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政治发展 (《政治学概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02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政治学在古代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一、政治学在古代的发展 P51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1.中国古代的政治学(单选题)
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是君主专制的政体形式,是奴隶主阶级、封建阶级掌握政治权力的时代。
关儒键词家
练一练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1.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有( ) A.以法治国 B.为国以礼 C.为政以德 D.以德行仁 E.无为而治
2.下列哪些人是属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的代表人物( ) A.莫尔 B.康帕内拉 C.圣西门 D.傅里叶 E.欧文
3.近代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有( ) A.孔斯坦 B.边沁 C.孔德 D.斯宾塞 E.欧文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概念: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 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P45 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学的基本的研究对象。
此后,西方社会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沿着两条线索发展的:
①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②是近代无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二、近代以来西方的政治学(单选题)
15C
16C
17C
18C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19C
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
繁荣阶段
发展和变革阶段
• 马基雅维里 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 政治思想家;
开端: 古希腊
中世纪

2024版年度《政治学概论》教学课件总

2024版年度《政治学概论》教学课件总

《政治学概论》教学课件总•引言•政治学基本概念与理论•国家与政府制度•民主与民主化进程•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公民社会与公共事务管理•政治发展与政治改革•总结与展望目录contents01引言课程背景与目的课程目的介绍政治学的学科背景、发展历程和研究领域。

课程背景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掌握政治学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提高政治素养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涵盖政治学的各个领域,如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国际政治等。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政治学概论》及相关政治学教材。

参考资料包括政治学经典著作、学术论文、政策文件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知识来源。

02政治学基本概念与理论政治学定义及研究对象政治学定义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探讨的核心问题是政治权力及其分配、政治决策及其过程、政治文化及其传承等。

研究对象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家、政府、政党、政治团体、政治行为等。

其中,国家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因为国家是政治权力的主要载体和分配者。

政治权力与政治体系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指的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而拥有的对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

政治权力的分配和运用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政治体系政治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组织、政治制度和政治过程的总和。

它包括政府机构、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决策机制等。

政治体系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心理倾向、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等方面。

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学习、模仿和实践等方式,接受并内化社会政治文化,形成自己的政治态度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对于个体参与政治生活和维护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学概论》-Chpt8-k

《政治学概论》-Chpt8-k

多选
199.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第二发展阶段的代表作品是( )
A.《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B.《政治发展面面观》
C.《比较政治学:发展研究途径》 D.《传统社会的消失》
E.《发展中地区的政治》
206.政治发展的一般形式与途径是( )
A.政治运动 B.国内战争 C.政治革命 D.国际战争 E.政治改革
3.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简答)
①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从战略上谋划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②要不断学习和借鉴人类积累下来的一切有益政治文明成果。 ③要坚持四个自信,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 ④要坚持推进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立场。
作业布置---单选
19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政治学者研究政治发展问题的主要 研究方法是( )
四、政治体制改革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P215
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 ①坚持和强化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强化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 方的能力。 ②坚持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服务人民,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③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⑤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第八章 政治发展
第一节 政治发展的含义与内容 第二节 政治发展的动力与途径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一节 政治发展的含义与内容
一、政治发展的含义
现代化、进步、制度化、改革完善
二、政治发展的内容
政治生活、政治结构、政治功能、政府 管理、公民参与
一、政治发展的含义 P198
1.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发展阶段: (单选、多选)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P213

