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七年级《图案之美》教案
《第7课 图案之美》教学设计5-七年级美术上册苏少版

《图案之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装饰图案的历史和分类,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技能目标:运用图案设计的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创意设计装饰图案。
情感目标:体验装饰图案独特的艺术美感,感受其人文精神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难点重点:装饰图案的分类及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难点:如何有效的运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准备:笔、纸张、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通过图片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图案之美》2.从身边的事物入手,说一说在你的身边有哪些你认为很漂亮的装饰图案。
生:有衣服上的字母图案,教师黑板报,还有的展示作业本上的几何图案......3.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目标,提高注意力。
二.探究阶段1.通过图片欣赏,师生一起讨论总结图案题材有哪些?风格有哪些?形式美法则有哪些?题材:植物,动物、人类、风景、几何形等风格:传统图案、民间图案、现代图案形式美法则:对称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三.教师作品欣赏并进行分析。
四.教师示范并讲解。
五.学生作业练习并提出要求绘画步骤。
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一些图案制作方法、技巧)。
第一步:先确定自己想画哪种造型的图案。
第二步:构思造型有哪些特征。
第三步:开始作画(构图要饱满,形象生动,材料不限)第四步:上色(涂色要均匀)。
第五步:用黑色勾线笔勾边(线条要流畅)。
最后保持画面整洁。
六.作业展评互相欣赏讨论评价,体验成功感。
(自评——互评——师评)七.拓展阶段图案在不同领域中应用,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大到我们生存的空间,图案已经无处不在,图案用它独特的美装点着我们的生活,有了图案的陪伴,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丰富课后,请同学们调查、收集生活中有意义的图案,希望同学们用装饰艺术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以致用,动手实践,美化自己的生活。
《图案之美》教案

《图案之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图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对图案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图案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美感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图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图案的构成要素和设计原则3. 图案的绘制方法和技巧4. 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实例分析5. 图案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图案的基本概念、分类、构成要素、设计原则和绘制方法。
2.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图案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图案之美》2. 投影仪或多媒体设备3. 图案作品示例4. 绘图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水粉、毛笔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案实例,引起学生对图案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 教学新课:介绍图案的基本概念、分类、构成要素、设计原则和绘制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经典和现代的图案作品,让学生了解图案的美学价值和实际应用。
4. 课堂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图案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图案知识,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图案的基本概念、分类、构成要素、设计原则和绘制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图案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的提升情况。
3. 学生作品的创意性、美观性和技巧性。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图案的基本概念、分类、构成要素、设计原则和绘制方法。
2. 示范法:展示经典和现代的图案作品,分析其美学价值和实际应用。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图案创作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4. 互动法:让学生展示作品,进行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八、教学步骤1. 讲解图案的基本概念、分类、构成要素、设计原则和绘制方法。
美术教案《图案之美》

美术教案《图案之美》第一章:认识图案教学目标:1. 了解图案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图案的基本元素和构成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图案的定义:图案是指按照一定规律和规则,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组合而成的视觉艺术形式。
2. 图案的分类:抽象图案、具象图案、几何图案、自然图案等。
3. 图案的基本元素:点、线、面、色彩、空间等。
4. 图案的构成原理:重复、对称、对比、平衡、节奏等。
教学活动:1. 导入:展示不同类型的图案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讲解:讲解图案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图案的基本元素和构成原理。
3. 练习:学生分组合作,创作一个简单的图案作品,展示并互相评价。
第二章:图案的设计方法教学目标:1. 学习图案的设计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1. 图案的设计方法:重复、对称、对比、平衡、节奏等。
2. 创新意识的培养:观察、想象、尝试、改进等。
3. 设计能力的培养:分析、规划、创作、评估等。
教学活动:1. 导入:展示优秀图案设计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设计方法。
2. 讲解:讲解图案的设计方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 练习:学生分组合作,创作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图案设计作品,展示并互相评价。
第三章:传统图案与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图案的定义和文化价值。
2. 掌握传统图案的分类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传统图案的定义:传统图案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图案形式。
2. 传统图案的分类:中国纹饰、印度纹饰、非洲纹饰、欧洲纹饰等。
3. 传统图案的特点:寓意、对称、重复、线条流畅等。
教学活动:1. 导入:展示不同文化的传统图案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文化背景。
2. 讲解:讲解传统图案的定义和文化价值,介绍传统图案的分类和特点。
3. 练习:学生选择一个传统图案进行临摹或创作,展示并互相评价。
第四章:图案的应用教学目标:1. 学习图案在实际中的应用。
《图案之美》教案

