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特点与演变

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特点与演变

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特点与演变中国古代封建制度是一个由君主统治的等级制度,发展历经漫长的历史过程,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迁与演变。

这个制度在中国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特点和演变进行探讨。

一、封建制度的起源和特点封建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但真正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制度是在东周时期。

封建制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地主贵族统治:封建制度下,贵族地主是社会的统治者,他们拥有土地、财富和权力,掌握着政治决策和军事力量。

2. 君主制: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君主制度,君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行使政治权力,控制国家大政方针。

3. 世袭制:封建社会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贵族地主世袭其职位和财富,普通百姓地位低下,没有社会上升的机会。

4. 亲族关系:封建制度下,人们非常重视家族和亲属关系,亲族成员之间互相依附,建立了复杂的亲族纽带。

5. 社会等级:封建制度将社会划分为贵族、士人、农民和奴隶等不同的等级,等级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二、封建制度的演变与发展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与发展,总体上经历了初创、繁荣和衰败三个阶段。

1. 初创阶段:东周时期是封建制度的奠基阶段,周天子设立封地给予贵族地主,以巩固统治地位。

2. 繁荣阶段:春秋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的繁荣时期,各个诸侯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封建社会。

3. 衰败阶段:秦朝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使得传统封建制度遭到破坏。

封建制度的衰败到东汉末年进一步加速,社会动荡不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在某些朝代中也发生过一些重大改革,这些改革尝试着加强中央集权和减弱地方豪强的势力,有时被视为对封建制度的一种内在发展和演变。

三、封建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封建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来分析。

1. 政治影响:封建制度使得国家的政权高度集中于君主手中,产生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同时也导致了地方分权的现象。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特征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特征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以皇权为核心,权力高度集中。

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宗法制度与政治制度的结合)。

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相结合,人治高于法治。

皇权不断加大,相权不断被削弱,有相对专制。

第一,君主专政,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也是北洋政府,国民党南京政府制度的一个特点。

第二,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论证权合理性的依据,悬切剥削阶级政权的共同手段。

第三,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响古代政治制度,也影响到半殖民半封建的民国政治制度。

第四,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伴随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并一直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国政治制度。

第五,在高度君主集权制度下,行政权力包揽一切,并且实行人治。

第六,政治制度公开承认不平等原则,肯定社会等级差别,承认特殊权利阶层,对不同的阶层采取不同的对待方法。

第七,中国一致是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论是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曾经实行因俗而治的政治制度。

除上述特征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还具有外戚、宦官交替干政祸国、将城市作为统治的中心,“明君”“盛世”的重现,以及在地方实行行政包揽一切的权能主义等等特征。

中国历史朝代的制度从封建到君主专制

中国历史朝代的制度从封建到君主专制

中国历史朝代的制度从封建到君主专制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变迁众多,其中制度的变革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从封建制度到君主专制,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制度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

本文将探讨这一历史变迁,并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特点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制度之一,从西周时期开始逐渐形成。

封建制度以封建君主国家为基础,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

在封建制度中,国家权力的核心是封建君主,如皇帝、王侯等。

封建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统治全国,掌握政权。

同时,封建君主还规定了世袭制度,官职和封地可以传承给子孙后代,形成了封建贵族阶层。

在经济方面,封建制度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

土地所有权被封建贵族占有,而农民则以一种类似奴隶的地位服从于封建贵族的统治。

封建制度还涉及到农耕经济和农业社会的特点,农民的主要生产方式是种植农作物,贡献一部分农产品给封建贵族。

在社会方面,封建制度有明确的等级制度。

社会地位和权力高低严格划分,贵族地位高于平民,各种仪式和礼仪的执行也使得社会秩序稳定。

此外,封建制度中还存在着封建礼教和封建关系,如忠诚、孝道等。

二、封建制度向君主专制的转变封建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主导制度,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和不足,导致了向君主专制的转变。

首先,封建制度中封建贵族的权力过于集中,导致政权不稳定和内外患乱的问题。

贵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官员的贪污腐败等问题,削弱了封建君主的统治能力,使国家陷入内乱和外患。

其次,封建制度中的社会等级严格划分,限制了社会发展和个人自由。

底层农民和平民的权益得不到保护,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这导致了社会不稳定和民众对制度的不满。

最后,封建制度中的经济模式相对落后,难以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在这种制度下,国家的财政主要依赖地方贡税,通过剥削农民维持统治者的封建生活。

这种经济模式在外部冲击和国家发展需要面前显得疲软。

因此,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制度开始朝着君主专制方向发展。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篇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历程的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历程的特点: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不断被加强。

