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常规原位修复技术简介
【技术前沿】土壤及地下水原位高压旋喷注射修复技术
【技术前沿】土壤及地下水原位高压旋喷注射修复技术退役的工业企业污染场地多含有大量有机和重金属污染物,其中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可溶性重金属(如六价铬)会从不饱和区域迁移至深层饱和区域,对地下水资源构成威胁,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研究开发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壤及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尤为迫切。
原位注入—高压旋喷注射修复技术(以下简称“高压旋喷技术”)因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技术优势,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01 高压旋喷技术简介原位化学氧化/还原修复技术(ISCO/ISCR))是污染场地地下水常用的原位修复技术。
现有的原位化学氧化/还原修复药剂投加主要有两种方式:搅拌和注入、注射。
高压旋喷技术通过钻孔进入土层的预定深度,然后从喷嘴喷出配制好的药剂,带喷嘴的注浆管在喷射的同时向上提升,高压液流对土体进行切割搅拌,使氧化药剂与污染土壤充分混合,氧化分解污染物,消除健康风险。
注入完成后,药剂溶液进一步在含水层中迁移、扩散,其最终的药剂扩散半径与土壤渗透性及工期有关。
02 系统组成和工艺步骤高压旋喷技术系统组成主要包括:配药站、高压注浆泵、空气压缩机、旋喷钻机、高压喷射钻杆、药剂喷射喷嘴、空气喷射喷嘴等组成的气体、液二重管原位注射系统。
原位注入—高压旋喷注射修复系统示意图高压旋喷工艺实施的主要步骤为:场地平整和压实,测量定位,引孔,修复药剂原位注入,药剂反应,过程监测和修复后土壤/地下水的自检、验收。
03 土壤地下水修复效果选取某典型污染场地为例,土壤中的氯苯和对邻硝均可达达到修复目标值,其中:氯苯去除率为97.7%~99.5%,对邻硝去除率为99.5%~99.9%;地下水中氯苯去除率为94.9%,硝基苯去除率为99.9%,对邻硝去除率为98.6%~99.0%,修复效果显著。
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前后对比。
8种土壤原位修复技术
8种土壤原位修复技术土壤原位修复技术是指在污染土壤不被挖掘、移动的情况下直接进行处理,以减少或消除土壤中污染物的过程。
以下是8种常见的土壤原位修复技术:1.热脱附(Thermal Desorption)**-通过加热土壤到一定程度,促使污染物挥发成气态,然后通过捕集系统将这些气体收集并处理,从而去除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2.原位生物修复(In Situ Bioremediation)**-利用土壤中存在的自然微生物群落或引入特定的有益微生物来分解土壤中的石油烃类、某些重金属等污染物。
3.化学氧化(Chemical Oxidation)**-添加化学氧化剂(如过硫酸盐、高锰酸钾等)到土壤中,与污染物发生氧化反应,使其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的物质。
4.电动力学修复(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在土壤中布置电极,利用电解过程驱动污染物离子迁移并通过集中的提取区域进行收集和处理。
5.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 PRB)**-在地下水流动路径上构建一个含有特定反应材料的墙体,当污染水流经时,污染物会与墙体内的材料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净化目的。
6.蒸汽注入(Steam Injection)**-向土壤中注入蒸汽,通过加热使污染物蒸发,然后通过抽提井收集蒸气并进行后续处理。
7.原位稳定化/固化(In Situ Stabilization/Solidification, S/S)**-将化学制剂(例如水泥、石灰、磷酸盐等)直接注入受污染的土壤中,使污染物与固化剂结合形成稳定的固体形态,降低其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8.土壤冲洗(Soil Washing)**-虽然严格意义上不属于完全的原位修复技术,但有时也包括局部机械扰动后采用水或其他溶剂清洗土壤,溶解并移除污染物,然后通过物理分离或化学沉淀方式回收污染物。
以上各种技术的选择取决于土壤类型、污染物性质、场地条件及环境因素,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有多种技术组合使用以实现最佳修复效果。
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
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是一种环境工程技术,旨在修复受污染的土壤,并将其转化为稳定且无害的状态。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废弃物、矿产资源开采和农业活动等领域。
通过该技术,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的污染程度,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
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的核心是通过添加特定的固化剂或稳定剂来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使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抗污染性。
这些固化剂或稳定剂可以是化学物质、生物材料或物理工艺等,具体选择取决于土壤的特性和污染物的类型。
在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中,首先需要对污染土壤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
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实验分析,确定土壤的污染程度和类型,以及固化剂或稳定剂的适用性。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案,并在实际施工中进行调整。
在施工过程中,固化剂或稳定剂会与土壤混合,形成一种均匀分散的混合物。
这种混合物可以通过机械方法(如搅拌、振动等)或物理方法(如渗透、注浆等)与土壤相互作用,从而改变土壤的结构和性质。
固化剂或稳定剂的添加可以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其渗透性和毒性。
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的优点之一是可以在现场进行修复,避免了土壤的二次污染和运输成本。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污染物类型和土壤特性进行定制,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它可以有效地修复多种类型的土壤污染,如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
然而,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固化剂或稳定剂的选择和添加量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估和控制,以确保修复效果和环境安全。
其次,修复过程需要对土壤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修复后土壤达到相关标准。
最后,修复后的土壤需要进行长期监测和管理,以防止二次污染和复发。
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土壤修复方法,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减少环境污染,保护人类健康。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充分考虑土壤和污染物的特性,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
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
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土壤修复方法,可以将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固化并减少其毒性,从而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本文将介绍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的原理、应用范围、优势和局限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的原理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是通过添加适量的固化剂或稳定剂,将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固化或稳定,从而减少其迁移性和毒性。
