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文学总结
元明清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总结
元明清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总结1.司马光,字君实,封温国公,溢文正,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史界"两司马。
之一。
主要作品为主编《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泥水之战》皆出于此。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上自战国下至五代计年的史实。
史书"双璧"之一。
2.沈括字存中。
晚年居梦溪园。
主要作品为《梦溪笔谈》,《采草药》《雁荡山》《活板》出于此。
3.苏拭,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溢文忠。
"八大家"之一,在书法上与蔡囊、黄庭坚、米蒂并称"宋四家"。
主要作品为《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水调歌头》《念奴娇》等,结为《东坡七集》。
宋代最伟大的文人。
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开创了豪放词派。
与韩愈并誉为"韩潮苏海"。
4.苏辙,字子由,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为《栾城集》。
5.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主要作品有《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等,结为《漱玉词》古代最重要的女诗人,宋代婉约词派中成就最高者。
6.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人称"小李白"。
主要作品为《书愤》《示儿》《钗头凤》等。
结为《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魔笔记》。
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有诗多首)。
7.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拭并称"苏辛"。
人称"词中之龙"。
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名篇有《摸色儿》》永遇乐》《清平乐》等。
宋词中成就卓异者,继承并发展了苏拭的豪放词风,开拓了词的表现范围。
8.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主要作品为《白石道人歌曲》《扬州慢》等出于此。
9.文天祥,字宋瑞,履善,号文山,民族英雄。
主要作品为《正气歌》《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有《文山先生全集》。
爱国精怀激昂动人。
10.关汉卿(字),名一斋,号已斋叟。
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
元明清文学概述
元明清文学概述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最后一个重要的时期。
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文学的大众化和通俗化,而促成文学普及的则是戏曲与小说,戏曲和小说取代诗文成为人民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
一、元代文学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自1234年蒙古帝国灭金、统一北中国起到1368年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义军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止,其间约133年。
和前代文学相比,元代文学中最突出的成就在戏曲方面,后人常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
诗、词、散文等文学样式则相对衰微。
(一)元杂剧在中国文学史上,元代文学最为突出的成就首推元杂剧,元杂剧是在原有戏曲基础上的突破、创新与发展。
我国的戏剧,其起源、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从先秦歌舞,汉魏百戏,唐参军戏,发展到宋代院本,金之诸宫调表演要素日臻完善。
发展到金末元初,戏曲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体裁的浸润和启示下,找到了适合于表演故事的载体,并与舞蹈,说唱,伎艺,诨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发展成戏剧,作一门独立的艺术,脱颖而出。
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作家创作活动最兴盛的年代是元世祖至元到元成宗元贞、大德时期。
这时期产生了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他的杂剧《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压迫和反侵略的思想倾向。
同时期的王实甫、康进之、马致远、白朴等作家也为我们留下许多优秀的作品。
他们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斗争。
后期是从大德以后直到元朝灭亡,这时期杂剧中心逐渐南移,虽然也产生过郑光祖等著名剧作家,但杂剧已日趋衰微,脱离现实和宣扬封建道德的倾向日益严重。
(二)元散曲元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的新的诗歌样式。
曲作为新依声填词;但用韵不像词那样严格,平仄自由,通常是一曲一韵,并且句句押韵且一韵到底,同时,它在定句、定字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适当地增加字数,这些所增之字,称为“衬词”。
元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
元明清文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1.【行hánɡ院】1.妓院。
亦借指妓女;2.同行, 行帮;3.元、明时代对戏剧演员的俗称。
亦借称戏班。
2.【參cā.軍】1.官名.东.末始有“參某某軍事”的名义,谓参谋军事。
简称“參軍”..以后军府和王国始置为官员。
沿.. .,兼为郡官.. .称经略为参军。
2.. .时“參軍戲”的脚色名.3.参加军队。
4.猿和猪的别名。
3、【參軍戲】流行于唐宋时的一种表演形式。
原称“弄參軍”。
主要由参军、苍鹘两个角色作滑稽的对话和表演, 以讽刺时政或社会现象。
渊源于秦汉的俳优, 宋时也称为杂剧, 角色亦有所增加。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二一章下篇一:“晚唐时代的参军戏已有固定的角色。
所谓参军, 便是戏中的正角, 苍鹘便是丑角一类的配角, 两者相互问答, 其作用则调谑讽刺, 兼而有之。
”4.【元杂剧】融说、唱、演于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
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戏剧艺术形式, 并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的形式: 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以四折、通常外加一段楔子为一本, 只有个别的是一本五折、六折如《赵氏孤儿》《秋千记》(少数剧目是多本的如《西厢记》, 共五本二十一折)5、唱词和演唱特点: 元杂剧的核心部分是唱词。
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 并一韵到底。
因此, 四折可以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
6.楔子是指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用在开头)或过场戏(用在折与折之间), 是整部剧本的有机组成部分。
