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报道】杨凤池教授《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精彩语录分享

合集下载

心理学名家杨凤池:给孩子恰如其分的爱

心理学名家杨凤池:给孩子恰如其分的爱

误区三:重学龄后轻学龄前
有一对年轻夫妇在外地打拼,把孩子交给奶奶带。在孩子的心里, 奶奶就成了孩子的母亲。等孩子长大后再回到母亲身边后,眼前这个 母亲只是一个符号,没有实际内容。所以当母亲要教育和管理他,跟 他沟通的时候,孩子心理上就会拒绝,跟父母的沟通甚至会出现很大 的障碍。
为人父母一定要学习掌握科学的育儿理念和必要 的方式方法。 在决定孕育孩子的时候,就要痛下决心,艰苦几 年,把孩子带大。可以请老人帮忙,但不放弃自 己照料孩子的责任。
——当孩子没表达吃奶的愿望时不主动 喂奶;当孩子表达有这个愿望时也不耽搁太 长时间。
理解接纳孩子,开展良性沟通
宽容孩子的迷茫
甘当孩子的谋士
——站在孩子身后, 跟着孩子前进
鼓励异性交往
少男少女在青春期中自然地进入异性世界,直 观地认识异性,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认识自己,学习 性别尊重、性别平等,进入与自己匹配的性别角色, 这比任何的理论教导都有效。而且这种交往可视为 对未来的恋爱和婚姻的“早期铺垫”和积极准备。
五、四个重要问题——表扬和批评的技巧 ——网瘾少年的帮助 ——考出好成绩 ——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快乐
六、五个成长关键期——0-6岁:学龄前期心理健康重点问题探讨 ——12~17岁:青春期心理健康重点问题探讨
幸福取决于——
你怎么想你自己 怎么对你自己
怎么想你周围的人 怎么对待周围的人
怎么想你的生活 怎么对待生活
上哪个学校就上哪个学校,因为我爸爸什么都可以办到。”
父亲用自己的能干剥夺了孩子健康成长的机会,扼杀了孩 子学习生存技能的动机。这类父母以为是在爱孩子、帮孩 子,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基点二:让孩子在肯定中成长
赏识教育是指赏识孩子应该被赏识的行为。 提倡表扬、鼓励和肯定并不意味着没有批评。 小错误确实可以忽视,尤其是无心之过。但严重

怎样与青春期孩子交流敞心扉

怎样与青春期孩子交流敞心扉

怎样与青春期孩子交流敞心扉?【案例】数不清的家长为和孩子沟通困惑:“孩子自从上了高中,脾气就变了,明明好好的,突然间就不理你了,常常两三天对谁都不理不睬。

父母问她话,她浑身都是刺,莫名其妙地发火。

”“房间的门永远是关着的,每每隔着门,小心翼翼地轻声问候,都只换回孩子不耐烦的回答:‘别打扰我!’”【困惑】青春期逆反的孩子怎么沟通?中小学2-6人小组学科辅导,首选上海致学教育【支招】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杨凤池:青春期是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转折。

青春期的孩子要确认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价值在哪里、向哪里发展。

这个自我认同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自相矛盾、相当混乱的情况。

孩子要独立发展、有独立意识,形成独立的性格,这是每个家长应该特别高兴的事。

因此,当孩子逆反时,家长不应该失落和失望,而应该兴奋和喜悦,说明孩子长大了。

作为父母,要有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和孩子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

沃建中:人只有在感到非常安全的情况下,才会敞开心扉。

如果充满戒备,就会锁闭内心世界,沟通便无从谈起。

因此,家长和孩子沟通的第一步,便是跟孩子建立信赖感。

这要做到的,是无条件接纳孩子。

让孩子知道,不论他们行为如何、犯了多大错误、有多么失败,家长的爱都永不离开。

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时,您会叹气失望吗?如果回答“是”,那就没做到无条件地接纳孩子。

如何打破和孩子间的僵局呢?首先分析原因,家长可能无意中做了“机关枪”,或习惯居高临下跟孩子说话,或老是指责孩子等。

孩子之所以和家长冷战,也可能是家长不愿意妥协,彼此都硬撑着。

中小学2-6人小组学科辅导,首选上海致学教育所以,第一步,家长要认识和孩子沟通的意义和目的,以结果为导向;第二步,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无论孩子是什么反应,都全盘接纳,不带任何负面情绪;第三步,主动寻找和孩子间的灵犀点,创造机会重新打造亲密关系;第四步,多谈论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在孩子愿交谈的情况下,注意多倾听,把沟通的局面一点点扳正过来,形成良性循环。

杨凤池家长与孩子沟通问题

杨凤池家长与孩子沟通问题

好的沟通,往往是两个平等的信息沟通者完全顺畅的、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认真的倾听对方的观点,而且跟对方进行平等的、相互尊重的讨论,这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孩子跟家长之间不能相互认同,不能相互接受,不能很好的交流和沟通,是孩纸心理问题乃至心理障碍的重要根源。

孩子对家长需要的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

从健康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一生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言语交流模式、表达模式、沟通模式,是在很小的时候建立和形成的。

