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家庭教育方式最易毁掉孩子
家长毁掉孩子的七种行为

家长毁掉孩子的七种行为哎,说起来,当家长的咱们,有时候真的一不小心,就可能在不经意间,给孩子心里头种下些不那么阳光的小种子。
不是说咱们故意想害孩子,就是那份爱啊,有时候太满,太急,就成了“甜蜜的负担”。
今儿个,咱们就来聊聊,那些个可能不经意间就“毁掉”了孩子的七种行为,说得直接点,就是得注意避避雷区。
一·、就是“过度保护”。
这就像是给孩子罩了个玻璃罩子,风雨是挡了,但阳光和雨露也进不来啊。
孩子总得学会自己面对风雨,才能长成大树。
咱们得放手,让孩子去摔几跤,知道疼才能跑得更快。
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心,谁都有,但可别成了“高压锅”。
一天到晚“你要争气”、“你得考第一”,孩子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
学习固然重要,可快乐和健康的心灵更是无价之宝。
咱们得让孩子知道,努力过了,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好样的。
三、“比较”这事儿,简直就是家庭版“没有硝烟的战争”。
你看看隔壁小明,又考了满分;你再看看你,怎么就这点分数?这话一出,孩子心里头得多不是滋味。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咱们得学会欣赏他们的不同,鼓励他们做最好的自己。
四、说到“忽视”,这也是个大问题。
孩子跟你说话,你忙着看手机;孩子想跟你玩,你说没时间。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有的。
陪陪孩子,听听他们的心声,这比什么都重要。
五、“言而无信”,这事儿更伤人心。
你答应孩子周末去游乐园,结果因为加班又泡汤了。
次数多了,孩子就不信你了,心里头还会觉得你不重视他。
所以啊,答应孩子的事儿,一定要尽力做到,做不到也要好好解释,别让孩子失望。
“六、暴力沟通”,不管是动手还是动口,都是不对的。
打骂孩子,只能让孩子更加叛逆或者自卑。
咱们得学会用爱和理解去沟通,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温暖和支持。
七、“缺乏榜样”,这也是个大坑。
你自己天天玩手机、看电视,却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怎么可能嘛!咱们得自己先做好榜样,孩子才会跟着学。
总之啊,当家长的咱们,得多用点心,多给孩子点关爱和理解。
家庭教育的10大弊端

家庭教育的10大弊端1:关爱太多, 导致孩子不知珍惜。
许多父母对着孩子总是小心翼翼,然而孩子不懂感恩,你的关心过度,会被认为理所当然,时间长了,孩子就不会珍惜。
2:唠叨太多,导致孩子逆反对抗。
父母每一次“说教”都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去指责他。
父母若用权威武装自己,孩子就用情绪保护自己。
3:干预太多,导致孩子缺乏自主。
很多父母太疼爱孩子,恨不得给他们穿衣、喂饭、做作业。
若父母一直插手,包办代劳,就会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4:期望太多,导致孩子难以承受。
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和要求若是过高,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一旦孩子无法完成,就会自责,备受打击,严重者会失去信心。
5:责备太多,导致孩子失去动力。
一些父母遇到问题只会责怪孩子,不想办法解决,也不反思自己,这样会让孩子变得自卑。
都说“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优秀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孩子的问题也与父母有关。
6:迁就太多,导致孩子不知约束。
孩子在成长中会出现许多毛病,养成许多坏习惯,若父母一再迁就、让步,一定会宠坏孩子。
没有规则的爱,没有底线的纵容,对孩子只会造成伤害。
7:在意太多,导致孩子要挟家长。
很多父母把孩子看得太重,重到不辨是非,结果让自己卑微到泥土里,孩子却不领情。
一对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父母,会失去了自我。
一个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肯定是不幸的。
8:享受太多,导致孩子不知节俭。
很多父母误解了“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导致现在豪门贵子在拼命,寒门却富养出败家子,让孩子变得自私,丧失了独立与爱的能力。
9:满足太多,导致孩子缺乏快乐。
有些父母以为,尽最大能力满足孩子,就是对他最好的支持。
事实是,孩子越容易被满足,就越不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10:溺爱太多,导致孩子不能成长。
惯子如杀子,宠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溺爱孩子就是父母的过错了。
过度宠爱孩子,会让孩子不懂规则,没有教养,为人处世没有分寸,进入社会后一定会输得很惨。
七种不良家庭教育

