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平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广西壮族文化风俗调研报告
广西壮族文化风俗调研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以人数最多的少数名族——壮族为主的省份。
然后,因为我是柳州人,而柳州位于广西,也是广西第二大城市,所以我决定在本市及周边地区去调查有关壮族的文化风俗习惯。
去之前就听说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
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
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
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每每有客人到家,壮族人民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
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而这次因为调查的缘故,在那呆了几天,这才充分体会到壮族人民真正的好客。
在山上那几天,真可谓是“丰衣足食”啊,每天五餐,吃饱就跟着当地壮族同胞去山上参观。
本次调查虽然只持续了四天,而且范围也仅限于柳州及周边地区,收集到的资料不是很全,所以我之后去了市图书馆查阅了相关资料,下面是此次调查的大体内容,我会分条概述并在最后加以总结。
一、壮族的由来。
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
现代民族学、历史界一般公认壮族是由中国古代岭南的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
她与周奉时期的西瓯、骆越,汉唐时的僚、俚、乌浒,宋以后的僮,撞、獞,人、俍,狼,人、土人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壮族与百越中的西瓯、骆越是一脉相承的,从汉至唐初,壮族地区不断的主动或被动的接受汉语言文化,在今壮族地区出现了一些“雄于乡曲”的大姓,如番禺的吕氏,高凉、合浦的冼氏,钦州的宁氏等,称为“百越大姓”,各自雄居一方。
唐代,曾把岭南道分置岭南东、西两道,设五府经略使于广州,下分五管。
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
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调查报告通常会在调查完成后及时撰写,以保持信息的新鲜和准确,调查报告可以包括对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描述,以增强可信度,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广西特色民俗文化内容
广西特色民俗文化内容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反映了广西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
下面将介绍一些广西特色民俗文化。
1. 壮族三月三:壮族是广西最大的少数民族,而壮族三月三是壮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壮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舞狮、舞龙、打夯、跳广西锦歌等传统表演。
此外,人们还会穿上传统的壮族服装,品尝特色美食,如酸汤鱼、糍粑等。
2. 侗族歌楼:侗族是广西的另一大少数民族,侗族歌楼是侗族人民的重要文化场所。
侗族歌楼是一座结合娱乐、表演和宗教活动的建筑物,通常有三层。
在歌楼里,人们会举行各种歌舞表演、杂技、戏曲等文艺活动,展示侗族独特的音乐和舞蹈。
3. 瑶族芦笙节:瑶族是广西的另一重要少数民族,瑶族芦笙节是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芦笙是瑶族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芦笙节是人们欢庆丰收、祈福的重要场合。
节日期间,人们会穿上传统的瑶族服装,载歌载舞,演奏芦笙,参加各种竞技比赛和游行活动。
4. 壮族苗族歌仔戏:壮族和苗族是广西的两个重要民族,壮族苗族歌仔戏是他们的传统戏剧形式。
这种戏剧以歌唱为主,结合音乐、舞蹈和表演,讲述了丰富的故事情节。
歌仔戏的演员们会化妆、穿上华丽的戏服,通过唱腔、动作和表情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意义。
5. 岜沙舞:岜沙舞是广西壮族的传统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和动感的音乐而闻名。
这种舞蹈通常由壮族女子表演,她们穿着鲜艳的壮族服装,手持彩绸,跳着优美的舞蹈动作。
岜沙舞的舞姿优雅、舞步翩翩起舞,展现了壮族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6. 青年节龙舟赛:龙舟赛是广西壮族青年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每年五月五日,青年们会组成龙舟队,划着龙舟在江河湖海上竞渡。
这项传统的体育竞技活动不仅考验参赛者的力量和技术,也加强了青年们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7.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是广西著名的旅游城市,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色而闻名。
桂林山水的特点是奇峰、怪石和清水,被誉为“山水甲天下”。
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推荐6篇
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推荐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自我鉴定、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elf-evalua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推荐6篇通过调查报告,可以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科学的解释和阐释,调查报告是经过系统研究和分析,对特定主题或事件进行的详尽调查所得的书面总结,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乡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家乡民俗文化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家乡的民俗文化,包括传统节日、习俗、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此次调查,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家乡的历史文化传承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调查目的1.了解我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和饮食文化等。
2.探究我家乡民俗文化的渊源和特色。
3.分析我家乡民俗文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提出对于我家乡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三、调查内容1.传统节日我家乡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