心理卫生的概念:通过各种教育和具体的措施维护和改进健康的心理,以适应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环境,使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保持良好或完满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以下特点:一、喜欢自己、接纳自己;二、能够用言语、情绪在内的多种方式表达自己;三、能够和别人正常交往;四、能够适应规则和适应环境。

如果我们想跟孩子有效的沟通,我们首先要注意到,家长不能做绝对的主导者,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我们怎样理解孩子,怎样跟孩子沟通,这是我们跟孩子有效沟通重要的第一步,技巧问题可能是具体问题。

而总的态度和原则问题是我们要搞清楚的,这样我们就能做有效地有孩子沟通。

家长应该以一种比较理性的态度和一种比较好的原则来指导我们去跟孩子交往。

然后才是技巧的问题。

孩子从小就有精神需求。

婴幼儿期母亲要在孩子没有言语沟通交流能力的时候,开始用非言语的形式进行信息熏陶,培养孩子与母亲交流、学习使用语言的能力。

少年期孩子最重要的心理学任务是发展自尊和自信、发展和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家长跟青少年儿童沟通注意点:一、家长要无条件接纳孩子;接纳孩子是一个长大了的、有一定能力的孩子、相信他能够很好地解决好他自己学习、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个孩子的焦虑水平就会降低。

二、要帮助孩子寻找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强孩子的自信和自尊,三、支持和维护孩子与其他儿童已经形成的人际关系,要给孩子人际交往的示范,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常见问题:生活上的低要求、学习上的高要求,一般厌学的孩子通常是家长照顾的特别周到的孩子。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杨凤池(2)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杨凤池(2)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杨凤池(2)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杨凤池现在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有两大误区值得重视,第一大误区是很多家长特别重视孩子青年和青少年时期,忽略了学龄前时期,其实上学之前特别重要。

第二个误区是很多家长觉得对孩子好就是帮孩子做事。

我的建议是第一要特别注意孩子学龄前时期心理、体质的培养,第二是要把孩子的智商和情商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要让孩子爱,首先让孩子能够有责任心能够独立承担生活的负担,这样的孩子才有可能好好学习。

有很多家长经常和孩子说“你只要好好学习,你什么都不用管什么都不用干,你要什么爸爸妈妈给你什么”,一般这样的孩子学习都挺有问题,如果这样说法的孩子学习没有问题,那么心理健康就会有大问题。

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只好好学习别的什么都不干,人的一生没有一个阶段只把一件事做好别的什么都不用做。

只有短促突击的情况下,可以一些天专干一件事,情况不可能相当长时间什么都不干只做一件事。

一个孩子如果只注重学习,不干家务不替父母着想和别人交往的能力也差。

一个孩子爱学习心理比较健康的学习像回事干家务也自觉交往方式也冷静,这种孩子才真正要培养。

婴儿期在婴儿期要注重非语言的沟通。

婴儿期的孩子不会说话,要注重语言前的沟通,如果有的同志孩子刚刚一岁或者一岁以内,要注意这个时段对婴儿、乳儿要注重对感官、言语和行动的三大训练。

感官是给孩子听觉、视觉、嗅觉等方面的感觉,让孩子感官发展比较全面、协调。

训练孩子活动,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动作,有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越老实越好,一动就会碰到、摔到,但从我们心理学发展学角度来看,一岁以内小孩的肢体动作对身体心理发展都是特别有利的。

言语训练,有的家长看孩子不言语听不懂家长的话也不会说话,家长就不理孩子。

聪明的母亲经常和孩子对话“宝贝,饿了吧?渴了吧?想妈妈了吧?”有的人认为孩子听不懂妈妈说些话没有用,孩子听不懂话不会说话是因为在妈妈和他说话之前没听过声音,老和他说话,有相应的表情和动作,他就慢慢知道这个声音是这个意思那个声音是那个意思,学着用这个声音和妈妈说话,妈妈就会有反应。

不要放大孩子的问题

不要放大孩子的问题

心理学家杨凤池教授有一个关于孩子口吃的心理咨询案例:
这个孩子来访时,满脸通红,叫了二十多个“杨”才叫出“教授”。

杨教授避开口吃的问题,和他谈国际国内新闻,谈了四十多分钟他都没有口吃。

最后杨教授问他来做什么,他说治口吃。

杨教授问:“你回忆一下,你刚才跟我聊天时,口吃了吗?”孩子想了想,说:“确实没有。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孩子的爸爸是播音员,从小要求他必须吐字清晰、字正腔圆。

一个音发错了就给予严厉的批评。

有一次,他学别人口吃,刚好被爸爸发现,被狠狠教训了一顿,然后警告他说:“以后说话想好了再说。

”结果每次说话他都要想半天,而且越想越紧张,变成了真正的口吃。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有一种无意识的或者是一种好玩的心态,去随意做一些怪异的行为和动作。

在这种时候,父母不宜以一种如临大敌的态度来对待。

用成年人的眼光与思维去判断和纠正孩子的问题,可能会使问题扩大化,强化这些事情在孩子心中的印象,造成孩子内心的心理负担。

如果形成了心理暗示,最终还可能弄巧成拙、弄假成真。

目前,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庭里关注的目光往往会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