楔子可以没有, 也可以用到两三个。
它的篇幅比较短小, 位置也不固定, 一般在第一折的前面演出, 对故事由来作简单介绍, 也有在折与折之间演出的, 作用和后来的过场戏相似。
7、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每一折都包括了较多的场次, 为演员的活动留下了广阔的天地, 也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一“折”意味着一个故事单元。
学习元明清文学后的感想
学习元明清文学后的感想学习元明清文学后,我感受颇深。
首先,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到那个时期人们所追求的价值观和精神境界。
而且还能从中体会到他们面对生活现实的无奈与痛苦。
其次,我认为只有尊重历史才能正确地评价它,继承并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最后,从元明清小说创作风格及内容来看,这三部分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元代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注重于世俗现实描写;明代长篇小说则着力塑造具有理想性格的典型形象;清初历史演义更加突出反映历史变迁、社会生活、民情世态等内容。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
宋词是抒情诗,每一首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因此又被称为“千古绝唱”;她也是哲理诗,常用警句格言来点缀人物的精神品质,因此也被称为“格律诗”.词牌名称往往寄托了词人的某种情感或某种志向,例如《水调歌头》就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苏轼曾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自喻,《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借怀古讽今之意.我喜欢李煜,因为他的诗很美,而且让人陶醉!王维是位画家,王昌龄是位将军……总之,王维是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被誉为“诗佛”。
但是你知道吗?关于他的身份竟然众说纷纭呢!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我觉得,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
同样,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虽然没有经历战火硝烟,却依旧应该肩负起振兴祖国未来的使命,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接班人。
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充满勇气和智慧,坚定地迎难而上,克服困难,努力做好自己。
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遭受再大的失败,我们仍需积极乐观地生活下去。
记住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任何打击都不足惧怕,即使撞得鼻青脸肿,也不妨碍我们去看看沿途的风景。
前进路上,纵然荆棘遍布,唯有亮剑斩除,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元明清文学常识
元明清文学常识元明清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下是一些元明清文学常识:1. 元曲: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形式。
元曲在内容上广泛反映了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2. 杂剧:杂剧是一种戏曲形式,通常由四折组成,有时还会加上一个楔子。
元杂剧的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等。
3. 散曲:散曲是一种诗歌形式,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
散曲的内容较为广泛,有抒情、写景、叙事等多种题材。
元散曲的代表作家有马致远、张养浩等。
4. 明清小说: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有《三言二拍》《聊斋志异》等。
5. 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分章叙事,每章都有一个标题,通常是两句相对的句子。
章回小说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6. 谴责小说:谴责小说是明清小说的一种类型,主要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面。
代表作有《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等。
7. 四大名著:四大名著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它们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8. 戏曲:明清时期的戏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戏曲作品。
代表作品有《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
9. 诗:明清时期的诗歌也有一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诗人和诗作。
如明代的杨慎、清代的钱谦益等。
10. 散文:明清时期的散文也有一定的成就,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散文家。
如明代的归有光、清代的桐城派等。
元明清文学知识点总结演示教学
元明清文学
总体特征:文学创作由贵族化走向平民化,语言形式上由文言文走向白话文,虽是通俗文学,但在艺术成就上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元
元好问
《摸鱼儿》,爱国诗人
诗歌(反映元末民不聊生,国破家亡,黎民疾苦的较为著名)
王冕
《墨梅》品格高雅
关汉卿
《窦娥冤》反映封建制度的不公
戏剧
王实甫
《西厢记》冲破世俗的爱情,女权主义
小说(《红楼梦》代表文学艺术的最高峰)
曹雪芹
《红楼梦》
清散文以方苞、姚鼐等人最为著名。因他们是安徽桐城人,因此被称为“桐城派”。龚自珍、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政论文章名闻天下。
散文(救国图存的思潮散文占据了主流)
洪升
《长生殿》
戏剧
孔尚任
《桃花扇》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明
李贽
《童心说》
散文
于谦
《石灰吟》
诗歌
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一以贯之以“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创作旨归,一味“拟古”,毫无创造;此后,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为代表的“公安派”,坚定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提出“独抒性灵”,主张文学作品要写自己的真思想、真感情,反对模拟和虚假,给诗坛的“拟古”之风以强劲涤荡,但其诗作多描写个人闲情逸致,题材和境界都很狭窄,诗格不高,没有给诗苑留下多少芬芳。
罗贯中
《三国演义》
小说(市民文学占据了主流,反映了小市民阶级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风貌)
施耐庵
《水浒传》
吴承恩
《西游记》
许仲琳
《封神演义》
冯梦龙等
“三言”、“二拍”
汤显祖
元明清文学常识汇总
元明清文学常识汇总1、元曲包括“杂剧”和“ 散曲”。
2、关汉卿杂剧按内容分为:公案剧、爱情风月剧和历史剧。