政治学概论课堂演示ppt

政治学概论课堂演示ppt

新经济自由主义 迅速崛起,重申 要以经济自由为 主,但是承认经 济自由不是无限 度的自由,认为 政府在一定限度 内可以对经济进 行一些干预
亚当· 斯密
“看不见得手”作为市场经济的法则。是由亚当斯密在其著作 《国富论》中提出来的。他认为,作为经济活动最基本单位的 “人”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的经济活动是出于自利的目 的。在有秩序的自由市场中,个人谋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也会 同时增进社会的总体财富。也就是说,自由市场秩序能够把个 人私利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因此,亚当斯密认为,政府不应 该干预个人追求自我利益的过程,应当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与此同时,政府应尽的职责只能限定于:其一,保护社会,使 其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其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的每个 人,使其不受社会上其他人的侵害和压迫,即建立良好,稳定 的社会秩序,公正的司法和公平的交易规则;其三,建立并维 护某些公共事业及其某些公共设施。亚当斯密的观点可以说是 西方经济学家对市场和政府关系的最经典的判断。
中国计划经济
20世纪50年代建立起的计划经济体制在 一定时期内对维护国家政权、恢复和发展国 民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随着经济和 社会的发展,它也日益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 并最终消亡。
中国市场经济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改革开放,于1984 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 品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 EG.《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3
市场
含义
市场缺失
以中国为例谈市场作用
市场含义
市场是由一切具有特定需求和欲望,并且愿意和能够 通过交换的方式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顾客构成。市场 体系是由各类专业市场,如商品服务市场、金融市场、 劳务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文化 市场、旅游市场、服务市场等组成的完整体系。同时, 在市场体系中的各专业市场均有其特殊功能,它们互 相依存、相互制约,共同作用于社会经济。

政治学概论(适用2024版)完整版讲义

政治学概论(适用2024版)完整版讲义

思考题四
如何评估跨国公司在全球治理 中的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参考文献推荐阅读
01
《政治学导论》(杨光 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02
《比较政治学:理论与 方法》(张小劲、景跃 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03
《国际政治学概论》 (陈岳著,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
04
《全球化与政治发展》 (俞可平著,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
THANK YOU
国家机构设置
包括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 机关、司法机关等,各机构间存
在相互制约与平衡的关系。
职权划分
不同国家机构具有不同的职权范围, 如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确 保权力不被滥用。
中央与地方关系
中央与地方各级机构在职权上既有 分工,也有合作,共同维护国家统 一和稳定。
立法机关组成与运作规则
立法机关组成
依法行政
行政机关必须遵守法律规定,不得滥用职权或侵 犯公民权利。
司法机关审判制度及程序
司法机关组成
01
包括法院、检察院等,负责审判案件和监督法律实施。
审判制度
02
实行独立审判、公开审判、合议制等原则,确保审判的公正性
和权威性。
审判程序
03
包括起诉、受理、审理、判决等环节,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和合法权益。
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角色
国际组织类型
包括全球性国际组织和 区域性国际组织两大类。
国际组织职能
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 发挥着协调者、监督者 和推动者等多重角色。
国际组织作用
国际组织通过制定国际 规则、推动国际合作、 监督国际行为等方式, 促进全球治理的有效实 施。
当前全球性挑战及应对策略

《政治学概论》教学课件(总)

《政治学概论》教学课件(总)
《天演论》等西方政治学著作对近 代中国政治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1898年12月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开设“政治 科”
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邓初民的《新政治学大纲》是一 部较早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比较系 统地阐述政治学性质、概念和研究方法 的政治学著作
出现了儒家政治学说、西方近代资产 阶级政治学说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相 激相争的格局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 性文献,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具有纲 领意义的重要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政治学思想开始形成
《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完成了以 剩余价值学说为核心内容的政治经济学 的伟大革命,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 运动规律和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历 史趋势,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奠定了完 备的科学理论基础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政治 学发生了“行为主义革命”与“后行 为主义革命”
否认阶级和阶级斗争,排除了国家这一最 重要的政治学研究对象,对所处的现实政治制 度基本上采取维护态度,过分依赖技术方法和 手段的经验研究,缺乏对政治现象的本质揭示
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通过洋 务运动和维新运动传入中国
导论
第一节 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的丰富发展 第四节 学习《政治学概论》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节 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政治的涵义——斗争政治观
政治的涵义——管理政治观
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 代表的古希腊政治学说,开创 了西方政治学研究之先河

孙关宏 政治学概论 第八章 政治发展

孙关宏 政治学概论 第八章 政治发展

第八章政治发展名词解释:政治发展:广义上,政治发展是政治体系向更高级形态的变迁过程;狭义上,政治发展是指政治体系内部结构、体制、功能和运作的科学化、合理化。

政治改革: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革,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过程。

政治革命: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政治民主:是一种社会政治形式,以特定政治统治关系的确立为前提。