固化剂可以是水泥、石灰、石膏等,稳定剂可以是有机聚合物、硅酸盐等。
这些添加剂与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或固体,从而降低其溶解度和迁移性,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二、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范围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适用于各类土壤污染场地的修复,包括工业废弃物堆放场、石油化工厂、化肥厂、冶金厂等。
它可以处理多种类型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放射性物质等。
该技术还可以修复土壤中的酸碱性,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1. 高效性: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可以在不移除土壤的情况下进行修复,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2. 环保性:该技术不会产生二次污染,避免了污染物在修复过程中的再释放。
3. 经济性:相比于传统的土壤修复方法,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具有较低的成本,适用于大面积污染场地的修复。
4. 可持续性:该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的质地和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持水分和养分的能力,有利于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恢复。
四、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的局限性1. 适用性有限:不同类型的污染土壤对固化剂或稳定剂的适应性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添加剂。
2. 修复效果不稳定:受到环境条件、土壤特性、固化剂或稳定剂的添加量等因素的影响,修复效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3. 修复周期长: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达到稳定修复效果,修复周期较长。
五、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1. 优化固化剂和稳定剂的配方,提高修复效果和稳定性。
原位固化法
原位固化法原位固化法是一种污染土壤治理技术,也被称为“土壤固化”或“土壤固化处理”。
它是通过在受污染的土壤中添加特殊的材料,使其形成一种稳定的、不易渗透的结构,从而达到减少或消除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的目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原位固化法的基本原理原位固化法是一种通过将添加剂混合到受污染土壤中,以形成一个稳定、不渗透和不易侵蚀的结构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的技术。
添加剂可以是水泥、石灰、煤灰等物质,也可以是有机聚合物、硅酸盐等。
这些添加剂能够与土壤中存在的污染物发生反应,形成稳定无害的产物。
二、原位固化法适用范围原位固化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土壤和各种类型和程度的污染物。
它可以用于处理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各种污染物。
此外,原位固化法还适用于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土壤,如砂土、粘土、泥炭质土等。
三、原位固化法的优点1. 原位固化法可以在不移除污染物的情况下进行治理,因此可以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2. 该技术处理周期较短,一般只需要几天到几周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处理。
3. 原位固化法可以在现场进行处理,不需要将土壤运往其他地方进行处理。
4. 该技术可以减少成本和时间,并且对环境影响小。
四、原位固化法的缺点1. 原位固化法只能将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害产物,而不能完全去除污染物。
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技术进行治理。
2. 该技术对土壤结构有一定影响,可能会影响土壤的透水性和通气性。
3. 在使用添加剂时需要控制添加剂浓度和混合均匀度等参数,否则可能会导致治理效果不佳或者出现新的环境问题。
五、原位固化法的应用案例1. 原位固化法在工业区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
例如,2015年,中国河北省邢台市对一处受重金属污染的工业区进行了原位固化法治理。
该技术成功地将重金属转化为稳定无害产物,同时减少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2. 原位固化法在城市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例如,2017年,中国南京市对一处受有机物污染的城市土壤进行了原位固化法治理。
土壤修复主要技术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分析目前理论上可行的修复技术有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和综合修复技术等几大类,部分修复技术已进入现场应用阶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对污染土壤实施修复,阻断污染物进入食物链,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促进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关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发展主要集中于可降解有机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两个方面。
1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分类从不同角度,可以对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进行不同分类。
(1)按修复位置分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可分为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
原位修复技术指对未挖掘的土壤进行治理的过程,对土壤没有太大扰动。
优点是比较经济有效,就地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和减毒,无须建设昂贵的地面环境工程基础设施和远程运输,操作维护较简单。
此外,原位修复技术可以对深层次土壤污染进行修复;缺点是较难控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三废”。
异位修复技术是指对挖掘后的土壤进行修复的过程。
异位修复又分为原地处理和异地处理两种,原地处理指发生在原地的对挖掘出的土壤进行处理的过程;异地处理指将挖掘出的土壤运至另一地点进行处理的过程。
异位修复技术优点是对处理过程的条件控制较好,与污染物接触较好,容易控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排放;缺点是在处理之前需要挖土和运输,会影响处理过的土壤再使用,且费用通常较高。
(2)按操作原理分物理修复技术和化学修复技术是利用污染物或污染介质的物理或化学特性,以破坏(如改变化学性质)、分离或固化污染物,具有实时周期短、可用于处理各种污染物等优点,但均存在处理成本高,处理工程偏大的缺点。
微生物修复技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将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水、脂肪酸和生物体等无毒物质的修复过程。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自身对污染物的吸收、固定、转化和积累功能,以及通过为根注:1. 成熟性:F.规模应用;P.中试规模。
2. 污染物类型:a.挥发性;b.半挥发性;c.重碳水化合物;d.杀虫剂;e.无机物;f.重金属。
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
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土壤修复方法,可以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它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迁移性和生物毒性,从而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其优势。
