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正确看待宗教信仰问题

合集下载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自由。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信仰体系,无论是基督教还是其他宗教。

我们应该尊重个体的选择,不去强制或者干预他们的信仰。

大学是一个开放、自由的环境,应该提倡多元宗教文化的共存。

在疏导大学生信仰基督教时,我们应该关注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虽然宗教信仰是个人内心的事情,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理性思考和科学知识,给予大学生一些合理的引导和思考。

可以引导大学生了解宗教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等。

这样有助于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不盲目迷信和从众。

我们也需要关注大学生信仰基督教所带来的一些困惑和问题。

大学生是一个思想开放、批判性思维发展阶段的群体,他们可能会对基督教的某些观点和教义产生疑问。

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讨论和对话,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找到答案或者进行合理的思考和质疑。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也可能面临来自其他宗教和非宗教的意见和质疑。

我们可以通过对话和交流,促进不同信仰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将不同的宗教观点纳入对话和讨论的范围,有助于大学生拓宽视野,更全面地了解不同信仰的精神内涵。

合理疏导大学生信仰基督教也需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大学生的信仰往往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他们需要获得宗教团体、家庭以及同学之间的支持和关爱。

大学校园可以提供相应的资源和平台,帮助大学生建立和发展自己的信仰。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应该包括尊重个体的信仰自由、关注合理性和科学性、关注困惑和问题以及提供支持和帮助等方面。

只有通过合理疏导和思考,才能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理性的信仰观念,在大学校园里获得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浅谈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浅谈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浅谈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的方法主要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高校宗教管理;禁止非法宗教组织干预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

标签: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近年来,宗教文化逐渐向高校渗透,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也逐渐增多。

因此,需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宗教,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高校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成熟的重要时期,思想单纯的大学生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思想侵扰,宗教文化逐渐向高校渗透,近年来,高校信教人数有所增加。

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假宗教之名实施思想侵略。

刚步入高校的大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然而高校是学习科学文化的场所,无论信教与否,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念以及处理宗教问题的纲领、政策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1]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2]当前高校的宗教传播处于低水平阶段,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尊重客观规律,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的本质,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科学的宗教学知识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宗教,进而促使科学、合理的宗教观的形成。

二、加强高校宗教管理1991年江泽民强调:“国内外敌对势力一直把利用宗教进行政治渗透作为他们对我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一个重要手段。

这实质上是政治问题。

”经济全球化下,国内外敌对势力选择利用宗教,从事不法活动,迷惑群众,企图达到分化中国的最终目的。

不法分子利用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通过网络、书籍等形式,在西方宗教文化的旗帜下,在高校从事不法活动。

更有甚者,通过利用某些外籍教师,对学生进行宗教宣传。

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一)2024

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一)2024

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一)引言概述:宗教对于个体和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大学生群体中,对宗教的认识和态度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的角度展开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对宗教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一、宗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1.1 探索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1.2 寻找灵性寄托和安抚心灵的需要1.3 获得道义和伦理指导的渴望1.4 打破社会规范的束缚和逃避现实的动机1.5 寻找社交和归属感的需求二、大学生对不同宗教的认识与了解2.1 了解主要宗教的基本信仰和教义2.2 探索宗教间的异同和相互影响2.3 学习不同宗教的历史和发展2.4 理解不同宗教对世界的影响和作用2.5 探究宗教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现象三、大学生对宗教的态度和观点3.1 信仰者:坚定信仰,积极参与宗教活动3.2 科学理性主义者:怀疑宗教的真实性,注重理性思考3.3 宗教自由主义者:尊重各种宗教信仰,主张互相包容3.4 宗教中立者:保持中立立场,不过多涉及宗教问题3.5 宗教批判者:对宗教持批评态度,关注宗教的负面影响四、大学生对宗教的影响和作用4.1 宗教对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塑造4.2 宗教对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影响4.3 宗教对社会和文化的塑造和影响4.4 宗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满足的作用4.5 宗教对大学生的社交与社群建立的影响五、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与现实问题的关系5.1 宗教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5.2 大学生宗教认识的局限与不足5.3 宗教与科学的冲突及其处理方式5.4 宗教自由和宗教包容的价值与挑战5.5 大学校园宗教问题的管理和引导总结: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是多元而复杂的,有着不同的心理和社会需求。

在大学校园中,应加强宗教教育,提供多样化的宗教学习机会,促进宗教与科学、社会与个人之间的良性互动。

同时,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宗教包容精神,构建宗教和谐的校园环境,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宗教问题,以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分析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分析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宗教是一种在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至今依然影响着全世界近三分之二的人口。

我国不仅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还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

我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近20个少数民族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信仰宗教。

当今社会,宗教借助各种信息传播途径不断扩大其影响,其影响波及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相当多的人对宗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充满激情、富有活力、热爱生活、思维活跃、勇于创新。

他们是中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更是我们这个大国能否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屹立在世界之林的最大筹码。

在整个社会都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思想正经历着重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在大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这其中就有被各个阶层关注的“宗教热”。

大学生作为求知欲较强的一个青年群体,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不免会受到宗教的影响。