七种不良家庭教育
父母品行不端型
父母本身行为不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品行习惯。
破裂家庭型
家庭破裂了,孩子不是受到了冷落,便是成了父母吵架后的出气筒,这类孩子非常容易被社会上的恶习所吸引,自暴自弃或逆反攻击别人。
低文化素质型
文化素质低下的父母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大多简单粗暴,这便使得孩子们无所适从,容易流浪社会,从而导致各种行为问题。
娇惯溺爱型
无止境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容易使孩子形成贪婪、懒惰、自私、任性的性格,适应社会能力差,依赖性强,容易受到各种诱惑,从而走上歧途。
放任自流型
1、一些父母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忽视了孩子的教育;
2、发现自己管教无效,一些父母在万般无奈之下而放弃教育。
矛盾型
父母间或与祖父母间,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态度不一致,一方管,一方护,孩子利用这种护短心理,说谎,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心理虐待
虽然,现在很少有父母采用粗暴的方法教育孩子,但对孩子的心理虐
待现象仍然非常严重。
具体表现为:
1、一切以大人的想法出发,逼着孩子学这学那,或盲目地与其他孩子攀比,并常以讽刺挖苦孩子为刺激手段,同时并了剥夺孩子正常的心理需要,如交友、游戏、自尊等;
2、负性心理刺激过强,对孩子猜疑,甚至查看孩子日记等。
由于孩子感觉自己在父母眼中总不够好,即便表现出好的行为也得不到及时的鼓励,久而久之孩子破罐破摔,反而被教育成了问题儿童。
废掉孩子的方法

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
例如:学习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等。
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
例如:看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
3.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
感。
例如: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等等。
4.和孩子说话时口气不和蔼,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一定要使用命
令式的口吻。
例如:你真蠢、你真混、没见过你这么傻的等等。
5.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不给一点儿自由,密切注视他的行踪。
例如:偷看孩子日记,你说啥孩子要干啥等。
6.迁怒孩子。
例如: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
7.当众出孩子的丑。
例如: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
家庭教育八种戒律

家庭教育八种戒律
1. 不能用物质贿赂孩子
家长不能通过物质上的奖励或贿赂方式来激励孩子的学习和行为表现,否则孩子将会逐渐失去自我约束能力,变得越来越无法自律。
2. 不能替孩子做一切
家长不应该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这会阻碍孩子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能力,同时对孩子的责任感造成负面影响。
3. 不能打骂孩子
打骂孩子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逆反,甚至出现反抗或沉默抵抗的情况,让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和谐。
过多的放纵会让孩子成为追求享乐的人,失去自我约束和责任感,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不利。
5. 不能过分严厉
家长不能过于严厉,否则孩子会感到被束缚,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对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6. 不能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过于干涉
家长不应该对孩子的一切生活和学习进行干涉和控制,应该给孩子一个自由、独立的发展环境。
7. 不能对孩子缺乏关注和陪伴
家长应该多给孩子关注和陪伴,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心。
8. 不能让孩子与现实脱节
家长不应该让孩子与现实脱节,不要为了让孩子舒适而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设置过多的限制和条件,应该让孩子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父母毁掉孩子的七种做法

父母毁掉孩子的七种做法
1.过度保护-父母过度保护孩子,不让他们去尝试新事物,会让孩子变得胆小、自卑,缺乏自信心,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2. 严厉批评 - 父母过于严厉地批评孩子的行为或表现,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无法做到好的事情,从而降低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忽视孩子的感受 - 父母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不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会让孩子感到被冷落,从而产生焦虑和沮丧。
4. 过度赞扬 - 父母过度赞扬孩子的表现,不管孩子是否表现出色,会让孩子产生不真实的自我认知,失去对自己实际能力的正确认识。
5. 期望过高 - 父母过高地期望孩子的表现和成就,不顾及孩子的实际能力和兴趣,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巨大,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6. 不尊重孩子的选择 - 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愿,强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行事,会让孩子感到被束缚,失去自由和独立性。
7. 不给予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 父母不让孩子自由发展,限制孩子的行为和选择,会让孩子感到被限制和束缚,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 1 -。
八种不良家教形式和十种家教禁语