一、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的原理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主要通过添加固化剂和稳定剂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从而修复被污染的土壤。
固化剂可以与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其转化为不可溶性或难溶性物质,降低其毒性。
稳定剂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稳定性,减少有害物质的迁移性。
此外,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还可以通过调整土壤的pH值、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加速有害物质的降解和转化。
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土壤污染场地的修复。
例如,它可以用于修复工业废弃物堆放场地、化工厂周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石油化工厂和加油站等场地的石油污染,以及农药和农田废水对农田土壤的污染等。
此外,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城市建设和土地复垦过程中的土壤修复工作。
三、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的优势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 高效性: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修复大面积的土壤污染场地,大大提高修复效率。
2. 环保性: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采用的固化剂和稳定剂大多为无毒、无害、可再生的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 经济性: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的修复成本相对较低,不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适合大规模应用。
4. 可持续性: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修复后的土壤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长期保持修复效果,减少二次污染的风险。
四、总结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土壤修复方法,它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迁移性和生物毒性,实现了污染土壤的修复。
有机污染土壤及地下水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介绍
有机污染土壤及地下水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介绍1、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简介原位化学氧化 (In Situ Chemical Oxidation,ISCO) 技术是一种针对有机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技术,可应用于石油烃类碳氢化合物、酚类、MTBE、含氯有机溶剂、多环芳烃等污染物的修复,将污染物彻底矿化为二氧化碳、水或其它小分子物质,消除污染物的健康风险。
原位化学氧化是指向土壤或地下水的污染区域注入氧化药剂,通过氧化作用,使土壤或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或相对毒性较小的物质。
常见的氧化药剂包括高锰酸盐、过氧化氢、芬顿试剂、过硫酸盐和臭氧等。
氧化药剂的注入可以通过高压旋喷注入或通过注入井注入。
高压旋喷注入是将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钻杆),通过钻孔进入土层的预定深度,然后从喷嘴喷出配制好的药剂,带喷嘴的注浆管在喷射的同时向上提升,高压液流对土体进行切割搅拌,使氧化药剂与污染土壤充分混合,污染物氧化分解,消除健康风险。
注入完成后,药剂溶液进一步在含水层中迁移、扩散,其最终的扩散半径与土壤渗透性及工期有关。
注入井注入工艺原理为:由空压机提供气源动力,通过注浆泵向注入井内注入氧化药剂,氧化药剂在压力作用下通过注入井的筛管向井四周扩散并与土壤及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接触反应,使污染物转变为二氧化碳、水等无害的物质,从而达到修复污染场地的目的。
2、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及技术比较ISCO技术是指将氧化剂注入到污染源区土壤和地下水中,或下游羽流(down gradient plume)土壤和地下水中,利用氧化剂本身或所产生的自由基氧化地下的污染物,使污染物转变为二氧化碳、水等无害的或毒性更小的物质,从而达到修复污染场地的目的。
使用ISCO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几天或几个月)内实现污染物浓度的大幅降低(60%-90%以上)。
常见的氧化剂包括高锰酸盐(MnO4-)、过氧化氢(H2O2)、芬顿试剂(H2O2和Fe2+)、过硫酸盐(S2O82-)和臭氧(O3)等。
土壤修复技术介绍-原位阻隔填埋
土壤修复技术介绍——原位阻隔覆盖
1、技术原理:将污染区域通过在四周建设阻隔层,并在污染区域顶部覆盖隔离层,将污染区域四周及顶部完全与周围隔离,避免污染物与人体接触和随地下水向四周迁移。
也可以根据地块实际情况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选择只在地块四周建设阻隔层或只在顶部建设覆盖层。
2、技术特点:
(1)技术成熟可靠:原位阻隔填埋技术早在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就已经开始应用,该技术在国外已经应用30 多年,已成功用于近千个工程,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
(2)修复周期短:该技术由于为原位处理,不涉及清挖,修复周期短。
(3)修复成本低:填埋技术投资及运行费用较低,修复成本低。
(4)适用性强:该技术对污染物浓度、种类及污染土壤质地等要求较低,适用性好。
3、主要实施过程:
(1)确定污染阻隔区域边界;
(2)在污染阻隔区域四周设置由阻隔材料构成的阻隔系统;
(3)在污染区域表层设置覆盖系统;
(4)定期对污染阻隔区域进行监测,防止渗漏污染。
4、适用范围:在填埋区域合适的情况下,可以用来临时存放或者最终处置各类污染土壤。
该技术通常适用于地下水位之上的污染土壤,且实施后地块较难用其他于开发建设项目使用。
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
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
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是一种成本低、环境友好的土壤修复方法,广泛应用于污染严重的土壤修复领域。
该技术基于土壤固化或稳定化原理,添加适量的固化或稳定化补充材料,通过物理化学反应或吸附作用,使污染物与土壤形成化学复合物或物理结构,改善土壤环境,达到修复目的。
该技术无需对污染土壤进行堆场处理或挖掘运输,能将污染物与土壤一并固化,避免二次污染和科隆吸氧现象的发生。
同时,该技术灵活性强,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择添加材料,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指导性。
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的优势在于其成本低、效率高、环保、安全等特点。
该技术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升土壤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然而,尽管该技术在土壤修复领域中长期以来被广泛使用,但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般而言,该技术只能针对少量和表层污染物进行修复,不能用于深层和大规模的污染区域。
此外,使用的固化或稳定补充材料需要进行合理选择和禁渡检测,防止产生二次污染,从而避免
环境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但是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土壤修复方法,其在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土壤污染原位化学固定(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
易利萍. 2010. 原位固定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13): 31-32.