那么,到底该如何正确对待这汹涌而来的宗教热流,成了十分必要探究和讨论的问题。

我国作为一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思想作指导是维系我们坚定社会主义路线的最基本的准则。

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宗教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属于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是人们的头脑对支配自己命运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虚幻的反映,其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人类的物质生活过程,对历史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其消亡是一个长期的、痛苦的历史过程。

仅以基督教为例,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课题调查组曾针对北京地区高校学生的基督教信仰状况展开调查,这项调查也受到国家统战部的高度重视。

调查项目的负责人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基督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慧林教授,调查涉及北京37所高校,在12404份有效问卷中有437份问卷选择了信仰基督教,即有3.52%的基督信仰者。

那么为什么可以说是从小受唯物主义教育的中国大学生群体中会出现这么多的宗教信仰者呢?我个人认为,当今大学生不仅在学习领域内可接触见识的信息不断增加拓宽,在人生追去和信仰上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同观点的影响。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应对策略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应对策略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应对策略随着宗教文化热潮的兴起及一系列宗教问题的凸显,宗教问题越发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高校作为多元化思想的汇集地,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

因此,分析当前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对构建和谐校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大学生;宗教;和谐校园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至今仍对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产生强烈影响。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西方宗教思想在不断渗透和涌入,大学生对宗教的兴趣在增加,接受西方宗教文化的机会也在增多。

因此,关注这一时期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是当前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

一、新时期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和特点第一,信教大学生数量不断上升,佛教的认同程度最高根据各地区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群体是信教比例较高的社会群体之一。

“2008年在对暨南大学的调查报告中显示,信仰宗教的大学生占9%”[1],而根据网络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信教人数比例仅是总人口数的7.6%。

自东汉年间,佛教正式传入我国以来,佛教在我国就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关注,信教人数不断上升,信徒成分不断丰富,形成了广泛的社会认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社会认同程度最高的宗教。

其他宗教传入我国较晚,较佛教而言缺乏社会认同感和社会关注度。

第二,大学生信教有一定的盲目性,对宗教缺乏正确的认识盲目性是大学生信教者的共同特点,大学生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但缺乏社会经验,思想上极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形成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这容易成为不法宗教宣传者的突破口,对大学生进行宗教渗透。

大学生信教者往往怀着好奇和从众的心理信仰或参加宗教活动,并不带有政治色彩或政治目的。

大学生虽然对宗教有认同的趋势,但大多持宽容态度,突出表现在少数民族地区,家庭影响和民族习惯成为其信教的主要原因,受本民族信教传统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宗教持默认和继承的态度。

同时,大部分大学生对宗教文化知识了解不足,缺乏最基本的宗教知识,使其在懵懂的状态下接受宗教。

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

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

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引言宗教是人类社会中一项重要的文化现象,它在不同的人群中有着不同的认识和影响。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宗教的认识和态度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状况,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和态度宗教认知大学生对宗教的认知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的大学生对宗教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较全面地介绍各大宗教的基本概念、教义和仪式。

他们认识到宗教对于个体信仰和社会价值的影响,也能够理解宗教对于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的塑造作用。

而对于另一些大学生来说,他们对宗教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宗教的概念和内容都存有疑问和困惑。

这部分大学生往往基于自身的经历和观察,对宗教持保留态度甚至持负面看法。

他们认为宗教迷信,是一种剥夺理性思考的工具,容易造成社会不公和不平等。

他们认为自己要注重科学和理性的思考,对宗教抱持怀疑和批评态度。

宗教态度大学生对宗教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多样性。

有一部分大学生对宗教保持尊重和包容的态度,认为宗教是一个人个体信仰的选择,不会强加给别人,应当尊重每个人对宗教的选择权利。

他们追求自由、民主和多元的社会环境,在宗教自由上持有开放的态度。

然而,另一些大学生对宗教持更为激进和反对的态度。

他们认为宗教是迷信和幻觉,是社会落后的产物,阻碍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他们主张无神论,强调科学合理性和实证主义,对宗教持批判的立场。

影响因素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和态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

在家庭中长大的大学生往往会受到家庭的宗教信仰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

如果家庭比较宗教虔诚,他们对宗教往往会有一定的了解和认同。

相反,如果家庭对宗教冷淡或者无宗教信仰,大学生对宗教的了解和认同度就相对较低。

其次是教育背景和学习环境的影响。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阶段,学生接受到更为广泛和系统的知识教育。

大学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也会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关于宗教的知识和思考。

当代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当代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当代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郭权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课题是:当代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引言)宗教不是先进文化,但是它也确实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它的本质,了解它的社会影响。

通过认识这种不先进的文化,来增强我们的鉴别力,清醒的认识什么是科学的文化、科学的信仰,来进一步学习先进文化、掌握先进文化、弘扬先进文化。

一提到宗教,很可能在同学们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幅影视里的画面,或者是在现实生活中亲眼看到的一些画面,由此便会引起无限的遐想。