这些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习俗在我家乡,人们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如结婚习俗、丧葬习俗、年俗等。
这些习俗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体现了家乡人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3.饮食文化我家乡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多样,有许多独特的传统美食。
这些美食既可以代表我家乡的地方特色,也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四、调查过程1.采访居民我选择了居住在我家乡的居民进行采访,他们对于家乡的民俗文化了解更深。
2.研究历史文献通过翻阅历史文献,了解我家乡的传统节日信仰背景和发展演变。
3.参观民俗文化展览参观当地的民俗文化展览,了解家乡传统节日的具体庆祝活动和习俗。
五、调查结果1.传统节日在我家乡,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举行祭祀仪式、舞龙舞狮、放爆竹等庆祝活动。
2.习俗结婚习俗中,新娘要穿上传统的嫁衣,进行隆重的婚礼仪式。
丧葬习俗中,人们会举行祭奠仪式,为逝者送行。
3.饮食文化我家乡的传统美食有饺子、汤圆、年糕等。
这些美食在传统节日或特殊场合时经常出现。
六、分析讨论1.民俗文化的渊源和特色我家乡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地方特色。
这些传统节日和习俗反映了家乡人民的信仰和价值观。
2.现状和问题分析尽管我家乡的民俗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但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逐渐有所减弱。
年轻一代对于传统节日和习俗的认同度较低,很多传统的庆祝活动逐渐式微。
七、建议与展望1.保护与传承应加强对我家乡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重视。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以下是一份民俗文化调研报告的模板,供你参考: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介绍调研民俗文化的背景和目的。
二、调研方法
描述采用的调研方法,如文献研究、实地考察、访谈等。
三、民俗文化概述
对调研的民俗文化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历史渊源、特点等。
四、民俗文化的现状
分析民俗文化当前的发展状况,包括传承情况、面临的问题等。
五、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提出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的建议和措施,如政策支持、教育推广、文化旅游等。
六、调研结论
总结调研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七、展望与建议
对民俗文化未来发展的展望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在撰写民俗文化调研报告时,应确保内容准确、客观,并结合具体的调研数据和案例进行分析。
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上述模板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广西桂平风土人情简介
广西桂平风土人情简介
广西桂平市,位于广西东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这里的人民热情好客,生活节奏悠闲,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桂平的风土人情。
桂平的饮食文化十分丰富。
由于地处南方,这里的饮食以清淡、鲜美为主,注重原汁原味。
当地特色菜肴有桂平米粉、桂平狗肉、桂平糖水等,其中以桂平米粉最为著名,是当地人的早餐首选。
在桂平,你还可以品尝到各种野生鱼虾和山珍海味,满足你的味蕾。
桂平的民间艺术也独具特色。
当地的壮族歌圩、瑶族歌堂等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其中以壮族的三音舞、瑶族的铜鼓舞最具代表性。
这些民间艺术形式既是当地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桂平的剪纸、刺绣、编织等手工艺品也颇具特色,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桂平,你还可以领略到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
这里有山清水秀的西山、风景秀
丽的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壮观的大藤峡等自然景观,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此外,桂平的江滨公园、东塔等人文景观也是值得一游的地方,让你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领略到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
广西桂平市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这里的饮食文化、民间艺术和自然风光都让人流连忘返。
如果你想体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桂平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好去处。
桂平杖头木偶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2019年第12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课题项目: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非遗文化视觉下学前教育专业地方特色课程的开发》(桂工业院科研2018018KY016);2018年度广西教育厅“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课题编号:2018KY1094)。
作者简介:何小华(1980.10-),女,广西桂平人,研究生,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
收稿日期:2019年11月22日。
1桂平杖头木偶戏的简介桂平杖头木偶戏原本事先是没有现成的剧本,而是由民间艺人根据当地人们的劳作、生活等内容即兴创作的表演,他们通常自制木偶,并为其穿戴当地服饰装扮,再通过边操作木偶,边用当地白话进行故事演唱。
当然,表演时还需要利用当地的锣鼓进行配乐。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的桂平杖头木偶戏也演变成了剧本式的表演,先搭好幕布,用锣鼓进行配乐,再进行木偶操作表演和人声演唱、腔调变化完成创新性表演。
其题材主要来源于古代历史人物和故事,如《穆桂英挂帅》、《岳飞传》等,还有就是根据时代变化改编创作的现代木偶戏《丰收之后》等等。
桂平杖头木偶戏唱腔与众不同,有男腔、女腔之分,且由于角色不同,行腔也有一定区别,老、幼、忠、奸各自有较稳定的行腔。
基于此,锣鼓点和脸谱着色也有不同,如,红色脸谱代表英雄豪侠,黄色脸谱代表庄严威武,黑色脸谱代表勇猛刚毅,白色代表阴险狡诈。
桂平杖头木偶戏起源于巫文化,受到巫文化的影响最为深渊,但是它并不是在对巫文化里的巫术进行继承和传播,而是对巫文化进行了创新发展,将巫术改变成了不断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一种文化精神,并将这种文化精神融入木偶戏故事表演中,加以传承和发展。