技术介绍
钝化修复局限性
(1)钝化修复剂对土壤中重金属钝化效果的长期作用
以及可能的环境风险评估
标题一
(2)评价原位钝化修复剂的功效,不但要注重钝化修复
剂对重金属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其钝
表面沉淀
在酸性土壤上施用磷石膏、红石膏和白云石残渣能显著提高 Cd、Cu、Pb在土壤固相组分中的稳定性,降低其迁移和生物有效 性
基本概念
有机络合
有机质富含多种有机官能团,能与重金属形成具有一定稳定程 度的金属有机络合物,从而降低重金属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以及 植物的吸收.特别是腐熟度较高的有机质可通过形成粘土-金属-有机 质三元复合物增加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吸附量。
易利萍. 2010. 原位固定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13): 31-32.
基本概念
沉淀作用
以石灰为代表的碱性钝化修复剂而言,施入土壤可提高土壤 pH,进而促使土壤中Cd、Hg、Pb、Zn等污染物形成氢氧化物或碳 酸盐结合态沉淀
化学吸附与 离子交换
很多钝化修复剂本身对重金属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加入土壤后能提供自身的吸附能力、提高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容 量,从而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
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土壤修复方法,通过在污染土壤中添加适当的固化剂和稳定剂,以达到修复和稳定土壤的目的。
该技术在环境治理和工程建设中应用广泛,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添加适当的固化剂和稳定剂,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从而降低土壤的毒性和污染程度,并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
固化剂主要通过与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将其固定在土壤中,减少其迁移和释放;稳定剂则主要通过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增加土壤的抗冲刷能力和稳定性。
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的具体步骤包括:首先,对污染土壤进行调查和评估,确定污染程度和类型;然后,选择适当的固化剂和稳定剂,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土壤的特点进行配比;接下来,将固化剂和稳定剂均匀地撒布在污染土壤表面,并进行混合和反应;最后,对固化稳定后的土壤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修复效果符合要求。
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的优点在于修复过程简单、成本低、效果显著。
相比于传统的土壤修复方法,如挖掘和替换、焚烧和填埋等,原位固化稳定化技术不需要大规模的土壤搬运和处理,降低了工程成本和环境风险。
此外,该技术可以在现场直接进行施工,不需要对土壤进行大面积开挖,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然而,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固化剂和稳定剂的选择和配比需要根据具体的污染物和土壤特点进行,选择不当可能导致修复效果不理想。
其次,技术的长期稳定性和持久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以确保修复效果具有持久的效果。
此外,原位固化稳定化技术对土壤水分和温度的要求较高,需要合理的管理和控制。
总的来说,原位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土壤修复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该技术在环境治理和工程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对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土壤常规原位修复技术简介
土壤常规原位修复技术简介1、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是利用污染物或污染介质的物理化学特性,以破坏(如改变化学性质)、分离或固化污染物为主要方式,具有实施周期短、可用于处理各种污染物等优点。
主要包括:原位加热抽提技术处理技术、原位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原位淋洗技术、原位氧化还原技术、原位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和土壤性能改良技术等。
①原位加热抽提技术该技术通过抽气井产生真空,使形成一个压力或浓度梯度,并使气相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由抽气井抽出,从而使土壤中的挥发性或半挥发性污染物质得到去除。
工程实施时,往往需要在地表面覆盖地形膜,以防止发生短路,并可增加抽气井的作用范围。
该技术主要用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通常为亨利系数,大于0.01或者蒸汽压大于66.66Pa的有机物)的处理,但要求土壤的质地均一、渗透性好、孔隙率大、湿度小且地下水位较低。
有时,该技术也用于去除土壤中的油类、有机金属、多环芳烃(PAHs)或二噁英等污染物。
另外,由于原位蒸汽抽提技术在实施时向土壤中连续引入空气流,促进了土壤中一些低挥发性有机物的生物好氧降解过程。
根据要求的修复程度、修复土壤的体积、污染物浓度及分布、现场条件(如土壤渗透性、各向异质性等)、工艺设施的工作能力等情况的不同,该技术所需的实施时间为,6~12个月,所需费用约为26~78美元/m3 。
A=空气C=污染E=抽取(引风机)图1原位加热抽提技术示意图②土壤淋洗技术土壤淋洗技术指借助能促进土壤环境中污染物溶解或迁移作用的溶剂,通过水力压头推动清洗液,将其注入被污染土层中,然后再将包含污染物的液体从土层中抽提出,在地面处理后再排放或回灌的一种方法。