3、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源于唐中叶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4、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
5、《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是史书和民间传说的结合。
6、《水浒》七十回本点评者是金圣叹。
7、明中期三大传奇是《宝剑记》、《浣纱记》和《鸣凤记》。
8、明中期戏曲两大派是“ 临川派”和“ 吴江派”。
*临川派的代表人物是汤显祖,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沈璟。
9、“临川四梦”指《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
10、李玉后期的代表作品是《清忠谱》。
11、元杂剧角色:旦、末、净、杂。
12、《救风尘》的作者是关汉卿。
13、高明的《琵琶记》是根据民间流传的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而写的。
14、《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最优香的章回体历史小说。
15、《水浒传》(七十回本)系金圣叹用百回繁本作底本的修改删节本。
16、冯梦龙的“三言”是《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喻世明言》。
17、《风筝误》的作者是李渔。
18、朱权的戏曲理论著作是《太和正音谱》。
19、《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长篇小说。
20、鲁迅说“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是《聊斋志异》最突出的艺术特点。
21、关汉卿吸收了民间流传的古老故事“东海孝妇”创作了《窦娥冤》。
22、王实甫今保留的全本杂剧作品除《西厢记》、《丽春堂》外,还有《破窑记》。
23、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
24、白朴的爱情喜剧《墙头马上》取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和宋官本杂剧《裴少俊伊州》等。
25、现知最早的《西游记》刊本为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
26、清康熙年间对《金瓶梅》点评颇有见解的是张竹坡。
* 有《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第一奇书》。
27、《桃花扇》是一部借用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
28、《司文郎》是一篇讽刺科举制度的绝妙佳作。
元明清文学知识点总结
《三国演义》
小说(市民文学占据了主流,反映了小市民阶级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风貌)
施耐庵
《水浒传》
吴承恩
《西游记》
许仲琳
《封神演义》
冯梦龙等
“三言”、“二拍”
汤显祖
《牡丹亭》
戏剧
清
王士祯
《题秋江独钓图》
诗歌(诗歌在清朝出现了复兴、活跃)
陈维崧
《念奴娇——西氿舟行遇飓风》
纳兰性德
《长相思》
蒲松龄
《聊斋志异》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明
李贽
《童心说》
散文
于谦
《石灰吟》
诗歌
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一以贯之以“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创作旨归,一味“拟古”,毫无创造;此后,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为代表的“公安派”,坚定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提出“独抒性灵”,主张文学作品要写自己的真思想、真感情,反对模拟和虚假,给诗坛的“拟古”之风以强劲涤荡,但其诗作多描写个人闲情逸致,题材和境界都很狭窄,诗格不高,没有给诗苑留下多少芬芳。
小说(《红楼梦》代表文学艺术的最高峰)
曹雪芹
《红楼梦》
清散文以方苞、姚鼐等人最为著名。因他们是安徽桐城人,因此被称为“桐城派”。龚自珍、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政论文章名闻天下。
散文(救国图存的思潮散文占据了主流)
洪升
《长生殿》
戏剧
孔尚任
《桃花扇》
元明清文学知识点总结
元明清文学
总体特征:文学创作由贵族化走向平民化,语言形式上由文言文走向白话文,虽是通俗文学,但在艺术成就上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元
元好问
《摸鱼儿》,爱国诗人
小学文常常识归纳——元明清文学
元代的历史不长,自1271年忽必烈将蒙古王朝改国号为大元(其时南宋尚未最后灭亡)算起,至1367年元亡,只有96年。
自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方到元亡,则为133年。
和前代文学相比,元代文学中最突出的成就在戏曲方面,后人常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
诗、词、散文等文学样式则相对衰微。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
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号一斋。
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作杂剧60种,存18种。
①歌颂人民反抗斗争,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残暴,反映当时阶级矛盾的作品:《感天动地窦娥冤》、《蝴蝶梦》(王婆婆)、《鲁斋郎》(权豪势要)。
②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救风尘》(机智、老练富有义气的赵盼儿)《望江亭》(谭记儿智勇救夫)③颂历史英雄:《单刀会》(关羽《单刀会》,正名《鲁子敬设宴索荆州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是元代大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作品。
剧本写三国时关羽凭借智勇单刀前赴鲁肃所设宴会,最终安全返回的故事。
全剧共四折。
《单刀会》现传版本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明万历间脉望馆钞校本、《元人杂剧全集》本、《孤本元明杂剧》本。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简称《单刀会》是关汉卿富有独创性的一部著名历史剧。
《单刀会》不但是《三国演义》成书之前的一个优秀的三国故事戏,而且也是京剧红生戏中久演不衰的著名剧目。
剧情遇扶柩回乡在寺中西厢借住的原崔相国的女儿崔莺莺,由於互吟诗而产生爱慕。
一次强盗慕名围寺,要强抢崔莺莺,莺莺的母亲老夫人宣称谁能救他女儿就将女儿许配他,张生向他一位故旧「白马将军」蒲州杜太守写了一封求救信,由一位僧人突出包围送出,杜太守发兵解围。
过后老夫人因门第不当悔婚,只让莺莺拜张生为义兄以谢搭救。
张生一病不起,在莺莺的丫鬟红娘的帮助下,两人暗通书信,最后有了私情,被老夫人发现,由於红娘以理据争,无可奈何之下,老夫人命令张生上京赶考,张生考中并回来迎娶莺莺。
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元明清文学复习总结资料
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三国演义》语言的一大特色。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一、分期诗歌:以高启、杨基、袁凯等为代表;多生活在元明交替期,经元末战乱与明初高压统治,不作品表现时代创伤以及作家个人在特殊环境中产生明初的愁苦郁闷心态与反思人生的内容;格调凝重悲怆。
2.散文:以宋濂、刘基为代表;尤以传记与寓言散文著称;重抒发愤世嫉俗之感,叙事与刻画人物见一定功力1.“台阁体”风行,内容大多为“颂圣德,歌太平”。
2.艺术上讲究雍容典丽,缺乏生气。
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诗派崛起,一定程度上冲击“台阁体”风气。
2.李东阳作品虽留有“台阁体”痕迹,但也有侧重反映个人生活与精神的内容。
