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基础理论9
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必背考点
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必背考点一、学前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学前教育指的是对儿童进行的早期教育,通常指0-6岁阶段的教育。
学前教育是儿童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认知、社会情感、语言沟通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处在敏感期,因此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学前教育的原则和特点学前教育的原则和特点主要包括:1.以儿童为中心:学前教育应以儿童的发展需求和特点为出发点,关注儿童的整体成长。
2.体验式教育:学前教育注重儿童通过亲身体验、感知、探索来学习,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学前教育注重多种教育形式的结合,如游戏教育、情感教育、美育等,丰富孩子的学习体验。
三、学前教育的基本内容1.健康教育:包括生活习惯的培养、食物营养的重要性等,帮助儿童构建健康生活方式。
2.语言沟通:注重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语言意识。
3.社会情感:重视培养儿童良好的品质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认知和情商。
4.认知发展:包括认知、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培养,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学前教育的实施方式1.游戏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培养儿童的兴趣和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学习环境,家长应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孩子的成长。
3.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是孩子正式接受学前教育的场所,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教育方案。
五、学前教育的评估和反馈1.评估方式:学前教育的评估主要以观察和记录为主,结合家庭联系和家长反馈等多方面信息,全面评估儿童的发展情况。
2.反馈机制:及时向家长反馈儿童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表现,共同制定促进儿童发展的计划。
六、学前教育的未来展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儿童教育理念的更新,学前教育也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学前教育将更加重视个性化教育,注重家园合作,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助力每个孩子全面成长。
以上就是关于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必背考点的一些重要内容,希望可以为您的学习提供一些参考。
学前教育专业《第9单元 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 作业》
第九单元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作业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种方法不利于缓解或调控幼儿冲动的情绪?〔〕A安抚B转移注意C冷处理D斥责2、中班幼儿告状现象频繁,这主要是因为幼儿〔〕A道德感的开展B羞愧感的开展C美感的开展D理智感的开展3、渴望同伴接纳自己,希望自己得到老师的表扬。
这种表现反映了幼儿〔〕A自信心的开展B自尊心的开展C自制力的开展D移情的开展4、在商场,4-5岁的幼儿看到自己喜爱的玩具时,已不像2-3岁的幼儿那样吵着要买,他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抚慰自己:“家里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
〞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 4-5岁的幼儿形成了节约的理念B 4-5岁的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进一步开展C 4-5岁的幼儿能够理解玩其他玩具同样快乐D 4-5岁的幼儿自我抚慰的手段有了进一步开展5、初入园的幼儿常常有哭闹、不安等不愉快的情绪,说明这些幼儿表现出了〔〕A回避型依恋B抗拒性格C别离焦虑D粘液质气质6、儿童原始的情绪反响具有的特点是〔〕A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B是出生后适应新环境需要的产物C情绪天生具有系统化、社会性的特点D新生儿的情绪和间接动机相联系7、贝贝上幼儿园时,看到妈妈走了伤心地哭了起来,旁边的几个小朋友也跟着哭了起来。
这一现象反映出幼儿的情绪具有〔〕A社会性B冲动性C传染性D深刻性8、打过针的孩子一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与这种情绪相联系的心理现象是〔〕A记忆B思维C感知觉D自我意识9、儿童情绪的内隐性出现在〔〕A幼儿初期B幼儿中期C幼儿晚期D小学生初期10、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响称为〔〕A情绪情感B动机C记忆D性格11、情绪是由独特的〔〕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的A 客观体验B主观体验C情感体验D态度体验12、〔〕具有不稳定性,往往由当时的情境所引起。
它有较为明显的外部表现,如快乐时手舞足蹈,愤怒时咬牙切齿A感情B情绪C情感D个性13、根据主体与客体之同关系的不同,一般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四种根本形式,即〔〕,悲哀,愤怒,恐惧。
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9章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圣才出品】
第9章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一、单选题1.1990~1994年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A.主体的适应性问题B.师生关系的变化问题C.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差异问题D.课程的问题【答案】A【解析】我国在1990~1994年期间,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进行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该研究指出“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2.()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1986年以后极力提倡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主要是针对当时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的。
A.启蒙性B.独立自主性C.发展适宜性D.综合性【答案】C【解析】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1986年以后极力提倡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它当时主要是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
发展适宜性就是指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参考和利用现有儿童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
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年龄适宜性,二是个体适宜性。
3.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焦点和重点是()。