2桂平杖头木偶戏传承中存在的问题2.1受关注度越来越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所有国家都融入到了国际信息交流圈中,各种西方文化、西方思想的融入,使得我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降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也不断下降。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范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民俗文化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XX县地处川南边陲,物产丰富,历史悠久。
数千年来,人们在这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劳作,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民间民俗文化渊远流长,斑烂绚丽。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民俗文化遭遇社会多元娱乐文化的挑战和冲击,一部分民风民俗正淡出人们的生活视野,一批优秀的具有XX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正逐渐流失消亡。
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民间民俗文化,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挖掘、整理和保护发展XX传统民间民俗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政协XX县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通过深入乡镇,访问民间艺人,了解文化协会状况,召开各类有识之士座谈会,对XX民俗文化进行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XX民俗文化的现状所谓民俗,是指一定的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趋同性生活行为模式,它包含着人们在物质生产、经济贸易、社会交往与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
民俗文化表现在社会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包括生产文化,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工艺美术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XX的民间民俗文化受到地理位置、风土人情、民族结构、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影响,既有与川南各县相同相通之处,又有自身独有的特点。
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生活习俗类,即人们在婚丧嫁娶、生朝满月时的习俗仪式等。
二是劳动习俗类,即人们在修房造屋、犁田种地、栽秧薅草、拉纤划船时唱的山歌、号子、小调等。
三是节日习俗类,即人们在各种传统节庆时的礼仪、习俗及娱乐活动、民俗表演等。
四是民间文学类,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并流传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歌谣等。
近年来,XX县委县府已逐步认识到发展民俗文化的重要性,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民间民俗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而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拥有博大且浑厚的文化。
因此,从古至今就流传下不少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深感自豪,这些传统节日牵动着我们的心,激励我们对此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
值此清明之际,我们小组开展了有关重阳节的一些调查。
一、调查目的:1、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及民族文化含义2、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对重阳节的了解程度、态度3、培养对老人的敬老之情,弘扬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文化。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1、对象:东华理工大学抚州校区部分学生2、调查方法:①上网查阅重阳节相关资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
向所取得的样本中的个体发放《重阳节问卷调查》三、调查结果分析及收获与反思1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中国政府在19__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从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重阳节这个传统的中国节日,当代大学生都知道它是农历九月九日,可是对于它的历史及发展过程的却不太了解,对于这种小节日关注度不够,不像对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一样重视。
对于重阳节日的一些风俗习惯,如登高,赏菊,插茱萸或是别称敬老节或是它的针对群体老年人等知识,学生们就更是不懂。
看来,重阳节在社会群体中,至少可说在大学生中重视程度很不够。
2,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在重阳节当天关爱老人最有意义的活动是去敬老院帮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聊天、唱歌、打扫卫生、做饭。
这确实是个关爱老人的好方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院的老人不也是相当于我们自己的老人吗?用这种方式,既不需要我们花费太多时间精力,同时又能让老人们感觉到温暖,让他们不觉得自己是孤独可怜的,还有很多人在关心他们。
桂平民俗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意义
是带有 很强经济的文化事业. …由此可见 , ” 桂平 的民
俗宗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1 桂 平概 况
圣 等两大类文化资源.
2 1 民 俗 文 化 资 源 .
2 1 1 民居建 筑 .. 桂平 的民居 建 筑 , 有 特 色 的就是 “ 最 干栏 式 ” 建 筑, 这主要是 当地壮族 的房 屋样式 . 干栏 ” “ 一词 为壮
年无霜期长达 3 9天 以上 , 1 170 , 3 年 3照 0 h 年平 均 降
雨量 1 2.m 年平均温度 2.℃ , 对湿度 8% ; 67 m, 7 14 相 0
气候 温和 , 雨量充 沛 , 产 丰富 , 平 地势平 坦 ,0 物 桂 8 % 是平原台地低丘. 桂平境 内山川秀丽 , 风景名胜荟萃 , 素有“ 桂林 山水 甲天下 , 更有 浔城半 边 山” 美誉 , 之 这
一
音, 意为上层 、 上面 , 干栏 ” “ 意为人住 在上层 的房屋.