以公民权利的自由和平等为核心原则,以多数决定为基本的规则,通过间接民主或直接民主的形式实现其价值与内容。

简答:一、什么是政治发展?广义上,政治发展是政治体系向更高级形态的变迁过程,如从封建国家到绝对民主国家,从分散、多元的政治形态到同一民族国家的形成,从资本主义民主向社会主义民主的演进等等;狭义上,政治发展是指政治体系内部结构、体制、功能和运作的科学化、合理化,如从习俗、惯例、传统治理向法律、制度治理的转变,从政治、行政合一的体制向官僚行政体制的变迁,从全能、集权政府向有限、分权政府的转化等。

二、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有哪些模式?第一种是渐进—妥协的发展道路,以英国为典型。

第二种是激进—革命的发展道路,以法国为典型;第三种是保守—改良的发展道路,以德国为典型。

三、简要叙述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共同特征?与早期现代化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在政治发展的进程中具有较大的特殊性,总体特征表现为后发性。

首先,发展中国家由于启动政治发展的时期较晚,面临着时间与问题的巨大压力。

其次,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是一种被动型政治发展,即由于在现代化的历史上属于晚来者而不得不具有某些特殊的发展逻辑。

此外,发展中国家在政治发展过程中,它们的历史、文化传统因素等也对政治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政治民主的内涵是什么?民主政治,是凭借公共权力,和平的管理冲突,建立秩序,并实现平等、自由、人民主权等价值理念的方式和过程。

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状元笔记,孙关宏政治学知识点识记

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状元笔记,孙关宏政治学知识点识记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主编第八章政治发展第三节政治发展的方式一、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政治发展的方式是政治发展中政治体系选择何种方式、途径、策略来推动政治发展,实现某个特定的政治发展目标。

政治发展的方式通常决定了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速度、方向、目标及其后果。

通常政治发展的主要方式有两种: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一)政治革命1、政治革命的涵义: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变革。

在这一过程中,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结构、政治统治权力、政治活动以及主要的政治价值和观念都发生迅速的、根本性的变化,旧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被打破,代之以新的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从而推动人类整个政治文明的进步。

2、政治革命的特征:首先,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的阶级推翻落后的、反动的阶级的统治的运动。

从根本上说,政治革命是离不开社会革命的。

社会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变革,这是历史的必然过程。

但这个过程不会自然发生,而需要通过革命。

只有经过革命,改变旧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生产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表现为代表新的生产力的被压迫阶级与旧的生产关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而这种阶级矛盾和斗争,就往往成为革命的直接原因。

代表新的生产力方向的被压迫阶级,为了打破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必须变成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职能采取推翻统治阶级的整治行动,也就是政治革命。

其次,政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通过政权来推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的标志。

阶级斗争的性质和目的,决定了任何试图成为统治力量并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在采取推翻旧的统治阶级的革命行动时,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夺取政权。

《政治学概论》第八章_国家政权与民族问题

《政治学概论》第八章_国家政权与民族问题

第八章国家政权与民族问题第一节民族问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民族问题以及它的根源1.所谓民族问题,指的是在民族关系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解决民族问题,核心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问题。

2.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是:(1)民族差异的存在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前提。

(2)剥削制度是产生民族压迫的根源。

(3)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时期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

(4)所谓民族就是由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体制联结起来的人们的稳定的社会共同体。

二、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1.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有着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民族是不同的阶级组成。

(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民族)(2)民族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压迫,它是压迫民族的统治阶级对被压迫民族的压迫。

民族压迫根源在于剥削制度,只有消灭了剥削制度,才能根除民族压迫。

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之间的区别变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民族与阶级的含义不同。

(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范围不同。

(3)在一定时期内,当一个民族为了民族独立和和平,反抗外来侵略时,这时的主要矛盾就会由阶级矛盾转化为民族矛盾,从而使阶级矛盾从属于民族矛盾。

(4)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消失也不同。

三、民族问题与革命和政权问题的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从民族问题对革命和政权问题的依赖性来看,解决民族问题不能离开当时的政治总问题。

2.从民族问题对革命和政权的影响来看,一个社会,民族问题解决得好坏,是直接影响到革命是否成功,政权能否稳定的大问题。

3.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各民族的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

