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文学主要流派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
名词解释台阁体:明朝永乐-成化年间,以台阁大臣杨荣、杨傅、杨士奇为代表。
体现洪武朝以后一段很长时间上层官僚的精神面貌和审美趣味,思想上追求雅正平和,道学气息较浓。
题材上歌功德、咏太平(粉饰太平),多为应制唱和之作。
这是压抑的道德和平庸人格产生的文学,长期作为典范而广泛影响文坛,给文坛带来不良的风气,造成文坛委靡的局面。
茶陵派:明朝成化-弘治年间,以李东阳为首的文学流派。
主张宗法杜甫,重视诗的语言艺术,他提出“宋诗深,去唐远;元诗浅,去唐近”细致分析诗歌的声律、音调、结构、用字。
前七子:明朝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主加之康海、边贡、王廷相、王九思、徐祯卿的文学流派。
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这是一场借助文学复古运动而达到的政治改革。
重视真情,题材上为庶民生活、时政,但过于重视古人的诗文法度束缚了作家创作,反对道统文学观切断一切与宋代主流文学的关系。
后七子: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谢榛、吴国伦、徐中行、宗臣、梁有誉的文学流派,不仅继承李梦阳、何景明的复古理论,维护文学独立地位,强调文学艺术特征,注重文学形式、格调、法度的重要性(太强调效法古人)以致创作法则死板束缚作家情感与艺术的创新。
李贽的“童心说”:“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由人的自然天性发出的未经假饰的真实情感。
他提出“天下之文者,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也”他的学说具有叛逆、反抗的精神。
公安派:晚明时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首的文学流派。
以“性灵说”为口号提出“独具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
从诗歌创作角度强调真性情,力排复古,随意而出的写作态度,不铺陈道理,刻意雕琢使公安派作品有一种洒脱自如,意趣横生的效果,但一些作品过于真率浅俗,破坏了艺术的美感。
竟陵派:明朝晚期以锺惺、谭元春为首的文学流派。
主张抒写“性灵”反对拟古之风。
但此处“性灵”是指学习古人幽情单绪、孤行静寂(寄),创作上追求“幽深孤峭”的风格,文风求新求变刻意雕琢字句,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
元明清文学概述
元明清文学概述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最后一个重要的时期。
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文学的大众化和通俗化,而促成文学普及的则是戏曲与小说,戏曲和小说取代诗文成为人民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
一、元代文学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自1234年蒙古帝国灭金、统一北中国起到1368年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义军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止,其间约133年。
和前代文学相比,元代文学中最突出的成就在戏曲方面,后人常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
诗、词、散文等文学样式则相对衰微。
(一)元杂剧在中国文学史上,元代文学最为突出的成就首推元杂剧,元杂剧是在原有戏曲基础上的突破、创新与发展。
我国的戏剧,其起源、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从先秦歌舞,汉魏百戏,唐参军戏,发展到宋代院本,金之诸宫调表演要素日臻完善。
发展到金末元初,戏曲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体裁的浸润和启示下,找到了适合于表演故事的载体,并与舞蹈,说唱,伎艺,诨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发展成戏剧,作一门独立的艺术,脱颖而出。
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作家创作活动最兴盛的年代是元世祖至元到元成宗元贞、大德时期。
这时期产生了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他的杂剧《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压迫和反侵略的思想倾向。
同时期的王实甫、康进之、马致远、白朴等作家也为我们留下许多优秀的作品。
他们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斗争。
后期是从大德以后直到元朝灭亡,这时期杂剧中心逐渐南移,虽然也产生过郑光祖等著名剧作家,但杂剧已日趋衰微,脱离现实和宣扬封建道德的倾向日益严重。
(二)元散曲元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的新的诗歌样式。
曲作为新依声填词;但用韵不像词那样严格,平仄自由,通常是一曲一韵,并且句句押韵且一韵到底,同时,它在定句、定字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适当地增加字数,这些所增之字,称为“衬词”。
元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
古代文学流派从唐宋到元明清
古代文学流派从唐宋到元明清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涌现出许多文学流派,其中包括了唐宋时期和元明清时期的许多经典作品。
本文将介绍古代文学流派在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发展变化。
一、唐宋时期的文学流派1. 诗词流派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而诗词则是唐代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在唐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诗派,如王之涣、杜甫等。
唐代的文学流派中,最重要的包括了“初唐四杰”、“建安七子”等。
他们在表达情感、描绘景物等方面有着各自的风格和特点,丰富了唐代文学的多样性。
宋代文学相对于唐代来说,更加注重对个体内心的描绘和表达,出现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诗派,如沧浪派、苏门派等。
这些诗派都力图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理念,给后世诗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遗产。
2. 赋和骈文流派赋是一种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题的文学形式,而骈文则是一种以议论、记叙为主的一种文学形式。
唐代赋有“骚体之风”和“颇有秀雅之气”,其中赋派流派有李白的“豪放派”、杜牧的“婉约派”等。
这些赋派的出现,使得唐代的古典文学更加丰富多样。
宋代的骈文流派则以欧阳修为代表,他的骈文作品既注重语言的考究,又融入了自己的理念和情感。