A.让幼儿熟悉小学的环境、规章制度和课程B.多教幼儿读写算算,让幼儿做好学习方面的准备C.锻炼幼儿的体魄,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D.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向新的阶段发展,培养幼儿自身的适应力【答案】D【解析】促进儿童在原有基础上向新的阶段发展,培养幼儿自身的适应能力,是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焦点。
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问题应从提高孩子自身的适应能力人手,应把提高孩子的内在适应能力作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的核心。
4.有的教师一谈到幼小衔接,马上就想到让幼儿认汉字、学拼音、做算术题,而对于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准备重视不够,这忽视了()指导思想。
A.长期性而非突击性B.整体性而非单项性C.多样性D.均衡化【答案】B【解析】幼小衔接工作要坚持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原则。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9:幼儿身心保健教育的途径》
学前儿童身心保健教育的途径学前儿童身心保健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及环境的渗透、集中教育活动、与各领域的结合等。
1日常生活渗透学前儿童身心保健教育是生活教育,应当在晨检、盥洗、进餐、如厕、睡眠、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渗透身心保健教育理念,实施身心保健教育策略。
日常生活中的身心保健教育既有面向全部或多数儿童的集体教育,也有面向少数儿童的个别教育。
2幼儿园渗透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学前儿童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创设与身心保健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开展。
〔1〕幼儿园物质环境渗透幼儿园物质环境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是影响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的一个主要方面。
创设平安、丰富、科学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根本原那么:一是环境中的设施、设备首先应该是平安的;二是创设的环境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开展需要,富有童趣。
创设充满生机、能陶冶心灵的自然环境。
如在园内种植草坪和花卉、开辟种植园地、修建沙水区等,让学前儿童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创设与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学习、游戏环境。
例如,利用纸箱、饮料瓶等废旧物品创设角色区,让学前儿童通过娃娃家、商店、餐馆、医院、理发店、交通等丰富的主题活动,模仿各行各业的角色行为,感受各种角色间关系,学习交往与合作,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创设表演区,让学前儿童通过歌舞、节奏乐、木偶戏、时装表演等活动,自娱自乐。
在大胆稚拙的表演中,他们天真活泼的天性得以充分表露,可以有效培养学前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落落大方的举止。
创设以身心保健教育内容为主的图示与图标。
例如,园内设置各种平安警示标志:活动室的墙壁上张贴学前儿童活动的照片或他们自己设计、剪贴的一日生活制度图示;在活动室的适宜地方张贴“你真棒〞、“表扬你〞、“你是个能干的好宝宝〞等图标,营造关爱温馨的气氛;活动室还可布置美丽的图案,时时提醒学前儿童保护身体、珍惜生命、合作、谦让、快乐、勇敢、不怕困难;将午睡时穿脱衣服的顺序制成图示贴在寝室的墙上;在盥洗室的洗手池上方张贴正确洗手的图示等。
学前教育学必背知识
学前教育学必背知识学前教育学是指对 0-6 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学前教育学领域,有许多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需要教师和专业人士熟练掌握。
以下是一些学前教育学中的必背知识,涵盖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1. 学前教育学基本概念•学前教育:指0-6岁儿童在未接受义务教育前,接受的早期教育。
目的是促进儿童综合发展,为其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教育目标:学前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儿童综合素质,包括身体、智力、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
•教育方法:学前教育注重通过游戏、亲子互动、情感交流等方式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教育活动。
2. 学前教育学发展历程学前教育学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传统阶段:以“放养式”教育为主,重视孩子的生存与发展,但教育内容和方法较为单一。
•现代阶段:注重个性化教育,提倡启发式教学,重视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未来趋势:学前教育将更加注重包容性教育和终身学习,倡导多元化、平等化的教育模式。
3. 学前教育学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在认知发展中的主动探索和适应过程,提倡“构建式学习”。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受文化环境影响,注重社会互动与情境创设。
•艾森克的情绪智力理论:强调情绪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提出情绪智力对生活和工作都是重要的。
4. 学前教育学实践经验•创设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环境:提供安全、温馨、富有创造性的教育环境,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运用教育游戏:游戏是儿童的天性,通过教育游戏可以引导儿童学习,培养其综合素质。
•家校合作:家庭是儿童最初的教育环境,学校和家庭要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发展。
以上是学前教育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该熟悉并注重这些内容,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希望这些知识能够为学前教育学的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涉及对儿童早期发展、教育实践和政策的深入
理解。
以下是该领域的一些核心内容:
1. 儿童发展理论:包括认知、语言、社会情感和身体发展的理论。
了
解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等心理学家的理论对学前教育至关重要。
2. 教育方法与策略: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学习、项目式学习、蒙台梭利教育法等,以及如何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
3. 课程设计: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课程,确保课程内容既有趣
味性又具有教育意义,同时满足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需求。
4. 评估与评价:了解如何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进行评估,包括观察、
记录和解释儿童行为的技术,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信息来指导教学。
5. 家庭和社区参与:认识到家庭和社区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影响,以及
如何与家长和社区合作,共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6. 多元文化和包容性教育:理解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在