四、民族问题在当代国际政治中的地位民族问题特别是地区民族冲突问题在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国际政治社会有着重要影响。

具体表现在:1.民族冲突导致地区政治局势不稳,引起社会动荡,严重影响该地区有关各民族人民的社会生活。

第八章:《政治学概论》之政治发展

第八章:《政治学概论》之政治发展

第八章 第一节

衡量政治发展的主要指标有三:(1)政治结构。政 治发展以政治结构的分化和专门化为形式,体现效率、科 学和合理的标准;(2)政府能力。政治发展以政府能力 的提高和权力的有效运用为特征,体现权威、法治、有限 政府的原则;(3)政治文化。政治发展以政治文化的世 俗化、理性化为特征,体现民主参与、权利意识、平等自 由等精神。
第八章 第二节
首先,政治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 性手段,是实现社会形态转变的根本方式。人类社会正是 通过这种手段和方式一步一步地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 展的。今天人类社会之所以发展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与 政治革命分不开的。其次,政治革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强 大发动机和加速器。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革命成为社 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马恩选集》第1 卷,第512页) • B. 政治革命能够大大地解放生产力。政治革命能够彻 底改变旧的生产关系,使社会步人新的形态,从而使生产 力获得解放。政治革命能够教育和锻炼广大群众。列宁指 出:“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列 宁选集》第1卷,第616页) • C.政治革命能够更新政治体系。
第八章 政治发展
• 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八章 政治发展 第一节 政治发展概述
• 一、政治发展涵义
• 1、政治发展的定义
“政治发展”一词广泛使用及研究兴起始于20世纪50 年代,其主要推动力有二:一是二战后区域研究的快速发 展;二是5、60年代比较政治学研究中的“行为主义革 命”。 • 政治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政治发展,指政 治体系向更高级形态的变迁过程。狭义政治发展则指政治 体系内部结构、体制、功能和运作的科学化、合理化,如 从习俗、惯例、传统治理向法律、制度治理的转变;从政 治、行政合一的体制向官僚行政体制的变迁,从全能、集 权政府向有限、分权政府的转化等。 • 政治发展是指国家政治体系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互 作用中进行的,以完善和巩固国家政权为核心,以推动经 济社会发展为使命的政治建设。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

第一章绪论政治学是一门研究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名词解释1. 城邦:古希腊的城邦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式,是自由公民基于“契约”,在正义的原则下联合组织成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

(后世把卫城、市区、乡郊统称为波里,综合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而赋予邦或国之意)2. 共和国:源于古罗马共和国,意味着“人民的事业”,是一个有机共同体,共和国之所以是共和国,在于其统治的正义性。

3. 政治哲学:研究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和政治理论的概念体系的学科。

20世纪政治科学兴起后,学者就把传统上用思辨方法,从纯理论角度探讨政治的本质、目的和发展规律,具有浓厚道德色彩与价值色彩的政治研究称为政治哲学。

其内容:一是对政治的一般理论的研究,探讨政治的起源、本质、规律、规范、目的和手段;二是对政治理论、学说、思想、观念本身的研究,具有“元理论”或“超理论”的特征,主要分析词汇和概念的含义、论证的逻辑、命题的根据等。

4. 政治科学:政治科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广义政治科学即政治学,它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研究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行为、政治活动、政治关系及其一般发展规律。

狭义政治科学是指对具体政治现象进行实证研究、计量分析的政治学,与政治哲学分属不同的研究层次。

狭义政治科学在政治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行为科学、数理分析等;力求客观地描述政治现象的本来面目及细节,对个体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的具体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绝不使用无法用科学方法、技术手段加以验证的概念,使政治学研究精确化。

其研究分析的方法有:权力结构分析、个体心理分析、群体行为分析、系统功能分析、角色分析、博弈分析、传播分析等。

5. 行为主义革命:概括的来讲,行为主义革命即指既反对传统政治哲学研究中抽象思辨和演绎的方法,也反对旧制度主义的静态描述和简单写实,认为应该将政治科学研究的对象锁定到实际存在的、可观察到的政治行为上。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