由于淋洗液的注入,可改变地下水/土壤与污染物的吸/脱附特性、氧化还原状态、界面张力、酸碱状态及分配、溶解、沉淀状态等,达到增加污染物溶解度,造成污染物与溶液形成乳液(emulsion)或产生化学反应,促使原本吸附在土壤中或以液体型式存在的污染物容易随地下水移动,从而去除污染物。
土壤修复技术介绍
(一)固化/稳定化通过向污染土壤中加入立昌环境研发的固化/稳定化药剂,经过物理/化学过程,将土壤中游离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更稳定的形态,防止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和扩散,降低或去除重金属离子的生物毒性。
(二)化学氧化/还原将氧化/还原药剂通过一定设备和方法与被污染土壤或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充分反应,将有害污染物氧化或还原为化学性质稳定、迁移性弱的无害或毒性较低的化合物。
(三)热脱附通过直接或间接加热,将污染土壤加热至目标污染物的沸点以上,通过控制系统温度和物料停留时间有选择地促使污染物气化挥发,使目标污染物与土壤颗粒分离,最后通过尾气处理系统去除。
有高温热脱附技术和低温热脱附技术。
(四)土壤气相抽提通过强制新鲜空气流经污染区域,同时降低土壤空隙的蒸气压,把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蒸气形式,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或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SVOCs)从不饱和土壤中解吸为空气流,抽取到地面后收集和处理。
(五)植物修复植物修复主要是利用特定植物的吸收、转化、清除或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从而实现土壤净化、生态效应恢复的治理技术。
(六)土壤淋洗/洗涤土壤淋洗是指借助能够促进土壤环境中污染物溶解或迁移作用的溶剂,通过将溶剂与污染土壤混合,然后再把包含有污染物的液体从土土壤中抽提出来,进行分离处理的技术。
分为原位土壤淋洗和异位土壤淋洗。
(七)工业炉窑协同处理利用水泥回转窑内的高温(窑内气相温度最高可达1800℃,物料温度约为1450℃)、气体长时间停留、热容量大、热稳定性好、碱性环境、无废渣排放等特点,在生产水泥熟料的同时,焚烧固化处理污染土壤。
这种方法可去除有机物和重金属,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一般在99.99%以上。
(八)土壤阻隔填埋将污染土壤置于防渗阻隔填埋场内,或通过敷设阻隔层阻断土壤中污染物迁移扩散的途径,使污染土壤与周边环境隔离,避免污染物与人体接触和随降水或地下水迁移而对人体和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土壤修复技术分述——原位及异位修复
土壤修复技术分述——原位及异位修复修复原理:污染土壤修复的重点在于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固定土壤污染物。
将土壤污染物转化为毒性较低或无毒的物质,或阻断土壤污染在生态系统中的转移途径,从而减小土壤污染物对环境、人体或其他生物体的危害。
我国土壤修复技术“发展史”我国经历了从简单的挖走发展为填埋、化学治理,到现在的生物治理,用植物吸收有毒重金属、用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农药、石油及其他有机污染物:基本上和国际同步。
简单挖除但在技术研究的广泛性和深度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在工程修复方面的差距还比较大。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可以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两种。
原位修复:可以深层次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
特点:经济有效,对污染物就地处置,使之得以降解和减毒,不需要建设昂贵的地面环境工程基础设施和远程运输,操作维护起来比较简单。
异位修复技术:环境风险较低,系统处理的预测性高于原位修复。
实例对比介绍原位修复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在美国超基金支持的修复计划中,原位修复技术所占的比例呈现上升的趋势(图1),其平均百分比从1985~1988年的28%上升到1995~2021年的51%。
原因与环境工程技术人员和当地政府对这些新兴技术信赖度的提高关系密切。
较大面积的污染土壤,异位修复必须大量挖掘土壤并进行处理,工程造价太高,此时更适合采用原位土壤修复技术。
美国超基金修复计划17年中所选择的各种原位和异位土壤修复技术的总览如下图所示。
土壤原位蒸气浸提、原位固化/稳定化技术和原位生物修复是最常用到的原位土壤修复技术,应用频数较高的异位土壤修复技术是异位固化稳定化技术、异位热解吸技术以及异位生物修复技术。
土壤异位修复土壤修复技术特性对照表美国超基金源头控制技术中原位修复工程各年变化污染土壤修复新方法的研究与现有技术的改进,需要诸如生物学、植物学、化学、物理、土壤学和地质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并融会贯通。
由此,也促进了这些学科的进一步交叉,有利于新的学科生长点的形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进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水平和新的发展阶段。
原位修复技术名词解释
原位修复技术名词解释原位修复技术,这个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名词,实际上它就是在咱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一种修复方法。
想象一下,家里那个摔碎的花瓶,明明是个老物件,却有着满满的回忆。
修复的时候,心里想着怎么能把它焕发新生,而原位修复就是这么个想法。
它不需要把东西搬来搬去,也不需要重新制作一件,而是在它原本的位置上把问题解决,简单又方便,简直就像是给花瓶做个“美容”一样。
举个例子,咱们身边的建筑、桥梁,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免会出现一些小瑕疵。
哎,有时候你还真不能小看这些小问题。
你看,有的地方刚开始只是个小裂缝,结果不久之后就可能变成了大麻烦,整栋楼都得拆了重建,那可真是得不偿失。