因此,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过失,很容易被父母捕捉到,甚至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表现的特点,都可能会被当成缺点为来对待。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醒自己,不能用放大镜看孩子的问题,不能以追求完美的心态来对待孩子。

对孩子的问题过于苛责,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

杨凤池-不同年龄孩子的沟通技巧(听录音记录的,非常全)

杨凤池-不同年龄孩子的沟通技巧(听录音记录的,非常全)

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沟通技巧(杨凤池)婴儿时期: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孩子一离开母体就开始同他的父母、监护人进行沟通。

孩子从小就有精神沟通需求的。

我们经常会看到,当孩子还不会说话,也听不懂的时候,它既不渴也不饿的时候,会咿咿呀呀的说一些话。

有时候表情很愉快,有时候表情很痛苦,那时候就是他有表达交流需求的时候,有一些母亲很聪明,尽管知道孩子还不能沟通,但是会跟孩子说话,讲一些简单的故事,唱歌,有意无意的跟孩子说话,这些都是很好的行为。

在婴幼儿阶段,最重要的沟通是非言语的,婴儿能深切的感受到母亲与自己的互动是身体的互动,所以有时间,我们提倡多与孩子进行身体互动,多抱抱孩子,不能抱也多拍一拍,在这个阶段里,跟孩子的互动能让孩子通过肌肤相亲的关系感受到母亲的关爱,这个能够很好的为长大后的亲子沟通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

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学习使用语言,分化出不同的情绪的过程,母亲跟婴幼儿的动作、表情和语言越丰富越多,对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好的言语沟通模式很有帮助。

1-3岁之间,幼儿的成长很快,身体、大脑发育很快,情绪动作言语都得到飞速发展,但是他们的思维具有片面性、自我中心性,他自己想着是什么,他就觉得这是一切。

这个时期,父母要用恰当的言语引导孩子建立更加全面的思维,而不是自我中心在孩子小的时候,母亲对孩子接纳、抚慰和精神关注,这样的精神沟通能够和孩子形成信任、安全的关系,这是一个好的情感基础,孩子长大后会愿意听母亲的话,因为孩子爱自己的妈妈,孩子会朝着妈妈愿意孩子发展的方向去成长。

eg.叫老公“妈妈”的女人(原因在于女士与妈妈关系不良,老公替代妈妈的身份,幼年时期,妈妈想要把孩子流产掉)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孩子性格强硬,动作简单粗暴,情绪状态不良,我们可以想象到父母跟他交流的方式相当的简单粗暴,以至于孩子在无意中就习得了这种交流方式。

小学阶段:少年儿童时期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自尊、自信以及发展良好的伙伴关系。

家长要做的就是要无条件的接纳孩子。

如何跟孩子有效沟通.pptx

如何跟孩子有效沟通.pptx
负面:无奈、无助、寂寞、失落、伤感、孤单、迷茫 、沮丧、烦躁、失望、受伤害、遗憾、害怕、恐惧 、悲伤、反感、孤独、苦闷、郁闷、困惑、忧虑、 焦虑、担忧、担心、厌烦、不公平、气馁、愤怒、 憎恨、哀伤、混乱、困扰、疑惑、威胁
情绪是能量
如何管理孩子的情绪
接纳、孩子有情绪 多听少说,不讲大道理 引导孩子转化情绪(运动、唱歌、看电影写
孩子,都是妈妈错了。 宝贝,你要做什么,就 去做吧。 你说的都是对的,我听 你的。
讨好容易产生的后果
• 致使孩子看不起父母,厌恶父母 • 让孩子感觉压抑 • 孩子觉得没有力量 • 孩子觉得父母太无能 • ……
粗暴指责型
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 就是不听!
你这种行为简直太幼稚了! 你以为你长大了,就可 以…… 你以为你是天才啊!
唠叨讲理容易产生的后果
• 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 • 孩子觉得烦躁 • 孩子会想逃离父母 • ……
打岔逃避型
逃避打岔容易产生的后果
• 让孩子觉得不被关注 • 让孩子觉得不被爱
• ……
3.有效沟通
沟通三要素:
1.关注自己 2.尊重别人 3.照顾情境
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方法
• 尊重、接纳 • 倾听,关注孩子的感受(尊重他人) • 使用“我信息”(关照自己) • 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情境) • 3R(方法) • 换个方式——书信(方法)
如何跟孩子有效沟通
刘称莲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父母大讲堂讲师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作者
邮箱: 博客:
目录
1.沟通层次 2.功能不良的沟通模式 3.有效沟通 4.情绪教练 5.爱,需要调频
“养儿方知父母恩” 做了父母,才知道父母关心孩子比关心自己要多 做了父母,才知道孩子有时候并不了解父母的爱