对中国努力实现现代化的认识:中华民族为实现现代化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中国历史发展主旋律:追求大一统(文化思想)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的积极作用:利于多民族统一的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认识:是培养封建官吏的。

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民主与法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民主需与法制相辅相成。

宰相:秦汉开始设立,历代逐渐削弱宰相权力,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本质是君主专制的加强。

秦汉清采取文化措施的根本目的:加强思想控制,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和社会稳定。

影响:形成文化专制,禁锢人们思想,不利于社会发展。

中国近代政治体制变化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从资产阶级民主逐渐走向人民民主。

由二战的提高国家地位的因素:为世界多做共享/承担国际责任。

促进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因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政策适当;人口迁移美国发展之路对我国的启示:要坚持民族独立;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维护国家统一1894—1919年间中国社会发展的认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的历程。

新中国建设与发展历程的认识:是曲折艰难的。

党和政府一直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殖民掠夺;资产阶级革命;科技革命;工业革命;政府对经济的调控。

15世纪至19世纪英国发展过程中折射出的实际历史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的诞生与确立。

造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原因:西方先确立了民主的政治制度;率先丰富了自然科学知识;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影响英美发展的共同因素:先进的政治制度;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平的环境;适当的经济政策和改革。

近代欧洲发展的历程带给我们的启示: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完善法制;变革制度;科技创新;加强合作。

人类政治制度演变基本趋势:从人治到法制,从专制到民主中美苏发展经济的启示:要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注重市场和计划的合理结合;不断深化改革,坚持改革开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迁的认识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迁的认识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迁的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从奴隶制社会的世袭制、封建制社会的郡县制、到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每个阶段都有其鲜明的特点。

1. 夏商周时期的世袭制夏商周时期,中国处于奴隶制社会,政治制度以世袭制为特点。

天子是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天子之下是诸侯,诸侯是天子的臣属,拥有对封地的统治权。

诸侯之下是卿大夫,卿大夫是诸侯的臣属,负责协助诸侯治理封地。

2. 秦朝的郡县制秦朝建立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的雏形,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郡县制的主要特点是:•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地方官吏•地方官吏对中央政府负责•地方官吏的权力受到中央政府的制约3. 汉代的郡国制汉朝建立后,在郡县制的基础上恢复了封国,形成了郡国并行的政治制度。

郡国制的主要特点是:•中央政府直接统治郡•诸侯王统治国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势力兴起,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制度的主要形式。

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特点是:•由士族出身的九品中正官吏负责选拔官吏•选拔官吏注重门第出身5.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唐朝建立后,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是:•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6. 宋代的文官制度宋代建立后,为了削弱武将的权力,加强了文官制度的建设。

文官制度的主要特点是:•重文轻武•科举取士7. 元朝的行省制元朝建立后,为了统治辽阔的疆域,实行了行省制。

行省制的主要特点是:•中央政府在地方设立行省•行省是中央政府派出机构,拥有对地方的军政大权8. 明清时期的内阁制明清时期,内阁成为皇帝处理政务的助手,内阁制成为中央政权的主要形式。

内阁制的主要特点是:•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内阁是皇帝的助手•内阁首辅是内阁的最高领导者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体现了以下规律:•从分散到集中•从奴隶制到封建制•从封建制到君主专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及其特点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及其特点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及其特点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是指在古代社会中,君主以封地形式将土地分赐予贵族,并建立了特定的等级体系和政治权力结构。

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封建制度的起源、等级体系、土地制度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封建制度的起源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西周建立了封地制度,并按照亲疏远近的原则,将大片土地分封给诸侯王,以确保君主的统治稳定。

这一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成为统治者控制政权和贵族地位的重要手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制度逐渐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完整的封建等级体系。

二、封建等级体系中国古代的封建等级体系主要分为君主、贵族、士人和百姓四个等级。

君主处于最高地位,是所有贵族的领导者,同时也是封建制度的核心。

贵族则是统治阶级的代表,他们拥有土地和财富,并享有特权和荣誉。

士人是依附于贵族的知识分子,他们通过学习和才华获得社会地位,为贵族服务。

百姓是封建等级体系中的最底层,他们从事农田劳作为贵族提供物质资源。

这样的等级体系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直到现代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封地和土地制度封地是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君主将土地赐予贵族的一种形式。

贵族通过拥有封地来获得政治和经济利益,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封地的面积和地位与贵族的地位密切相关,高级贵族拥有较大的封地,而低级贵族的封地相对较小。

土地制度在封建制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贵族通过管理土地获得利益,并享有收取农民租税、掌控农业生产等特权。