教学中融入多元文化内容,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背景。
7. 教育政策与法规:熟悉与学前教育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了解
如何合规地开展教育活动。
8. 教师专业发展:认识到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培
训和研讨,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专业技能。
9. 儿童心理健康:了解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识别和支持有特殊
需求的儿童,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
10. 安全与健康:确保学前教育环境的安全性,包括物理环境的安全、食品安全、疾病预防等。
这些内容构成了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
来说,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至关重要。
学前教育理论分析
学前教育理论分析引言学前教育是一个涉及到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的领域,包括认知、情感、社会和生理等方面。
本文档旨在对学前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儿童发展的过程和如何为儿童提供最佳的教育环境。
儿童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理论是解释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基本原理。
这一理论认为,儿童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发展的。
其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是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儿童认知能力的逐渐发展和成熟。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认知特征和行为模式。
教育者需要了解这些阶段,以便为儿童提供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了社会互动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儿童是通过与更有经验的社会伙伴(如父母、教师和同伴)的互动来发展的。
教育者应该促进儿童与这些社会伙伴的互动,以帮助他们发展语言、认知和社会技能。
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关于如何教育和教学的理论。
其中,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杜威的进步教育理论是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强调了儿童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她认为,儿童是通过自主活动来发展的,而教育者 role 是为儿童提供适合他们发展需求的环境和材料。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核心原则包括自由、秩序、自然和预备。
杜威的进步教育理论杜威的进步教育理论强调了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以及他们对社会的参与。
杜威提出了“做中学”的理念,即儿童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学习。
教育者应该鼓励儿童的自主学习和探索,以帮助他们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结论学前教育理论为教育者提供了一套框架,以理解儿童的发展过程和为他们提供最佳的教育环境。
通过深入了解儿童发展理论和教育理论,教育者可以更好地满足儿童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引言学前教育是指为儿童提供入学前的教育活动和服务的系统性教育。
学前教育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的基础理论,包括儿童发展理论、幼儿教育原理以及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一、儿童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理论是学前教育的基石之一,它对于理解儿童的发展轨迹和提供适当的教育方法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著名的儿童发展理论: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在认知能力上的渐进演变。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分为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学前教育应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提供与其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学习机会和活动。
2.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儿童的学习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于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学前教育应提供丰富的社会互动和文化体验,以促进儿童的综合发展。
二、幼儿教育原理幼儿教育原理是指指导和规范学前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幼儿教育原理:1. 个体差异原则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需求。
个体差异原则强调个性化教学,帮助每个儿童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2. 活动性原则幼儿正处于探索和发现的关键阶段,他们通过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来学习和发展。
幼儿教育应强调主动性和亲身体验,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和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三、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早期教育是儿童教育事业中的关键时期,对儿童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早期教育的重要性:1. 建立良好的基础早期教育有助于儿童提前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儿童容易接受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2. 促进社交能力发展早期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社会互动机会,有利于儿童与他人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
这对于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非常重要。
3. 发展认知和情感早期教育可以刺激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适当的早期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培养好奇心,开发创造力,并促进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的能力。
第二章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班杜拉: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
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1、程序教学原则: 第一,积极反应作者;第二,及时强化原则; 第三,小步子原则 2、示范榜样作用
三、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了“自我三结构说”即 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请思考:如何看待和处理幼儿同 伴冲突?
