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文学课件
《元明清文学教程》PPT课件

元曲——明清传奇——花部乱弹——京剧 王骥德《曲律》、李渔《闲情偶寄》。
第二节 元杂剧和南戏
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院本和诸宫调基础上发展而来, 融合了各种表演形式而形成的成熟完整的戏剧形式, 是元代代表性文学。
一
一、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1、中国历史上各种表 演艺术长期发展的结 果。
1、最早见于元稹的《莺莺传》。 2、北宋赵令畴[商调·蝶念花]鼓子词
《西厢记》。 3、宋官本杂剧〈莺莺六 么〉,金院本
〈红娘子〉,南戏〈张珙西厢记〉等。 4、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北曲当以《西厢》压卷。”(明王世
贞〈曲藻〉)“实甫《西厢》千古绝 技。”(王骥德〈曲律〉)续改《西厢》 者仅明清不下二十余家。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中心在大都,后期在杭州。 元杂剧最兴盛的时期在前期。元钟嗣成《录鬼簿》
和元明之际贾仲明《录鬼簿续编》可证。 后期杂剧作家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 2、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⑴、结构上“一本四折”的形式 ⑵、曲词与宾白的组合方式 ⑶、正旦或正末一唱到底的表演方式 ⑷、角色分配与科范方面的规定 具有类型化、程式化的倾向。生、旦、净、末、丑。
三、元杂剧创作概况
㈠、元杂剧前期创作概况
1、康进之、高文秀的水浒戏。康进之《李逵负荆》 最优秀。
2、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忠奸斗争的历史悲剧。 3、李好古、尚仲贤的爱情神话剧。李好古《柳毅传
书》。
4、杨显之、石君宝的妇女作品。石君宝《秋胡戏 妻》。
5、白朴的爱情剧《墙头马上》。 6、马致远的《汉宫秋》及神仙道化剧, ㈡、元杂剧后期创作概况
发展规律,总结其创 3、本课程采用面向
《元明清文学》PPT课件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分成三类:1.上附 天罡地煞之数的梁山三位“女英雄”:孙二 娘、顾大嫂、扈三娘;2.第二类给读者留下 深刻印象的是四个淫妇:二潘、阎婆惜以及 卢俊义的贾氏夫人;3.《水浒传》里面描写 了一个贞节娘子:林娘子。此外还有两个老 太婆,一个是面目不太清楚的阎婆惜的母亲 阎婆,一个是面目可憎的王婆。
---
《水浒传》的版本
繁本系统100回本:现存较完整的是万历十七年(1589)的 《忠义水浒传》100卷100回,因卷首有署名“天都外臣” (汪道昆)的一篇序文,故称之为“天都外臣本”;万历三十 八年(1610)容与堂刊印的《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 分为有序本和无序本两种;明芥子园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 义水浒传》、李玄伯藏明刻本《忠义水浒传》、《钟敬伯先生 批评忠义水浒传》等。
---
说犹未了,转过黑旋风李逵来,大叫道:“等我下去。”宋江道: “正好。当初也是你送了他,今日正宜报本。”李逵笑道:“我下去 不怕,你们莫割断了绳索。”吴学究道:“你却也忒奸猾。”且取一 个大篾箩,把索子络了,接长索头,扎起一个架子,把索挂在上面。 李逵脱得赤条条的,手拿两把板斧,坐在箩里,却放下井里去,索上 缚两个铜铃。渐渐放到底下,李逵却从箩里爬将出 来,去井底下摸时, 摸着一堆,却是骸骨。李逵道:“爷娘,甚鸟东西在这里!”又去这 边摸时,底下湿漉漉的,没下脚处。李逵把双斧拔放箩里,两手去摸 底下,四边却宽。一摸摸着一个人,做一堆儿蹲在水坑里。李逵叫一 声:“柴大官人!”那里见动,把手去摸时,只觉口内微微声唤。李 逵道:“谢天地,恁地时,还有救哩!”随即爬在箩里,摇动铜铃, 众人扯将上来。李逵说下面的事,宋江道:“你可再下去,先把柴大 官人放在箩里,先发上来,却再放箩下来取你。”李逵道:“哥哥不 知我去蓟州,着了两道儿,今番休撞第三遍。”宋江笑道:“我如何 肯弄你? 你快下去。”李逵只得再坐箩里,又下井去。到得底下,李逵 爬将出箩去,却把柴大官人抱在箩里,摇动索上铜铃。上面听得,早 扯起来。到上面,众人看了大喜。宋江见柴进头破额裂,两腿皮肉打 烂,眼目略开又闭。宋江心中甚是凄惨,叫请医生调治。李逵却在井 底下发喊大叫。宋江听得,急叫把箩放将下去,取他上来。李逵到得 上面,发作道:“你们也不是好人,便不把箩放下来救我!”宋江道: “我们只顾看顾柴大官人,因此忘了你,休怪。” ——第五十四回
元明清文学课件

第三节
▪ (四)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 ▪ 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书名就突出
了“通俗”两字。蒋大器十分强调通俗的 重要性,认为“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 才能使“一开卷,千百载之事豁然于心 胸”。
▪ 雅俗文学互相浸润,融合。明代文学就在 俗与雅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 的过程中留下了独特的发展轨迹。
以前的记载,大部分是史料,包括历史人 物的出身、言行等记录和传说。 ▪ 刘宋时裴松之引书四百余种为之注。魏晋 六朝品评人物风气盛行,品评人物总须根 据具体事迹;后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更具载不少魏晋时期各种人物的妙人妙事。
第一节 成书
第一章《三国演义》 为代表的历史演义小说
▪ 导论 ▪ 一、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崛起和兴盛
▪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它是由宋元讲 史话本发展起来的。
▪ 讲史说的是历代兴亡和战争的故事,如《全相平话五种》、 《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等。讲史不能把一段历史 有头有尾地在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 就等于后来的一回。
商,商人附庸风雅。 ▪ 五、文人为谋生而写作,书肆为牟利而刊
行,一些文艺作品难免沦为金钱的附庸。 文学商品化,使得晚明文坛艺术品位低俗 化。
第二节 王学左派对文学的影响