,
被誉 为西江流域上 的一颗 明珠. 里阳光充足 , 这 全
桂 平 由于属南亚热带气候 , 空气终 年潮湿 、 热 , 炎 蚊虫
毒蛇较多 , 民为 了适 应 当地 的环境 , 人 就开发 出这种 房屋建筑样式 , 房屋一般 为 2层 , 下层 养牲畜 , 上层住
异” 的心理需求 , 有逐渐倾 向于文化 景观游 的发展 趋
势, 开发 民俗 文化旅 游符合当前世界旅游发展 的新潮 流. 桂平是广 西文化 资源 十分 丰富 的区域 , 内居 住 境 着汉 、 、 、 等少数 民族 , 同创造 了独具 特 色的 壮 瑶 彝 共 物质文 化和精 神文化 , 这些文化景观都 以其独有 的风
甘 、 香 、 灵 而 著 称 . 外 , 国 道 教 七 十 二 福 地 中 茶 佛 此 全
关于民俗文化的调研报告(精选3篇)
关于民俗文化的调研报告(精选3篇)关于民俗文化的篇1调研地点:湖南省凤凰县麻冲乡老洞村、扭仁村、高通村调研对象:当地居民、学生、游客等调研时间:20xx年7月7日至20xx年7月16日1、苗歌听扭仁小学龙校长、麻老师及麻志官老人说起:苗歌对上一辈的人来说就像我们现在的必修课,它主要包括感恩歌,祝酒歌,贺喜歌,庆典歌,其中用到了许多隐喻和暗喻等修辞手法,且这些喻体大都来自自然的花草树木和虫鱼鸟兽;因此唱出的歌也都是取自生活反映生活,需要演唱者有较高的观察、鉴别、领悟和创作能力;可称得上是心灵的造化,自然的灵现。
苗歌一般没有音乐伴奏。
2、苗鼓居村民介绍,凤凰苗族鼓舞,大体上可分为猴儿鼓和花鼓两大类。
猴儿鼓是娱乐者模拟猴子的动作翩翩起舞,其动作诙谐,难度大,舞得好的人不多;花鼓异常柔美,异常抒情,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在凤凰腊尔山、山江、麻冲、落潮井一带苗区十分流行。
打花鼓(即花鼓舞)一般是两个人,但也有四人、八人的,另外还有一个站在鼓旁敲击鼓梆,控制舞蹈节奏的,谓之敲边鼓。
花鼓的基本功有三:一是手功,二是腰技,三是步法。
步法有快三步慢三步两种,步法是否踩到点子上,直接关系到花鼓的“套路”,因此至关重要。
3、苗舞盛传在湘西凤凰的苗舞主要包括:竹竿舞和三人鞋,这两种舞蹈简单易学。
例如竹竿舞据说是苗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自创的一种自娱性舞蹈,平行摆开两条方木作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条手腕粗的长竹竿,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条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最好能跳出潇洒自然的动作(我们的两位队员尝试了一下,跳了几下下就被吓得跳了出来)。
三人鞋也是很有趣的,三个人同穿一双“鞋”(两根长板),苗家姑娘们很厉害,还能跳出优美的舞姿,节奏感很强,游客观众们惊叹不已。
4、苗族服饰苗族服饰主要表现在:服装、头饰、银饰、银梳、银镯、银项几个方面,穿圆领大襟短衣,盘肩、袖口等处有少许绣花;宽脚裤,裤筒边缘多饰花边;包扎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头帕,戴银饰。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兰坪县石登乡住着白族、普米族、僳僳族、彝族、怒族、汉族等少数民族,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服饰、民居、节日、风情和习俗,给当地增加了绚丽的色彩。
在石登乡生活和繁衍的各民族同胞勤劳勇敢,善良好客,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不仅克服了山高谷深所带来的种种艰难,将先进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在高山峡谷、崇山峻岭之间发展种植、养殖业,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还在劳动之余将生产生活的感悟溶汇到歌舞、习俗、喜庆活动中,创造了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一代代传承至今。
普米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普米族民风朴实,为人善良忠厚,性格刚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北部高原地区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
普米族乐器四弦,称为“比柏”,主要用作普米族集体歌舞“搓蹉”的伴奏,普遍流传于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河西乡、通甸镇、金顶镇、啦井镇、石登乡、营盘镇等普米族地区。
图1石登乡山村老人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体现在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的方方面面,而石登乡各少数民族的歌舞又以其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以其独有的魅力和特色在云南民族文化资源中占有一席之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如普米族的《搓搓》《祭三脚》《给羊子》,僳僳族的《莫广》《优夷》,白族拉玛人的《喔腊喂》《噢开夷》,以及怒族的《阿楼西杯》等。
在石登中学,感受最深的就是这里的酒文化,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有时间都会聚集在一起,这里的夜晚才是烂漫与宁静。
石登街上总是有一群人围成一个圈在跳锅庄。
图2石登锅庄独特的地理环境,交通的不便,长期以来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难已与外界沟通交流,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各自适应生存环境的行为、观念、态度和生活方式。
原始宗教信仰:太阳神崇拜、图腾信仰、神山崇拜、本主崇拜、灵魂观千百年来支撑着当地居民的精神世界全部。