第三节 生态学与学前教育
一、生态学及其研究
二、生态学的核心概念
(一)关于整体与部分 (二)关于主体与客体
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家庭、托幼机构和社区是影响幼儿行为
与发展的生态环境。
O(∩_∩)O谢谢!
二、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一)功能主义理论
系统论: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整体系统,各部分都承担 一定作用和功能。
(二)社会冲突理论
提出社会的不稳定、动乱和冲突等社会问题
(三)符号互动主义理论
侧重于人的社会生活及日常生活本身
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1.学前教育的目的、个体功能、社会功能 2.正确看待和处理幼儿同伴冲突的问题 3.重视教师和儿童运用符号进行交往和沟通,调动多种 感官、丰富的教学语言等
超我 自我 本我
冰山 模型
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四、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代表人物: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四、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代表人物: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1、教育的任务在于了解儿童的需求,并帮助他 们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2.教师要了解儿童的不同特点和需要,给儿童提 供各种机会,帮助儿童能够从低级需求过渡到高 级需求。
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9幼儿身心保健教育的途径》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点9幼儿身心保健教育的途径》幼儿身心保健教育是学前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方方面面。
在实施幼儿身心保健教育时,我们可以采取多种途径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下面是一些有效的途径:一、提供良好的营养饮食饮食对于孩子们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提供营养均衡、多样化的饮食,是保障幼儿身心健康的基本步骤之一。
幼儿园应确保食堂的食品安全,并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包括早餐、午餐和小吃,以满足幼儿的营养需求。
二、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幼儿的生活环境对其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幼儿园应提供安全、整洁、舒适的活动场所,保持室内外空气新鲜,定期进行卫生消毒。
此外,幼儿园应规划合理的活动区域,满足幼儿的各项活动需求,如游戏区、运动区、休息区等。
三、开展身体运动活动身体运动活动对于幼儿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应提供丰富多样的身体运动活动,如户外游戏、体操操、游泳等。
这些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体能发展、协调能力和社交能力,进而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四、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幼儿身心保健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例如,教育幼儿勤洗手、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提高幼儿的健康意识和保健能力。
五、加强专业团队建设幼儿身心保健教育需要有专业的团队来实施和管理。
幼儿园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身心保健教育知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幼儿园还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定期开展讲座和培训,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六、与家长积极合作幼儿的身心保健教育需要与家庭教育相呼应,形成良好的一体化育人模式。
幼儿园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问题,共同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及时反馈幼儿在园期间的身心健康情况。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中幼儿身心保健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
通过提供良好的营养饮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开展身体运动活动、进行健康教育、加强专业团队建设以及与家长积极合作,我们可以全面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学前教育教学理论
学前教育教学理论学前教育是指对3至6岁的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过程。
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需要根据学前教育的专业要求和教学理论来制定合理的教案,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的教学理论,包括儿童发展理论、幼儿心理学和教育方法论。
一、儿童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理论是学前教育教学的基石之一。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的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感知、运动、符号和操作。
在感知阶段,幼儿通过感觉器官来获取信息并对其作出反应。
在运动阶段,幼儿开始发展基本的身体运动技能。
在符号阶段,幼儿能够使用语言和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开始发展抽象思维。
在操作阶段,幼儿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
基于这个理论,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发展阶段来设计课程和活动。
例如,在感知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感觉游戏和观察感知物体的特征。
在运动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体育活动,帮助幼儿发展基本的动作技能。
在符号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操作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逻辑思维的活动,帮助幼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幼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是学前教育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幼儿心理学中,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感知、认知和情感发展。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身心发展的挑战,例如幼儿期的自我认知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而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来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