▪ 一、明初,朱元璋进行文化围剿。倡导程 朱理学,八股取士,思想文化界,一片肃 杀。
▪ 二、明代中叶后,心学兴起。 ▪ 1、代表人物,王守仁,进一步发张了陆九
第三节 俗文学的发展及其认识深化
▪ 一、明代开国之初,朱元璋制定了压抑通俗文学 了某些禁令。
▪ 二、肯定通俗文学阵营的出现:从李梦阳、何景 明比较明确地肯定俗文学的价值,“真诗在民间”
▪ 李贽称《西厢》《水浒》:“古今之至文” (《童心说》)。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 骚、史、汉并提,称《水浒》《金瓶梅》是“逸 典”(《觞政》)。
《元明清文学》课件

明代戏曲
总结词
繁荣发展,影响深远
详细描述
明代戏曲在继承元代杂剧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南戏为主的多种戏曲形式,如传奇、杂剧等。这些戏曲作品题材广 泛,风格多样,语言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们在音乐、舞蹈、表演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 ,对后世的戏曲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小说
总结词
通俗易懂,影响广泛
深远的影响。
04
清代文学
清代戏曲
总结词
地方戏曲的繁荣
清代戏曲在继承前代戏曲传统的基础上,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色。
清代地方戏曲蓬勃发展,如京剧、昆曲、 秦腔等,这些戏曲形式具有浓郁的地域特 色和民族风格。
剧目内容的丰富
艺术形式的创新
清代戏曲在内容上涵盖了历史故事、民间 传说、社会现实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多元面貌。
元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影响 ,如《一千零一夜》等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翻译与改编
元明清时期,中国文学家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了翻译和改编,如《 古兰经》的翻译和《圣经》的改编等。
借鉴与创新
元明清文学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进行了借鉴和创新,如小说、戏曲 等形式的发展和变革。
详细描述
明代小说以章回体形式为主,题材广泛,包括历史、传奇、志怪、言情等。这些小说语言通俗易懂, 情节曲折离奇,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作品更是成 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诗歌
总结词
清新自然,风格多样
详细描述
明代诗歌在唐宋元三朝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七言、五言为主的诗歌形式。这些诗歌作品 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风格,也有婉约柔情的风格。明代著名的诗人有杨慎、杨维 桢、高启等,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
元明清文学PPT课件

❖ 四、主唱元杂剧一般是一人主唱或男、女主 角唱。正旦主唱称旦本,如《窦娥冤》窦娥 主唱 。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如《汉宫秋》 汉元帝主唱
17
❖ 五、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 成
❖ 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 ❖ 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 ❖ 科,指唱、白以外的动作,元杂剧中指示人
物动作和表情的术语
24
❖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 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 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 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 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 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 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 ,只落得两泪涟涟。
25
⑵白朴
❖ 生平: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 ,号兰谷。得其父亲好友元好问携带抚养 。 面对残酷的现实,他感到无法对付,决心不 参与政治 。
23
《窦娥冤 》
❖ 又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 剧情: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 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 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 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 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 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 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后 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 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响铛铛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 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 腾腾千层锦套头?