有的人就认为,在深山密林之中,一座阴森神秘的古寺,弥漫着瘆人的气息,几盏青灯,一群和尚穿着袈裟,双手合十,面壁而坐,口中念念有词:“阿弥陀佛”。

于是就认为这就是宗教,其实这只是宗教的一种。

此外,还有好多种。

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给大家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宗教的基本内容★●(一)什么是宗教什么是宗教?我们中国一些研究宗教的学者和社会学家们曾给宗教下了一个定义,他们说:●有创始人、有崇拜的对象谓之“宗”,有一定的祭祀仪式谓之“教”。

这是一种机械的理解。

西方人怎么解释“宗教”这个词呢?他们说:●有相同信仰、相同信念的一批人聚集在那里,“自正”谓之“宗”,“化他”谓之“教”。

就是指信仰相同的一批人聚集在一起,然后自己来找到信仰的证据来研究它,诵经来坚定他们的信念。

“化他谓之教”就是指用他们这种理论、这种观念、这种意识来影响社会上其他的人谓之“教”,△这就是宗教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宗教(二)宗教的起源那么宗教是怎么产生的呢?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宗教了?●宗教起源于三个方面:第一个叫自然崇拜,第二个叫祖先崇拜,第三个叫英雄崇拜。

是因为有了崇拜才有了宗教。

这里说到我们的祖先,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刚从动物中解脱出来不久,没有文化,对自然、对社会没有本质性的了解,对自然现象也认识不了。

比如说:打雷、下雨、刮风、下雪这些自然现象他们都认识不了。

大学生应正确看待宗教信仰问题

大学生应正确看待宗教信仰问题

高于自然的“神”,认为“神”无所不在,“神”的力量无所不能,这就是宗教。

因此,宗教的产生本身高于自然的“神”,认为“神”无所不在,“神”的力量无所不能,这就是宗教。

因此,宗教的产生本身第 30卷第1期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09年 2月No. 1Vol. 30 JournalofNingxia TeachersUniversity (SocialScience) Feb. 2009大学生应正确看待宗教信仰问题田晓勇(宁夏师范学院思政部,宁夏固原756000)摘要:宗教信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敏感问题。

大学生应正确看待宗教信仰、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宗教信仰自由等关系问题,使宗教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宗教;宗教信仰;宗教文化;宗教信仰自由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 -1331 (2009) 01 -0147 -03收稿日期:2008 -10-20作者简介:田晓勇(1963 -),男,宁夏固原人,宁夏师范学院思政部副教授。

近年来,随着文化多元化步伐的加快,宗教问惑题已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关注,特别是在反对宗教渗透和学习宗教文化的矛盾中出现了一些困,需要加以澄清。

一、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宗教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这种意识形态渗透到人类生活当中,就形成了一种文化。

因此,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它是统治人们的那些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它表现为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主宰着自然界和社会的力量,这就是救世主、天堂和地狱,并对此加以信仰和崇拜。

宗教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是人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的盲目信仰和崇拜,它与象征人类文明之理性、理智在相当程度上是对立的。

但是宗教又是一种文化,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哲学、文学、美学、艺术学、建筑学以及民俗学等领域都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和深厚蕴涵,忽视宗教文化,众多社会科学的领域就会黯然失色。

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宗教问题

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宗教问题

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宗教问题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念以及处理宗教问题的纲领、政策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1,宗教的产生有个人主观的虚幻感觉和神秘体验因素。

2、形成宗教的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3、宗教的社会功能在于麻痹人们对社会制度的思考。

二、认识到大学生肩负重要使命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作为公民的大学生有信仰宗教的自由。

但大学生不是一般的公民,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重要历史使命。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强,不仅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还对承载着这些知识的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思想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必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三、正确看待宗教1.分清宗教与邪教的区别,自觉提升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2.认清宗教信仰与现代文明的关系,在以客观正确的态度对待宗教的前提下,也定不能忘记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因子。

不能将封建迷信当作宗教信仰而产生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现象。

应学会以辨证的思维摒弃陋俗净化风气。

大学生要有正确的宗教信仰观,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打造温馨健康的校园文化。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宗教政策教育的主渠道。

高校可相应地开设有关民族、宗教的选修课,将宗教知识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宗教观、人生观及对待学习宗教知识的积极态度。

重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使大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了解和认识宗教,正确辨析科学与宗教、宗教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熟悉和掌握党的宗教政策。

掌握国家的宗教法律法规,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入到如何为国家和民族奉献力量上来。

(二)把握校园文化的政治方向,充分利用媒体传播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是全校师生所共同创造的文化环境和学习氛围的总和,它可以引导学生以及更有效地激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大学生对于宗教信仰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于宗教信仰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于宗教信仰的调查报告篇一:大学生对宗教的态度调查报告大学生对宗教的态度调查报告近年来,中国的各种宗教都以不同形式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基督教的信仰人数发展快。

其中大学生所占的比列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在我们这次抽样调查的50份问卷中,有宗教信仰的占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宗教发展很快,大学生中也出现了宗教信徒。

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一个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理论界和学术界开始关注、研究大学生的信教问题。