这些骈文作品既有议论性质,又有一定的艺术性,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元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元代文学受到了元明两代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表现出独特的特点。
元代的戏曲流派是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元杂剧、元明杂剧等。
这些戏曲流派在剧本结构、演出方式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丰富了元代文学的形式。
明代的文学则更加注重个体的情感和内心的表达,明代文人重视写作技巧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如明代小说流派中的“四大奇书”等。
这些小说作品描绘了明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展现出独立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节。
清代文学流派受到政治和社会的约束,文学形式相对较为固定,注重对社会现实的表达和批判。
清代诗词流派主要有“洪洞派”和“江西派”等,这些诗人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思考。
明清时期的文人派系与文学流派
明清时期的文人派系与文学流派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段时间内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运动都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文人派系和文学流派,他们之间的思想和创作方式各有不同,影响了整个时期的文学创作。
本文将讨论明清时期的文人派系与文学流派。
第一部分:文人派系1. 诗派诗派是明清时期文学创作中最重要的派系之一。
在明代,诗派可以分为“官派”、“江湖派”和“抒情派”三种。
官派诗人通常是官场上的名流,他们的诗作以体现政治权力和官场风格为主要特点;江湖派则是指来自江湖上的文人,他们的诗作通常以清新自然的风格为主要特点;抒情派则是专门创作个人感情和情感的诗派,他们的诗作通常带有较强的个人色彩。
清代的诗派则更加多样化,包括“字谱派”、“乐府派”、“纯文学派”等等,而且诗派之间的互相影响和融合也更为普遍。
总之,在明清时期的诗派中,创作形式和艺术风格各有不同,但都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和艺术价值。
2. 散派散派是明清时期较为新兴的文学派系之一。
散派的主要特点是以散文形式来表达具体的人生和社会经验,通常是以观察、抒情、议论等方式来探讨某些社会话题。
明代的散派往往比较简练、明晰、力求表达更加精要;清代的散派则多样性更为丰富,包括了“清新派”、“骈文派”、“谐文派”等各种形式。
散派的兴起代表着中国文学的一次重要变革,它对后世的散文创作影响非常深远。
3. 戏曲派戏曲派是明清时期最为独特的派系之一,崛起主要是因民间戏曲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戏曲派的主要特点是以舞台表演为基础,通过语音、音乐、动作等多种手段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明代的戏曲派主要有“文化派”、“祥瑞派”等;清代则比较复杂,包括了“南派”、“北派”、“豫剧派”等等。
每一种戏曲派系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文学特色,而且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二部分:文学流派1. 黄山派黄山派是明清时期的一个文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为明代的文学家徐霞客。
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与文化属性
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与文化属性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它见证了许多文学流派的兴起和传承,同时也呈现出了独特的文化属性。
本文将探讨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和文化属性,并分析它们的影响和意义。
一、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1. 戏曲流派明清时期的戏曲流派数量极为繁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京剧、昆曲、越剧等。
这些流派在剧本、唱腔、表演技巧等方面均具有独特的特色。
如京剧的唱、念、做、打整合,昆曲的高亢婉转、轻盈灵动,越剧则注重细腻幽雅。
戏曲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方式,对于社会和谐稳定也有重要意义。
2. 汉赋流派汉赋是明清时期重要的一种文学体裁,代表作品有李白的《将进酒》、苏轼的《赤壁赋》等。
汉赋流派主要分为骚体和颔联,其中骚体写的是抒发感情和下情之作,颔联则是以对偶相对的方式抒发情感和思想。
汉赋在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现实生活和时代变迁的关注和思考。
3. 小说流派明清时期的小说大致可分为神怪小说、历史小说、语言小说等。
神怪小说内容奇幻,描述了人物与神仙、妖怪之间的故事,如《聊斋志异》;历史小说则是通过真实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塑造,传递作者对历史故事的看法和思考,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语言小说则强调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如金瓶梅。
明清时期的小说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社会风俗、文化知识、道德伦理的传播者和塑造者。
二、明清时期的文化属性1. 儒学思想在明清时期,儒学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儒学的核心观念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其追求的是道德高尚、治家治国的思想。
儒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它对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文人雅士文化文人雅士文化是晚明到清初期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文人雅士追求的是文学、诗词、书法等高雅文化,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文人雅士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 民间文化明清时期的民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民间传说、风俗习惯、民间艺术等方面。
明清诗文流派的名词解释
明清诗文流派的名词解释中国古代文学是丰富多样的,其中明清诗文流派更是其中一支独具特色的文学流派。
明清两代,由于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的推动,诗文创作经历了许多新的变化和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有代表性的诗文流派。
本文将对明清时期的几个重要的诗文流派进行深入解析。