二、明初诗歌与散文1(1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①高启,号青丘子,最有成就、最早的诗人,代表作《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②杨基《眉庵集》(2)袁凯《海叟集》,因《白燕诗》得名“袁白燕”2、散文(1)宋濂:明朝开国文臣《宋学士文集》“以道为文”,文道一元论。
代表作《秦士录》、《送东阳马生序》(2)刘基: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本质。
写景叙事的记叙文,如《活水源记》3、茶陵派:台阁体渐趋衰弱,茶陵派占主导首领李东阳(台阁体到前后七子的过渡人物,诗风仍带台阁体的痕迹,宗法杜甫,强调诗歌的语言艺术,钱基博说他有“开山之功”)前七子批评李东阳,却又继承其复古主张为茶陵人《怀麓堂集》。
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邵宝等人*台阁体:明初永乐、成化年间,上层官僚中形成的文风。
台阁主要是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
台阁体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台阁体内容贫乏,雍容典雅,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第四章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的文学团体,没有明确的集团宗派意识,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
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重模拟。
元明清文学总论
元明清文学总论一、元明清文学的总体特点。
1、文学样式更为丰富,不仅有传统文学样式诗、词、文的继续创作,还有小说、戏曲的成熟和繁荣。
2、发展的态势从以前诗文创作为主导的文学格局,转向小说、戏曲即叙事文学。
二、元代文学:文人地位的沉降,是戏曲繁荣的契机。
元代的重武轻文造成了文人心态的变异。
变心而从俗。
关汉卿辈争挟长技自见,至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
——明臧晋权《元曲选序》仕进无路,盘桓于都会市井,混迹于勾栏瓦舍。
三、明代文学:情与理的矛盾程朱理学的意识形态化。
理学与政治权利的结合。
“此心之灵,其觉于理者,道心也,其觉于欲者,人心也。
”(朱熹)强调道心(天理、性)管辖、支配人心(世俗的情欲)。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清戴震)工商业经济的复兴带来了个人意识的滋长,肯定人的自然欲望。
情与理的尖锐冲突:“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
”四、清代文学:古典时代的结束期,总结期。
“没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足以称为清代的文学,却也没有一种不成为清代的文学。
”(郭绍虞)怀旧、感伤的末世情绪。
元代文学如何评价元代文学?“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自序》“往者读元人杂剧而善之,以为能道人情,状物态,词采俊拔,而出乎自然,盖古所未有而后人所不能仿佛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硕儒,皆鄙弃不复道。
”元杂剧不仅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成就,从整个文学史而言,这种以“俗”为标记的崭新文艺样式在元代的迅速繁盛,宣告了俗文学时代的到来。
第一章元杂剧杂剧(剧曲)(歌舞剧,属舞台艺术)元曲散曲(继宋词后的新诗体,可合乐歌唱)元曲,是两种不同文学体裁——散曲和杂剧的总称。
由于杂剧在元代成就最大,所以“元曲”往往特指元杂剧。
一、元杂剧的定义。
13世纪前半叶,即蒙古灭金(1234)前后,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而形成的戏曲艺术。
古代文学知识点元明清)
名词解释元代1.元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其他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善的戏剧形式。
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
它脱离了戏曲的雏形阶段,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元代的戏剧舞台上。
从元杂剧的直接源头来说,则主要有两条:一是从宋到金的以调笑为主的短剧一一宋杂剧、金院本,一是从宋到金的说唱艺术一一诸宫调。
2.代言体:“代言体”的叙事方式(第一人称),即由故事中人自说自话,自叙其事,声口毕肖,活灵活现,并且让剧中人在具体的情景中互动或发生戏剧冲突。
“代言体”的出现标志着杂剧体式的正式形成。
这是杂剧超越了诸宫调等艺术形式的最明显之处。
3.元曲:是一个既包括诗歌类的散曲也包括元杂剧在内的综合概念。
由于杂剧是用散曲中的套数来演唱的,所以元曲既可用作二者的统谓或总称,也可以分别特指其中的一种。
4.南戏:南戏与北曲杂剧相对而言,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又称戏文、南词,是宋元时用南方歌曲演唱的戏曲形式。
它最初流行于浙东温州(永嘉)等地,故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南戏产生于北宋末南宋初,盛行于南宋,元统一后衰落,元后期中兴。
5.四大南戏:南戏创作史上负有盛名的四部作品,即《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简称为“荆刘拜杀”。
因南戏当时有“传奇”之名,故后来也有“四大传奇”之称。
“四大南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戏的创作水平。
6.散曲:是在元代出现的新诗体,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歌形式,因多用北方歌曲演唱,也叫北曲。
散曲主要包括小令和套数。
小令与词有同源关系,体式上都是长短句,只有一段。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由同一宫调的数支曲子组成。
明代1.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体裁,它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的。
“讲史”讲述的是历代兴亡和战争之事,由于年代长、人物多、事件复杂,不可能一次讲完,因此,每讲一次,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这就相当于后来章回小说的一回。
谈谈对元明清代文学的心得体会
谈谈对元明清代文学的心得体会元明清时期,文学形式多样,诗词、散曲、散文、骈文等承继前代又能推陈出新,不乏优秀文学家和出色作品。
唐宋以来兴起的变文故事、话本、院本、诸宫调等文学形式,经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文学家的艺术加工,在元代文坛大放异彩,诞生了《窦娥冤》《西厢记》等经典作品。
《全元曲》收录完整杂剧162种、残剧46种,从中我们可以撷取出许多当时人在饮食起居、服饰装扮、建筑交通、疫病中药、婚姻丧葬、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生活资料,为元代生活史研究提供依据。
进入明朝后,文学家在前朝话本、杂剧艺术基础上,描摹生活,演绎故事,塑造人物,先后创作出戏曲剧本《牡丹亭》、白话小说集“三言二拍”及长篇小说《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榜》《水浒传》《金瓶梅》《隋史遗文》等优秀作品。
其中,吴承恩在元杂剧《西游记》基础上,经过大胆创新、演绎与提升,创作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神魔小说。
《西游记》描写的生活内容较此前的文学作品更为丰富。
例如,第一回写美猴王下山前,众猴设宴送行,石桌上摆满鲜果珍馐,有“金丸珠弹腊樱桃”“红绽黄肥熟梅子”,还有鲜龙眼、火荔枝、枇杷、兔头梨子、鸡心枣等32种果实等等。