名词解释政治:指一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所进行的夺取国家政权,组织国家政权巩固国家政权,并运用国家政权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全部活动政治体制:是在一定政治模式所要求的框架内形成的连接与协调政治意识、政治组织和政治设施等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机制以及它们在政治生活中的具体运行方式、管理方法的总和政治监督:是指政治管理者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使公共机关在所掌握职权的正当范围内活动,而对其进行的监视、检查、控制、纠编等活动的总和,政治互督是政治管理的监控系统。

国家利益综合国力政治体系政治人政治制度政治学: 政治学作为研究政治的科学,是研究政治的本质及政治发展变化规律的学问政治主体 :指能够独立参与政治事务,享有政治权利,承担政治义务的政治实体国家: 国家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由经济上占统治在位的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权力机构国家职能: 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和基本的方面,是国家为实现其基本目的而担当的特有任务单一制:是指在一个国家内有一个统一的立法机关和政府,有单一的宪法,国家内部划分成若干行政区域归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最高行政机关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国家机构 : 国家机构实行阶级统治和管理的组织保证,是实行政治统治的核心政党: 政党是在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时,由特定阶级、阶层或集团中在政治上最积极的一部分人按照一定原则结合而成,以实现其根本利益,主要以取得政权和巩固政权为目的的一种政党组织两党制 :是指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由两个势均力致的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政治社团: 政治社团是社会团体中以政治功能为主的特殊社会群体,通过有组织的政治活动,来影响参与政府的决策以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组织政治关系:就是指从事一定政治活动的人们之间的本质内在的联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基于一定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基础上的诸种社会关系的综合的反映和表现敌我关系和人民内部关系:所谓敌我关系,是两个不同阶级,两大敌对势力基于经济利益的矛盾和冲突而形成的根本对立关系,它以保存自己,消灭对方为特征;所谓人民内部关系,则是根本利益一致的阶级、社会集团和个人的团结合作关系国际政治关系:它包括国家之间的双边、多边关系,国际范围内全球性和区或性问题所引起的国家之间、国际组织关系政治领导:政治领导指的是一定的政治组织、集团或个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对其他组织、集团或个人进行的政治引导,组织和指挥。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重点第二章国家与阶级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第六章国家形式第七章国家机构第八章国家政权与民族问题第九章政党和政党制度第十章政治文化第十一章政治发展第十二章国际政治第一章绪论关于政治学的解释有以下几种?1 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代表人物有:我国古代的孔子、西方古代思想家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2 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代表人物有:凯尔逊;3 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代表人物有: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君主论》;4 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代表人物有:孙中山;5 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代表人物有:戴维*伊斯顿《政治体系》政治的含义有?◆ 1 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 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3 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4 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政权问题。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有?1 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2 中国政治;3 比较政治;4 公共政策;5 行政管理;6 国际政治。

中国古代政治学1 儒学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它的政治原则为:“礼治”“德治”和“王道”;2 法家的代表作《韩非子》,主张“法治”和“霸道”;3 道家的代表作《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1 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提出了“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被公认为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他本人也由此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政治学概论(全套课件109P)

政治学概论(全套课件109P)

因此,政治问题的实质是经济问题, 是经济利益争夺斗争的产物,政治斗争也 就是经济争夺。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2、什么是政治
研究国家的知识,即如何组织和安排公 正合理的人类社会生活。它涉及:公共利益、 公共权力、利益分配方式和制度、公共管理 和政策等方面。 即利用国家公共权力,整合公共资源, 通过公共管理,实现公共利益的活动。 其中,公共权力的来源、分配、获得和 使用是核心问题。
(2)西方的政治学发展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古典政治学时代:城邦 理论、世界理论;政治与伦理相结合。 中世纪的神学政治学时代:政治世界的神学 解释;神权与世俗权力的冲突。 现代的理性主义政治学时代:国家、政府学 说及公共权力理论。 当代的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政府和公共权 力的作用问题;方法论的多元主义,实证主 义研究盛行。
公共权力 无政治社会 自然形成的共 同体的权力, 以自愿服从或 认同为基础
公共事务 众人之事,众 人治理
公共利益 公正、公平、 合理在民众中 分配 掌握公共权力 的阶级占绝对 优势或独占公 共利益。
政治社会
以国家机器为 由一个人或少 后盾,以经济 数人垄断;社 占统治地位的 会主义阶段由 阶级垄断。 绝大多数人民 “肉食者谋之” 共同治理
实际上,集权与分权(decentralization)是一组概念, 自由民主(liberal democracy)和极权主义、权威主义是 一组概念,分别描述三种状态的政治组织和生活方 式。
3.国家、民族国家
作为country的国家是一个地域概念,指的是 某一地域之内的人文的和自然的统称单位。 作为state的国家是一个政治概念,指的是在 固定疆域之内建立主权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实 施权威的政治社会。 作为nation-state的国家是一个国际政治的 概念,指的是以民族为基础所形成的政治共 同体。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