《图案之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图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图案在生活和艺术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图案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图案的基本元素和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美感的图案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图案的定义与分类2. 图案的基本元素与表现手法3. 图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4. 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5. 图案创作实践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案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图案的基本元素和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美感的图案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教案、课件、图案作品、画纸、画笔、颜料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案实例,引发学生对图案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新课《图案之美》。
2. 教学基本概念:介绍图案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点,让学生了解图案的基本概念。
3. 欣赏与分析:展示一些经典和优秀的图案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图案的美感、设计方法和应用场景。
4. 教学基本元素与表现手法:讲解图案的基本元素(如点、线、面、色彩等)和表现手法(如重复、对称、对比等),让学生掌握图案的设计基础。
5. 实践与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图案创作实践,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6. 总结与展示: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分享创作经验和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讨论等,以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创作实践:评估学生在图案创作实践中的表现,包括创意、技巧、设计感和审美能力。
3. 作品评价: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以及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反馈。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图案设计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示范,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图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巧。
《图案之美》教案 (1)

《图案之美》【教学目标】1.学生观察后能说出花的形状与颜色,通过分析、比较,学生能总结花卉图案的特点,熟悉图案色彩运用,并能识别单独式、连续式、对称式和均衡式图案。
2.在设计绘制的过程中,学生能独立完成一个生活物品上花卉图案的装饰。
3.通过本课各环节学习,学生能表现出对花卉图案的兴趣,体现出独立自主的精神与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能熟悉花卉图案的特点、分类、色彩运用和构成方式。
【教学难点】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花卉图案知识装点一个生活物品。
【学生准备】色彩工具。
【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问题导入。
1、观察、感受。
2、设问:找一找,你觉得这个陶罐哪个部分不美观?3、简单设计:你能把它变得更美吗?4、部分展示。
(二)、走进自然。
l、学生观察、感受自然中的花卉。
2、设问:你喜欢哪些花,说说它的形状和颜色?(三)、走入图案。
1、观察2、讨论:图案中的花是怎么形成的?设计方法?3、设问:花卉图案的特点?(四)、深入图案。
1、图案的色彩。
(1)、欣赏、发现。
(2)、设问:运用相邻色和对比色的知识,说出图片中的图案用的是哪一类色彩?2、图案的分类。
(1)、欣赏、比较。
(2)、设问1:说说哪些图案是单独式,哪些是连续式?(3)、设问2:说出连续式图案的连续方式?3、图案的构成方式。
(1)、欣赏、比较。
(2)、设问:说说哪些图案是对称式,哪些是均衡式?(五)、图案创作。
1、创作构想。
设问:熟悉了花卉图案的知识,你想把花的家安在哪里呢?2、学生创作。
要求:1、独立设计2、内容丰富3、色彩美观4、设计新颖(六)、展示欣赏,评价作业。
1、部分作品展示,全班欣赏。
2、学生互评。
3、教师点评。
(七)、拓展延伸。
1、教师简要小结。
2、拓展延伸: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花卉图案装点了一个物品,在我们的生活中,花卉图案的运用是很广泛的。
3、下堂课工具准备:任意形状的盒子一个、剪刀、双面胶。
《图案之美》教案

《图案之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图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图案在生活和艺术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对图案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图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图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图案的审美特征3. 图案的设计方法和技巧4. 生活中的图案实例分析5. 图案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案的基本概念、分类、审美特征、设计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图案的设计方法和技巧,生活中的图案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图案的基本概念、分类、审美特征、设计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图案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案的美。
3.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图案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图案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图案之美》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料。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3. 教学素材:生活中的图案实例图片、优秀图案设计作品等。
4. 评价工具:学生作品评价表、学生表现评价表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案实例,引发学生对图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讲解:讲解图案的基本概念、分类、审美特征、设计方法和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图案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案的美。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图案创作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创造图案。
七、课后作业:1. 收集生活中的图案实例,分析其设计方法和审美特点。
2. 创作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图案作品,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水平。
八、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在图案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美术教案《图案之美》