在这雪山纵横、山高谷深、传说弥漫的世界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超自然等错综复杂的关系相互叠压、渗透、交错,构成多样、多重、多层的立体文化结构。
广西桂平市壮族民俗文化
广西桂平市壮族民俗文化壮族(旧称僮族,壮文:Boughten),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
秦以来,壮族先人历代分别称为西瓯、骆越(雒越)、南越、濮、僚、俚、溪峒蛮、乌浒,在宋代史籍中始称为“撞”、“僮”、“仲”,明清时也有称为僮人、良人、土人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僮”与“壮”同音),直到周恩来倡议在1965年改“僮”为“壮”。
我们桂平市的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
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
民族概况1990年人口1548万。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壮族人口数为16178811。
2005年,壮族人口超1700万人。
现在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壮族大多居住在广西。
其中云南有100余万人,主要聚居在文山州,红河、曲靖也有一部分。
广东的连山、贵州的从江和湖南江华也分布有壮族。
在1965年统一称壮族以前,壮族的自称和他称较多,广西最常见的自称和他称主要有“布壮”“布土”“布僚”“布雅依(瑞)”“布依”等20多种,云南主要有“侬人”、“沙人”、“土僚”等。
壮族人民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壮戏。
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
壮锦是壮族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已有一千年的发展史,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风俗习惯一、歌圩壮族称“圩卧”。
本市壮族歌圩始于明末,持续约三百多年。
逢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十五,二月初二,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七月初七、十四,八月初二、十五,九月初九,村民不约而来,集成歌圩,尤以三月初三歌圩最为隆重。
过去最热闹的为武平里(今石龙乡永兴村背岭)歌圩。
歌圩设有饮食摊、杂货摊、百货摊、染布摊等。
每逢歌圩,男女身着盛装赶圩,途中即兴唱起山歌,所谓“一路欢情一路歌”。
对歌者多为男女青年,以对歌寻找终身伴侣。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高一集合9篇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高一集合9篇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一)调查主题:传统节日调查对象:家乡居民调查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调查时间:2021年5月调查人:高一某班学生一、调查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活动内容和重要意义,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文化传承和文化特色。
二、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抽取广西自治区各地居民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
三、调查结果1. 庆祝方式(1)花灯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届时人们会点亮花灯,舞龙、舞狮等传统表演也十分盛行。
(2)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的节日,主要内容是歌舞表演、击鼓传花等活动。
(3)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同时还会举行龙舟比赛等传统活动。
2. 活动内容(1)花灯节:花灯制作工艺独特,灯的形状五花八门,包括动物灯、人物灯等。
(2)壮族三月三:届时会有壮族传统歌舞表演,穿着壮族传统服饰的人们在广场上载歌载舞。
(3)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同时还会举行龙舟比赛等传统活动。
3. 重要意义(1)花灯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要的传统节日,通过花灯展示了家乡的灯饰工艺,也传承了民族的文化。
(2)壮族三月三:是壮族族人传统的节日,庆祝方式丰富多样,展示了壮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并弘扬了传统文化。
(3)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广西地区举办的端午节活动,深受人们喜爱,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
四、调查结论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传统节日庆祝方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重要意义深远。
这些节日不仅彰显了家乡的文化传统,也促进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在今后的文化活动中,应当继续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和传承,以保护和发扬家乡的文化遗产。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二)调查主题:传统音乐与舞蹈调查对象:家乡居民调查地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调查时间:2021年5月调查人:高一某班学生一、调查目的了解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传统音乐与舞蹈的特点和重要意义,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文化传承和文化特色。