这种土地制度在古代中国持续存在了千年之久。

四、封建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封建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1. 社会等级明显:封建制度中的等级体系非常明确,贵族与百姓之间的差距十分巨大。

这种等级体系严重限制了社会形成流动性,使得人们的社会地位通常是由出生所决定的。

2. 土地集中于贵族手中:封建制度中,大部分土地都掌握在贵族手中,百姓缺乏土地所有权。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分析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分析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分析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其政治制度的特色也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发展。

从周代的封建帝国开始,到清朝的衰落结束,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首先,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是以皇权为核心的。

在皇权下,把各种封建阶级组织分成了各种特殊的地位。

种种地位都是以皇帝为中心,各种地位都服从皇帝的统治,不管官职高低,都应该服从皇权。

自古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皇权就是祖宗传下的,拥有极高的威望和地位。

而皇帝的权力也极为集中,实际上在当时的社会中拥有独裁权利。

在统治方面,皇帝采用各种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包括怎么夺权、杀人、干政、荒淫等等。

此外,皇帝还需要通过很多手段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如通过侍卫的掌控来防止他人的接触,听信阉人和宠臣的意见来树立自己的形象。

其次,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中,社会几乎被分成了三个等级,即世家、士人和平民。

在这个等级体系中,世家成为了最顶尖的阶层,他们拥有极高的地位和权力,很多时候还能够通过某些手段来将自己的地位传承下去。

而士人则是一些对于科举制度非常信仰的人,他们拥有的地位和权力也是相对较高的。

而最底层的平民则是被视为劳动力和纳税人,他们的地位和权力很低,不能参与到国家的运作当中。

最后,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中,存在着一种非常复杂的衙门体制和官僚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官员们被赋予了很多的权力和责任,他们可以直接决定很多人的命运。

这些官员还可以通过贿赂、任意处决、赵官等手段来迫害他人,这使得整个封建社会充满了诸多的腐败和丑陋。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是由三种基本要素构成的,即皇权、等级体系和复杂的官僚体系。

在这个制度下,封建社会繁荣了几个世纪,但是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在后来的历史中得到了解决,中国也逐渐进入了更加现代化和民主化的制度当中。

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精选】

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精选】

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中国制度史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

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

秦朝是古代有开创性的时代,它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历代沿用,并不断加强完善。

一、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②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③形成完备的分封制与宗法制④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①源于夏②备于周③建立中央、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②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中央制度演变特点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①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筑险时候豁”中奋发,牢固树立党的稳定实践中功立业须”等重要论述,认和规矩,带头牢固树立和责任、主要措施 (一)开4支部为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对照誓词找标准、找差距和入,交流思想体会。

(期组织学习,每次确定1。

支部每季度,敢担当作为得于1天。

三)党组班子成员到邀请校教师、专家 讲话做合格党员”学,做格党员”学习教育党章党规、学系列〈关于在全市党员6〕28号),结合我学习教育,基础贯彻落实党的严三实”专创先争优一步清明元宋唐隋汉郡县制秦地方中央特点朝代汉承秦制传承开创承前启后进一步加强有新发展空前加强发展顶峰发展完善中朝尚书台外朝郡国州郡县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州县二级道州县三级二府三司参事文臣路州县一省二院行省制皇帝、三公九卿废省设三司废中相分六立阁康设南书房 雍设军机处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全国监察事务汉武:刺史,13个州监察区东汉:刺史,逐增地方行政权和军权隋朝:同汉朝唐太宗:(道台史),10道监察区北宋:(监司),改唐朝“道”为“路”明太祖:按察司,掌管地方监察事务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一、夏商的政治制度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

内容:中央:王位世袭制的创立相、卿、师等的设立地方:侯、伯的设立4 8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内容:①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做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②权力:设置官员(行政)建立武装(军事)征派赋役(经济)目的:加强统治,巩固王权破坏:西周后期分封制的影响:①积极: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疆,扩大了统治区域 构织了全国的交通网②消极:受分诸侯有极大的独立性、诸侯实力壮大时,威胁中央,反而破坏了分封制特点(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含义: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和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地位的政治制度影响: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保证了贵族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皇帝制度的建立◆皇权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系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系

三、中国古代的基层社会治理1.社会教化与治国理念凸显国家意志:(1)利用宗法观念构筑“家国一体”的爱国意识。

(2)封建统治老利用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历代封建统治者基本采取重儒、尊儒措施,儒学中的忠君爱国、维护统一等思想深入人心。