美术教案《图案之美》第一章:了解图案的概念与分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图案的定义和分类。
2. 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图案的美感。
教学内容:1. 介绍图案的定义:图案是指用一定的设计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和形式,组合成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的图形。
2. 讲解图案的分类:几何图案、自然图案、抽象图案等。
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展示一些图案作品,让学生自由发表对图案的看法。
2. 新课导入:介绍图案的定义和分类。
3. 欣赏与分析:展示各种图案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其美感。
4. 实践: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设计作品的创意性。
2. 收集学生的作品,对图案设计的准确性和美感进行评价。
第二章:学习图案的设计原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图案的设计原则。
2. 培养学生运用设计原则创作图案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图案的设计原则:对称、重复、对比、平衡等。
2. 引导学生运用设计原则进行图案创作。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图案设计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图案的设计原则。
3. 欣赏与分析:展示一些运用设计原则创作的图案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4.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设计原则,创作一个图案作品。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设计作品的创意性。
2. 收集学生的作品,对图案设计的准确性和美感进行评价。
第三章:学习图案的构成要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图案的构成要素。
2. 培养学生运用构成要素创作图案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图案的构成要素:点、线、面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构成要素进行图案创作。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图案构成的要素。
2. 新课导入:讲解图案的构成要素。
3. 欣赏与分析:展示一些运用构成要素创作的图案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4.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构成要素,创作一个图案作品。
《图案之美》教案设计