CREATE TOGETHER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DOCS
政治权力的运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 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因素都会影响政治权力的运行
• 政治权力运行的研究需要关注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政治权力监督及其制衡
政治权力监督是确保政治权力合法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 政治权力监督包括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等
• 政治权力监督的目的是防止政治权力的滥用和腐败
和结果
用和相互关系
04
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
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流派
政治思想是政治主体关于政治现象的观念和理论
• 政治思想包括民主思想、保守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等
• 政治思想的发展受到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政治思想的主要流派多样
• 民主思想:主张人民主权、选举制度、多数决等
• 保守思想:主张传统价值观、社会秩序、权威统治等
制和选举制度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
实行一党制、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和选举制度
•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行
• 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实际权力有
•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领导多
使行政权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 国会分为参议院和众议院,行使
• 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
立法权
• 司法独立,实行法官终身制
• 规范研究方法:通过逻辑推理、价值判断等手段分析政治现象
• 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地区和政治体系的政治现象,揭示政治发展的
规律
02
政治制度及其比较研究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

(1)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的阶级推翻落后、反动阶级的统治的运动;(2)政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通过夺取政权来推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3)政治革命是以政治体系全面的、根本的变革为内容,与旧有的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结构和政治观念进行决裂,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体系和政治体制;(4)政治革命往往以暴力为表现形式,通过革命的暴力推翻反动的阶级统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的内容(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的含义?答; 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运用政治权利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活动。

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是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在本质上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 2是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利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并因此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别了政治现象非政治想象. 3是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提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础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意义的深刻性.政治权利具有那些特性?答:1权威性.政治权利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利带有一定的权威性.由于政治权利是一种公共权利,反映的是公共意志,受到民意法律组织暴力的支持.所以,其权利行为具有权威性。

2支配性。

政治权利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利,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

3强制性。

政治权利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

4扩张性。

政治权利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

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第一章绪论政治学是一门研究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名词解释1. 城邦:古希腊的城邦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式,是自由公民基于“契约”,在正义的原则下联合组织成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

(后世把卫城、市区、乡郊统称为波里,综合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而赋予邦或国之意)2. 共和国:源于古罗马共和国,意味着“人民的事业”,是一个有机共同体,共和国之所以是共和国,在于其统治的正义性。

3. 政治哲学:研究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和政治理论的概念体系的学科。

20世纪政治科学兴起后,学者就把传统上用思辨方法,从纯理论角度探讨政治的本质、目的和发展规律,具有浓厚道德色彩与价值色彩的政治研究称为政治哲学。

其内容:一是对政治的一般理论的研究,探讨政治的起源、本质、规律、规范、目的和手段;二是对政治理论、学说、思想、观念本身的研究,具有“元理论”或“超理论”的特征,主要分析词汇和概念的含义、论证的逻辑、命题的根据等。

4. 政治科学:政治科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广义政治科学即政治学,它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研究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行为、政治活动、政治关系及其一般发展规律。

狭义政治科学是指对具体政治现象进行实证研究、计量分析的政治学,与政治哲学分属不同的研究层次。

狭义政治科学在政治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行为科学、数理分析等;力求客观地描述政治现象的本来面目及细节,对个体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的具体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绝不使用无法用科学方法、技术手段加以验证的概念,使政治学研究精确化。