在幼儿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和研究表明,幼儿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和互动来促进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幼儿进行合作和协作,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赞美和鼓励来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这些活动都可以帮助幼儿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三、教育方法论教育方法论是指在学前教育中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不同的教育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幼儿的个体差异。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名词解释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儿童在成人指导和帮助下所能完成任务的水平与儿童现实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学前教育:广义上泛指一切形式、一切场合的学前教育,包括机构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等。
狭义上主要指机构教育,即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
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年龄分支学科,这是一门研究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目的与内容、途径与方法的特性与规律的科学。
儿童观: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态度。
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力、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
教育观:主要指学前教育观,是指人们对学前教育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教师观:指对教师的看法、态度。
体格:是指人体外表可观察或测量个体的形态、结构。
包括人体生长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和比例(体型),以及身体的姿态等。
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技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智能:也称智力或智慧,它是人们在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
智能:也称智力或智慧,它是人们在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
多元智能理论(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类发展基本的就是智能的发展,传统的智能测验并不能反映大多数人的智能水平,智能是由相对独立的功能性领域组成的,并提出了八种不同的智能:言语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作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博物智能。
社会性:是人得一种心理行为特征,它是指人在形成自我意识、进行社会交往、内化社会规范及道德准则,进行自我控制及表现其他社会行为时的心理行为特征。
社会行为:是指依社会情境而转移的个体行为,其基本表现形式有表情、姿态、言语、活动等。
社会行为可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其区别在于行为对别人、对社会是否有利。
社会性交往: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为了交流认识经验和情绪评价性的信息而相互作用的过程。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点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点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点涉及对幼儿发展规律、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理论知识点:
1. 幼儿发展阶段:了解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包括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习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3.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理解俄国心理学家列夫·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特别是“最近发展区”和“更有知识的他人的引导”概念。
4. 教育目标:确立学前教育的目标,如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创造力、社交能力和道德观念。
5. 教育内容:制定适合幼儿的教育内容,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和社会学习等领域。
6. 教育方法:掌握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如游戏化学习、探索式学习、故事讲述和角色扮演等。
7. 环境创设:了解如何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物理和心理环境,包括安全、舒适、刺激和包容性环境的要素。
8. 家园合作:强调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9. 观察与评估: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评估来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以及如何根据这些信息调整教育策略。
10. 教育法规与伦理:熟悉相关的教育法规和伦理标准,确保教育实践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这些理论知识点是学前教育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它们为有效实施学前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学前教育学教材目录
学前教育学教材目录
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论
1.学前教育的定义和范围
2.学前教育的历史演变
3.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4.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
第二章:学前教育理论
1.儿童发展理论
2.学前教育的教学理论
3.学前教育的心理理论
4.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第三章:学前教育课程设置
1.学前教育的课程理论
2.学前教育的课程目标
3.学前教育的课程内容
4.学前教育的课程评价
第四章:学前教育机构与管理
1.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与特点
2.学前教育的管理模式
3.学前教育机构的空间设计