5分钟教您怎样和孩子有效相处

5分钟教您怎样和孩子有效相处
五分钟 教您怎样和孩子有效沟通
主讲:张秋艳
孩子和我不亲 不愿和我说话
沟通出了问题
收获
生活中沟通的技巧 开启亲子有效沟通的大门
与孩子的沟通出现问题,
原因出在哪里呢?
场景:
您看到孩子在上网 课的时候玩手机游 戏,您会怎么说?
你怎么又不好好学习,老是玩手机! 你看谁谁,从小就很自律,哪像你! 我也不强迫你,你不想学就算了! 你要是再玩手机,我就把手机扔了!
说感受
整天这么邋 遢,跟头猪 似的
谈需要
这么大了要 有点责任感!
提请求
事实
而非评论
我看到你从早上9 点到现在一直都在
玩手机游戏……
感受
准确表达
你刚才这样跟妈 妈说话,我感到 很挫败。
需要
根本动力
请把衣服收起来 好吗,整洁会让 我觉得舒服
请求
而非命令
我希望你能做一些家 务……带带妹妹
避免:
“评价、比较、
你怎么又不好好学习,老是玩手机 ——评价 你看谁谁,从小就很自律,哪像你 ——进行比较 我也不强迫你,你不想学就算了 ——规避责任 你要是再玩手机,我就把手机扔了 ——强人所难
投射
情绪
沮丧 愤怒
让孩子愿意和你交流, 亲子间可以好好沟通呢?
四个沟通
老是玩手机, 你跟手机比跟 爸妈都亲……
讲事实
高兴、开心、 沮丧、失落
你再顶嘴,你 再顶嘴看我怎 么收拾你!
说感受
谈需要
事实
而非评论
我看到你从早上9 点到现在一直都在
玩手机游戏……
感受
准确表达
你刚才这样跟妈 妈说话,我感到 很挫败。
需要
根本动力
提请求

与子女谈心的技巧与方法

与子女谈心的技巧与方法

与子女谈心的技巧与方法
1. 建立信任:与子女谈心的第一步是建立信任关系。

孩子必须相信你是值得信赖的人,而不是一个只会训斥他们的家长。

2. 倾听:倾听是谈心的关键。

认真倾听你的孩子所说的话,并且让他们知道你真正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感受。

3. 换位思考:在谈心时,要尝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种方法有助于你了解他们的处境和感受,而不是给予不切实际的建议。

4. 避免批评:谈心是为了帮助孩子,而不是批评他们。

即使你认为他们的行为不合适或不正确,你也应该避免批评,而是尝试用体谅的方式和他们沟通。

5. 给予建议:提出建议是谈心的重要部分。

但是,你应该保持谦虚,谨慎和理解。

帮助孩子思考解决方案,而不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6. 尊重孩子的隐私:与孩子谈心,不要过于追问隐私问题。

对于一些他们可能不愿意分享的信息,你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

7. 鼓励他们表达情感:与孩子谈心的另一个目的是帮助他们掌握如何表达情感。

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要展示自己的情感。

8. 给予赞扬:不要忘记赞扬孩子已经做到的和取得的成就。

这将激励他们更好地表现自己,并且在未来与你更频繁地进行谈心。

杨凤池谈亲子沟通(一):良好沟通,让你和孩子心更近

杨凤池谈亲子沟通(一):良好沟通,让你和孩子心更近

杨凤池谈亲子沟通(一):良好沟通,让你和孩子心更近所有的父母,都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康、快乐的成功的孩子。

我们家长对孩子寄托很大的希望,通常我们会有很多的想法,希望告诉我们的孩子,那么怎么沟通会有效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些家长,他们是满腔热情,对孩子是一片的关爱!他们想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最好的想法给孩子,但是沟通的结果是,孩子不能够领会家长的这份爱心和他们沟通的有效信息。

反过来呢,孩子倒是非常坚决的拒绝家长给他们的这些信息,所以很多家长很困惑,怎么我们对孩子投入那么多的爱,那样的关心爱护孩子,怎么倒惹来孩子激烈的反抗呢?那我想就这些问题跟大家一起探讨。

来分享在我的学习、工作和教育孩子的实践中,从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的角度出发,看一看怎样有效的和孩子沟通。

01平等的态度,而不是家长主导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可能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必须考虑到的。

就是我们家长在和孩子的沟通当中,是一个主导方。

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其实当我们和孩子有沟通的时候,我们已经把沟通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抓到了我们的手里,如果我们牢牢地抓住我们的主导权不放的话,孩子就处于被动状态——好的沟通,往往是两个信息沟通者完全顺畅的、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认真的倾听对方的观点,而且跟对方进行平等的、相互尊重的讨论,这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那么,在孩子和家长的沟通关系当中,家长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在有意无意之间,处在某一种误区里,就是家长觉得自己是什么都懂的人,孩子是什么都不懂的人,孩子只有被动的接受家长给予的信息,才是好孩子!所以这样一来呢,家长经常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就变成了孩子的批评者,教育者,训导者。

这时,就特别容易激发孩子的反抗。

比如说孩子特别小的时候,孩子对世界会充满了好奇,他们可能看看家里的各种摆设,他们会主动探索,去动一动,看了有趣的玩具,他们要看一看,拆一拆,弄得房间乱七八糟,玩具七零八落。