江西派江西派是明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以江西福建一带的文人为主要代表。
江西派以自然写景和山水诗为主要特点。
江西派的代表人物有唐寅、陈洪绶等。
他们善于用简洁、清新的语言描绘山水之美,创作出了许多优美的山水诗。
江西派的诗文风格清新、秀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他们运用自然的意象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以深远的思考空间。
吴门诗派吴门诗派是明代文学的又一重要流派,以苏州地区的文人为主要代表。
吴门诗派以豪放、奇特、文采飞扬的风格著称。
吴门诗派的代表人物有贺铸、于谦等。
他们的诗作大胆创新,常常使用独特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使诗句更加丰富多彩。
吴门诗派的作品多以描写社会现象、风土人情为主题,呈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浙西诗派浙西诗派是明代文学的另一重要流派,以浙江一带的文人为主要代表。
浙西诗派以情感真挚、唯美多情的风格而著称。
浙西诗派的代表人物有文征明、张岱等。
他们的诗作情感真切,凭借对生活的敏感和独特的感悟,创作出一批扣人心弦的作品。
浙西诗派的作品多以描绘人情世故、表达情感为主题,给人以温馨、感人之感。
扬州诗派扬州诗派是清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以扬州地区的文人为主要代表。
扬州诗派以豪放洒脱、潇洒自如的风格而著称。
扬州诗派的代表人物有高鹗、杨万里等。
他们的诗作无拘无束,豪情万丈,充满了阳刚之气。
扬州诗派的作品多以描绘人生百态、抒发豪情为主题,展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和生命力量。
以上所述只是对明清诗文流派的一部分名词解释,这些流派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这些流派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也丰富了人们对生活、情感的认知。
明清诗文流派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也反映了文人们对生活、人性和自我表达的追求。
元明清诗歌宗尚流派
元明清诗歌宗尚流派:
一、宗唐派:
*元代宗唐
1、明前后七子提出“诗必盛唐”。
2、清吴伟业的梅村体是以唐诗为宗的歌行体。
3、清王士禛早年宗唐,晚年宗唐,推崇王孟,提倡“神韵说”。
4、清沈德潜的格调说是宗唐的。
5、清黄景仁是学李白的。
二、宗宋派:
1、清黄宗羲注重学问,推崇宋诗。
2、清王士禛中年宗宋。
3、清魏源诗近宋诗。
4、宋诗派偏向于宋诗。
三、宗其他派:
1、清同光体不专宗盛唐,一是对明七子的反对,二是师法对象上至汉魏晋,中至中晚唐,下至北宋。
2、清王闿运推崇汉魏六朝诗歌格调。
*以上宗唐宗宋宗汉魏六朝都是复古派。
四、性灵派(反复古派):
1、明袁宏道的性灵派,率性而发。
2、清袁枚也标举“性灵”。
五、折中唐宋派(折中复古派):
1、明竟陵派强调学习古人的精神,不要被古人的形式所拘泥,是对复古派和性灵派的折中。
2、清钱谦益折中复古,学习复古派吸收前人精华,反对复古派学古被古拘:学习性灵派独抒性灵,但反对它“师心自妄”。
3、清龚自珍强调融合唐音宋调。
4、清郑珍强调“只需好诗,何分唐宋”。
5、清晚唐诗派虽然在艳体诗方面接近晚唐诗,但提倡“转益多师”,不分唐宋。
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及代表作
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及代表作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不同的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
这些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1. 诗歌流派明清时期的诗歌流派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以晚明的“江左派”和清代的“浙西派”最为著名。
晚明的“江左派”是以杨慎、杨基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诗人组成的文学团体。
他们的诗歌风格独特,注重意境的营造,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
代表作有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清代的“浙西派”则是以袁枚、纳兰性德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诗人。
他们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特点,注重抒发个人情感。
代表作有袁枚的《世说新语·破幽梦》等。
2. 戏曲流派明清时期的戏曲流派也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以明代的“京剧”和清代的“评剧”最为著名。
明代的“京剧”是以李时中、李时中、李时中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戏曲演员组成的艺术团体。
他们的演唱技巧高超,形成了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
代表作有《牡丹亭》、《长生殿》等。
清代的“评剧”则是以李时中、李时中、李时中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戏曲演员组成的艺术团体。
他们的演唱技巧高超,形成了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
代表作有《西游记》、《红楼梦》等。
3. 小说流派明清时期的小说流派也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以明代的“四大奇书”和清代的“红楼梦”最为著名。
明代的“四大奇书”是指《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和《金瓶梅》这四部小说。
这些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
其中,《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其精湛的描写技巧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备受赞赏。
二、明清时期文学流派的影响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些文学流派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创作范式。
无论是诗歌、戏曲还是小说,都吸收了明清时期的文学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元明清文学名词解释(3)
元明清文学名词解释(3)元明清文学名词解释汇总虞山诗派:清初常熟地区受钱谦益影响产生的以冯班为代表人物的诗歌流派。
清初散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
桐城派:清康熙年间桐城人方苞开创的、清代最大的散文派别。
一人永占:明末清初李玉所作《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四个传奇剧本各取首一字的合称。
阳湖派:嘉庆年间,阳湖人恽敬、武进人张惠言接受了桐城派的影响,对桐油城派作了一些修正,一是主张古文应兼骈文之长,骈散结合,使文章更有气势;二是不专主孔孟程朱,亦兼治诸子百家,故其文章更有词采。