其研究分析的方法有:权力结构分析、个体心理分析、群体行为分析、系统功能分析、角色分析、博弈分析、传播分析等。

5. 行为主义革命:概括的来讲,行为主义革命即指既反对传统政治哲学研究中抽象思辨和演绎的方法,也反对旧制度主义的静态描述和简单写实,认为应该将政治科学研究的对象锁定到实际存在的、可观察到的政治行为上。

政治学概论课件

政治学概论课件
3.政治权力的种类 3)操纵性权力:权力主体全部或部分地改变 权力客体的价值观以使对方按自己的方式 去作为,主要方式有:洗脑、宣传和政治 社会化。 4)人格性权力:具有人格魅力的政治家(克 里斯马型人物)运用人格的力量去控制他 人,如拿破仑、毛泽东、邓小平等。
第二章:政治权力 一、政治权力的涵义和相关概念
3.政治权力的种类 1)强制性权力 A.强制力的行使以威胁为手段 B.可信性对保持政治权力的威力至关重要 C.威胁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不是目的,不可经常 使用,必须审慎、适度 2)功利性权力:权力主体以承诺给权力客体某种好 处来换取权力客体服从权力主体的意志。(政治 的本质就是给与与索取的关系)
第二章:政治权力 一、政治权力的涵义和相关概念
第一章 绪论 三.政治与行政的区分及其意义
2.政治与行政的区别:(联系现实举例说明) 1)权力行使方式不同。政治权力是以集体形成的意志确定 的,行政权力则是以个人的决断而采取行动的 2)行动目标不同。政治活动的目标是实现民主和自由,行 政行为的目标是追求效率和效益 3)权力机制安排不同。政治领域强调分权与制衡,行政领 域强调统一指挥与领导 4)行为主体和行为利益关系不同。政治行为的主体,本身 就是某种利益的代表着、表达者,行政行为主体本身并没 有自身的利益,而只是实现特定利益的工具。
第一章 绪论 三.政治与行政的区分及其意义
1.政治与行政的联系 1)政治是一种围绕国家政权而展开活动的社 会现象,运用国家权力是政治的核心。 2)行政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运用国家权力, 依法对社会事务实施的公共管理 3)从总体上看,行政是一种特定的政治行为。 行政作为一种国家行为,总是为统治阶级 的根本利益服务,也就是说行政为政治统 治服务,从属于政治
第三章:国家政权 一、国家的涵义和基本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
第一,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 第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制度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根本原则
第二,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这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政治发展有两条基本途径,即政治革命 和政治改革
第一,政治革命
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以夺 取国家政权为目标,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 政治统治,并以新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和 政治秩序取代旧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和政 治秩序的激烈的政治变革
政治发展的途径
第一,政治革命
政治革命是政治制度的质变,是原有政 治体系的全面变革
政治学概论
第八章 政治发展
第一节 政治发展的涵义与理论 第二节 政治发展的动力与途径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四节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发展的涵义与理论
一、政治发展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
政治发展的涵义
政治发展,是指国家政权体系在与经济 和社会发展相互作用中进行的,以完善和巩 固国家政权为核心,以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 为使命的政治建设
政治体制改革的涵义和性质
政治体制改革是政治制度完善和发 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 的必然要求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政治制 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就
1.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 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正式提上日程,并逐步 全面展开
第一,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 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二,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扩大公民 有序政治参与
第三,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第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第五,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 使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
在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辩证关系中, 政治发展是决定性的
在推进政治民主的进程中,政治发展 与政治稳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政治参与、 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
政治发展不仅要积极回应经济与社会 发展对民主建设提出的要求,而且要积 极回应经济与社会发展所激发出来的政 治参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Hale Waihona Puke 政治发展的动力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植根于经济与社会发 展之中,政治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一,人类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普遍追求推动政 治发展
第二,阶级关系与阶级结构的变化推动政治发展 第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直接推动政治发 展 第四,经济与社会全球性交往的发展影响和推动政 治发展
政治发展的途径
政治发展的途径
第二,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不同于政治革命的特征: (1)主体不同 (2)目标诉求不同 (3)实现方式不同
政治发展的途径
第二,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的动因也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随着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当政治上层 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时, 就会出现政治改革的要求
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原则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三是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 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四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 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 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 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党的十七大提出并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治发展道路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就