这时候,家长会很生气,觉得孩子的这些行为是无效行为,可能就会批评指责,甚至否定他!说:不要乱动!家长说这几个字的时候,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可能随意的做一些什么事情,或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一些什么事情,就会遭到家长的批评和指责,所以就在和家长的沟通当中,孩子可能就陷入某种不情愿的状态里。

杨凤池谈孩子的性格养成

杨凤池谈孩子的性格养成

杨凤池谈孩子的性格养成我们每一个家长都盼望着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活泼、聪明地成长,也希望他们形成阳光的心态,愿意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性格健全的孩子。

以后成为一个性格平衡、受人欢迎的孩子。

所有的家长想法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怎样达到这个目的呢?是不是只要我们有一个善良、美好的愿望,我们按照这个愿望就想当然地去做事,由此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呢?回答这个问题,各位家长朋友有可能心虚。

如果单纯从我们受过的教育、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传统思维和行为方式,我们的父母是怎么对待我们的,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去对待我们的孩子,或者是我们发现我们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方式、问题反其道而行之,是不是就可以达到美好的、善良的愿望,能够达成呢,可能各位家长心理也是无数的。

我这里要指出的是,如果不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也不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也不知道如何利用心理学的科学原理去客观、理性地对待孩子,我们的这些良好的愿望和美好的目标,确实很难满足、很难实现。

所以我今天要想讲一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怎样对孩子能够给孩子培养出比较健全、比较协调、比较平衡,并且具有灵活性的性格。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有可能在早期的养育当中就养成了固定的反应模式。

以后长大了,在没有得到强力干预的情况下,在没有专业干预的情况下,这个人外形虽然越来越高大,看起来越来越成熟,但是内心按照幼儿形成的模式在活动。

一个人最重要的时期就是童年早期的生活,以及在这个童年早期生活当中孩子怎样跟家长互动,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由此可见,为人父母责任重大。

孩子的好感觉、阳光的心态往往是家长和孩子有效沟通的结果。

所以父母在家庭教育当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就十分重要了。

要从孩子生命的最早期就开始着手培养他们一些优秀的性格品质。

01什么样的性格才是好性格1、喜欢自己,接纳自己一个好的性格孩子的第一个特征,他就是能够喜欢自己,接纳自己,今天我去央视心理访谈又拍摄了12年节目回馈回访的节目。

【杨凤池】和孩子做朋友

【杨凤池】和孩子做朋友

【杨凤池】和孩子做朋友讲座简介讲师:杨凤池格式:rm《和孩子做朋友——如何有效的和孩子沟通》一、讲师简介杨凤池,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心理学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

杨教授同时兼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特殊职业群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

杨凤池教授长期从事心理学教学、科研、咨询工作,有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丰富工作经验。

杨凤池教授开展了大量心理学社会实践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他曾经为“神舟飞船”系统工程技术人员、中央驻京机关干部、国际航空公司等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高校大学生做心理健康讲座,并参与黑龙江洪灾灾后心理救援和“非典”心理干预工作。

他的活动经常被中央和地方媒体报道,并经常应邀主持心理咨询节目,目前担任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特邀专家。

二、内容简介:良好的家庭教育时刻离不开沟通,有效沟通是亲子关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孩子通过体验家长和自己沟通的方式,学会和别人沟通,如果家长不能和孩子有效的沟通,孩子就很难发展有效的人际沟通能力,也就难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本课程由著名心理咨询专家杨凤池教授主讲。

在本课程中,杨教授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咨询个案,详细解析了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家庭教育的任务,从言语交流和非言语沟通两个方面介绍了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原则与技巧。

杨教授还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那些与孩子存在沟通障碍的父母如何解决沟通无效的困扰,如何引导不良行为的孩子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三、宣传提示语:本产品是献给父母和老师最贴心的礼物孩子一生的命运其实就掌握在父母手里。

作为孩子的父母,你要问自己:我会教孩子吗?如果您存在困惑,那您一定要看看专家怎么说。

四、课程大纲:1. 与孩子沟通遵循的原则和态度2. 怎样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效的沟通3. 言语信息交流的沟通技巧4. 非言语信息交流的沟通技巧5. 如何做明理家长6. 如何引导不良行为的孩子五、读者对象: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父母和老师六、光盘产品规格:4VCD,168元。

杨凤池“与孩子一起成长”讲座笔记

杨凤池“与孩子一起成长”讲座笔记

杨凤池“与孩子一起成长”讲座笔记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培养孩子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治理好无非是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很多事特别难,let`stry父母们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最出色的人才,但怎样穿越希望,到达成功的彼岸,目前绝大多数的父母并不十分清楚。

不少家庭亲子关系紧张,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甚至萌生对立情绪,产生反抗心理,还有一部分孩子出现种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凡此种种,令家人十分困惑:我们对子女教育十分重视,可怎么出现这样的结果?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家长是孩子问题的制造者⊙亲子关系之间的矛盾往往是由于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没有考虑他们的年龄特长,用成人的心理标准来要求孩子所造成的。