(3)社会教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儒家伦理是社会教化的主要内容。

2.户籍制度:战国公元前375年,秦孝公实行“为户籍相伍”,标志着国家大规模制定户籍的开始3.古代的基层组织与基层社会治理:(1)古代的基层组织。

①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

②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实行乡里制度。

③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

④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长、里长。

(2)中国古代的基层监督机制。

①秦汉时期: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

②唐朝:实行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

③北宋:实施保甲制。

④明朝:推行十家牌法,十家总编为一牌,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

⑤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改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

四、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中国古代的民族交融现象:(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交融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联系,这些民族产生了民族认同观念。

(2)秦汉时期: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初步形成。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民族大交融的高潮时期。

(4)隋唐时期:隋唐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大大加快,民族交融得到新的发展。

(5)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二个民族大交融的高峰时期,其中元朝更为突出。

元朝的统一使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并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与演变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与演变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与演变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起源于公元前秦朝,结束于1911年辛亥革命。

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以封建制度为基础,自上而下地规范人们的身份、权利和义务。

本文将从封建社会的特点和演变两个方面对古代中国封建社会进行探讨,并展现其独特魅力。

一、封建社会的特点1. 社会等级分明: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大特点是等级制度,由天子至庶民,人们的等级和地位是固定不变的。

官僚贵族地位高,庶民地位低,贵族阶层享有特权和尊贵的地位,而庶民则被剥夺了政治权利。

2. 严格的封建礼教:封建社会以礼教作为社会秩序的根本原则,它规定了人们在不同等级之间的行为规范。

男尊女卑、长幼有序和各种社会礼仪都是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礼教约束实质上限制了个体的自由。

3. 地主土地占有制: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农民则只能为地主耕种土地以谋生。

地主的土地占有制造成了农民的剥削和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

二、封建社会的演变1. 内外因素的影响:封建社会的演变不仅受到内部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外部的冲击和挑战。

外来民族的入侵、技术的革新以及西方文化的介入,都间接地推动了封建社会的演变。

2. 社会思潮的崛起: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思潮开始在中国兴起。

儒家、道家等思想的传播,为封建社会的解体提供了思想基础。

这些思潮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制度和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3. 封建制度的衰落:封建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上的腐败、社会上的不公平,让人们开始怀疑封建制度的合理性。

随着农民起义和知识分子的觉醒,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崩溃。

封建社会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千年之久,却也逐渐衰落,为现代中国社会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封建社会的演变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们对繁荣和平等社会的追求。

尽管封建社会有着光辉的历史,但我们也不能回避其局限性和弊端。

正是通过对封建社会特点和演变的深入探究,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前因后果,以及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

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曾经经历过多次变革和演进,从原始部落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军阀混战和民主革命,直到现在的社会主义制度。

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也体现了制度创新和自我完善的动力。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起初是部落氏族的政治形态。

最早的政治组织是以家族为单位,逐渐发展成为以氏族为单位的社会组织形式。

这种政治制度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在氏族的首领手中,民主参与和制约机制不完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较为强大的氏族逐渐扩大其影响力,形成了诸侯国制度。

这一时期,中央政权相对较弱,各个诸侯国有着相对独立的政治权力,实行各自的管理制度。

这种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是权力从氏族扩展到诸侯国的过程,权力关系的改变增强了各个诸侯国的自治和独立性。

随着战国时期的到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儒家思想的兴起,推动了封建制度的形成。

战国后期,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是国家权力高度集中,政务管理集中于中央,地方君主减少了自治权。

而在汉朝时期,随着农业经济的繁荣和中央集权的限制,地方势力的崛起以及社会阶级的分化,政治制度又发生了变化。

汉朝采取了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相结合的制度,设立了郡县等行政区域。

这种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中央政权的稳定性相对较强,各地方势力的自治权相对增强。

随着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发展,政治制度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

唐宋时期的贞观之治、秦朝的法律制度以及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等,都给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带来了较为显著的改革和变革。

这些制度的变化和演变都是在不断完善中央权力与地方自治的关系,并加强了君主与臣民之间的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

到了现代,中国又经历了军阀混战、抵抗外侮和经济发展的阶段。

民主革命的兴起,使得政治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中国的政治体制逐渐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建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实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与演变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与演变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与演变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是一个长期存在且相对稳定的社会形态。

在此社会形态下,家族和家族关系成为了社会组织和政治权力的核心。

封建社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等方面,并且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一些重要的演变。

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政治领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封建君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封建君主制度以皇帝为中心,君主通过遗传制度来继承和巩固权力。