这些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吴承恩生活时代的经济、水陆交通、渔民与山民的劳作、市场交易等生活状貌。
此外,明代其他文学作品中还有对道士装扮、抛绣球择婿、秦叔宝与尉迟恭成为门神的经过等内容的描写,这些都可视为唐宋元明以来社会生活与百姓习俗的写照。
清代的诗歌、词赋、散文、戏曲等均有较大发展,但仍以章回体长篇小说著称于世,产生了《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镜花缘》《隋唐演义》等许多优秀作品。
这些作品对生活史的描写更为丰富多彩。
如李汝珍著的《镜花缘》是一部借助《山海经》传说,以唐敖、多九公等人沿海上丝绸之路经商、旅游为主线的神幻小说,书中记录了很多治病的珍方。
由此亦可见出清代食物加工制作的方法。
元明清文学作品数量繁多,其中蕴含着大量古代生活史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要点
明清小说基本知识:1. 三国7三绝: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2. “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 《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3. “历史演义小说” :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 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4. “演义”:“据史实,演大义” ,在叙述中融合了作者自身的思想情感,并对历史人物作出 政治和道德的评价。
(纪实 +艺术的创造)5. “章回体”: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其特点是设回目等。
最早的回目、目录是单句,后向双句发展。
6. “话本”: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 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
7 .“拟话本” :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明末文人模仿话本形式而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
鲁 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定义命名, 认为是由话本向后代文人小说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
它 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俗。
但与话本又有所不 同,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 ”,故形式仅存,而精采遂逊 ”。
明代文言短篇小说 :1. “剪灯三话” :瞿佑《剪灯新话》 李昌褀《剪灯馀话》 邵景詹《觅灯因话》2. “三言二拍” :冯梦龙《警世通言》 《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以沈璟为代表。
思想倾向保守,主张曲文通俗,对昆曲音律十分看重。
以汤显祖为代表。
①主张写人的真实情感,反对道学气;②注重曲文的华美,4. “苏州派”: 花魁》和《清忠谱》 。
作品贴近社会世俗生活,关注政治时事,劝惩教化意识较重。
并结合 舞台实际,改变以曲词为核心,而把戏剧结构放到重要位置,曲词通俗,舞台效果好。
(魏良辅改良了昆山腔, 其弟子梁辰鱼的 《浣纱记》第一部用改良后昆山腔谱曲并演出。
)5. “昆山派”:以梁辰鱼为代表。
元明清文学整理[1]
1、元曲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元杂剧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浦元代两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元代四大爱情戏:郑光祖的《倩女幽魂》、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浦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
套数又叫套曲、散套、大令。
小令又称叶儿,是基本单位。
2、元代戏曲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
3、元代文学的特点:元代文坛,无论是叙事性还是抒情性的文学创作,均体现出自然酣畅之美,具体如下:①俗:世俗,通俗,浅显直白,把雅人高人当做俗人来写,语言世俗化,浅显直白,清心质朴,多用口语、方言,多用俗词俗字。
②真:不虚饰,不造作,尽情宣泄爱和恨,让内心情感自然流露,毫无遮掩。
追求简洁明快的抒情风格,与传统的诗词审美大异其趣。
③俏:趣。
构思精巧,出语新奇,妙趣横生,常有出人意料的构思与遣词用句。
元杂剧:。
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的一种戏曲形式,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
体制上一般由四折组成。
演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类。
音乐上。
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
在全剧只能由正末或者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叫“旦本”。
代表是元杂剧四大家。
南戏:是流行于东南沿海的一种戏剧形式。
剧本由若干出组成,“出”数不定。
曲词宫调也没有规定。
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类,均可歌唱,既有独唱,又可对唱、合唱、轮唱。
南戏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
例如:高明《琵琶记》4、说话:“说话”本义是口传故事,传统悠久。
后来,人们以“话”代指口传的“故事”。
宋代尤为繁荣,民间说话呈现出职业化与商业化的特点。
当时的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说经、讲史、和声(生),各有门庭。
小说,以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说经,即演说佛书;讲史,则说前代兴废征战之事。
四家中艺术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讲史和小说。
元明清文学知识点总结
元明清文学知识点总结一、元明清文学的背景和特点1.文艺复兴对中国影响:元明时期中国与西方发生接触,引进了一批西方文化,如印刷术、大航海时代等。
这一时期的文学呈现了与西方文化的交融和碰撞。
2.清末文化转型:清代初期,经历明清交替的剧烈变革,民族主义的兴起使得文学回归传统、强调国民道德和文化提升。
3.文学市场的兴起:元明清时期,文学市场逐渐形成,出现了商业化的文学生产,文人通过创作作品谋生,这对文学创作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文学流派的出现:元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流派,如杂剧、燕山诗派、红楼梦派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化和文学创作的多样性。
二、元明清文学的代表作品1.元代杂剧:元代杂剧是元明清文学的一大特点,代表作品有《汉宫秋》、《窦娥冤》等。
杂剧凭借其特有的音乐、舞蹈等元素,成为元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形式。
2.明代小说:明代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小说作品,代表作包括《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
这些作品不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多样性和矛盾。
3.清代诗歌:清代诗歌延续了宋代的传统,相较于宋代诗,清代诗歌更注重情感表达和个人体验,具有较为内敛的风格,代表作有黄宗羲、袁枚等的诗作。