学者们在全国各地的高校中开展了实证调查,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

其中基督教在中国发展传播的历史和现状,是中国基督教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日趋密切,并尊重宪法赋予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基督教在中国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尤其在当代青年中传播甚广。

这种现象己经引起国际社会和我国教育、文化和宗教部门的极大关注。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我们组主要对于我校以及其他非艺术类同学做的一次调查。

调查显示:信基督教的同学占8%;其余同学中大部分同学认为对宗教没有太多的了解,谈不上信仰不信仰的问题;而96%的同学都理解身边有宗教信仰者;对于宗教的传播宣传,30%的同学认为应该,但要适度;62%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听听也可以;还有8%的同学坚决反对。

从影响上来说,佛教和基督教在大学生中的影响较大。

要说明的是,虽然有些同学选择信仰佛教,但他们对佛教的教义并不十分清楚,平时也没有佛教的饮食习俗,更没有经常到寺庙去烧香拜佛。

之所以选择信仰佛教,是因为佛教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同学们对佛教比较熟悉。

相反,信仰基督教的同学虽然从比例上看没有佛教高,但参与基督教活动的人数却相对较多。

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1.社会和家庭原因。

任何宗教本质上都是支配人间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社会或自然异己力量,这是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存在的主要根源。

正确认识并认真对待大学生宗教信仰现象

正确认识并认真对待大学生宗教信仰现象

马克思 主义宗教 观由马克思 、 恩格斯 创立 , 由列宁使之 并 成 为一个体系 , 其产生有着特定 的历史 背景和社会历史 条件 。
它 主要 着眼于争 取社 会主义革命 的胜 利 , 从意识形 态 、 会政 社
对坚定其信仰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等等。这些理论和研究将宗
教置 于一个立体的现实 的社会之 中 , 从科学的角度来探究宗教
29 2 0年 月 0
神 州民 俗
总 0 第1 期 8
正确 并认 认识 真对待大 学生宗教信 仰现象
伦 玉敏
( 中南 民族 大 学民族 学与社会 学学院 , 北 武 汉 407 ) 湖 304
摘要: 近年 来随着社会转 型的加速和 国家宗教政 策的落
实, 信仰 宗教 的群众人数 呈上升趋势 , 一趋 势也 蔓延 到高校 , 这 信仰 宗教的大学生越 来越 多。面对这一现 象 , 高校工作者应该
策至今仍有着科学 的指导 意义 , 是不能将 它们绝对化 、 但 教条 化、 片面化。我党结合国情继承 、 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宗教 丰
观 , 出了积极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的新观点 。我 提

次的认识 。借鉴这些理 论 , 教育者 可以用更开 阔的眼光去看待 宗教 , 确地 分析 和把握宗教对社会和人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 正
16 一 1
引导 信教大学生发挥积极 作用 , 减少 消极 因素 的影 响 , 避免其
陷入பைடு நூலகம்教狂热 。
调适来应对 。我 国现行 的教育功利性 十分突出 , 教育者应 该清
醒 的认 识 到 , 种状 况 是 和 我 国 工业 化 社 会 转 型 分 不 开 的 。 现 这 阶 段 我 国 急 需 要 大 量 的理 工 科 人 才 以满 足经 济发 展 的需 要 , 人 文 学科 在某 种 程 度 上 成 为 了边 缘 教 育 。 随着 社 会 转 型 的深 化 ,

大学生如何应对宗教和信仰问题

大学生如何应对宗教和信仰问题

大学生如何应对宗教和信仰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宗教和信仰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思考的群体,他们在面对宗教和信仰问题时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本文将从认知与尊重、思辨与思考以及团结与和谐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如何应对宗教和信仰问题。

一、认知与尊重大学生在面对宗教和信仰问题时,首先要保持正确的认知和尊重的态度。

宗教和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代表着个人对生活意义的追求与认同。

大学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宗教和信仰选择,不以自己的观点来评判他人。

无论别人的信仰背景是什么,我们都应该以包容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不干涉他人的信仰自由。

此外,大学生还应该学会和谐相处。

不同宗教和信仰的人来自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他们有自己的习俗和仪式。

大学生应该尊重和欣赏这些差异,避免对他人的宗教观点进行嘲笑或歧视,保持一个和谐的社交环境。

二、思辨与思考大学生应该具备思辨和思考的能力,来应对宗教和信仰问题。

面对不同的宗教观点和信仰体系,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思考和质疑。

通过了解不同的宗教和信仰,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见识。

在思辨和思考的过程中,大学生要注重理性思维。

宗教和信仰问题虽然涉及到个人情感和信仰,但我们不能只凭情感和信仰来判断一个问题的对错。

通过合理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宗教和信仰的本质,同时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三、团结与和谐大学生应该以团结和和谐的态度面对宗教和信仰问题。

宗教和信仰问题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容易引发争议和冲突。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以团结为宗旨,通过交流和沟通来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和认同。

在校园中,大学生应该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宗教和信仰交流活动,为校园提供一个相互尊重和包容的氛围。

通过交流和对话,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宗教和信仰的内涵和精神,增加对宗教和信仰的理解和认知。