5
❖ 二、音韵上的区别 ❖ 词韵属于平、上、去、入四声系统 ❖ 曲韵则以当时北方语音为基础,平声分上平
、下平两类,没有入声,入声派入三声 ❖ 词可以换韵,而曲不可换韵。
元明清文学作品ppt课件

•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 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lǐn)稍之供,父母岁 有裘葛之遗,无冻馁(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 《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 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 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 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2
1、关汉卿杂剧《窦娥冤》第三折《滚绣球》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 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 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 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 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舟。
• 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你错 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6
5.关汉卿散曲《一枝花•不服老》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 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 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 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 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 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 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徒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 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魂丧冥幽。天 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18
6.袁宏道诗《初至绍兴》
(闻说山阴县)
• 闻说山阴县,今来始一过。 • 船方尖履小,士比鲫鱼多。 • 聚集山如市,交光水似罗。 • 家家开老酒,只少唱吴歌。
元明清2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件四大名著相关

明代文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时代背景及文学概况一时代背景 1368年朱元璋称帝于南京至1644年崇祯帝自缢于北京明朝前后共计277年朱元璋与明代的特务统治和恐怖政治文字狱方孝孺事件明代除了边境与蒙古人的战争及抗倭战争大体是和平富足时期帝王的残暴与后来的宦官专权对这一朝代的文化社会和经济史影响不大新王朝自信的标志郑和七下西洋二文学概况八股取士朱元璋与刘基定八股文程式专从四书五经命题以朱注为据字数有限定比唐宋以诗赋取士更加有害明代诗文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唐宋派明代小说四大传奇明代思想文化晚明个人主义思潮与王阳明心学李贽公安派汤显祖《牡丹亭》的情与梦第二节中国小说史概述引入中西文学传统比较以早期叙事文学为核心的古代地中海传统史诗epic中近世的罗曼史romance18世纪19世纪长篇小说novel 以抒情诗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三百篇骚赋乐府律诗词曲小说小说从卑微到救国二古代小说观念的演变西方小说一词storynovellegendfictionromance narrative 中国小说的语源 1《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所说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谈小见解与现时所说的小说相差甚远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jie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陷没而下惊扬而奋鳍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浙江以东苍梧湖南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细绳趣趋走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 