二人与同里的祝百十、李兆洛、董士锡、陆继格等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形成一个文学流派。
由于武进原属阳湖,故称为阳湖派,学界一般认为阳湖派是桐城派的一个分支。
神韵说: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主张。
为清初王士禛所倡导。
在清代前期统治诗坛几达百年之久。
根本特点是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追求一种空寂超逸、镜花水月、不着形迹的境界。
格调说:清中叶宗唐派沈德潜创立。
首先是提倡温柔敦厚的正统诗教说,要求诗歌为封建统治服务;其次是讲求诗法,强调诗歌的格调和声律,藉以矫正神韵派的虚无飘渺;三是重视诗歌的立意,强调诗人自身的修养,认为“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肌理说:清中叶宋诗派翁方刚创立。
所谓“肌“,指文章的形式。
“理”指文章的思想内容。
首先,主张“义理”与“文词”相结合,说“义理之理,即文理之理,即肌理之理”。
其次,“义理”看作学问,认为诗歌创作要以学问为根底。
性灵派:清中叶诗人袁枚标举性灵说,与沈德潜、翁方纲的格调说和肌理说相抗衡,形成了性灵派。
性灵说认为诗重性情,强调表现真我、真性情,创作重灵机和真趣。
阳羡词派:清初以陈维崧为首的词派。
尚悲慨健举,萧骚戚怨。
陈维崧在唐宋之后异军突起,成为清词的一面旗帜,在宜兴(古属阳羡)聚集了一批词作家,如万树、蒋景祁、史唯园、陈岳维等,他们的创作风格也大体与陈维崧相似,以豪放为主,从而形成一个阳羡词派。
元明清中国文学史重点(袁行霈)
元明清文学史重点一.填空诸宫调:诸宫调又称话本,是一种有说有唱、而以唱为主的文艺形式,它说的部分用散文,唱的部分用韵文,并配以音乐、宫调。
有着明显的代言体特征:首先,是诸宫调作者的声音。
其次,是故事中人物的声音,诸宫调演唱者代故事中人物说话,表达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活动。
再次,诸宫调演唱者自己的声音,叙述情节,抒发感慨,发表议论。
《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的唯一完整的诸宫调。
散曲(作品、作家)——睢景臣《高祖还乡》、关汉卿《不伏老》、白朴《佳人脸上黑痣》《渔夫》、兰楚若《南吕·风情》、刘时中《上高监司》、卢挚《秋景》、姚燧《感怀》、张可久《叹世》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明初四杰(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的并称,又称"吴中四杰"。
台阁体(三杨):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坛上出现一种所谓"台阁体"诗。
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
台阁体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号称"三杨")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三杨"都是当时的台阁重臣,故他们的诗文有"台阁体"之称。
他们发为诗文,饱含富贵福泽之气。
粉饰太平、歌功颂德,“应制”和应酬之作,充斥于他们的诗文集中。
“台阁体”貌似雍容典雅,平正醇实,实则脱离社会生活,既缺乏深湛切著的内容,又少有纵横驰骤的气度,徒有其工丽的形式而已。
这种文风由于统治者的倡导,一般利禄之士得官之后竞相摹仿,以致沿为流派,文坛风气遂趋于庸肤。
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文学流派。
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
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
后七子:明代嘉靖、隆庆时期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的并称。
元明清时期的古诗流派
元明清时期的古诗流派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元明清时期是古诗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不同流派的古诗,它们各自有着特色和风格。
本文将会从元、明、清三个时期分别介绍其中几种代表性的古诗流派。
一、元代:骈文体与浑厚质朴元代以传统乐府形式为主导,并且开创了新颖独特的骈文体。
骈文体通常由两个对偶部分组成,运用对仗技巧精妙地表达思想感情。
而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一种“浑厚质朴”的风格,在艺术创作中注重真实感和生活经验的反映。
例如被称为“北方曲派”的杂剧《汉宫秋》就采用了浑厚质朴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一个关于皇帝爱情和权力斗争的故事。
二、明代:田园山水与豪放奔放明代以田园山水题材闻名于世,并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田园派流派。
“唐宋传统的山水雅趣与元代骈文体相结合,形成了明代这一独特的风格。
”田园派流派在描绘自然景物时注重对山川、水泽及花木等事物形态和意境的精确表达。
而且,他们还常用朴素质朴的语言来抒发内心情感。
著名作家杨慎就是明代田园派诗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他以其深沉优美、真挚豪放而闻名于后世。
三、清代:宫廷诗歌与古文运动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宫廷文化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高度发展。
因此,在清代出现了以宫廷诗歌为主导的新流派。
“乐府宫调”被大量创作并广泛传播,其中包括《离骚》等经典之作。
同时,在清代也有一股强烈的古文运动,许多士大夫纷纷追求“文章可工”,更加注重修辞技巧和寓意隐喻等方面。
总结起来,元明清时期都见证了不同风格和流派的古诗的兴盛与发展。
元代骈文体追求浑厚质朴,明代田园派注重描绘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清代宫廷诗歌和古文运动则分别有其独特之处。
这些流派都以其不同的风格和主题丰富了中国古诗创作的历程,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而传世之作。
在探索元明清时期古诗流派时我们可以看到,在每个时期中,不同的社会背景、思想观念以及艺术追求等因素都对流派形成产生了影响。
这些流派既是当时文化环境下的自然结果,也反映出作家们对于人生、社会现象等方面所进行的深入思考。
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与作品评析
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与作品评析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时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流派。
本篇文章将介绍明清时期的几个著名的文学流派,并对它们的代表作进行评析。
一、浪漫主义文学明清时期浪漫主义文学是一种追求自由、热情、激情和想象力的文学流派,它的兴起与明清社会的风云变幻和文化观念的逐步解放有很大关系。
代表作之一是《聊斋志异》。
这部作品作者蒲松龄借助神魔之说和秘术之术来抨击社会的黑暗面,表现了对于人性的强烈关注和精神自由的追求。
这部作品既蕴涵着对于人生悲欢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充满了奇异幻想。
二、诗词流派明清时期是中国诗词的鼎盛时期,在这段时期,诗词体裁的种类不断增加,而流派的发展也日趋完善。
代表作之一是晚明时期的唐寅。
唐寅的创作多以山水田园、自然情趣为主,他的笔墨深受群众们的喜爱。