君主和贵族的统治建立在地主贵族、官僚和士人集团的支持下,并通过封建宗族制度将权力分配给贵族。

同时,国家的地方行政和司法权力由封建贵族承担,形成了一种高度集权且等级分明的政治体制。

封建社会的经济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土地所有权制度为基础的农业经济。

封建农业经济以农民为基础,他们种植粮食,提供税收和军役,并受到封建土地所有者的保护和支配。

封建土地制度中,土地被分割成各个封地,封地所有者承担着分配土地、管理农民和提供军役的责任,并且从农民的劳动中获取利益。

与此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但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主要由土地所有者、官僚和士人组成。

土地所有者是权力和经济的核心,他们通过封建体制获得特权和财富。

官僚是充当国家行政和司法角色的一群人,他们通过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僚体系,并通过官位来获得社会地位和特权。

士人则是代表文化和学识的阶层,他们通过传统的学问和文化修养来追求高尚的品德和诗文才华。

此外,农民和手工业者也是封建社会的一部分,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为封建社会的顶层人物提供劳动和税收。

封建社会的演变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在唐朝时期,由于政治和经济的繁荣,封建社会达到了巅峰。

然而,在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战乱和外族入侵导致封建体制瓦解,导致了封建社会的动荡和演变。

在南宋时期,新的统治集团建立了一个相对弱势的政府,并试图通过推行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政策来恢复封建秩序。

随着元朝的建立,封建社会迎来了一个新的阶段,引入了蒙古人的政治和军事统治,并对封建体制进行了一定调整。

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1.发展历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秦朝正式建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

西汉巩固:汉武帝解决了王国问题,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

隋唐完善:创立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北宋加强:北宋初年,“杯酒释兵权”解决兵权的问题;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和军权收归中央。

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元朝新发展: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明清达到顶峰(衰落):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沿用明制,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2.特点:1、夏商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宗法制,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

2、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秦朝。

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牵制。

3、“汉承秦制”,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4、明清时期,转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废丞相、设内阁和六部、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服从专制王权的需要;废行省,设三司,直接隶属中央,中央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文化专治不断加强。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及其特点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及其特点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及其特点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并且深刻影响了社会政治经济的一种制度形态。

本文将从封建制度的起源、特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封建制度的起源封建制度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

在古代中国,君主通过封赏土地给予贵族、地主和武将,作为他们的封地。

这种封地制度是封建制度形成的基础。

二、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1. 君主权力至上:封建制度下,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

君主通过封赏土地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控制贵族的权力。

2. 封建等级体系:封建制度下,社会被划分为君主、贵族、地主和农民等不同的等级。

贵族是君主赐予封地的享有特权的人,地主则是拥有土地并收取农民租赁费用的人。

3. 地方分封制度:封建制度下,君主将土地划分为一片片封地,并且赋予贵族治理封地的权力,贵族在封地中拥有高度自治权。

4. 家族观念浓厚:封建制度下,家族观念非常重要。

贵族将封地看作是家族的私有财产,并通过世袭将封地掌握在家族手中。

三、封建制度对社会的影响1. 维护了社会稳定:封建制度提供了一种清晰的社会等级和秩序,各个等级之间有着明确的责任和义务,从而维持了社会的稳定。

2. 强化了封建统治:封建制度下,贵族通过享有特权来支持君主的统治地位,同时也通过世袭制度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3. 抑制了社会发展:封建制度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贵族及其家族通过世袭封地控制了大部分资源,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4. 造成了社会不公:封建制度下,社会等级划分严重,贫富差距巨大,农民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导致社会不公现象普遍存在。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是一种基于君主、贵族等不同等级的社会制度。

封建制度的形成源于封地赋予贵族的土地,其特点包括君主权力至上、封建等级体系、地方分封制度以及家族观念浓厚等。

封建制度对社会的影响体现在社会稳定、封建统治、社会发展受阻以及社会不公等方面。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

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向近代民主政 治的转变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 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一些先进的中国人 开始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鸦片战争后, 受西方代议制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中 国艰难地向近代民主政治迈进。
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政治制度 演变规律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封建社会专制主 首创皇帝制度,中央:三公 义中央集权下存 秦 九卿;地方:郡县制 在两对基本矛盾: 内外朝制度分割相权;以 (1)中央与地方割 汉 “推恩令”解决封国问题 据势力。斗争趋 势是中央集权不 魏晋 三省制形成 断加强,地方权 南北朝 力日益收归中央 隋唐 三省六部制;地方设节度使 朝代 西周
特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点 对象——分给谁? :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层 方法——怎么“分”? 层 诸侯、卿大夫、士 封 分封制 内容——“分”什么? 授 土地、人口 , 诸侯承担的义务——凭什么“分”?(权利?) 等 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 级 作用——“分”了以后的效果 森 加强、开发、扩大 严
—— 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
【信息★解读】 (1)史料的表层信息是:皇帝服饰的颜色、样式和饰 物均为其独享;不同等级官员的官服有不同的规定; 文武官员的官服有别(文官常服的饰物为飞禽,武官 常服的饰物为走兽);不同场合的着装也有规定。 (2)史料的深层信息是:皇帝服饰的独享,反映了皇 权独尊;官服的规定,反映了明朝严格的等级制度; 服饰图案有寓意,反映了对官员品行的希望与要求, 有教化的功能。 (3)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 现。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衣着服饰着手研究一 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是史学研究的 新视角。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复习要点解说】 一、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明朝:明太祖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时内阁制形成 清朝:军机处(职责、作用) 二、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特点与演变