2正式提小说这一词确立为文类东汉桓潭《新论》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认为小说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书而不是为政化民的大道 3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小说最初文体定位介于子部与史部之间虚构与非虚构矛盾子部说理取譬有虚构史部史实讲求真纪昀《聊斋志异》盛行一时然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今一书而兼二体所未解也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今燕昵之词媟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见之又所未解也三古代小说的源流与分期 1萌芽期先秦神话传说---史传散文---诸子散文 2雏形期两汉魏晋南北朝野史杂传《吴越春秋》《燕丹子》《汉武故事》《史记刺客列传》与《燕丹子》即正史野史比较以事为中心与以人为中心多出离奇情节乌白头马生角杀千里马取肝杀美人手野史将史与小说交缠一直延续至明清古小说古小说一词源自鲁迅他在做小说史研究时将唐以前小说通称为古小说并作《古小说钩沉》古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过程中的原始形态或称为雏形其主要特点还没有摆脱其他文体而取得独立志怪小说干宝《搜神记》干宝两则人生轶事《晋书》干宝传宝父先有所宠侍婢母甚妒忌及父亡母乃生推婢于墓中宝兄弟年小不之审也后十余年母丧开墓而婢伏棺如生载还经日乃苏又宝兄尝病气绝积日不冷后遂悟云见天地间鬼神事如梦觉不自知死宝以此遂撰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凡三十卷志怪作为实有来写干宝写书目的在于明神道之不诬还是史家崇尚事实的延续志人小说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世说新语》记载魏晋时期达官名士的言行目录三十六门即品鉴的品目世说新语内容鲁迅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特点含蓄蕴藉不动声色淡远情节弱化《世说新语》创作上仍属史的范畴蕴藉淡远事实的连缀直接引语 3成熟期唐五代宋元唐传奇文言小说的文体独立传奇的繁荣在中唐《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晚唐以后多武侠小说李光鼎《虬髯客传》王小波改编为《红拂夜奔》早期武侠小说的特征与金庸对《虬髯客传》的评价宋元话本白话小说的兴起说话溯源先秦时期的倡优侏儒而来----民间自发口传 -----到唐代成为一种表演技艺说话元稹《寄白乐天代书一百韵》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自注乐天每与余同游常题名于屋壁顾复本说一枝花自寅至巳说说唱话故事话本说话的底本宋代说话的繁盛宋代坊市制打破勾栏瓦肆的繁盛说话的家数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短篇幅现实题材普通市民为主角一般一次讲完最受欢迎说经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讲史有说有评又称评话每说一次叫一回多次才能说完这就是章回小说的来源讲史说话人分工很细有专讲五代史有专说三分的合生相声的前身说话的艺术与程式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则喜唱快叙述者说书人全知叙事模式限知叙事多视角外视角内视角全方位时空转换纯客观假象叙事干预评论预示楔子与回末里的叙事人侵入结构开场诗入话对开场诗解释头回小故事与后面内容正相关或反相关正话散场诗语言口语化的白话文韵散结合特点普通人成为小说主角直接取材现实生活有浓郁生活气息以说书人口吻讲故事有明显说书艺人风致一般追求情节曲折叙述生动逼真作品分析醒世恒言第十四卷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4繁荣期明中叶清中叶白话通俗小说长篇小说类型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公案小说世情小说中短篇白话小说拟话本鲁迅命名形式上模仿话本是案头文学作品如三言二拍文言小说的复兴《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 5过渡期晚清五四运动前中国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化的转型期谴责小说吴敬梓《儒林外史》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斜狭小说韩子云《海上花列传》黑幕小说新小说类型化创作跟风作品多个性作品少第二章《三国演义》第一节《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一《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史志与民间传说是《三国演义》成书的两个重要来源三国故事由史实到小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二《三国演义》的作者关于罗贯中的生平目前所知甚少明人贾仲名《录鬼簿续编》天一阁藏本载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1364复合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三《三国演义》的版本 