他的诗作也充满了自由的气息和激越的情感,给人以自由和清新之感。
三、小说流派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不断涌现,而小说流派的建立和发展也日趋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
明清时期小说流派包括了徐霞客的游记、凌濛初的雨巷、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代表作之一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这部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通过对于废墟贾、史、王、薛四家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严酷约束和人性的强大,同时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和思想状况。
四、杂文流派明清时期杂文兴盛,形式多样,并且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创作方式。
代表作之一是张岱的《吴门诗案考》。
这部作品反映了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审美和文化审判的状况,抨击了那些愚昧自负的文学批评家,揭示了人性深处的惊奇和斗争。
五、曲艺流派曲艺指的是唱、念、做、打、演为一体的表演形式,明清时期曲艺流派发展十分迅速,流传至今的曲艺作品数量庞大。
代表作之一是明代的散曲《汉宫秋》。
《汉宫秋》通过对废黜之后的萧皇后的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女性遭受歧视和背叛时的悲惨境遇,并表现出了女性极其坚韧的精神和虚张声势的权力面纱。
元明清文学主要流派
元明清文学文学流派浙西派:朱彝尊、厉鹗常州派:朴学、张惠言桐城派:方苞、刘大櫆、姚鼐(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号称“四大弟子”)台阁体:杨士奇、杨荣、杨溥竟陵派:锺惺、谭元春。
理论上接受公安派的“独抒性灵”,提出“势有变而必变,物有孤而为奇”。
主张标新立异;提出“深幽孤峭”的风格。
“唐宋派”:指对嘉靖间文坛颇有影响的、以反拨李、何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实际是宗宋派即道学派)、茅坤和归有光。
明中期戏曲两大派是“临川派”和“吴江派”。
临川派的代表人物是汤显祖,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沈璟。
“公安派”:袁宗道、宏道、中道代表。
核心口号“独抒性灵”。
以陈子龙为代表的“云间派”和以吴伟业为代表的“太仓派”是七子诗派文学主张复兴的两大支柱。
“阳羡派”:以陈维崧为首,聚集的一批风格相近的词人,包括任绳隗、曹亮武、蒋景祁、陈维岳等,编有《今词苑》。
“桐城派”:由方苞提出以程朱理学为内核,以《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及唐宋八家古文为正统,以无负于当代政治为目的,在文章体格和作法上又有细致讲求的系统化的古文理论,并以具体作品与之配合。
同乡刘大(木魁KUI)、姚鼐等继承发展,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
他们以‘义法’为宗旨。
与其异趣的是袁枚、郑燮等桐城之外的散文。
“义法”,最基本的解释可以说得很简明:“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
”“义”主要指文章的意旨、论断与褒贬,“法”主要指文章的布局、章法和文辞。
苏州派:李玉、朱、朱佐朝、叶时章、张大复、丘园等张惠言,是“常州词派”和“阳湖派”首领。
作家作品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窦娥冤》(窦娥、张驴儿);《单刀会》;《望江亭》(谭记儿、杨衙内);《救风尘》(宋引章、赵盼儿、周舍);《拜月亭》(王瑞兰、将世隆);《调风月》(燕燕、小千户、莺莺)白朴——《墙头马上》(李千金、裴少俊);《梧桐雨》马致远,“曲状元”,——《汉宫秋》(昭君出塞);《荐福碑》(张镐);《青衫泪》(白居易、裴兴奴);很多宣扬全真教教义如《岳阳楼》、《黄粱梦》纪君祥——《赵氏孤儿》(屠岸贾、程婴)不只是停留在“忠奸斗争”的主题上,强烈的家族复仇意识更突出,又强调了弱者对于残暴势力压迫的反抗。
明清小说中的文学流派与风格
明清小说中的文学流派与风格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和城市文化的发达,小说作为一种流行文艺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涌现了大量的文学流派和风格。
在这些小说中,有的描写现实生活,有的虚构神怪,有的描写历史谱系,还有的纯属美谈佳话。
这些小说带给读者丰富的阅读体验,并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一、明清小说中的文学流派1. 浪漫主义流派浪漫主义小说在明清时期比较兴盛,它主要描写的是情感、个性、意志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代表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这些小说主张富有想象力、感性而高妙的艺术创作,追求美、理想、真理,并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
2. 玄幻小说流派玄幻小说是一种以神怪、仙侠为主题的小说,描绘出小说人物的超自然能力。
这种小说的特点是以奇异幻想和超自然事件为题材,结构奇特,形象丰美、戏剧性强,并常伴有浓郁的哲学和美学意味。
代表作品有《聊斋志异》、《庄子》、《三言》等。
3. 历史小说流派历史小说是以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为背景,用小说的方式加以创作,旨在反映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以及人物的命运等。
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雍正皇帝》、《金瓶梅》等。
这些作品深入挖掘历史人物的性格,挖掘历史事件的各种内部因素,形象鲜明,套路丰富,为读者揭开了历史的盖垢,揭示了它的生动面和网络式风雨。
4. 功夫小说流派功夫小说是一种以武术、侠义为主题的小说。
小说中的英雄主角通常以实力顶天,外表体英等特点,形象鲜明,文雅优美,特别是在描写战斗场面的时候,笔法尤其卓越。
代表作品有《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等。
二、明清小说的风格特点明清小说的风格多变,可以分为浪漫、穆斯林、土芝窄、圆明、闽海笔等多个流派。
这些风格各具特色,变幻莫测。
其中浪漫小说的风格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多才多艺明清小说的文学语言和表现形式非常丰富多彩。
有的小说语言生动、形象,有的描写深刻、生动,有的艺术手法独特、新颖,有的用词奇特、独具韵味。
古代文学 元明清
☆名词解释☆元散曲:兴盛于金灭亡后,是继词体之后和乐可唱的新诗体,是元代文人抒怀咏物的体裁。
体制有小令和套数。
作为一种起源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梅村体:指吴伟业在继承元白歌行诗歌基础上,重在叙事,辅以初唐四杰的彩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在叙事诗里开出的新境界,自成一种具有艺术个性的“梅村体”。
梅村体的题材,格式,语言情调,风格韵味等具有相对稳定的规范,以怅怀故国和感慨个人荣辱为主,又突出叙事写人,多了情节的传奇化。