三、文学理论与批评1.元代戏曲理论:元代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戏曲理论家,如郑光祖、白朴等,他们对元代戏曲的创作和表演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为后来的戏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明代理学:明代理学家对文学创作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评论,提出了许多有关文学创作规范和艺术观念的观点,对后来的文学批评影响深远。
3.清代学派争鸣:清代文学批评出现了许多学派和思潮,如古文派、古文运动等。
清代文人在批评中强调对古代文学精神的追求和对时代精神的反思。
四、文学人物与作品1.路德是明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有纯文学作品和杂剧,他对元明戏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文学理论家杨慎修在明代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他提出“以文为本”的观点,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元明清文学笔记整理
8、拟话本:三言、二拍、一行(三言“拟话本”是最高代表)又称短篇小说。文人模拟松原话本的创作,也有文人根据明代话本改变的创作,不是说话艺术的底本,而是成为供案头阅读的白花短篇小说。代表拟话本小说最高成就的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9、“三言”:是指由明代冯梦龙编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汇编整理)它“极摹人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合集。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元明清文学
名词解释:
1、话本:指唐宋时期,讲故事时“说话”一人所用的文学底本,“话本”实际上是一种“白话小说”,由入话、正话、结尾等部分构成。题材内容有灵怪、公安、爱情故事等、由小说话本、讲史话本、说经话本等种类。话本在唐代就已出现,但到宋元时期才渐趋成熟。代表作品有《碾玉观音》《错斩崔宁》等话本小说的前身是唐传奇,是小说的成熟阶段。
4、南戏:流行于温州、浙江一带的戏曲,大约产生于两宋易替之际,称作“南曲戏文”,又被称为“温州杂剧、永嘉戏曲”。 声腔轻柔婉转。题材多注重表现爱情婚姻和家庭伦理等社会问题。成熟的标志是《琵琶记》,四大南戏:《荆钗记》、《拜月亭记》、《刘志远白兔记》、《杀狗记》等。
5、散曲:金元时期我国北方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代表元代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体制。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代表作有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
6、历史演义: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源自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元明清文学文稿
《元明清文学》总论《元明清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后一部分。
从元代开始,中国文学就转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在体裁方面,传统的诗文不再占主要位置,小说和戏曲的成就最为重要;在表达方式上,文学创作由直接的抒情转入间接的叙事和描写;在内容上,由表现作家的心灵感受转为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态;在审美情趣上,由高雅、含蓄、精致转入通俗、直接和热烈;文学创作接受的主体,也由士大夫阶层为主体转入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创造;文学的风格随之呈现出雅俗共赏,纷繁复杂的局面。
第一编元代文学首先清楚元代戏曲繁荣的最主要原因1、蒙元的民族等级制度,导致文化程度最高的汉人、南人在自尊上受到强烈冲击,不得不放下自尊混迹于勾栏瓦肆戏场。
2、科举制长期被取消,读书人出路受阻。
3、元代商品经济发达,娱乐需求旺盛。
4、中国戏曲发展体制日益走向成熟。
第一章元代文学概论第一节元代文学的社会背景一、国家大一统,但政治局面混乱;民族矛盾严重,但融合与隔阂并存二、经济总体不断发展,与欧亚的交通道路发达,商品经济繁荣。
三、科举制长期废辍,文人地位下降四、思想多元化,儒学地位相对下降,封建礼教束缚有所松动,民族习俗混杂。
第二节元代文学的特征一、叙事文学成为主流1、元杂剧和南戏2、元代的小说(话本小说)(1)小说话本,主要是短篇小说,讲述烟粉、公案、灵怪等等。
(2)讲史话本,又称“平话”,主要讲前朝历史兴废故事。
(3)说经话本,主要是演说佛经故事。
二、抒情性文学退居次要位置。
1、散曲(1)散曲的来源:少数民族乐曲、汉民族民间小调、诸宫调以及词调。
(2)散曲的体制:小令与套数。
(3)散曲的特征①句式灵活多变,可以增加衬字。
②以俗为美,散文化、口语化的语言风格③活泼灵动,浅显坦露的总体风格④散曲题目构成:一般由三部分:宫牌、曲调、内容提示。
如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4)散曲的创作:作家很多,作品也很多,也非常好。
(元曲四大家:关、白、马、郑)①平民胥吏作家:马致远、张可久②达官显宦作家:张养浩③元代后期的散曲由通俗转入典雅的原因:与词发展规律一样,文人逐渐脱离民间,曲逐渐成为文字游戏。
元明清文学总结
一.填空1、北方作家传承元好问2、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奚斯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4、马致远有“万花丛里马神仙”的美誉5、山东作家群,善写水浒戏,有水浒双壁之称的是:高文秀《双献功》、康进之《李逵负荆》6、台阁体的代表人物:杨士奇、杨荣、杨溥7、反对台阁体的派别是茶陵诗派8、前后七子的口号:文必秦汉,诗必盛唐9、唐宋派的代表作家: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10、临江派的代表作家:汤显祖11、吴江派的代表作家:沈璟12、白话小说,三言二拍的作者,“三言”: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13、明朝文言小说集,有“三灯"之称的是:瞿佑《剪灯新话》、李祯《剪灯余话》、邵景瞻《觅灯因话》14、常州词派的代表张惠言15、阳羡派的代表陈维崧16、戏曲“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的作者是李玉17、李渔有《闲情偶寄》的作品18、《长生殿》的作者洪昇19、《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20、“格调说"是李梦阳提出的;“肌理说”是翁方纲提出的;“性灵说"是袁枚提出的;“神韵说"是王士禛提出的21、《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一、名解1、南戏:它产生于浙江永嘉(温州)一带,所以又称“永嘉杂剧”,它形成于南宋初年,在东南地区广泛流传,并渐渐进入杭州,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流行于东南沿海,剧本有若干“出”组成,“出”数不作规定,南戏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各类,均可歌唱。
歌唱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独唱,又可对唱、合唱、轮唱。
曲词的宫调也没有规定,不似杂剧本、只能由一人独唱到底。
南戏的曲调有东南沿海的民间音乐与中原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
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和北方情况不同,这里城乡舞台,既流行南戏,也演北方的杂剧。
2、散曲: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小令”又称“叶儿”,小令除了单片只曲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
元明清文学史复习资料