此外,大学生也应该推动宗教和信仰的和平互动,防止极端主义和宗教矛盾的发生。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该积极参与宗教和信仰和平事务,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确认识和对待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

正确认识和对待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

正确认识和对待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
正确认识和对待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
摘要:“宗教”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是意识形式的社会观念,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组织。

“青年”在我国有4亿之众,是社会中最有生气的力量,也是最有活力的社会群体。

而作为青年中的一个主要群体——大学生,其宗教信仰已然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

因此,调查和探究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在针对其不同成因的基础上,研究出合理有效的应对疏导策略,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问题,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首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b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106-02
“宗教”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是意识形式的社会观念,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组织。

“青年”在我国有4亿之众,是社会中最有生气的力量,也是最有活力的社会群体。

而作为青年中的一个主要群体——大学生,其宗教信仰已然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一方面关涉公民权利、个人自由、民族感情,一方面也关系到一代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因此,调查和探究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在针对其不同成因的基础上,研究出合理有效的应对疏导策略,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问题,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首要任务之一。

大学生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大学生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大学生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摘要: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并从而引申相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当代大学生需要认清宗教的本质,认识宗教的社会作用,以及区分宗教与迷信的区别,从而塑造一个正确的思想认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关键词:大学生宗教党的宗教政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随着传统宗教复兴、新兴宗教崛起,宗教信仰已成为人们多元化信仰选择之一,宗教升温的现象难免会导致高校学在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中产生迷惑而去追求虚幻的精神寄托的现象.当代的高校学生应该是有理想、有担当的未来希望,其精神价值的走向定将影响到社会的未来发展。

大学生对待宗教信仰的问题会影响到其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会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发展,因此大学生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一、宗教的本质认识1.1人们最初没有宗教观念,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宗教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宗教不是本来就有的也不会永久存在。

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回答,一切宗教都只不过是支配这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应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形式。

客观上是不存在的,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1。

2邪教是与宗教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特指以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因此邪教是对宗教的叛逆和反动。

虽然从表面上看邪教和宗教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邪教大都打着宗教的旗号掩饰自己,但与宗教在本质上有天壤之别,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极其消极的影响。

1。

3马克思主义和宗教都是世界观、认知论、方法论,两者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起源的方法是唯物主义,而宗教认为世界是由某个神或偶像创造的.因此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

二、党的宗教政策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一种历史现象,是由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制度所决定,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
信仰是人类内心最深层次的需求和追求之一,它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基督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吸引了许多大学生的关注和信仰。

大学生信仰基
督教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惑,因此需要合理的疏导和思考。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需要在信念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念和社会价
值观的形成阶段,他们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朋友和社会的各种观念冲突。

在信仰基督
教的道路上,他们要学会辨别真假,坚守自己的信念,同时也要虚心地接纳不同的观点和
理解。

只有在信仰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大学生的信仰才能得以更加稳固和持久。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需要发展尊重和包容的心态。

基督教强调爱与宽容,大学生应该将
这些价值观融入自己的信仰实践中。

在与非基督徒的接触中,大学生应该保持开放和尊重,不以自己的信仰标准评判别人,而是以爱和关怀来对待他人。

他们也需要在信仰共同体中
学会包容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尊重每个人的信仰选择。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需要注重实践和行动。

信仰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和口头宣言,更是一
种实际行动和生活方式。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教会的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心弱势
群体等方式来实践自己的信仰。

只有将信仰融入实际生活中,大学生的信仰才能更加立体
和有力量。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需要合理疏导和思考。

他们应该明确信仰的真实性和重要性,找到
信念和现实的平衡,发展尊重和包容的心态,注重实践和行动。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大
学生的信仰才能得以更好地建立和成长。

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

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

一、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及社会转型,宗教信仰已成为人们多元化信仰的一种选择,我国公民享有信仰自由的权力,而对大学生这一族群,对于宗教信仰的认识总体上是理性而客观的,但对于宗教的认识却有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中大部分学生没有宗教信仰,但是对宗教是认可的。

他们表示自己虽然不信仰宗教,但是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这与我们受的教育有关,我们接受的高等教育让我们学会对多元文化的接受和包容,以及充分尊重他人信仰自由的权力。

通过调查也发现,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宗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少部分同学认为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个别同学认为宗教是迷信和愚昧的。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这一点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可。

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本身和我们对宗教的认识也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宗教并非完全的迷信和伪科学,在人类早期一些社会中,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现代社会中,科学和司法已经从有些宗教分离出来,但是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功能还继续存在。

调查还表明,大学生对于宗教的了解仅限于皮毛,对其精神内涵和文化没有深刻的了解。

大学生对于宗教的认知,大部分是来自于身边有宗教信仰的同学,部分来自校内外的宗教人士,小部分来自于网络书刊等传播媒介,大部分同学表示不会主动去了解和获得宗教知识,这是导致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的原因之一,另外,除了家族性的宗教信仰,宗教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没有太大的相关性,这也是造成大学生缺乏对于宗教的主动认知的原因。