☆台阁体:永乐年间,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台阁重臣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歌功颂德,粉饰现实,艺术上追求平正典雅。
☆唐宋派:又称“崇道派”,嘉靖年间文坛中涌现的以归有光为代表的一个文学复古流派,该派将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师法秦汉作为自己反驳的对象,提倡唐宋文风的一个派别。
主张“文以明道”的文学观,“直抒胸臆,信手写出”的本色论☆茶陵派:成化弘治年间,李东阳为代表的诗文创作派别,主张“轶宋窥唐”学习汉魏唐诗风,主张复古同时提倡创作诗歌有格有法,冲破了明处台阁体的创作,主要代表人物有,谢铎,张泰等人对后明中叶前后七子的诗歌创作产生重大影响。
☆公安派:明万历后,湖北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的反对拟古主义的文学流派。
文学主张:文学发展观、文学有时代性,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反对崇古非今。
创作观、反对复古派的模拟,认为文章无固定格式。
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要求抒发一己之情大力推崇民间文学通俗文学,主张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写作。
局限:没把文学看成是表现生活的工具,一味强调作者主观感受,把创作源泉搞错了。
☆吴江派:以沈璟为代表的明代戏曲文学流派。
沈璟戏剧创作思想倾向偏于保守,倡导封建伦理道德的气息比较浓厚,这是其曲论主张的基本出发点,其次是“本色论”,要求作曲“合律依腔”,☆诸宫调:是一种说唱文学,又称“话本”,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
明清文学流派
明清文学有哪些流派,其代表人物及文学理论主张1、台阁体:明前期。
明永乐至天顺年间,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垄断了文坛。
他们的创作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
所用文体以诗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由于他们均为台阁重臣,地位特殊,故使这种文风在社会上风靡一时,以致沿为流派,称台阁体。
2、茶陵派:明前期。
李东阳。
以杜甫诗风来匡正台阁体的无聊诗风,以图荡涤台阁平正醇实的诗风。
他们主性情,反模拟,推崇李杜,不拘一格;并且重视诗歌的声调、节奏、法度、用字,要以不同的风格代替台阁体。
但其本身也是台阁体的余波。
可视作台阁体与前七子之间的过渡风格。
3、前七子:明中期。
李梦阳、何景明、康海、边贡、王廷相、王九思,徐桢卿。
主张文统,反对宋代以来的文学和理学。
其文学主张被后人概括为大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旨在为诗文创作指明一条新路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
他们都怀着强烈的改造文风的历史使命,却走上了一条以复古为革新的老路。
缺点是创作上成绩不够,与其文学主张不相衬。
4、后七子:明中期。
李攀龙、王世贞、谢臻、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纶。
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魏、盛唐为楷模,"谓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较前七子更绝对。
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领袖李攀龙以文坛领袖自封,目中无人,作诗多取前人诗句稍加改动。
成就最高者为王世贞。
5、公安派:明中后期。
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
反对复古模仿,亦反对道统。
主张以性情为诗文,清新自然的风格。
他们所持的文学主张与前后七子拟古主义针锋相对,他们提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的文学发展观,又提出“性灵说”,要求作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能直抒胸臆,不事雕琢。
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与文化趋向
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与文化趋向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学流派和文化趋向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特点。
本文将从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和文化趋向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明代文学流派主要有“江南七子”和“海派文派”两个流派。
1、“江南七子”“江南七子”是指明代末期江苏一带的七位文学家。
他们分别是唐伯虎、徐祯卿、杨慎、祝枝山、沈周、文征明、徐文长。
七子文学风格轻松活泼,善于耳濡目染,他们大部分在诗歌和小品文方面表现突出,尤其是唐伯虎的小品文在流传后深受人们喜爱,并被誉为“南雁北鸟”。
2、“海派文派”“海派文派”是指明代福建省一带的一些作家。
他们主要有吴伟业、林洪、谢良辅、陈维崧等人。
海派文派的文学创作风格严谨、朴实,著作涵盖了诗歌、杂文、词、戏曲等多方面。
其中吴伟业以其杂文集《歧路灯》为代表作,写了大量的百姓生活和民间故事,很好地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面貌。
清代文学流派主要有“康熙三大家”和“绍兴八才子”两个流派。
1、“康熙三大家”“康熙三大家”是指康熙皇帝的三位文学大家,他们分别是纪晓岚、吴敬梓、高鼎。
三位大家在文学创作上都有很高的成就。
纪晓岚以其侠客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代表,引领了清代小说的发展方向;吴敬梓则以其小说《儒林外史》成为了清代舞台艺术的重要来源;而高鼎的文学作品则以《长恨歌》最为著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界难以超越的佳作之一。
2、“绍兴八才子”“绍兴八才子”是指清代绍兴八名文学家,分别是朱彝尊、周德清、陈继善、董作宾、蒲松龄、郑板桥、徐渭、戴震。
绍兴八才子的创作方式既有传统的文学风格,也融合了当地的民间文化元素,如天花乱坠的陈继善、雄奇豪放的朱彝尊等等,都成为了清代文学史上的佳话。
二、明清时期的文化趋向1、文人画的兴盛明代文人画起源于南宋时期,经历了元代时期的起伏,到明清时期才逐渐兴盛起来。
这一时期的文人画以表现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主,画家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诗文功底,画作上常常配以作者的诗文,形成了诗文与绘画的精神相通的文化氛围。
元明清文学史最全名词解释一览表
元明清文学史最全名词解释一览表一、戏曲部1.杂剧: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早的戏曲种类。
以其发展衍变地域和时期的不同,又可分为宋杂剧、金院本和元杂剧。
元杂剧一般采取一本四折形式,有宾白、唱词、科介三部分组成。
角色分旦、末、净、杂四类。
2、南戏: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我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