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图案之美》滕州市木石中心中学陈晓梅课题《图案之美》作者陈晓梅滕州市木石中心中学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是第六课《花的变化》一课的延续和发展。
教材首先对“装饰图案”的历史和分类进行了简略的回顾和介绍,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装饰图案”源远流长的历史。
其次,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使学生了解“装饰图案”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具有很强的形式审美特性,这些特性诸如:对称、均衡、对比、律动等等;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图案的审美创造,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法则,通过一定的创意、设计、制作形成的创造性活动。
最后,通过欣赏、讨论、体验、创作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图案的创意与设计美,并以此延伸至自己的生活,美化自己的生活,改善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体会装饰图案所蕴含的文化。
二、教学领域:设计·应用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装饰图案的历史和分类,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2.技能目标:体验装饰图案的艺术美感,了解图案创意设计的基本规律。
3.创造目标:学会用创造的方法,感受中国文化的悠久与博大。
4. 情感目标:认识图案艺术中的形式美是表达审美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装饰图案的分类及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的运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五、教学准备:装饰图案范例、纸张、画笔颜料、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阶段一.初步感受图案美1.导入师:同学们,我提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你们身边有哪些你认为是很漂亮的装饰图片?生:有的展示水杯上的美羊羊图案、有的展示文具盒上的风景图案、衣服上的字母图案,还有的女学生展示头饰上的向日葵图案......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了解有关的装饰图案——《图案之美》(板书)导入课题2. 实践与讨论学生积极展示、纷纷大胆发言。
利用学生展示自己身边的装饰图案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图案就在我们的生活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图案之美》
滕州市木石中心中学
陈晓梅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阶段一.初步感受图案美
1.导入
展示各自课前收集的有装饰图案的图片或实物并交流讨论问题:
学生展示水杯、文具盒上、衣服上的图案,还有奶奶的剪纸作品、、、、、、
师:(1)你觉得最吸引你的是哪一件,为什么?
(2)这些物品中的装饰图案都是以什么内容进行装饰的?
生:积极回答。
学生积极展示
纷纷大胆发言,
用学生自己收集到的身边物品
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图案与生
活息息相关。
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装饰图案——《图案之美》
(板书)导入课题
2. 实践与讨论
(1)按照图案表现的内容、题材可分为:动植物图案、人物图案、风景图案;
动物图案
植物图案
联系身边的物
品讨论回答图
案在生活中的
应用
探究阶段
风景图案
人物图案
(2)按照表现形式可分为:传统图案、民间图案、现代图案。
欣赏传统图案和民间图案及现代图案
师:图案是最为古老和广泛的文化存在,伴随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的。
老师给你们欣赏生活中的
各种与动物有
关的信息
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动物图
像无处不在。
看一些中国的传统图案和民间图案,看看这些图案里有什么美好的寓意?(一边欣赏图片,一边出示一些中国古代和民间图案中的文化符号,并贴在黑板上)。
师:金沙遗址出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文物——太阳神鸟金箔。
太阳神鸟呈圆形、极薄、镂空,分内外两层,内层为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是四只逆时针飞行的太阳
鸟。
四只三脚神鸟,引颈伸腿,在外沿逆向展翅飞翔,似象牙似漩涡,像云朵像光芒,如同一幅剪纸图案般对称和谐。
这是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但设计者却是数千年前的古
继续加深了解
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
发展阶段蜀人。
2005年,“太阳神鸟”金饰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师:这是我国原始社会的彩陶,上面一个罐的纹饰像花朵,它采用了二方连续的排列
方法,围绕在陶罐四周,形成独特的彩陶纹样。
欣赏画家作品,
初步感悟美术
作品与照片上
的不同点---美
术作品更具感
染力,提高审美
能力。
感受画家
对动物的关注
与热爱。
学生从大师的作品中体会艺术作
品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激起
学生表现的欲望。
启迪学生的情
感----关爱动物。
师:这是敦煌石窟顶上的藻井图案,可以看出,它无论上下左右都是对称的。
图案的
中间是什么?
生:莲花
师:对!莲花是佛教里经常用到的纹样,莲花出污泥而不染,非常圣洁,象征佛与菩
萨超脱红尘,四大皆空;入冬,莲花败落但根茎不死,来年又生发,象征不断轮回。
(把纹饰草图贴在黑板上)
展示学生的讨结果让学生有种成
就感,更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
热情。
师:这是什么?古代官服前面的刺绣补子。
绣着飞禽的是文官的,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只飞鸟上面有什么?蝙蝠?它代表了什么?福气。
在飞鸟的下方有什么?水纹。
绣着走兽的是武官的,我们依然能找到蝙蝠的图案,在背景上和太阳在一起的是云纹。
(把纹饰草图贴在黑板上)
蝙蝠、飞禽、走兽、水、云这些不相关联的东西融合在一个图案里,图案的魅力就在于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这是两幅民间剪纸作品,两只喜鹊代表了什么?牛的身上装饰了什么图案?这些也是民间剪纸中常用的装饰纹样,月牙纹和锯齿纹。
(把纹饰草图贴在黑板上)
现代图案小组欣赏讨论
教师演示作画能使学生更加直观
掌握绘画技巧、技能,提高学生
的实际绘画水平。
师生共同完成
教学中的难点。
二.尝试存疑
师:要把生活中的具象元素变成装饰图案时,需要通过一定的设计创意、构思和一定的设计技巧;除了要表达的内容之外,还需要具有独特的形式,形成特定的形式美感
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图案的基本形式之一。
对称,是图案形态左右或上下完全相同的平衡关系,这种关系如同照镜子或水面的倒影。
活中的万事万物(风景、动
1)生物、植物、人物)都可以成为我们创作的源泉。
观看老师演示
2)均衡是图案形态左右或上下之间一种视觉上的平衡关系,它既可以使画面丰富,又可以破除对称的单调,而较为活泼。
3)
4)知识的讲解为学生的临摹和写生打下了理论基础。
5)
6)对称与均衡,都是一种视觉形式,它们表现了自然的基本形式规律,具有一定的美感,是形式美的法
(2)对比与和谐
图案中的对比因素很多,如色彩对比、形态对比、大小对比、虚实对比、动静对比等等。
对比是图案造型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重要的构成形式。
和谐是在对比基础上的统一调和关系,是构成图案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也是形成图案美感的最终要求。
(3)节奏与律动听讲,看课本绘画作品。
了解描绘动物方法的多样性。
节奏是指有规律的重复,包括完全重复和渐变重复,它使图案产生秩序美感。
律动是指有规律的运动,如:有规律的重复、渐变重复能使图案呈现出律动的感觉。
(2)图案还和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给学生听一段音乐(PPT播放音乐)你会怎么表达这些节奏呢?可以用从小到大的圆来表示。
小结:
这种重复表现出一种音乐的旋律感和运动感,我们把它称为韵律。
一步:仔细观察构大轮廓;第二步仔细刻画;
第三步逐渐深入、细化、至调整完成。
无处不在,图案用它独特的美装点着我们的生活,有了图案的陪伴,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它表达了人们的审美追求和吉祥的愿望。
调查、收集生活中有意义的图案,如:花开富贵、春华秋实、岁寒三友等等。
希望同学们用装饰艺术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以致用,动手实践,美化自己的生活。
(同时展示一些装饰图案在生活中
应用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