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特点与演变

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特点与演变中国古代封建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社会形态,它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具备了许多独特的特点,并经历了多次演变。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特点和演变进行探讨。

一、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特点1.地主阶级的统治: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中,地主阶级是社会的统治阶级。

地主阶级通常通过镇压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阶级的反抗,维护自己的利益地位,并享有各种特权。

2.封建等级制度:封建等级制度是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封建等级制度明确定义了各种社会阶级之间的地位和权力大小,例如皇帝、贵族、士官、农民等阶级之间的等级和地位相对固定。

3.封建神权:古代中国封建制度中信奉的宗教通常具有极高的政治地位,常常成为地主阶级维护统治的手段。

同时,宗教也是封建等级制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农民的剥削和役使: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主要通过对农民的剥削和役使来获取财富和劳动力。

农民通常被迫支付重税和劳役,限制了他们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5.祖训文化:在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中,祖训文化是宣扬尊卑秩序和封建道德观念的重要手段。

人们被灌输着对君主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绝对忠诚和服从。

二、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演变1.周朝的封建制度:周朝的封建制度相对简单,国家通过封赐土地来进行权力的分配,以达到巩固王室的目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制度逐渐复杂化。

2.秦汉时期的强权中央集权: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相对集权的制度阶段。

这段时期,王朝中央集权严重削弱了地方封建势力,强化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3.南北朝时期的分封制度:随着政权的分裂和南北朝时期的到来,地方政权的分封显得尤为重要。

帝国分裂为多个独立的政权,各地土地的分配也更加复杂。

4.唐宋时期的地方豪强:唐宋时期,地方豪强逐渐形成并且拥有强大的实力,逐渐取代官僚集团的地位。

地方豪强的出现使得封建制度变得更加复杂。

5.元明清时期的封建专制:元明清时期,中国进一步加强了封建专制的特征。

封建君主制度在这段时期实行得更加严格,对农民的剥削和役使也更为严重。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是一个源远流长的话题,它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演变过程,塑造了中国特有的政治文化和制度面貌。

其中,我认为最为明显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封建制度的兴起和演变中国的封建制度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割据和战争,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和东汉时期的封建割据,到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三司、九卿、尚书、六部等各级官僚制度。

通过这些封建制度的演变,中国的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壮大,而封建秩序则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

二、官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随着封建制度的不断演变,中国政治制度中逐渐加入了官僚制度,即依据地位等级设立各级官职。

这种制度在唐代进一步完善,宋元时期则成为最为完备的官僚制度,在明清时期也基本沿用至今。

官僚制度的主要作用是加强政府管理和掌控权力,同时也能够有效地贯彻各种政策和措施,保证社会秩序稳定。

三、科举制度的推广和普及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作用在于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成为一个人晋升社会阶级的重要途径。

科举制度从隋唐时期开始逐渐兴起,到宋元时期取代了贵族的嫡传制度,形成了一个更加公正、公平的选拔制度。

这种制度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推广,成为控制人民思想和掌控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四、天命思想在政治中的应用天命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特有内容,它认为所有王朝的兴衰都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历代政治家利用天命这一观念控制人民思想,为政治统治提供合法性。

同时,天命思想又被赋予了一种神秘的力量和意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极为独特和复杂的政治格局。

通过封建制度、官僚制度、科举制度以及天命思想等内容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的政治制度逐渐趋于合理、完备和稳定,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特点是历经多次变迁和演变,呈现出了一系
列独特的特点。

其中,重要的特点包括:
1. 传统封建制度的盛行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封建制为主的,其基础是社会等级制
度和宗法制度,王朝和封建贵族统治阶级占据着统治地位,封建制度
相对稳定。

2. 德治与法治并存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德治和法治并存,德治重视道德伦理和信仰,法治强调法律制度和法律权威,二者都对中国政治制度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3. 君主专制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呈现出君主专制的特点,君权至高无上,天下
万物皆为臣子,而百姓则被视为黎民百姓,君主也是维系国家政权的
最高掌权者。