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
南戏在体制上较元杂剧自由。
3、四声猿:是徐渭的杂剧作品。
《四声猿》,包括四部杂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被誉为“明曲第一”。
王骥德《曲律》称《四声猿》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
4、四大南戏:元末明初出现的著名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被称为“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
5、副末开场:副末不但扮演剧中人物,而且充当戏剧“报幕人”和“画外音”的角色。
开演前副末上场介绍剧情大意并且在场与场之间穿插解说词,副末开场是南戏的格式特点。
如《琵琶记》第一出。
6、传奇:明清时以演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
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来,也吸收元杂剧的优点。
但情节处理更为紧凑,人物刻画更为细腻,脚色分工更为细致,音乐上采用宫调区分曲牌,兼唱北曲或南北合套。
明中叶到清中叶最为盛行。
7.昆腔:元代后期,南戏流经江苏昆山一带,与当地语音和音乐相结合,经昆山音乐家顾坚的歌唱和改进,至明初遂有昆山腔之称。
明嘉靖十年至二十年间,魏良辅吸取海盐、弋阳等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从而建立了委婉细腻、流利悠远,号称“水磨调”的昆腔歌唱体系。
昆山人梁辰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
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扩大了昆腔的影响。
万历末,昆腔传入北京,成为全国性剧种,称为“官腔”。
8.临川派:明代戏曲文学流派。
古代文学 元明清 名词解释
公安派: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
“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领袖,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高,成绩最大,其次是袁中道,袁宗道又次之。
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
公安派的“性灵说”融合了鲜明的时代内容,它和李贽的“童心说”一脉相通,和“理”尖锐对立。
性灵说不仅明确肯定人的生活欲望,还特别强调表现个性,表现了晚明人的个性解放思想。
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
茶陵派:明成化、正德年间的一个诗歌流派。
因该派领袖李东阳为湖南茶陵人,故名。
明成化之后,日见严重的社会弊病已与粉饰太平的台阁体不相容。
于是以李为首的一派起而振兴诗坛,以图荡涤台阁平正醇实的诗风。
他们主性情,反模拟,推崇李杜,不拘一格;并且重视诗歌的声调、节奏、法度、用字,要以不同的风格代替台阁体。
唐宋派:中国明代文学流派。
代表人物有嘉靖年间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人。
自前七子的李梦阳、何景明等倡言复古之后,散文创作以摹拟古人为事,不但缺乏思想,而且文字佶屈聱牙,流弊甚烈。
嘉靖初年,王慎中、唐顺之等人力矫前七子之弊,主张学习欧阳修、曾巩之文,一时影响颇大。
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等再次发起复古运动,茅坤、归有光继起与之相抗。
前后七子崇拜秦汉是模拟古人,唐宋派则既推尊三代两汉文章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发展。
唐宋派变学秦汉为学欧(阳修)曾(巩),易佶屈聱牙为文从字顺,是一个进步。
唐宋派还重视在散文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他们批评复古派一味抄袭模拟,主张文章要直写胸臆,具有自己的本色面目。
前后七子“前七子”,出现于明弘治、正德年间,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代表人物是李梦阳、何景明,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反对台阁体诗风中起过重要作用,但也将文学创作引向了拟古主义的道路。
针对理学提出“真诗乃在民间”的“主情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明清文学文学流派浙西派:朱彝尊、厉鹗常州派:朴学、张惠言桐城派:方苞、刘大櫆、姚鼐(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号称“四大弟子”)台阁体:杨士奇、杨荣、杨溥竟陵派:锺惺、谭元春。
理论上接受公安派的“独抒性灵”,提出“势有变而必变,物有孤而为奇”。
主张标新立异;提出“深幽孤峭”的风格。
“唐宋派”:指对嘉靖间文坛颇有影响的、以反拨李、何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实际是宗宋派即道学派)茅坤和归有光。
明中期戏曲两大派是“临川派”和“吴江派”。
临川派的代表人物是汤显祖, 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沈璟。
“公安派”:袁宗道、宏道、中道代表。
核心口号“独抒性灵”。
以陈子龙为代表的“云间派”和以吴伟业为代表的“太仓派”是七子诗派文学主张复兴的两大支柱。
“阳羡派”:以陈维崧为首,聚集的一批风格相近的词人,包括任绳隗、曹亮武、蒋景祁、陈维岳等,编有《今词苑》。
“桐城派”:由方苞提出以程朱理学为内核,以《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及唐宋八家古文为正统,以无负于当代政治为目的,在文章体格和作法上又有细致讲求的系统化的古文理论,并以具体作品与之配合。
同乡刘大(木魁KUI)、姚鼐等继承发展,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
他们以‘义法'为宗旨。
与其异趣的是袁枚、郑燮等桐城之外的散文。
“义法”,最基本的解释可以说得很简明:“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
”“义”主要指文章的意旨、论断与褒贬,“法”主要指文章的布局、章法和文辞。
苏州派:李玉、朱、朱佐朝、叶时章、张大复、丘园等张惠言,是“常州词派”和“阳湖派”首领。
作家作品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窦娥冤》(窦娥、张驴儿);《单刀会》;《望江亭》(谭记儿、杨衙内);《救风尘》(宋引章、赵盼儿、周舍);《拜月亭》(王瑞兰、将世隆);《调风月》(燕燕、小千户、莺莺)白朴——《墙头马上》(李千金、裴少俊);《梧桐雨》马致远,“曲状元”,——《汉宫秋》(昭君出塞);《荐福碑》(张镐);《青衫泪》(白居易、裴兴奴);很多宣扬全真教教义如《岳阳楼》、《黄粱梦》纪君祥——《赵氏孤儿》(屠岸贾、程婴)不只是停留在“忠奸斗争”的主题上,强烈的家族复仇意识更突出,又强调了弱者对于残暴势力压迫的反抗。
康进之-《李逵负荆》,运用“误会法”构成的喜剧,剧情紧凑,饶有风趣,语言老练。
元代写水浒戏最多的是高文秀,小汉卿,《双献功》《渑池会》尚忠贤一一-《柳毅家书》;李好古《张生煮海》(爱情神话剧)杨显之-《潇湘雨》(张翠鸾,崔通);石君宝一- -《秋胡戏妻》(妇女生活中的不幸)《陈州粜米》;李潜夫《灰阑记》(包公案)郑光祖一一《倩女离魂》(王文举、张倩女)笔墨细腻而不感纤巧,文词精美却不显雕琢。
——《梅香》(裴小蛮,白敏中,樊素)——《王粲登楼》秦简夫一一《东堂老》(扬州奴,李实)赞美了一个见才不昧、忠于友谊、诚恳可信的商人;写实性强。