桂平的风俗
桂平的风俗
桂平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桂平的风俗也是非常丰富的,这里有着独特的文化。
桂平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其中最独特的就是过春节了。
在春节期间,每家每户都要贴上红红的对联,挂上红红的灯笼。
贴对联时,要贴上对“财”字,这样就有了财神爷来给你送财了;挂灯笼时要挂上“福”字,这样就有了福气来给你送福了;贴“红”字是因为红就有喜庆的意思。
我还听说过,每到除夕那天,人们都会穿上新衣服,去拜访亲朋好友。
在桂平还有一种特殊的风俗——吃年糕。
每年的大年初二这一天,人们都会吃年糕。
因为年糕代表着年年高、步步高升之意。
还有一个习俗是在我们桂平一直流传至今的——做春饼。
为什么要做春饼呢?因为在制作春饼时,需要用到面粉、鸡蛋、糖等材料,这些材料放入锅中炒熟后再加上一些猪油和韭菜搅拌在一起做成饼后再用平底锅烙熟。
因为这个原因我每次吃春饼都能吃好几个。
—— 1 —1 —。
民俗调查报告范文
民俗调查报告范文
《民俗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本次民俗调查旨在探究当地居民的传统习俗和风俗文化,以及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调查范围包括各种节日庆典、婚丧嫁娶、饮食习惯、服饰习俗等方面。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包括当地居民、传统手工艺人、民间艺人等,以及一些有代表性和特色的群体和个人。
三、调查内容
1. 节庆文化:调查各种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活动内容和特色文化;
2. 婚丧嫁娶:调查当地的婚礼习俗、葬礼习俗以及其他生活仪式;
3. 饮食文化:调查当地的饮食习惯、饮食文化特色以及传统饮食活动;
4. 服饰文化:调查当地的传统服饰、服饰习俗和服饰文化传承情况。
四、调查结果
1. 节庆文化:各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活动内容,如春节的舞狮、元宵灯会等,清明节的扫墓祭祀等;
2. 婚丧嫁娶:当地的婚礼习俗讲究礼仪和传统,葬礼习俗注重祭祀和纪念,其他生活仪式也很有特色;
3. 饮食文化:当地的饮食习惯以米饭和面食为主,注重季节和天然食材的利用,传统的饮食活动也很丰富;
4. 服饰文化:当地的传统服饰以旗袍、长衫为主,注重面料和色彩的选择,传统服饰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传承和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民俗调查,不仅深入了解了当地居民传统习俗和风俗文化,也发现了一些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
建议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文化传承工作,让更多的居民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广西桂平土葬风俗流程
广西桂平土葬风俗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广西桂平:传统与变迁中的土葬风俗探析广西桂平,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其独特的丧葬习俗反映了壮族人民对生死的敬畏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2篇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民俗文化调研报告2篇在生活中,报告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民俗文化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1近日,我们对柳州旅游相关项目进行了初步考察,包括江滨公园、柳侯公园、鱼峰山、马鞍山、奇石馆、龙潭、农业观光园、融水县贝江风光、勾滩苗寨、三江县鼓楼及民族广场、程阳八寨(侗族)共三县11个景点。
仅凭粗浅的文献调研和走马观花式的考察,要给柳州旅游现状作出诊断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难免主观成分居多,但为了进一步推进工作开展,我们先把需要论证的初步思路整理出来,望能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请予指教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对柳州旅游的初步诊断及几点建议一、从区里到全国,柳州尚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目的地,过去也没有把自己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行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经营:1、至今柳州给人们的最一般的印象一是棺木二是铁路枢纽,三是工业城市,如柳工、五菱等。
初始印象仍是“死在柳州”,以及历史上享誉天下的名贵棺木,其次是现代知名工业品牌,如柳工、五菱、金嗓子、两面针等等。
很少人想到柳州来旅游,也很少人知道柳州有什么精彩、独特的旅游吸引物,从而产生旅游冲动。
2、柳州是广西第一大工业城市,形成了产业工人为主体的城市居民生活,及以产业配套、工业布局、工业产品采购、生产、库存、运输、销售为中心内容的贸易与物流体系,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为之配套服务的吃、住、行、购、娱等第三产业。