不过,原位修复技术就能派上用场。
它能在不影响整体结构的情况下,直接在出问题的地方进行处理。
想象一下,就像是给建筑“打针”,直接解决病灶,省时省力,又能保护原有的美感,真是太聪明了。
这项技术不仅在建筑方面有用,咱们的环境保护也离不开它。
比如,水污染问题,简直是个老大难。
传统的治理方法可能需要大规模的设施建设,耗时耗力,反而可能让问题更加复杂。
而原位修复技术则能直接在污染源头进行处理,效果立竿见影。
想象一下,那些河流、湖泊,水清澈见底,鱼儿欢快游来游去,那种景象可真让人心旷神怡。
环境好,生活自然美,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哦。
再说说土壤修复,哎,咱们的土地可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不能随便浪费。
很多地方因为化肥、工业污染,土壤变得贫瘠,连种点花草都难。
原位修复技术就像是给土壤施了个“营养剂”,把它们原本的活力重新激发出来。
试想一下,秋天的农田,金黄的稻谷摇曳生姿,真是丰收的象征,令人心情愉悦。
这一切的背后,原位修复技术在默默发挥着作用。
医疗领域也在利用原位修复的理念。
比如骨折的恢复,传统方法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愈合,而新技术能通过一些先进的设备直接在骨头的“老地方”进行修复。
想象一下,患者再也不用忍受长时间的疼痛,快速康复,回归正常生活,真是太美妙了!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能快速恢复,谁都乐意。
土壤修复技术及适用性简介
土壤修复技术及适用性简介导读《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出)台了。
从制定到出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
而土壤修复技术则成为“治土” 本文简要介绍一下土壤修复技术及每项土壤修复技术的原理及适用性1、原位固化/稳定化技术原理:通过一定的机械力在原位向污染介质中添加固化剂/稳定化剂,在充分混合的基础上,使其与污染介质、污染物发生物理、化学作用,将污染土壤固封为结构完整的具有低渗透系数的固化体,或将污染物转化成化学性质不活泼形态,降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扩散。
适用性:适用于污染土壤,可处理金属类、石棉、放射性物质、腐蚀性无机物、氰化物以及砷化合物等无机物;农药/除草剂、石油或多环芳烃类、多氯联苯类以及二噁英等有机化合物。
不宜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不适用于以污染物总量为验收目标的项目。
2、异位固化/稳定化技术原理:向污染土壤中添加固化剂/稳定化剂,经充分混合,使其与污染介质、污染物发生物理、化学作用,将污染土壤固封为结构完整的具有低渗透系数的固化体,或将污染物转化成化学性质不活泼形态,降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扩散。
适用性:适用于污染土壤。
可处理金属类、石棉、放射性物质、腐蚀性无机物、氰化物以及砷化合物等无机物;农药/除草剂、石油或多环芳烃类、多氯联苯类以及二噁英等有机化合物。
不适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以污染物总量为验收目标的项目。
当需要添加较多的固化/稳定剂时,对土壤的增容效应较大,会显著增加后续土壤处置费用。
3、原位化学氧化/还原技术原理:通过向土壤或地下水的污染区域注入氧化剂或还原剂,通过氧化或还原作用,使土壤或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或相对毒性较小的物质。
常见的氧化剂包括高锰酸盐、过氧化氢、芬顿试剂、过硫酸盐和臭氧。
常见的还原剂包括硫化氢、连二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硫酸亚铁、多硫化钙、二价铁、零价铁等。
适用性:适用于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其中,化学氧化可处理石油烃、BTEX(苯、甲苯、乙苯、二甲苯)、酚类、MTBE(甲基叔丁基醚)、含氯有机溶剂、多环芳烃、农药等大部分有机物;化学还原可处理重金属类(如六价铬)和氯代有机物等。
土壤修复工程程序及修复技术概述
土壤修复工程流程及修复方法概述土壤污染常见修复技术国内现阶段常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工程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联合修复技术等。
1、土壤的工程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排土、换土、去表土、客土和深耕翻土等措施。
2、物理-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热处理技术、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淋洗技术、氧化还原技术、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和土壤性能改良技术等。
3、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生物联合修复等技术。
4、联合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化学/物化-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物理-化学联合修复技术等。
土壤修复工程流程污染场地修复的工作内容包括污染土壤评估、修复技术选择与方案制定、施工管理与运行、后续监测与修复效果评价四个部分。