1嘉靖本即署有嘉靖壬午元年15 2 2孟夏吉望关中修髯子书于居易亭的大字精刻本这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最早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版本嘉靖本前有弘治甲寅1494庸愚子的序称《三国志通俗演义》书成士君子之好事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说明到弘治年间此书还是以抄本流传 2李评本明万历天启年间《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明末人叶昼假托李卓吾之名所作故又称伪李评本 3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本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了三国志传对回目和正文进行了修改并作了详细的评点毛本正统思想较浓但艺术上有较大的提高成为后来最流行的本子第二节《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一历史史实与艺术虚构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唯《三国演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其惑乱真假曹操关于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三种说法正当防卫魏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过失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过失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三国演义作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遂行二正统观念与道德评判《三国演义》尊刘反曹的倾向书中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将魏国的曹操作为奸邪权诈推行暴政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只是陪衬而已因而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其书指《三国志》以魏为正统至习凿齿作《汉晋春秋》始立异议自朱子以来无不是凿齿而非寿然以理而论寿之谬万万无辞以势而论而凿齿帝汉顺而易寿欲帝汉逆而难盖凿齿时晋巳南渡其事有类乎蜀为偏安者争正统此孚于当代之论者也寿则身为晋武之臣而晋武承魏之统伪魏是伪晋矣其能行于当代哉此犹宋太祖篡立近于魏而北汉南唐迹近于蜀故北宋诸儒皆有所避而不伪魏高宗以后偏安江左近于蜀而中原魏地全入于金故南宋诸儒乃纷起而帝蜀此皆当论其世未可以一格绳也《四库总目提要》受封建史学家正统观念影响谁为正统与当时形势有关受民间道德评判影响宗法社会家庭伦理扩大化为国家伦理君子小人忠臣奸臣历史循环论词曰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这一段是毛宗岗后加的也是他的历史循环论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开头就是献帝几年三通俗观与文学性罗贯中的通俗演义的通俗就是文学性罗贯中的通俗观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学性三方面 1故事组织上较好吸收记传体与编年体特点多线索时空结构受朱熹《资治通鉴纲目》影响 2人物形象塑造上比史书更生动 3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雅俗共赏第三节《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是一部英雄志士的颂歌塑造了一系列独具神采的人物形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智绝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诸葛亮义绝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关羽奸绝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曹操二善于通过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表现种种矛盾尤其善于战争描写战争之间详略互济虚实相生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如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的同与异笔墨主要在战争背后的内容注重斗智写战争的目的在于写人继承《左传》以来描写战争的优良传统注重场面渲染多用对比衬托张驰结合动静结合手法三语言特色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侧重叙述简于描写语言以粗笔勾勒见长生动有力有阳刚之气人物语言开始注意个性化四结构特点多线索时空结构以东汉灭亡为引线以西晋统一为终局中间的魏蜀吴三线的兴衰线其中以魏蜀矛盾斗争为主干又以蜀汉。