例如:–孩子幼小时,对世界充满好奇——“别动!”–孩子长大一点,在学校调皮捣蛋——不分青红皂白的训斥–上中学的孩子不服大人管教,迷恋流行歌曲、追星——“不干正事”,限制孩子外出,限制孩子与朋友交往。

孩子有点不听话老师就反映,跟老师站在一起还是跟孩子站在一起?孩子不一定都是错的?不能总想是孩子错了,不好用成人的思维去看孩子会影响孩子在学校的好感觉在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学互动的实质是什么?好的倾听者就是鼓励表达两个要点①面对孩子②蹲下这样孩子就特别愿意跟家长说话。

好好学习——潜意识就是不相信孩子说孩子是自己这么说痛快呢?还是从孩子需要出发作用是什么?⊙孩子出现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比如挑食、马虎、依赖性强、性格暴躁、焦虑……往往是因为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

–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对其呵护备至,包办替代——孩子长大后,抱怨孩子懒、笨、没出息。

–家长常常对孩子发脾气,使孩子学习到错误的经验——抱怨孩子动不动就生气,认为孩子不懂事。

孩子不会干事情的时候,我们帮着干;会干的时候,就不要帮他干了。

孩子会什么,我们就不能再代替做什么!孩子在什么环境上学最好,稍一努力就能在前面。

非正常途径的孩子心理上不被认同和接受。

孩子学习兴趣和信心就上来了,一个把一件事做好,不再有自大能力,有坚强的信心,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即使有偏颇,也是孩子必须经历的。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 作者:
———————————————————————————————— 日期: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杨凤池
今天想和大家一起谈谈各位都很感兴趣的话题《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这是清华大学电教中心给我出的题目。在《心理访谈》我们做了很多个案做了很多个别访谈,有孩子也有**,这些人的问题都从侧面折射出来家庭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我们把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做一些阶段性的区分,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婴儿期;2、幼儿期;3、学龄前期;4、少年期;少年期的孩子已经可以承担很多责任,我姐姐七岁上小学一年级时,我四岁我弟弟一岁多,那时我姐姐就已经给我和弟弟做饭了,现在十七岁的孩子有多少在家里能做饭?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很大的问题把孩子控制在孩子不能承担责任的状态,我们要考虑在孩子不同年龄阶段,我们如何教育、培养他们如何和他们互动如何和他们沟通,真正把我们的想法贯彻在他们身上,尤其是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好处的。
俗话说“三十而立”,他已经三十五岁了,还不能立起来!立起来和谁扶着他有关系,你早一点松手,小孩摔了跟头,小孩摔跟头没关系,摔了跟头爬起来就行了。但家长一直扶着他,那么就要扶到底。小孩子有一个特点,不会走路的时候不让抱,哭着喊着要自己走,等到他会走的时候就让你抱着。小孩一步一个踉跄一步一个跟头却不让你抱,坚持让自己走,但等走得平稳以后却一出门就张手让你抱。抱着孩子出门就是让孩子不能走路让他的两条腿废了,我们要做的事是让他自己走,他自己会走路就让他自己走,不要再抱着他。ﻫ
ﻫ什么样是健康的心理?就是能够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不是让孩子能办好眼前的事就行了还要适应发展和变化的社会。孩子小时候上幼儿园,大了上学校,以后进入社会工作,恋爱结婚生育子女,这一生都在发展变化,要看我们培养的孩子有没有能力适应当前的环境和发展变化适应未来。

杨凤池逐字稿01和孩子一起成长-如何有效地和孩子沟通

杨凤池逐字稿01和孩子一起成长-如何有效地和孩子沟通

杨凤池·逐字稿01和孩子一起成长-如何有效地和孩子沟通希望这篇逐字讲稿,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父母。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求助孩子问题,然后,大批孩子被送去教育、辅导、学习,殊不知,背后隐藏的都是父母自身的问题,这篇讲稿题目叫“和孩子一起成长”,不是叫父母与孩子一起长身体,是叫父母跟孩子一道,去做心理心灵的成长,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有句老话说的好,有样学样。

很多父母很委屈,我也都有做啊,也许你意识到了,但没有靠谱有效的方法指导你,因为你会的,就是从你父母那儿学到的过时陈旧的方法和观点,这些在今天不适宜了,很多还是错误的,“人不学,不知义”,不去主动学习,没法获知正确的教养方法;更多父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大概还未上升到意识层面,他们喜欢说顺其自然,未加思索地顺其自然,不如说是放任,父母未对自身有觉察,没法意识到好的教养方法是什么,也就没法将正面影响传递给孩子,最近朋友圈火热的“父亲或母亲与孩子对视三分钟”,就是一个觉察训练。

讲稿有两部分,本次整理第一部分。

逐字稿整理|李琳琳图|网络什么是好父母采取的沟通方式各位好,我们继续,我们关于如何有效地跟孩子沟通这个话题。

各位都是做父母的,跟我也一样,我也有孩子,可能里边有很多的学问,需要研究,就是怎么样有效地跟孩子沟通。

其实跟孩子沟通,跟一般的人际沟通,也没有太大的本质的区别,只不过就是孩子这个对象,稍微特殊一些,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沟通的对象,是跟我们差不多的年龄,智力、角色和教育背景的人,有的时候差异性很大,那我们沟通就减少了,因为我们可以选择人际交往和沟通的对象,但是,孩子是我们没法选择的沟通对象。