这种城市经济结构脱胎于工业化社会,是工业化社会自发形成的,已经不能满足后工业社会的要求。
上海从典型的老工业城市,向以金融为核心、信息、商贸、交通与旅游并重的新兴城市转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典范。
而柳州仍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初期,工业社会的传统理念已成为柳州经济特别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障碍,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位置以及它对柳州城市、乡镇后续发展的巨大作用尚未被各级政府和全社会所认同,这是造成在旅游发展战略制订以及实施运作方面,柳州与桂林、南宁、北海存在较大差距的根本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桂平市石龙镇“舞春牛”民俗现状调查报告2012级文化项目创意与管理张智 1240703013调查对象:广西桂平市石龙镇居民调查目的:了解石龙镇民俗“舞春牛”发展现状调查方式:调查法:(1)走访调查(2)文献法调查地点:广西桂平市石龙镇一、桂平的地理位置及概况桂平市是广西历史悠久的城市,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桂平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北回归线横贯其中部,地处低纬地区,属南亚热带。
这里阳光充足,气候温和,交通便利,东可下广州往香港,南至北海,西通贵港达南宁到昆明,北上柳州可到京、沪、郁江、黔江得江三江交汇,水路也交通方便。
桂平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得城半边山”之美誉,这里“得城半边山”就是指桂平西山,向有“林秀、石奇、泉甘、茶香”四绝而著称。
此外,道教一一罗从岩、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广西第一高塔一一东塔、广西第一座北回归线标志塔、江流峡谷大藤峡等都是美丽的景色而又具有特色的文化,更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金田起义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址。
石龙镇位于桂平市西部,是桂平市的“西大门”。
东与蒙圩镇相邻,西与港北区庆丰镇、奇石乡相连,南与厚禄乡相接,北与武宣县桐岭乡接壤,与三里镇隔黔江相望。
总面积284平方公里,辖21个村街146个自然屯,总人口7.8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0%。
二、民俗介绍民俗,即民间习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相沿承袭的生活及文化活动。
俗话说,“聊向村斋问风俗”,“入国先问禁,入境先问俗”,我们除了对山水的徜徉,也应注意对民俗景观的欣赏,从而使民俗文化可以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说明地理环境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形成地域性文化特点。
而桂平地区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还有西山“四绝”,还是佛教圣地。
这些资源都带动了桂平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具有自身优势的特色文化。
而最突出的文化资源是民居建筑、民族服饰和宗教建筑、“佛延节”、宗教佛圣等文化资源。
当“立春”到来之际,群乐村的壮族同胞们便兴高采烈地敲起锣鼓、舞起“春牛”。
在一阵阵鞭炮声和中,“春牛”走家串户给村民们拜年,为村民们祈福,祈求“牛年”给乡亲们带来好日子、好运气。
“舞春牛”是桂平市石龙镇群乐村的壮族同胞在每年开春前举行的、具有浓厚民俗风情的祈福活动。
当“立春”到来之际,群乐村的壮族同胞们便兴高采烈地敲起锣鼓、舞起“春牛”。
“春牛”牛头用木头或竹篾扎制,外糊绵纸,再用彩色绘出眼睛、鼻子和嘴,外形比真的牛头大一倍,牛身用黄布或灰色布缝制而成,遮住里边的演员。
舞春牛时,两人钻入牛身内,一人握住牛头,左右上下摆动,后面一人拱背摇动牛尾。
另有一人扮老农,身穿壮族服装,头包手帕,肩背木耙,跟在“春牛”后面。
在一阵阵鞭炮声中,“春牛”走家串户给村民们拜年,为村民们祈福,祈求“牛年”给乡亲们带来好日子、好运气。
1、春牛舞,特色的壮族唱词春牛舞的唱词,使用的是壮族的语言。
壮语大致可以分成两大方言,即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
壮语南北两大方言虽有差异,但它们的共性是主要的;各个土语在语音上也有微异,但它们也有较大的共同点。
壮语词汇的丰富还表现在地名文化上。
据1982年统计,广西地名用少数民族语言命名达7万余条。
这其中绝大部分为古代壮族先民用壮语命名的。
可见壮族语言文字有着很强的文化内涵,热爱民族热爱国家的桂平西区的壮族人民,有了春牛舞,就有了春牛舞唱词。
壮语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均有其特点。
语音方面,壮语语音有22个声母,108个韵母,6个舒音韵,2个塞音韵,这是壮语音所特有的。
语法方面,壮语语法以词序和虚词为主要的语法手段,主语在前,谓语、宾语依序列位于主语之后,主语都是谓语陈述的对象。
定语都是后置的,如花红、马白、河大、山高等。
这跟汉语定语前置恰好相反。
定语后置,是壮语语法的突出特点。
词汇方面,其特点是以单音词为词汇,词汇一般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和声貌词等共12类。
词汇丰富。
1949年以后,壮语有不少的词汇借用汉语。
这就进一步丰富了壮语的词汇和壮语的表达方式。
壮语还有丰富的近义词,如表示洗的动作就有洗脸、洗衣服和洗器皿等。
春牛舞的唱词,讲够抑扬顿挫,与日常生活的对话有着明显区别,多了吆喝,多了节奏节拍,使用其它的语言不是不可以,意思虽然是一样,效果不一样,因为与春牛舞要求节奏节拍不协调不统一不一致,变成背道而驰。
表演时,牛的舞蹈动作很简单,只是随着牵牛人的唱颂,摇头摆尾,作欣喜之状,接受人们的称赞。