2.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 第一,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水平大大提高 第二,人民的各项基本民主权利进一步得 到保障 第三,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健全 第四,行政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成效明显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就
2.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 第五,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丰硕 第六,党政关系日趋科学规范 第七,人权得到更加全面、真实和充分 的尊重和保障
当阶级和阶层之间出现利益格局和力量对比 的变化或新阶层、新力量时,就会出现政治改革 的要求
政治发展的途径
第二,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政治上层建筑总体上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只是在某些方面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这是政 治改革的前提条件
(2)有利于改革的政治文化因素的形成 (3)有一个兼备改革意识和能力、把握改革 方向和进程的政治领导阶层 (4)有相对稳定并有利于改革的政治环境
政治革命只有在既有的政治体系无法适 应现实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并成为阻碍力 量,而且能够改变这种状况的进步政治力 量已经形成的条件下才会发生
政治发展的途径
第一,政治革命 (1)政治革命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统治 阶级的政治活动 (2)政治革命的首要目标是国家政权 (3)政治革命是政治体系的全面、深刻 的根本性变革 (4)政治革命往往不得不采取暴力手段, 但也有采取和平形式的可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践的具体成果,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是高举 人民民主旗帜,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党的领 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 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 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涵义和性质 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就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原则 四、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的涵义和性质
政治体制改革是为了健全和完善国 家政治制度而对其运行的组织体系、功 能结构、工作机制和程序安排进行调整 和变革
政治体制改革不是要根本改变政治制 度,而是要通过优化政治制度的运行机 制和实际功能,健全和完善国家政治制 度,从而增强国家政治制度组织国家、 治理社会、推动发展的能力
政治发展的途径
第二,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的基本内容: (1)新增的内容 (2)调整的内容 (3)革除的内容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
政治发展的基本任务就是创立和完 善政治体系,使政治成为推动现实经济 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
创造制度的巩固和政治的稳定是政治 发展的基本目标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
所谓政治稳定,就是政治体系在持 续回应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将国家与 社会保持在秩序的范围内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 道路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 道路的基本内涵
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 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 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而奋斗的重大成 果,也是这一伟大事业在新的时代条件 下的继承和发展
政治发展的途径
第二,政治改革
所谓政治改革,是这样一个过程,即统 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依据社会发展要 求、变化了的社会矛盾和各阶级阶层的利 益关系状况,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 局部调整和改变政治关系、国家权力格局 和社会利益关系,改进政治体制、健全政 治功能、完善政治制度,以巩固和加强其 政治统治
第一,政治发展是普遍的 第二,政治发展是联系的 第三,政治发展是多样的 第四,政治发展是积极的
政治发展的涵义
“政治发展”作为一个专门概念是西方 学者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
在西方政治学中,“政治发展”概念主要 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来,所谓“传统国家” 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以实现政治民主化 和现代化为取向的政治建设以及由此形成的 政治变迁
政治发展的途径
第一,政治革命
政治革命的根本作用:
通过破旧立新的政治制度变革,解放生产 力,确立和巩固新的生产关系;通过国家政 权建设,创立和巩固新的政治制度以及与之 相关的一系列政治组织方式、国家和社会管 理体制等,同时在政治思想、政治价值观念、 意识形态方面进行全面更新,为新的政治体 系奠定坚实基础,为政治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
大力发展人民民主,保证和实现人民当 家作主的权利
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原则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
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充分调动人民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发展拥有不竭动力;同时,通过 健全和完善党和国家制度,增强党和国家 的活力,为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这样的“政治发展”观念,带有片面性, 有比较明显的政治导向性和意识形态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坚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 规律把握政治发展,把政治发展看作是由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的普遍要求
第一,经济社会发展决定政治发展 第二,政治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三,政治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党的十二大将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区别开来, 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就
1.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 目标
第一,政治有序 第二,政治有效 第三,持续发展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存在着辨证 关系
政治发展构成政治稳定的基础,政治 稳定只有在政治发展中才能真正达到并获 得保障
政治稳定构成一定条件下政治发展的 前提,常态下的政治发展必须以政治稳定 为前提,并努力使政治发展时刻保持在政 治稳定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