八种不良家教形式和十种家教禁语家长教育子女要讲原则、讲方法,切忌急燥和浮燥,更不能以一时的情绪,使用过激语言与行为,使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从而打击和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以下列举八种不良家教方式和十种家教禁语;一、八种不良家教形式(一)唠叨式。
家长语言贫乏,对孩子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喋喋不休地抱怨、批评、指责,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二)数落式。
用抱怨、不满、气愤、责怪及使用讽刺的语言,批评谴责孩子。
(三)训斥式。
用严厉、粗暴的语言指责批评孩子。
(四)打骂式。
用污辱、贬低、威胁的语言,谩骂孩子,或者用拳脚和棍棒体罚孩子。
(五)达标式。
忽略孩子的身心健康,一味以高分标准、高名次地要求孩子。
(六)疲劳式。
盲目增加学习时间和课业负担,使孩子承受过重的心理和生理压力,打疲劳战和消耗战。
(七)包办式。
在孩子日常生活、学习和完成作业过程中,家长越俎代庖,包办代替。
(八)监控式。
对孩子不放心,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反感情绪。
二、十种家庭教育禁语(一)禁用恶语。
不能说孩子是“傻瓜”“蠢蛋”“死没出息”“没用的家伙”。
(二)禁止侮蔑。
不能对孩子说“你简直是废物”“混蛋”“脑子是一盆浆糊”“白吃干饭”。
(三)禁止责备。
不能说“你怎么总是出错,真是坏透了”“你怎么就是屡教不改”“你怎么就是不如别人”。
(四)禁止压抑。
不要对孩子说“闭嘴”“别废话”“少罗嗦”“你耳朵打苍蝇去了”“给我滚”。
(五)禁止强迫。
不要对孩子说“老子(老娘)说不行就是不行”“你不要白日做梦”“你别异想天开”等。
(六)禁止威胁.不要对孩子说“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去吧”“再不听话,我把你打扁”“成绩考不好,你就不要回来”。
(七)禁止抱怨。
不要说“你这样做,真令我伤心”“怎么说你都改不掉坏毛病”“要不是你,我有多快活”。
(八)禁止哄骗。
例如,不要说“你这次能考100分,我就给你买自行车……”,以物质手段,来刺激孩子,哄骗孩子。
(九)禁止哀求。
有些家长对孩子教育束手无策,就采用哀求办法,说什么“妈求求你别这么做了”“小祖宗,你要能考高分,我都愿给你下跪”。
【家庭教育】八种行为成为最失败的家长