元明清文学史复习资料元明清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元朝、明朝和清朝三个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回顾元明清文学史,并探讨其特点和影响。
一、元明清文学的背景和特点元明清文学的发展受到了时代背景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元朝是蒙古族统治的时期,文学主题多以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为主,如《元曲》中的《窦娥冤》等。
明朝是汉族统治的时期,文学更多地关注社会生活和人性,如《红楼梦》等。
清朝是满族统治的时期,文学受到了满族文化的影响,如《红楼梦》中的满语歌谣等。
元明清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文体多样化。
元朝的文学以元曲为代表,形式多样,既有杂剧,又有散曲和长篇小说。
明朝的文学则更加注重散文和小说的发展,如《金瓶梅》等。
清朝的文学则以诗歌和散文为主,如《红楼梦》中的诗词和曹雪芹的散文作品。
二、元明清文学的代表作品1. 元朝的代表作品有《元曲》和《窦娥冤》等。
《元曲》是元代的戏曲形式,代表作有《西华山》、《汉宫秋》等,以其艺术形式的独特性和表现力的丰富性而闻名。
《窦娥冤》是元代的一部悲剧,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感人的故事而备受赞誉。
2. 明朝的代表作品有《红楼梦》和《西游记》等。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描写而著名。
《西游记》则是一部寓言小说,以其幽默风趣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哲理而广受欢迎。
3. 清朝的代表作品有《红楼梦》和《康熙大典》等。
《红楼梦》在清朝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研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康熙大典》则是清朝皇帝康熙所编纂的一部巨大的文化工程,收录了大量的文学和历史资料。
三、元明清文学的影响和意义元明清文学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首先,元朝的文学形式和表现手法对后来的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元曲对后来的戏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明朝的小说和散文成为后来小说和散文的重要源头,如《红楼梦》对后来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
1、北方作家传承元好问
2、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奚斯
3、
4、
5、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6、马致远有“万花丛里马神仙”的美誉
7、山东作家群,善写水浒戏,有水浒双壁之称的是:高文秀《双献功》、康进之《李逵负荆》
8、台阁体的代表人物:杨士奇、杨荣、杨溥
9、反对台阁体的派别是茶陵诗派
10、前后七子的口号: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11、唐宋派的代表作家: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12、临江派的代表作家:汤显祖
13、吴江派的代表作家:沈璟
14、白话小说,三言二拍的作者,“三言”: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5、明朝文言小说集,有“三灯”之称的是:瞿佑《剪灯新话》、李祯《剪灯余话》、邵景瞻《觅灯因话》
16、常州词派的代表张惠言
17、阳羡派的代表陈维崧
18、戏曲“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的作者是李玉
19、李渔有《闲情偶寄》的作品
20、《长生殿》的作者洪昇
21、《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
22、“格调说”是李梦阳提出的;“肌理说”是翁方纲提出的;“性灵说”是袁枚提出的;“神韵说”是王士禛提出的
23、《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
一、名解
1、南戏:它产生于浙江永嘉(温州)一带,所以又称“永嘉杂剧”,它形成于南宋初年,在东南地区广泛流传,并渐渐进入杭州,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流行于东南沿海,剧本有若干“出”组成,“出”数不作规定,南戏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各类,均可歌唱。
歌唱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独唱,又可对唱、合唱、轮唱。
曲词的宫调也没有规定,不似杂剧本、只能由一人独唱到底。
南戏的曲调有东南沿海的民间音乐与中原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
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和北方情况不同,这里城乡舞台,既流行南戏,也演北方的杂剧。
2、散曲: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
“小令”又称“叶儿”,小令除了单片只曲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
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
套数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生,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
带过曲由同一宫调的不
同曲牌组成,曲牌最多不能超过三首,没有尾声。
3、《临江四梦》:也称作《玉茗堂四梦》,是指汤显祖的《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
4、四大南戏:指《荆钗记》、《白兔记》(也叫《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被后世称为“四大南戏”
5、竟陵派(A):晚明时期兴起的诗文流派,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两者均是湖北竟陵人,因名“竟陵派”,理论上接受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同时又加以修正,提出以“深幽孤峭”的风格来纠正,又主张向古人学习,以成其“厚”
6、公安派(B):晚明诗歌,散文领域中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文学主张有①反对剿袭,主张通变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而“性灵”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表露③推崇名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
7、常州词派:嘉庆初年,张惠言的《词
选》是常州一派开宗立派的旗帜,主张讲求“尊体”将词与诗赋并列(尊词体),要求词中包含比兴寄托(重比兴),讲求“辨体”通过选词的方式说明词的源流正变(区正变)。
周济主张:讲求“寄托”,强调“空”与“寄托”的辩证结合,强调词须有实际内容,可供借鉴,提出“词史说”,主张多方师法,以纠正流派之流弊,拓宽学问的门径,提高创作水平
8、浙西词派:清初以朱彝尊为首的词派,清初朱彝尊推举南宋的姜夔、张炎这一类婉约词人的作品,主张以雅正矫显露,要求“字灼句炼,归于醇雅”,以张炎所说的“清空”境界为词的最高标准,创作中,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具有古雅峭拔的格调和疏淡清远的意境,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登岸及其本人的词《浙西六家词》
二、简答
1、《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对比?