元明清文学.ppt

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标志,也是元代文学最高峰的标志。 元杂剧是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把唱、念、科、舞 等艺术结合起来表演故事,并用北曲演唱的一门综合性 的舞台艺术。剧本通常是由四折组成,或外加一个楔子。 剧本韵散结合,每折均由曲词、宾白(杂剧以唱为主, 故说自称为“宾白”)、科(演员的动作、表情等)组 成。元杂剧的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正面男角色)旦(正 面女角色)、净(喜剧角色或反面人物)、杂(杂七杂 八角色的总称)四类。最著名的剧作家和作品有关汉卿 的《窦娥冤》、、白朴的《墙头马上》、马致远的《汉 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以上四人被称为“元 曲四大家”)。此外,还有王实甫的《西厢记》、纪君 祥的《赵氏孤儿》、康进之的《李逵负荆》、石君宝的 《秋胡戏妻》、尚仲贤的《柳毅传书》等。
明代小说
明代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金瓶梅》这四部长篇小说被称为“明代的四大奇 书”。
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墙头马上》、 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以 上四人被称为“元曲四大家”)。此外,还有王实 甫的《西厢记》、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康进之 的《李逵负荆》、石君宝的《秋胡戏妻》、尚仲贤 的《柳毅传书》等。
是南曲戏文的简称,与北方杂剧相对而言。它是用 轻柔婉转的南方曲调演唱的戏剧形式,最初产生于 南宋时期浙江温州一带,所以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 杂剧。南戏的剧本由唱、科、白组成。南戏用舒缓 柔和的南曲,伴奏以管乐为主。角色行当主要分为 七类:生(男主角)、旦(女主角)、净、外、贴、 丑、末,比元杂剧的角色更为完备。元代后期出现 的著名南戏有《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 《拜月亭记》、《杀狗记》,合称为“四大传奇”, 又简称为“荆、刘、拜、杀”。
元明清文学史四大名著课件

• •
大家不妨也对对看
風吹馬尾千條線
• • •
雨打羊毛一片氈 日照龍鱗萬點金
•
明太祖朱元璋開國以後,立長子朱標為太子。誰 知朱標短命,壯年病死。朱元璋受此打擊,悲痛不已。 他很愛太子朱標,愛屋及烏,破例採取一個異乎尋常 的舉措:撇開其他皇子,立了朱標之子朱允炆為儲君, 稱皇太孫。此舉意味著,朱允炆將承襲祖父的大位, 成為日後的皇帝,君臨天下。但是,朱允炆性情柔弱, 志向和能力不甚出眾,這使朱元璋很不放心。一次, 他和皇子皇孫們飲宴賞月,有意命皇太孫以月為題, 作一首詩。朱允炆倒是作出來了,續尾兩句卻是: “雖然隱落江湖裏,也有清光照九州。”月亮“隱 落”,實在不是好兆頭,也缺少儲君應有的大志氣大 胸襟。朱元璋暗暗不樂,還要繼續考察皇太孫。清代 褚人穫《堅瓠集》記述了這樣一件事——
•
• • • • • • • • • • • • • • • • • •
见 惊艳 目流连 再难思迁 踌躇欲向前 只恐天上人间 悲欢喜怒一线牵 循环往复恨此心坚 花开花落转眼已三年 天人合一处垂首对漪涟 思或淡情未移口三缄 燕去燕归沧海桑田 倘注定有分无缘 亦感蒙赐初面 纵此生不见 平安惟愿 若得闲 仍念 歉
明代文学
•
•
课间欣赏
• • • •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 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 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 矣。
• 除了练字还喜欢唐诗宋词 • 周师傅有时也蛮“文青”的 • 来到浙江眼科医院做保安,周师傅写字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在南门的保安岗位,周师傅负责收发邮包、管理停车、接受咨询等,工作之 余,一有空他就伏案写字。 • 一天12小时工作,写字会让周师傅忘了时间。“晚上值班,时间难熬, 我就写字,一气能写十来张纸。” • 看看周师傅的作品,笔酣墨饱,刚劲中透着一股柔和。听到夸赞,周师 傅总是不好意思地笑笑。 • 周师傅写字,用的是医院废旧的检查单,15元买来一支银色钢笔。对这 支笔,他相当爱护。“当时没买着美工笔,我就买了这支普通钢笔,把笔尖 夹弯,自己做成了美工笔。我觉得这样写起来有笔锋,好看。”除了这支钢 笔,周师傅还有一支黑色美工笔,那是医生同事送的,他相当宝贝,轻易不 使。 • 有时,周师傅也到护士站那里蹭支水笔来用。 • 除了练字,周师傅还爱好诗词,他掏出一本《唐诗宋词元曲》,是同事 帮他在网上买的,花了29.8元。《琵琶行》、《长恨歌》……他都常挂在嘴 边。“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周师傅朗诵起他最爱的《沁园春· 雪》,“因为写了很多遍,都 会背了。” • 这一手字 • 让好多年轻医生红了脸 • “字是人的脸面。”周师傅常把这话挂在嘴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人仙之恋(“隔断生死终不泯,人间最切是深情”) 第二十九出《闻铃》写唐明皇在贵妃死后的思念:“只 悔仓皇负了卿,负了卿!我独在人间委实的不愿生。” 第三十二出《哭像》写平乱之后唐明皇追思贵妃:“如 今独自虽无恙,问余生有甚风光!”“我那妃子呵,人 间天上,此恨怎能偿!”“神像之上,果然满面泪痕。 奇怪,奇怪!” 第三十七出《尸解》写杨玉环痴情:“死生离别两悠悠, 人不见,情未了,恨无休!” 第五十出《重圆》写李杨月宫重聚,玉帝降旨:“鉴尔 情深,命居忉利天宫,永为夫妇。” “情根历劫无生 死,看到底终相共” 3)何以“悲悼”? “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例言》)的悖论意义 “一曲《霓裳》听不尽,香风引到大罗天”(《重圆》) 的“自欺”“欺人”