4. 官僚主义
中国古代政治发展中,官僚主义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官僚分立,官吏地位高、权力大,这种政治制度也使得君权被官员所利用。

5. 家族政治
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家族政治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许多政治
家和统治者都是家族继承而来,对于政治的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制度的演变

中国制度的演变

中国制度的演变中国的制度演变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在这个时间段内,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许多的变革和发展。

以下是中国制度的演变的主要阶段和特点:古代时期:在古代时期,中国政治制度主要以封建制为主。

这个时期的最重要的政治组织是封建王朝,国家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

政治制度的核心是皇帝的统治权威,封建贵族阶级担任各地的地方官员。

这个封建制的政治制度在中国长期存在并发展,直到20世纪初才基本结束。

清朝时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朝时期,政治制度的核心是皇帝的统治权威,但它与前代的封建制度有所不同。

清朝采用了一种制约皇权的制度,即六部制度和科举制度。

六部制度是清朝设立的六个部门,分别管理军事、地方行政、司法等事务。

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使得人民有机会通过考试晋升官职。

清朝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改革举措,如康熙皇帝的科举改革和乾隆皇帝的六曹制度改革。

这些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清朝政权和提高政府效率。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民国时期,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治制度。

民国政府采用了一种议会制的政治制度,设立了国民大会和行政院等机构。

这个制度的核心是通过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官员,并且实行了民主法制。

然而,由于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复杂,民国政府的制度并未有效地实施,中国陷入了动荡和分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迎来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了一党制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成为国家的领导党。

相较于前几个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更加集中和统一。

中国共产党通过执政和领导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这个制度的核心是人民民主的集中制,既充分发扬了人民的主人翁精神,也保证了国家的核心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制度演变是一个在不断发展和变革的过程。

在未来,中国的政治制度将继续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实现更加民主和法治的政治体制。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1、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制,推行县制,建立百官服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2、战国末期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和以法治国的理论。

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君主专制,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国家政权的统治格局。

4、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

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

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

汉武帝的大一统(国家高度的统一)措施:政治方面改革官制,加强皇权;重视选拔人才;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解决王国问题强化完善封建法制。

军事方面出兵匈奴;进军南越。

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儒崇法。

经济方面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平抑物价。

西汉后期政治黑暗,地方势力迅速发展,出现外戚专政。

东汉建立后,进一步加强皇权。

但由于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后又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魏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大小国家都奉行专制主义原则。

这一时期三省六部制日渐形成。

5、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发展运作程式: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政令审批)→尚书省(行政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通过设三省,将宰相一分为三,实现了君权对相权的削弱;同时这种体制也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2)科举制的确立和发展(3)府兵制的改革完善等。

唐中叶以后,藩镇权限增大,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加之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加速了唐王朝的衰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至元)
秦西汉东汉
外朝制),事归台阁皇帝总揽
魏晋南北朝隋唐北宋元
(三省体制“二府三司”(一省二院)清






郡县制

地方
中央
特点
朝代
汉承秦制
传承开创
承前启后
进一步加强
有新发展
空前加强
发展顶峰
发展完善
中朝尚书台外朝郡国州郡县
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
州县二级
道州县三级
二府三司参事文臣路州县
一省二院行省制
皇帝、三公九卿
废省设三司
废中相分六立阁
康设南书房雍设军机处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题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题纲
地方行政沿袭与变化:(从汉至元)

汉初 汉中后期 隋 (郡县) (郡、国) (州郡县) (州县)
唐 北宋 元 (道·州县) (路·州县) (省、路、府、州、县)
(藩镇)
(巩固)
1、原因:汉初继承秦制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汉武帝幼年即位,丞相把握行政大权。

2、目的:加强皇权
3、特征:将执行权与决策权分离,用内朝官来压制外朝官,以侵夺相权
措施: ①频繁换丞相,史相权受到打击
②布衣丞相,从身份地位人士中破格选用人才
③建立“中朝”与“外朝”相对应(两者互相制衡,加强了专制主义皇权对国家各方面的控制)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西汉 中朝外朝制度
3、官僚机构
决策机构:尚书令,侍中,常侍(中朝也叫内朝)
执行机构: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外朝) 4、作用:削弱了相权,加强君权
(完善)
三省六部制(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隋唐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1、原因: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拥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后到中书省,门下省相权缺乏制约 ② 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
2、特点:皇帝集权,三省分工制衡,六部分工管理
(1)形成和演变: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在继承魏晋以来中央行政制度的基础上创立的,唐朝时继续沿用。