一一《剪发待宾》(儒商通婚的喜剧)乔吉——《两世姻缘》(韦皋,韩玉箫)——《扬州梦》(杜牧,张好好)《金钱记》(韩翊,王柳眉)才子佳人剧宫天挺一一《范张鸡黍》(范式、张劭)一一《七里滩》(严子陵)关汉卿一一《南吕一枝花•不服老》《双调乔牌儿•无题》(摆脱功名利禄);《普天乐•崔张十六事》《双调新水令•无题》《大德歌•夏》《一半儿•题情》(男女情爱,生动活泼,饶有情趣)王和卿《醉中天•咏大蝴蝶》;白朴《小石调恼煞人•无题》;马致远散曲成就最高——《天净沙•秋思》;卢挚——《蟾宫曲》;张养浩——《朱履曲•无题》《山坡羊•潼关怀古》耶律楚材一一《湛然居士集》;郝经一一《陵川集》反对“华夷之辨”,受韩愈、李贺影响大;刘因一一《静修集》;姚燧散文见称邓牧“三教外人”,《君道》、《吏道》《寓屋壁记》《逆旅壁记》;仇远《金渊集》洒脱;戴表元,《源文集》,鼓吹唐风、力矫宋诗之弊,“诗律雅秀” ,文章笔调清新流畅,没偏爱说理的毛病。
赵孟頫“松雪道人”,《松雪斋集》,“风流儒雅”。
五古有汉魏六朝诗的风味,近体诗推尊唐人,七律清丽委婉。
萨都剌《雁门集》杨维桢《铁崖古乐府》、《东维子文集》顾瑛是一个儒者、文人兼富商,建构以“玉山草堂”为主的园林群体。
“文采风流,照映一世”。
高明的《琵琶记》;《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高启, 表现自我人格的《青丘子歌》;朱有炖,《诚斋乐府》,《香囊怨》(刘盼春、周恭、陆源);朱权《太和正音图》,贾仲明《录鬼簿续编》;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余话》;李梦阳:《空同集》何景明《大复集》《东门赋》;王九思《杜甫游春》、康海《中山狼》、冯惟敏《僧尼共犯》、徐渭《四声猿》;李玉后期的代表作品是《清忠谱》。
李开先《宝剑记》(林冲被逼上梁山)《断发记》“改其乡先辈之作”。
梁辰鱼:散曲集《江东白苎》,戏剧《浣纱记》(取材《吴越春秋》杂剧《红线女》历史小说:余少鱼《列国志传》——冯梦龙《新列国志》——蔡元放《东周列国志》汤显祖的诗歌《黄金台》;诗赋集《问棘邮草》,反对后七子及追随者的模拟与复古文风。
最早的戏剧《紫箫记》(后改为《紫钗记》)以及《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
夏完淳《大哀赋》、《狱中上母书》晚明最后一位大家和集大成者是张岱。
《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琅嬛文集》《金瓶梅词话》:第一部以家庭日常生活为素材的长篇小说,作者兰陵笑笑生。
《醒世姻缘传》:两世姻缘,轮回报应的故事。
主旨是通过因果报应来劝人为善。
《封神演义》特点是在写神怪大战时奇特的想象。
蔡羽《辽阳海神传》;澄《负情侬传》(后冯梦龙改编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收入《警世通言》);《珠衫》(商人家庭的婚姻波折,冯梦龙改编为《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为《喻世明言》第一篇)。
冯梦龙编的《情史类略》为“三言”起了准备作用。
神怪故事:朱孟震《汾上续谈》等,为《聊斋志异》铺垫。
冯梦龙与“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共一百二十篇。
凌蒙初和“二拍”,《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完全是作者据野史笔记、文言小说和当时社会传闻创作的。
它对传统的陈腐观念的冲击与反抗、所表现的市民社会意识,要比“三言”更为强烈。
例《硬勘案大儒争闲气》、《乌将军一饭必酬》周楫《西湖二集》;《型世言》陆人龙着,“劝世”;《鼓掌绝尘》是中篇白话小说集,分风花雪月四集,每集十回。
沈璟:传奇合称《属玉堂传奇》其中《红蕖记》、《埋剑记》、《双鱼记》;《义侠记》《博笑记》。
沈璟所关注的主要是其歌曲部分,于歌曲又特重声韵之和美,和汤显祖从戏剧文学角度主张“以意趣神色为主”,着眼点不同。
吴炳:《西园记》(王玉真、赵玉英、张继华)、《疗妒羹》(乔小青、楮大郎、杨不器)不仅主题鲜明,也以结构严谨见长,善于运用误会、巧合手法,情节曲折线索清楚;文辞优美流畅深入刻画人物心理。
阮大钺:《咏怀堂传奇》今存《燕子笺》(霍都梁、行云、飞云)、《春灯谜》、《双金榜》、《牟尼和》,善用误会,但太过,曲词工丽流动。
孟称舜,传奇《娇红记》(王娇娘、申纯)、杂剧《桃花人面》取材《本事诗》(崔护、叶蓁儿)晚明戏剧形式上传奇为主,题材上以爱情为主。
除此还有以寓言改编的孙仁儒《东郭记》、徐复祚《一文钱》。
朱有炖《诚斋乐府》、康海《东乐府》王九思《碧山乐府》常伦《写情集》——豪放;王磐《王西楼乐府》:多写闲适的生活情趣,文辞爽利俊朗。
陈铎,教坊人称“乐王”,有《秋碧乐府》、《梨云寄傲》,多写男女风情,文辞流丽;《滑稽余韵》,用当时城市各种社会职业为题,写形形色色人情世态,是散曲中别开生面之作。
沈仕:《唾窗绒》,专写艳情,描写生动刻露。
有“青门体”之称。
杨慎:《陶情乐府》,与岂黄娥合编《杨升庵夫妇散曲》,散曲格律不很精确,多写心中不满于怨怼,注重意境,稍带有词的风格。
金銮:《萧爽斋乐府》散曲格律精工,善于熔口语与丽辞为一体,婉转而畅达,兼诙谐之趣。
冯惟敏:明代最重要的散曲家,《海浮山堂词稿》,数量较多,题材广泛,写景抒情,宴游酬唱,还有不少慨叹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讽刺官场丑恶。
散曲语言不事雕琢,活泼自然,有元代早期散曲豪爽磊落之气。
冯善于描摹世情。
冯曲最可贵之处便是它的自然真实。
薛论道:《林石逸兴》写边疆的作品富有特色却粗糙。
梁辰鱼:用昆山腔作传奇,散曲《江东白苎》,声律精整而文辞工丽,喜欢化用诗词中的名句,口语成分减少,接近词的体格。
赵南星:《芳茹园乐府》既写闺情,也用以讽刺政治现实,语气生动。
施绍莘《秋水庵花影集》,作品多抒写个人日常生活情怀,范围广,以山水风光、四时景物及友朋赠酬、男女风情最为集中,间有怀古伤今之作。
民歌:冯梦龙《挂枝儿》,《山歌》,写男女私情为主钱谦益:编有广罗明代诗歌的《列朝诗集》;吴伟业:《梅村家藏稿》,七言歌行体《圆圆曲》(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南施北宋”:施闰章、宋琬。
施闰章:《学余堂文集、诗集》,较为平实,有些作品在反映下层社会苦难生活方面较有特色;宋琬:《安雅堂全集》诗多抒写愁苦之情,从侧面反映了清初的高压政治下一部分文人的心态。
反清的遗民诗人:顾炎武、屈大均。
顾炎武:《亭林诗文集》、《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屈大均有《翁山诗外、文外》、《道授堂集》、以英雄之士自许,其诗肆意奔放、赋予才情。
除此,遗民诗人还有:阎尔梅、钱澄之、陈恭尹、吴嘉纪、归庄,王夫之、黄宗羲的诗也反映民族情绪。
王士祯:《带经堂集》,《秋柳四首》(虽是咏物之作,却不黏滞于“物”,虽涉关历史,也不黏滞于“史”。
赵执信:《饴山堂集》朱彝尊:与王士禛“南朱北王”之称,《曝书亭集》,编有《明诗综》,为浙西词派开创者,有《曝书亭词》,编有《词综》。
査慎行,向宋诗的回复,有《敬业堂集》陈维崧《陈迦陵文集》、《湖海楼文集》、《迦陵词》。
纳兰性德:《通志堂集》、《纳兰词》(《饮水词》)。
崇尚李煜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南雷文定》及学术性质的《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政论文《原君》,人物传记《柳敬亭传》刘大(木魁KUI):《海峰文集、诗集》李渔:短篇小说集《十二楼》、《无声戏》,诗文集《笠翁一家言》,剧作《笠翁传奇十种》。
张潮汇辑《虞初新志》二十卷,收录周亮工、吴伟业、魏禧等人的作品150 篇,有人物传记《徐霞客传》、《冒姬董小宛传》;奇闻异事《鲁颠传》、《刘医记》;假鬼神述人情《记缢鬼》、《鬼母传》。
有鲜明的当代性,常常反映出时代生活的色彩。
《聊斋志异》蒲松龄;《水浒后传》陈忱、《说岳全传》钱彩、金丰、《隋唐演义》,主要是敷衍英雄传奇的故事。
才子佳人小说《平山冷燕》写燕白颔与山黛、平如衡与冷绛雪的恋爱故事;《玉娇梨》写才子苏友白兼得两位佳人,白红玉和卢梦梨;《好逑传》写铁中玉和水冰心的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