1、污染土地评估主要包括污染场地资料收集与调查、现场踏勘、布点与采样、样品检测与分析和风险评估;2、修复技术选择与方案制定3、施工管理与运行主要包括详细修复方案制定、修复工程设计与施工、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和污染土壤清理;4、后续监测与修复效果评价后附土壤修复工程流程及修复方法概述目录1 第一阶段污染土地评估 (2)1.1污染场地资料收集与调查 (2)1.2现场踏勘 (3)1.3 布点与采样 (4)1.4 样品检测与分析 (5)1.5 风险评估 (6)2 第二阶段修复技术选择 (7)2.1 修复技术选择原则 (7)2.2 修复技术筛选步骤 (7)2.3国内现阶段常见修复技术 (8)2.3.1工程修复技术 (8)2.3.2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8)2.3.3 生物修复技术 (11)2.3.4 联合修复技术 (12)2.3.5 小结 (12)3 第三阶段施工管理与运行 (13)3.1 详细修复方案制定 (13)3.2 修复工程设计与施工 (13)3.3 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 (14)3.4 污染土壤清理 (14)4 第四阶段后续监测与评价 (14)4.1 监测原则 (14)4.2 监测工作程序 (15)4.3 修复效果评价 (16)土壤修复工程流程及修复方法概述污染场地修复的工作按照下图规定的程序进行,内容包括污染土壤评估、图1 污染土壤修复工作流程图1 第一阶段污染土地评估1.1污染场地资料收集与调查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场地利用变迁资料、场地环境资料、场地相关记录、有关政府文件、以及场地所在区域自然社会信息五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常规原位修复技术简介1、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是利用污染物或污染介质的物理化学特性,以破坏(如改变化学性质)、分离或固化污染物为主要方式,具有实施周期短、可用于处理各种污染物等优点。
主要包括:原位加热抽提技术处理技术、原位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原位淋洗技术、原位氧化还原技术、原位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和土壤性能改良技术等。
①原位加热抽提技术该技术通过抽气井产生真空,使形成一个压力或浓度梯度,并使气相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由抽气井抽出,从而使土壤中的挥发性或半挥发性污染物质得到去除。
工程实施时,往往需要在地表面覆盖地形膜,以防止发生短路,并可增加抽气井的作用范围。
该技术主要用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通常为亨利系数,大于0.01或者蒸汽压大于66.66Pa的有机物)的处理,但要求土壤的质地均一、渗透性好、孔隙率大、湿度小且地下水位较低。
有时,该技术也用于去除土壤中的油类、有机金属、多环芳烃(PAHs)或二噁英等污染物。
另外,由于原位蒸汽抽提技术在实施时向土壤中连续引入空气流,促进了土壤中一些低挥发性有机物的生物好氧降解过程。
根据要求的修复程度、修复土壤的体积、污染物浓度及分布、现场条件(如土壤渗透性、各向异质性等)、工艺设施的工作能力等情况的不同,该技术所需的实施时间为,6~12个月,所需费用约为26~78美元/m3 。
A=空气C=污染E=抽取(引风机)图1原位加热抽提技术示意图②土壤淋洗技术土壤淋洗技术指借助能促进土壤环境中污染物溶解或迁移作用的溶剂,通过水力压头推动清洗液,将其注入被污染土层中,然后再将包含污染物的液体从土层中抽提出,在地面处理后再排放或回灌的一种方法。
由于淋洗液的注入,可改变地下水/土壤与污染物的吸/脱附特性、氧化还原状态、界面张力、酸碱状态及分配、溶解、沉淀状态等,达到增加污染物溶解度,造成污染物与溶液形成乳液(emulsion)或产生化学反应,促使原本吸附在土壤中或以液体型式存在的污染物容易随地下水移动,从而去除污染物。
常见的淋洗液包括界面活性剂、共溶剂、泡沫、酸、碱及螯合剂。
界面活性剂分子包括亲水基及疏水基两部分组成,当其在水中的浓度超过临界微胞浓度时,界面活性剂分子中的疏水部分会同时朝内,而使亲水基朝外与水接触形成微胞(micelle)的结构。
原位化学淋洗技术适用于水力传导系数较大的多孔隙、易渗透的土壤,如沙土、砂砾土壤、冲积土和滨海土,不适用于红壤、黄壤等质地较细的土壤;其原理示意图见下图。
图2 原位土壤淋洗法修复示意图原位土壤淋洗操作系统主要包括污染区包围屏障系统、淋洗液施加系统、淋洗液再生及循环系统和污染物处理及排放系统。
主要操作步骤为:根据污染场地的地质特点和工程需求确定注入井和抽提井的位置、数目和深度,以及淋洗剂回用处理设备的位置;注入淋洗剂,进行淋洗修复处理;抽提出含有污染物质的淋洗剂;淋洗剂净化回用;污染物质安全化处理。
③土壤氧化-还原技术土壤化学氧化-还原技术是通过向土壤渗透层投加化学氧化剂(Fenton 试剂、臭氧、过氧化氢、高锰酸盐、过硫酸盐等)或还原剂(SO2、FeO、气态H2S 等),使其与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来实现净化土壤的目的。
采用合适的氧化剂/还原剂是本技术的关键,原位化学氧化/还原技术化学试剂的注入通常由垂直、水平井的注入或由重力流入的方式到污染区域中。
选用的试剂种类及注入方式需根据场地污染情况及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确定。
通常,化学氧化法适用于土壤和地下水同时被有机物污染的修复场地。
运用化学还原法修复对还原作用敏感的有机污染物是当前修复技术研发的热点。
例如,纳米级粉末零价铁的强脱氯作用已被接受和运用于土壤与地下水的修复。
但是,目前零价铁还原脱氯降解含氯有机化合物技术的应用还存在诸如铁表面活性的钝化、被土壤吸附产生聚合失效等问题,需要开发新的催化剂和表面激活技术。
总体而言,化学氧化/还原技术可用于修复严重污染的场地或污染源区域,但对于污染物浓度较低的轻度污染区域,该技术并不经济。
该技术所需的工程周期一般在几天至几个月不等,具体依待处理污染区域的面积、氧化剂/还原剂的输送速率、修复目标值及地下含水层的特性等因素而定。
④土壤气体抽提Soil Vapor Extraction(SVE)图3 土壤气相抽提示意图土壤气体抽提技术是利用真空通过布置在不饱和土壤层中的提取井向土壤中导入气流,气流经过土壤时,挥发性和半挥发性的有机物挥发随空气进入真空井,气流经过之后,土壤得到了修复。
土壤理化特性对土壤气体抽提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有较大的影响,采用原位土壤气体抽提技术的土壤应具有质地均一、渗透能力强、孔隙度大、湿度小和地下水位较深的特点。
低渗透性的土壤难于进行修复处理。
地下水位太高(地下1~2m)会降低土壤气体抽提的效果。
排出的气体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黏土、腐殖质含量较高或本身极其干燥的土壤,由于其本身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吸附性很强,采用原位土壤气体抽提技术时,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很低。