二、大学生参与宗教的原因促使大学生产生宗教信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

1、家庭背景影响家庭性的宗教信仰是大学生参与宗教信仰最主要的原因。

调查显示,在有宗教的信仰的学生族群中,大部分信仰佛教,部分信仰基督教,小部分信仰伊斯兰教,个别信仰其它宗教,数据表示,父母有宗教信仰的同学参与宗教的比例远远大于父母没有宗教信仰的。

论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

论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

摘要:当前,大学生能否正确对待宗教信仰,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思想,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结合建设和谐校园的问题,还会影响到祖国未来的发展。

因此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其核心是要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通过落实高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从根源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信仰观。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胡锦涛同志曾强调指出,“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

”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其精神价值选择,将引导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精神价值走向,并将影响到社会的未来。

当前,大学生能否正确对待宗教信仰,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思想,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结合建设和谐校园的问题,还会影响到祖国未来的发展。

因此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其核心就是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宗教教育和引导,要使其真正了解宗教知识,这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基本状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宗教信仰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多元化的信仰选择之一,“宗教升温”的现象日益凸显。

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感受敏锐的青年大学生由于对精神生活特别看重,更容易成为受宗教影响的群体。

我国高校中存在着较大的青年宗教信仰群体,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而有如此多的大学生信仰宗教,必然造成较大的潜在问题和危机。

近年来,境内外各类宗教尤其是基督教通过各种途径加速对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渗透,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信仰是人类思想和精神层面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大学生信仰基督教也是他们对上帝和宗教信仰的选择。

对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是一种宗教自由的表现。

宗教信仰是每个人的个人选择,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宗教信仰。

对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人来说,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他们的选择,不论我们自己是否有同样的信仰。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可以带来一种安定的精神寄托。

大学生时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压力的阶段,他们面临着学业、职业和人际关系的各种困扰。

对于信仰基督教的大学生来说,宗教信仰可以给予他们一种安心和信心,帮助他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信仰,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理解。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也需要做到合理和理性。

信仰不应当成为对其他宗教信仰和非信仰者的歧视或排斥的基础。

大学生在信仰基督教的过程中应该保持包容性,尊重其他宗教信仰或非信仰者的选择。

应该以合理的方式表达个人信仰,不应干预他人的自由,并避免过度宗教化的言行。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也需要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

现代社会是多元和开放的,对大学生的要求也多样化。

信仰不应成为大学生对社会责任和自身发展的阻碍,相反应该能够促进他们对社会问题、个人成长和道德价值的思考。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应当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协调,使信仰能够为个人和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需要在学校中得到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学校是大学生成长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宗教信仰能够获得指导和疏导的重要环境之一。

学校应当为信仰基督教的大学生提供适当的宗教教育和资源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宗教信仰。

学校也应加强宗教与信仰疏导工作,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和健康的宗教信仰。

对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自由,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理解。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应当保持合理和理性,并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

关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合理疏导思考信仰是人类内心深处对于信仰对象的坚定信念,在大学生群体中,基督教信仰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而对于大学生群体中信仰基督教这一现象,我们应当进行合理的疏导和思考。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是他们个人信仰自由的一种表现。

中国是一个宗教多元的国家,每个人都享有信仰的自由权利。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体现了他们对于宗教信仰的选择权利的行使,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信仰选择,不做任何干涉和限制。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精神追求和人生意义。

相比于其他宗教,基督教强调爱、宽恕、勇气等价值观念,这些观念能够激励大学生们在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中保持正向心态,有助于他们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发现个人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追求。

对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我们也需要进行合理的疏导和思考。

我们应当强调宗教信仰与现代科学知识的和谐共存。

在现代社会,科学是认识世界的主要工具,应当站在科学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对于一些过度沉迷宗教,忽略科学知识的行为,需要进行正确引导。

我们应当指导大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宗教信仰是一个个人精神世界中的问题,但我们不能放弃对于思考和怀疑的权利。

大学生在接触宗教的过程中,应当运用批判性思维,理性思考宗教的真假、合理性和科学性。

通过学习和思考,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信仰。

我们还应当注重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关爱和引导。

宗教信仰不仅仅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与社会相关的行为和活动。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可能参加一些宗教组织活动,这是他们融入社会和交流的方式之一。

我们应当关心大学生在宗教活动中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对于大学生信仰基督教这一现象,我们应当保持尊重和平衡的态度。

既要尊重大学生的信仰选择自由,也要进行合理的疏导和思考。

通过强调科学与宗教的共存、引导理性思考和提供适当的关爱和引导,我们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宗教信仰态度,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思考

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思考

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思考【摘要】根据目前的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进行深度剖析,并根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积极地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全面进步,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已经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要重点关注的新课题领域。

【关键字】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几点思考在高校之中日趋增温的“宗教热〞背景下,为了有效地应对目前广泛存在的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进行积极有效的思考,帮忙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具体特点作为“天之骄子〞,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求知欲望,这就决定了大学生群体在进行正常的课堂学习之外,还会进行一些其他的课外活动。

与此同时,宗教文化作为一种已经传承了数千年的文化,具有非常丰盛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也是大学生群体进行宗教学习的过程之中,充沛吸取宗教文化中博大精深的内涵。