牵牛人的动作则比较多,一边唱一边抚摸着春牛,从牛头摸到牛尾,每摸一处,都有唱词,如摸摸牛头摸牛耳,农家耕作全靠你;摸摸牛头摸牛眼,薯粟豆麦粮增产;摸摸牛头摸牛尾,耕夫步步紧相随。
摸摸牛头摸牛身,风调雨顺好耕耘,摸摸牛头摸牛脚,晤愁吃来晤愁着。
牛儿是个农家宝,农民爱牛乐呵呵;相依为命勤耕作,共同走向金光道。
唱词内容朴实,曲调深沉,感情真挚,教育大家要爱护耕牛,勤耕勤种。
在春牛舞了一阵之后,又有几名秧歌队上场,边扭边唱,敲锣打鼓,十分热闹。
表演者还一边唱,一边做骑牛、驶牛、犁田,耙地等动作,有的手扶犁耙等农具,有的徒手,要十分逼真,稍有破绽,观众就要唱歌来讥讽:手拿金花金黄黄,犁田大伯晤在行,丁丁园园犁紧转,样般中间晤开行。
表演者即顺便接过话头,逗趣作答:锣鼓打来闹洋洋,老兄讲得也在行。
是你不知我心意,留出中间做鱼塘。
使得气氛更加热烈。
有的地方还有一生一旦,打扮成新郎。
新娘,手持洋伞,肩挑花篮,边舞边唱相际唱一阵,扭一阵,又敲一阵锣鼓。
唱到兴高彩烈时,有几个人走入场中边拍掌边跳,和演员一齐起舞,大家互逗互乐。
然后边舞边唱:打起锣鼓响悠悠,人家舞狮我舞牛,人家舞狮得快乐,我地舞牛庆丰收。
一段锣鼓之后,接着又唱下去。
春牛舞唱词内容朴实,感情真挚,教育大家要爱护耕牛,勤耕勤种;曲调深沉缠绵。
由于在民间长期传唱的结果,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曲调。
2、春牛舞,特色的民间舞蹈春牛舞是壮族民间节日娱乐性传统舞蹈之一。
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居住在桂平西区一带的壮家人便开展“舞春牛”的娱乐活动,以庆春节。
“春牛”用竹篾编织而成。
先用竹片制成牛头和牛角的形架,而后外糊绵纸,再用彩色绘出眼睛、鼻子和嘴,牛身则用黄布或灰色布缝制而成。
舞春牛时,两人钻入布制的牛身内,一人握住牛头,左右上下摆动,后面一人拱背摇动牛尾。
每人的脚上穿着绘好的牛脚套鞋,另有一人身穿壮族服装,头包手帕,肩背木耙,跟在“春牛”后面,做耙田动作。
还有若干人随后,有的打锣鼓,有的提灯笼,还有唱“春牛”的歌手。
歌手唱,众人和,歌声一停,锣鼓声即起。
伴随着锣鼓声,“春牛”舞动,两头“春牛”时而互相挑战,时而角斗,时而在地上打滚。
背耙的农夫,穿插其间,手舞足蹈,增加欢乐气氛。
“舞春牛”串村走寨,挨家逐户的表演。
每到一寨,先在土地庙前舞牛。
而后寨子中的每家每户用鞭炮和锣鼓迎接。
歌手唱起四季歌,祝贺来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歌手们还根据各家各户的具体情况,随编随唱,恭贺大家新春大吉,万事如意。
歌声一寨传一寨,“春牛”舞完一村又一村,直至元宵方罢。
流行于石龙的春牛舞很有特色。
旧时从农历正月初二至二月初二(个别村至三月初七),是当地传统的“会客节”,由各村安排日期,请春牛队表演。
其形式有独脚春牛、两脚春牛和四脚春牛3种。
独脚春牛表演时由八音、锣鼓开路,1男青年用竹篙将竹扎纸糊的牛高高举起,边走边舞;随后是几名或十几名化妆的茶公、茶娘。
表演时,先在鞭炮声中舞动春牛,接着由茶公、茶娘手持花篮、彩扇边歌边舞。
演唱内容有农事歌、恭喜歌及赞颂好人好事、抨击坏人坏事的歌。
两脚春牛是在1块大布的一端缀上1对黄牛角,表演时由1人持牛角置身布下舞动,其整个活动方式与独脚春牛相同,但茶公,茶娘仅3男2女,且为单纯的歌舞,动作比较简单。
四脚春牛形若舞狮,由两人套上牛头牛身道具表演耕作过程。
春牛队往各家各户贺年毕,到村头空旷场地表演春牛戏,由茶公、茶娘扮演各种角色,有相对固定的套路。
3、春牛舞,特色的舞蹈脚本春牛舞,原来也有两个现成的舞蹈脚本,一本上送上级有关部门,一本留作自用,留作自用的那一本,因为在传阅中散失,从此再没有形成任何的文字或图形来记载,他们却是用口传、手传、身传,后代人看着前代人,一代代人传下来的。
石龙春牛舞起源何时,无确凿的文字可考,历史上迁徙到桂平市西区石龙镇群乐村,就一直流传下来,据村中老者说:起初的牛是用泥塑造的,叫“土牛”。
因过于笨重,只可摆在戏台中央供人们观看而不能舞动。
后来,人们根据《大字通书》的春牛图仿制模型,先以树枝和竹蔑扎好躯架、四肢尾巴和头角,然后粘糊纸张或布料,再略加装饰点缀而成。
春牛舞,它是骆越文化的之流。
只不过到了少数民族居少汉族人口居多的桂平市,不少壮族同胞与当地人融合,生活习惯和衣着也跟着汉族人一样,不变的是,依然说着壮族语言,特别是沿习着特色的春牛舞。
春牛舞,作为一种地道的民间民族舞蹈,春牛舞现成的脚本没有,对于勤劳聪明的壮族人民,反而觉得脚本是死的,它们的舞蹈才是活的,村庄、炊烟、河流,以及田埂,那就是舞蹈的脚本,生动活泼,活灵活现。
因为一代人有一代人对春牛舞的理解的认知,记住牛记住舞,春牛舞的根,长成了他们的血肉和骨髓,看到一片片希望的田野,壮族人民也会舞蹈。
河流舞蹈、山川舞蹈、风雨舞蹈,一年不同一年,一头头牛就是活的标本活的脚本,人是做不出来的。
4、春牛舞,融入了壮族人民的灵魂。
春牛舞的脚本,不是用文字和图形表达的,而是在桂平西区壮族人民的心里,成为了另一种特殊的脚本,伴随他们的一生一世。
70多岁壮族老人黄桂森道出了心声,春牛舞不仅是特殊的脚本,还是桂平西区壮族人民的图腾。
桂平西区壮族有句祖训,那就是宁弃祖宗财,不丢祖宗话,说的就是壮族语言,无论壮族后人读书、经商、打工到了外地,都牢记祖训,读书像牛一样勤奋刻苦;经商像牛朴实诚信;打工像牛努力上进。
5、春牛舞的忌讳喜爱春牛舞的壮族人忌语有点特别,牛年流行语“牛气冲天”他们是不说的,因为他们认为牛是神,人在牛的面前牛气,那是亵渎了牛,也就是亵渎了神。
春牛舞毕,大家吃饭前得先扒下一口饭在地上,意为敬牛,春牛吃了,他们才吃。
坐的时候也有要求,让春牛在前,他们在后,如同牛耕田耕地,人在后,牛在前。
还有的在大年夜准备一把干草和一把生草喂牛。
牛吃了肥壮,则一年的生产收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三、发展现状现在石龙镇的壮族村落每年都会开展“舞春牛”的特色祈福活动,活动现场热闹非凡,锣鼓声、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获评为桂平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政府对“舞春牛”发展和传承的重视。
勤劳和聪明的壮族人民根据实际生活,对春牛舞进行了创新,使得春牛舞的舞蹈动作几乎每年都与上一年的不同,在保持其精髓的前提下尽量使其内容更丰富和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