【家庭教育】八种行为成为最失败的家长
根据心理学家对大批父母的调查,发现8种典型的行为导致失败的父母。
一、没有原则:没有原则的父母最终会被孩子控制。
一位母亲听到孩子说“我不去
上学”,她立即投降,答应孩子任何要求。
母亲最终陷入绝望。
二、过度保护父母保护得越多,孩子越无能:尼采说过,最大的善往往包含最大的恶。
三、唠叨,说教?罗嗦,大喊大叫:这样的父母通常是低智商的父母,因为他们不
会说一些有用的话,所以他们只会重复一些无用的话。
四、赞扬泛滥:对于4岁以上的儿童,你不能总是用“孩子,你真棒”这样毫无营养
价值的话语“忽悠”自己的孩子。
五、过度惩罚:我记得在初中的时候,我一个朋友的母亲希望她的儿子优秀。
她曾
经让儿子整夜跪着以示惩罚。
结果,我的朋友疯了。
六、剥夺孩子的感受:父母往往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用自己的价值观衡量
孩子的行为,结果孩子失去了感受、判断的机会。
七、成就和创造力本末倒置:除了关心孩子的成就外,大多数家长不知道他们的孩
子还有比成就更重要的部分需要关心。
八、忽略了乐趣:乐观的天性是父母送给孩子最有价值的礼物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种家庭教育方式最易毁掉孩子
一、模具制造型
持此类教育方式的家长,大有人在。
此类家长,属于自以为是之人,总以为自己的想法不会错误,总以为自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
对孩子的要求极严,孩子的举手投足,都给予详尽的指示,从生活习惯、活动的范围方式,到读书的范围方法、兴趣爱好,甚至到高考[微博]专业的选择、毕业工作的种类,都受到强制性指导。
殊不知,人是万物之灵,人最大的长处,是善于思想,善于学习,善于在学习中创造,而这种教育模式,无形之中,就抹杀了孩子的自主学习与创造能力。
在这种模式之下,不否认也有一些孩子有所成就,但更多的孩子,却成为模具制造的产品,家长原形的克隆,人的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在这些克隆产品中黯然消退。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在这种模式之下,恐怕龙凤老鼠的后代,都是“老鼠”了!
二、温室培养型
经济条件的改善,孩子数目的减少,使家长更有能力精力来教育培养孩子。
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给予孩子最好的学习与成长条件,弥补自己少时的缺憾,这是生在艰苦年代的家长的普遍做法。
孩子的吃,要操心,总担心孩子缺锌少钙;孩子的穿,要操心,嘘寒问暖,从孩子房里的太空被空调,到出门武装到牙齿的装备,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细腻的爱心;孩子的行,要操心,在学校附近春游,父母也要请假奉陪;孩子的交往,要操心,本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孩子只容许与“优秀”者(大多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交往;孩子的学,更要操心,从胎教,到小时候的艺术素质的培养(比如学琴画画),到入学的学校选择、老师选择,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的“智慧”,直到孩子的毕业,专业的选择,工作的选择,爱人的选择,仍要操心,有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却没有料到,人的思虑有限,自然的造化无穷!这样的做法,制造了许多肥胖儿童与厌食者,制造了免疫力极差的孩子,制造了庞大的厌学者队伍,制造了离开父母一无所能的孩子。
温室的花朵,禁不住一点点风吹雨打,“温室”培养出来的孩子,离开父母,却无法适应于社会,最后父母只好哀叹自己无法与天地同寿了!
三、极力压榨型
这种模式多出现在孩子的读书过程之中。
教育的社会性与个体的特殊性之间必然有矛盾,在目前形势下,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没有普及,大学生的就业率很低,迫使家长对孩子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以使孩子能够上一所名校,有个较好的前程。
纵使学校能够减负,家长也未必让孩子减负,连小学生的作业,家长都要求孩子完成两套三套,而学校面临的生存压力,教师面临的考核压力,也使学校的减负成为镜花水月。
在平时,孩子们都被迫学习到晚上10点以后,而假期,更有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在等待着被压榨得灯枯油尽的孩子!教育科目的设置不合理、教育模式的缺陷,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家长们,不设法补救,却推波助澜,成为扼杀孩子天性与创造力的同案犯。
四、经济刺激型
物质的社会,造就物质的方式,一切以经济为中心,教育模式也被产业化,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是“向钱看”!考第一,奖励多少,考前十名,奖多少,在不少家庭,都成为制度!许多家长基本上都是以钱来“遥控”孩子。
小小的脑袋,最终只容纳了一个庞大的“钱”
字,洗自己的衣服,可以,拿钱来;帮你做作业,可以,拿钱来;帮爸爸买包烟,可以,拿钱来。
五、原始放牧型
这类模式多出现在打工家庭或者问题家庭,父母忙于打工挣钱,无暇关注孩子,或者婚姻破裂,根本就不顾及孩子。
当然也有现实的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孩子未必能考上大学,大学毕业未必能找到工作,不读书也同样可以挣大钱,甚至成为黑社会的流氓,也一样“出人头地”!干脆就任其自生自灭!这种模式的后果,就是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推给教师,现在虽然有“教育万能”的理论,这世界上却没有万能的教师!
六、自家萝卜型
俗话说,自家萝卜天大个,是啊,情人眼里出西施,家长眼里出天才,自家的孩子什么都好,稍微的出众,在有的家长眼中都是天才的举动,即使有不好,那也是别家的孩子不好,是老师学校的不好,是社会的不好,自家的孩子绝对不会不好!这种情形,相信读者也曾见识,其中危害,就不赘述了。
七、崇尚暴力型
“棍棒下出孝子”,仍然有部分家长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
特别在孩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在气头上,对孩子拳脚相加的,仍然大有人在。
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逆反心理以及长大后崇尚暴力解决问题的恶劣影响,很难消除。
暴力调教的孩子,要么逆反心理特别强,要么特别懦弱,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很少不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
八、《大话西游》唐僧型
这部分家长相对比较温和,但又失之偏颇,当语言说服不能解决问题时,就难免絮絮叨叨了,好比是《大话西游》的唐僧念经,两个小鬼实在受不了,只好上吊自杀了。
现实之中,有的家长的确过于唠叨,但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对孩子的教育于事无补,反而会起到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