4.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第五章:学前教育中的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2.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3.家庭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4.家庭与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
第六章:学前教育中的游戏与活动
1.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
2.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3.不同年龄阶段的游戏策划
4.游戏与学习的结合
第七章: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1.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3.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4.家庭与学前教育机构的心理健康教育合作
结语
在学前教育学这一领域中,理论与实践始终密不可分。
通过对学前教育各个方面的全面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展学前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助力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
学前教育基础知识选择题及答案详解
学前教育基础知识选择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什么是学前教育? A. 对幼儿进行学前学习和教育 B. 对孩子进行体能训练 C. 对成年人进行继续教育 D. 对儿童进行艺术培训答案:A. 对幼儿进行学前学习和教育2.学前教育的目标是? A.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B. 提高孩子的语言和沟通能力 C. 培养孩子的思维和健康 D. 以上都是答案:D. 以上都是3.学前教育的特点是? A. 以游戏为主要手段 B. 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 C. 着重强化学术技能 D. 以上都不是答案:A. 以游戏为主要手段4.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是? A. 认知发展理论 B. 动机理论 C.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D. 社会文化理论答案:C.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5.学前教育的教育内容包括? A. 语言与沟通 B. 逻辑思维 C. 艺术表现 D. 所有选项答案:D. 所有选项二、答案详解1.什么是学前教育?正确答案是A. 对幼儿进行学前学习和教育。
学前教育是指对未入学儿童进行的一种学习和教育,目的是为了使儿童在入学前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为顺利进入正规学校教育做好充分准备。
2.学前教育的目标是?正确答案是D. 以上都是。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全面发展幼儿,包括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孩子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培养孩子的思维和健康等方面。
3.学前教育的特点是?正确答案是A. 以游戏为主要手段。
学前教育的特点是以游戏为主要手段,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动手能力,通过游戏达到教育的目的。
4.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正确答案是C.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儿童心理学和人类发展心理学,其中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5.学前教育的教育内容包括?正确答案是D. 所有选项。
学前教育的教育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语言与沟通、逻辑思维,也包括艺术表现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以上选择题及答案的详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前教育的相关知识,为幼儿教育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和指导。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汇总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汇总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领域,有一系列的基础理论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首先是蒙台梭利教育理论。
蒙台梭利强调儿童具有内在的生命力和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她认为,儿童在特定的时期对特定的事物具有特别强烈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比如,在语言敏感期,儿童能够轻松地学习语言;在秩序敏感期,他们对周围环境的秩序非常敏感。
蒙台梭利教育主张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他们在自由探索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然后是福禄贝尔的教育理论。
福禄贝尔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自然的过程。
他提出了“恩物”的概念,即一套适合儿童玩耍和学习的玩具,通过这些玩具,儿童可以认识世界、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
福禄贝尔还强调了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认为游戏是儿童内在本质的自发表现。
接着是瑞吉欧教育理论。
瑞吉欧教育注重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瑞吉欧的教育环境中,教师是儿童的观察者、倾听者和引导者。
通过项目式学习,儿童能够深入地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
另外,还有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实现的。
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这一理论提醒教育者要为儿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挑战,帮助他们跨越最近发展区,实现更好的发展。
在学前教育中,行为主义理论也有一定的影响。
行为主义强调通过外部的强化和惩罚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例如,当儿童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当出现不良行为时,给予批评和惩罚。
然而,这种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过度关注行为的塑造可能会忽视儿童内在的心理需求和自主性。
建构主义理论则认为,儿童是通过自己的主动建构来理解和认识世界的。
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结构来构建新的知识和理解。
学前教育基础知识
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学前教育是指为3-6岁的儿童提供的教育服务。