那么我们要注意到,这个沟通的特点,我们就有一个,应该有一个共识,大家应该是不用沟通,就能达成的共识,就是我们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我们就要以孩子的想法为重,我们要以孩子的想法为重,孩子的健康成长为重,孩子健康的发展为重,那这时候,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的父母。

访谈节目:与孩子沟通

访谈节目:与孩子沟通

访谈节⽬:与孩⼦沟通访谈节⽬:与孩⼦沟通 杨凤池⽼师简介: ⾸都医科⼤学教授、⼼理学教研室主任,研究⽣导师。

兼任中国⼼理卫⽣协会职业群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理卫⽣协会副理事长,中央电视台《⼼理访谈》节⽬特邀专家主持。

他开展了⼤量⼼理学社会实践和⼼理健康教育活动。

他曾经为“神⾈飞船”系统⼯程技术⼈员、中央驻京机关⼲部、国际航空公司等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作⼈员和⾼校⼤学⽣做⼼理减压讲座;并参与⿊龙江洪灾灾后⼼理救援和“⾮典”⼼理⼲预⼯作。

主持⼈:这次我们请到的是⾸都医科⼤学的教授杨凤池⽼师,杨⽼师是我们很多家长的⽼朋友了,在今天的论坛上您准备要跟⼤家分享⼀个什么样的话题呢? 杨凤池:我今天要跟⼤家讲的是亲⼦沟通当中的⾮⾔语沟通问题。

主持⼈:您指的⾮⾔语沟通具体是⼀些什么样的内容呢? 杨凤池:⽐如说眼神、表情、⾝体的姿势、动作、说话的声⾳、语⾳、语调,是这样⼀些特征、这样⼀些信息传递了什么。

主持⼈:我们看到很多家长他在教育孩⼦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时候是在跟孩⼦说⼀些⾔语上的⿎励、交流、沟通,您指的是这个⾮⾔语的这部分内容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困难或者会有什么样需要注意的地⽅吗? 杨凤池:⼀般我们家长想让孩⼦做什么,我们就告诉他“你⼀定要做”什么;想今天他不做什么,就是“你⼀定不要做”什么,但是这样的沟通很多家长也都告诉我说效果很差,效果差在哪,当你说你⼀定要做什么的时候,你对他有信⼼吗?你如果有信⼼,你的眼神就是充满了信任的、你的表情就是舒展的、你的⾝体动作是特⾃然和灵活的,你发⾃内⼼相信他能做的时候说孩⼦要做什么,你⾔语⼀致的信息他就会按照你跟他沟通的信息去做。

杨凤池:有⼀个例⼦⾮常有趣,有⼀次我路过⼀个中学,那天正好⾼考,⾼考考场的门⼝,因为车特别堵,我车停在那,天⽐较热,窗户开着,就听见窗外⼀对母⼥的对话。

母亲搀着⼥⼉,看着意思要去⾼考的考场,然后问,⼥⼉你紧张吗?⼥⼉说我不紧张,妈妈说“你可千万不要紧张”,她说“千万不要”⼜震颤、⼜结巴,预料⾥表现出很多焦虑,⼥⼉说“是,我⼀定不紧张”。

如何与孩子沟通

如何与孩子沟通

如何与孩子沟通作者:姜秉华杨召梅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年第28期〔关键词〕倾听;陪伴;注意力〔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5-0077-02很多家庭中都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用争吵、责骂等暴力手段代替了沟通,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更严重的会让孩子产生叛逆、懦弱等后果。

一、沟而不通的原因家长和孩子沟而不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通过思考得出比较确切的答案:第一个原因就是父母根本就不愿意和孩子沟通。

当前家庭中的绝大多数父母在和孩子的沟通上,存在“大人主义”现象,因为父母自认为是大人,过来人,所以当孩子想和我们沟通时,父母的脑子里就思考着一件事情:我叫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就行了,我说的就是对的。

从来不会去听孩子说了些什么,在想什么。

很多家庭中孩子在大人面前连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权利都没有。

第二个原因是有些父母能够让孩子拥有话语权,但是没有自主权。

孩子的话只是经过了父母的耳朵,根本就没有经过父母的心,因此孩子说些什么,为什么要说,有什么需要等一系列的问题父母不会去考虑。

父母脑子里只考虑着一个问题:如何去反驳孩子,应该说什么才能让孩子听我的。

此时的父母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根本没有进入到孩子的头脑中,因此完全接收不到孩子发送的信息。

当父母只想着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耳朵就已经关闭了,这样肯定就听不见孩子的话。

二、沟通的本质是什么所有的倾诉实际上都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念,如果倾诉能被第二个人所接受,那么倾诉者心中就会充满了爱和温暖。

当父母能够做到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倾诉,有话能够和孩子好好说的时候,就是和孩子正式建立沟通的时候。