综合SVE的应用效果,该技术有成本低、可操作性强、可采用标准设备、处理有机物的范围宽、不破坏土壤结构、不引起二次污染等优点。
选择抽提井的数量及位置是SVE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之一。
影响半径被认为是SVE设计最重要的参数。
⑤空气注入法(air sparging)该技术主要是在地下水中注入空气产生气泡,将水中污染物气提赶出到不饱和层中,在配合空气抽取设备(SVE)将气体抽至地面处理。
注入空气可以增加地下水及不饱和层中氧气浓度,也可以提升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作用。
相对于传统抽出处理法(pump and treat),本方法处理废水较少,而相对于不饱和层的土壤气体抽取法(SVE),本方法则更适用于处理地下水的污染。
空气注入法主要去除的污染物为挥发性有机物及部分的燃料油,以苯系物(BTEX)为例,同时具有气提与生物分解作用,以三氯乙烯(trichloroethene, TCE)为例则仅具气提作用,但若在注入空气中加入甲烷,则对TCE 也可能会有共代谢的生物分解作用。
由于本法的使用需借助气泡的传送,因此对于均质且高透水性之自由含水层效果最佳。
空气注入法在操作不佳的情况下,气体分布不均匀可能会造成污染团扩大,因此使用上需小心。
此方法通常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达到修复效果。
空气注入除了本身的气提作用外,还会增加地下水层及不饱和带的氧气浓度,因此可提升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营养盐的加入,则可能产生微生物的共同代谢作用。
一般而言,高挥发性污染物的主要去除机制是挥发,而低挥发性污染物的主要去除机制则是生物降解。
因此在修复初期,蒸气抽除是移除机制主要之控制因子,而生物降解则是修复后期的控制因子。
因此,通常由供气气体量的大小可以初步判定属于挥发或是生物分解为主的去除机制,而后者也常称生物注气法(biosparging)。
典型的空气注入系统包含空气注入井或探针、歧管、阀门、监控仪器设备、空气压缩机、真空鼓风机、气/水分离器及空气排放处理设备等,流程示意图如图10-9 所示,其中有关垂直井或水平井可依实际状况选择使用,通常水平井可增加与注入空气之接触表面积,因此较垂直井更能提供一较大的影响区,而安装在100~150 英尺深,水平井亦比垂直井更具成本效益。
图9.1-4 垂直空气注入/土壤抽除系统流程图图4 水平空气注入/土壤抽除系统流程图⑥渗透性反应墙PRB可渗透反应墙PRB(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是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新兴起来的用于原位去除污染水中污染组分的方法。
PRB 是一个填充有活性反应介质材料的被动反应区,当污染水通过该反应区时污染物质被降解或固定。
可渗透反应墙可以设置在地下水污染源的下游,防止污染羽状体扩散,随着污染地下水流过此反应设施,污染物被清除,在其下游出现净化后的清洁水源。
在浅层土壤与地下水,构筑一个具有渗透性、含有反应材料的墙体,污染水体经过墙体时其中的污染物与墙内反应材料发生物理、化学反应而被净化除去。
反应材料有:零价铁(ZVI)、有机废弃物、粘土矿物、磷酸盐等,要根据污染物选择具体材料。
PRB 的去除机理可以是生物的,也可以是非生物,它包括吸附、沉淀、氧化-还原、固化和物理转化。
常用于含氯有机试剂(TCE)、As、重金属等。
实践证明对TCE等有机试剂污染的处理十分有效。
图5 渗透性反应墙PRB示意图尽管目前已开发出众多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但新型的修复技术仍时有报道,然而,由于受场地本身特性及经济成本的约束,真正能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技术为数不多。
⑦原位玻璃化通过向污染土壤插入电极,对污染土壤的固体组分给予1600-2000℃的高温处理,使有机污染物和一部分无机化合物(如硝酸盐、硫酸盐和碳酸盐等)得以挥发或热解,从而从土壤中去除。
其中,有机污染物热解产生的水分和热解产物由气体收集系统进行进一步处理,熔化的污染土壤冷却后形成化学惰性的、非扩散的整块坚硬玻璃体,有害无机离子得到固化。
(2)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指综合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使土壤中的有害污染物得以去除,土壤质量得以提高或改善的过程。
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生物联合修复等技术。
①原位植物修复技术利用植物对某种污染物具有特殊的吸收富集能力,将环境中的污染物转移到植物体内或将污染物降解利用,对植物进行回收处理,达到去除污染与修复生态的目的。
根据其作用过程和机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可分为植物固定、植物挥发、植物吸收、植物降解、根际生物降解修复五种类型。
这种技术的应用关键在于筛选具有高产和高去污能力的植物,摸清植物对土壤条件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利用植物与微生物相结合的植物辅助生物修复技术来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如通过根际微生物可加速植物吸收某些矿物质如Fe 和Mn。
根际内以微生物为媒介的腐殖化作用是提高金属植物可利用性的原因。
②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将污染物降解或转移成较低毒性或无毒性的形态,以降低或排除环境污染物。
可在场地原位进行修复、较具经济性、对场地的扰动较小、可分解污染物而非做相的转移、无需负清运受污染介质之责任、大众接受度较高并且可与其他物理或化学的处理技术结合。
③原位生物通风生物通风技术将空气或氧气输送到地下环境以促进生物的好氧降解作用,从而达到降解挥发性有机物的目的。
生物通风法是一种强迫氧化的生物降解方法。
即在受污染土壤中强制通入空气,将易挥发的有机物一起抽出,然后用排入气体处理装置进行后续处理或直接排入大气中。
此法常用于地下水层上部透气性较好而被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但也适用于结构疏松多孔的土壤,以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生物通风法使用的基本设施包括:鼓风机、真空泵、抽提井、注入井和供营养渗透至地下的管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