洪昇与《长生殿》
一、生平与创作 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 浙江钱塘人。洪氏是当地世家望族,父亲为小官吏,好 读书;母亲是大学者黄机之女。出生于清兵南下、母亲 逃难之时,或许注定了作者坎坷一生。与表妹黄蕙青梅 竹马,二十岁时结为夫妻。 1、仕途受挫,遭逢“家难” 早年享有优裕的生活条件,形成了良好的艺术修养,苦 于奔竞无门,仕途曲折。 或许受人离间,此后失欢于父母,为家所弃,不得不远 赴他乡。“非关游子憺忘归,南忘乡园意总违。三载无 家抛骨肉,一身多难远庭帏”。(《客中秋望》) 2、游学京城,贫寒度日
李渔:古代艺术商业化的典型
一、生平与创作 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笠鸿,一字谪凡, 号笠翁、湖上笠翁,亦号笠道人、随庵主人、新亭樵 客、觉世稗官等。祖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如皋。幼 年“家富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十几岁时,父亲 李如松去世,此后家道逐渐中落。 自幼聪颖,“童时以五经知学使者,补博士弟子员。 少壮擅古文词,著有才子称”(《光绪兰溪县志》卷 五)。自成秀才,屡试不第,入清后,不再应举。 顺治八年(1651年)迁居杭州,从此走上“挟策走吴 越间,卖赋以糊口”的道路。在杭州十年,是他创作 力非常旺盛的时期,《风筝误》等五六部传奇都作于 此时。 顺治十八年,移家南京,开芥子园书肆,刻书卖文, 但主要生活来源,是靠他以姬妾为骨干的家庭戏班到 各地达官贵人家演出所得。 “游燕,适楚,之秦,之 晋,之闽,泛江之左右,浙之东西,诸姬悉为从者,
二是生性自由,勇于创新 余怀《闲情偶寄序》:“前人所欲发而未竟发者,李子 尽发之;今人所欲言而不能言者,李子尽言之。” 构造园林:“能自出手眼,如标新创异之文人”,“因 地制宜,不拘成见,一榱一桷,必令出自己裁” 。 (《闲情偶寄》) 文艺创作:“若诗歌词曲以及稗官野史,则实有微长, 不效美妇一颦,不拾名流一唾,当世耳目,为我一新。” (《笠翁文集》) 主要作品: 传奇:《笠翁十种曲》 小说:《织锦回文传》《十二楼》(又名《无声戏》) 戏曲理论:《闲情偶寄》
康熙十六年(1677年),李渔六十七岁,又移家杭州, 未几去世。 主要个性:一是游荡江湖,逢迎公卿。 董含《三冈识略》卷四:“李生渔者,自号笠翁, 居西子湖。性龌龊,善逢迎,遨游缙绅间。喜作词曲小 说,备极淫亵。常挟小妓三四人,遇贵游子弟,便令隔 帘度曲,或使之捧觞行酒,并纵谈房中术,诱赚重价。 其行甚秽,真士林不齿者。予曾一遇,后遂避之。” “同情之理解”: 风气使然:“有明中叶以后,山人墨客,标榜成风。稍 能书画诗文者,下则厕食客之班,上则饰隐君之号,借 士大夫以为利,士大夫亦借以为名。” (《四库总目 提要》) 生计所迫:李渔《复柯岸初掌科》 “渔无半亩之田,而 有数十口之家,砚田笔耒,止靠一人。一人徂东,则东 向以待;一人徂西,则西向以待。……浪游天下几二十 年,未尝敢尽一人之欢。 ”
二十四岁赴国子监肄业,困顿度日。“依人空老大,乞 食愧英雄”,“八口总为衣食累,半生空溷利名场”。 “亦知贫贱世看丑,耻以劲柏随蓬科”(王士祯语): 尽管贫寒处世,洪昇个性依然疏狂孤傲。“交游宴集, 每白眼踞坐,指古摘今”(《长生殿序》)“故常不满 人,亦不满于人”(《谈龙录》) 。 困顿潦倒之际,经三易其稿而完成的《长生殿》问世 (1688年)。1689年康熙帝观后大为称赏,洪昇声名 鹊起。 3、“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1689年8月时值佟皇后国丧期间,洪昇观赏《长生殿》 的再度搬演,被官方查办,革去国子监功名,无奈之下 重返故里,寄情山水。 4、得意尽欢惜无常,命终相随《长生殿》 1704年春,应江南提督张云翼之邀赴松江观赏《长生 殿》,荣耀一时。 紧随其后,江宁织造曹寅特意致简邀洪昇赴江宁织造府 观赏《长生殿》,大慰平生。
2、对历史兴亡的浩叹:盛衰之感(次) 《贿权》(杨国忠包庇安禄山败军之责) 《权哄》(安禄山被命为范阳节度使) 《进果》(“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 来”) 《陷关》(潼关失陷) 《献饭》(老农献饭玄宗) 《骂贼》(雷海青骂安禄山) 《弹词》(李龟年演说盛衰) 《雨梦》(“挑尽灯花眠不得,凄凉南内更何 人”“西宫南苑多秋草,夜雨梧桐叶落时”) “浩叹”的深度意味: 安史之乱导致的盛衰变迁(戏内)
卷尾下场诗:“读尽人间两样书,风流道学久殊途。 风流未必称端士,道学谁能不腐儒。兼二有,戒双无, 合当串作演连珠。” 合流之意义:以自我败损的滑稽方式,重新构造一种 摇摇欲坠的道德体系。 三、《闲情偶寄》 意义:对戏剧文学的特殊性,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 词曲部 结构第一(“立主脑” “脱窠臼” “密针线” “减头 绪” )、词采第二 、音律第三、宾白第四、 科诨第五 、 格局第六 演习部 选剧第一、 变调第二、授曲第三、教白第四、脱套第 五 声容部