沟通建立了,亲子关系就不会出现问题。

作为父母,就是要学会通过孩子观念和情绪的表达知道他背后的需要和感受,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每个人都是需要别人接纳的,所以爱别人就要接纳别人的感受。

三、如何做到有效沟通在这里我要举一个我同事的例子:他每天去接孩子时,总是站在学校大门口最显眼的地方等待儿子的出现,他要让儿子第一个看到自己。

如何与孩子保持开放的沟通

如何与孩子保持开放的沟通

如何与孩子保持开放的沟通沟通是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基石,而与孩子保持开放的沟通更是促进家庭和谐与孩子成长的关键。

然而,许多父母在与孩子进行沟通时面临困难,不知如何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对话,所以掌握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您与孩子建立开放的沟通,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1. 倾听和尊重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感觉是建立开放沟通的基础。

当孩子与您交谈时,请给予足够的注意力并全神贯注地倾听。

不要打断他们,而是让他们表达完整的想法。

在回应时,要尊重他们的观点,避免嘲笑或诋毁他们的意见。

这样,孩子会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进而更愿意与您分享更多的信息。

例如,当孩子谈论他们的学校生活时,您可以表达出对他们的关心和理解:"我明白学校里的压力会让你感到有点困惑和焦虑。

请告诉我更多,我想了解你的想法和感受。

"2. 提问和鼓励开放的问题能够激发孩子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相比于封闭的问题,比如"你今天开心吗?",开放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说出更多细节。

例如,"你今天在学校都做了些什么有趣的事情?"鼓励孩子回答时使用具体的描述,而不仅仅是简短的答案。

此外,在孩子分享时,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以增强他们分享的动力。

您可以表达出对孩子的认可和赞赏:"非常感谢你与我分享这个,我真的很高兴你能与我分享你的想法和经历。

"3. 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为了保持开放的沟通,创造一个安全和宽松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保持开放的态度、不批判性地对待孩子的意见和评论,可以帮助孩子放松,更愿意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感受。

此外,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对话也很重要。

避免在孩子感到疲惫或烦躁的时候进行沟通,选择一个安静、私密的地方,可以让孩子更好地集中精力和表达自己。

4. 尊重他们的隐私和独立与孩子保持开放沟通不意味着过度干涉他们的私事。

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并给予他们适当的独立空间,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座报道】杨凤池教授《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精彩语录
分享
论坛背景11月8日下午,由著名心理学家、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特邀主持、首都医科专家大学杨凤池教授主讲的《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论坛在深圳隆重举行。

本次公益讲座由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培训学院主办,由瀚思心理学院、深圳市爱心与共幸福促进中心、深圳中智协办。

深圳中智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我司雇员踊跃报名,最终有三十位幸运家长获得中智免费名额,亲临现场感受杨教授的风采。

三个小时的演讲过程中,杨凤池教授幽默风趣的语言、饱满的精神状态、科学实用的儿童教育理念,令在场的听众深受启发。

我们整合资源,收集到杨教授在讲座中的精彩语录,分享给各位HR!杨凤池教授倾情演讲观众积极互动环节论坛直播分会场
以下独家为广大瀚思学员奉献本次论坛的精华——杨凤池
教授的精彩语录,满满的干货,敬请收藏!>所有的沟通与教育的基础是情感。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好的教育是不露痕迹的,最好的教育是你教育了,对方完全没听出来。

>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爱学习比他考多少分更重要。

>给孩子定目标别太高,也要考虑父母自己的智商水平,像我就跟我的的孩子说考大学除了清华北大,其他都可以,
因为我杨凤池也就这个智商水平,所以上个一般大学就行,所以我孩子考了人大!>孩子幼儿阶段(1-3岁)的主要心理发展任务是培养孩子的亲密和依恋。

如果父母的亲密和依恋出现空窗,孩子就会对教养他的人产生亲密和依恋!>幼儿期沟通的任务:母亲的接纳,喜欢,拥抱,躯体抚慰和精神关注将促成孩子与人形成信任,安全,温暖的关系。

>少儿期的心理特点是发展自尊与自信,发展和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沟通的任务是家长要无条件接纳孩子,降低孩子的焦虑,帮助孩子发展长处,支持和维护儿童与其他同伴已经形成的人际关系。

>孩子问你不会的问题,你应该也表现出很为难,不要急着给他解答即使你会,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一定要母乳喂养,不能母乳喂养也要将奶瓶贴近母乳喂养。

临床验证孩子最好的断奶是十个月,断奶不能太直接,太直接就好像年轻人谈恋爱谈了十个月突然一天一方就不见了,这样容易留下心理阴影。

>青春期的沟通任务是启发逻辑思维,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健康的情绪,引导良好性意识。

>家长教育前要先倾听,要把自己从权威的角色上放下来,适当表现出自己的无知,倾听时自己的肢体要与孩子平行。

>家长表达观点时一定要因为孩子需要,而不是我们需要这样的表达。

>引导孩子与自己讨论,不要帮孩子找到所谓正确的道路,使孩子失去自我判断力与鉴别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