它是儿童教育的第一阶段,也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综合素养,包括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和体能等方面的发展。
一、学前教育的意义学前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能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儿童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能的提升。
学前教育还能够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的内容学前教育的内容包括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和体能等方面的培养。
在认知方面,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言方面,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能力,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活动。
在社交方面,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合作、分享和互助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情感方面,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信心、情绪管理和自我意识。
在体能方面,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运动技能和身体协调能力,促进他们的身体发展。
三、学前教育的方法学前教育采用多种方法和策略来促进儿童的发展。
其中包括游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
游戏教学法是学前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游戏活动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提问和引导来促进儿童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景教学法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教学,通过模拟和体验来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四、学前教育的评估学前教育的评估是对儿童发展情况的全面了解和客观评价。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儿童的学习成就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评估方法包括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口头表达等。
观察记录是通过观察儿童在学习和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估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情况。
作品展示是通过展示儿童的作品和成果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创造力。
口头表达是通过儿童的口头表述来评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幼儿学前教育基础知识
幼儿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幼儿学前教育是指针对3至6岁的儿童进行的一种早期教育形式,旨在帮助幼儿充分发展自身潜能,提升综合素质。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大脑发育迅速,敏感期较长,正是培养他们认知、语言、社交、动手能力的黄金期。
良好的学前教育能够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幼儿学前教育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教育目标幼儿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全面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认知能力:促进幼儿的感知、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 语言能力: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其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3. 社交能力:培养幼儿的互动、合作和分享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交适应能力。
4. 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5. 美育素养: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让他们对艺术和美的事物有更好的欣赏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幼儿学前教育的内容多样丰富,涵盖了多个学科和领域。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和文学: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引导他们学习儿童文学作品,拓展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数学与逻辑思维: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数数、排序、分类、对比等数学基本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自然科学: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4. 社会与生活:帮助幼儿了解社会规则,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艺术与音乐:通过绘画、手工、音乐等艺术形式,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6. 体育与健康: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三、教学方法幼儿学前教育注重启发式教学,以触发幼儿的主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数字9的正确写法
幼儿园数字9的正确写法幼儿园数字9的正确写法在幼儿园,教授数字是学前教育的基础之一。
正确地识别和书写数字9对幼儿的数学发展非常重要。
在教授数字9的正确写法时,我们应该着重练习与数字9相对应的数量概念和数字形态。
数量概念:在教授数字9之前,我们首先要确保幼儿能够理解和掌握数量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和情境来帮助幼儿建立对于数量的感觉。
例如,通过对比不同数量的物品,如一只鼻子、两只眼睛和九根手指等,幼儿可以逐渐理解“9”表示的具体数量。
教师还可以使用计数歌曲和游戏来加深幼儿对数字9的认识。
数字形态:正确书写数字9的形态是教授幼儿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几个关键步骤来引导幼儿正确地书写数字9。
1. 比例与位置: 首先,教师应该强调数字9的正确比例和位置。
数字9应该是一个稍微圆滑的、闭合的形状。
教师可以用手指或画笔在纸上示范绘制一个数字9,同时指导幼儿将其绘制在纸上。
教师可以在纸上画一个方框,然后引导幼儿将数字9填充到方框内。
这样有助于幼儿培养正确的书写位置和大小感。
2. 手势练习: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使用手指和手部肌肉记忆数字9的形态。
一个好的练习方法是将右手食指伸直,沿着倾斜的方向向下划动,然后再向右上方继续划动,形成数字9的形态。
教师可以反复示范,让幼儿模仿这个手势,并逐渐熟悉数字9的形态。
3. 写字练习: 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写字练习模板或工作纸,上面有数字9的轮廓,以便幼儿可以在轮廓内填充。
