庭关系陷入紧张。
受害者通过法律途径,最终得到了法院的保护和支持,成功制止了家暴行为。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法制是保护弱势群体的有力武器,也是制止不法行为的重要手段。
6. 合同纠纷的解决。
在商业合作中,因为合同纠纷,双方产生了争议。
最终,通过法院的调解和裁决,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解决了合同纠纷。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法制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有力保障,也是解决纠纷的有效途径。
法制案例故事大全

法制案例故事大全法制案例故事大全案例一:正义的判决在某个小城市,有一个村庄发生了一起命案,被告人是村民小王。
根据证据显示,小王是凶手,他杀害了自己的邻居。
然而,小王对此予以强烈否认,并称自己是被陷害的。
法庭审判开始了,辩护律师通过调查证实,案发当天小王并不在村庄,而是在外地工作。
最终,法庭采纳了辩护律师的证据,并裁定小王无罪。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正义会最终战胜邪恶。
案例二:公平的审判在某个城市,一对年轻夫妇因为租赁住房问题产生了纠纷。
房东起诉他们拖欠租金,并要求将他们赶出房屋。
经过一番调查和审理,法庭发现房东并没有正确提供租房合同,而且住房存在卫生问题。
最终,法官判决房东需要退还夫妇支付的租金,并为夫妇提供一个新的住所。
这个案例反映了法律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作用。
案例三:诚信的重要性在某个大城市,有一个年轻人开了一家小店,专门卖手机和电脑配件。
然而,就在开业不久后,他的店铺被一伙小偷光顾。
他报警并提供了监控录像作为证据。
警方迅速展开调查,并最终将小偷抓获归案。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诚信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基础。
案例四:法律的庄严在某个县城,一名年轻人因为伤人被判刑,他的家人对判决不满,并试图通过非法手段为他洗刷罪名。
然而,法制不允许任何人用非法手段干扰司法程序。
最终,这个家庭被迫接受了刑罚。
这个案例告诫我们,法律是公平无私的,必须严守法律。
案例五:言论自由的界限在某个城市,有一个学生因为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不当言论而引发争议。
他的言论被认为是对某个群体的歧视和侮辱,并引发了一系列恶性事件。
最终,学生受到了校方的处罚,并被要求公开道歉。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侮辱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以上是一些法制案例故事的小编整理,这些案例故事反映了法律的庄严,正义的力量以及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案例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法制以及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
法制案例小故事

法制案例小故事法制案例小故事1.张先生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有一次,他为了抢一笔生意而闯了红灯,结果生意抢到了,但是根据最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闯红灯应记6分,罚100元,可是因为当时交警不在,所以当时没有实行相应处罚。
过了几天,王先生接到了一个从公安局打来的电话,原来,当地的警察通过附近的摄像头发现了王先生闯了红灯,要求王先生拿出罚款金100元,并记了王先生6分。
王先生辩解了一番,但最后还是无奈地拿出了100元罚款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不能乱闯红灯、违反交通规则,就算有再急的事也不能。
如果违法了交通规则,但警察没有看见,我们应该自己去告诉警察。
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诚信这两条。
2.一名男子因家里没有钱,又没有工作,所以吃不起饭,经常被人瞧不起。
时间长了,那名男子受不了了,心中便有了恶念头:决定去超市偷菜。
但他第一次偷就被当场抓获了,超市的营业员打了110,警察不仅罚了他很多钱,而且还把他带到警察局拘留了一个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靠自己的能力来获取我们应得的东西,不能偷偷摸摸,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3.三国时魏国的司马芝任大理正的时候,有人偷了官府的绢。
官吏怀疑是女工干的,就把她逮捕后送进了监狱。
司马芝说:“判罪、杀人上的失误,在于苛刻凶残。
现在先得到了赃物,然后审问出她的供词,如果经受不住拷打或许会被迫认罪,这样怎么能断案呢?况且减省狱讼,易于服从,是圣人之世的教化方法;不宽赦有罪的人,是平庸之世的治理方法。
现在宽免被怀疑偷绢的人,来增长易于服从的社会风气,不是很好吗?”太祖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
4.有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
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
列宁进去后,大家连忙让座,并且请列宁先理,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
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
”他说完后,就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制案例小故事
故事一:一天,学生小丽放学以后,正在校门口等她妈妈来接她回家。
这时,一名陌生男子骑着自行车到小丽身边,说:“你在等妈妈接你回家是吗?”小丽点点头。
那名男子接着说:“你妈妈在单位里正开会,让我接你回家。
”小丽听这人说得有板有眼的,没有半点犹豫,就跨上了自行车。
但是,当车子骑出去不远,小丽发现不对了——回家可不是这条路!啊!她知道上当了,大声地哭道:“放我下车,我要回家!”喊声惊动了行人。
行人围拢过来,问明了情况,将骑车人扭送到派出所。
原来,此人是专门拐卖儿童的罪犯。
【反思】:现在社会上有骗子、坏人。
他们抓住小学生年纪小、单纯、易于上当的特点,用一点小恩小惠或叫你干坏事或骑到外地拐卖你,或骗到幽静的地方侮辱你,或作为人质敲诈钱财,这样,小朋友的身心受到伤害,还危及生命,给家长带来痛苦伤心,使学校老师担心。
我们小学生一定要学会自我保护,遇事动脑不上当受骗,不要让坏人得逞。
对来路不明的陌生人,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听信花言巧语,不轻易行动。
遇事可请老师、家长帮忙。
我们在外面是随时可能遇到坏人,在家时也不能放松警惕,遇到陌生人多长个心眼,不要上当受骗,因为坏人是无孔不入的。
故事二:学生上课出意外责任就在不听劝
某市农村中学初二男生张某生性好动,十分喜欢上体育课,但学校每年的学生体检都查出他有先天性心脏病,多次劝家长对起进行治疗,并决定免其上体育课。
他家长都在省外办厂,而且见其身体很正常,学校老师和校长多次打电话要求家长配合,均不予理睬。
还说出了事我们自己负责,还要求学校让张某上体育课。
学校为慎重起见,上体育课时让他在教室内休息,并要求其在室内文明休息,经过了解其能在教室里正常休息。
一天,班级里其他同学在室外上体育课,教室里只剩下张某,张某觉得无聊,在教室做跳跃伸手拍日光灯,结果灯管被拍碎,碎片打在他头上,既造成外伤,又引发心脏病,幸亏老师及时发现,将其送入县人民医院急救,终于脱险,花去了人民币12000元。
不久家长来学校论理索赔,说学校如果让其上体育课就不会发生此事。
那么学校的做法对吗?应该是对的,因为学校是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根据条件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
学校对体格检查中发现学生有器质性疾病的,应当配合学生家长做好转诊治疗。
学校对残疾、体弱学生,应当加强医学照顾和心理卫生工作。
”所以后来家长不再提出索赔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