自南京返乡途径乌镇之时(六月初一,杨玉环生日),醉酒落水, 因突起大风,灯烛悉灭,抢救不及而亡。 创作:诗词曲兼擅,影响一时。 (教材页302) 杂剧《四婵娟》凸显对古代才情女子的颂扬。 二、《长生殿》创作过程 1673年 作《沉香亭》 间杂李白逸事 1679年 改作《舞霓裳》 删去李白事,删去“太真秽事”,加 “中兴事”,被视为“深得风人之旨”。 1688年 再度改作《长生殿》 专写“钗盒情缘”,“义取崇雅, 情在写真”,阐扬“忠厚之旨”,以为“垂戒来世”(《例言》) 三、《长生殿》思想倾向:“弛了朝纲,占了情场” 1、对人间至情的悲悼:穿越生死的帝妃之恋(主) 《四婵娟· 斗茗》论“生死夫妻”:“此种夫妻,起先不无间 阻,毕竟终成美满,别成夫妻一种奇缘,倒作千秋佳话。 ” (“美满夫妻”与“恩爱夫妻”之别:“美满与恩爱虽若相同, 然须是终身厮守、谐老百年的,方才算个美满。若恩爱虽深,或 享年不永,或中道分离,到底算不得个第一等了。 ”)
二、传奇思想倾向:风流道学的思想追求 早期作品:体现才子佳人风习 《怜香伴》:妻子热心为丈夫娶妾,妻妾相怜相爱,共 事一夫,以表明“真色何曾忌色,真才始解怜才”的主旨 。 《风筝误》:“媸冒妍者,徒工刻画;妍混媸者,必表 清扬。 ”(男女姿容匹配) 1655年后 :宣扬伦理道德 《比目鱼》 :贫寒书生谭楚玉与女旦刘藐姑浪漫的爱 情经历 1666年前后:风流与道学融为一体 《慎鸾交》:书生华秀与妓女王又嫱的爱情婚姻 华秀:“小生外似风流,心偏持重。也知好色,但不好 桑间之色;亦解钟情,却不钟偷外之情。我看世上有才有德 之人,判然分作两种:崇尚风流者,力排道学;宗依道学者, 酷诋风流。据我看来,名教之中不无乐地,闲情之内也尽有 天机,毕竟要使道学、风流合而为一,方才算得个学士文 人。” (第二出《送远》)
五、艺术特色 1、构思巧妙,排场紧凑:“钗盒情缘” 主线(李杨爱情)与副线(政治动荡)交替演进,形成 鲜明的对比,极具震撼力。 “三离四合”的艺术结构,情戏曲折而紧凑: 第一次合:钗盒定情(第二出);第一次离:杨妃生妒 而被谪(第八出) 第二次合:玄宗复召(第九出);第二次离:偷幸梅妃 而“絮閤”大闹(第十九出) 第三次合:月下密誓(第二十二出);第三次离:身死 马嵬(第二十五出) 第四次合:月宫重圆(第五十出) 2、塑造人物,个性鲜明: 唐明皇、杨贵妃、安禄山、杨国忠、雷海青、李龟年
李玉:苏州剧坛的杰出代表
一、生平与创作 李玉(1591?—1671?)字玄玉,号苏门啸侣,又 以其书斋名称“一笠庵主人”。其生平事迹记载极少, 焦循《剧说》说他“系申相国(申时行)家人”,吴伟 业《北词广正谱序》说他在明末曾中副榜举人,明亡后 绝意仕进。李玉在明末剧坛已有声望,是明末清初创作 最多、影响较大的戏曲家。 传奇创作: 1644年之前:“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 关》、《永团圆》、《占花魁》 ) 1644年之后:《清忠谱》 《千钟禄》 《万里圆》 二、《清忠谱》:市民阶层的政治觉醒 张溥《五人墓碑记》 魏忠贤阉党—东林党人周顺昌以及市民代表颜佩韦等
纠正:教材页300 “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 《千忠戮》【倾杯玉芙蓉】: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历尽了渺渺程途、漠 漠平林、叠叠高山、滚滚长江。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受不尽 苦风凄雨带怨长。雄城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 (《惨睹》一出)
朱素臣《十五贯》剧情: 熊友蕙与冯锦郎童养媳侯玉姑为一墙之隔的近邻。一夜侯玉姑保 存之金环和十五贯钱被老鼠拖走。熊友蕙放有鼠药的炊饼被冯锦 郎误食至死。县令主观专断,认为熊、侯二人是奸夫淫妇,问成 死罪。 无锡游葫芦从其姐处得钱十五贯,戏言此钱为卖养女苏戌娟所得。 苏戌娟误信戏言,连夜出逃。当夜正好赌棍娄阿鼠盗钱杀害游葫 芦。第二天清晨,苏戌娟于逃亡途中偶遇恰带有十五贯钱的熊友 兰(友蕙兄),二人同行,被误认为通奸而杀死游葫芦,窃钱逃 亡。也被问成死罪。 两庄冤案均被苏州太守况钟复核得以昭雪,并惩处真凶。 因剧中写况钟梦见熊氏兄弟诉冤,故又名《双熊梦》。
《长生殿》剧照
月下密誓
月宫重圆
《传概》【满江红】:“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 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笑人间 儿女怅缘悭,无情耳。 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 臣忠子孝,总由情至。先圣不曾删郑、卫, 吾侪取义翻宫、徵。 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至情”的发生演进: 1)人间之恋 第二出《定情》唐明皇说“朕与妃子偕老之盟,今夕伊始。特携 得金钗、钿盒在此,与卿定情”,与杨贵妃共同希望“惟愿取, 恩情美满,地久天长”; 第九出《复召》唐明皇因勾搭虢国夫人而与杨贵妃疏离,二人不 久即皆有悔意:“寡人在此思念妃子,不知妃子又怎生思念寡人 哩”; 第二十二出《密誓》写李杨二人于织女牵牛双星前起誓:“情重 恩深,愿世世生生,共为夫妇,永不相离。” 第二十五出《埋玉》写唐明皇无力保护杨贵妃而自责:“堂堂天 子贵,不及莫愁家”,杨贵妃却甘愿为唐明皇而死:“百年离别 在须臾,一代悲太子, 寒云孤塔吊王妃。 山川满目南朝恨, 短褐长竿任钓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