这将帮助幼儿掌握数字9的书写形态,并逐渐培养书写的准确性和美感。
教师还可以使用沙子、砂纸等材料,让幼儿用手指或笔在这些材料上练习写数字9,以增强触觉记忆。
4. 游戏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来巩固数字9的书写。
例如,为幼儿准备一些彩色纸条,然后让他们用纸条拼出数字9的形状。
此外,也可以进行数字识别和书写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当教师或学生,相互书写和辨认数字9。
总结:正确地书写数字9对于幼儿的数学发展和认知能力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学前课程
第一节学前课程概述
学前课程是一个所指较广的概念,它涉及学前教育机构(正规的及非正规的)以及机构以外的学前非机构教育的课程。
一、课程的定义
从力新在《课程的研制》一书中,对课程的三种主要定义做了归纳:1、课程是知识2、课程是经验3、课程是活动
二、学前课程
主要指幼儿园课程。
(一)活动课程
强调以儿童的经验或活动为中心组织课程。
(二)学科课程
苏联的学前课程是较为典型的学科课程,它是以系统化知识及相关技能传授为主要目的,以适合儿童思维的可能性(不是现有水平,而是最近发展区)为基本前提的一种教育组织方案,其主要形式是“作业”。
其核心是知识系统化。
(三)我国的学前课程
在我国,幼儿园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园课程指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而组织安排的全部教育活动,或指规定的全部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和进程的总和。
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课程。
三、学前课程的性质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
(三)幼儿园课程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
(四)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活动性、经验性;
(五)幼儿园课程的特殊性、不可替代性。
第二节学前课程的理论与模式
一、进步主义课程理论及其影响
杜威课程思想中倡导的注重儿童自身的经验、活动、兴趣和需要,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等主张在当今西方以及我国学前课程论中仍有重要的影响。
我国当前的综合教育课程、主题教育课程、单元课程、甚至分科课程均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进步主义课程思想的影响。
二、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学科中心课程,在我国也称分科教育课程,它是一种与经验主义(进步主义)课程相对立的课程。
学科中心课程重视系统的分科知识,忽视儿童的实际活动和直接经验,教师较多的单向灌输,儿童主动学习少,儿童的兴趣、需要以及个性发展常被置于次要地位,分科传授知识割裂了幼儿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幼儿很难将知识的成果进行综合、统一和迁移,故助长了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
三、结构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布鲁纳
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遭到了批判,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也表明其不是成功的课程方案。
但他有关学科结构的课程及其转化的思想,对于我们设计学前课程具有借鉴意义的。
四、皮亚杰主义的认知课程理论及其模式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智慧及其组成部分;
皮亚杰把人的智慧看做是生命适应的一种形式,并把认知结构、认知功能及认知内容看做是智慧的基本组成成分或组成要素。
2、影响智慧发展过程的因素;
儿童认知结构能从较低层次发展到较高层次,主要是受到成熟、经验、社会互动及平衡四个因素的影响。
3、智慧发展的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从初生到2岁,包括反射活动阶段、习惯动作阶段、有目的的动作形成阶段、手段和目的之间分化并协调的阶段、感知——运动智慧时期、感知——运动智慧的综合时期等六个阶段;前运算阶段,从2岁到7岁,包括象征思维阶段、直觉的半逻辑思维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4、知识的类型。
皮亚杰的知识分为四类;数理逻辑只是社会知识、物理知识、表征知识。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主义认知课程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影响
1、注重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注重的个别差异,注重各类知识的作用,发挥影响认知发展的各种因素的作用,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
2、皮亚杰关于构成智慧的认知结构、认知功能及认知内容的思想,关于影响智慧发展因素的思想,以及智慧发展阶段特征的学说,对于学前课程的实施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皮亚杰主义认知课程方案
(1)凯米和德弗里斯的“燕子批押解的课程实验方案”——最纯粹坚持皮亚杰理论的课程方案。
(2)海伊. 斯科普(美)的认知发展课程——以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
这一课题提出了作为该课程“心脏”的主动学习的七个关键的经验,并认为每个经验都应当让幼儿主动获取。
1、运用所有的感官主动地探究;
2、通过直接经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
3、操作、转换和组合各种材料;
4、对材料、活动和活动的目的进行选择;
5、掌握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6、进行大肌肉活动;
7、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些关键经验是该课程内容的核心,而每一条关键经验对教师的建议,则是该课程实施的一般指针。
五、行为主义课程理论及其模式
(一)行为主义课程理论
行为主义作为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流派,其最基本的观点是:人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反应的结果,强调外部的影响是形成人的行为的重要原因,故行为可以通过外部强化方式(条件发射、强化、消退等)加以塑造和改变,这也就是儿童达到发展目的的原理反应。
(二)行为主义课程论教育实践
1、任务分析;
2、教学行为。
第三节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实践和改革
我国的学前课程是伴随着学前教育现象的出现而出现的。
一、分科课程
我国的分科教育课程是对苏联学前课程的移植和发展的产物。
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的三十年中,分科教育课程是我国幼儿园唯一的课程模式。
分科教育课程,也称学科教育课程,是一种强调学科及学科体系的课程。
二、领域课程
与学科相比。
领域是一种组织知识较为广泛的形式。
一个知识领域可能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
三、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是80年代初回归我国幼儿园的一种课程。
它是我国长期的学前教育实践、学前教育工作者对学前课程的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与当代世界人文学科尤其是教育科学最新成就相结合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