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将具体探讨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具体特点。

1.信仰宗教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根据相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结果显示,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学生群体之中信仰宗教的数目越来越多,已经上涨到了接近百分之十五。

尤其是在我国的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大学生群体信仰宗教的数量已经接近百分之二十。

虽然该调查结果所调查的范围和所调查的大学生的类型并不是特别广泛,研究的范围也受到了一定限制,但从一方面来看,目前的大学生宗教信仰数目正在逐步的增多。

2.大学生群体对于宗教的态度逐步转变根据对大学生群体的“宗教态度〞调查研究过程之中,有接近百分之六十的大学生群体认为宗教文化是一种正常的文化;也有着接近百分之七十的大学生群体认为是可以和有宗教信仰的人进行交流的,与此同时,大学生群体对于献身于宗教的人的支持态度也越来越宽容,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群体对于宗教文化知识产生了兴趣。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对于宗教的态度在一直改观,对于宗教信仰的态度也越来越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于自然的“神”,认为“神”无所不在,“神”的力量无所不能,这就是宗教。

因此,宗教的产生本身高于自然的“神”,认为“神”无所不在,“神”的力量无所不能,这就是宗教。

因此,宗教的产生本身第 30卷第1期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09年 2月No. 1Vol. 30 JournalofNingxia TeachersUniversity (SocialScience) Feb. 2009大学生应正确看待宗教信仰问题田晓勇(宁夏师范学院思政部,宁夏固原756000)摘要:宗教信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敏感问题。

大学生应正确看待宗教信仰、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宗教信仰自由等关系问题,使宗教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宗教;宗教信仰;宗教文化;宗教信仰自由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 -1331 (2009) 01 -0147 -03收稿日期:2008 -10-20作者简介:田晓勇(1963 -),男,宁夏固原人,宁夏师范学院思政部副教授。

近年来,随着文化多元化步伐的加快,宗教问惑题已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关注,特别是在反对宗教渗透和学习宗教文化的矛盾中出现了一些困,需要加以澄清。

一、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宗教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这种意识形态渗透到人类生活当中,就形成了一种文化。

因此,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它是统治人们的那些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它表现为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主宰着自然界和社会的力量,这就是救世主、天堂和地狱,并对此加以信仰和崇拜。

宗教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是人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的盲目信仰和崇拜,它与象征人类文明之理性、理智在相当程度上是对立的。

但是宗教又是一种文化,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哲学、文学、美学、艺术学、建筑学以及民俗学等领域都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和深厚蕴涵,忽视宗教文化,众多社会科学的领域就会黯然失色。

宗教一词源于拉丁文religare,有“联系”之意,即指人与神的一种关系。

在人类之初,由于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无法抗拒,更由于氏族势力便于对氏族成员的控制,便产生了超越自然并就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结果,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宗教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更与各种文化现象结下了不解之缘。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几乎所有的文化形态都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但那些直接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哲学、科学、文学、艺术、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无不打上宗教的印痕,就连作为各个时代上层建筑核心内容的政治制度、法律思想、道德规范等,也深受宗教的制约。

至于对于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的生活习俗、社会心理、文化特征的影响就更加深刻。

例如中国的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形成关系十分密切。

道教的炼丹术首开我国化学之先河,并与医药学有着密切关系,葛洪著《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神仙服食药方》等道教书籍今天仍然是药物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南天师道代表人物陶弘景、隋唐之际的著名道士孙思邈都精于医学和药物学,对古代医学和药物学的发展都有重大贡献。

道教对文学艺术的影响也非常明显,从六朝到宋明,许多文学作品都受到道教的影响。

汉代之后出现了许多游仙诗,到唐代李白,更是“五岳寻仙不辞远”,自号谪仙人,虔诚信道,写了不少仙诗仙作。

道教对于中国民俗的影响则更为广泛、深刻,·147·来,社会上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活动比较活跃,对青少年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直接影响, 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宗教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起着的各民族共同进步的结果。

而宗教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它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社会中不可抵御力量的迷茫和无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精神信仰。

宗教组织是一种社会力量,它有自己独特的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行为和宗教组织方式。

因此,民族与宗教是有严格区别的,但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则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在当代世界2000多个民族的60多亿人口中,有80%左右的人口信仰宗教,除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三大宗教外,道教、犹太教、印度教、神道教等也是在一些民族或国家有较大影响的宗教。

基督教徒约占世界人口的33% ,伊斯兰教徒约占20% ,佛教徒约占10% ,印度教徒约占14% ,还有其他一些民族宗教的信仰者。

宗教是在一定民族基础上产生的,有宗教就必然有相应的宗教生活和宗教活动, 了非常繁荣的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与民族文化都来,社会上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活动比较活跃,对青少年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直接影响, 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宗教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起着的各民族共同进步的结果。

而宗教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它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社会中不可抵御力量的迷茫和无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精神信仰。

宗教组织是一种社会力量,它有自己独特的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行为和宗教组织方式。