唐朝时三省有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六部有吏、户、礼、兵、刑、工。

其中尚书省掌管行政,中书省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门下省掌管国家政权的审批,六部直属于尚书省。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他们互相牵制和制约,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宋、元、明、清在沿袭隋唐官制格局的基础上稍有变化,但也只是局限于形式。

隋唐
(2)特点:三省六部制是在继承和发展前代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形成和完善的,体现了承上启下的特点;由于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各有职权却又相互牵制,这就使得相权进一步被削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大大加强了。

(3) 影响: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中央行政机构的建立,表明我国古代封建国家的官僚制度完全趋于成熟;该制度有效地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政权更趋巩固,并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安定繁荣,成为唐朝强盛的政治保障;三省六部制对后世影响巨大,唐以后的中央行政机构的格局一直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1)相同点
①都对古代社会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中央行政制度; ②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加强的表现。

(2)不同点
①时代不同:前者确立于秦,盛行于汉;后者确立与隋,盛行于唐。

②内部结构不同:前者是综合性的中央行政制度,其中行政、军事、监察等权力融为一体,皇帝的家政、国政混为一谈;后者则是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中央行政机构。

③丞相的组成和地位不同:前者中的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后者由于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使相权一分为三,从而加强了皇权。

(加强)(二府三司) 政事堂(行政机构)
枢 密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三司)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参 政 知 事
二府)
北宋
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的比较
行政:中书门下——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军政:枢密院——长官枢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
1、原因:失去五代十国时期的权臣干政,武将夺权的教训
2、总目的:①结束和有效防止地方割据和君弱丞强的局面重新出现 ②防止兵变的历史重演
③根本上说就是为了巩固统治,以求长治安。

3、特点:分化实权,机构重叠,加强皇权,集权中央
增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削弱相权,皇帝总揽大权 设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发展)(一省二院)
1、目的:提高行政效率,有效管理辽阔疆土
2、特点:加强皇权的新举措
3、主要机构:
中书省(代替三省)——最高行政机构,领六部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
宣政院——统领宗教和管辖西藏 设御史台(内台)——掌管监察
4、影响: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但在元朝中后期,出现相权威胁皇权政局动荡的局面。

中央 “二府”
元朝 二府三司
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至元)
(从郡国并行到中央集权)
1、原因:汉初统治者错误的认为秦亡是因为只行郡县制而不分封族亲王的结果,目的是巩固刘氏王朝
2、演变:①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②汉武帝“推恩令”后的郡国并行制
3、评价:①郡县制巩固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②封国制在建立之有利于中央对全国的控制,但很快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严重影响了中央集权
西汉
郡国并行
1、原因:将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2、建立与演变:①汉武帝建立:中央——州——王国——郡 ②东汉末年:中央——州——郡——县 ③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州(监察区)建立刺史制度加强对郡国高官的监察 ④东汉末年:东汉,刺史增添了军政大权;东汉末年州成为地方行政区“刺史”改称“州牧”成为州的最高长官,秦以来的郡县二级制转变成为州郡县三级制。

3、评价: 积极:对地方官吏勤政廉政建设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并为后代封建统治者所借鉴。

局限:在专制政体下,刺史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恶习,从而导致严重的监察腐败,随着其权力范围的扩大,到东汉后期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

(从州县两级制到道州县三级)
1、唐初:中央——州——县
2、唐太宗时期:中央——道(监察区)——州——县
3、盛唐时期:中央——节度使——道(监察区)——州——县
4、唐中后期:中央——节度使——州——县 中央——道——州——县
(文官制和州县两级制)
1、基本方针:最大限度集中军权,财权和政权与中央。

2、宋初:中央——节度使——州——县 杯酒释兵权:中央——节度使(没有控制权)——路(监察区)——州(设置通判,知州监督州府长官)——县
3、评价: 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局面。

消积:地方财力过分削弱,造成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刻意分化事权,行政效率低下;刻意分散兵权,军队战斗力大大下降;出现严重的“冗兵”“冗官”“冗费”的现象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刺史制度
唐 宋
(元朝行省制度)
1、原因:中国空前的大统一,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
2、目的: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专制统治,历代王朝在地方都作了重大调整、改革。

3、内容:①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全国设十行省
②中书省直辖“腹里”:晋、冀、京、鲁③宣政院辖区: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④省下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
4、特点:行省是最高地方行政政区,但受中央直接控制。

5、行省与中央的关系:
①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民政呈报中书省,军政呈报枢密院;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③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④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6、作用:
①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②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
⒈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①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直到明清被废除
②中央严格控制地方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⒉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
⒊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