答:⑴《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而《水浒传》是英雄传奇
⑵《三国演义》是以文运事,《水浒传》则是因文生事
⑶《三国演义》是特征类型化,《水浒传》则是个性典型化
⑷《三国演义》的结构是辫式结构,而《水浒传》的结构是链式结构
⑸《三国演义》是粗线条的勾勒,而《水浒传》则是精致的细节描写
⑹《三国演义》的语言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书面语言,而《水浒传》的语言则是生动活泼的市井口语
2、归有光的散文特点?
答: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
如《项脊轩志》,以“百年老屋”项脊轩的几经废兴,穿插了对祖母、母亲、妻子的回忆
②注重细节,刻绘生动
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
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3、儒林外史在思想内容、结构、语言有什么特点?
4、杜丽娘的形象
答:杜丽娘是一位大胆追求爱情、追求
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叛逆者的形象:
⑴苦于闺怨,乐于梦境⑵因情而死,为情再生⑶捍卫爱情,勇于抗争
《牡丹亭》通过对杜丽娘的塑造,揭露封建礼教的残酷,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反动;反映当时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个性解放的强烈渴望,表现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做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
5、“桐城三祖”的理论主张
答:“桐城三祖”指的是方苞、刘大櫆、姚鼐。
方苞的主张是⑴“义法说”⑵风格上崇尚“清真雅正”、“雅洁”;刘大櫆的主张是⑴反对文章“唯理”,提出“神气说”⑵讲求实用,主张义理、书卷、经济合一⑶提出神气、音节相结合的创作论;姚鼐的主张是⑴否认作文害道,提出“道与艺合,天与人一”⑵提出“义理、考据、词章”三者相济合一,以救文弊⑶“阳刚”和“阴柔”的风格论⑷把文章的艺术要素提炼为“神、理、气、味”和“格、律、声、色”细密和完善了刘大櫆的“因声求气说”
6、纳兰词的特点
答:纳兰词的特点近于南唐二主,主情致,不事雕琢,善用白描,语言清新自然,一以任情为主,其词以小令为主,偶有长调以见功力
三、论述
1、关汉卿的艺术成就?
答:①关汉卿是一位熟悉剧场、演员与观众的戏剧家,他的剧作有鲜明的剧场性,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
②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他以洗练的笔触交代戏剧情境与人物关系,把观众的目光“聚焦”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中,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
③关汉卿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的冷热调剂,张弛交替,显然冷热场面的交替使剧情的推进显得跌宕多姿,产生深入吸引观众的情节张力
④善于设置悬念,是关汉卿重剧场性的另一特点
⑤关汉卿的戏剧语言,向以本色当行著称,他写的人物唱词,在抒情中蕴含着鲜明
的动作性。
在不同的环境中,同一个人物的语气、措词,会随着情势心态的变化而变化
⑥关汉卿是推动元杂剧脱离宋金杂剧的“母体”走向成熟的杠杆,是标志戏剧创作走向艺术高峰的旗帜
⑦关汉卿所表现出的纯熟的语言艺术,是杂剧作为代言体的叙事文学臻于成熟的重要标志
2、《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3、《琵琶记》的艺术成就(为什么《琵琶记》成为南戏之祖?)
答:一、人物塑造
⑴蔡伯喈(蔡邕):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和复杂心理,这种软弱性格与他恪守礼教理念观念紧密相关,他努力按照伦理纲常行事,但封建伦理实难周全的矛盾却使他无所是从
⑵赵五娘:善良朴素,刻苦耐劳,在饥荒年岁,典尽衣衫,自食糟糠,独立奉养公婆,后又营葬筑坟,忍受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磨难。
在她身上体现了古代妇女的优秀品德。
元代后期,戏剧舞台逐步摆脱了单线平涂的类型化的写法,注意多角度地展示人物个性和内心世界,在形象创造史上揭开新一页了
二、语言结构
在关目安排上,特别注意将两条线索交叉进行,将不同的生活场景对比衔接;语言方面,是能配合人物不同的处境以及两条戏剧线索的开展,运用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
赵五娘一线,语言本色;蔡一线,辞藻华丽。
注意语言与环境、性格、心理的关系,语言富于动作性
三、文学史上的地位
早期南戏大多出于市井艺人之手,艺术比较粗糙,《琵琶记》借鉴和吸引了杂剧创作的文学成就。
它的双线结构,成为传奇创作的固定范式。
它的曲律,成为谱选录的主要对象
4、《金瓶梅》文学史意义
答:
《金瓶梅》是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里程碑
一、变奇为常,从神到人,“寄意于世俗”
题材不再是皇祚更替,英雄征战,神魔斗法,而是转向世俗社会、琐碎家事。
人物不再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神佛妖魔,而是变为家庭男女,市井百姓。
情节开始关注人情悲欢、世态炎凉,更加贴近现实、直面人生。
二、由美到丑,从歌颂到暴露
三、从故事到人物,变单色调,特征化为杂色调、立体化
①淡化故事情节,注重刻画人物
②注重多色调,立体化写人
性格中有善有恶,色彩斑斓。
如西门庆的凶狠毒辣,但有时他也担惊受怕等
四、从线性结构到网状结构
《金瓶梅》以西门庆及其家庭为主线,金、瓶、梅等故事单线又都写家庭纠葛相连,其家庭的小社会又与市井、商场、官府等的大社会横向相连,形成一种纵横交叉的网状结构。
《金瓶梅》不在于离奇曲折,在于严密
细致、自然展开
五、从雅变俗,多用市井语,家常口头语
《金瓶梅》大量吸收方言、行语、谚语、歇后语等,熔铸“一篇市井文字”
六、《金瓶梅》的影响
世情小说到清代形成多元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