因此,民族与宗教是有严格区别的,但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则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在当代世界2000多个民族的60多亿人口中,有80%左右的人口信仰宗教,除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三大宗教外,道教、犹太教、印度教、神道教等也是在一些民族或国家有较大影响的宗教。

基督教徒约占世界人口的33% ,伊斯兰教徒约占20% ,佛教徒约占10% ,印度教徒约占14% ,还有其他一些民族宗教的信仰者。

宗教是在一定民族基础上产生的,有宗教就必然有相应的宗教生活和宗教活动, 了非常繁荣的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与民族文化都春节作为中国人最大的传统节日,从喜庆、娱乐到饮食、祭祀,集中体现了道教对中国民间风俗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同样,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对各民族的思想意识、文化传统、民族心理、风俗习惯都产生着巨大影响,成为各个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高校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目前大学生公开参与宗教活动的人数有上升的趋势,有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我们就是一个信仰宗教的民族,我理所当然信仰宗教”,有的学生以参加宗教活动为荣,以“唱福音”、“过圣诞”、“作礼拜”、“封斋”为时尚,以使用宗教组织提供的学习用品、接受宗教组织的祝福、佩带宗教饰品为荣耀。

有的学生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开始产生宗教意识,有的甚至公开宣扬自己的宗教观点。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近年由于天长日久约定俗成,宗教生活、宗教活动渗入到某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中,这就形成主要作用,民族风俗习惯中的宗教色彩十分浓厚。

而某些宗教组织也加紧了在高校的宣传和渗透活动;同时,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对宗教问题的轻视现象。

以上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但是,大学生的世界观正在形成阶段,对意识形态的问题特别是对宗教这样复杂的问题还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他们更多的是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一般还达不到宗教信仰的程度。

对于这种宗教现象的管理不能失之偏颇,作为宗教文化在高校应该有比较广阔的研究空间。

二、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民族与宗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民族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自己独特的社会内容。

民族是一个实有群体,它是由血缘、地缘、业缘关系形成的一种人类群体,有自己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形态。

民族是在氏族社会解体之后,伴随着阶级、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它具有共同的民族语言文字、共同的经济文化生活、共同的民族风俗习惯,甚至共同的民族思维方式。

古往今来,各个民族分布在地球的各个角落,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作为人类实体·148·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同产物,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然在理论上相互区别,但在表现形式上又融为一体。

例如在道德方面,宗教道德五戒、十善、爱主、爱人、顺从、六信等等,对相应民族的世界观、生活观和社会道德都有深刻影响。

在风俗习惯方面,宗教习俗与民族习俗的相互影响则更加明显,民族节日在民族风俗习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大部分内容来源于宗教祭祀,许多传统婚丧仪式和群众节日活动,既包含着某些宗教色彩又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艺术方面,宗教艺术与民族艺术有很大程度上的同源关系,在人类社会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民族艺术几乎全部存在于宗教艺术之中,宗教艺术通过影响民族群体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趣味,进而对民族艺术的意境及艺术风格发生作用,成为民族艺术形式的主要内容,甚至有的民族服饰与宗教服饰也没有明显的区别。

由上可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民族生活习惯、民族风俗、民族服饰、民族禁忌甚至民族节日一律与宗教混为一谈,民族习惯活动如生活禁忌,穿着民族服饰,庆祝民族节日,参加祭祀等都不属于宗教活动,参加这些活动也不等于信教。

大学生不能把正常的民族文化活动等同于宗教信仰,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不能习惯地把自己归属为信教徒,也不能认为某些少数民族学生理所当然是信教徒。

应当允许大学生按照自己民族的习惯方式生活,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重视研究宗教文化,使宗教学在哲学、文学、艺术学、建筑学、伦理学、民俗学等领域得到更充分地利用和发展。

同时,大学生也要正确区分民族文化活动和宗教文化活动,不穿戴宗教服饰,不使用宗教组织提供的带有明显宗教标志的物品,不参加宗教活动。

三、大学生阶层与宗教信仰自由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

就是说,我国公民可以信教,也可以不信教;可以信仰这个宗教,也可以信仰另一个宗教;在同一宗教里面,可以信仰这一个教派,也可以信仰另一个教派;过去信教现在可以不信教,过去不信教现在也可以信教。

这是每一个公民的自由,也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但对于大学生来说,必须明确大学生阶层在公民群体中的特殊性。

从社会学的角度上说,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处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承担不同责任的人。

一个阶级的内部可分为若干不同阶层,比如垄断资本家、大资本家、中小资本家、民族资本家等等;社会的基本阶级以外也可以分为若干阶层,比如政治家、工人、农民、公务员、职员、知识分子、学生等等;每一阶层又可分为若干次阶层,比如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优秀分子、先进分子等等。

大学生阶层是一个特殊阶层, 是每一个国家都要重点培养的阶层。

我国是实行政教分离的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世界观上是与任何有神论相对立的,因此,既主张宗教信仰自由,又不允许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从国家性质上规定了干部、公务员、学生不能信教。

特别不允许在18周岁以下青少年中传播宗教和组织宗教活动。

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生死存亡。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